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  (第三十集)  1992/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3-005-0030

  請掀開經本二百四十一頁倒數第四行,請看經文:

  經【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我們先看這一段。第一句是把品位的名稱標示出來,這是『上品中生』。這下面所說的這個位次他所必須具備的條件,首先為我們說明他比前面所具有的條件,稍微寬鬆一些,『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這方等是大乘經典。前面我們看到有「讀誦大乘」,這個地方可以實在講是沒有時間讀經,或者是沒有受過好的教育。現在在台灣我們教育可以說是非常之普遍,在這個世界上其他的地區文盲的數量還是相當之可觀,就是沒有受過教育不認識字的,這些人讀誦就困難,能不能修學這個法門?能,可以不必受持讀誦大乘經典,但是下面這些條件要具足。

  『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這三句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善根。我們看到這三句,不但這個人有善根,而且有非常深厚的善根。「善解」,他聽了這個法門,或者是聽到善友勸他修學這個法門,他立刻就能接受,就能生歡喜心,這是屬於「善解義趣」。念佛求生淨土,古聖先賢告訴我們這個法門是大乘中之大乘,了義中之了義,真的是屬於究竟圓滿的了義大教,這就是此地所講的第一義。他接受之後,具足了信心,決定不動搖,這就是往生的真因。

  當然這種深厚的善根,也不是無因而有的,如果說沒有因而有,那我們大家應該都有,為什麼有的人少,沒有的人還佔多數,原因在哪裡?佛在大經裡面,《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這種善根是過去無量劫來多生多劫修積的,而是在這一生遇到善緣,就是有人勸他念佛求生淨土,遇到這個善緣,他的善根發現,這是第一個因。善根一發現,十方世界諸佛如來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時候以本願威神佛光的加持,所以他的信心清淨堅定絕不動搖。

  底下幾個條件,實在講就是說明「心不驚動」的狀況、一個樣子,從哪裡看到?『深信因果,不謗大乘』。這兩句話我們不能輕易把它念過,為什麼?也許我們自己這一生念佛不能往生就犯這個毛病。犯這些毛病,有時候是有意犯的,有時候是無意犯的。佛門之中自古以來,所謂自讚毀他,這是很重的煩惱,是無始以來的習氣。無論在世法、在佛法,人都有傲慢的習氣,都有輕視別人的習氣,所謂自讚毀他。從前李老師舉例子給我們說,他說:你不要不相信,你看看外面要飯的乞丐。這在台灣現在沒有了,在大陸到處都有乞丐,在從前,在外國也有。那個乞丐天天問人討一點小錢,也許一天的溫飽都得不到,窮到極處。窮是沒有財富,淪落到乞丐,在社會上地位也沒有了,沒有地位叫賤,沒有財富叫窮,窮賤到了極處了,他還傲慢。你看那個有錢人從他那裡走過,他還搖搖頭: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有幾個臭銅錢而已。顯示他自己的傲慢,可見得這個習氣是非常非常之深。

  傲慢的習氣人統統都有,我們自己有,有的時候不覺得,都有這個習氣。所以《禮記》裡面你看一開頭,「曲禮」一開頭儒家教人傲不可長,這就是承認傲慢是與生俱來的煩惱。接受教育,教育是叫你明白這些事實真相,傲慢不可以增長。因為儒家講的是世間法,沒有講出離三界,所以傲慢不要增長就可以。佛法要把傲慢斷除,為什麼?因為他要出三界,這是根本煩惱,貪瞋痴慢,你看這多嚴重!

  我們學佛的人往往覺得自己學的這個法門殊勝第一,輕慢其他的法門,這錯了。自己修學,自己讚歎這個法門,這是無可厚非,為什麼?你不讚歎這個法門,你學這法門幹什麼?人家法門是第一,我這個是第二、第三,哪有這種人?前面經上善導大師為我們開示得很多,法門很多,門門第一,佛的法門沒有第二的。關鍵在什麼地方?關鍵在契機。什麼叫契機?歡喜就契機了。我歡喜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我修學起來,感覺得很容易,很容易成就;我不歡喜的法門,勉強的修學,學得很辛苦,也很難成就。我會喜歡的法門不見得是你喜歡的法門,你喜歡的法門不見得是我喜歡的法門,各人隨著他喜歡的法門去修學,這都叫第一。所以我們看《華嚴經》上的善知識們,自己謙虛,對人來講自己要謙虛,這是禮節,讚歎別人;不對人,對我自己來講,這我的法門第一。對人家講時,你是第一,我這個不如你,這是謙虛。所以說自謙而尊人,這就對了。

  所以要「深信因果,不謗大乘」。因果裡面有三種,第一種是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決定有惡報,這是一定要相信的。第二要相信善因決定不可能得惡報,那就不相應,決定不可能;惡因也絕對不會有善果。我們真正相信這個事實,起心動念才不敢作惡,曉得果報完全是自己造作的。第三要相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是淨宗裡面把這個殊勝因果講到最究竟、最圓滿,你要相信這個。這一層的因果在許許多多大乘佛法裡面,佛顯說、密說,處處可以能夠看到。我們能夠斷惡修善,能夠普遍尊敬一切修學善法之人,那修學大乘就更不必說了,連世間小善我們都對他敬重,以這個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這就行了。

  經【行此行者。】

  下面是講的果報,修行這個法門的人。

  經【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臺。至行者前。讚言。】

  這是讚歎他。

  經【法子。】

  就是法王之子。

  經【汝行大乘。解第一義。】

  諸位要知道,他並沒有讀誦大乘經典。『汝行大乘』,這個行是修行。你修行大乘法,『解第一義』,這了不起!諸位要知道,這一句佛號念到底,就是圓滿的大乘,真實第一義。

  經【是故我今來迎接汝。】

  觀音勢至、無量大眾來迎接。

  經【與千化佛一時授手。】

  這個來接的狀況跟上品生的不相同,上品所見到的是無量的化佛,上品上生的;中生的見到是一千尊化佛,無量大眾之中有一千尊化佛『一時授手』,這佛都跟著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他。

  經【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叉手。讚歎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

  這個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就像在眼前一樣。

  經【此紫金臺。如大寶華。】

  這個『寶華』是蓮花。

  經【經宿則開。】

  這是經過一晚上花就開了。

  經【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

  這經文跟《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裡面所講的完全相同,確實見到西方世界是平等法界,這身相跟佛、跟阿彌陀佛一樣的。下面是說他得到的利益:

  經【佛及菩薩。俱時放光。照行者身。】

  佛放光,菩薩放光,什麼時候放光照他?在接引他往生的時候就『放光』,佛光就注照了。西方世界是光明世界,經上雖講「經宿則開」,這個花,西方世界沒有晚上,它沒有黑暗,它不需要日月。我們這世間光從哪裡來的?從太陽、從月亮,從燈光、燈火而來的,才顯示光明。西方世界每個人身體放光,所有一切物質放光,天空也放光,所以是大光明的世界,它哪有夜晚?沒有黑暗!我們這個世界有時間的觀念,時間觀念怎麼產生的?是一明一暗這樣產生。如果只有光明沒有黑暗,這個時間就沒辦法產生。西方世界說老實話,沒有時間,它那裡沒有時間。經宿花開,這一宿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宿,還是我們這的一宿?善導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是算我們這個地方的。我們這個地方一宿,在西方極樂世界真叫一彈指。所以大師這說得好,給我們解決了不少的問題,原來統統是說我們這個世界的時間。到西方極樂世界:

  經【目即開明。】

  這『目即開明』,實在講是心開意解。

  經【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

  這個人在這一生當中,或者是讀誦大乘,或者是不讀大乘,縱然是不讀大乘,他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所薰習的這些聲教,到這個時候豁然也就開悟了。

  經【即下金臺。禮佛合掌。讚歎世尊。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經七天的時間,他就證得阿鞞跋致,於無上正等正覺『不退轉』,這是在西方世界所得殊勝的利益。利益還不止於此,我們再往下面看:

  經【應時即能飛行遍至十方。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經一小劫。得無生忍。現前受記。是名上品中生者。】

  我們都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因為得佛光明威神的加持,能力很快就恢復了。『飛行遍至十方』是屬於神足通,這是六種神通裡面的神足通,也叫做勝如意通。十方世界隨心即到,這心裡一念,身體就到達了,有這樣大的能力,所以他能夠遍至十方,能夠供養一切諸佛。我們經上常講的供養十萬億佛,十萬億不多,很少!《彌陀經》上特別說十萬億佛國土,那個原因是因為我們這個世界距離西方極樂世界十萬億佛國土。說十萬億這個意思就是這個世間人情執很深,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還常常想家,這想家,什麼時候能回來一趟?十萬億佛國土一念之間能回來,這不遠,這個地方可以去,為什麼?可以常常回來,是這麼個意思。其實那個能力之大,超過十萬億太多太多。佛說法有他的苦心,我們要明瞭。

  既然承事供養諸佛,在諸佛處所就成就了三昧。這個『三昧』總說就是念佛三昧。再『經一小劫』,這一小劫在我們這裡算時間很長,如果在西方世界看我們這個世間,那時間就不長。『得無生忍』,得無生忍就是真正證得七地以上的果位,那是真的證得。前面是佛力加持的,你有這個能力,現在是真正證得了。『現前受記』,諸佛不但給你說法,而且還給你受記。善導大師這個開示裡面有幾段我們念一念:

  疏【迴所修業。】

  『迴』是迴向,我們所修的善業。

  疏【定指西方。】

  這一句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一句,你這個善業所得的善果是在六道裡面,在三善道。所以這一句是非常重要,決定指向『西方』。下面給我們說了四條,這就是決定指向西方的。第一個是說明:

  疏【即有其四。一明受法不定。或得讀誦。不得讀誦。】

  這是說明讀誦大乘經,或是讀或是不讀。我們現在鼓勵同修讀大乘經,這是什麼原因?諸位一定要曉得,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如果不是善根深厚,根性猛厲,必定會受現代社會所影響。現代社會是一個染缸,決定在身心都受到污染,這對我們修學就產生重大的障礙,所以先要把這些染污洗掉。用什麼方法?用讀經的方法,這在一切方法裡面,我們用起來很有效、很恰當。讀經比念佛有效,因為念佛只有一句佛號,這佛號念久了,所謂就是念到滑口了,有口無心,口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照打妄想,就感覺到佛號沒有力量,壓不住妄想。用讀經的方法比佛號就不一樣,讀經,一打妄想經就念錯了,不是漏了字就看錯了行,所以你一定要把精神集中在這經本上。用這種方法離開妄想分別,在初學的人來說是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這個比較容易攝心。

  因此我勸勉同修,一天至少要將《無量壽經》念三遍,念滿三年。念這三年當中,你聽經可以,不聽經也可以,聽不聽沒關係。這三年我們修學的目的在哪裡?是修清淨心,目的修這個。換句話說,把我們的身心污染把它洗刷一番,使這個污染達到最低的程度,恢復清淨心。這第二個階段就要認真的去聽經,去探討經論裡面的義理,心清淨就容易開悟。心不清淨,聽一輩子都不能開悟,心清淨一聽就開悟。這個悟有大悟、有小悟、有大徹大悟種種不同,為什麼不同?每個人清淨心的純度不同。

  真正很清淨,這一接觸就大徹大悟,就明心見性。你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賣柴的時候,給人家送柴火,聽到有一個人念《金剛經》,他聽的覺得很有味道,站在那個地方多聽一會,他一聽就大徹大悟、就明心見性了。念經的人還糊裡糊塗,聽經的人開悟了,這是什麼原因?那個聽經的人心清淨,念經的人心不清淨;念經的人沒有開悟,聽的人開悟。一分清淨有一分悟處,十分清淨十分悟處。所以學佛開頭第一個階段一定要修清淨心,這非常非常的重要。

  第二個階段這就是求悟處了,這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悟。第三個階段就「入」了,悟了以後要入,入就是真正契入,我們世俗裡面講證果、得道。這個證果得道在佛法裡面的名詞叫契入,入進去了,那是要真正的功夫,得真實的受用。這個功夫是什麼?一句佛號,專持這一句佛號能入。由此可知,前面這個讀誦經典、聽經聞法都是做基礎的功夫,修學基礎的功夫,然後這一句佛號才得力。我們今天念佛念得很多,念的不得力,原因在哪裡?基礎沒有奠定。所以雖然同樣在念佛,這一句佛號壓不住煩惱。這是說到『受法不定』。

  疏【二明善解大乘空義。或聽聞諸法一切皆空。生死無為亦空。凡聖明闇亦空。世間六道。出世間三賢十聖等。若望其體性。畢竟不二。雖聞此說。其心坦然。不生疑滯也。】

  這個範圍就更廣,所有一切大乘經論。講到究竟處,講到真實處,如果將究竟真實做一個總結,那就是《般若心經》。《般若心經》可以說是所有一切大乘法到最後的總結論。你念了害怕不害怕?我們現在念了不怕,為什麼?念皮了。初學的人、沒有學佛的人,你跟他一說這個,他聽了真的害怕,什麼都空了,什麼都沒有了,那我還搞什麼?我還學什麼?我們這些學佛的人,學時間久了,皮了、無所謂了。其實這裡頭道理是不是真懂了?沒懂,似懂非懂。這上品中生根性的人,他跟我們不一樣、不相同。他要聽到這些話的時候,他確確實實如如不動。這個如如不動有兩種現象,一種根性猛厲,他一聽他就悟入了,他就明瞭了。當然他不懷疑、不動搖;第二種雖然沒有悟性,他對於佛菩薩有堅定的信心,佛說的、菩薩說的,這哪裡會錯?不懂也不錯,他也不懷疑,他也不會有意見,也能夠不動搖,對佛菩薩有真實的信心,這都是很深厚的善根。

  疏【三明深信世出世苦樂二種因果。】

  這是我剛才講,你行善一定得善果,你作惡一定得惡報。因緣果報,不但古人典籍、筆記裡面記載很多,在我們眼前大家要稍微留意一點,處處可以見得到,不要認為鬼神是迷信,說實在的話,講迷信的人,他才真正迷信。我們這一次在高雄弘法,遇到一位同修來看我,他在法院裡面做庭長,是個法官,見到我跪在地下不起來,流眼淚,我也不曉得他是什麼身分。他自己告訴我,他在司法界服務,做法官做了很多年,常常感覺得周邊有東西跟到他,他自己很清楚。這個判案子,他是佛教徒,依舊免不了要冤枉人;這案子沒調查清楚,判決的時候判錯了,冤枉人,甚至於害死人,這些冤鬼時時刻刻跟著他。所以他給我說:我這一生幸虧遇到念佛法門。所以他念佛念得很勤,念得非常認真。他說:我這一生要不往生,絕對墮地獄。

  當你作惡的時候,這個冤家債主還不敢找你,我們世間人講你走運。你正在走好運的時候,這些冤家債主也要畏懼三分,不敢接近你,但是他在那裡等機會。你們看《慈悲三昧水懺》,悟達國師那個冤家債主居然跟了他十世,仇恨這麼深,不肯放過。他十世都是高僧,戒律精嚴,道行都很好,有護法神保護,這個冤鬼不能貼身。到他第十世的時候,做到皇帝的老師,皇帝送他一個沉香寶座,這時候一念傲慢心起來,自己覺得很了不起了,這一念傲慢心起來了,護法神走了,道心就退掉了。所以諸位曉得貪瞋痴慢疑,一個惡念起來了,道心就退掉了,就沒有了。冤家找上身,害了個人面瘡幾乎送了命。你才曉得被害的這個冤鬼時時刻刻不會放過你,你看多可怕!

  作善一定得善報,佛跟我們講的施報的三種善果,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三樣東西,財富、聰明、健康長壽都是我們希望得到的,這是善果。如果我們不肯修善因,這善果從哪來?一定要知道世出世間苦樂兩種因果。吝財得貧窮果報,吝法得愚痴果報,不肯修無畏布施得短命的果報,身體不健康常常生病的果報,這就是世出世間兩種因果。

  疏【此等因果。及諸道理。不生疑謗。若生疑謗。即不成福行。】

  不相信因果報應的人,這在佛所說的,這是世間最沒有福的人,沒有福報!縱然他現在還很有福報,有財富、有地位,我們知道,他今生的果報是過去生修的,不是這一生的。他這一生沒修,只在那裡享受,享受完了福報就沒有了;這一生所造種種惡業,苦報就現前,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不相信因果報應的人:

  疏【世間果報尚不可得。何況得生淨土。】

  求生淨土那更不可能的,西方世界是諸上善人,都是上善去往生的。這我們才搞清楚、搞明白,我們所修積的很小很小的善根都要迴向求生西方,因為西方是福善往生的。第四:

  疏【四明迴前所業。標指所歸。】

  就是我把我的所有一切善業決定指向西方世界,一定要求生淨土,這就對了。所以這段開示很重要。我們再看二百四十五頁最後一行,從最後的倒數第二行看起:

  疏【五明逕時。】

  逕時花開,隔宿花開了,逕宿花開。

  疏【七日。】

  七天就證得不退,證得不退轉了。

  疏【即得無生。言七日者。恐此間七日。不指彼國七日也。】

  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這個『七日』恐怕是指我們這個世間的七天,不是極樂世界的七天。極樂世界說老實話沒有年月日時,沒有,所說的年月日時都是講我們這個世界的標準。

  疏【此間逕於七日者。彼處即是一念須臾間也。】

  在那邊實實在在是非常非常短暫,壽命是無量無邊,無量壽!我們人間七天在它那裡真的是一彈指,時間太短了,這要曉得。從大師這幾句話我們就明瞭,凡是佛講到西方世界,講的時間上,通指我們這個世間來說的。同樣一個道理,佛如果講他方世界,講的時間,應當都是以我們這個地方時間來說的,為什麼?每個世界這個時間都不相同。我們現在知道了,在從前交通不發達,資訊沒有現在這麼便捷,時間觀念不容易覺察。現在一天可以繞地球一週,才發現有時差不同,才一個地球上都有時差不同,何況在太空,何況在無量無邊諸佛的剎土,當然時間差別就太大太大。

  我們人過這一天,我們看水上那個小蟲,在水上跑來跑去,我們叫蜉蝣。蜉蝣是朝生暮死,牠的壽命大概只有十幾個小時,牠那十幾個小時是牠一生,在我們看起來牠壽命太短了。以牠的一生的壽命看我們這個人,那是長壽天,這個壽命簡直不可思議,不就是這麼個道理嗎?這也算是一種時差,立刻你就發現出來,牠那個一生也像我們人間一百年一樣。所以佛在經上所說此界他方,凡是講到時間,這個數量上應該統統依我們的時間來算,這才是非常合理,這能夠講得通的,大師告訴我們這個意思。底下這是說明得益不同,上品中生的人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得的好處,經上一共說了五種。這段是接著第七這一小段。

  疏【七從應時即能飛至十方下。至現前授記已來。】

  這一段經文到『現前授記』。

  疏【正明他方得益。即有其五。】

  第一個是:

  疏【一明身至十方。】

  『身至十方』,諸位要知道不是指一個身,一個身要到十方,那要浪費多少時間!而是什麼?化身去的,我們叫分身,他有能力分身。十方世界一切諸佛面前,他都化一個身去,化身跟真身沒有兩樣。在西方極樂世界本國阿彌陀佛面前他沒有離開,十方所有一切諸佛面前都有他的身,有這麼大的能力,同時去的。

  疏【二明一一歷供諸佛。】

  那個身到達十方,到那裡去一定是供養佛,聽佛講經說法,真的是法門無量誓願學,有這個本事才能學得到,沒有這個本事,法門無量到哪裡學?學不成功的。這是真正學到圓滿了。這是解門,我們求解在理論方法上得到了。

  疏【三明修多三昧。】

  這是修行,不但種種法門你能夠理解通達明瞭,種種法門都能夠修學到圓滿。『三昧』就是成就。

  疏【四明延時得忍。】

  『延』是時間稍微延長一點,並不是很長,稍微延續一點,他就證得無生法忍了。這是真正證得,就是七地以上的地位了。

  疏【五明一一佛邊現蒙授記。】

  供養佛是隨心隨念,喜歡去供佛、聽法,立刻就去了,這分身、化身就去了。所以這利益殊勝不可思議,這是上品中生。再看底下這一段:

  經【上品下生者。】

  這第一句把這九品的位次為我們標明。第二段是受法不同。

  經【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

  這是『上品下生』的人。在這個地方我們特別要注意到一樁事情,善導大師在這說得很明白,我在前面講的時候漏掉了,諸位翻開二百四十三頁第二行,我們把這一段文念一念:

  疏【一從上品中生者已下。】

  就是這一句。

  疏【總舉位名。】

  這個地位的名稱,上品中生。

  疏【即是大乘次善凡夫人也。】

  就是這一句,這是說明九品是我們凡夫去生的。古時候有一些大德講解這一段經文,他說上三品是四地以上菩薩去往生的,凡夫沒分。善導大師的說法跟那些人說法完全不相同,大師這個說法實實在在是阿彌陀佛的本願,確確實實是我們有分的,九品從上上品我們統統有分。所以這上三品是大乘心,這心量廣大;清淨心、真誠心、恭敬心,這就是大乘心。這樣的人修善求願往生的,這要曉得。這段上品下生的大師也在此地說出來,他這個註子在二百四十七頁,倒數第二行:

  疏【一從上品下生者已下。總舉位名。即是大乘下善凡夫人也。】

  大乘心量,諸位記住我這裡講得比較清楚、比較明白,清淨心、真誠心,這個清淨跟真誠非常重要,對佛菩薩、對一切眾生恭敬心,有這個心那就是大乘心,你的一切言行就叫大乘行。行善有上中下三等,你行的是『下善』。行善這三等從哪裡分?從利益眾生分。如果你行的善是真正利益廣大眾生,那這是大善。如果是利益這一世還能夠利益到後世,那是真正的大善;能利益現前不能利益後世,那這個善就是中善;如果這個善行只侷限這一個地區,這個善就是小善。我們具體來說,我們今天能行一個善事,這個善行能夠利益全世界的眾生,能夠利益千年萬世的眾生,那這是真正的大善,大行大善。如果說我們修學的這個善,能夠利益到我們全國,我們整個中華民族,這個善是中善。如果說我們這個利益只能夠利益我們台灣省,這個善是小善。這只利益自己不利益別人,那往生都靠不住了。這個善行是這樣子分的。

  你的善心、善行愈大愈好。也許我們的想像當中,我是很想修大善、大行,我沒有力量,你這樣想就錯了。行,盡心盡力就叫圓滿行,我今天力量只能夠拿出十塊錢、一百塊錢,那你的功德就圓滿。你有能力拿一萬塊錢,只拿一百塊錢,你的功德就不圓滿。盡心盡力就是圓滿功德;換句話說,這圓滿功德原來是人人可以修的。不見得有錢有勢的人才能修大功德,反而沒有錢沒有勢的所修學的功德,比那有錢有勢的更容易圓滿。心量要大,影響要深遠,這就叫大行、大善。我們看看上品下生他們所修的,『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我們看善導大師給我們開導的,這個文在二百四十七頁最後一行,我們從「二」這個地方看起:

  疏【二從亦信因果下。至無上道心已來。】

  就這一段,這三句。

  疏【正明第六門中受法不同。即有其三。】

  這談修行的方法,當然這個方法都是講的綱領,這個地方有三條。

  疏【一明所信因果不定。或信不信。】

  或者是他相信或是不相信。

  疏【故名為亦。】

  這個『亦』就不是一個肯定之字樣,他或者信或者不信。底下說:

  疏【或可亦同前深信也。】

  或者也可以跟前面上品中生人一樣,有堅定的信心。

  疏【又雖信不深。】

  信心不如前面所說的。

  疏【善心數退。惡法數起。此乃由不深信苦樂因果也。】

  這一段開示非常之好,我們為什麼信心不深?為什麼信心不定?實在說,對於這些因緣果報的事實不清楚,產生疑惑,所以你信心就不定。前面那種人他信心堅定,剛才說過,一個他善根發現、佛力加持,善根發現佛力才加持得上;第二種他對於老師的教誡根本不懷疑。這個人很難得,老師講的決定是正確的,決定不錯的,深信不疑,這種人能成就,叫師資道合。

  我們今天以佛為師、以菩薩為師、以祖師大德為師,而善導大師在此地還特別教給我們,菩薩以下,包括緣覺、聲聞、歷代祖師大德,如果他們所說的與佛所教的不相應,我們都可以不聽,這是教給我們對佛產生堅定的信心,這是專指佛講的往生經。佛專講往生經只有三部,第一部《無量壽經》,為我們詳細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第二部為我們講《觀無量壽佛經》,為我們闡明九品因果的事實,往生所具備哪些必要的條件,特別為我們強調,這是《觀經》;第三佛又為我們講了一部《阿彌陀經》。講《阿彌陀經》的目的何在?完全是勸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所以《阿彌陀經》勸你相信,勸你發願,勸你持名念佛求生淨土。如果三經合起來看,《阿彌陀經》是三經的流通分,勸發流通。

  所以這些事情,我們周邊都能看見,也許就是我們自己,就是善心發,發只會退,做了好事又後悔,常常有這個念頭。這個後悔就是惡法,就起來了,所以這都是由於『不深信苦樂因果』,就是對於佛給我們講的世間跟出世間的因果這些事實,還不能完全相信,還沒有能夠肯定,才會有這些憂慮疑惑的這些現象。

  疏【若深信生死苦者。罪業畢竟不重犯。】

  真正知道六道輪迴之苦,流轉墮落之苦,你真正明瞭,你就會全心全意的求出三界,嚮往西方極樂世界,你就不會再做錯事。不但錯事不會做,惡念都不會生,為什麼?一心只想西方極樂世界,那就跟大勢至菩薩教我們念佛的原則就相應了,「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才真正能做到相繼。

  疏【若深信淨土無為樂者。善心一發永無退失也。】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勸大家常常念《無量壽經》,一遍一遍把西方極樂世界那種真實受用印在自己的腦海當中,時時刻刻嚮往著西方這樣的殊勝,我們這個世界怎麼能相比?一心嚮往絕對不會退轉。我們這個世間的金銀七寶大家貴重的不得了,一點點黃金首飾戴在身上覺得很莊嚴,西方世界是鋪馬路的;這個寶石鑲個戒指,戴得很美的,這西方世界是幹什麼?建築材料,建房子用的。所以想想那個地方的資源之豐富,我們這個地方為什麼可貴?太少了。西方極樂世界就太多,太多了就不希奇了。說實在的話,我們這地方的泥沙,拿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非常的珍貴,它沒有,同樣一個道理。它那裡沒有,我們這裡有;它那裡有的,我們這裡沒有。我們這個世上物以稀為貴,我們這裡磚頭瓦塊、這泥沙拿到西方極樂世界很寶貴的,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想到西方極樂世界真實的自在。最自在的是長壽,沒有病苦,身心健康。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不要為生活奔波,沒有愛別離苦,沒有怨憎會苦,這才是真正之樂。我們這個世間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這真苦!那個地方統統沒有,這才叫真樂。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