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鈔演義  (第二十集)  1990/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3-002-0020

  請看一百三十五面第一行。這個開頭是接著前面,就是第一條所講的四句。「肯慎就易,不肯就難」,問題我們肯不肯慎重?肯不肯認真去做?底下一句這是解釋第二福。「道俗根本戒法,尚且十人九犯,少露多藏,況微細行」,這就是講持戒。三皈是修行的總綱領,這綱領在《無量壽經》裡面就在經題上,這是佛、法、僧,就是覺、正、淨。在經題上,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所以三皈都在經題上,這是修行的原理原則。下手是從持戒下手,就是「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戒律的範圍非常之廣,佛在經論上只能講一個原則,雖然有些項目,那是佛在世,在那個時代那種生活環境之下,大家必須要遵守的規則。時代變遷了,地域不相同,但是戒律的精神決定是不變,戒律是超凡入聖的標準;換句話說,它超越了國家的界限、超越了民族的界限,甚至於超越了六道種類的界限,一切有情眾生都要遵守的。

  戒律的精神是什麼?把它整個歸納起來,只有兩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戒律的精神。什麼是惡?什麼是善?在佛法裡面,實在講有許多不同的標準。在當前,不同的標準就更多了。每個國家對於善惡的觀念不相同,認知不一樣,每個地區也不一樣,每個時代也不一樣,這些我們統統要懂得。佛只跟我們講原則,畢竟我們是現代人,生活在現代的環境裡,我們不是古人,也不是未來人,所以一定要懂得原則,要遵守習尚,就是大家習慣上的崇尚,我們要遵守。戒律真正的意義,就是要求我們與大眾和睦相處,這是戒律的目的。是希望我們自己斷惡修善,能夠得到清淨心,戒律最大的目標就是得定,「因戒生定,因定開慧」。你要知道這個道理,然後才曉得戒律我們應當要怎樣遵守,幫助我們得定,幫助我們把一切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

  可是戒律很難,難在什麼地方?無始劫以來我們的煩惱習氣太重,一個是煩惱,一個是邪知邪見,就是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這樣一來,縱然國家訂的法律很好,我們還想盡方法去鑽法律的漏洞,這就是不守法,這就是不持戒。那些人都是很聰明的人,他會鑽法律漏洞,這種聰明佛法裡面講世智辯聰,不是真智慧。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奉公守法,不但是法律規定的條文他決定不犯,縱然法律條文裡面沒有,而是為社會道德所不容許的,他也不會犯。由此可知,持戒是真難!所以說,「道俗根本戒法」,道是出家人,俗是在家人,根本戒法是什麼?五戒,五戒是根本戒法。根本戒法可以說不但它的精神永遠不變,戒條也是永遠不變。其餘的戒律,可以因時因地來修改,改成像我們中國人講的清規,常住公約,都是屬於戒律的現代化。可是這個五條不會改動的,為什麼?走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區,在任何一個時代都行得通,充其量解釋的範圍有寬狹、淺深不一樣。所以,五戒是從初發心到等覺菩薩都不變的,這真正是根本的戒法。

  「尚且十人九犯」,這是真的,幾個人能把五戒持好?比丘戒、菩薩戒都是些樣子,好像不去受個菩薩戒,我在佛教地位就比人矮一等,我不是菩薩,他們都是菩薩。這都是著了名利相,好名、好利。真正持戒,把五戒做好就不得了。所以佛在《無量壽經》三十三章到三十七章,你仔細去觀察一下,就是講的五戒十善。我們能夠做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沒有問題。這樣明顯的大戒尚且做不到,何況微細的戒行?「又況三千威儀,比丘五篇七聚,共二百五十條,持犯,皆依行住坐臥四儀,每儀具二百五十,四共成千,歷三世,成三千也。」過去現在未來,這叫三千威儀,幾個人能做到?蕅益大師告訴我們,蕅益大師生在明朝末年,他老人家圓寂在清朝初年。所以,我們今天看到他的書裡面,有的寫明朝,有的寫清朝,都可以寫,他經歷二個朝代。他對於戒律很有研究,相當於我們近代的弘一大師一樣,對戒律很有研究。他說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了,比丘沒有,哪來的比丘戒?真正成為一個比丘,最低限度要有五個真正比丘傳戒,你才能夠得戒。一個比丘都沒有,由此可知,傳的戒只有形式,沒有實質,實質沒有了,就是個樣子,樣子還存在。

  近代弘一大師跟我們講得更明白。他在閩南住的時間很長,在閩南佛學院,就是廈門南普陀寺,你看他給佛學院裡面的開示所講的,他講得真是透澈。他說戒要不要去受?要受。受,但是自己心裡要清楚,決定不能得戒,只是受個形式而已。為什麼受個形式?免得世間人批評,你這個人,僧不僧,俗不俗,人家毀謗。所以就受個形式戒。同時受個形式戒,自己好好的去研究戒律,明瞭一條我們就守一條,這是真正的受戒。所以戒壇是形式,出家人戒壇都是形式了,何況在家,這就更清楚了。我當年學佛,親近章嘉大師的時候,章嘉大師對於持戒非常重視。他老人家告訴我,持戒是你做到一條,叫持一條。他沒有勸我,哪裡傳戒,你去受戒,沒有。他教我去遵守、去照做,做到一條,你真正就受了這條戒。可見得這些真正善知識,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不要緊,實質要緊。

  所以,「言不犯,誠非易易」,不犯戒實在是不容易。特別是小乘戒,小乘戒完全從事相上結罪,很難!大乘戒,跟諸位說,大乘戒就更不容易。大乘戒是從起心動念上結罪,比小乘還要麻煩,還不容易。小乘,我只要形式上做到,真的就持戒了;大乘在起心動念。所以大乘戒,大乘表面上看起來是開放的,無論在思想、見解、行持上都是屬於開放的;小乘是拘謹、是保守的,非常保守。這兩種完全不同的形態。但是那個開放,心地的清淨超越小乘;換句話說,佛是主張開放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佛也提倡自由、平等,跟我們現在要求民主自由完全相同。我們今天只講民主自由,不講清淨,這個不得了,不講身心清淨,所以自由平等裡面有許多的弊病。佛的自由、平等、民主是建立在身心清淨的基礎上,那不一樣,是建立在高度智慧的基礎上。所以他自在,他不妨礙別人自在,這才叫真正自在。我平等,不妨礙別人平等,一切眾生皆平等。

  所以,現在人心目當中尋求的民主、自由、平等,佛門裡有真正的東西。可是這些東西哪裡來?必須從小乘基礎上奠定下來的。佛教傳到中國,說老實話小乘的經論傳到中國來是相當完整,我們《大藏經》的阿含部,跟巴利文藏經相差很少,幾乎小乘經典我們全部都翻譯過來。但是小乘教,在隋唐的時候只盛行很短的一個時期,以後就沒有了,原因在哪裡?原因是被中國儒家、道家代替了。你讀孔子的書,老莊的書,足以媲美於小乘法。因此中國從前學佛的人,都有很好儒、道學養的基礎,就不需要再浪費時間去學小乘教,直接就入了大乘。

  可是到最近,這一百年來就可憐了,小乘教早已經捨掉,不作興了,你要是讀小乘經,一般人都瞧不起你。儒家的書也不念,道家的書也丟掉了,這樣直接學大乘,下面落空,所以大乘法怎麼修,修了一輩子都不能成就。你說這怎麼得了,這是我們今天學佛最困難的一個問題。我們今天是不是要從小乘來奠定基礎?在中國人來講,實在不需要,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念小乘經,不如念儒家的四書、五經、十三經,不如念這個。這是中國人的東西,我們念起來的確是方便、好讀、容易學。小乘經典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翻得不好,沒有大乘翻的這麼樣流暢,這樣的順暢,所以小乘經不好讀。這是我們要知道的。

  知道了之後,我們才曉得我們今後的路怎麼走法。真正學佛,說老實話,四書是不能不念,為什麼?代替小乘。當然更好能夠讀五經,說五經分量太多了,我沒辦法受持。再少再少,少得不能再少,四書。這是朱熹給我們中國讀書人在許多經典裡面選擇出來的,他選擇的構想很圓滿,四書裡面有理論、有方法,還帶表演的。實在講,我們只能夠推測、猜想,因為沒證據可尋,我沒有去研究朱子,他的生平我不太清楚。四書的編輯、構想很像《華嚴經》,他是不是從讀《華嚴經》得到的靈感就不知道了,非常像《華嚴經》。《華嚴經》有理論、有方法,還帶表演。《華嚴經》前面是講理論,「離世間品」是講修行的方法,「入法界品」,就是善財童子與五十三位善知識做給我們看,把它理論、方法完全表現在生活上,就好像演戲一樣,演練出來給我們看。所以,這樣的教學真是圓滿到了極處。

  四書就像這個樣子,《中庸》是理論,《大學》是方法,孔老夫子、孟子就像善財童子跟那個五十三位善知識一樣。你看,怎樣把學、庸理論方法應用在生活上,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換句話說,孔老夫子做到了,孟子做到了。這兩個人就彷彿是善財童子表演給我們看,是中國人的典型、中國人的榜樣。中國人像什麼樣子?孔子是中國人,孟子是中國人。我們學做中國人,就是以孟子、以孔子做為模範,學得像他那樣子。他們的德行實在講不亞於小乘,他們的智慧超越了小乘,智慧跟心量超越了小乘,非常接近大乘。所以從儒入佛,比從小乘入佛、入大乘好的太多了,這就是四書不能不念,沒有這個基礎不行。自己修行尚且需要這個基礎,何況弘法利生要給別人講解佛法,你要沒這個基礎那怎麼行?

  我在美國教學,我訂了七門課,這七門功課最低限度都要能夠背誦。七門功課裡面有四書,要能背,不能背,沒有資格講經。我七門功課裡面,經是四種,《無量壽經》、《彌陀經要解》、《普賢菩薩行願品》、《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是一部小乘經。經,三部大乘,一部小乘。另外三種,《了凡四訓》、《感應篇》、四書,我選的這個七種,這七種東西要不能念到熟透,沒有資格講經。你自己修行,不需要這麼多,經典裡選一種,四書要讀,背不背沒有關係,你自己修行。要發心弘法利生,這個七樣是基本,我也是選得少得不能少,沒法子再少,已經把標準降到最低的限度。這是同修們真正要知道,要真正想發菩提心弘法利生,那就真要拼命去幹。底下說,「發菩提,信因果,誦大乘,皆自利,唯勸進句,是利他,二利具備,固是大乘」。這個意思我們在介紹《疏鈔》的時候,都給諸位同修說過了。我們再看後面「結歎」,後面的經文:

  【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這一段經文必須要記住。我們想不想成佛?想成佛前面這十一句,三福,一定要修,要認真修,不修成不了佛。過去佛、未來佛、現在佛,沒有一尊佛不守這個原則;換句話說,沒有一尊佛是例外的,不修這個他能成就?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成佛,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管他是積德往生的,還是懺罪往生的,也要具足這三福。不具足三福,你今天念佛,念阿彌陀佛,只能說結個法緣,這一生不能往生。這一生要想往生,這個要記住,要依教奉行。

  註解後面,諦閑大師幾句話囑咐也很重要,在一百三十六面第二行下半段看起。「竊謂」,竊謂是諦閑大師的話,「三種既云諸佛正因,具見諸佛」,具是具體,我們能夠看到一切諸佛,「不僅修大乘,即小聖凡夫之行,亦所當行也」。前面那十一句,沒有一個人不是依教奉行的,認真在修學,這樣才能成就。我們今天前面二段都不要,我把「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上,我只要一條,就成就了嗎?好像蓋大樓一樣,下面兩層不要,我要蓋第三層,你怎麼蓋法?這個想法都叫邪知邪見,不知道從根本修,那樣發菩提心,菩提心是假的。真正發菩提心,是從孝順父母做起,那是真正覺悟,徹底覺悟。

  所以佛法,特別是大乘佛法,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中國儒家的教學,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由此可知,世出世間的教學統統是以孝道為根本。今天我們講教育失敗,失敗在哪裡?根沒有了。學校裡面不教孝道,這是教育徹底失敗。人不孝親,就不會尊師,不孝親、不尊師,就決定不會忠於國家、愛護老百姓,不可能。學成之後怎麼樣?自私自利。每個人都求他本身的利益,這個國家社會怎麼不亂?彼此互相爭利。從前的教育是捨己為人,求什麼?求社會的安和利樂,是求這個,不是求個人,講求捨己為人。從前的家族是大家族,現在是小家庭。大家族裡面,倫理道德的觀念非常重要,沒有這個就不能維繫,這個家就會亂。所以現在把這些東西統統捨掉,捨掉之後怎麼辦?唯一的只有小家庭。小家庭還是有問題,問題在哪裡?你看鬧離婚的多少!你要問這什麼原因?沒有教育,不知道人與人的關係,夫妻什麼關係?父子什麼關係?兄弟什麼關係?統統沒有了。我有利、我有錢,只看到這個是關係,除了名利之外,其他的都沒有關係,這還得了!這個不得了,這太可怕了,唯利是圖。所以這是教育徹底失敗的地方。

  可是這個教育已經錯了這麼多年,現在大家都不覺悟,認為現在這個發展是正常的,不知道回頭;回頭是落伍,那是封建教育。所以必定有大災難,大災難之後,人會好好的想想,想想我們災難發生的原因?再去找根,找到最後還是古人的教育對。這個大災難是這個世界上的人要死一半到三分之二,人才會覺悟,才會醒過來。不是這樣的災難,迷惑顛倒,永遠不會回頭。今天在世界上的這些領袖,我很佩服李光耀,李光耀有遠見。所以在新加坡,學校裡面念中國古書、念佛學,學校裡面開的有佛學課程。我們只聽說他讚歎中國固有的文化,我聽新加坡同修告訴我,說李光耀在電視廣播裡頭曾經說過,他很可惜的,自己受的是英語教育;他說如果他受中國傳統教育的話,新加坡今天的治績要超過現在很多倍。這也是受過慘痛的教訓,回過頭來反省,對中國文化有點認識了。

  所以這一段文,是我們這部經裡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十六觀裡面就是第十六觀持名,本經裡頭把這兩段掌握到,全經的功德利益你就都得到了。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來今者為未來世一切眾生。為煩惱賊之所害者。說清淨業。善哉韋提希。快問此事。】

  本經發起當機是韋提希尊者,佛還又叫著阿難,阿難與這個經有什麼關係?阿難關係很大,為什麼?因為這個經是在皇宮裡面說的,佛說這個經,佛的弟子只有兩個人聽到。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沒聽到,他們在靈鷲山沒有跟來,沒聽到。可是開經裡面,我們看到聽眾,他們都聽到了,他們怎麼聽到?佛在此地叫著阿難要仔細聽,回去把我所講的話告訴他們,所以他們都聽到了。這是叫阿難的原因在此地,這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阿難將來是集結經藏,傳法之人,所以他一定要仔細的聽。所以兩個人跟他一道來,他沒有叫目犍連諦聽,而叫阿難諦聽,『善思念之』。佛在此地說法,也就是『為未來世一切眾生』,想修淨業,希望往生淨土,這個法門就有了很大的幫助,能令一切眾生人人滿願。末後又非常讚歎韋提希夫人,你問得太好了,你這一問,不曉得多少人得利益。

  我們看諦老和尚的解釋,在一百三十七面第一行,末後這一句看起。「竊謂,詳如來意」,詳細、仔細觀察釋迦牟尼佛說話的意思,「三種淨業,專為末世眾生而說」。諦老認為,特別強調的是末法時期的眾生,為什麼?確實像第一福,佛沒在中國出現,我們儒家都做到了。今天我們把儒家的教育捨棄,才覺得佛這幾句話重要,在從前大家念這個,統統做到了。學小乘教的,「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他們也都很老實的做到了。所以在當時,佛講的那特別是強調菩薩法。佛特別要把這三條統統說出來,確實針對末法眾生,末法太苦了!像我們現在遭受這個難,實在是太苦了,史無前例,古今中外歷史在過去沒有過的。不要眼看著我們今天科技發達,臺灣財富這麼多,展開歷史,比任何一個時代都痛苦,都顯得貧窮。貧是什麼?沒有智慧;賤是沒有地位,在社會上沒有人尊重你。從前做官還得了,老百姓誰不敬畏?又恭敬又害怕。現在連總統都有人指著鼻子罵,你說真是沒有意思。以前行政院長、縣市長還得了,現在走出去誰理他?連街上擺攤子的,見到他都不理他。這天下大亂,整個社會秩序脫節,社會秩序毀掉了,這個不得了。

  禮崩掉了,禮就是上下尊卑有序,今天禮徹底的崩潰掉,禮崩樂壞,天下就大亂。老子當時在世教學就說「道失而後有德」,道失掉了,有德來維繫,「德失而後仁,仁失而後義,義失而後禮」。禮是最後的、最低的一個階層,禮要失掉,天下大亂。孔子之後,實在講每個朝代對於禮它都維護,一直到滿清末年。國家在教育裡面非常重視,所以稱教育有稱之為禮教,也是有道理的。到民國初年,這些留學生到外國去,認為外國自由平等,中國禮教太約束人,禮教是吃人的禮教,要把它打倒。打倒之後,才有今天這個結局。共產黨統治了中國大陸,我們今天社會這樣的動亂,這都是禮教崩潰之後的結局。雖富,富而不樂,心不能安,真正得不到快樂;換句話說,物質上不缺乏,精神上非常空虛。沒有精神生活,這個多苦。我們仔細觀察、仔細去反省,要把病根找到。不能救這個社會,至少要救自己,要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實自己精神生活,無過於讀孔孟書,讀大乘佛法,然後才會覺得我這一生過得還有點意義,人生還是有點意義、有點價值。如果不念孔孟書,不讀大乘佛法,這一生空過了,人生沒有意思,沒有價值。有錢,能值幾個錢?不值錢!這些地方我們都要注意的,要留意的。在此地,曉得佛說法的用意,正是為我們現代這個時代人所講的,所以在此地特別強調三種淨業。

  「以滅後眾生,障大賊強,法身慧命夭傷,不有三種淨業,誰能保任,故云為未來世等」,這個話說得很好,交代得非常的清楚,非常的明白。佛滅度之後,在中國,孔夫子死了以後,正知正見的人少了。障大賊強,障是業障,賊是煩惱,煩惱愈來愈重,業障也愈來愈深。法身慧命夭傷,法身慧命幾乎斷絕。學佛,要想成佛、要想往生,往生成佛是法身慧命,如何來維繫法身慧命?這三種淨業。所以,這三種淨業不僅是修淨土一定要遵守,修學大乘佛法,不管是哪一宗不管是哪一法門,如果不從這個十一句上下手,可以斷定他不會有成就。我們自己修學也是一樣,念佛也好,參禪也好,持咒也好,無論你修哪個法門,這十一句做不到,你所修學的只能說修一點人天痴福。說人天痴福是對你很恭敬了,說不定你這一點痴福到三惡道去享。惡道也有很有福的,畜生道有福的,我們就看到很多。你看外國人養的那些寵物,真有福!主人伺候牠無微不至,死了之後,葬在公墓,常常還去給它插個花,還去悼念,真有福!那些畜生都是前世念佛修行人。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經文:

  【阿難汝當受持。】

  這句話很重要。你看每一段都特別叫阿難,釋迦牟尼佛還沒開導,就特別叫著阿難,『汝當受持』。

  【廣為多眾宣說佛語。】

  交代他要傳法。

  【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觀於西方極樂世界。以佛力故。當得見彼清淨國土。如執明鏡。自見面像。見彼國土。極妙樂事,心歡喜故。應時即得無生法忍。】

  這是特別囑咐阿難尊者,受持、弘揚以及接受這個法門,修學所得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從這一段文證明這部經是圓頓大教,因為他證『無生法忍』沒有按照次第,一下就能夠證得,這是屬於頓教。跟《彌陀經》裡面講的若一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亂,是同樣的意思。修行的人是以自己真誠之心求生淨土,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佛在應的時候,佛可能現身,給你做證明,現瑞相,所謂是「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個地方講『以佛力故,當得見彼清淨國土,如執明鏡,自見面像』,這是沒有往生之前見到的。像過去慧遠大師,他老人家一生當中,就見到三次西方極樂世界,所見的狀況跟經上所講的一樣。

  遠公在世的時候,《觀無量壽佛經》還沒有翻譯,《阿彌陀經》也沒有翻譯,他老人家所依據的是《無量壽經》,只有《無量壽經》。淨土三經,《無量壽經》到中國來的最早,當年遠公大師就是依一部經修持,在廬山建立蓮社,淨土宗在那邊建立。他志同道合,就是專修淨土求往生極樂世界的,一百二十三個人,在廬山念佛。他老人家三次見到淨土,《楞嚴經》上講的「現前見佛」,他現前見佛。在過去念佛人,或是在定中、或是在念佛堂、或是在自己修學行住坐臥的時候,見到阿彌陀佛的聖像、見到西方世界的寶池、見到西方世界依正莊嚴,這些記載很多。在近代,人比較少了。近代我知道的,就是在舊金山,甘貴穗居士,他在念佛的時候見到蓮花,蓮花上有他自己的名字,這個跟經上講的相應。這是佛以神力來給你做證明,你修行到相當一個程度,現相來給你做證明,加強你的信心。

  我們在修持見不到相,換句話說,佛知道你程度還不夠,如果佛現這個相來,你會發狂。一見到這個瑞相就自己覺得很了不起,貢高我慢,「我修行成就了,你們看,你們都沒有功夫,你們都沒有見到」,這人就發狂了,發狂就是煩惱生起來,清淨心馬上就失掉。古人見瑞相的時候,見如不見,他不但完全不動心,他也不會告訴人。到什麼時候告訴人?他往生的時候,大家送他往生,他會把他以前這些經驗告訴大家。像遠公是臨往生的時候告訴同修們,「西方境界我又見到了,過去曾經見到過兩次,現在見到,我要走了」。這個時候才宣佈,境界從來不告訴人的。現在見到一點點,連見點影子就趕緊到處宣揚,怕人不知道,還要寫書,你說這怎麼得了!甚至於還有沒有見到的,怕人家說他沒有功夫,還要去欺騙人,我見到見到什麼。騙人的,造謠生事。這些事情在中國、在外國太普遍、太多了。

  凡是聽到的,你要注意,決定是假的,決定不會是真的,為什麼?真的,他怎麼肯輕易告訴你,不可能輕易告訴你。真遇到這個境界,對什麼人可以說?大多數是對自己的老師,求老師給印證。同參道友通常都不說的,怎麼肯對大眾宣布?對大眾宣布一定是造謠生事,無非是求名聞利養,今天講打知名度。用這個方法來打知名度,欺騙一切眾生,這是決定不可靠的,這點我們要知道。

  什麼叫無生法忍?我們下次再來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