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  (第六集)  1992/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3-005-0006

  請掀開經本第五十六頁倒數第三行:

  經【爾時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闍世。隨順調達惡友之教。收執父王頻婆娑羅。幽閉置於七重室內。制諸群臣。一不得往。】

  我們從這裡看起。就全經段落來說是第三段,全經第三段。善導大師將這一段文判作「禁父緣」。在註解五十七頁倒數第三行,諸位能看得出來這一段的小標題。這裡面總共有七個小段落,我們一段一段來看。

  第一段裡面,『爾時王舍大城』。先把這個事情發生的處所給我們說出來,就是這一樁事情是在王舍城發生的。世尊這個時候也正好在王舍城的城外,就是靈鷲山講經說法。現在這些地方在印度都變成了佛教勝地,旅遊的勝地。發生什麼事情?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發生了一次政變。這個政變非常嚴重,是兒子要奪父親的權位,發生這麼一個事情。這個事情綜觀起來看,一個是這個國家的變故,因為這是太子篡奪王位又屬於一個家庭的悲劇,所以這等於說是雙重的苦難。這就是比一般事變確實要嚴重得多。

  政變的人就是『阿闍世』。我們從這部經裡面看到阿闍世王他所造作的行為,就是佛經上講的五逆十惡幾乎他全都造了。他為什麼會造這樣重的罪、造這樣的惡事?諸位要知道,他必有因緣。世間無論是善是惡,從果上我們要追究它的原因;從因行我們要能夠想到未來的果報,這才能把這樁事情真正的搞清楚、搞明白。阿闍世王子,『隨順調達惡友之教』。如果從表面上來看,這是交友不慎,交了些壞朋友,這個壞朋友鼓勵他政變,奪取王位。這一段事情善導大師在註解裡面把這前因後果都給我們講得很清楚。

  他的註解也分為七個段落。第一段給我們介紹王舍城名稱的來由,大家自己看就曉得。第二段裡面就說明這個政變的前因後果。「阿闍世」是梵語,梵語「阿」翻作無。阿彌陀佛,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翻作無量壽、無量光。阿闍世,這個「闍世」是翻作冤家,就是這個人是報怨而來的,不是報恩來的,這是報怨來的。這叫未生怨,沒有出生跟父母已經就有冤仇,叫未生怨。這註子裡面都有。這是什麼個原因?原來這國王,就是頻婆娑羅王年歲已經很大,沒有兒子,沒有生兒女。心裡常常想到將來王位繼承的問題,所以到處去求神拜佛,想求一個兒子。有一個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算命看相的一個專家,這個人很有能力,給這個國王相命,告訴國王,他說:你命裡頭有兒子,就是有一個仙人現在在山上修行,將來他死了以後,到你家來投胎,做你的兒子。這個國王聽到了很歡喜,這個兒子前生是個修仙的、修道的人,這非常難得。於是就照著這個指示,他就到山上去找這個仙人,就派人去找,真的找到。

  這個仙人修行很不錯,他有神通,他對未來的事情,他知道。這個國王派人來傳達國王的意思,說是三年之後,你死了之後到王宮裡面去投胎。那個仙人點點頭,他說還有三年。這預知時至,他知道這三年以後的事情不是現在。這國王等兒子等得太著急,心太焦急,三年等不及,要求這仙人趕快來投胎;換句話說,你趕快死就是了。仙人不同意。不同意,這國王說:既然你是命裡頭做我的兒子,我是國王,你無論是修行人,也在我管轄之下。他就派人把這個仙人殺掉,這就結了冤仇。殺了之後,這個仙人就投胎投到他家裡做了王子,就是阿闍世王,是這麼一個因緣。本來是個好因緣,結果搞成冤家對頭。

  所以佛在經上給我們說人與人的關係就是四種緣。這四種緣非常深的時候就變成一家人;如果是疏遠一點,那就是親戚朋友,就比較疏遠。如果沒有緣分,你見了面決定不會打招呼,不會留意。你在街上走路,人家跟你點頭笑一笑,前生都有緣分,都有個善緣。素來不認識的人也瞪你一眼,那前生有惡緣,這個緣很小,沒有太大的傷害,過去就算了。像這種恩怨結得深,這麻煩就大。所以佛給我們說這父子是四緣,所謂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人與人的關係就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沒有別的,沒別的事情,若不是這四種關係,絕對遇不到。世間人迷失了事實真相,在恩怨裡面必然又要加深。說實在的,這個恩會變成怨,怨不會變成恩,這就是佛法常講的,為什麼說三界統苦?樂會變成苦,苦可不會變成樂。這是事實真相,一定要覺悟。真正覺悟了的人決定不跟一切眾生結冤仇。那我們善緣要不要結?善緣也最好不要結。人在一塊好,好過頭就變成冤家對頭,所以善緣也不好。所以佛教給我們結法緣,法緣是清淨的,這是佛法出世間的大聖人教給我們。

  世間聖賢人教給我們人與人相處,所謂是君子相交淡如水,這個交往才能夠長久,才不會變質。凡是好過頭會變質,壞過頭也變質,一定要保持平淡。現在這些恩怨已經變成一家人,那怎麼辦?這問題嚴重。真的,不學佛的人嚴重,非常嚴重,這個恩恩怨怨報來報去沒完沒了,真可怕!生生世世糾纏不清,苦不堪言。你修行為什麼不能超越六道?就是有這些人纏著你,找你的麻煩,障礙你。這總合起來講,這叫魔障,就是這些人來障礙你。學佛的人明白,事實真相完全了解,無論是恩是怨,是討債是還債,我們把這些統統放下,勸他學佛。把所有這些有關係的人,我們統統從今天起都把他改成法緣,把世間人情的眷屬都變成法眷屬,這樣就好。

  可是在這個地方法眷屬也有了問題。什麼問題?「調達」就是提婆達多,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他跟釋迦牟尼佛是兩重關係,在世法裡面講他們是堂兄弟,在出世法裡面講他們是師生關係,是法眷屬。法眷屬裡面還牽著有親屬的關係在裡面。在這個地方我們看到阿闍世叛逆了父母,提婆達多背師叛道,結果是世間眷屬跟法眷屬都出了問題。現在這個世間兒女不孝順,徒弟毀謗老師、不認識老師,有什麼好奇怪的?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所以要曉得一點都不奇怪。這個地方實實在在,這些人叫現身說法來教導我們對於順境、逆境都不要放在心裡,這個道業才能成就;障緣,就是障礙的這些因緣才能夠捨離。善導大師註子裡面說得很詳細,諸位自己去看,我們就不多說。

  提婆達多,在大乘經裡面佛告訴我們,這些人我們不能把他看輕,他是大權示現。換句話說,世尊出現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就像在舞台上演戲一樣。這一齣戲裡面有扮演正面的這些角色,也有扮演負面的那些角色,無論扮演什麼角色,都是佛菩薩再來的。我們知道一切法都是從緣生,諸法從緣生,佛法也不例外。如果沒有緣,佛就不會講經說法,眾生就聽不到佛法,根本沒有開悟的機會。佛為我們說法,正反兩面都要說,哪些是善,哪些是惡,哪些是善果,哪些是惡報。什麼因緣引起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法?由這些善的弟子們向世尊請示佛法,佛給他講善法;由那些惡弟子造作許許多多罪業,引導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惡因惡果。這我們就對事實真相面面都明白、面面都聽到。

  因此,佛在教化眾生,這些弟子們所表演的沒有一個不是在教化眾生,就是連阿闍世王也不例外。佛當年出家弟子、在家弟子都是諸佛菩薩化現的,演這一場大戲來給我們看,讓我們在這裡面真正覺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相。而表演的,使我們在這裡面學習到許許多多的知識,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處事待人接物,如何斷惡修善,怎樣修因證果,看這些就應當明白。

  我們中國古人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阿闍世他投胎,他是個仙人。不要說仙人,七地以下的菩薩投胎都有隔陰之迷,那仙人更不必說。這一投胎,前生的事情忘掉。所以這個小孩生下來,長大之後還是很聽話,還是很孝順,並沒有記得過去生中的仇恨,今生一定要來報復,沒有!那是因,因是埋藏在那邊,沒有發現,必須要有緣來發現。緣是屬於這一世的,因是過去生中所種的。從這個地方也使我們警覺到,諸位在家同修都有兒女,兒女的教育、兒女的交友不能不慎重。他要交到好的朋友,他會向上;交到壞的朋友,他就往下走。所以這是不能不留意的。

  提婆達多心胸窄狹,嫉妒、瞋恚心很重,雖然是佛弟子,但是他對於佛心裡面並不是真正的佩服,他認為釋迦牟尼佛能作佛,我也可以作佛。見到釋迦牟尼佛有許許多多的人恭敬供養,他看到很難過,處心積慮想把釋迦牟尼佛害死,他向大眾宣布:我成佛了,將釋迦牟尼佛的地位取而代之。當然這個人也相當聰明。雖聰明,諸位要曉得,佛當年說法不容易,印度在那個時候是我們這個世界上,要用現在話來說,就是文化學術水準最高的地區,什麼樣人才都有。佛經裡面講的九十六種外道,用現在的話來說,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都是世界第一流的。你在這裡講經說法,這些人常常來要跟你辯論的。世尊證得圓滿的智慧,得四無礙辯才,所以把這些人都能夠降服,見到佛都心服口服。

  提婆達多還沒有這個能力,天天在打妄想,尤其是想學神通,處心積慮想學神通。佛當然不教他,心術不正,他要學會了,會做壞事。他向其他的同學請求,同學都是阿羅漢以上的,都有宿命通、都有他心通,提婆達多起心動念他們都知道,沒有人教他。最後找到阿難,阿難證初果,有天眼通、天耳通,沒有他心通,不曉得提婆達多的用心。何況提婆達多又是他的哥哥,他們是親兄弟,這找到是不能不教,於是阿難就傳授給他,教他學神通。學到能夠飛行變化,能夠身上出水出火,這些奇奇怪怪的像魔術一樣的,他學會了這一套。於是有一天,阿闍王子出城去遊玩遇到提婆達多,提婆達多見機會來了,就跟他現神通。阿闍世王子從來沒見過,看到這樣希奇,佩服得了不起,這下交上朋友。提婆達多就教唆他,他說:從前你的父親、你的母親是怎麼樣對你,說他過去生中的因緣;你的父母並不是真正愛你,不是真正愛護你,說了許許多多的壞話挑撥,他真的就相信,對於父母才起報復的念頭,他挑唆的。勸他,你把你父王的位置奪了之後,你做新王;我把釋迦牟尼佛害死,我做新佛,咱們新王、新佛來統治這個世間,豈不是大快樂的事情!這兩個人商量怎麼幹法。

  提婆達多怎麼害佛?釋迦牟尼佛住在靈山,每天都要到城裡面來乞食。靈鷲山距離王舍城五里路,從山上下來到大城乞食,托缽之後再回去,他就知道釋迦牟尼佛每天要走哪些地方。有一個地方是懸崖,他就在山頂上用一塊大石頭放在那裡,等釋迦牟尼佛從底下走過,石頭推下去壓他。佛的福報大,沒有人能夠害佛的。這個石頭推下去了,佛有護法神,護法神用金剛杵擋住這個石頭,把石頭就打碎了。打碎了,破片碰到佛的腳,佛的腳流了一點血,這叫出佛身血,就是這麼來的。這是惡意害佛,害佛到出佛身血,這都是阿鼻地獄罪業。

  這兩個人合在一起,殺父害母,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統統都幹,五逆十惡,這是墮地獄罪業。提婆達多墮地獄,生身陷於地獄,但是因為他這種惡行,引發釋迦牟尼佛說出許許多多惡因、惡報這些經典,這功德很大,使我們深受其利,功德很大。所以他墮在地獄,有人問釋迦牟尼佛,提婆達多在地獄情形怎麼樣?釋迦牟尼佛說,他在地獄裡頭那個享受就跟天宮一樣,很快樂。確實是墮在地獄,他墮的地獄跟別人墮的地獄不同。為什麼?他(這等於說啟請)啟請了許許多多利益一切眾生的經論,因此他有福。他造作惡業該墮地獄,但是他的福太大,到了地獄還享福,你想想這個福報多大,真正不可思議!請法的福德,流通佛法的福德,弘揚佛法的福德非常非常大。那要不是他的示現,我們也不知道。

  阿闍世王到臨命終的時候才後悔,才知道自己做錯,所以《大藏經》裡頭有一部《阿闍世王經》,這就是釋迦牟尼講他的因果,我們世間人所謂的三世因果,釋迦牟尼佛講他。他到最後念佛生到西方淨土,臨終一念十念給我們證實了,造五逆十惡罪,就是地獄的眾生,這一句阿彌陀佛,上從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統統得度,這個法門不可思議!

  那我們再要問,阿闍世王子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下下品往生?不是的。世尊給我們說他是上品中生,不可思議!所以佛為我們說出往生是兩種人:第一種人是積功累德,依教修行,從信願行這樣往生的,像我們現在這種人念佛求生淨土。另外一種人是極惡之人臨終懺悔往生的,他往生的品位,是看他懺悔的力量。由此可知,阿闍世王他臨終是真心懺悔。我們中國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壞透了,他轉過來是最好的人,他是這樣轉過來的,所以品位很高。這也就是警惕我們,我們不要輕視這個社會上作惡、作奸犯科的這些人,不可以輕視他。為什麼?也許他在臨終的時候一下懺悔往生,品位還在我們上面,我們還不如他。所以明白這些事實真相,我們對一切人才能用平等心,才能用清淨心,了解事實真相。否則一般人怎麼能平?怎麼能清淨?不能平等、不能清淨是你不曉得事實真相。你曉得事實真相,自自然然心地清淨平等。

  世尊弟子當中,《戒經》裡面講「六群比丘」都是不聽話的學生,頑皮的不得了,什麼壞事都幹。三藏裡面律藏,就是他們做一個壞事,釋迦牟尼佛制定一條戒律,所以這個戒律就是他們引起來的。沒有他們這些人,這戒律三藏就缺了一藏。這幾個唱戲的時候,他唱的是大奸,唱丑角,他的功勞也不小,沒有他也不行。所以孔夫子跟我們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必是必定,語氣非常肯定。三個人什麼?自己一個,一個善人,一個惡人,三個人。善人是我的老師,他的善行我要效法,我要跟他學習;惡人也是我的老師,他可以提醒我,我有沒有他那個惡。有,馬上改過自新,他也是我的老師。然後才知道,釋迦牟尼佛所有的弟子,這些佛菩薩大權示現,統統是幫助佛教化眾生的,全都是眾生的善知識,這是真因。我們現在在經上看這一段的事情,這段事情是世間事,世間事給我們很大很大的啟示,說明這個世間的苦,真苦!他所示現的,這個世間確有其事。尤其在現代社會,我們看到這些事件就太多太多。

  看底下經文。這是因為阿闍世王子接受提婆達多的挑唆,發動政變。『收執父王頻婆娑羅』,頻婆娑羅是他父親的名號。「收執」就把他抓起來,把他關在,當然那個時候沒有把他送到監牢獄,就是幽禁在宮中,把他外面的就是緣統統斷絕。『幽閉置於七重室內』,在深宮裡面。『制諸群臣,一不得往』,一切人都不准接近。這個目的,因為他畢竟是父親,如果把他殺害了,這個惡名也不好,他總是不願意落這個惡名。用這種方法把他父親給餓死,不給你飲食,所有一切人都不給你接近,用這種方法來對付他,來對付他父親。

  經【國太夫人。名韋提希。】

  這是他的母親,皇后。

  經【恭敬大王。澡浴清淨。以酥蜜和麨。】

  這個『麨』台灣叫麵茶,就是這個東西。我們大陸上叫麨麵,台灣叫麵茶。

  經【用塗其身。】

  她把身上洗乾淨,這個塗在身上。

  經【諸瓔珞中。盛葡萄漿。密以上王。】

  別人禁止不能見國王,皇后去見國王,守衛的人不敢阻攔,當然不准帶東西去。她這個塗在身上,葡萄漿裝在瓔珞裡面,這樣子帶進去。國王這才得到飲食,才能夠延續生命。

  經【爾時大王。食麨飲漿。求水漱口。漱口畢已。合掌恭敬。向耆闍崛山。遙禮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連。是吾親友。願興慈悲。授我八戒。】

  國王被幽禁在宮中,等於坐牢一樣,實際上就是坐牢,牢房比一般囚犯的牢房舒服一點而已,這是苦不堪言。得到皇后的幫助,這是偷偷的送了飲食來,能夠維持生命。在這個時候他才真正體會到人生之苦,過去做國王哪裡曉得人苦?遭這個難才知道。遭這麼大的變故,才真正體會到人生的苦痛,於是乎向世尊求救。他平素也是釋迦牟尼佛的在家弟子,也是釋迦牟尼佛的護法。世尊高高在上,不敢驚動他老人家,所以求什麼?求他能派學生來幫助我就好。那麼他希望派誰?希望派目犍連,目連尊者。目連跟他是親戚,也出家了,這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求佛派目連尊者來給他授八關齋戒。

  八關齋戒的內容是出家戒,是特別為在家人修學的。在家人仰慕出家,而不能出家,那怎麼辦?我出家一天,這可以!這是出家一天的戒律,出家一天的。所以八關齋戒的授受有效的時間就是二十四小時,這是一天一夜,過了就沒有效。如果要再受?要重新受。所以有人是每天都授八關齋戒,連續受很多天,這可以的。一定要天天授。八關齋戒如果沒有法師給你授,自己在佛菩薩面前可以授,照著這個條文自己發願受持。

  所以這個戒律,像五戒、八戒(就是八關齋戒)、菩薩戒都可以自己在佛像面前發願求授,都能得戒。唯獨出家比丘戒、比丘尼戒不許可自己授,一定要由大僧,就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五個人以上,至少是五個人,在一般狀況一定要十個人。所謂「三師七證」,要十個人傳,你才能夠得戒,不可以自己授。如果好像在邊地法師很少,或者有特別的時節因緣,五位法師傳也可以;五位法師以下的不可以,不能夠傳這個大戒。這是常識,我們都應該知道。如果有法師,請法師來授當然更好,沒有,自己在佛菩薩面前、佛像面前來授,都是一樣可以得戒。這眾生有感,佛菩薩立刻就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經【時目犍連。如鷹隼飛。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樓那。為王說法。】

  現在國王沒事情了,也不要理朝政,所以可以專心持戒、聽經。他幽閉在宮中,反而得到了一個好的修行的環境。目連每天去給他授戒,給他授八關齋戒。世尊當然對這個事情很清楚、很明白,特別派遣說法第一的弟子,富樓那是說法第一,派他去給頻婆娑羅王說法。

  在這段裡面,要跟諸位同修報告的就是八關齋戒,這是重要的一個修行方法,我們在家同修不能常常受,最好能一個月有一次。受過菩薩戒的人,菩薩戒裡面,大家曉得有六齋日、有十齋日,那是相當精進的修行。六齋日就是一個月有六天,受六天的八關齋;如果更精進的受十天八關齋,那相當精進。假如我們一個月當中,十天、六天不能受,受一天都很好,這一定要知道。這六齋日並不是我這六天吃素,那就完全錯了。八關齋跟吃素不相干,齋不是素,一定要搞清楚。齋是什麼意思?齋是過中不食叫齋。佛陀當年在世,出家人的生活方式是托缽,托缽是慈悲為本,決定不要給人家找麻煩。所以托缽的時候,他吃什麼,他就給我吃什麼,不必要單獨給出家人預備什麼飯菜來供養他,那豈不叫找人家麻煩嗎?那就不慈悲。所以你們家裡吃什麼就供養什麼,這諸位要知道。現在南洋這小乘國家,泰國、斯里蘭卡(錫蘭)依然還是托缽制度。人家給他肉就吃肉,給他魚就吃魚,給他什麼就吃什麼。他沒有分別、沒有選擇。

  全世界佛教徒吃素食的只有中國。現在交通發達,每個國家都可以去觀光旅遊,你去看看,到外面去人家看到我們中國出家人吃素,奇怪為什麼不吃肉?我們看到他們那些和尚怎麼會吃肉,這是很奇怪?彼此都奇怪。你要搞清楚就不奇怪。中國出家在家這個素食不是釋迦牟尼佛定的,釋迦牟尼佛沒有強迫要求我們素食。中國這個素食是梁武帝提倡出來的,梁武帝是我們佛門大護法,所以這個素食運動發生得很晚,梁武帝以前,出家在家人都不是素食的。他是因為讀《楞伽經》,《楞伽經》裡面講得透徹,還有《楞嚴經》裡面也講得明白:菩薩心地慈悲,不忍心吃眾生肉。他讀到這個文很感動,於是自己發願吃長素。這大護法吃長素,所以就是勸導佛門裡面,這樣搞起一個素食運動,這個歷史差不多將近有一千年。或者現在學佛不吃素,那個罪過可就大,其實不然,不要把它搞錯。但是素食對於健康有一定的好處,實在講還是值得提倡的。八關齋戒這段文在第七十二頁,諸位翻開七十二頁。要明瞭這個戒律是出家的戒律,所以戒律很嚴。最重要的關鍵在齋,齋就是過中不食,一定要堅守齋戒。一共有八條,戒八條,齋是一條。

  疏【云佛子。從今旦。】

  『旦』是早晨,從今天早晨。

  疏【至明旦。】

  到明天早晨。一天一夜。

  疏【一日一夜。如諸佛不殺生。能持不。答言。能持。】

  要像佛一樣一天一夜不殺生,要嚴格的做到,要真正的做到,蚊蟲、螞蟻都不能殺。這是第一條,不殺生。

  疏【第二又云。佛子。從今旦至明旦。一日一夜。如諸佛不偷盜。不行婬。不妄語。不飲酒。不得脂粉塗身。不得歌舞唱伎及往觀聽。不得上高廣大床。】

  下面都仿照這個例子,這文省掉了。第二是不偷盜,第三是不行婬,第四是不妄語,第五是不飲酒,第六是不得香粉塗身,不得歌舞唱伎及往觀聽,第八是不得上高廣大床,這八條。這八條能夠完全做到,跟出家人的生活完全相同,時間是一天一夜。

  這八條叫戒,我們一看就曉得前面是五戒。五戒在家是不邪淫,出家人是不淫,不行淫,差別就在這個地方。其他的四條,在家跟出家沒有兩樣。後面這三條那是專門指在家人,出家人沒有。這就是脂粉塗身,這個脂粉包括現在用香水這些東西,甚至於香皂都不可以,香皂也是屬於這一類的。不得歌舞也不能去觀聽,為什麼?這個齋是修清淨心,這些決定擾亂你清淨心,妨害你清淨心,所以統統要遠離。不得上高廣大床,這個高廣大床睡在那裡容易犯邪思,胡思亂想,所以這才禁止。

  疏【此上八是戒非齋。】

  這是八條戒,跟出家人相同。

  疏【不得過中食。此一是齋非戒。】

  『中』是什麼?日中。日中每天時間不一樣,每個地區也不一樣,時差,現在大家都知道。時差,每個地區不一樣。每天的時間也不一樣,每天大概是相差是四分鐘,每一天,每天相差的時間不相同。現在方便,現在如果受持八關齋戒要很嚴格的話,最好用天文日曆,在天文台可以買得到。我過去,我們圖書館成立前幾年,天文台每年還寄天文日曆給我,現在跟他也不往來,也沒有了。這個天文日曆你一查,今天元月二號幾點幾分幾秒日中,那就很準確。過了日中之後就不能吃東西,吃東西齋就破了。

  所以現在有很多人持午,這個持午講不通,午是午時,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鐘都是午時。所以過午不食,過了一點鐘以後不吃,那這個齋早就破掉。所以這個齋還是過中不食。有些人到晚上餓得心裡發慌,想喝一點漿湯行不行?《戒經》上講只要有沈澱的就破齋。果汁會沈澱,豆漿也會沈澱,牛奶也會沈澱,吃這個統統都破掉,不如吃飯。還有人說吃水果,那也破了,這都錯誤。佛給我們說吃什麼不破?蜂蜜。這個蜜糖你把它攪勻不會沈澱,糖水沒有沈澱的。不會沈澱的這個可以;凡是有沈澱的都不行,統統破齋。晚上要再吃一點水果那更完了,那就完全錯誤。這是過中就不能吃,到什麼時候才能吃?到第二天的早晨才可以。所以八關齋對於齋非常重視,當然戒也不能夠馬虎,齋跟戒都要守得很清淨,這是過一天出家人的生活。這個八關齋戒。

  疏【此等諸戒。皆引諸佛為證。】

  所以每一句裡面都是「如諸佛不殺生,如諸佛不偷盜,如諸佛不行婬,如諸佛不妄語」,句句都是用佛來做我們修學的標準。不是用菩薩,不是用阿羅漢,完全以佛為標準。

  疏【何以故。唯佛與佛正習俱盡。】

  『正』是煩惱,『習』是習氣,佛煩惱習氣統統斷盡了。佛以下的雖然斷了,沒斷乾淨,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存在,可見得不是真正斷乾淨。所以我們一定要用佛作標準,求佛作證明。

  疏【此戒用心起行極是細急。】

  這要注意的。所以八關齋戒雖然只是一天一夜,功德很大。這一天一夜完全是以佛的標準讓我們來學習,所以確實有很大的功德。他的行微細,行很急,因為他在一天一夜要完成。

  疏【又此戒佛說有八種勝法。若人一日一夜具持不犯。所得功德。超過人天二乘境界。】

  這一句為我們說明八關齋戒的利益。超過人天那不必說了,『二乘』是阿羅漢、辟支佛,為什麼也能超過他?因為你這是佛的標準,聲聞、緣覺用的標準不是佛的標準,這是完全用佛來做標準。我們知道這個八戒、齋戒的功德利益,我們要不要去修?當然能修更好,可是每個人因緣不相同。你要在你家裡面修,你惹了一家人的麻煩、一家人的嫌棄、一家人的謗法,這就不好。所以你學佛,一定要一家人歡歡喜喜,家人都能讚歎三寶,你這一家人與佛有緣,一家有福了。一個人學佛,惹得一家人都不高興、一家人毀謗,他們這些人毀謗佛,造很重的罪業,誰叫他造的?你叫他造的。你這樣的修學能往生得了嗎?你能出得了三界嗎?你要出去,那些人扯腿,抱著你,你去不了。因此一定要有善巧方便。如果能夠找到一個很清淨的道場,那個地方舉行八關齋戒,離開家到那裡參加一天一夜,這很好,家人不至於反對。在家裡面修的時候有困難,會有障緣,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這個齋跟素食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這不是一樁事情。齋的目的是求心地清淨,出家人晚上不吃東西。我們世間法,中國古人對於養生之道非常注重,我們讀歷史,在古代漢朝以前人的壽命活一百歲是很平常的,一百二、三十歲,一百五、六十歲的人都不少。為什麼?他知道養生。現在人實在講糟蹋自己的生命,不知道保養身體。保養身體,飲食最重要,所謂是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飲食、說話要小心謹慎。古德教給我們,早晨要吃得好,這個好就是營養要夠,著重在營養;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晚上少,睡眠就好。所以出家修行人晚上不吃東西。為什麼?他打坐入定容易。這是那個時候的修學環境。

  現在不一樣,如果我們現在還要學從前那個樣子,過午不食,恐怕過不了幾天就要進醫院。我見過,不過不是多數就是,少數人對於持午很堅持,他晚上不吃東西。可是中午怎麼個吃法?把三頓,一頓就吃下去,嚇死人!所以那些持午的人統統都有腸胃病,腸胃壞了。他晚上是不是真不吃東西?我仔細觀察又不是的,他晚上還要吃牛奶、還要吃麥片、還要吃水果,不過就是不吃飯,不吃麵、麵包就是。這又何苦來?萬萬學不得!不要把自己身體糟蹋掉。這身體常常多病,還要找許多人來照顧你、伺候你,找別人的麻煩,那個罪過就更大。所以這樁事情一定要量力而為,不是求好看的。這個東西不能說是礙於面子,不可以。

  從前人能做到,是從前他身心清淨,沒有這麼複雜的環境,也沒有這麼多的事務,所以他一餐足夠。我們現代人無論在家、出家,從早到晚要應付許許多多的人事,你身體體力不夠,你怎麼會不得病?這一定要得病的。必須要使自己的體力要足夠。飲食是能量的補充,飲食到腸胃就變化成能量。身體是一部機器,這個機器的活動要靠能量來推動。它需要這麼多能量,你補充不夠,決定就出麻煩,他人就生病。每個人體質不相同,換句話說,每個人需要能量多少並不一樣。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消耗在妄念上。所以你要想飲食少,你妄想少,你飲食自然就少,它需要的少。這個妄念很多,拼命把能源給它減少,那不出毛病才怪!所以這些事與理我們都要明瞭,然後才知道我們應該如何來調理自己的飲食。

  過去李老師在台中教學,他勸人學佛,勸人皈依;他不勸人吃素,不勸人持午,不勸人受戒,這三樁事情老師不勸人。他說這三樁事情是你自己發心,不可以勸。你自己覺得你能夠做到,嘗試嘗試看,很好!嘗試著,這精神體力很正常,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就可以保持。所以最好從飲食慢慢少,吃的東西簡單,愈簡單愈好,愈少愈好,心地要愈清淨愈好。把妄想煩惱統統放下,身心清淨,這就是正常,這就是符合於齋的定義。所以齋是清淨心,是修清淨心的。飲食少是幫助你心地清淨,這個要知道。

  佛教傳到中國來,小乘佛法雖然傳到中國來,也相當完整;我們《大藏經》裡面小乘經相當完全,跟現在南傳的巴利文的經典,它比我們多,大概只多五、六十種。總共有兩三千種,它只多五、六十種,可見得我們經典是相當完全的。但是小乘在唐朝初期興盛了很短的一個時期,以後就沒落,現在沒人說了。原因在哪裡?原因當然第一個中國人是屬於大乘根性,這是主要的一個因素。其次的,中國有儒家、道家、諸子百家的基礎,這個基礎足以代替小乘。所以中國從前學佛幾乎都是儒家、道家的基礎,都念《四書》、《五經》、《老子》、《莊子》,都念這些東西,然後再進入大乘佛法。所以有這個基礎,不需要小乘,小乘在中國這樣的沒落了。

  大乘佛法特別在中國發揚光大的是禪宗。禪宗修行的方法是打坐、跑香。它這個方法也是調身的,你身體不健康沒有辦法修行。坐固然是修定,但是坐久了,人也不行,一定要活動活動。活動什麼?運動,他跑步。這跑香就是我們現在跑步,他運動。真正用功,吃飽了的話,不行!吃飽了昏沈,容易打瞌睡。如果肚子是空的,他心裡發慌,心定不下來。所以禪宗裡面的飲食是少吃多餐。他不但是吃三餐飯,還有三、四道點心,每一餐吃一點點,讓你一天到晚保持不飢不飽,這個用功才方便,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利益。所以這些地方我們都要明瞭、都要懂得,重要的是要功夫得力。

  佛講的這些,那這是三千年前那個時代的人很契機,在我們今天用這個方法未必契機。就是我們念佛人來講,這個念佛,真正如法的佛七,佛七是七天七夜。七天七夜,我們的原則跟禪堂裡是差不多的,我們有止靜、有繞佛,我們不跑就是,我們繞,像散步一樣,那也是活動。但是我們有拜佛,拜佛也是非常好的運動。我們用拜佛、繞佛、止靜這三種方法調身,因此飲食一道也是少吃多餐,保持不飽不飢,念佛堂這個功夫才真正得力。吃飽了的時候,一止靜坐下來就打瞌睡、就昏沈;肚子空空的時候,他七上八下的,心定不下來。所以說是禪堂跟念佛堂都採取的這種方式,所以這是常識我們一定要懂得。這個常識也是根據我們生理來定的。

  佛法,佛給我們說的是原理原則,佛制定的這個目標在什麼地方我們一定要知道。能夠達到這個目標,任何手段都是好的,都是屬於善巧方便,不一定要用一個方法,一成不變。這個方法甲可以用,乙用了未必得力,每個人根性不相同,每個時代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意識形態不一樣,大家的業緣也不相同。所以我們學佛要知道,這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特別佛的四依法教給我們「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智是智慧,識就是情執。所以佛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自己不能錯會了意思。

  疏【如是時間。經三七日。王食麨蜜。得聞法故。顏色和悅。】

  頻婆娑羅王被他兒子關了『三七』二十一天,沒餓死。他因為天天有東西吃,天天授這個八關齋戒,天天還聽富樓那給他講經說法,所以他的身體不但不壞,一天比一天健康,一天比一天快樂。他又『和悅』,悅是喜悅,法喜充滿,他精神很愉快。這是說的這一段。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