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  (第二十六集)  1992/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3-005-0026

  請掀開經本二百二十一頁最後一行,從當中看起:

  疏【問曰。凡夫智淺。惑障處深。若逢解行不同人。多引經論來相妨難。證云一切罪障凡夫不得往生者。云何對治彼難。成就信心。決定直進。不生怯退也。】

  善導大師在此地假設一個問答來為我們破除疑惑,決定信心。像這樣的問題,確實一直到今天我們還是很可能遭遇到,由此可知,這個問題是由來久矣。不但是善導大師那時候有這些問題存在,就是世尊當年在世,有這些疑難的人也不在少數,這是我們要清楚的。『問曰』,凡夫智慧淺,迷惑業障深重,這就是說智慧不開,沒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不但這個能力沒有,實在說,得失利害我們都沒有能力辨別,何況邪正。如果遇到『解行不同』的人,解是見解,行是修行,譬如你遇到修禪的,你遇到學密的,這是現前常常遇得到的,還遇到學教的,我們這個地方教人老實念佛,一句佛號就能成就,他們聽了搖頭不承認。他說出一些道理也是引經據典,振振有辭,『多引經論來妨難』。妨是妨礙,難是問難,用這些經論來作證明這經是佛說的。『一切罪障凡夫不得往生』,那要怎麼樣來對答他保護自己的信心?決定還是這一句佛號念到底,決定不退轉,決定不改變,這相當不容易。下面大師就這個重大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不知道阻礙了多少人,不知道叫多少念佛人退了心,實在是嚴重的障礙。

  疏【答曰。】

  這是大師教導我們的。

  疏【若有人多引經論證云不生者。】

  引用許許多多的經,『經』都是佛說的,『論』是菩薩講的,來證明單單念這句佛號不能往生。

  疏【行者即報云。】

  你就可以這樣答覆他。

  疏【仁者雖將經論來證導不生。】

  『仁者』是對對方的尊稱,我們對他很敬重不敢輕慢,稱他作仁者,仁者是一般對菩薩的稱呼。雖然你引經據典來證明不能往生。

  疏【如我意者。】

  這是我自己的意思。

  疏【決定不受汝破。何以故。】

  我不會接受你的,你引經論再多證明不能往生,我也不會相信,我也不會接受。為什麼?

  疏【然我亦不是不信。彼諸經論。盡皆仰信。】

  這話說得是非常好,非常的圓滿!你所引用的那些經論我也不是不信,我相信。所以對於諸佛所說一切經我都『仰信』,仰是敬仰,信是深信不疑,佛說的話哪是假的?當然句句真實。為什麼你引經論來說我不接受?下面就說出這個道理:

  疏【然佛說彼經時。】

  你所引用的那些經論,佛說那個經的時候。

  疏【處別。】

  佛講經的地方不一樣。

  疏【時別。對機別。利益別。】

  時間不一樣,對象不一樣,這個『機』是對象,『利益』不一樣。有人想升官發財,佛給他講這部經,確確實實會幫助他升官發財,那叫利益不相同,他的目的是要升官發財。有的人想升天,有的人想當菩薩,這都不一樣。我們的目的是成佛,這是利益不相同。『對機』不一樣,根機有小根機、有大根機,通常這個根機來講,賢首家講的「小、始、終、頓、圓」,就五種不同。

  疏【又說彼經時。即非說觀經彌陀經等時。】

  這『觀經彌陀經等』,還有《無量壽經》,佛講這些經是講往生經,勸人往生的。講其他經不是講這個經,說其他法門不是講這一個法門。所以這個時、處、對象、利益不相同。

  疏【然佛說教備機。】

  佛說教的原則是應機說法,所以一切經都有啟請的人,像這部《觀無量壽佛經》韋提希尊者啟請的,《無量壽經》是阿難尊者啟請的。阿難尊者看到佛有一天法相特別莊嚴,他從來沒有見過的,所以非常好奇才發問,我們在《無量壽經》第三品裡面看到的,現在這夏老居士分的是第三品發起序裡頭,你看看。《阿彌陀經》是釋迦牟尼佛無問自說,這是觀察機緣成熟了,什麼機緣?這一生當中成佛的機會到了。雖然大家不問,他也就為我們說出來。所以這三經對的根機不一樣。

  疏【時亦不同。】

  在世尊一代時教裡面,所謂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分這幾個時期,『時亦不同』。

  疏【彼即通說人天菩薩之解行。】

  這一句是指一切大乘經,大乘經是講菩薩的『解行』,小乘經是說『人天』的解行。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佛無有定法可說」,經文是「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這是世尊在《金剛般若》裡面,把他講經的態度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要善會佛意。這開經偈裡說「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個要緊。

  疏【今說觀經定散二善。唯為韋提。】

  這是韋提希夫人啟請的。

  疏【及佛滅後五濁五苦等一切凡夫。】

  正好我們就是這樣的人,我們現在生在這個時代就是『五濁』的時代、『五苦』的時代,那佛說這個經正對了我們的機。

  疏【證言得生。】

  佛在這三經給我們作證明,決定得生!這三經正是為我們說的,時、處、機、利益統統相應。時是什麼時候?五濁惡世,我們現在濁惡到了極處;什麼處所?受苦受難的處所,處也對了;一切凡夫的根機,我們是凡夫,這機也對了。後頭這利益不可思議。我們實實在在想離開這濁苦的世間,跟韋提希夫人一樣想找一個好地方去移民去,前後都相應,都照顧得很周到。

  疏【為此因緣。】

  因為這一個緣故。

  疏【我今一心依此佛教。】

  『此佛教』。就是佛教導,這三個字就是指淨土三經,也可以像善導大師所說的一切往生經,佛勸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經典。《華嚴經》到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它也算是往生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印祖把它附在四經後面成為淨土五經,也是屬於往生經。我們一心依這些經典,決定奉行。

  疏【縱使汝等百千萬億導不生者。】

  不要說你一個人,像你這樣的,你來一千個、來一萬個、來一億個說不能往生,我還是不會動搖。

  疏【唯增長成就我往生信心也。】

  你們來試驗試驗考考,我可以通過,絕對不會為你們所說的動搖,退失了我求生的意願,這答覆得很好。更有進者,這是我們覺得這個答覆到這地方就很圓滿,善導大師智慧大,要把這一個疑惑徹底的解決。

  疏【又行者更向說言。】

  這個『行者』是修淨土的人,念阿彌陀佛求往生的人,更進一步可以告訴他。

  疏【仁者善聽。我今為汝更說決定信相。】

  我再告訴你,我是什麼樣的決心,我對於這個法門深信到什麼程度。

  疏【縱使地前菩薩羅漢辟支等。】

  這地前是三賢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叫地前,就是初地以前的這三十個位次,我們叫三賢,這『地前菩薩』。『阿羅漢辟支佛』,這都是了生死、超三界證了果的聖人,這不是普通人,不是凡夫。像他們來,那比你高明多了,你是凡夫跟我差不多。

  疏【若一若多。】

  或者是一個,或者是很多個,多到什麼程度?

  疏【乃至遍滿十方。】

  就不止前面講百千萬億,百千萬億數字不大,這是『遍滿十方』。

  疏【皆引經論證言不生者。】

  像你們一樣都引經據典來證明我們念佛不能往生。

  疏【我亦未起一念疑心。】

  我對於佛在三經、五經裡面講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沒有生起一絲毫的懷疑。

  疏【唯增長成就我清淨信心。】

  反而我的信心愈來愈增長,愈來愈清淨。

  疏【何以故。】

  為什麼?

  疏【由佛語決定成就了義。不為一切所破壞故。】

  前面說得很多,佛的煩惱習氣斷乾淨了,智慧圓滿,不像菩薩,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換句話說,他的智慧見解比不上佛。佛的話我們不信,我們信誰?這是我們相信佛語的依據。佛所說的話不會被九界有情所破壞,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是說出增長信心,斷除疑惑之所以。

  疏【又行者善聽。】

  更進一步,前面是三賢菩薩、小乘聖者這分量不夠。

  疏【縱使初地已上。十地已來。】

  這就是地上菩薩,登地的,我們稱聖人、稱大菩薩,我們天天念的摩訶薩,摩訶薩就是稱這十地菩薩,我們稱菩薩摩訶薩。菩薩是前面三賢菩薩,摩訶薩是地上菩薩。《華嚴經》上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始是初地,終是第十地,這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當然這假設的,不是真的,真的十地菩薩一定自己念佛也勸你念佛,不會障礙你。三賢菩薩可能,那真的是可能,因為他們知見不圓,他還有執著,十地菩薩就是知見漸漸圓滿了。換句話說,念佛真實的利益他們看到了,三賢位菩薩未必能看到,地上菩薩是看到了。所以這個地方是假設的。

  疏【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

  或是一個,或是很多很多這些大菩薩們。

  疏【異口同音。】

  他們都來說。

  疏【皆云。釋迦佛指讚彌陀。】

  『指』是指名,這個意思就是他專讚阿彌陀佛。

  疏【毀呰三界六道。】

  這個『毀呰』,總是講三界六道的不好,三界六道很苦,勸你們要離開三界六道,這毀呰就是這個意思。

  疏【勸勵眾生。】

  『勸』是勸勉,『勵』是策勵。

  疏【專心念佛及修餘善。】

  『專心念佛』是正修,『修餘善』是助修,正助雙修。

  疏【畢此一身後。必定生彼國者。】

  這是釋迦佛在往生經裡面,這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讚歎勸勉我們。假設這些菩薩說:

  疏【此必虛妄。不可依信也。】

  這菩薩說這是假的不是真的,不可以聽信。

  疏【我雖聞此等所說。亦不生一念疑心。】

  地上菩薩遍滿虛空來阻礙我們、來障難我們,我們也不會起一念懷疑。

  疏【唯增長成就我決定上上信心。】

  這個『信心』上加一個『上上』,十地菩薩來阻礙也阻礙不了,那你的信心實在是非常堅固,這不是普通人。

  疏【何以故。乃由佛語真實決了義故。】

  對於佛的信心太堅定了,知道佛所說的話真實,決定了義。

  疏【佛是實知。】

  真實知,宇宙人生真相究竟徹底圓滿的了知。

  疏【實解實見實證。】

  親見實證。

  疏【非是疑惑心中語故。】

  等覺以下煩惱沒有斷盡,換句話說,多少是帶一點『疑惑』,唯佛沒有疑惑。

  疏【又不為一切菩薩異見。】

  見是見解,『異見』是不同的見解。

  疏【異解之所破壞。】

  有這些事實真相擺在眼前,所以假使十地菩薩來說不能往生,我們也不會相信,也不會動搖。底下兩句話是講真的:

  疏【若實是菩薩者。眾不違佛教也。】

  假如他真的是十地菩薩,他不會這個說法的。真的是十地菩薩,他本身就念佛求生淨土,他一定勸我們念佛,他哪裡會障礙我們,會阻攔我們,不可能的事情,這說得真透徹。十地菩薩都不能動搖,那假如佛來了怎麼辦?下面說:

  疏【又置此事。】

  我們把這個放下。

  疏【行者當知。】

  這是我們修淨土的人應當知道的。這下面是善導大師為我們的開示,真是達到究竟圓滿的說法了。

  疏【縱使化佛報佛。】

  『縱』是縱然,假設化佛來了、報佛來了,這『化佛』是應化身佛,『報佛』是報身佛,真佛還得了!

  疏【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

  這十方一切諸佛來了。

  疏【各各輝光吐舌。】

  這出廣長舌相。

  疏【遍覆十方。一一說言。】

  每一尊佛都這樣說法。

  疏【釋迦所說相讚勸發一切凡夫。專心念佛及修餘善。迴願得生彼淨土者。】

  這個『彼淨土』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淨土。

  疏【此是虛妄。定無此事也。】

  這是假設十方化佛報佛都這麼說法,你聽了動不動搖?前面十地菩薩聽了不動搖,他沒成佛,他知見不圓,這十方諸佛來了怎麼辦?這會不會動搖,這個問題就嚴重。我們看大師如何來教我們。

  疏【我雖聞此等諸佛所說。畢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

  『疑』是懷疑,『退』是退轉,沒有一絲毫懷疑,也不會退轉。

  疏【畏不得生彼佛國也。】

  『畏』是恐懼害怕,這恐怕不能往生。為什麼會有這樣堅強的信心?

  疏【何以故。一佛一切佛。所有知見解行證悟果位大悲等同。】

  佛佛道同,成了佛了,煩惱都斷盡了。不斷盡怎麼能成佛?所以智慧相同、德能相同、知見相同、解行相同,沒有一樣不相同的。

  疏【無少差別。】

  沒有差別,佛佛道同。

  疏【是故一佛所制。即一切佛同制。】

  這個『制』是制定。換句話說,一尊佛所教導的,也就是一切佛共同所教導的,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了解這個事實,你的心才真的會定下來。底下舉了個例子:

  疏【如似前佛制斷殺生十惡等罪。畢竟不犯不行者。即名十善十行隨順六度之義。】

  這是前面一尊佛為眾生這樣制定的戒行。

  疏【若有後佛出世。豈可改前十善令行十惡也。】

  沒有這個道理!不能說後面一尊佛出世之後,把前面那個佛教眾生的理論方法全推翻。前面佛教你不殺生、不偷盜,現在這個佛教你可以殺生、偷盜,哪有這個道理?絕對沒有這個道理!為什麼?佛佛道同。所以佛第一個德號叫如來,如來的意思,《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今佛如古佛之再來」。所以叫如來。這是從事上說的,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一樣的,沒有兩樣。從理上講,「如來者,諸法如義」。如就是事實的真相,與事實的真相完全相應。前面佛告訴我們,修善一定得善果,造惡一定得惡報,不可能後來一尊佛出世把前面佛說法推翻,修善會得惡報,造惡會得善果,哪有這種事情?絕對沒有這個事情的,所以這是從理上講。當然這十方佛這是假設的,十方佛哪裡會說這個話?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讚歎淨土,都勸我們修學這個法門。

  疏【以此道理推驗。明知諸佛言行不相違失。】

  所以從這個道理來推論,一切諸佛所說的絕對不會相違背的。如果現在有個人宣布他成佛了,現在真有,我都聽說不少成佛的人,真的把經也改了,戒律也改了,把前面佛都推翻了,那你們想想他到底是真佛還是假佛?我們自己要明白,要有智慧去辨別,不要上當。前些年有人去查經,提出帶業不能往生,有不少修了幾十年淨土的這些老居士、老菩薩們都受到影響,都感覺到非常恐怖,這不能往生怎麼辦?可惜那些人沒念這段經文,他要念了這一段,善導大師這一段開示,那就一笑了之了,就不會去相信他的話了。下面還有進者:

  疏【縱令釋迦指勸一切凡夫。盡此一身專念專修。捨命已彼定生彼國者。即十方諸佛悉皆同讚同勸同證。何以故。同體大悲故。】

  這與《彌陀經》講的相應,與《無量壽經》上講的相應,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彌陀經》的經名就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那一切諸佛哪有不讚歎的!一切諸佛就包括盡了,裡頭沒有說哪一尊佛在外,哪一尊佛不在其中,沒有說。既然沒有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統統在其中,一個也不離,這在理上講才講得通,佛佛道同才講得通。所以釋迦牟尼佛指勸一切眾生,此地說的一切眾生是九界眾生,上自等覺菩薩,華嚴會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就是佛的指勸,特別著重在凡夫。因為大小乘的聖者不生淨土沒有太大的關係,為什麼?他不苦,他沒有六道輪迴的苦,沒有墮落的苦,縱然說是沒有成佛,生活還能過得去。六道凡夫可不得了,如果不生淨土,苦頭是有得受,特別是三惡道,真是苦不堪言。所以佛是特別憐憫苦道的眾生。

  『盡此一身專念專修』。要緊的就是一句彌陀名號。像倓虛老法師開示裡頭,我們有錄音帶,現在也做成了雷射的磁碟片。我們是怕這個帶子時間久了慢慢就失傳掉了,那就太可惜,將它做成磁碟片,希望能永久的保存。其中講到諦閑法師念佛的那個徒弟,鍋漏匠,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諦老法師就傳他這一個祕訣,其他的什麼都沒有說。他一生沒有聽過經也沒有受過戒,雖然剃度出家了沒有受過戒,不要說是比丘戒、菩薩戒沒受過,五戒也沒受過,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你看人家念了三年站著往生。往生之後,他的身體還站了三天,等諦閑老和尚來幫他辦後事。他憑什麼?憑深信不疑,一點懷疑都沒有。他相信誰的話?相信他老師諦閑法師的話。諦閑法師從小跟他一塊玩的玩伴、朋友,他對於他的話能信得過。「諦閑法師決定不騙我」,他就這個信心三年成功,不可思議!

  諦老教給他念佛的方法活活潑潑,誰都能做得到,而且一點都不難做。他說:你就老實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一下,休息好了就再念,念累了就再休息。你看看這多自在,沒有一點勉強。這種人真正叫老實人,老實人就成就,我們一般人比不上他。一般人還想學這個、想學那個,不老實,所以念一輩子,將來死的時候不曉得哪一天死,也不曉得得什麼病死,能不能往生沒有把握,比他就差遠了!古德常常教給我們,老實念佛。弘一大師寫了個老實念佛,我們印了很多,總想提醒老實一點好,老實人沒有懷疑。這個地方說明一尊佛提倡,十方佛讚歎。

  疏【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

  『化』是教化,諸佛如來心同願同,無論在因地上發的什麼願,歸納起來總不外乎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一切諸佛都發願度眾生,願相同;「煩惱無盡誓願斷」,諸佛如來煩惱統統斷盡了,斷煩惱相同;「法門無量誓願學」,智慧圓滿了,這佛佛也同,他沒有一樣不同。所不同的就是一切諸佛跟眾生的緣不相同,緣是因地上所結的,結的緣不相同,除此之外沒有一樣不相同。所以一尊佛幫助一個眾生幫他成佛,佛歡喜,一切諸佛看到都歡喜、都讚歎。

  疏【即彌陀經中說釋迦讚歎極樂種種莊嚴。又勸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

  這『一日七日』,這是《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這七天專修。我們中國人念佛「打佛七」,佛七就是從《彌陀經》上來的,希望在七天當中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專心專念彌陀名號求生淨土,這是佛七的意義。

  疏【次下文云。十方各有恆河沙等諸佛。同讚釋迦。能於五濁惡時。】

  『惡時』是指時代,時代不好,歷史上所謂的黑暗時代。

  疏【惡世界。】

  世界是處所,就是處所不好,這個地區造惡的人很多,苦難很多,叫『惡世界』。

  疏【惡眾生。】

  造五逆十惡的眾生很多。

  疏【惡見。】

  就是見解的偏邪。

  疏【惡煩惱。惡邪無信盛時。】

  這『無信』就是不守信用,言而無信。這言而無信就是彼此互相詐騙,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這都是無信。『盛時』,熾盛的時代。這幾句話就是講的我們現前這個世界,五濁惡世,濁惡到極處了。在這個時代裡面:

  疏【指讚彌陀名號。勸勵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即其證也。】

  這是用《彌陀經》裡面的經義來證明。他老人家所說的這段話,就是《彌陀經》中十方佛讚釋迦牟尼佛。《彌陀經》現在我們念的是羅什大師的本子,六方佛讚的這一段。在《無量壽經》第二十三品也記載著有十方佛讚阿彌陀佛。

  疏【又十方佛等。】

  這佛是慈悲到了極處。

  疏【恐畏眾生不信釋迦一佛所說。】

  釋迦牟尼佛一個人勸勉我們不就可以了嗎?唯恐我們對佛所說的不能接受、不能相信。

  疏【即共同心同時。各出舌相遍覆三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皆應信是釋迦所說所讚所證。】

  這文非常明顯的把《彌陀經》上六方佛讚的話為我們重複說一遍。經典上凡是一句話重複很多遍,那都是非常重要的開示,他多次重複就是希望我們牢牢記住,不能夠忘記。《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那是世尊說《彌陀經》本來的經名就是這幾個字。羅什大師翻這部經,把阿彌陀佛的名號作為經名,他的用意非常之好,教你一看到這個題目,你就念一聲佛號,這是羅什大師的苦口婆心,教我們看到這個就知道念一聲佛號,種一個金剛種子。他的好心也不違背經義,經義就是勸我們念阿彌陀佛,直接以佛名作經名。真正的經名,世尊定的就是六方佛稱讚的這一段,不可思議功德,那是真的不可思議!

  五逆十惡,即刻就要墮落地獄的眾生,這一回心轉意念佛求生就能往生不退成佛,這個功德是真正不可思議!比起一切經裡面所說的不可思議,那個意思要深廣的太多太多,真是不可思議。誰說不可思議?一切諸佛。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說不可思議,一切諸佛都說不可思議!一切諸佛都稱讚,一切諸佛都護念。所以我們不讀這個經,不讀善導大師這樣圓滿的開示,我們對於這個事實真相不能透徹明瞭,所以對這一句佛號,雖然念,真的是若有若無,若信若疑,一會兒信,一會兒懷疑,捉摸不定!所以功夫不得力,感應不能現前。

  換句話說,十方佛想加持你、保佑你,你拒絕不接受,那有什麼法子?如果你要是誠信不疑,認真的去念,你就得到一切諸佛的護念。再說這個世間無論什麼大災大難,你都能夠免除,因為有一切諸佛護念,無量的龍天善神保護你。你要想真正得到這個利益,沒有別的,真誠、深信不疑、專修專弘,你就得到,你跟經上所講的完全就相應。下面這幾句話很重要:

  疏【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

  這一句話重要,罪少,善人,罪多的是惡人。

  疏【時節久近。】

  『時節久近』是講你修行,或是你老修行,你修了幾十年了;或者是今天第一次才聽到,這是近、初學,這都不論。換句話說,這個法門要求的條件不高。

  疏【但能上盡百年。】

  這個上下是講緣分,我們現在遇到這個法門,我們的緣分好,應該盡形壽來受持。『百年』就是這一生,我有一天壽命,我就念一天阿彌陀佛,決定將這句佛號念到底。

  疏【下至一日七日。】

  這就是緣分薄的,臨命終之前一天或者是七天才聽到這個法門。聽到之後,他就發心專念求生淨土,一樣得生。

  疏【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這『一心專念』這四個字非常重要!大勢至菩薩給我們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八個字怎麼講法?這一心專念就是的。一心就是清淨,就是清淨心;二心就夾雜,雜就不清淨。所以淨念就是一心念,決定沒有夾雜。專念,專念就是只念阿彌陀佛,不在阿彌陀佛之外,還要加上別的佛菩薩名號,不加,這叫專念。

  現在問題來了,我們大家在一塊共修的時候,共修的儀規上,前面還有一個開經偈,還要念三稱本師釋迦牟尼佛,這不是夾雜嗎?對的。共修的儀規是勸導你念佛的,是勸你念佛的,前面加三稱本師釋迦牟尼佛,這是表示不忘本。這個法門誰教給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所以我們在修學法門之前要三稱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個道理在此地。如果這一個道場是專修的道場,那這釋迦牟尼佛的名號,甚至於前面這些偈讚、誦經、迴向,後面三皈統統都可以免掉,在什麼地方看?佛七。佛七這七天是專修,走進念佛堂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阿彌陀佛,什麼都沒有,一點都不夾雜,真的是一心專念,這就是專修的念佛堂裡面就是一句佛號。這我們都必須要知道。這樣的修行:

  疏【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依照這個方法來修行的決定往生,必定沒有疑惑,決定往生。

  疏【是故一佛所說。即一切佛同證。誠其事也。】

  『誠』是真誠,確確實實是這個樣子的,完全是事實真相。

  疏【此名就人立信也。】

  以上所說的,我們對佛那叫真正信佛。所以諸位一定要記住,菩薩以下為我們所說與三經一論上不相應的統統不採取,統統不要去信他,我們的信心才能成就,功夫才會得力,往生才有把握。真正相信佛語,這就對了!

  疏【次就行立信者。】

  前面是就人,我們對人有信心。像我剛才舉的這個例子,諦老法師那個徒弟是對人有信心,他相信諦閑法師決不騙他,所以人家三年成功了。

  疏【然行有二種。一者正行。二者雜行。】

  什麼叫『正行』?什麼叫『雜行』?我們一定要把它辨別清楚,然後自己反省反省,我們這個行到底是正行、是雜行?自己要認識自己,要了解自己,這很重要。

  疏【言正行者。專依往生經行行者。是名正行。】

  這是正行標準給我們說出來,『專依往生經』,這往生經現在就是五經一論,這是往生經,專門依這個經修就可以,這是『正行』。五經一論如果嫌太多,這五經裡面隨便選哪一種經專修都行,不必要五經統統修,取一種就可以。如果年歲也大了,工作繁忙,沒有多餘的時間,我們在五經裡面選短一點的。這最短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兩百四十四個字,就選這個。如果有時間工作不太忙,最好選《無量壽經》,為什麼?《無量壽經》對於淨土,無論是性相、事理、因果,每一方面都講到,把西方世界介紹得很圓滿、很清楚,這是非常好的一部經典。道理明白了,事上也清楚了,然後一心一意的修學,使我們自己心願解行都能夠與經相應,這樣就決定往生,這叫修行。下面說:

  疏【何者是也。一心專讀誦。】

  對著經本叫讀,不對經本叫誦,誦就是背誦。念得很熟了,不用經本也能夠念得一個字都不漏,一個字不錯,背誦,這念得很熟了,『一心專讀誦』。

  疏【此觀經。彌陀經。無量壽經等。】

  這個『等』那就是現在新編的《普賢菩薩行願品》、《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往生論》,五經一論。所以淨宗依據的經典不多,在各宗裡面來講分量最少,容易攝持。

  疏【一心專注思想觀察憶念彼國二報莊嚴。】

  一天到晚不要胡思亂想,胡思亂想是在造六道輪迴。你想離開六道輪迴,天天造六道輪迴業,那怎麼能離得開六道輪迴?要想真的離開六道輪迴,決定不造六道輪迴業,這一點重要。如何不造六道輪迴業?決定不打妄想,決定不貪圖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我們就不造輪迴業了。這個事情很難,我們很想這樣做,做不到。起心動念,他就是這些念頭來了。這也難怪,這叫什麼?無始劫來的習氣,它自自然然就現前,斷不掉。佛在這個經上教給我們的方法,叫妙極了,你不是要想嗎?想阿彌陀佛,想西方極樂世界,你想這些。想這些是什麼?是造淨業,將來果報在西方極樂世界,用這個代替了妄想。所以經要熟,不熟就想錯了、想岔了,所以經一定要熟。很熟,我們起心動念,心裡面浮現的印象全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二報』就是依報正報,這兩種果報的莊嚴,想這個,念這個。

  疏【若禮。即一心專禮彼佛。】

  我們每天禮拜,禮拜很重要!禮拜是修敬,十大願王裡面第一條:禮敬諸佛。我們在這個社會,我們要敬人、要敬事、要敬物,這個敬從哪裡修?禮佛當中去修,修一個敬心,修一個恭敬的行為。同時禮拜又是最好鍛鍊身體的方法,身體運動。那麼我們禮佛專禮阿彌陀佛,別的佛不禮,會不會怪我們?如果那個佛要見怪,你不禮也罷,為什麼?他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還有嫉妒,連世間好人都不如。世間一個君子、好人都不嫉妒人,都不會見怪人,哪有佛菩薩會見怪人的道理!你要想到佛菩薩會怪你,你的罪業就重了,為什麼?你瞧不起佛菩薩,你把佛菩薩當作壞人來看待,你這個罪多重,不得了,這罪太重。自己不好,還佛菩薩跟我差不多,這還得了嗎?這不得了!這個見解思想就造很大的罪業。真的,平常我們一般人造罪業造重罪,自己不知道,這一念就造下很重的罪業,把佛菩薩當作凡夫看待。所以禮佛就是專禮阿彌陀佛。

  我們專禮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是一切諸佛看到都生歡喜心,你這一生修行才算是真正對了,完全對了,這才能成就。到處拜,拜好多佛,佛看到搖頭,錯了!還是搞六道輪迴。縱然你有所得,不過得一點人天福報而已。如果用現在事實來看,恐怕人天福報都得不到,福報是有,到哪裡享受?到三惡道去享受。畜生道變成人家的寵物,寵物很有福報,畜生。餓鬼道,就變成妖魔鬼怪接受人的祭祀,就去搞這個去,那就大錯特錯。

  疏【若口稱。】

  『口稱』是念。

  疏【即一心專稱彼佛。】

  專念阿彌陀佛名號。

  疏【若讚歎供養。即一心專讚歎供養。】

  這個『讚歎』是勸別人的。我們自己念佛,勸人念佛,我們也要像一切佛菩薩一樣,讚歎西方淨土種種功德莊嚴,使聽的人能夠相信、能夠接受。『供養』,我們對佛的供養,那就是《行願品》上所說的,「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法供養裡面第一條「依教修行供養」。我們能把佛的教訓統統都做到,這叫真供養,這是對於佛的供養。除此之外,我們誠心誠意將這個法門、經典介紹給一切大眾,勸導他修學這個法門,這是對一切眾生最殊勝的供養。專供養,專讚歎,

  疏【是名為正。】

  這叫正行。再看底下一段:

  疏【又就此正中。復有二種。】

  這『正中』的兩種,淨宗裡頭常講正助雙修,正修是正,助修還是正,這個正助雙修都是正,為什麼?它不是雜行,它是正行。我們看:

  疏【一者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

  『行』是你走著,『住』是站著,坐著、躺著,這個身體一天到晚總不外乎這四種方式,離不開這四種方式。

  疏【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一天到晚行住坐臥,佛號決定不中斷,這叫淨念相繼,佛號不中斷。念佛,出聲念可以,不出聲念也可以;出聲念久了累,心裡念、默念不出聲;大聲念也可以,小聲念也可以。也有地方說,大聲念見大佛,小聲念見小佛,你就拼命大聲念,你要見大佛。這段開示讀了之後,那些話我們就一笑了之,為什麼?經上沒有,三經裡頭佛沒有說大聲念見大佛,小聲念見小佛,沒有說這個。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佛都是平等相,四十八願裡頭沒有說,你念大聲,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見大佛,沒有這個說法,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的世界。所以菩薩所說的與經上不相應的,我們不必接受,不必採納,這就對了。這一心一意去念,大聲也好、小聲也好,出聲也好、不出聲也好,都好,要非常自在,念得身心很舒暢這就好。這叫『正定之業』。

  疏【若依禮誦等。即名為助業。】

  像前面拜佛專拜阿彌陀佛,稱讚供養,這屬於助行,所以這助行還是正行,正行裡面的助行,就是正中之正,正中之助。所以正助雙修都是屬於正行,這一點我們一定要記住。什麼叫雜行,我們留在下一次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