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觀經上品上生章  (第三集)  1992/9  美國聖荷西  檔名:03-003-0003

  各位同修:請掀開講義,我們手抄的這個本子第四面,看第十一小節。這是大師在此地假設一個問答:

  疏【問曰。凡夫智淺。惑障處深。若逢解行不同人。多引經論來相妨難。證云一切罪障凡夫不得往生者。云何對治彼難。成就信心。決定直進。不生怯退也。】

  這個「問」的意思:凡夫智慧淺,業障深重,這個是事實。如果是遇到跟我們修學法門不相同的人,宗派也不相同的人,來故意為難我們,而且他還引經據典,說的都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亂說的,引許多經論證明罪障的凡夫不能往生,我們怎麼樣來對付他,才能夠保持自己的信心,不會被他干擾?這個我想念佛同修在修學過程當中,免不了會遇到的,甚至於會常常遇到。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下面大師為我們解答這個問題,他說得很多,說得很詳細。

  疏【答曰。若有人多引經論證云不生者。行者即報云。仁者雖將經論來證﹡(﹡上「道」下「口」)不生。如我意者。決定不受汝破。何以故。然我亦不是不信。彼諸經論。盡皆仰信。然佛說彼經時。處別。時別。對機別。利益別。又說彼經時。即非說觀經彌陀經等時。然佛說教備機。時亦不同。彼即通說人天菩薩之解行。今說觀經定散二善。唯為韋提及佛滅後五濁五苦等一切凡夫。證言得生。為此因緣。我今一心依此佛教。決定奉行。縱使汝等百千萬億﹡(﹡上「道」下「口」)不生者。唯增長成就我往生信心也。又行者更向說言。仁者善聽。我今為汝更說決定信相。縱使地前菩薩羅漢辟支等。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皆引經論證言不生者。我亦未起一念疑心。唯增長成就我清淨信心。何以故。由佛語決定成就了義。不為一切所破壞故。又行者善聽。縱使初地已上。十地已來。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異口同音。皆云。釋迦佛指讚彌陀。毀呰三界六道。勸勵眾生專心念佛及修餘善。畢此一身後。必定生彼國者。此必虛妄。不可依信也。我雖聞此等所說。亦不生一念疑心。唯增長成就我決定上上信心。何以故。乃由佛語真實決了義故。佛是實知實解實見實證。非是疑惑心中語故。又不為一切菩薩異見異解之所破壞。若實是菩薩者。眾不違佛教也。又置此事。行者當知。縱使化佛報佛。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各各輝光吐舌遍覆十方。一一說言。釋迦所說相讚勸發一切凡夫。專心念佛及修餘善。迴願得生彼淨土者。此是虛妄。定無此事也。我雖聞此等諸佛所說。畢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畏不得生彼佛國也。何以故。一佛一切佛。所有知見解行證悟果位大悲等同。無少差別。是故一佛所制。即一切佛同制。如似前佛制斷殺生十惡等罪。畢竟不犯不行者。即名十善十行隨順六度之義。若有後佛出世。豈可改前十善令行十惡也。以此道理推驗。明知諸佛言行不相違失。】

  『答曰,若有人多引經論證云不生者。』不是引一部經論,他引了許許多多經論證明帶業不能往生。過去陳建明老居士就費了很多的時間,查了許許多多的經論,提出來「帶業不能往生」,這可能是說消業才能往生,帶業不能往生。這是很好的一個例子,他確確實實使許許多多念佛人都動了心。甚至於有一些老居士,念佛念了幾十年,被他這些話都動搖了信心。這些事情,善導大師在一千多年前(他是唐朝時候人),早就看到了。我們今天這個社會現象,他早就看清楚了。

  『行者即報云』,這是講我們念佛的人可以答覆他。

  『仁者雖將經論來證導不生』,「仁者」是對人的尊稱,通常是對菩薩的尊稱。慈悲的人,很有慈悲心的人,仁慈的人。你雖然用了許許多多經論來證明帶業罪業凡夫不能往生。

  雖然是這麼說,『如我意者』,我的看法怎麼樣?

  我的看法,『決定不受汝破』,我的信心願心決定不會被你破壞。

  為什麼不會破壞?『何以故』?

  『然我亦不是不信,彼諸經論,盡皆仰信。』對於你所引用的那些經論,我不是不相信,你也用的沒錯,是佛說的,我也相信!

  我雖相信,這下面又說了,『然佛說彼經時,處別、時別、對機別、利益別』,這個駁斥就非常有道理。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他並沒有定法可說,他是應機而說。換句話說,眾生的根性不相同,智慧、障礙也不相同。佛能觀機為他說法,他馬上就能得利益。我們生在佛的末法時期,不是佛現身為我們說法,我們不過是讀到佛為當年那許許多多人說的一切法而已。這是一定的,要知道這個事實。所以佛講經的時候不一樣,講經處所也不一樣,對象也不相同,利益不一樣。有人只求人天福報,佛給他講的這個經,就是得人天福報的方法。有人希望生天,那佛就教給他生天的方法。有人喜歡禪定,佛就教他禪定的方法。有人喜歡作阿羅漢,那佛就教他證阿羅漢的方法。所以各人根性不相同,他得的利益不一樣。

  『又說彼經時,即非說觀經彌陀經等時。』這個「等」就是淨土三經。說那些經,不是說《觀無量壽經》,不是說《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佛講的經不一樣,對象不一樣,利益不一樣。

  『然佛說教備機,時亦不同。』這個「備機」就是應機說法,一定適合於聽眾的根性,適合於聽眾的程度,適合聽眾們的願望。這是一定道理,所以大家聽了,統統都能夠得利益。

  『彼即通說人天菩薩之解行。』佛講一切大乘經典,他的內容是說明人天法、二乘法菩薩法,說這些。

  『今說觀經定散二善。』我們今天修學這個法門,這個經文是從《觀無量壽佛經》節錄出來的,所以這是《觀經》。《觀經》裡面所講的是定散二善,在這部經裡面,佛教給我們修學的方法是定善跟散善,前面都介紹過了。定善就是一心持名,散善是三福九品,這是散善。也就是講的正助雙修,定善是正修,散善是助修,正助雙修!

  『唯為韋提及佛滅後五濁五苦等一切凡夫,證言得生。』這個幾句話非常重要!佛說淨土三經對象是誰?在當時是韋提希夫人,《觀經》是為她說的,她遭了很大的苦難。同時又是佛滅度之後,這是佛在經上講的很清楚,佛滅之後,「五濁,五苦」,那就是我們現在這個世間,我們生在佛滅後。「等一切凡夫」,那就包括我們在內。換句話,佛說其他經典有特定的對象,不一定包括我們。這個經真是包括我們在內,就是為我們而說的,給我們作證明,決定得生!

  『為此因緣,我今一心依此佛教,決定奉行。』可見得我們依這部經,修學這個法門,也是有依據的。你說的那個有依據,我這個也有依據;你那個是佛說的,我這個也是佛說的,所以我統統相信!你那個是佛為一切人天菩薩所說的,我這個是為罪業深重末法的凡夫,這是為我說的。這個答覆的非常圓滿。所以因為這個因緣,我們下定了決心,「依此佛教」,「佛」是指這一部經典,這一部經典佛所教導我們的,我們依教奉行,「決定奉行」。這是把對方來問難的問題答覆了。下面的意思又要深一層了,唯恐我們的疑惑還沒有斷。

  『縱使汝等百千萬億導不生者。』你今天是一個人來問我,來難我。縱然像你這樣的人,一百個、一千個、一萬個,乃至於億萬個都來給我說,引經據典來給我說帶業不能往生。這是大家都說了,都說了怎麼樣?

  『唯增長成就我往生信心也。』我也不會受你的影響,也不會退心,只是幫助我增長了信心而已。這個信心才叫真堅固!非常非常的重要。現在學佛人、念佛人,聽了幾個人說淨土不能往生,他的信心就動搖了,那怎麼能成就?這個對自己能不能在一生當中成就,關係非常大!一定要明瞭。

  『又行者更向說言。』「行者」就是念佛人,這是更進一步向對方說。

  『仁者善聽』,這個語氣非常的尊敬。

  『我今為汝更說決定信相,縱使地前菩薩羅漢辟支等,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皆引經論證言不生者。』這就不是普通人了。前面是普通的凡夫,從一個到百千萬億,那都是凡人。現在這個不是凡人,是什麼人?地前菩薩。地前就是三賢位的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的菩薩。還有阿羅漢,辟支佛。有多少人?一個、兩個乃至遍滿十方,人數不止百千萬億。這些人統統都像你一樣,引經據典來告訴我、來勸我,念佛不能往生。我們聽了這些人說,我們心裡還動不動搖?

  這個真正念佛人說,『我亦未起一念疑心』。不管你要怎麼說,我一點懷疑都沒有。

  『唯增長成就我清淨信心。』這個信心禁得起考驗,真的能增長!

  為什麼這些菩薩、羅漢都是聖人來說,你都不動搖?還是有依據的,這個不是感情用事的。『何以故,由佛語決定成就了義,不為一切所破壞故。』這兩句話重要!要牢牢的記住。佛的言語是真誠的,是真實的。我們只要相信,決定不能被人破壞。為什麼?他不是佛,他是菩薩。所以佛祖教給我們,菩薩以下為我們介紹淨土,必須要與佛言相應,我們就可以聽;與佛的說法不相應,我們就不要聽他的,這個非常非常重要。菩薩尚且不能動搖我們的信心,何況菩薩以下的?這個才能夠保證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

  『又行者善聽。』這是把這個境界再往上提升一層。

  『縱使初地已上,十地已來。』前面講三賢位的菩薩,這個修行的道力智慧還不甚圓滿,再往上去這是地上菩薩、大菩薩,我們常講的「摩訶薩」。從初地到十地,十地是法雲地,上面就是等覺,就是成佛了,距離佛只有兩個階層了,非常非常接近了。

  有多少這些地上菩薩?『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十地菩薩也是無量無邊。

  這些大菩薩們,『異口同音』,大家都說,『皆云,釋迦佛指讚彌陀。』釋迦牟尼佛講淨土三經都是讚歎西方極樂世界,讚歎阿彌陀佛。

  『毀呰三界六道。』總是說三界六道不好,這個地方應當要捨離,應當要厭倦,要離開,釋迦佛總是這麼個說法。

  『勸勵眾生』,勸是勸告,勵是勉勵,勸告勉勵眾生。

  『專心念佛』,這就是定善。『及修餘善』,這就是散善。這是講定、散二善,或者是正助雙修。

  『畢此一身後,必定生彼國者。』這是釋迦牟尼佛在淨土三經上常說的。

  『此必虛妄,不可依信也。』這些菩薩說,釋迦牟尼佛講的這個不可靠,這不是真的,不能相信!這是什麼人說的?地上菩薩說的。

  我們應該用什麼態度來接受這些菩薩的說法?善導大師教給我們,『我雖聞此等所說,亦不生一念疑心』。十地菩薩無量無邊來跟我說,說的這些話與佛所講的都不相應。佛給我們講是決定得生,他們的話是決定不得生,這完全不相應。我們聽了,我們要信佛。他畢竟是菩薩,沒成佛。這個法門完全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所謂:「唯佛與佛方能究竟。」菩薩對於這個法門懷疑很多,經上常講「難信之法」,不是講凡夫難信,凡夫沒有資格。誰難信?菩薩難信,甚至於十地菩薩都很難相信,都很難接受。這個難信是對他們說的。我雖聞此等所說,亦不生一念疑心,『唯增長成就我決定上上信心』。十地菩薩這麼多人來說,他的信心都不動搖,這個信心稱的上是上上品的信心。

  『何以故,乃由佛語真實決定了義故。』這是完全對佛有信心,對佛有堅定的信心,知道佛所說的是「真實決定了義故」,是決定了義。為什麼?只有佛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瞭,他不是在推測,他不是在假想,他所說的完全是事實真相,所以稱為真實決定了義,我們是憑這個對佛生決定的信心。

  『佛是實知實解實見實證。』沒有一樣不是真實的。為什麼一切都是真實的?佛的心性沒有一絲毫障礙,煩惱無明完全斷盡了。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無明,十地菩薩還有兩品無明,九地就還有三品無明,他的無明煩惱沒斷盡;換句話說,他那個真實,不是絕對真實,是接近真實而已。不是決定真實,很接近就是了,很相似就是了,這是我們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的。所以佛知是究竟圓滿的知,佛所解的理解的是究竟圓滿的解,佛見是親見的,絕對不是聽聞的,佛給我們作證明,那是一點都不會錯誤的。

  『非是疑惑心中語也。』換句話說,除佛以下,所有一切言語,因為根本無明沒有斷乾淨,心性沒有完全顯露,因此還有許多地方是屬於自己推斷判斷的。推斷判斷,那就是疑惑的,所見的不是真實的。

  『又不為一切菩薩異見異解之所破壞。』因此對佛有這樣決定的信心,所以一切菩薩他們不同的知見,不同的見解,決定不能動搖自己的信心。我們自己這一生最殊勝的利益,就不會被他破壞了。

  『若實是菩薩者,眾不違佛教也。』這一句話說得太好了。換句話說,你說什麼菩薩來說的,恐怕不是真的菩薩。如果是真菩薩,他不會違背佛的教義。真正菩薩無論宣揚什麼法門,修學什麼法門,對於淨宗一定是尊敬的,一定是稱讚,決定沒有毀謗,這是真菩薩的態度。所以後頭這一句很有意思,那些菩薩是假菩薩,是冒充菩薩的,像《楞嚴經》上所說的:「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些人都自稱什麼菩薩再來的,什麼佛再來的,在末法時期很多這樣的人,所以說的東西與佛經不相應。我們一定要相信佛語。

  後面那真是說到究竟說到極處了。『又置此事,行者當知。』「置」是我們把這個事情放下。

  大師在勸告念佛的人應當要知道,『縱使化佛報佛,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前面講的都是菩薩,法雲地的菩薩雖然高,還沒成佛!現在這是假設十方諸佛來了,怎麼樣?這些十方諸佛,『各各輝光吐舌遍覆十方』,這是諸佛現前了。如果碰到這個境界,我們怎麼辦?

  這些諸佛都說,『一一說言,釋迦所說相讚勸發一切凡夫,專心念佛及修餘善,迴願得生彼淨土者,此是虛妄,定無此事也。』十方諸佛要來說這些事情怎麼辦?實在講,這是假設的。如果聰明人遇到這些諸佛,一句話就頂回去了:「在《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上,你們不是頻頻讚歎嗎?現在為什麼又否定?」佛說話還模稜兩可,一會兒說這個,一會兒否定,那連凡夫都不如了,哪裡是佛!怎麼能說之為「真語者,實語者」?自己自相矛盾。

  善導大師給我們解答也是這個意思。佛要來說這些話,這也不是真佛,恐怕是假佛,真佛決定不會這麼說的。因為《阿彌陀經》跟《無量壽經》十方佛讚,那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尊佛都沒有漏掉,一切諸佛統統讚歎!所以不可能有一尊佛來說不相應的言教,不可能的!

  『我雖聞此等諸佛所說,畢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一切諸佛來講,我也不動搖,我也不懷疑,我也不會退心。

  『畏不得生彼佛國也。』我也不怕不會往生淨土。

  『何以故。』這是說明我們信心清淨的道理。

  『一佛一切佛,所有知見解行證悟果位大悲等同。』這是佛在大乘經論上常常說的,決定是平等,是一樣的。為什麼?都是妄想執著斷盡了的人。《華嚴》上說得很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換句話說,九法界的有情眾生,像菩薩、緣覺、聲聞、六道凡夫,只不過是妄想執著厚薄不同而已。妄想執著厚的就墮落到下面去了,妄想執著輕的就往上提升了,妄想、執著統統都沒有了,那叫成佛了!所以妄想執著完全沒有了,自性的智慧德能圓滿顯現,所以他的知見,他的解行、證悟、果位、大悲,當然平等,沒有高下,所以完全等同。既然等同,那麼一佛所說就是一切諸佛所說,一切諸佛所說並是一佛所說。我們這個堅定信心永遠不動搖,就是建立在這一個理論的基礎上。

  下面說,『是故一佛所制,即一切佛同制。』這個就是制定,像戒律一樣,佛給我們制定,教給我們要遵守,要奉行的。

  『如似前佛制斷殺生等十惡等罪,畢竟不犯不行者,即名十善十行隨順六度之義。』這是舉一個例子,過去佛教化眾生,制定菩薩行持的守則,裡面有十善、有五戒、有六度。過去古佛教化眾生,也是依這個原則,依這個綱領。

  『若有後佛出世,豈可改前十善令行十惡也。』後面的佛出世了,這個後面來的人,妄想執著也斷盡了,他教化眾生,難道會教眾生行十惡嗎?這個淺顯的理我們能想得通,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決定會遵守,而且是自自然然的,一絲毫勉強都沒有。為什麼?五戒十善六度十願,這是本性裡面自然的流露。實在講,不是那一個人制定的,那個人沒有制定的。不是的。這是屬於性德,你的本性恢復了,本性德能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他怎麼會不同?當然是一樣的,是相同的。

  『以此道理推驗,明知諸佛言行不相違失。』佛十號當中,第一個號叫「如來」。「如來」裡有個意思,是「今佛如同古佛再來」,佛佛道同,決定沒有兩種說法,決定沒有兩種行法。所以這個信心就能夠堅定,信心在任何障難之中,決定不會動搖,無論什麼人說。如果他是真的菩薩,真的佛,他所說的與釋迦與諸佛一定是相應。不相應的,可以說決定不是真佛、真菩薩。

  再看下面一節,這一節裡面的開示也非常重要。

  疏【縱令釋迦指勸一切凡夫。盡此一身專念專修。捨命已彼定生彼國者。即十方諸佛悉皆同讚同勸同證。何以故。同體大悲故。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即彌陀經中說釋迦讚歎極樂種種莊嚴。又勸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次下文云。十方各有恒河沙等諸佛。同讚釋迦。能於五濁惡時惡世界惡眾生惡見惡煩惱惡邪無信盛時。指讚彌陀名號。勸勵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即其證也。】

  『縱令釋迦』,這是講我們本師。

  『指勸一切凡夫。』「指」是專指,勸導一切凡夫。

  『盡此一身專念專修,捨命已彼定生彼國者。』這是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在《阿彌陀經》、在《觀無量壽經》,都是這樣指導勸勉我們應當修學的。這是一尊佛說,本師一尊佛說。

  『即十方諸佛悉皆同讚同勸同證。』這個我們在三經上都看到,特別是大家常念的《阿彌陀經》跟現在常常讀誦的《無量壽經》。釋迦佛一個人說的,就等於十方一切諸佛所說的沒有兩樣。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讚歎,讚歎釋迦牟尼佛於五濁惡世示現成佛,為惡世眾生說此難信之法。一切諸佛讚歎,一切諸佛宣揚,一切諸佛都勸我們相信釋迦牟尼佛的話,一切諸佛為我們證明,依照釋迦牟尼佛淨土三經方法修學,決定得生彼國。

  三經是非常非常可靠的,三經決定不是偽造的。現在還有些少數人,很厲害,他們要不叫你往生,把你這一生往生的機緣給你切斷。用什麼方法?他們現在在考證《阿彌陀經》是假的,不是佛說的,是後人偽造的。這個很厲害,等於把淨宗徹底給推翻。這些人很聰明,他也說出一些依據,也像此地講的引經據典,他找出很多根據來說。就有不少人相信他,有不少人迷惑。因此,我們學佛頭腦要冷靜、要清楚,不能輕易聽信妄言。

  佛經傳到中國,中國人翻譯,對於徵信可以說做得非常的仔細。什麼人把這個經典傳到中國來,這個我們有記載的。這一部經典在什麼地方翻譯,翻譯的地點有,年代有。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開始翻譯,到哪一天翻譯圓滿,都有記載的。主持譯場的是哪一個人?幫助協助翻譯的是哪些人?都記載的清清楚楚。這些是為後人徵信,叫大家曉得這個經典不是偽造的,確確實實有根據有來源。淨土三經這個分量不多,只有三種,而且分量也不大,所以在中國既然流通這麼廣,修學的人這麼多,成就的人也這麼多。我們看《大藏經》裡面,《淨土聖賢錄》、《往生傳》,古今所記載的太多太多了,對於三經記載特別清楚,哪裡會是假的!

  如果這個經典是假的,還要等現代人來發現?玄奘大師當年發願到印度去求學,主要一個動機就是懷疑翻譯的不太可靠。他倒沒有懷疑這個經典是假的,懷疑翻譯有問題。為這個事情,自己跑到印度,在印度留學十七年。回來之後,對於古大德所翻的經典,沒有提出一個字的批評。這是佛門的規矩,就是統統承認,沒有翻錯。「沒有批評」是默認,這是佛家的規矩。你有意見就提出來,你如果完全同意,就不必說話了。玄奘大師對於前人所翻的經論完全同意,這是給我們做了一個很有力的證明。

  尤其是《阿彌陀經》,玄奘大師自己有譯本,這還能錯得了嗎?他從印度帶回來的梵文經典,就有原文的《阿彌陀經》。他的傳人窺基大師,這是奘師最得意的弟子,給《阿彌陀經》作了個註解,這個註解叫《通贊疏》,所採取的經文是鳩摩羅什大師的譯本,就是我們現在流通的這個本子,並不是他的老師翻譯的新本子,使我們對於羅什大師這個譯本信心更加確定了。經過了玄奘師徒兩個人的證明,那還能錯得了嗎?還能假得了嗎?所以這是諸佛同讚!

  下面說,『何以故,同體大悲故。』這個時候心性圓滿顯露,他只有一個願,願一切眾生圓成佛道。佛菩薩完全明瞭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都是自己心性變現之物,所以完全平等,這稱為同體大悲。

  『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這個「化」是教化,一尊佛的教化就是一切諸佛的教化,為什麼?完全相同。

  『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大乘經上,特別是《華嚴》上常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兩句給我們解釋的很清楚很明白。如果廣義來說,「一」是任一,而不是專一。為什麼說任一?因為法是平等法,一切法體相都是平等的,所以說萬法一如。又說「諸法平等,無有高下」,法是平等法。但是眾生的根性不平等,業障習氣不平等,善根福德不平等。法雖然是平等,我們有這麼多不平等。雖然是平等法門有很多,有一些法門適合於我們的根性,我們修學起來很方便,很愉快。有一些法門對我們的根性不適合,我們修學就感到很困難,很難修學,就會有這種現象。這些現象之發生,都是發生在自已善根福德因緣上,而不是法門本身。所以法是任一,不是專一,我們在《華嚴經》上能很具體的看出。

  《華嚴經》裡面五十三位善知識,每一位善知識所修學的法門都不一樣,每一個人都成無上道。所以無論是一佛所說、是諸佛所說,所有一切法門,我們都要仰信,都仰慕,都深信不疑。就自己修學一定要選擇一門深入,一門深入你就一定有成就了。即使求生淨土,《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你專修這個法門,決定得生!你專修其他法門迴向淨土,也決定得生!這才是正教,這個才是佛知佛見,不是異解異見異行。但是你的關鍵,就是無論修學那個法門要一門深入。

  有很多同修來跟我講,他過去一直念地藏王菩薩,現在再念地藏王菩薩能不能往生?決定得生!只要一心稱念,功夫是一樣的。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亂,迴向淨土,就決定得生!你跟地藏菩薩有緣,念地藏菩薩就歡喜,這就是緣不同;成就是相同的,不必更換,這個要知道。佛法純粹是理性,不是感情的。你念觀音菩薩,或者念大悲咒,念了很多年了,大悲咒念得很熟了,你就專念大悲咒。這就對了,不要改!但是自己一定要發願求生淨土,要迴向求生淨土,這一點非常重要!在《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最後的一段就是說這個,可見得淨土法門非常非常廣大!

  我們對於不同的法門、不同的宗派、不同的經論,我們一定要尊重,要禮敬,這才對!絕對不可以自讚毀他,「我這個第一殊勝,你們那個都不如我」。那些都是佛說的,這叫謗佛謗法謗僧。這個毀謗造的是無間地獄罪業,你怎麼會成就?凡是自讚毀他,這個人是貢高我慢,他的心一定不平靜,心不平等。由此可知,他決定得不到定。一切法門都是修三昧,他三昧不能成就!心不清淨,三昧不能成就,這就很顯然了。果報在哪裡?果報在六道輪迴,出不去!要想超越六道輪迴,最低限度要成就九次第定,那個定功可深了,不是普通定,見思煩惱都斷盡了,我執破了,這才能出得了三界。所以你以這些事實、這些道理來觀察,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修行究竟到什麼功夫?他會有什麼成就?這太清楚了,太明顯了!

  我們再看看《華嚴經》上的榜樣,五十三參是我們的好榜樣。每一位菩薩都是自己謙虛,讚歎別人,讚歎人,讚歎法門,讚歎行法。既然讚歎,他為什麼不修?那些法門雖然殊勝,雖然好,不適合我的根性。那些根性比我好的人,修那些法門成就,我不如那些人!你去看看《華嚴經》,每一位善友都是這樣的態度,這個就對了。所以是真正的菩薩,真正的修行人,絕對不會自己讚歎自己,毀謗別人,沒有這個道理!

  在我們中國古人,稍稍讀書明理的人,都知道隱惡揚善。又說:「君子絕交,不言人過。」兩人很不愉快斷交了,從此以後不往來了,對方的過失,絕口不談。這是世間善人,何況是修行有道之人?更不可能有這些事情。這是我們自己要明瞭,自己修學對於異見異解異執之人,我們要禮敬,決定不能毀謗;要知道統統修的是佛法,好像在一個學校念書的同學,我們念的科系不相同而已!這個態度就對了。不能說科系不同就是冤家對頭,沒有這個道理!

  『即彌陀經中說釋迦讚歎極樂世界種種莊嚴。』這是舉出經裡面的一個例子,一佛所化就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像《阿彌陀經》中所說的。

  『又勸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這也是《阿彌陀經》上提倡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這是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與念佛的時間。這個法門最方便的,就是不需要很長時間修學,一日、七日都能往生。當然這是每一個人遇緣不相同。緣殊勝的,年輕的時候就聽到這個法門,有長時間來念佛來修學。緣劣一點的,有不少臨命終時才聽到這個法門。前些年,D.C.周廣大居士,他就是在臨終前三天才聽到這個法門,但是他三天三夜的念佛成功了,他也能得生。這是諸佛所讚,諸佛所證。

  『次下文云。』這都是講的經文。

  『十方各有恆河沙等數諸佛,同讚釋迦,能於五濁惡時惡世界惡眾生惡見惡煩惱惡邪無信盛時,指讚彌陀名號,勸勵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即其證也。』這一段特別說出一切諸佛給我們作證明。證明的經文在哪裡?這一段給我們具體說出來了,他對於這個五濁惡世,善導大師說得特別的清楚。因為他不是引用經文,他引用的是經義,在《阿彌陀經》上就是「六方佛讚」的這一大段。一切諸佛同讚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這個「惡世」,底下全部都是這個惡世的註解。

  「惡時」,年頭不好,這個時代不好,我們世間人所講黑暗時代,那個時不好。實際上,時哪有好壞?在這一個時期惡人多,這個時就不好;善人多,這個時就好了。可見得時實在講沒有好壞,而是底下這些不好的事,使得這一個一段時代就不好了,稱為「惡時」。

  「惡世界」,世界是這個地區不好。時跟地區,實在講,都是因人而說的。

  「惡眾生」,這個濁惡,底下四句是真實的說法了。為什麼說惡眾生?造作十惡的眾生很多。就是一切眾生,在比例來說,大多數人造作十惡業,這個眾生就惡了。當然還有少數修學十善的。假如這個世界統統都是造惡,沒有一個修善的,這個世界的惡報立刻就現前。正因為還有一部分人修善,所以惡的果報就不是全面,不是普遍性的,不是全面性的,它有善業在裡頭,有一些人在修善。由此可知,修善的人要多,這世界就愈來愈好,也愈來愈安全,愈來愈美滿。

  佛、菩薩、阿羅漢在世間,沒有別的事情,就是規過勸善。他來這個世界幹什麼?除了這個之外,沒有別的事情。規過勸善為誰?為苦難的眾生。這個叫大慈悲,憐憫一切眾生,是為這個來的。與他自己根本不相干,阿羅漢就出了三界,三界他來來去去,他自由自在,與他實在沒有關係,都是為了苦難眾生,勸他不要再要造惡業。

  佛經他不能接受,在我們這個世界有很多固執的人,就是此地講的「異執」。像哪些人?從前讀孔子書的人,儒家,自命為儒,排斥佛教!佛書擺在面前,他也知道好,他不念!他為什麼不念?這個不是孔孟的,他不念!現代人呢?現代一些自認思想新的人,異執,就是學科學的,科學家他不相信這個。其他一般宗教,信仰宗教的他不相信。

  現在在幾個宗教裡,天主教比較開明,天主教現在神父都讀佛經。這是前些年,他們羅馬教皇曾經下達一個命令,讓全世界的神父都要與佛教交往。我適逢其會,我還在天主教教了一個學期的書。當時是于斌主教在的時候,他們在台灣辦了一個「天主教東亞精神生活研究所」,這個研究所設在多瑪斯修道院,就是輔仁大學的後面。這個研究所成立之後,它是兩年畢業。研究生是神父跟修女,也是選擇出來的。那個時候請我擔任一門課程,叫做「佛教精神生活」,我給它開了這麼一門課程。原本于主教是希望我教兩年,四個學期都請我去教。我教了一個學期之後,國外弘法的因緣成熟了,到處邀請,出國講經,那個地方就辭掉了。所以我對他們也很尊敬,求學敬業的精神很令人敬佩,這是很開放的一個作法,吸收佛教的教義。

  凡是有異執排斥的,佛法一定要以善巧方便,令廣大的群眾要覺悟,至少要知道造惡業必定得惡報,造善業一定得善果。這個不是超越三界,不是脫離輪迴,是叫你不要墮三惡道。我們看印光大師,這是清末民初,相傳印光大師是西方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這個可信的程度也很濃厚。印光大師一生勸化一切眾生,固然是以念佛為主,但是他所印送的經書、善書,尤其是《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這三種印的數量最多,流通最為廣泛。老人家一生不遺餘力,為什麼?因為這三種書不是佛教的,不信佛的人,有異執的人,他可以接受,內容完全是勸人斷惡修善,老實念佛。這個是教學的善巧方便,真正利益眾生,糾正眾生。

  「惡見」,惡見是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以種種善巧方便來幫助他,糾正他。

  「惡煩惱」,這個惡煩惱就是指的貪瞋痴慢。惡見是思想見解錯誤了。那個錯誤的人,他自己決定不承認他有錯誤,他以為他的見解思想是正確的,是進步的,不是落伍的。今天我們提出正知正見,他說那是落伍的,這就是此地講的惡見、惡煩惱。什麼是正知正見?佛在經上給我們所說的,就是正知見的標準。這個正知見裡面,最低的是深信因果報應,深信世間眾生是不平等的,這是正知正見。

  為什麼不平等?各人造業不一樣,各人修善不一樣,各人福德因緣不一樣,怎麼能平等!什麼時候平等?成佛就平等了。成佛,他不造業了,那平等了。菩薩都不平等,因為菩薩修學的法門不一樣,前面講業習厚薄不一樣,斷證的功夫也不一樣,所以他不平等。極樂世界的平等那是特殊,阿彌陀佛本願功德的加持,所以那個時候的平等世界,那是非常非常特殊,所以稱為「難信之法」。所以諸佛剎土裡面,所有一切菩薩都不平等,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要曉得這個事實。

  知道這個事實,好處就多了。貧賤的人,他能夠安分守己,他不會有嫉妒,不會有惡念,不會有企圖,他修善了,斷惡修善了,來生得好果報。富貴之人,了解這個事實有好處,我的富貴是過去生中修的,我現在有富貴,更要幫助貧賤之人,更要造福於社會大眾,使我的福報生生世世能夠繼續不斷,不至於這一生享完了,來生就沒有了。這是事實真相。不是從前念書人欺騙老百姓,希望這個社會安定,他們能夠坐享其成。你要這樣想法的時候,那就大錯特錯了。

  今天有人說我們迷信佛教,他自己迷信科學,迷信他的新知識,同樣迷信。所以一定要讀書,要讀古聖先賢的書,千百年累積的智慧經驗,不是偶然的。我們也不是墨守成規,是希望繼承古聖先賢的智慧經驗,再加以發揚光大,這個就對了。儒家教我們日日新,佛法教我們勇猛精進,可見得它是求進步的,不是倒退的。

  「惡邪無信」,這是對於佛法、對於聖賢人真實的教誨,完全否定,完全把它推翻,這是惡邪無信。「盛」,是這種惡業在這個世間很普遍很廣泛,很流行。

  這樣一個時代,釋迦牟尼佛還能夠為一些人講解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經典,勸導大眾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一樁事情,「勸勵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很不容易!諸佛如來看到這個情形,唯恐眾生善根福德沒有到十分成熟的時候,怕他會退心,所以諸佛菩薩來助一把力,為釋迦牟尼佛作證。我們看到一切諸佛都來跟釋迦牟尼佛作證明了,我們這個心定了,會相信了。如果不是真實法,不是最殊勝的法門,怎麼能夠得到一切諸佛讚歎證明。

  在這樣一個境界裡,我們信心再要不能生起來,那就是經上講的「一闡提」,沒善根的人。這是諸佛如來對我們這個善根福德因緣還不夠十分成熟的時候,助一把力量,讓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就成熟了。這是非常希有難得的因緣,我們一定要真信,要珍惜,要深信不疑!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