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觀經上品上生章  (第二集)  1991/4  美國達拉斯  檔名:03-004-0002

  請掀開講義,抄本的講義,第一面,我們從頭看起,經是經文,釋就是註解。

  【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向下這是善導大師為我們解釋『三心』,「三心」是非常的重要。我們在整個佛法當中,認識了盡虛空遍法界,無論是世法或是出世法,總不外因緣果報。佛家常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們要曉得過去生中我們做的是什麼業因,這一生所受的,就是果報,從果報就能看到過去所造的因。「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要曉得將來得什麼樣的果報,就是來生,這也不必去問別人,我們這一生的所作所為就是來生的果報。所以佛法裡面,無論是《華嚴》、《法華》,古來大德給我們解釋都離不開因果。真因一定得到真果,如果不是真實的因,得的果報決定也不真實。一切法中,不僅是釋迦如來,乃至十方一切諸佛,告訴我們,唯有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實的果報,沒有一尊佛不是勸導我們修學這個法門,將來得生彌陀淨土。古來的祖師大德常說,所謂「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指導我們歸向這個法門。由此可知,這個法門確實是無比的殊勝。

  要怎樣才能得生?這是個很大的問題。如果諸位說怎樣得生?也就是說,我們要修什麼樣的因,才能得到西方淨土的果報?這一次跟諸位就是要講這個問題,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特別選的善導大師為我們的開示。善導大師在中國淨土宗是第二代的祖師,淨宗的二祖,傳記裡面記載,他老人家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所以黃念祖居士在《無量壽經》註解裡頭說,彌陀化身來的,那就是阿彌陀佛親自給我們的開示,我們還能夠懷疑嗎?

  底下他跟我們說明什麼叫三心,這非常重要。如果用這種心念佛,就「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就決定得生。可見這三心就是叫菩提心,大經裡面講的菩提心。菩提心怎麼會有三個?諸位要知道,這三心是一心,一心有體、有用。說『至誠心』,這是一心的本體;說『深心、迴向發願心』,就是這個心的作用,它是一不是三,從三方面來介紹、來說明,實際上是一個心。千萬不要以為還有三心,那就麻煩了,三心二意是假的不是真的,真心只有一個,哪裡會有三個?所以「至誠」是體,「深心」是自受用,我們自己用什麼心來對待自己,用什麼樣的心來對待大眾,對待大眾就是「迴向發願心」。菩提心除了本經說的之外,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也講得很好,《起信論》裡面講「直心、深心、大悲心」。前後名詞不相同,但實際上是一樁事情,把經論合起來看,三心的意思就非常清楚。佛法跟我們講的是真實,菩提心就是真心,學佛一定要以真心為修行的基礎、為修行的根本,你得的果報就真實,這很重要。

  世間法裡面,世間聖人,像我們中國儒家所講的,也說真心。世法裡面真實的果報是生天。為什麼說六道裡面果報唯有天是真實?本經後面有「六念」,六念最後一個是念天,世法裡面的真實果報。人間果報不是真實的,是虛假的。為什麼說它虛假?它太短暫了。我們曉得,天上的壽命長,天有二十八層,愈往上面去壽命愈長,最高層次是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是八萬大劫,是論劫算,八萬大劫。所以長壽是真實,短命就不是真實,就是假的。從天人看我們這個世間,人是真可憐!不要講太高的天,講四王天,四王天是最低的,四王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我們人活一百歲,長壽,我們羨慕得不得了,四王天看下來才兩天,兩天就死了,昨天生的今天就死了,你說它怎能算真實?再往上面是忉利天,忉利天我們中國人講玉皇大帝,西方人講的上帝,都是說的忉利天主。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忉利天要看我們人間,朝生暮死,哪裡來的真實?所以真因才能得到真實的果報。

  儒家跟我們講「誠意、正心」,誠意、正心就是此地講的菩提心。我們這裡講至誠心,它說誠意;我們講深心、迴向發願心,它把這兩個合起來稱為正心。正心,在儒家它把這個作用,作用叫正心,自受用、他受用它合成一個。佛法講得詳細,把它的作用分作自受用、他受用,分成兩個,說得就更詳細了。由此可知,儒跟佛都是以真誠心做基礎,才能得到真實的果報。

  儒、佛都說真心是一切眾生本來具足的,各個人都有,世出世間聖人的看法、說法都相同。可是我們的真心不見了,我們現在所用的心就是三心二意,我們用三心二意,三心是什麼心?唯識裡面講的阿賴耶、末那、第六意識這叫三心,三心都是妄心不是真心;二意呢?末那叫意根,第六叫意識,這二意。我們凡夫用的都是三心二意,這是大乘經上講的妄心,這不是真心。真心本來有,為什麼真心會變成妄心?妄心實在講就是虛情假意。所以你要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了,我們在這個社會裡面心自然就安了,理搞清楚了,理明白心就安了,心安理得,道理搞通了。無論別人跟你講什麼話,不要認真。他說對你怎麼好、怎麼愛你,這是假的,會變的,不是真的;他對你什麼惡意,也不要當真,也是假的。惡會變成好,好會變成壞,千變萬化。真的就不會變,假的就常常變,捉摸不定。所以假的不能相信,真的才能相信。

  怎麼會真心變成妄心?佛在《華嚴》上說得很好,「一切眾生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世尊一句話把我們的病根說出來,病根是什麼?妄想執著。妄想發展就變成了所知障,執著發展就變成了煩惱障,這是兩種障礙把真心障礙住。真心有了障礙,所起的作用就變成妄心,妄是這麼來的,總要搞清楚。我們今天要以真心修,必須把那個妄去掉,妄去掉了就是真心,真心就顯露。所以真心不要修,捨了妄就是真。儒家在「誠意正心」的前面講求的是「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就是功夫。物是什麼?物就是煩惱,物是講欲望、物欲,世法裡面講的七情五欲,就是指這些東西。格是要跟它格鬥,要跟物欲來格鬥,必須要戰勝它,不為七情五欲所動了,那你格物就成功了,就是佛家講的破煩惱障,這是第一重的障礙。煩惱障破除之後還有所知障,就是妄想,那也是大障礙,也必須要把它清除。在儒家講的致知,破除妄想需要智慧。

  所以佛法講定慧,儒家也講定慧,定能斷煩惱,慧能破所知,定慧功夫成就,妄心就離開,真心就顯露。所以整個佛法,無論是大乘、小乘,修什麼?都離不開定慧,戒定慧稱之為三無漏學,整個佛法的內容是什麼?就是講戒定慧,稱為三學。戒是手段,不是目的;是助行,不是正行,是幫助的,正行是定慧。這是我們首先要辨別,修學因地要真實,正是所謂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這句話是佛在《楞嚴經》上所說的。凡是修學不能得到證果,真實的果報,都是修行因地錯了。這個因地最根本的就是菩提心。所以這一段善導大師的開示就非常重要。

  我們看解釋,「至誠心,至者真」,什麼叫至?至就是真的意思,誠就是實的意思,真就不假,就不是假的,實就不虛。離開真實,我們講虛情假意,就是虛假的。《起信論》上解釋這一條,《起信論》上是講直心,就是至誠心,直心,古德講「直心正念真如」,真如是本性,真如是真心的本體。所以《起信論》上不好懂,古來祖師大德跟我們講的三心,諸位要看都很難懂,直心正念真如你怎麼個修法?我們今天在淨宗經典裡面恍然大悟,我們的修學落實了,他們的修行還飄浮在空中,還不曉得從哪裡下手。我們落實在哪裡?落實在這一句名號,彌陀就是真如的德號,直心正念真如,我們一心稱念這句佛號就是直心正念真如。《大乘起信論》上面所講的,可以講一萬個人當中,就有九千九百人不曉得怎麼下手。今天我們這個佛七當中,諸位同修從早到晚這一句佛號在心裡面不夾雜、不間斷,就是直心正念真如,你們修學這個法門自己還不曉得,不曉得也修了,這個不可思議。假如把這些事實真相統統都搞清楚了,你念佛號的境界就不相同。為什麼?聲聲佛號會相應,就能得真實受用。換句話說,這句佛號就把我們的三菩提心統統都念出來。這個念出來就是大乘法門講發菩提心,真正發出來,那個功德就不可思議,利益就更不必說。

  我們看大師下面的註解,這些註解完全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之中,這是他講的好處,其他經論祖師大德的解釋沒有這麼詳細。我們把它一小段、一小段分出來,看的時候就醒目了。第一個小段,「欲明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這句話很重要。一切眾生是包括九法界,最高的是等覺菩薩,沒有成佛都叫眾生,最底下的是地獄法界的眾生,所以這一句包括了九法界一切凡聖都在其中。身是身體的造作,口是言語,意是起心動念,修行,行是行為,解是見解,我們的見解錯誤,我們的行為錯誤,必須把它修正過來,這叫做修行。由此可知,修行不一定是在佛堂,到佛堂來叫修行,離開佛堂就不叫修行,這一點用處都沒有。在什麼地方修行?在起心動念之處。我們的念頭是正、是邪,我們的行為是善、是惡,從這裡下功夫。念念都能提起覺照的功夫,也就是起心動念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切邪惡我們一定要遠離,一切真善我們一定要修學,總而言之,記住一句俗話,一定要做善事,決定不做惡事,這就對了。

  斷惡修善都要用真心,修善要用真心修,斷惡要用真心斷。菩薩、羅漢、辟支佛修行比我們踏實,原因在哪裡?他是真正的斷惡修善。我們嘴巴裡說的斷惡修善,心裡面一樣起惡念、一樣造惡業。甚至於更麻煩的事情,什麼叫邪正、什麼叫善惡,搞不清楚,把邪法當作正法,把惡法當作善法,這叫顛倒錯亂。這樣修行,果報不但不能了生死出三界,連六道裡面三善道的果報都得不到,這是我們在現前親眼看到的太多了。在佛門裡面,出家修行人、在家修行人,我們看他墮三惡道,看得多了,應當要警覺。他這樣的心行墮惡道,我也要這樣的心行,那不就跟他一道去了,這是要警覺的。

  底下第二段善導大師就教給我們,「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那是什麼?外表,外表上看起來是大善知識、是賢人、是善行、是精進之相,相是外表。「內懷虛假」,心裡頭是什麼?自私自利,利己損人,幹這些事情。依然是「貪瞋邪偽,奸詐百端」,這是我們要認真去警惕的。這些都是病相,這個相是很嚴重的,現在俗話講病態,嚴重的病態。如果有這樣的病態必死無疑,這人還能活幾天?「惡性難侵」,這個侵在此地當作改講,他這個惡習氣難改。「事同蛇蝎」,事是什麼?表現在外面的,表現在外面的是利己損人。「雖起三業」,雖起三業是講他身口意三業修行,無論他修學什麼法門,無論他用的是什麼功夫。佛法大類來分性相、顯密,這就把整個佛法都包括了。不管他修學的是哪個法門,如果他外表看起來是賢善精進,裡面貪瞋痴慢沒有斷掉的話,「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

  以念佛法門來說,他真精進念佛,一天十萬聲佛號,將來還是墮三惡道,這不是佛號不靈,是他雜毒之心。他的精進是一回事情,他裡面的毒沒有去掉,自私自利,還是貪圖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一定要記住,名利、五欲是最毒的毒素,心裡頭只要有這個東西存在,決定障礙往生。他所修的三業,布施、齋戒、供養、禮拜、讀誦,這些等等都變成世間有漏的福報,這些福報在惡道裡面去享受。我們看外國人養的寵物,大家看到,那個福報比人都大,侍候得無微不至,我們哪有那個福報?誰來侍候我們?你看小貓、小狗侍候得無微不至,都是前世修的雜毒之行,畜生道受報。還有餓鬼道受報的,鬼裡面鬼王,大的是閻羅王,小的是山神、土地,我們台灣有不少王爺公這一類的,這都是前世修的雜毒之善,在餓鬼道裡面做鬼王。得這個果報,這就是不真實的。

  「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如此安心這四個字就是指前面所講雜毒之行、虛假之行,指這個,你用雜毒、虛假的心來修行。大師說「縱使苦勵身心」,這我們也確實看到的,修苦行的,過午不食的,日中一食的,戒律非常精嚴的,夜晚不倒單的,我們跟他比比不上,看外表是真精進,苦勵身心。「日夜十二時急走急作,如炙頭燃者」,這兩句是形容他精進之相,他的功夫日夜不間斷。但是你親近他,他分別執著很重,貢高我慢,這裡頭就有毒,貢高我慢裡面就有瞋恚心,瞋心沒斷。接眾沒有慈悲心,沒有和愛之心,總覺得我高,你們都不行,你們都不如我,目中無人,見到人就呵斥、見到人就辱罵,那個毒都流到外面來了,還看不見嗎?我們讀經,你看看佛菩薩什麼時候罵過人?即使對於惡人佛菩薩都不會辱罵他,不會,慈悲接眾,所以佛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眾名雜毒之善」,我們今天不問別人,要緊的是問自己,自己有沒有?這個關係大了,別人能不能成就與我不相干,我們要想自己在這一生成就,這就是一面鏡子,天天照照自己,我們在世出世間法裡面都要得到真實的果報,這才是重要的大事。「欲迴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彼佛就是阿彌陀佛,你要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此心不可也」。我們看看大師跟我們講的開示,語氣都非常的溫厚,溫和厚道,不刻薄。這種心不行,這種心念佛,精進念佛,只能得三界之內的有漏福報。剛才說過,要想求生淨土,不行,與淨土不能感應;淨土必須要心淨則土淨,心要清淨。

  「何以故?」為什麼用這個心不行?「正由彼阿彌陀佛因中行菩薩行時,乃至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皆是真實心中作,凡所施為趣求,亦皆真實」。這段話把一部大本《無量壽經》講盡了,阿彌陀佛因中果地,後面的趣求是果地,因果都真實。諸位同修《無量壽經》都念得很熟了,也都能理解,我們要求生淨土就要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自從發心到證果,到度一切眾生,沒有一樣不真實。文裡面所講一念一剎那是講時間之短,可見得他的真誠之心從來沒有夾雜,從來沒有間斷,這是我們修學的榜樣。凡所施為,施為是講作為,趣求是希求的果報。

  他所建立的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自己功德成就的果報。他成就之後並不自己享受,而將他的果報提供給十方世界一切有緣眾生共同享受。什麼叫有緣的眾生?與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解、同行,這就是與阿彌陀佛有緣。阿彌陀佛,跟我有緣的,我的果報跟大家共享。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哪怕是下下品往生,他的身相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壽命也相同,智慧、德能也很接近。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我們這個業障深重的凡夫念幾句佛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忽然之間就成佛了,把四十一位菩薩都超過了。所以菩薩聽到這個法門搖頭,不相信,我修行三大阿僧祇劫還沒成就,你念幾天佛號就成就了,哪有這麼容易?菩薩都不相信,難信之法。

  所以這個法門完全是諸佛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九法界的有情,包括等覺菩薩,要不是諸佛如來以智慧威神加持他,他也沒法子理解。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遇到這個法門,不可思議,我們想不通這個道理,為什麼會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還能相信,還肯念佛,還肯到這來打佛七,這不簡單。不細讀大經我們不能理解,讀了大經這才恍然開悟。佛說我們在過去生中,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修行,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這個善根在這一世當中成熟。所以有緣遇到這個經典,遇到了就能信,就肯發願,就肯念佛,善根成熟,十方如來以本願威神冥冥當中加持,這樣的原因你才能遇到、你才能聽到、你才會發心,絕對不偶然。沒有這個善根福德因緣,遇到也不能相信。這是跟我們說出這樁事情。

  「又真實有二種:一者自利真實,二者利他真實」。什麼叫自利真實?「言自利真實者,復有二種」,自利有兩種,這兩種是斷惡修善。「一者真實心中制捨自他諸惡及穢國等,行住坐臥,想同一切菩薩制捨諸惡,我亦如是也」。這條是講的斷惡,一定要真實心,制是禁制,就是禁止,也是克制,自己一切的惡念、惡行、惡習氣一定要斷。可是這個人很少有自知之明,所以眾生叫迷惑顛倒,幾個人曉得自己的惡念、惡行、惡習氣?不知道,尤其這個惡習氣已經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不知不覺,這個事情就麻煩。大乘法門裡面,我們常常聽說開悟,什麼叫開悟?開悟就是覺悟,覺悟就是開悟,自己知道自己的惡念、惡行、惡習氣這叫開悟,這個人覺悟。你自己不知道,這叫迷惑,知道就叫覺悟。所謂悟後起修,修是什麼?把它修正,這就是修行,覺悟是慧,修行是定、是功夫。

  那我們自己不知道,人家也不會告訴你,告訴你你不接受,就做了冤家、做了仇人,誰願意講人的過失?古時候講自己過失的,你看看《禮記》裡面所說的,有兩種人,一個是父母,第二個是老師,這兩種人見到你有過失會跟你講。別的人不講,別人縱然跟你的關係很夠,說話也是點到為止,你能體會很好,不能體會就算了,不說了。怎麼辦?讀書。為什麼要念書?念書發現自己的毛病過失,讀書的作用就在此地,特別是讀佛經。但是佛經裡面有許多大乘經典講得很深,有許多經文講得很含蓄,我們粗心大意念過去依舊不能發現。因此初學的人讀經遠不如讀善書,像哪些善書?《安士全書》、《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這是世間善書,它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一讀,自己的毛病都念出來了,很容易開悟。

  以這個基礎再去讀佛經,你就能看到佛經裡面講的,我們還有微細的煩惱、微細的習氣。粗的斷掉,細的就露出來了;粗的沒有斷掉,細的看不見。好像我穿衣服穿了好幾件,脫了這一件裡面才露出來,外面這一件不脫掉,裡面穿的露不出來。裡面還有微細的煩惱習氣,大乘經典裡面就說得很多,你才能真正體會。所以人家說讀經有功德,有什麼功德?多念幾遍佛菩薩聽了就喜歡了,你就有功德,哪有這個道理!功德是什麼?發現自己的毛病,發現自己的過失,發現自己的習氣,這就是功德。發現之後痛改前非,改過自新,這就是德了,你就真的有得到,這個得就是真實的果報,這是說自己。

  自己,還有他人,他人是怎麼個說法?我們中國聖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人同伴,三人行。這三人是哪三人?一個是善人,一個是惡人,一個是自己,這三個人。善人我要跟他學,惡人我也要跟他學,學什麼?他哪些惡我要改。所以善人是老師,惡人也是老師,善人教你哪些善事你要做,惡人告訴你哪些事情不能做,兩個都是老師,功德相等。在大陸杭州西湖岳飛的墳墓,很多人去參觀,兩邊有兩個銅像,是秦檜夫婦兩個跪在那個地方。岳飛跟秦檜都是老師,同樣的功德,沒有善惡,平等平等。岳飛盡忠報國是善人,要跟他學善;秦檜禍國殃民,決定不能跟他學,兩個都是老師。所以人家問我,秦檜在哪裡?我說秦檜在天上。怎麼說?我說他教化多少眾生,這功德多大。這真的不是假的,人家一看到他,不能做壞事!你看這教化人。所以你用清淨心、平等心,你才能看到事實真相,這就是三人行。所以說看到他人之惡,我們要回光返照,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看到別人的善行,反省我有沒有?有要增長,沒有要趕快學習。這是指他。

  及穢國等,穢國是指我們這個五濁惡世,五濁惡世要捨,這個不是好環境,對於我們修學是很大的障礙,這個環境就是很大的障礙。佛教我們要捨,要捨自惡,要捨他惡,要捨惡劣的環境。行住坐臥,這四個字實際上就是講一切時、一切處,無論在什麼處所,無論在什麼時候,想同一切菩薩,菩薩是我們修學的好榜樣。一切菩薩當中這太多了,太多了就麻煩,我們只要交兩個朋友就好,這個簡單、容易學。這兩個朋友是誰?觀世音、大勢至。觀世音的慈悲,大勢至的智慧,學他們兩個人就行,他們兩個人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我亦如是也,我要跟他學,我要向他學習。

  觀世音有三經,第一部是《華嚴經》,善財童子參訪觀世音菩薩,在「入法界品」裡面第七迴向,觀音菩薩代表第七迴向位的菩薩,他對善財童子的開導,那是我們要學習的。第二部在《楞嚴經》裡面,《楞嚴經》第六卷「耳根圓通章」,裡面講他自己修行證果,說得最詳細。第三部是《法華經.普門品》,這中國人念得很多,那是菩薩如何去幫助一切苦難的眾生。所以這個三經,《楞嚴經》上是講菩薩自修,自己怎麼修行;《普門品》是講菩薩怎樣度他,怎樣幫助別人;《華嚴經》上自行化他都有,觀音三經。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上有「念佛圓通章」,這一章經實在講也是諸經的精華,文字不長,比《般若心經》還短。《般若心經》有二百六十個字,《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那是淨土宗的心經,也是一大藏教之心經。這個經之重要、經之深廣不可思議,知道的人很少,所以這是我們要認真學習的。《大勢至圓通章》在清朝初年慈雲灌頂法師有註解,註得非常詳細,這個註解我們印得很多,大概這邊都有,同修們都可以請一本回去多看看,它的文少,註得很詳細。這段教我們要捨惡。

  「二者真實心中勤修自他凡聖等善」,到這個地方是一段。一定要用真心,要勤奮的修學,自己的善心善行要天天增長,不能退失,看到別人善心善行要能見賢思齊,我要跟他一樣。凡是指六道凡夫的善心善行,聖是指阿羅漢、辟支佛、諸菩薩的善心善行。這是佛祖教我們勤修的,善要勤修,惡要真正捨掉。

  「真實心中口業讚歎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它這個身口意三業,每一業有兩條,它把口業擺在第一,不是把身擺在第一,這裡頭就很有道理。凡人造業,口業最容易,身造業、意造業還不太顯著,口實在是太容易造業了,所謂言語有心無心造作種種罪業,自己不知道。佛法重視,儒家也重視。孔子教學,他教學是四個科目,第一個是德行,就是品德的修養;第二是言語,就是要學說話要有分寸;第三才是政事;第四是文學。夫子四個科目,你看言語擺在第二,他非常重視。大師在此地給我們講身語意業,他把口業擺在第一。我們有口為什麼不修善?為什麼造惡?

  六祖大師是真正證果之人,是真正明心見性的人,《壇經》裡面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兩句話我們要牢牢的記住。修行無論是哪一宗、哪一個法門,都是以禪定為中心,都是修定。不僅是禪宗修定,教下修止觀,我們淨土宗修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定,稱為念佛三昧,都修這個。常常見到別人過失,你的心怎麼定得下來?所以對你自己修學就產生很大的障礙。六祖給我們說的是真話,真正把我們修行的障礙排除。《無量壽經》在經題上把修行的三大綱領就顯示出來,「清淨平等覺」,我們修的就修這三個。常常看到別人過失,看到世間過失,心就不清淨、就不平等,心淨則佛土淨,我們怎麼能求生淨土?所以我們有口一定要修善業,一定要捨惡業。

  善業裡面,說實在話,儒家教我們「止於至善」,這是最高的理想,至善是什麼?善達到了頂峰叫至善。一切善的頂峰是什麼?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昨天我跟諸位說過,古大德在眾經裡頭比較,比較到最後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善導大師在此地勸我們,「真實心中口業讚歎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為什麼不說別的善?這是善的頂端,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善法統統包括了。你修別的善行不是究竟圓滿,這一善是究竟圓滿善,難得,真正難得。怎麼個讚歎法?稱念這句佛號是讚歎,講解往生經論是讚歎。往生的經現在有五經,論有一論,五經一論,全講是讚歎,講一段也是讚歎,講一句還是讚歎,這就看時節因緣了。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講一部經;時間短暫,我們到外面去旅行,人家請我們結個法緣,同修來的時候,時間只有一、二個小時,我們講一段,這都是讚歎。像這次我們時間短,總共只有十個小時,我們選擇《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這段經文,這都叫讚歎。

  在平常遇到一切人物,人,大家都曉得,物是什麼?動物,只要遇到就給牠念佛、給牠迴向,這就是讚歎。人,他能懂語言,念佛他會聽進去,跟他說話,說幾句就把他拉到阿彌陀佛這來,三句不離本行,就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他。他聽很好,不聽也好,不聽怎麼?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種子種到他八識心田裡面去。外教跟我們接觸,我們也一樣念阿彌陀佛,一樣也介紹他《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他排斥是另一回事情,這句名號他也灌到耳朵裡頭去,拔都拔不出來,總有一天這緣成熟,他也會念佛求生淨土。所以說遇到一切人、一切物,我們要把極樂世界的好處、極樂世界的真實利益、極樂世界修行的方法,以種種善巧方便貢獻給他、介紹給他,這叫讚歎。

  「又真實心中口業毀厭三界六道等自他依正二報苦惡之事」,這也是口業。毀,說它不好,厭是討厭,說哪些不好?三界六道不好,自己因果都不好。他是指一切眾生,實在講特別是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走遍全世界,細細觀察一下,現在的人心不善,貪瞋痴慢疑普遍的在增長,而且是加速度的在增長,這決定不是一個好現象,不是一個祥和之相,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現象。所以我們念佛求生淨土,真正聰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把時間表定在五年之內,大概沒有問題,不要想到將來還有好遠,不要想那個。如果我們在三、五年當中成功,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確實有把握了,我想再多住幾年看看這個世界、看看這個把戲,可以,沒問題。為什麼?自己生死自在了,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想多住個十年、二十年也不成問題,要念到這個功夫,這就上品上生。古人做得到,現在也有人做到,為什麼我做不到?我做不到,這心有病,什麼病?雜毒之善,那就做不到。如果把心裡頭這些毒素統統消除得乾乾淨淨,心清淨、身清淨、土清淨,哪有做不到的?這很重要。所以善導大師這一章的開示,對我們現代人來講,真是救命之靈丹。我說這些話就是口業毀厭三界六道等自他依正二報苦惡之事,我跟你講這些就是這個。

  「亦讚歎一切眾生三業所為善」,所有一切眾生,無論學佛、不學佛,只要他三業所做的是善行,善行是利益眾生、利益社會這些好事情,我們也讚歎。「若非善業者,敬而遠之,亦不隨喜也」。這段開示很要緊,為什麼?很多人學佛,人情包袱放不下,明明知道他那是不善的,還要去隨喜,這很麻煩。所以大師在此地教我們,只要他不是真善,可以不要隨喜。真實之善要隨喜、要讚歎,不是真實之善不讚歎、不隨喜,這就對了。敬而遠之,為什麼要敬?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所以對於惡人惡行我們尊敬,尊敬但是我們不學習他,遠就是不學習,這要知道。像剛才講的秦檜我們對他尊敬,不能學他,學他就錯了,這就對了。所以說是亦不隨喜,絕對不要用人情,一定要用理性。我們的時間並不長,我們的目標是很遙遠的,必須在短時間當中一定要求得真實的果報,我們這一生當中就沒有空過。所以佛後面會講得很詳細,佛教我們捨的一定要捨,教我們修的一定要修。好,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