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大士之德—禮敬十方佛,讚歎並供養  (第三集)  1991/8  美國舊金山  檔名:04-006-0003

  諸位同修,前面兩次將經題、品題的大意做一個簡單的報告,今天給諸位介紹經文。「行願品」的經文也相當的長,三次時間當然沒有法子說得詳細,所以這一次我只跟諸位介紹經文裡面「偈頌」這一部分。偈頌,也可以說是它精華之所在,一共有六十二首。

  普賢行的特色,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佛在經上講,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夠圓成佛道,究竟什麼叫普賢行?為什麼普賢行這樣的重要?這是我們一定要理解的。普賢行也就是大乘經上常講的「稱性起修」、「全修即性」,就是這個意思。本性是盡虛空遍法界,虛空法界就是本性的現象,好比我們一個人在夢中,夢中的境界是個現象,能作夢的是性,所作的夢就是心變出來一個現象。真如本性是能變,就是能變的真心,虛空法界就是所變的現象。虛空法界太大了,我們沒有法子想像,但是虛空法界確實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諸位如果從這上能體會就曉得,現在宗教家裡所謂的造物主,科學家裡面探討宇宙萬物的來源,那我們就明瞭了,宇宙萬物從哪兒來的?自性變現出來的,誰是造物主?自性就是造物主,是它變現出來的。我們所修的行,一一行,就算小到很微細,我們動一個念頭,這個念頭、意念並不是很強,甚至於自己都記不得,這樣一個小小的念頭,也盡虛空遍法界,這叫稱性,普賢行它的經義就在此地。

  譬如經文裡面所講的禮敬,第一段「禮敬諸佛」,經文上說,「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這一句話的內容就把整個虛空法界裡面一切有情(有情我們今天講動物)、一切無情(無情我們今天講的植物與礦物),全都包括盡了。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他們?心地要真誠恭敬,外面要有恰到好處的禮貌。「禮敬」,禮是外面,外面是禮節,它有節制的,要恰到好處;內心恭敬,真誠的恭敬,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範圍是盡虛空遍法界,不限我們這一個小小的星球。我們怎樣才能做到?心做到了,事就做到了,所以《無量壽經》上的經題,跟我們講的,「清淨平等覺」。我們心是清淨心,清淨心裡面不能摻雜一個妄念,有一個妄念、有一個分別、有一個執著就不清淨,清淨心是真心,從清淨心裡面生的禮敬那就是普賢行。心是周遍法界的,行也周遍法界,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隨修一行,這一行包括菩薩無量無邊的所謂「六度萬行」,都在一行裡。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管修什麼行,沒有一樣不稱性的,沒有一行不融攝。這是《華嚴》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是怎麼修的,我們跟他修的到底不一樣在什麼地方?這我們確實能夠體會得出來。當然我們也明瞭,佛說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這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圓成佛道就是要圓滿的見性,圓滿的見性必定是他的行為就是經上所講的普賢行。我們把偈頌介紹給諸位,第一首跟第二首,這八句都是說十大願裡面第一個願。十願,實在講就是一切行,真的就是六度萬行,無量無邊的行門,普賢菩薩到最後歸納為十大類,十個綱領,十個綱領每一個綱領裡面都是無量無邊的行持,這是歸納成十大類。十類裡面每一類都能夠通於其他的九類,可見得一個裡面就含攝九個,因此任何一行都圓攝菩薩一切諸行,這才真的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從這裡看出真正的清淨平等覺,真正見到了。前面八句,兩首: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

  第一句是講空間,『十方世界』是說的空間;第二句講的時間,『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這就包括一切了,全部都包括了。『人師子』,人中師子,這是比喻,比喻諸佛如來在大眾當中說法利生像獅子吼一樣。

  【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

  這就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一切人師子就是代表剛才我講的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我們用怎麼樣的心態來對待?要以清淨心、清淨身、清淨語,以清淨的三業來對這個境界,這就叫禮敬;心不清淨,有分別有執著那就不是禮敬,所以它這個經文跟《無量壽經》真的是完全相應。彭際清稱《無量壽經》為中本《華嚴》,有道理、有依據,《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經」,清淨,什麼叫清淨?平等、覺就是清淨;什麼叫平等?清淨、覺就是平等;什麼叫覺?清淨、平等就是覺,不清淨、不平等就迷惑了,就不覺了。所以清淨、平等、覺可以互相的詮註,這個意思就明白了,一即是三,三即是一。由此可知,《無量壽經》的經題,確實圓滿的含攝了《華嚴經》修行的綱領,修行的方法都在經題上。我們自己發願修普賢行,這是靠自力,雖然發願,但是無始劫以來的業障、習氣很重,想學也學不來,我的心想清淨,偏偏有妄想、有執著;想平等,可是擺在眼前、面前這一切事物確實有好惡,有好惡就不平等,這個我喜歡、那個不喜歡,這不平等了,這些東西都叫業障,叫習氣。業障、習氣靠自己能力把它消除的確不容易,那怎麼辦?要求佛菩薩加持,要求佛菩薩幫忙,冥冥當中加持。可是自己要不是真正發願修學,佛菩薩雖有能力,加不上,怎麼就加不上?不願意接受。口裡想接受,心裡是不願意接受,那就加不上。必須一心一意發願來修,佛菩薩神力就能夠幫助我們了。所以第二首說: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

  這是我們得到普賢的神力,普賢菩薩本願的威神加持我們,使我們能夠消除一切的業障,能夠現在諸佛之前修這個禮敬的法門,這個事實,實實在在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因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我們在《無量壽經》、在《彌陀經》上都看到的,他們是真的每一天都去參禮十方諸佛,參禮諸佛必定是聞佛說法,修禮敬、修讚歎、修供養。十方世界,不僅十方,還包括三世,還有過去、現在、未來,佛的數量實在是無量無邊,他怎麼去參訪?我們這才明瞭了,普賢行願力的加持他才能夠到十方世界去參訪,這就是他有能力分身,十方三世有多少諸佛如來,他就能分多少身,所以能夠『普現一切如來前』,他有這個能力。

  我們要特別注意經文,禮敬諸佛,為什麼它不說普現一切諸佛前,它要說「如來前」,這地方不能疏忽。假如它寫個「普現一切諸佛前」,換句話說,十法界裡頭除佛法界之外,其他九法界就不相干了。因為「佛」是從相上說的,說「如來」這從性上說的,這不一樣了。像我們讀《金剛經》,《金剛經》上常常有佛、有如來,說佛是從事相上說的,說如來是從本性上說的。說如來,那個範圍就大了,為什麼?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如來就是佛性,所以說如來就包括了一切有情眾生,可以說從佛、菩薩、緣覺、聲聞,下面六道眾生,統統包括了。不但包括有情眾生,無情的眾生也包括了,無情眾生有法性,法性也是如來。換句話說,對萬事萬物我們都要用一個恭敬心,這個才叫做修普賢行。這是從禮敬上來講,我們要把對佛那樣的恭敬心,來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

  究竟怎麼個對法?我們學佛的同修,見到佛像都恭恭敬敬頂禮三拜,好,普賢行裡面一切眾生都是佛,我們是不是在外面見到每個人都去頂禮三拜?那就錯了,簡直是拜不完,一天到晚拜不完。要修那個敬心,我敬佛的那個心也來敬一切人,至於表面上的禮,禮從俗,所謂從俗就是禮要順世間法。從前在帝王時代,對帝王那都是三跪九叩首的,行這個禮;現在禮節,我們見國家元首三鞠躬,這是最敬禮,所以就不必要去三跪九叩首,那個時代過去了,我們是這個時代的人,我們採取這個時代的禮節,這個就是要從俗。所以在形式上諸位一定要記住,要現代化、要本地化,佛法才能夠普及大眾,才能夠被大眾所接受,才能夠移風易俗,得到佛法真實的效果。

  現在佛門裡面這個習俗,你看,見到佛、見到法師也跪下來頂禮,這是什麼?這是從前的禮節,到現在還沒有把它改變過來,這是過去的禮節,不是現在人應用的禮節。如果你說在家裡拜佛,那是屬於修行,另當別論。那個拜佛是修行的方法,我一天拜三百拜,一天拜一千拜、拜兩千拜,有三千拜的,那是修行方法,不是普通的禮敬,普通禮敬的確要從俗,這個要知道。如果我們不能夠現代化、本土化,佛教決定不能夠發揚光大,諸位一定要懂這個道理。每一個國家的禮俗不一樣,現在交通便捷,常常到各地方去弘法,一定也要隨俗。所以佛教在現代弘法有相當大的阻力,社會一般人很難接受,原因在哪裡?就是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它真的落伍了,它還落在滿清以前那個時代,還是那個舊觀念,還是那個舊的思想,還是那個舊的做法,這跟不上時代。佛教的思想實在講,是在時代的尖端,領導時代的,可是學佛的佛教徒做法落伍了,落在時代的後面。這麼好的一個法門,為什麼不能夠普遍弘揚?你要把它原因找出來。

  所以我在達拉斯建佛堂,在台灣遇到一個會畫畫的美國人,他畫中國的佛像也畫得不錯,畫得很好。他是聽我的錄音帶聽了很久,找一個人介紹來見我。我一看是美國人,畫佛像畫得那麼多,我說太好了,你替我畫個佛像。畫什麼樣子?要畫美國人的樣子。我說佛教沒有傳到美國,為什麼?佛菩薩的像都不是美國人的面孔。你看我們中國人供的佛像,像中國人;日本人供的佛像一看就是日本人,底下還穿個丫巴鞋;泰國的佛像,你看臉尖尖的,一看泰國人;西藏的佛像,一看就西藏人,你看西藏這些佛菩薩像,一看就西藏人。佛菩薩沒有一定的相,隨類化身。可見得佛菩薩,他的確做到弘法現代化、本地化,他真做到了。所以佛法傳到美國,佛菩薩的像都要像個美國人。他聽了很歡喜,他也高興,想替我畫。他說你要多大?我們那個牆壁二十一尺高,有十幾尺寬,他要給我畫大的佛像。然後告訴我,一張佛像要一百五十萬。我現在沒有錢,謝謝你,暫時放在那個地方,等我有錢的時候再說。一百五十萬不得了,台幣一百五十萬,合美金差不多六、七萬的樣子,我說我在達拉斯買一棟房子差不多一百五十萬,我請你畫兩張佛像,這兩棟房子就沒有了。我說我現在沒有這個力量,那只好還用我們中國人的佛像供在那邊,我們等待將來有這個機緣,佛像的面孔像美國人。在哪個國家、在哪個地區,佛像得像他們,這些人一進門來了,他就有很親切的感覺,否則的話,你掛中國的佛像,一看這是外國來的,學佛當中就有一道界線,他就不能入門了。所以我們蓋的佛堂,一定是美國人的型式,美國的建築,使他們一看就很歡喜,很容易走進來。這是真正大乘佛法的思想,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

  所以學佛要從我們本身自己學起,你學佛了,為什麼你們家庭不能圓滿?佛法真正的目的,個人幸福快樂、家庭美滿、事業成功、社會祥和、天下太平,這是佛法修學的近程目標,就是現前的目的,了生死超三界、成佛作祖那是遠程的目標,近程目標達不到,遠程沒指望。近程開花了,遠程是結果,花開得不好,果實就不可能美好。我們想想,我們學佛,家庭當中有人反對,因素在哪裡?是我們自己錯了,我們自己對於佛法的理論沒搞清楚,怎麼做法也沒搞清楚。最淺顯的,佛家講的四悉檀,這是佛弘法的四大原則,度化眾生的四個原則,第一個叫「世界悉檀」,世界悉檀內容是什麼?就是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我沒有做到!諸佛菩薩度化眾生、跟大眾接觸,第一個條件就是要對方生歡喜心,我們沒做到這一點。假如你真的做到這一點,你學佛了,叫你家裡每一個人對你都生歡喜心,那你成功了。

  佛教傳到美國,每一個道場美國信徒很少,沒有看到,原因在哪裡?美國人對你產生不了歡喜心,這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我們應當怎樣一個做法,十大願王後面有兩條,教我們要「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說實在話,不能令眾生生歡喜心就是這兩條沒做到,我們不肯隨順眾生,不肯隨喜眾生。第一個要順他、要隨喜,順他、隨喜,他所作所為根本與佛法完全相違背,我們也要隨順隨喜嗎?要,第一步要,第二步要從裡面慢慢的把他糾正過來,然後再來對治,再來感化,最後才能達到圓滿,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我們學佛的同修,特別是在中國,其他國家地區稍微好一點,因為中國學佛的人都吃長素,素食第一個就不能叫人接受,往往就因為這一點搞得家庭不和,這違背了佛法。所以在家裡面,這一家人他們還沒有接觸到佛法,學佛不一定要吃素。

  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國佛教吃素,我們到其他國家地區走走就知道、就發現了,他們看到我們中國出家人吃素奇怪,為什麼不吃肉?我們看他們也奇怪。其實真正去讀讀佛經,曉得他們那個是正常的,不奇怪,佛在經戒上面都沒有叫我們吃素,只是叫我們不殺生。佛陀在世那個時候生活方式是托缽,托缽,人家給什麼吃什麼,這個叫慈悲,給人方便,不要叫人特地替你準備,麻煩別人,不可以,人家家裡吃什麼就供養什麼。佛教給我們吃三淨肉,什麼叫三淨肉?第一個沒有見到殺,沒有看見殺;第二個不聞殺,沒有聽到聲音;第三個是不為我殺,他不是為我殺的。這是什麼?培養慈悲心,教你吃三淨肉。中國佛教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換句話說,梁武帝以前的出家人都是吃三淨肉的。梁武帝讀《楞伽經》,《楞伽經》裡面讚歎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心吃眾生肉,他讀了這個經文,心裡非常感動,他就發心吃素。他是帝王之尊,又是佛門的大護法,所以他這一提倡,當然佛門裡面的出家人首先響應,於是乎素食運動在中國這樣展開了。所以要曉得它的來源,中國人提倡的。好不好?真好,非常好。

  所以我們對於初學佛的人不要嚴格的講求,那會什麼?把人家學佛的緣分斷掉了,第一個沒有慈悲心,第二個叫人家對佛法起反感,那真是罪過,這個不應該。所以跟他們在一塊吃飯,肉邊菜我們能吃的時候可以吃,行,能吃肉的時候也可以吃。但是像我們吃素吃久了,聞到這味道就反胃,這是什麼?這是習慣,這沒有別的,是習慣,這可以告訴他,他能夠理解的,不是不能吃,而是習慣上的問題。我們可以給他說明素食的好處,特別是在中年以後,對於生理健康有絕對的好處,所以現在外國人吃素的很多。我這次來的前三天,吳延環先生來看我,在台灣是很有名的立法委員,他八十多歲了,身體非常健康。他告訴我他從來不生病,他說身體各部分都好,只有眼睛稍微差一點,什麼原因?看書看太多了,眼睛差一點。他告訴我他吃素,他吃的什麼素?他說我吃的是西洋素,什麼叫西洋素?他吃蔥蒜,一切肉食他不吃。他吃魚、吃蔥蒜,完全是為了身體健康。像在美國有很多素食餐廳,專門是供給外國人的,大致上性質也是如此。

  所以我們從飲食上得到一個結論,一般世間人只講求衛生,生是生理,要曉得衛生,保衛生理,生理是物質的身體,他懂得保衛這個,可是他忽略了還有比生理更重要的是心理、情緒。所以回教徒的飲食他就注重到兩點,他懂得衛生、他懂得衛性,性是性情、情緒,凡是性情不好的動物他都不吃。這個很有道理,他說什麼?吃了這些動物的肉會吸收牠的氣氛,奇奇怪怪的、性情不好的動物他都不吃。在我們中國常常罵伊斯蘭教叫「回回」,他們不吃豬肉、不吃狗肉,我們一般人造謠生事,他為什麼不吃豬、不吃狗?說狗跟豬是他們的老祖宗,其實我們對他不了解。他不但豬、狗不吃,還有許許多多奇怪動物他都不吃,性情不好,豬懶惰,狗瘋狂。所以他們吃牛羊肉,牛羊勤快,吃肉他也要選擇,他知道衛生、知道衛性,保衛自己好的性情。

  佛教就更進一步了,不但知道衛生、衛性,還知道保衛清淨心,保衛慈悲心,所以素食是衛生、衛性、衛心。我們這樣跟人家解釋,人家聽了雖然他不願意放棄肉食,他聽了也佩服。這個不是迷信,這是對我們身心健康確實有好處,確實有利益。我們在家庭能夠把這些道理常常勸勉一家人,我們希望一家人身心健康都沒有病苦,這個他們會聽得進去。然後我們素食天天增加一點,肉食每天減少一點,逐漸一家人都能夠素食,目的身心健康。千萬不可以說,你吃牠半斤將來要還牠八兩,那一聽就生氣了,火就上來了,這一家人怎麼能相處?不能相處。所以這些就是善巧方便,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先度一家人,家庭美滿這就對了。所以佛法在你家要適合你的家,適合於你現在的家,本地化、現代化在一個家庭,在你家就要適應你的家,在他家就要適應他的家,他家跟你家不一樣。你才曉得佛法活活潑潑,它不是個死呆板的,你要能夠運用得非常恰當,佛法裡面講善巧方便,使我們這一生當中真正得到幸福快樂、家庭美滿。這是佛教給我們的,這是佛希望我們做到的,佛決定不希望我們學成個呆頭呆腦,變成佛呆子,那錯誤了。下面有兩首是「讚歎」:

  【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這一首也是說修學的境界,這個境界實說都一樣,都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總說了。讚歎跟禮敬,經文上所說的不相同,禮敬是講諸佛,稱讚是講如來,這個用意就很深。禮敬一定是普遍的,譬如在一切人事當中,無論是善人、惡人,統統要禮敬,決定沒有分別。但是稱讚就有分別了,稱讚一定是順性的讚歎,違背自性的就不讚歎,所以這裡面就要有區別了。不像禮敬,我們敬人的心真的是清淨平等,決定沒有分別。恭敬是沒分別,稱讚有分別,為什麼?於大眾有利益的我們稱讚,於大眾有害的你還能稱讚嗎?所以對於善人善事我們稱讚,惡人惡事就不稱讚,也不要去毀謗,不要毀謗就行了,就是不理會,不說就完了,讓他自己去反省,讓他自己去覺悟,佛是用這種方法來教導。他有一樣善,我們讚歎這一樣善,他有十種惡,那十種惡不說,久而久之他會覺得,我有一點長處人家來讚歎我,我那麼多壞事人家一句話都不說,都原諒我,他內心生慚愧心,他能改過自新,這是佛的教學方法。

  所以我們在五十三參裡面看到,五十三位善知識是代表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當然社會上有善人、也有惡人,有行善事的、也有造惡的,這五十三位是菩薩,就示現這些。善財童子參訪五十三位善友,禮敬統統都做到了,稱讚,有三個人沒有。有三位善知識,他去參訪沒有稱讚,這就是他所作所為不順本性,所以就不讚歎。第一個是勝熱婆羅門,這個人代表的是愚痴;第二位甘露火王,代表瞋恚;第三位是伐蘇蜜多女,代表貪淫,這三個人殺盜淫,不是好事情,所以善財有禮敬,沒有讚歎。為什麼有禮敬?從相上講,相是性之相,是平等的,所以要禮敬,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殺盜淫的眾生他也有佛性,我們應當平等恭敬。但是他所做的事情,殺盜淫這個事不是自性,違背了自性,所以對於他惡的行為、惡的事不讚歎,對他的人禮敬,所以禮敬跟讚歎就有差別。

  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給我們講的些教訓,實在講不限於禪宗,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不能離開它的原則。所以《壇經》裡面講的是修行的原理原則,任何一宗、任何一個法門都用得上,都不能違背。譬如他老人家所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這個話說得太有道理了。我們今天修行不能成功就是什麼?處處看別人的過失,別人的好處沒有記住,別人的過失卻記得很牢,常常人與人之間在一塊就是是非長短,諸位想想,我們清淨心怎麼能得到?平等心怎麼能得到?這與自性就相違背了,還在處處去打聽別人過失,你說糟糕不糟糕。一個修道的人,尤其是一個道場、一個僧團,人不是聖賢,總有過失,過失要諒解,絕對不要去宣揚。可是有時候是被人逼著,他不得不宣揚,這糟糕不糟糕?這很苦。你逼他宣布這個罪過,你自己本身就犯了很重的罪,為什麼?他的過失已經受處分了,外頭人並不曉得,你好像看得不服氣,不服氣那沒法子了,把他的罪狀一宣揚,這大家知道了。你要曉得,那個受懲罰的人心裡面懷恨在心,跟他結了冤仇,社會上許多人瞧不起他、不尊重他。假如他是個弘法利生的人,大眾對他的信心喪失掉了,換句話說,弘法的緣就斷掉了,這罪過就太重了。什麼原因?是因為我想要知道他什麼過失,你就造成這樣嚴重的過失,這個因果你一定要背,沒有法子不背。

  今天世界為什麼這麼亂?佛教為什麼這麼衰?就是喜歡知道過失的人太多了。你自己心為什麼不清淨?念佛修得這麼久,為什麼你功夫成片都達不到?就是到處想打聽別人過失,與稱讚這一願完全相反。別人有過,實在話與我不相干,我不需要知道。不知道,還有人專門來給你講,還有人專門寫了文字送給你,我就常常收到。我這次在台北,有一家很大的出版社,也是有這些是非東西,送了一份資料寄給我,我收到二、三天之後,他們總編輯還特別來拜訪我,跟我談這個事情。我就把六祖大師這幾句話勸導他,「不要說、不要聽、不要問」。我說你送給我,我沒有看,丟到字紙簍了,已經垃圾丟掉了,沒有看,為什麼?我不想知道,我只想多念幾句佛,多念念《無量壽經》,我沒有時間看你們這些資料。他又說別人怎麼樣毀謗,我說那是世間是非,斷絕毀謗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說,他喜歡罵人讓他罵,罵幾個小時他累了,他就不罵了;他喜歡寫讓他寫,寫了書出版,久的時候沒有人看他就不出版了,他就不印了,何必要無事去生事?吵架,兩個人愈吵愈起勁,一個人大叫,一個人不吭氣的話,怎麼樣也吵不起來。誰是贏家?不吭氣的是贏家,大叫大吼的那個人輸了,那多傷氣多傷神,他在那裡養神,那個人在傷神,這個不成比例,所以要有智慧去選擇。

  這是第二願裡頭「稱讚」,我們要曉得,就是哪些事情值得稱讚,哪些事情我們聽了不說,這就對了,這要懂得。善導大師告訴我們,他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是稱讚如來稱讚到了極處,這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諸佛出現在世間為什麼?就是讚美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讚歎彌陀本願功德,希望大家覺悟,一心稱念求生淨土,那就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所以我們逢人就讚歎阿彌陀佛,這是最殊勝、最圓滿、最究竟的讚歎。

  第三願「供養」,供養在偈頌裡面一共有三首,有十二句,當然也是像前面所講的同樣的境界,對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供養就是布施的更增上一個境界。布施裡面,至誠恭敬心很難生出來,布施是施捨,供養是極其清淨平等心來修的,我們對佛供養很恭敬,可是對一般人的施捨就沒有那麼恭敬了。如何拿對供養佛這種心態來布施一切眾生?像在外國我們常常到公園去餵鴨子、餵鳥,我們買食物去餵牠們,是不是像供佛那樣的心態?不可能,這修的就不是普賢行了,那是一般六度裡頭的布施。如果是以對佛的這種恭敬心來對待牠,我們買的食物是不是很好的食物?是不是很新鮮的食物、沒有腐壞的食物?這就恭敬心就在裡頭,我們對牠的布施不是一種兒戲,是真正好像請客一樣請牠們來吃飽。一個功德是稱性的,一個功德只對這個眾生的,這裡面就差別很大。所以你不懂就不會修,你懂得的時候,在日常當中實在講,起心動念一切作為沒有一樣不是普賢行,沒有一行不稱性,那真是念念功德圓滿,這些我們都必須要知道的。

  同樣一個道理,在一個時代,在某一個地區,我們要知道他最缺乏的是什麼,我們要在這上面來供養,這個供養的功德利益是無量無邊。今天我們學佛的同修都知道,這個地區最缺乏的是佛法,最缺乏的是道場,我們建了道場。可是有了道場,誰來弘法?建道場不難,弘法的人太難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這在國內許多老法師見了面都非常感慨,我們佛教裡頭沒有人才,每一個人都想我們要培養人才,口裡說,說到死都還沒有行動。佛教沒有人才,佛教就會在這個世間消失掉了。北京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寫了很多次的信,我們見面的時候也談到這個問題,他今天唯一的一個心願,就是培養一個真正解行相應的法師、善知識。佛法的術語裡面講「宗教具通」,宗是講真正有修行,教是能講經說法。他老人家很感慨的說,今天能講經說法的人還有,還不少,真正修行的人少了;真正修行,又能講經說法的,那真是鳳毛麟角了。我們今天需要的是這樣的人,這樣的人才在家、出家身分都好,出家的這祖師大德,在家的也是真正大善知識。佛陀在世的時候,維摩居士就是榜樣,在家菩薩的榜樣。在中國歷代也不少在家修學有成就的,不但個人修學有成就,弘法利生也有成就。像淨土宗裡面,王龍舒居士、彭際清居士,晚近的楊仁山居士、註解《金剛經講義》的江味農居士,近代在我們台灣的有李炳南居士、在泰國的高向如居士,在加拿大溫哥華,幾乎弘法利生都是居士們在主持,這真正大德。所以不限於出家、在家身分,要真正有修有學。

  我們現在佛門裡面缺少這樣的人,我們現在有一點力量,就要把這點力量來做這個工作,這是我們今天在此地要認真做廣修供養的工作。我們供養一個人、供養兩個人,使他能夠成就,他將來弘法利生,這就廣了。不要看我們現在,我們現在是供養一個,不知道這一個就是廣。佛經裡「普供養」,普供養反而不廣,一個廣;那一個成功,將來會度很多眾生,這就是廣。所以對於喜歡用功的人、喜歡讀書的人,我們提供他環境,讓他生活沒有憂慮、學習沒有障礙,樣樣我們都能夠把它顧全到,來成就他,這是我們佛弟子今天要做的第一樁大事,有了這些人,不怕沒有道場。我們今天在達拉斯做這個小道場,實在是非常的小,我們道場的面積,用台灣的算法只有一百五十坪,沒有這個場地大。我們用這麼一個小的道場,來提供同修真正的修學,真正的研究經論,提供這麼一個場所。可是人從哪裡來?找不到的,這是古人所講的,可遇不可求,所以我們只好求佛菩薩去找人。我們自己不找人,求佛菩薩去找人,現在場所有了,請佛菩薩去招生。真正發心的人太難了,因為發心的人必須要把世間名利捨掉,要把五欲六塵放下,心真正定下來才能辦道,功夫才能用得上。如果有名利心,如果還貪戀五欲六塵,道業成就就困難了,這是大障礙。我們知道,因為我們的力量都非常薄弱、非常有限,所以這個供養必須要講求價值,要用真正的智慧、理性來做這個工作。這是講到供養,現前這個時代迫切需要的、我們應該要做的,只要真正發心,必然能得普賢菩薩願力的加持,使我們的願心也能夠圓滿,這個功德我們也能夠修學,這是第三「廣修供養」。經文裡面表法的義趣很多,我們一定要曉得,不要執著在文字上,那就錯了,要知道文字裡面所含的甚深妙意。我們把經文念一遍: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這是一首,它的含義就是,『供養具』,我們盡心盡力那就是最好的、就是圓滿的,是在我們心力範圍之內的。有些人,這是在台灣佛門裡面常常見到的現象,大家對佛的恭敬心是有,供養佛超過了自己的能力,有人到外面去借債,有人去標會,都負很重的利息,拿這個來供養是錯誤的。超越你自己能力了,這不圓滿,圓滿是什麼?圓滿是在自己正常收入,除了自己必須要的開銷之外節省下來的,這是正常的,這才叫做圓滿功德。去借貸來做好事,這個事情就不好了,這不是圓滿功德,這些地方我們都要知道。諸佛菩薩教我們積功累德,絕不超過我們的力量,換句話說,決定是教我們心安理得,不會給我們種種的壓力,那不是佛菩薩的意思,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

  供具裡面,『華鬘』是表信心,是代表修行,就是信行,代表這個。『伎樂』、『塗香』、『傘蓋』,它也是表法的。「伎樂」是拔苦與樂,也就是叫我們自己本身得到快樂,我家庭也快樂,社會也和樂,是這個意思。所以有些人看到表面上這個意義,我們要拿什麼去供養佛?我們唱一台戲供養佛,經上講「伎樂」,用唱戲、歌舞來供養佛,他不曉得它裡頭含的意思,完全著相了。你唱一台戲,佛菩薩看了就歡喜了嗎?哪有這種道理!實在講,真正世間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你叫他歌舞,他對這個沒有興趣。這是表什麼?快樂,是這意思。這種伎樂供養,如果真正從表面上去做,是與民同樂,是這意思。「香」,香是代表性香,代表戒香,代表五分法身香,五分法身是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表這意思,這都要知道。

  「傘蓋」是表保護我們清淨心,傘蓋是遮陰涼、遮灰塵的,「蓋」,寶蓋是遮灰塵的,「傘」是遮陰涼的,如何叫我們自己得到清涼自在,就是傘蓋所代表的。我們自己修行要得到清涼自在,我們要叫我們附近的人、叫整個社會上都能夠得到清涼自在。今天這個世間講的環保,環境保護,傘蓋就是代表環保。大家曉得現在生態平衡被破壞,環境染污很嚴重,大家覺察到了,可是還沒有覺察到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情緒的染污,這怎麼辦?這遠遠超過了生理的染污,所以今天傘蓋要特別著重於四種染污的保護。所以讀佛經,讀佛經就是防衛心理的染污。今天實在講,電視、電影你看裡面內容全是染污,這樣嚴重的染污不知道去防範,環境的防護永遠達不到效果。這是佛法裡面跟我們說的「境隨心轉」,心清淨,境界就清淨;心不清淨,境界怎麼可能清淨?所以今天講求環境的保護,疏忽了精神生活跟清淨心的保護,這兩樁疏忽掉了,這很不容易達到目標。底下一首經文是: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這一首究竟說的是什麼?『衣服』是表忍辱的,佛門叫衣「忍辱衣」,衣是什麼?遮羞的,要懂這意思。換句話說,要以佛法的標準來看,從佛經變相圖中去看,不穿衣服的人是哪一個法界的?地獄法界。你們看看從前「十殿閻王圖」這種圖,地獄裡受罪的眾生都不穿衣服的,為什麼?廉恥沒有了,墮到地獄裡去了。餓鬼道還穿衣服,還有羞恥之心。由此可知,這一句是教我們如何來教廉、教恥,是這個意思,所以它真正是屬於教育。我們中國古人說「知恥近乎勇」,知恥辱,他真的才會勇猛精進,這是一個人發憤圖強的動力。我們在這個社會上為什麼不如人,我個人不如人、家庭不如人,甚至於國家不如人,如果能知道這些,這都是經文「衣服」裡面的含義。為什麼別人成佛成菩薩了,我們還在搞六道輪迴,我們還在造惡業,這也是這句經文裡面所含的深義。種種香,意思跟前面一樣,它說的範圍廣泛,種類說得多,每一種裡面也有很深的含義。

  『燈燭』是表捨己為人,表這意思。所以佛前面供燈,大家只知道燈是代表光明,不知道它有更深的含義是捨己為人,燃燒自己照耀別人。諸位去想這意思,蠟燭非常明顯,慢慢燒,自己燒沒有了,整個光明貢獻給別人;油燈也是如此,放出光明照耀別人,慢慢油就燒乾了。這個意思是說明我們人生在世間,自己就像盞燈一樣,我們要把我們的智慧、能力、才藝貢獻給社會,為一切大眾造福,它是這意思。而不是教我們呆板的在佛菩薩形像面前點一對蠟燭、點個油燈,那個沒有意思,那哪裡叫普賢行?普賢行可以離開這個形式,完全不做這個形式,我以智慧、才能念念為社會眾生造福,就是供養燈明。所以讀經最怕的是死在經文上,古德常說,「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三世諸佛都喊冤枉,佛不是這個意思,你完全錯會了意思。告訴你供養華鬘,你就拿華鬘來供養;告訴你點個香,你就供香;告訴你點燈燭,你點燈,佛看到都搖頭、都嘆氣,你把意思全部錯會了,佛不是這意思。

  我們自己真正發願,真正發真誠恭敬的心,要為社會大眾服務、要弘法利生,自己想想自己沒有能力、沒有智慧,那怎麼辦?只要你真正發心,佛菩薩威神就加持你。這真的,不是假的,這不是神話、不是迷信,你沒有能力變成有能力,沒有智慧變成有智慧,甚至於你沒有壽命變成長壽,為什麼?因為當時我們自己沒有發廣大心,念念是為自己,起心動念是為我自己、是為我家庭,甚至於大的是為我的宗族,諸位要曉得,這你是受業力的主宰,也就是俗話說你受命運主宰,你沒有辦法超越你的命運;你今天這個心一發,發了菩薩心,不是為我個人一身、一家,我是為一切眾生、為整個佛法,這就把你的業力轉變成願力。我們佛門常講乘願再來,這個人是再來人了,他自己業報身沒有了,他現在這個身是什麼?這個身是大眾福報的身,他長住在這個世間大家得福,是大眾福德的身,不是他自己福德。自己福德很有限,現在是大眾的福德,是諸菩薩的代表身,那怎麼會一樣?馬上就轉過來了,把業力轉變成願力,不必說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再來叫乘願再來,不去,心裡一轉變就乘願再來了,就是再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