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七一集) 2011/4/1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37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四百四十四面第二行,從當中「《止觀七》」這裡看起:
「如《止觀七》云:以無智慧故,計言有我。以慧觀之,實無有我」,這下面還有四句,「我在何處,頭足支節,一一諦觀,了不見我。」所以,把這個身體以及能夠思惟想像的,執著是我,我的身體、我的思想、我的見解,這都是一種錯覺。所以經上講沒有智慧,這個計就是分別,度就是執著,從分別妄想當中產生的一個抽象概念。實際上,無論從物質、從精神都找不到我。所以由智慧觀之,這是有智慧的人,前面是講無智慧,認為有我,有智慧的人他曉得確確實實沒有我。下面就舉例子,我在何處?如果說頭是我,手、足怎麼辦?頭、手、足全是我,那將來成佛你要成多少個佛?這個在邏輯上講不通。如果像現在科學家分得更細,身體每個支節、每個器官分析成細胞,細胞分析成原子,不斷再去分析,現在科學家已經看到量子,一毛一塵之微點。我們在前面讀過,這個微點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也就是一百億個微點聚在一起成為一個電子。這樣小的東西它也具足五蘊色受想行識。這是不是我?不能說是我,要是我的話,這個身體有多少我?真是無數無盡。
「又《原人論》曰:形骸之色」,這是色身,物質現象,「思慮之心」,這是第六意識,心理現象,「從無始來,因緣力故」,這因緣兩個字重要,因緣力故,「念念生滅,相續無窮」。這幾句話我們應該很清楚,我們知道,所有的現象都是一種相似相續相,沒有一樣是真的。「如水涓涓(前浪去而後浪來),如燈焰焰」,燈放光,「新焰生而舊焰滅」。今天電燈也不例外,前面光明滅了,後面光明就又生起來,都是一種相續相,所以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身心假合」,叫假和合,「似一」,好像是一個,一個身體,「似常」,好像它常常存在,實則剎那之際生滅無窮,這個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真相,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的生滅,單位是兆。「凡愚不覺」,凡愚是六道凡夫,他們不知道,不了解事實真相,「執之為我。寶此我故」,對我的身心用盡心機去保護它,不要它受到傷害,不要它斷滅,「即起貪瞋痴等三毒。三毒擊意」,這個擊就是攻的意思,攻動意根,「發動身口,造一切業」。這個造業的現象從哪裡來的?這幾句話講得很清楚,一切惡業的根源就是貪瞋痴,三毒!裡面有三毒在發動,身口意就造業了。意是念頭,不善的念頭生起來。什麼不善的念頭?貪瞋痴的念頭。
諸位要知道,貪瞋痴在末那識裡不造業,它有毒性在,它沒有緣,必須通過意識,緣就成熟了。意是第六意識,前五識眼耳鼻舌身,這就造業。也就是說,三毒在末那識裡它是潛伏,我們叫潛意識,到第六就發作,它就真起作用。所以這個地方這句話說得好,「三毒擊意,發動身口,造一切業」。業,有染業、有淨業、有善業、有惡業,種類太多,沒有法子計算,真的是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為什麼?它是念頭生的。我們現在很清楚的知道,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它念念相續,永遠不能停止。誰不造業?真正不造業的,只有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裡面的法身菩薩,他們不造業了。為什麼?他們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放下了,所以叫成佛,叫涅槃。十法界裡面的眾生,包括佛、菩薩,全都在造業,佛、菩薩所造的是淨業,淨而不染,聲聞、緣覺所造的還有染污,為什麼?他有分別,沒有執著,他有分別,染污的程度輕,不像六道那麼嚴重。六道有情執,所以他有嚴重的染污,這些我們都必須要曉得。十法界裡面的佛,把起心動念放下了,就是無明煩惱斷了。起心動念叫無明,自然現象,自性裡頭沒有的,自性本定,惠能大師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是自性本定。所以實報莊嚴土裡面的人不造業了,他們得到的是性定,就是自性本無動搖,在這個境界裡頭。這是好境界!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就是回歸自性,淨宗裡面回歸常寂光淨土,這才叫究竟圓滿。六道裡面果報就複雜,差別太大,六道是染業,裡面有善惡,善業感三善道,惡業感三惡道。善惡的類別、程度非常複雜,所以果報的差別也就顯示出無量無邊無盡無數,它是隨著念頭在轉的。也就是佛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止心一處,無事不辦」。
這一段是講的人我,我是正報,法是依報,除了我們自己六根、六識之外都叫依報,是我們生存的環境。依報叫法,總代名詞叫法,所以下面說,「再言法者,總為因緣所生,亦無常一之我體」,這叫法無我。我們這個身體能思惟想像的第六意識,我們把它當作心,我心、我身都是因緣所生。外面一切諸法亦如是,也是因緣所生,所以它也是沒有常一的我體,就是自體。《大乘義章》第二卷說,「法無性實」,實是真實,意思就是說,法沒有真實的自性。它的底下括弧說得很清楚,「一切法皆無實性,故云無我。」這個無我是法無我,前面是人無我;換句話說,我與一切法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
「故《十地經論》曰:無我智有二種」,一是「我空」,二是「法空」,我法俱空,了不可得。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二十二年講《般若經》,這是《般若經》研究的主題,這個主題是幫助我們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沒有智慧,以為是真的,身體是真的,身外之物也是真的。你看你所執著的,你的財富以為是真的,你的田地以為是真的,你的房屋以為是真的,你的親朋好友以為是真的,你的事業以為是真的,全錯了!什麼時候你能夠覺悟到那全是假的,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執著這些東西是真的,把假的誤認為是真的,你那個真的自性就迷失,不是真失了,迷了,你看不到。你以為所迷的那些是真實,這是經上所說的可憐憫者,真正的可憐!
你自性裡頭有無盡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相好,統統都顯不出來了。說顯不出來,這句話含義很深,不容易明瞭。我們換句話說,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顯出來全變質了,不是它本來的樣子。本來的樣子應當是佛菩薩的報土,實報莊嚴土,應該是那個樣子才對。怎麼會現十法界、怎麼會現出三途?這個扭曲,扭曲到不像話了,扭曲得太過分了。扭曲到四聖法界還可以,還勉強,扭曲到六道、扭曲到三途那就全錯了。今天我們這個世界,是扭曲到三途裡面的地獄,你說多苦,多可憐!誰扭曲的?自己,沒有任何外力加給你。因果定律裡所說,全都是自作自受,怪自己迷失自性。迷失的時間太長,迷得太深,諸佛菩薩、大聖大賢千呼萬喚,你都不肯回頭,你回不了頭來,自以為是。這個在菩薩煩惱裡面,最嚴重的就是疑惑。對聖賢教誨的疑惑、對一切人與物示現的迷惑,真的很難回頭!
尤其是現代這個時代,我們遺失聖賢教誨應該有兩百年了。兩百年當中,這些人愈迷愈深,距離性德愈來愈遠,造成今天社會動亂跟地球災變。不但地球災變,整個太陽系有了變化,銀河系有局部產生變化。這不是小事,這是大事。諸佛菩薩、聖賢的教誨還留在這個世間,非常可惜沒有人學。有些人學,不得其義趣,也就是說不解其義,不明其道!但是,學總比不學好,阿賴耶裡面多少落下種子,來生後世有緣又遇到再學習。所以,為什麼佛說成佛要無量劫,原因在此。不是我們失掉人身,來生又作人,不是,沒那麼容易。一切眾生在六道裡頭隨業流轉,自己做不了主,隨業流轉。業是什麼?業是你念頭。你自己做不了主,念頭不定,一會想東,一會想西,善惡混雜,你仔細再去思惟,肯定是善少惡多。煩惱心所二十六個,善心所十一個,《百法明門》裡頭排列出來的,惡心所比善心所多一倍還要多。所以,學壞很容易,學好非常困難,這個原因就是我們的善心所少,惡心所多,起心動念肯定是惡念多、善念少。對自己都迷惑顛倒,何況對外面境界?這些道理、事實真相,實在說並不難知,就擺在我們面前。
如果心清淨,這個是求學,無論是世法、是佛法,原理是相通的,要用真心去學、用清淨心去學、用智慧心去學,你才能學到。這些話說得容易,做起來難,為什麼?沒有清淨心。一般人的心總是有疑有慮,有疑惑、有顧慮,有貪、有痴。這些東西對我們學習造成致命的傷害,為什麼?它障礙我們真性,讓我們對所學的產生疑惑,讓我們對佛菩薩起疑惑,對古聖先賢起疑惑。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為什麼把疑寫在根本煩惱裡頭?根本煩惱六個,疑是第五個,貪瞋痴慢下頭就是疑。不是對普通事情的懷疑,對自性懷疑、對法性懷疑、對佛菩薩懷疑、對聖賢懷疑,我們縱然有心去學佛、去求道,都不能成就,一定要破迷開悟你才會有成就。因為聖賢的教誨、佛菩薩的經教是從真心流露出來的,我們自己心不真,就跟它格格不入。展開經卷,字字句句我們都設了障礙物,天天讀誦、天天希望,最後是落空,為什麼?障礙沒除去。
所以,佛在經上講這個「信」字講得好,「信為道元功德母」。信心是佛道的根源,一切功德之母,就是信心能生一切功德。疑心學佛,可以給人福德,不能給你功德。福德跟功德不一樣,福德的果報是你在六道裡得到五欲六塵的享受,這個五欲是財色名食睡,你能得到豐足的享受,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功德不一樣,功德能幫助你成就戒定慧,能幫助你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能幫助你到極樂世界去成佛,那是功德。學佛,對什麼是功德、什麼是福德,要分得清清楚楚。如何能保持功德?那就是忍辱,忍辱能保持功德。布施能創造功德,它需要忍辱去保持,功德才能起作用,這個作用是什麼?開智慧,證妙果,證妙覺的果位。證得萬法皆空,《大般若》裡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就是這個地方四個字「我空法空」,真正於我、於法不執著,全放下了。我執放下,煩惱沒有了,就我空。法執放下,知見沒有了,你才能見如來。見如來就是見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才得世出世間無與倫比殊勝的功德莊嚴,你得到。
「又《金剛經》曰: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這不是假的,真的,法身大士!通達無我就是證得無我,通達無法就是證得無法。在教下說,徹見諸法實相,人相、法相都包括了,徹見一切法的真實相。如來說名這個人真是菩薩,菩薩是覺悟的人,他真覺悟了,心裡面一切時、一切處不執著我,大公無私。不執著我,就是大公無私;不執著法,平等一如,萬法平等一如。這個境界常寂光裡頭有,十法界裡頭有相似,不是真的,相似就算不錯了。
再看底下一段,講四無量心。「大慈大悲喜捨聲」,大字貫下去,大喜、大捨。「慈悲喜捨,名四無量心」,慈無量,悲無量,喜捨也皆無量。「能與樂之心也」,希望一切眾生得樂,這是佛心,這是真心!一般人看到別人得樂他不歡喜,他有嫉妒心,看到一般人在那裡吃苦,他很高興,他有僥倖心、有好勝心。這些心全是煩惱,而且是很嚴重的煩惱,障礙我們修學戒定慧。這個東西要不去掉,我們修學功夫怎麼得力?有這個東西摻雜在裡面,我們誦經的時候,這些雜念摻雜在裡頭,念佛的時候也摻雜在裡頭。把平常功夫全都破壞了,功德沒有了,剩下來是福德,這個不能不知道。現在在這個世間,幾個人用真心?這也包括自己,自己要冷靜、要認真去觀察,我有沒有用真心。對待佛菩薩、對待經教、對待同學、對待老師,有沒有用真心?如果沒有用真心,果報很苦,很淒慘!在哪裡?在三惡道。我雖然沒有造三惡道業,我的長輩,長一輩的、長二輩的、長三輩的,他們造了惡業,他們的惡業會影響我們,因為我們跟他們的關係太密切,肯定受影響。既然受影響,你就沒有辦法脫離果報,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報。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特別是處在現在這個時代,敢不謹慎嗎?還敢造惡業嗎?我們知道,也必須要知道,遍法界一切眾生起心動念,人人知道。他心裡面想些壞事,我知不知道?知道。你知不知道?也知道,沒有一個人不知道。為什麼?自性是通的,就像互聯網一樣,阿賴耶也是通的。無論哪個人造什麼樣的業,這個信息我們立刻都收到,速度快。《還源觀》上告訴我們,出生無盡,不管是善念、是惡念,都是出生無盡。
我們聽話,聽佛的話、聽經典的話,依教奉行,魔就不能來干擾,煩惱習氣是魔,煩惱魔,我們的心才能定得下來。心真的得定,就是三昧現前,一般也不要很長時間,二、三年你就得三昧。三昧要能夠累積,肯定開智慧。我第一念心是定的,第二念心也是定的,第三念心也是定的,念念將心止於一處,就生智慧。佛祖千經萬論處處指歸,不是他有什麼過錯,我們看不出來,為什麼看不出來?糊塗,沒智慧,沒定功,甚至於展開經卷不耐煩。這種人怎麼辦?難度!勸他放下,他放不下,求知欲望很強,他怎麼肯放下?聖賢人教他一門深入,他懷疑,沒有一個好的例子,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結果他看到了,他沒看到,難以相信!這句話把他的前途斷送掉了,他不相信。所以學東西沒有無師自通的,都是向老師請教、學習奠定基礎,往後如果是真精進,鍥而不捨,可以超過老師。這就是諺語所說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比藍更美,全從真誠恭敬當中來的,這個不能不知道。
我們今天學東西入不進去,主要對它沒信心、對它懷疑,沒有一點恭敬心,漫不經心在學習,以為是學習了,其實沒有。經典裡頭正確的意思不知道,所理解的是自己意思,不是經裡頭的真實義,初學的人病在此地。所以初學佛、初學道、初學儒,第一個老師是關鍵,啟蒙的老師,關係你一生!所以在從前,大家庭子弟多,辦學,就是私塾。一個家上下人口幾百人,一般普通家庭三百人左右,人丁興旺六、七百人,你說他家小孩多少!我們就說最普通的標準來說,三百人,三百人他的小孩多少?小孩不是一個夫妻養一個小孩,不是的。從前人的觀念,多福、多壽、多男女,兒孫愈多愈好,兒孫滿堂。所以三百人的大家庭,辦個學校很興旺了,學生至少有五、六十人,開一個班。請老師,誰請?家長,家長大概都是祖父輩的,五、六十歲。那更老的,他退休了,他把家務交給兒子,七十以上養老了,不問家事。真正當家做主的,五、六十歲,所以他也有兒,他也有孫子。請老師那就很用心,要請這些讀書人,真正有德行、有學問、有愛心。家長對老師要三跪九叩首這樣的大禮,恭恭敬敬請他,讓家裡面的子弟,這些小孩看到父親、祖父對待老師這樣恭敬,小孩就沒話說了,不敢不相信、不敢不聽話。所以,尊師重道是父母、家人做出來的,給你看,不是給你講,講了你不相信。
我們的家就很可憐,大概我出生的時候家就敗了,所以父親要出去謀生,帶著母親、我們兄弟。這就現在的小家庭,我們脫離大家庭,可是還是住在農村。脫離大家庭,依靠親戚,依靠我姑母,我父親的姐姐,他們是個大家庭。大家庭有私塾,就是一個家學,家族辦的學校,我上學就在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私塾。進學堂那天,我父親帶了禮物,送給老師的束脩。學堂在祠堂裡面,祠堂辦學非常理想,傳宗接代。祠堂只有春秋祭祀,活動也不過二、三天,平常都空閒著,所以用它來辦學,非常理想的地方。在殿堂上,供著有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的神位,供一個牌位。上學,老師帶著同學,同學觀禮,先向孔老夫子行最敬禮,三跪九叩首。拜完孔夫子之後,請老師上座,老師坐在孔子牌位下面,我父親帶著我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禮,兩旁邊站的是同學觀禮。這是教育,教什麼?教尊師重道。
我們受過這種教育,一輩子不敢輕視老師,所以有這麼一點根。到台灣遇到方東美先生、遇到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師,就憑這一點尊師重道,老師肯教我,可以說對我特別照顧。原因是什麼?原因在對老師、對學業的尊重。印光大師說,你有一分誠敬你能得一分利益,你有十分誠敬你能得十分利益,你有百分誠敬你能得百分利益。我們沒有百分,大概二、三十分可能有,老師就很重視了,為什麼?其他同學沒有,沒有我這個恭敬心多。老師知道你能學多少,不是神通、不是感應,完全看你對於課業、對於聖賢、對於老師有幾分恭敬心,就知道你能夠學到幾分。
我感謝方東美先生。我尊敬他,我給他寫信,自我介紹,希望能在學校裡聽他的課程,旁聽。沒想到他給我開特別課,每個星期兩個小時在他家裡,給我講哲學概論。一個星期兩個小時,八點鐘上課,十點鐘下課,不容易!為什麼?就是那一點誠敬。我跟他非親非故,只是聞名仰慕,寫一封信試試看。接受他這一部哲學概論,把我帶到佛門裡來。我們最後的一個單元,「佛經哲學」,讓我們過去對佛教許許多多的誤會完全掃除了,重新認識佛教,認真來學習。如果不是他,這是啟蒙的老師,我們根本不可能走到佛教裡頭。因為在那個年代,我們自己嚴重錯誤觀念,認為佛教是宗教、是迷信,所以沒有意願去接觸它。六十年前的事情!六十年的學習,方老師告訴我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到了。最高享受不是財富、不是地位,是什麼?喜樂,歡喜快樂!人一生生活在喜樂當中,不容易的事情。證明了孔老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古人講孔顏之樂,孔子、顏回的樂。他樂從哪裡來?學而時習之。我這六十年學而時習之,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處事待人接物不迷惑,有一點智慧了。這是真正的學問,真是好東西,世間所沒有。聖賢、佛菩薩的典籍流通在世間,可惜大家不學,跟我在六十年之前一樣,不相信,不學它,錯過了機緣。我們真的認識它、了解它,認真學習,所以其樂無窮。這個世間大哲學家談的話我們聽得懂,大科學家的報告我們也聽得懂,我們聽了,跟佛大乘經典一對比,完全能了解。無論在逆境順境、善緣惡緣沒有不自在的,這真正的學問,古人所謂實學,真實的學問。
大乘教裡面讓你真正了解我空、法空,佛陀當年在世就這個課題講學二十二年。所以我們要問,釋迦佛一生究竟講了些什麼?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般若二十二年,法華八年,你就想到,他用的時間最長,那就是他所要教的最主要的東西,般若智慧。大乘崇尚智慧,戒定是手段,因為心定下來,智慧就生了。怎樣心能定下來?那要持戒。所以,定是大乘學習的樞紐,戒是大乘修學的方便,慧是大乘修學的目標。慧一定是從清淨心、平等心裡面生出來的。如何能在一生當中讓你的心永遠保持清淨、平等,這是功夫,這就是章嘉大師講的看破、放下。看破是什麼?了解事實真相,了解我與諸法都不可得。為什麼?因緣所生法,裡面沒有常、沒有一。常跟一在哪裡?常跟一在自性裡頭,自性是真常,自性是一,這個一就是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所以,無論是心理現象,我們動個念頭,物質現象,諸位要曉得,物質現象的存在完全是波動,它要一不動,物質就沒有了,物質現象是個波動現象。物質的波動跟我們念頭的波動,這一動,遍法界虛空界全都到了,《還源觀》上講的周遍法界,一動就周遍法界。我們這個身體是個發射器,我們身體細胞的波動,我們思想念頭的波動,遍法界虛空界統統收到。你的念頭能瞞過人嗎?不可以,不能。淨念、染念、善念、惡念全都知道。
我們這個身體同時也是接收器,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精神現象,他們起心動念我也統統接收到。可是問題,我雖然接收到,我沒有感觸,這是什麼?這就是機器有了故障,不是你沒接收到,是有故障,我們沒有反應。誰沒有故障?法身菩薩沒有故障,諸佛如來沒有故障,他們全曉得。我們做許多錯事情,他怪不怪?不會,為什麼不會?一體。就像我們不小心,牙齒咬到舌頭,把舌頭咬破了,舌頭會不會怪牙齒?要不要報仇?不要,為什麼?一體。一體裡面生的這個愛叫大慈大悲,「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無緣是沒有條件的。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對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情與無情,平等的愛,無條件的愛,凡夫不知道。同體的愛心,所以我們幹再錯的事情,只要一回頭,佛菩薩立刻就出現,就來幫助你,就那麼親切,像父母對子女一樣。
佛菩薩從來沒聽說懲罰過人的,沒有,人做錯事墮到三途,那個三途是自己變現的,自作自受。不是菩薩變的,也不是上帝變的,也不是鬼神變的,與任何都不相干,自己變的。就像你作夢一樣,做惡夢一樣,你做惡夢誰給你受的?不是外面的力量,自己變的。所以,三途六道統統是自己變現的,天堂,善念變現的,地獄,惡念變現的。離開善惡念頭的時候,天堂、地獄統統沒有,大乘經裡面給我們講的諸法真相。明瞭之後,我們就曉得自己應該怎樣對自己,純淨純善就跟佛道相應,要是純邪純惡,那就跟地獄相應,全在自己,不在別人,誰都管不了。佛不是用這個來勸我們,不是的,你這樣想的話你完全不了解。佛從來沒起心動念過,所以根本沒有分別執著。佛幫助眾生只是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我們能信、能解就開悟、就覺悟了。
佛門裡面的學位是真有,但是它不落形象。我們果然能夠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包括佛法,不執著,你就第一個學位就得到,阿羅漢,你自己就證得。如果再提升,不但不執著,分別心也斷了,你第二個學位拿到,菩薩。再往上提升,連起心動念都沒有、都放下了,那恭喜你,最高的學位拿到,佛陀。這是佛門三個學位。這個學位是真管用,第一個學位拿到,你脫離六道;第二個學位拿到,你脫離十法界;第三個學位拿到,你脫離實報莊嚴土,你回歸常寂光。常寂光是一,常寂光是常,常是永恆不變。末後這一句,「又《金剛經》曰: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這第二個學位。阿羅漢知道無我,他還執著有法,他認為法有,我沒有,法有。菩薩知道法也沒有,真菩薩。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大慈大悲喜捨聲,慈悲喜捨,名四無量心」,色界天人就有了。無量,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天人福報比我們大,古諺語有所謂量大福大。天人的福報大,為什麼?他心量大,所以他的福報就大。他們修上品十善、修四無量心,所以生到天道。這個天道不是住在地面上,是空居天。地居天,我們知道,四王天是地居天,忉利天是地居天。忉利天在須彌山頂,夜摩以上這是空居天,它不在地面上,它在空中。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一層比一層殊勝,一層心量比一層大。我們在這個世間,如果真正想得到一生無盡的喜樂,這就是方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四無量心必修的課程,你才能享受、快樂。
底下有簡單的說明。「慈無量心,能與樂之心也」,對一切眾生幫助他們得樂,幫助他們快樂。真正的快樂不是物質的享受,也不是精神生活的享受,那是世間之樂,那是無常的。那個樂不能永遠執持,樂要斷了,苦就來了,所以佛說,樂為壞苦。佛菩薩給我們的樂是什麼?幫助我們開悟,覺悟,覺悟是真樂,對於宇宙人生真相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那真樂!孔子樂,無論在什麼地方你看到他,他都很快樂,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沒有牽掛。他樂什麼?他樂道,天天讀聖賢書,天天接近聖賢。顏回是孔子弟子當中物質生活最艱苦的,用現在的話說,他連三餐飯都有問題。可是孔子弟子當中,只有他最快樂,別人都比不上他。他樂什麼?孔老夫子所講的他真聽懂了,完全聽懂、聽明白了。孔子讚歎學生當中這第一個人,可惜短命,三十幾歲就走了。我們現在知道、明白了,為什麼他能夠接受、他能夠契入境界?我們相信,他「誠敬」這兩個字做到,所有同學都比不上。對聖賢的誠敬、對聖賢教誨的誠敬、對老師的誠敬,他得到了。顏回對待一切人、一切事恭敬真誠,認真負責,謙虛卑下,用佛法講,貪瞋痴慢疑他全都斷掉了,對於聖賢的教誨他怎麼會不契入?所以,他的樂是聖賢之樂,與物質、精神不相干。物質、精神之樂都是世俗之樂,他得聖賢之樂。在佛法裡面,大乘佛菩薩之樂比孔顏又要高出很多,不能比!有人說,不止一個人說,我聽好幾個人說,孔子在忉利天,老子比孔子更高。老子說過,「吾有大患,為吾有身」,他說我最大的憂患是我有身體,要沒有身體多好。如果從這個境界上來看,老子應該是生在無色界天,沒有身體。無色界四層,就是四空天,在哪一層不知道。所以他有這個意思。
六道輪迴是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不想要這個身體是正確的,絕對正確。這個身體不是好東西,嚴重的累贅,有這個身體不知道做多少業,真叫冤枉!沒這個身體多自在。沒有這個身體,自然就有五通,所以天人有五通,鬼神有五通,為什麼?他沒有這個肉體。有肉體就把這個通障礙住,為什麼?你生煩惱,你生貪瞋痴慢,這個能力就失掉。不是真失掉,障礙住了。你只要把障礙去掉,這能力就恢復,就有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神足,虛空法界自在往來。有天眼,太高、太低還是見不到,四禪八定才能見到整個六道。如果只有四禪,你的境界上面只達到四禪天,四空天看不到,下面可以看到無間地獄。如果你只有初禪的功夫,你只能看到大梵天,大梵天上面你看不到。所以,這些我們現在多少懂得一些。對待一切眾生要幫助他開悟,如果自己沒有開悟,你就沒有能力幫助他。因為這個不是財力、物力布施的,不是這個。
「悲無量心,能拔苦之心也」,看到眾生有苦,幫助他離開,這是悲心。慈悲常常連在一起,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幫助離苦是悲心,幫助得樂是慈心。幫助離苦,如果他在物質生活上太苦,要幫助他一些。幫助又要不能讓他生起貪心,那就是幫助他適可而止,他不起貪心。一定還要幫助他覺悟,幫助他覺悟是主,幫助他的生活方面那是輔助的,那不是重要的。所以,拔苦與樂一定要懂得它的真實義,知道自己怎樣做法。千萬不要誤會了,誤會,你做得不如法,你做的裡頭起副作用,那就錯了。這是真實智慧,真實利益。
「喜無量心」,喜是歡喜,「見人離苦得樂生慶悅之心也」。看到別人離苦、看到別人得樂,歡喜,沒有嫉妒、沒有障礙。別人做這些事情,我們有能力盡量協助他、幫助他、成就他,不能障礙他。真實幫助離苦得樂,一定要知道是教學。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示現開悟之後,三十歲開悟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這個行動,是真正的慈悲救濟娑婆世界這些苦難眾生。如果世世代代我們都能夠遵守佛陀的教化,都能把佛陀的教學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是菩薩的行為。社會決定是安定,人民一定是幸福,不會有災難。所以在過去,歷代帝王沒有不護法的,知道佛陀教育是寶!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幫助社會的祥和,幫助一切災難不生,不但是化解,災難不生。幫助一切人化解業障。覺悟,業障就離開了,業障之存在是不覺悟的緣故。
再看最後一個,第四,「捨無量心,如上三心捨之」,慈、悲、喜,捨是什麼?不著相,不要執著,那你是真樂,「而心不存著也」。「又怨親平等」,這是舉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你要把那個怨、把那個親情,怨恨、親情要放下,這一放下,你的清淨心現前,你的平等心現前。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你就入菩薩、羅漢的境界,那個裡面的樂叫真樂!這就是說,修慈、悲、喜而不執著,就叫捨。要不要修這三樣?要修,一切時、一切處決定不能離開,但是不要著相。大乘經上講得很清楚,著相你修的是人天福報,不著相你修的是無量功德。功德能幫助你境界提升,福德能幫助你福報擴大,你享大福報,你離不開六道輪迴,功德能幫助你離開六道輪迴,不一樣!功德能幫助你超越十法界,幫助你成佛,福德不行。我們就懂得了,修福不執著修福的相,行善不執著行善的相,這就對了。
「此四心,普緣一切眾生」,普是普遍,沒有條件、沒有界限、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對一切眾生,平等心對一切眾生。人能夠用這個心生活、處事待人接物,「引無量之福,得無量之果」,所以叫做「四無量心」。你所緣的境界愈大,福就愈大、果也愈大,所謂是量大福大,就是這個道理,這四種都叫無量。人修四無量心著相,慈悲喜捨他都修,但是他著相,著什麼相?著我、著法,我法沒空,他所得的是六道裡面的福報,六道裡面的善果,得這個。他心行不善,但是他修慈悲喜捨,能不能得福?能,得大福報。他墮三惡道,心行不善墮三惡道,在三惡道裡做鬼王,這大福報。做城隍、做山神、做地神,那個地位非常之高;做閻羅王,在天上做天神,福報大的,都是他前生修的,他前生不修哪來的福?如果他離相,他知道,我、法都不可得,而這些好事他不斷,他非常認真,見眾生苦難沒有不伸出援手的。他能成人之美、能化解人的災難而不著相,他境界提升了,他會成為阿羅漢、會成為菩薩,往生極樂世界,他成佛了。成佛,那是真實的果報,那是究竟的福德,福慧二足尊。所以四無量心好!應當學習。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