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觀經善導疏菁華  (第十九集)  1993/11/1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3-008-0019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請掀開經本第二十五頁,從第三十四段看起,「中品上生」,這個地方看起:

  【一二九、中品上生。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前面我們看過上輩往生的三種,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這個三類佛給我們說得很清楚,都是世間上善的凡夫。所謂上善是心量很廣,時時刻刻能念眾生苦,能夠捨己為人,這個世間上善凡夫,他的心量與菩薩非常接近,所以一發菩提心就能夠往生到高品位。今天我們看到是中品的三個人,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這三個人當中前面二人都是持戒。『若有眾生,受持五戒』,五戒在佛法裡面是屬於根本大戒,無論是在家、出家,比丘戒或者是菩薩戒,前面的五條都是相同的,所以稱它作根本戒。戒如果持得非常清淨,那個功德利益是很大的,戒清淨,心就清淨,清淨心就是定。所以說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定了之後就會開智慧,可見得持戒非常的重要。

  『持八戒齋』,這個就是前面所講的八關齋戒,八關齋戒是在家人受出家戒。我們沒有機緣出家,出一天家,就是過一天出家人的生活,要非常的嚴格,要從心地上去做起。所以這八關齋戒雖然時間很短,只有一天一夜,受這個戒一天一夜之後自然就失掉了,就是它這個戒的期限,用現在的話來說,只有二十四小時。那每天都持就每天都受。受很簡單,有法師,在法師面前受,固然很好;如果沒有法師,在佛菩薩形像面前,可以自己發誓來受戒,效果都相同的,可以在佛菩薩面前自己受戒。八關齋戒前面介紹過了,此地就不必細說。戒有八條,齋有一條,齋就是過中不食。這個諸位要記住,八關齋戒那個齋很重要。中是日中,我們一般人講持午,持午不太適合,因為午時照我們一般人來說法,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都是午時,午時前半沒有到日中,後一半已經過了日中。但是齋是以過中就不能吃了,過中如果吃了,齋就破了。所以這點要知道,要嚴格的遵守。能夠修一天一夜,這個功德也非常之大。

  『修行諸戒』,「諸戒」就是包括一切戒律,都包括在其中。『不造五逆』,五逆罪是最重的,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個五種罪叫五逆,是大逆不道,這個罪過是決定墮阿鼻地獄的。當然持戒的善人決定不造五逆罪,為什麼佛要提出「不造五逆」?實在說特別是末法時期眾生,當然我們的善根比古人要差,我們的業障習氣、生活環境沒有古人那麼好。即使在古代,這個五逆罪往往不知不覺他做了。當然不是五種都有,殺父親、殺母親這個是太少,從前沒有。殺阿羅漢,阿羅漢在哪裡你找也找不到,阿羅漢有神通,恐怕你也殺不了他。出佛身血,佛不在世,你惡意破壞佛菩薩的形像得等流罪,等流就是與這個罪是同等的,我相信這個也不會犯。最容易犯的破和合僧,這個僧團,僧團裡面我們是凡夫,瞋恚、嫉妒,最嚴重的嫉妒,爭權奪利,有這個惡念存在,就很容易在僧團裡面鬧事,這就做了破和合僧的重罪,這一樣特別要留意。

  佛在世的時候,受過出家戒的同修都知道,佛當年在世有六群比丘,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佛學生裡頭好學生很多,壞學生,調皮搗蛋的、嫉妒障礙的,也有,不是沒有。佛陀在世,那些不聽話的學生鬧事,常常在僧團裡頭鬧事,鬧事帶頭的人提婆達多,提婆達多也是佛的弟子,在家他跟佛是堂兄弟,佛的堂兄弟也是受過大戒,帶著那一群壞的出家人天天鬧事。佛在世的時候就有,何況佛滅度之後?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情形,我們要知道自己如何防範,如何適應環境,順境也好、逆境也好,都要有智慧去適應它。適應當中,我們的修持落實在道心上,就是逆境也成就我們的增上緣,成就善的增上緣。你看本經發起的因緣,就是韋提希夫人她的兒子聽了提婆達多的教唆,來搞一個政變,現在的話就是政變,奪取王位。提婆達多想把釋迦牟尼佛害死,自己成佛,兩個人圖謀不軌,逆境。逆境,夫人好,夫人是在逆境當中,她的心能夠落實在求法上,這就變成了逆增上緣。所以在皇宮裡面懺悔求佛,佛才為我們說出這部《觀無量壽佛經》。不但韋提希夫人得度,因為說出這個經不知道多少人都得度,逆緣變成了善的增上緣。

  由此可知,世間順逆境界不一定的,有智慧的人去運用,順逆都是好的增上緣。如果沒有智慧,不但逆境裡面生瞋恚心,順境起貪愛一樣墮落,這是要知道的。我們特別警惕,也就是道場裡面我們的同修伴侶有真正精進用功,決定不可以嫉妒、不可以障礙。如果嫉妒、障礙,你就犯了破和合僧的這一條。所以這是相當可怕的一樁事情。佛在此地給我們講的「不造五逆」,這句話的用意非常之深。就像唐朝時候,諸位同修,我相信很多人讀過《壇經》,《壇經》裡面敘說惠能大師得法之後,寺院裡面大眾不服、不甘心,平常對於能大師瞧不起,衣缽被他拿去,這還得了!大家都出去追他要把衣缽搶回來,還要把他害死,這破和合僧。那個時候尚且如此,我們今天遇到一些嫉妒、障礙,怎麼能避免?所以我們應當要明瞭,自己要知道能夠迴避,自己萬萬不可以造這個罪業,就是不造五逆。

  『無眾過患』,這是真正很好的持戒修行人,他沒有過失,身心清淨,戒律莊嚴。『以此善根,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他以這個「善根」迴向求生,這是決定得生,生到西方世界他是中品上生。我們也許有人會懷疑,他戒律這樣精嚴,沒有過失,為什麼不能生到上品,還落得個中品?這個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出在心量上。心量大了就與大乘相應。你看經典裡面常常讚佛,佛的心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太虛是虛空,佛的心量把虛空都包括了,都包括在裡面。虛空多大?那個心量的容納,無量恆河沙數諸佛世界都在佛心量之中,這大心量,所以他圓滿成佛。這些持戒,戒律雖然很精嚴,他比較執著,心量比較小;心量小,果報就變成小乘。所以他是中品往生。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他,也有許多的大眾跟佛一道來接引。這些大眾是什麼人?都是阿羅漢,都是示現小乘的身分。不像上品生的,上品生的是佛與無量諸佛菩薩來迎接,中品生的是佛與阿羅漢,聲聞羅漢來迎接。由此可知,佛實在沒有分別,都是自己的心感應變現出來迎的境界。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真相,心量一定要大,所以要學菩薩。中國出家的比丘都是受三壇大戒的,三壇大戒這個第三壇是菩薩戒,所以他不是止於小乘。從小乘提升到大乘,這個樣子我們念佛往生才能夠達到上三品往生。再看下面一段:

  【一三0、中品中生。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中品中生人他修行的因緣跟中品上生一樣,是持戒的凡夫去往生的,而且都是很重視小乘戒。他持戒的功夫比前面的人差一等,持戒的功夫差一點,這亦能往生。可是諸位一定要記住,《無量壽經》上三輩往生的因行,三輩統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是九品人都要具足的,不具足是不能往生。往生品位的高下,那是你修持功夫上的問題,九品都講這個功夫。我們在此地節錄是特別節錄它差別的修持。共同的,大經上說得清楚,我們就不再多說。『一日一夜』是時間短,無論是八關齋戒,或者是沙彌戒、比丘戒,它的時間都短。當然這些多半是在這個世間工作繁忙的人,沒有長時間去修學。時間雖短,他很認真,正如同前面所說,「一切真實心中作」;真實心中作,時間雖短,也有不思議的功德。這樣念佛往生是屬於『中品中生』。

  【一三一、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行世仁慈。】

  這是講他平常做人,我們這一看就知道,中品三個人,前面兩種是修小乘戒的善人,後面這種沒有學佛的。沒學佛,他是世間的善人,他能夠孝順父母,能夠愛護眾生,『行世仁慈』,存心非常仁厚,處世待人都很慈悲,能夠捨己為人,就是能夠歡喜幫助別人。這是世間善人,他沒有接觸過佛法。

  【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聞此事已。尋即命終。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是講他快要命終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講他得病,或者在病重的時候,這個時候遇到善知識,遇到學佛的朋友。這個學佛的朋友恰好是修淨土的,這個緣很殊勝,跟他講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給他說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度眾生這些事情。這個人聽了以後生歡喜心,也發願求生,他就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由此可知,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說,這一切眾生臨命終時,十念一念都能夠往生,這個話證明一點都不錯,他生到西方世界品位不算低,中品下生。這是平常沒有聽到佛法。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曉得,我們初學的人樣樣求佛,求佛保佑、求佛加持,佛是我們的靠山。如果功夫更進一步提升了,我們要幫助佛、幫助菩薩,不單求他,我可以幫助你,這就更好了。怎麼幫助?你把你所聽到的,你將你所讀到的,你在修行當中的感受,你這個見聞,你常常給人說。換句話說,把這個法門,把往生好處、修學的方法,時時刻刻講給別人聽、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你能夠這樣存心,這樣去做,你就是幫助佛接引眾生,幫助菩薩勸化眾生,比單單求佛又高上一等。你肯幫助佛菩薩,佛菩薩哪有不照顧的道理!我相信不但照顧,特別照顧。你的幫助愈盡心,佛菩薩對你照顧得就愈周到,他愈歡喜愈愛護,這一定道理。我們世間人常講,「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個道理。所以一定要幫助佛菩薩,我們遇到人都要勸告,西方極樂世界殊勝莊嚴,應當發願求生。這個世間善人,這世善。再看底下這一段,這一段第三十七,這是將中輩三個人做個總結。

  【一三二、中輩中行中根人。】

  這是中三品往生。

  【一日齋戒處金蓮。】

  他們的修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持戒念佛的,即使一日持淨戒,功德都不可思議,『金蓮』就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

  【孝養父母教迴向。】

  前面這是中品上生、中品中生的,這一句是講中品下生的,是世間的善人。

  【為說西方快樂因。佛與聲聞眾來取。】

  這到往生的時候,他所見到的佛來接引,是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帶了許多出家人阿羅漢,這些人來迎接他,『取』就是迎接。

  【直到彌陀華座邊。百寶華籠經七日。三品蓮開證小真。】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七天花開見佛,他就證阿羅漢果。西方世界是菩薩法界,哪來的阿羅漢果?我們曉得,此地所講的阿羅漢果,實際上他所證得的果位是圓教七信、八信、九信,證這個位次,七、八、九信。因為這個位次斷見思煩惱,得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所以他的斷證等於他方世界的小乘阿羅漢,並不是真的阿羅漢。這些人他們的神通、智慧、道力絕對不是他方聲聞、緣覺可以能跟他相比的。經上講『七日』,我再告訴諸位同修,西方世界沒有年月日,沒有這個,所以那邊的人不老。我們這邊人為什麼會老?天天在算年月日,就把人算老了,西方世界沒有年月日。因為我們這個世界,大家知道,這是地球繞著太陽轉,轉一圈這是一年,地球本身自轉,自己轉一周這一天,對著太陽這一面是白天,背著太陽這一面是夜晚,二十四小時是一個往復,時間觀念是從這個地方形成的。西方極樂世界不需要日月,不需要,那個世界沒有一樣東西不放光,自己身體放光,穿的衣服放光,所有一切連大地都放光,那個地方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西方世界人心清淨,不像我們這裡工作繁忙好苦,分秒必爭,日子好難過。西方極樂世界人的心地清淨,他什麼也不爭,所以他沒有時間觀念。佛在經上給我們說的時界,統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時間。你想想,我們這個世界七天,西方人感觸當中也就是一彈指、一剎那而已,這個必須要知道。所講的統統是我們這邊時間來計算。『三品蓮開證小真』,「三品」就是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就這三品。

  再看底下的經文,要講下三品。這個下三品,實在說我們仔細看經上的內容,我們去往生大概多半都是這些人,下三品往生的人是造惡的眾生去往生。上三品不造惡,是上善的凡夫,心善,心地善良;口善,不造口業;行善,這個行為沒有一樣不是善,上三品往生的。中三品是持戒的善人,都不造惡的,中品下生都不造惡的,都是善人。下三品是惡人往生,造作惡業的。我們來看,造作惡業有輕重不等,所以生到西方世界品位高下不同。

  【一三三、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惡業。】

  他造作很多惡業。

  【雖不誹謗方等經典。】

  但是他不毀謗佛法,他不謗佛、不謗法,但是這個人造惡業。

  【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

  『慚愧』就是後悔的意思,造惡而不後悔,惡業就相當重!這樣的人在這個社會上確實是很多。

  【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

  經是佛說的,佛決定沒有妄語,佛所說的話句句真實。我們在這個地方可以看到,這個人在命終之前遇到了善友,這個善友跟他講大乘經典的經名。所以現在有許多人單念經名,都是從這來的,有人念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南無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還在念經題的,有沒有好處?有好處。雖然不懂經義,這個經題聽到耳根,一歷耳根,永為道種,大乘經經題都能夠消業障、消罪業。能消多少罪業?『除卻千劫極重惡業』。那應該我們的罪業都消得差不多了!其實佛告訴我們真話,我們人從無量劫、無量劫到今天,過去無始,無始以來我們造的惡業不曉得有多少,念一個經題消千劫重罪,在我們自己罪業裡面那才消一點點,才知道我們的罪業之多。佛在經上一個比喻,假如這罪業要有體相的話,哪怕它的體相像微塵那麼小,我們無量劫到今天所造的罪業是盡虛空都容納不下,裝不下,造得這麼多。即使念一句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一天念十萬聲念上一百年,佛講你所消的罪,爪上土,還沒消的,大地土。你就曉得,我們這個罪業實在是無量無邊,很不容易消除。所以修學其他法門很難成就,原因就在此地。

  淨土法門之容易成就,叫帶業往生,這就好辦,我們有罪業不要緊,可以帶著罪業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見到阿彌陀佛,證得無生法忍的時候,明心見性得無生法忍的時候,罪業就消除了。這個消罪業兩種方法,一個叫事懺,一個叫理懺,事懺,這個地方講念經名、念這個佛號,都是屬於事懺,消的力量很弱,不容易消除掉。理懺那就很容易消除掉,佛在經上跟我們舉了個比喻,罪業好比千年暗室,千年比喻久遠,時間很長,黑暗就好比罪業,無始劫以來的罪業,黑暗,點一盞燈,黑暗就沒有了,就消除掉了,這就是說明智慧開了業障就消除。智慧要不開,憑著事上的懺悔是可以消,力量很弱。所以一定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淨土宗就用一句佛號,「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個心開就是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淨土宗叫做「理一心不亂」。所以我們念到理一心不亂,那個時候就真的滅罪了,真正把無量劫的罪業都消除。此地所講的是事上的。

  【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

  同修們念了這段,你有沒有覺悟?念經題名滅千劫罪,念阿彌陀佛佛號滅五十億劫生死重罪,哪個方法好?念佛好。從前慈雲灌頂法師告訴我們,很重的罪障,所有一切經法,法就包括懺悔法,像「梁皇懺」、「水懺」、「大悲懺」、「藥師懺」,乃至於「水陸法會」這種懺悔法,都消不掉的那種重罪,念阿彌陀佛可以消除。很多人不知道,很多人不曉得,曉得這個你就天天念佛了。這個大智慧人曉得,印光大師知道,所以印老的道場一年到頭都念阿彌陀佛,這是真正高明、真實智慧。他沒有這些法會,沒有任何的佛事,都沒有,他那個道場也不講經、也不傳戒,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一天六支香,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不間斷,什麼重罪到那個地方統統都消掉了。

  【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至行者前。讚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

  西方三聖也是以金色蓮花來接引他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下品上生』。這是一般作惡的人,平常作惡不知道悔改,不知道他作惡是錯,他沒有感覺得他做的惡,自己好像做錯了,沒有這個感覺。這樣的人臨終遇到善友,這是「下品上生」。底下還有說明:

  【一三四、造罪之人障重。】

  他的業障很重。

  【加以死苦來逼。】

  這個快要死了,非常痛苦,在這個時候:

  【善人雖說多經。餐受之心浮散。由心散故。除罪稍輕。】

  這就是說你給他說法,你給他講經,給他念許多大乘經的經名,他在這個時候,他的『心散』,心力不集中,講多了他也記不住,甚至說太多了,他也沒有這麼多精神去照顧,所以這個力量小。教他念這一句佛號,這佛號簡單,所以在臨終的時候,愈簡單、愈容易愈得力。臨終助念一定念四個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南無都不要,為什麼?四個字比六個字簡單,比六個字容易受持。所以臨終愈簡單愈好,愈簡單力量愈大,這是一定的道理。不但是人臨終,平時也一樣,我們在平時修行也是一樣。所以古人常講「念經不如念咒」,咒比經短;「念咒不如念佛」,這個佛的名號比咒又短,愈簡單愈得力,愈簡單愈受用,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大家不要看到簡單,恐怕沒有什麼用處,沒有什麼力量,那你就估計錯誤,你看顛倒了。

  【又佛名是一。即能攝散以住心。】

  把他的心力集中起來。

  【復教令正念稱名。由心重故。即能除罪多劫也。】

  這一段就是解釋為什麼念經名除千劫罪,念佛名除五十億劫罪,道理就在此地。

  【一三五、望佛願意。唯勸正念稱名。往生義疾。不同雜散之業。如此經及諸部中。處處廣歎。勸令稱名。將為要益也。】

  這個說得非常之好,這就是我們看佛的意思,從經典、經文上仔細看佛的意思,佛的意思實在講就是勸我們持名念佛,他的主意確實是在此地。為什麼?一心持名往生西方快,『疾』就是快速,你這一生當中決定能成就,不要等到來生,等到來生就麻煩大了。念佛的人,說實在的話,如果沒有惡業,不造罪業的話,不生西方來生一定得人天身。這一得人天必定享福報,而且一定福報比這一生大,人一享福就糊塗了,就不肯再念佛。福報大的人能不能遇到佛法?我們看今天這個世界上,大福報的人、大富貴的人,幾個人在一生當中遇到佛法?縱然遇到佛法,能不能遇到念佛法門?遇到念佛法門了,肯不肯認真修學?都是問題,重重淘汰到最後剩不了幾個。所以富貴很可怕。念佛人萬萬不可以求人天富貴,不求福報,唯求往生,唯求見佛,那就對了。所以『不同雜散之業』,這個念佛跟修其他的法門功效完全不同。所以一切諸佛處處讚歎,勸我們念佛,只有念佛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要』是最精要、最重要,『益』是利益。

  【非但念佛獨得往生。法僧通念。亦得去也。】

  這是念三寶,『念佛』決定往生,念法也能往生,這個『法』必須念往生經,這是最靠得住的,往生經就是淨土三經,或者是淨土五經也行。弘一大師與新加坡很有緣分,我在新加坡許多道場都看到弘一大師寫的字,我們這個上面是弘一大師寫的。弘一大師一生就念《普賢菩薩行願品》,這是五經之一,他的早晚課都念《行願品》,他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的《行願品》念得很熟,都能夠背誦,不必看經本,他念得很熟。所以說念法也能往生。念僧,『僧』是最常見的念觀世音菩薩。有人跟觀音菩薩很有緣,一生念觀音菩薩,他來問我,我念觀音菩薩能不能往生?能往生,一定能往生。所以觀音菩薩念得很多年,念得很熟了,就不必再改念阿彌陀佛。改念阿彌陀佛,他念了幾聲阿彌陀佛,不知不覺又念觀音菩薩去了,這念熟了。所以不必改,一樣可以往生,觀音菩薩也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都可以往生,這個很重要。下面說:

  【一三六、下品中生。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

  『下品中生』是破戒的人去往生,這是惡人不是善人,破戒的人,他受了戒之後他不能持戒,毀戒犯戒。

  【如此愚人。偷僧祇物。】

  『僧祇物』就是寺院裡面的不動產,不動產叫「僧祇物」,霸佔寺院裡面的財產。

  【盜現前僧物。】

  這個『現前僧物』,我們現在講叫動產,這些財物,所謂資生之具,衣食住行這些物品,我們今天講一個動產,一個不動產,「現前僧物」是屬於動產,像寺廟裡面供養的錢財、生活必需品,這些東西都是屬於叫現前的僧物。這是偷盜,偷盜常住,這個罪過非常之重,在經上講這是不通懺悔的,這個罪非常之深。深的原因就是它結罪的範圍,這是我們同修不可以不知道。我們偷一個人的東西,我們將來還債只還一個人,這些因果的真相我們一定要知道。世間人決定沒有哪個人說是能可以佔別人便宜的,沒有這回事情,也絕對沒有說一個人吃了虧、上了當,決定沒有。為什麼?欠人錢這一生沒還,來生遇到還是要還;欠人的命,這一生不還,來生也要還。欠錢的還錢,欠命的還命,沒有一個人能逃得掉因果定律。咱們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我們這一生所受的,無論是富貴也好、貧賤也好,前生修的因,於是乎自己就甘心情願了,絕對沒有妄想。我富貴安於富貴,我貧賤安於貧賤,心安理得,道理明白心就安。無論在什麼環境,順境逆境、貧賤富貴,心都安,這是佛法真正的好處。我們決定不去害人,決定不去想非分的利益,知道縱然得到,將來要還的,是不可能的事情,會安分守己。

  假如我們要偷了公家的設施,這個罪就重了。譬如新加坡政府公共設施那個電話亭,我們舉個比喻,你把這個電話偷走了,你這個罪麻煩。因為這個財物是整個新加坡老百姓納的稅,你是偷了全新加坡的人,將來這個還債可麻煩,新加坡有多少人那都是你的債主,這個討厭。所以你想想看,偷一個人好還,偷那麼多人就不好還,這個罪就大了。你要偷寺廟這個常住物,那個罪就更大了,為什麼?寺廟十方常住盡虛空遍法界,他方世界的出家人到這裡來都有一分,那這個罪就算不清了,這個不只這個地球,跨越地球、跨越太空。所以大家不知道常住物決定不能動,那個動了之後麻煩可大了。所以說他墮在地獄真是很不容易出來,就是他那個債主太多了。所以常住一針一線、一草一木都不要去偷盜,不知道這個結罪之重。所以現在人很多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以為眼前有利可圖,不曉得將來結罪的可怕。再看底下:

  【不淨說法。】

  什麼叫『不淨說法』?說法利生是好事情,但是他的說法目的是在貪圖名聞利養,心就不乾淨。貪圖恭敬、貪圖利養,這心不清淨,這個罪過都很重、很重。

  【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

  他認為他作惡手段、技巧很高明,還做得很漂亮,還得到人家的恭維、讚歎。

  【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

  他應當『墮地獄』,一定會「墮地獄」,這是講他一生做這樣重的罪,這個罪不輕,阿鼻地獄的罪業。

  【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

  在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前,還沒斷氣,那一斷氣就沒法子,那沒救了,諸佛菩薩都救不了,還沒斷氣這個時候還可以救,還有救。不過這個時候諸位要曉得,他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他頭腦清醒。如果在這個時候他糊裡糊塗的,人事不醒,那沒辦法,縱然遇到善知識也不能得救,頭腦要清醒。第二個,善根發現,遇到善知識跟他一開導他立刻就後悔,知道一生做的事情錯了,真正後悔,真正懺悔,求生淨土,這才行。所以這也相當不容易,幾個人在臨命終時頭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糊裡糊塗走的人太多了。我們念佛人最怕這一著,臨終的時候糊裡糊塗,人事不醒,那就不得了,縱然有善知識來助念都枉然。所以平常要修福,要積功累德,就求臨命終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就決定往生。所以臨終這是我們最大的福報,臨終清楚,最大的福報。他在這個緊要關頭的時候:

  【遇善知識。】

  這個『善知識』:

  【以大慈悲。即為讚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讚彼佛光明神力。】

  這給他開導,讚歎『阿彌陀佛』不思議的威神本願功德,又『廣讚彼佛光明神力』。

  【亦讚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這個人聽了之後生歡喜心,真正懺悔,知道一生所做的都錯了,求阿彌陀佛能夠原諒他,能夠救拔他,求願往生淨土這個心。

  【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華。】

  地獄裡面油鼎、刀山都變成蓮花,一片火海變成『清涼風』,地獄境界沒有了,西方境界現前。

  【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

  這是下品中生,他最重要的就是講這出家破戒,偷盜常住物、不淨說法,出家人無惡不作這些人,他要不往生決定墮地獄。我們再看底下一段:

  【一三七、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

  這是眾生當中造作罪業最重的,五逆罪統統都造,十惡業造全了。

  【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

  以他的行業必定墮阿鼻地獄,阿鼻地獄出來之後還要經歷大地獄、小地獄,再要經歷餓鬼道、畜生道去還債,還命債、還錢債。不曉得要經過多少大劫他才能再得人身。縱然得人身,就像《地藏經》上所講的,也是下賤之人,六根不完具,《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受苦無窮』。

  【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

  這是到臨終他的運氣很好,遇到善知識勸他念佛求生淨土。

  【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實實在在不可思議,這樣罪惡的人沒救了,一切諸佛菩薩都救不了他,『阿彌陀佛』還不捨棄,阿彌陀佛的慈悲,實在講超過一切諸佛菩薩。在這個地方我們特別要留意的就是念佛、稱佛,可見得前面講的念佛是講心裡面憶念西方世界依正莊嚴,心裡頭想。他這個時候來不及,想也想不出來,也不能教,那怎麼辦?稱名。就是我們今天講念佛的名號,念南無阿彌陀佛,稱阿彌陀佛,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就是說明這個稱名跟念佛是有區別的。念佛是憶念,大勢至菩薩給我們說「憶佛念佛」,那個憶佛就是此地講的念佛,念佛是我們今天講的稱名。所以執持名號這個方法也是出在《十六觀經》,也是《觀經》,《觀經.下品下生章》提倡念名號,提倡執持名號。所以說是『應稱無量壽佛』,就是十念都能往生,十念一念都能往生,『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臨終的時候地獄相現前,他這個時候念佛的心力專一,所以效果特別大。不像我們現在念阿彌陀佛,跟著大家念,有口無心,所以效力很小。他這個時候是要命了,馬上要墮地獄,不念佛就下地獄,那佛號念得跟我們念不一樣,他聲聲真實,與佛感應道交,所以滅罪也滅得快,他在這個時候能夠往生。底下這段解釋非常好。

  【一三八、如四十八願中。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不得往生。】

  這是四十八願說。可是我們在這個地方看:

  【今此觀經下品下生中。簡謗法攝五逆者。有何意也。】

  『五逆』也能往生,『謗法』不能往生,「謗法」是你不相信,你不能接受,當然不能往生。只要你肯相信,你能接受,五逆罪都可以往生。這個地方問答問得很好。他問到底什麼意思?「下品下生章」說了,除了謗法之外,五逆罪都能往生,這什麼意思?答得好:

  【答曰。此義仰就抑止門中解。此之二業。】

  就是下品中生跟下品下生,下品中生是出家人造作罪業的,這是在家人造極重大罪業的,這兩種罪業。

  【其障極重。眾生若造。直入阿鼻。無由可出。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攝也。】

  所以四十八願講不得往生,佛的意思不是說不來度你,不來救你,希望你不要造這麼重的罪,就是這個意思。你真造了,真造了還是度你,還是來救你。希望你不要造這個重罪,這才是佛真正的意思。什麼樣人不能往生?說真話,不相信的人,不接受的人,這講謗法的人,那是決定不能往生;你果然能相信、能接受,造極重罪業都可以往生。諸位同修,我們自己想想,我們這一生造的罪業不少,跟經上比比,我們還沒有造這麼重。我們雖然說沒有這麼重,沒有這麼重,換句話說,我們決定得生,而且往生我們的品位也不會在下品下生。這個明天晚上圓滿,我跟諸位詳細報告,為什麼我們不會落在下三品?因為往生是兩種因素,一個是積功累德,一個是至心懺悔。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如果真懺悔,會把品位提得很高很高。好,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