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十集)  2011/11/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4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註》第二百一十八面第二行,從頭看起:

  「又日溪師云:聖道諸教,理是圓融,益是隔偏,以其頓機難得也。是以教雖圓頓,望機自成漸。淨土言圓頓者,於圓滿速疾利益。」我們看這一段。日本日溪師在他的《無量壽經》註解裡面說到,聖教,聖道,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的教學。四十九年所說的經論很多,在理上講是圓融的,方法,世尊是隨機應變。因為佛講經教學跟學校上課不一樣,學校上課的學生程度很整齊,所以很容易教。佛的講經,程度不整齊,裡面有菩薩、有聲聞,有水平很高的,還有初學的,還有不認識字的,所以程度參差不齊。佛如何教所有的人聽經都能得利益?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佛能夠。

  所以,「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不但都能聽得懂佛所說的,我們知道,佛教這個團體它是多元文化,不同的國籍,不同的程度,不同的言語,不同的文化背景,大家都在一起上課。這是從前李老師講,這叫大講堂,不是很單純的,這個講演叫大講座,能令一切眾生都得利益。所以,「益是隔偏」,不是圓融的,理是圓融的。程度深的人聽得很深,程度淺的他聽的就很淺顯,他都能夠得利益。所以,聽眾不一樣,利益有隔有偏。「以其頓機難得」,圓頓根機才能夠聽到圓融之理,畢竟是少數。在會的這些菩薩眾沒有問題,聲聞以下的都得不到圓融。

  「是以教雖圓頓」,頓是超越一切。「望機」,這個機是學生,要是從學生這邊來看,各人程度不一樣,頓就變成漸,圓就變成偏。這是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這個樣子。可是淨土是例外,這個很特別。淨土說圓頓,它是適合各種不同根性,理是圓的,方法也是圓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真信,這個真信難。切願,念佛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這個阿彌陀佛的意思前面說得很多,說得很詳細了。這一句佛號,實實在在的,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的總綱領,它同時又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一切經教的總綱、總名稱。阿彌陀佛這四個字是梵語,翻成中國字的意思是無量覺,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悟的覺。我們想一想,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因此阿彌陀這個名號,是一切諸佛共同的德號,是果德,不是因行,是果德。就像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一個字,根,根就是一個字,「親」,父子有親,這個親是親愛。中國文化就從這個根生出來的,這是性德,這不是人教的,天性,自然就有的。我們的老祖宗知道。

  如何讓這種親愛在一生當中都不會變質?這個父子的親愛,那就得要教學,要教育,靠教育。所以教育第一個目標,主要的宗旨,就是如何讓這種親愛在一生當中不會改變,能保住。第二個目標,如何讓這種親愛發揚光大?愛兄弟姐妹,愛家族、愛鄰里鄉黨,愛民族、愛國家,到最後「凡是人,皆須愛」。所以中國這個教育是愛的教育,從這個愛字才流出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我們看看儒家四書、五經、十三經,哪一個篇章能離開這個標準?所以這是總綱領、總原則。乃至於包括後來的《四庫全書》,都不能離開這個宗旨。這是正法久住。佛法裡面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無量覺,這個裡面的意思無量無邊無盡無數,一切法統統含攝在其中。所以它是圓中之圓,頓中之頓,這個地方說得很好,「圓滿速疾利益」。這是淨宗,淨宗代表的就是這部經。

  下面這是念老的話,「蓋指其它聖教,雖具圓融之理,但眾生根機粗淺,莫明其旨,無由躡解起行,而蒙法益」。這是說圓頓教它太高了,不是普通人學的。所以釋迦佛教學,我們看他這個時代,五時,華嚴不算,《華嚴》是定中講的,對法身菩薩講的。我們應該從釋迦牟尼佛出定,在鹿野苑開始教學,「阿含」。阿含是小乘,像辦小學,十二年,奠定佛法的根機。這十二年最重要的行門就是四禪八定,完全把婆羅門教的東西拿過來。方法是婆羅門的,但是裡面內容有大乘的意思在裡頭,那不是婆羅門教所有的,佛只取它四禪八定。小乘能證阿羅漢果,能入聖人的階位;婆羅門教沒有破身見,沒有破邊見,所以他不能出離六道輪迴。佛教小乘人要斷見思煩惱,見惑斷了就證須陀洹的地位,須陀洹是聖人,三種不退轉他證得了位不退。他不會退落到凡夫,換句話說,他雖然沒有出六道輪迴,他決定不墮三惡道。這個比婆羅門高,婆羅門這一點做不到,他會墮三惡道。這也就是前面講的,講到斷惑難,不是個容易事情。

  再進一步,把思惑斷掉。見惑是我們對於宇宙人生錯誤的看法,這個放下來了,你得到正知正見。思惑是錯誤的想法,是思想,我們想錯了。我們看今天的社會,今天社會絕大多數的人,他想的是什麼?我們用佛經上的術語,是貪瞋痴慢疑,他想的是這個。這個東西在佛法叫五毒,與生俱來的五毒,這不是學的,過去世世代代累積留下來的,每個人都有。我們的身心不健康,受這個影響。我們今天的環境,居住地球的環境,社會的混亂,地球上的災變,與這個都有影響,這是因。緣,佛家講因緣果,緣是講性情,浮躁,我們常講心浮氣躁。表現在外面,怨恨惱怒煩,於是跟因緣一合起來,它就現行,就造業。造的是什麼?殺盜淫妄,增長了自私自利。所以社會亂了,人心壞了,天災人禍降臨。多少人想拯救這個社會,希望恢復安定和平,有沒有方法?有,只要你明白這個道理。像美國布萊登博士所說的,他說的跟佛法講的是一樣的。只要我們地球上的居民真正能夠「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社會就安定了,災難就化解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現代的科學家給我們做證明,他說出一句話,叫「以心控物」。我們用善心,就能控制物質現象,跟佛法講的一樣,佛法說「一切法從心想生」,科學家講「以心控物」,意思完全相同。一切法從心想生,因為我們的心想不善,所以變成這個樣子。改變過來,心想都變成善的。五毒,我們中國老祖宗就有辦法把它解除掉,我們老祖宗講的五常,仁義禮智信,就把五毒破掉了。仁就是不殺生,義就是不偷盜,禮就是不邪行,智就是不愚痴,信是不疑惑,這五毒就破掉了。中國人講五常,在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前,不是在之後,我們老祖宗有佛菩薩的智慧。佛法傳到中國來,把我們老祖宗的話也證實了。所以,佛教到中國,立刻就被中國士大夫所接受。

  我們今天要想拯救社會,拯救地球,靠什麼?教學,就是要靠文化,文化是人類的靈魂,教育是文化的生機。在全世界,這是湯恩比的話,只有中國古人懂得教育,他們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經驗,有教育的成果。這是外國人講的,講得一點都不錯。中國自古以來長治久安,靠什麼?靠教育。只是最近二百年,我們把教育疏忽了,接受西方的文化,對中國老祖宗東西產生懷疑,對民族自信心失掉了,我們遭這個難。現在靠外國人點醒,我們怎樣恢復民族自信心?再回歸到教育。

  我們想到釋迦牟尼佛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他就開始教學。他的教學,我們能看得到的,分四個階段,「阿含」好比小學,「方等」好比是中學,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二十年。然後再講「般若」,般若是圓教,前面有二十年的基礎,這時候講般若,般若講了二十二年。般若是真實智慧,智慧從哪裡來的?從禪定來的。前面有二十年的定功,四禪八定是初級的,是最先十二年修的,方等的八年就超越了,這是菩薩的定功。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可以接受般若的教育,這二十二年。由此可知,它是釋迦牟尼佛教學最主要的一門功課。最後「法華」八年,那是研究所,幫助菩薩提升成佛,一乘佛法,等於說拿到最高的學位。佛門裡面,佛陀是最高的學位,相當博士;菩薩是第二個學位,相當碩士;阿羅漢第三個學位,相當學士。那就是阿含畢業了,學士就拿到了,稱阿羅漢。這是佛教學位的名稱,這個要知道,人人都可以得到的。所以大乘教上說,人人都可以成佛,《華嚴》佛說得更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說得多好!大乘教佛常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皆當成佛。成佛就是成就圓滿的智慧、圓滿的福德,福慧雙修,圓滿就是佛。

  方等、般若、法華都不是初學人能夠學習的,佛在《佛藏經》裡面說了一句話說得好,告訴初學的弟子,他說「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由此可知,佛不贊成躐等,一定循序漸進,這是釋迦牟尼佛教學的,一定是從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這樣學習,不可以躐等。但是,我們中國最初完全遵守佛的教誨,唐朝中葉之後,我們的祖師大德改變方法,不學小乘,用儒跟道代替小乘。這個做法沒錯,唐朝中葉到今天,差不多一千四百年。這一千四百年當中,各個宗派裡面所出的人才不少,宗門明心見性的,教下大開圓解的,真有。這就是我們的老祖宗沒有做錯事情,用儒跟道代替小乘,格外親切。現在的麻煩在哪裡?小乘不學了,儒也不學,道也不學,直接要學大乘,問題出來了,學成四不像。

  所以現在我們也希望佛法能夠再興旺起來,要怎麼做法?要用儒跟道做基礎。儒最低限度,儒家的戒律就是《弟子規》,儒家最重要的經典就是四書,四書裡面,「大學」、「中庸」是《禮記》的兩篇。《禮記》除這兩篇之外,還有幾篇必須要學習的,「曲禮」,「曲禮」是屬於戒,「內則」也是屬於戒,「學記」是儒家教育哲學的主要一部書,「樂記」,有幾篇東西一定要認真學習。道家至少《老子》、《莊子.內篇》的七篇。你有這個基礎,你再入大乘就沒有問題了。如果沒有這個基礎,那就要修小乘。小乘比較凌亂,分量又太多、太雜,經典翻譯得並不很流暢,不太好讀,那就是《四阿含》。古人教給我們這個方法是有道理的,這一千多年這個教學,它有成績,我們看到了。所以,學不可以躐等。

  話說得很簡單,可是真正做起來,沒有十年、二十年的工夫你做不到。我們現在都是中年以上,哪有那麼長的時間來學習?難得我們很幸運,遇到了淨宗,遇到這部《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真不容易!難得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解,他這個註解是集註,不是他自己作的。夏老是集結經,把五種經會集成一種,給我們帶來了太大的方便。集註,你看看黃念老註這個經本,他引用的經典八十三種,引用古今中外祖師大德的註疏一百十一種,總共一百九十三種。讀這部註解,就讀了一百九十三種的經論、古來祖師大德的著作。內容實在太豐富了,大小乘十個宗派的思想都在這裡頭,這是佛門一部最難得的好書,我們有緣遇到。不是三生有幸,像開經偈上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所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我們怎麼會逢到了?逢到要認識,不能當面錯過,要好好的把它抓住,不能放鬆。為什麼?這部經對我們來說絕對有利益,絕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生死問題,它能幫助我們。大問題能解決,小問題就不必說了。

  我們再下面文。「是故法雖圓頓,但以行人機淺,頓法成漸,圓法成偏」,剛才我所說的,就不圓不頓了。「但淨宗則不然,人人能行,皆得真實之利,不勞斷惑,直出三界,故實為頓中之頓圓滿之教也」,這是圓中之圓。尤其是這個本子,它就具足了明顯的代表。煩惱要不要斷?不需要斷。業障要不要去化解?不需要化解。只要你真信,真願意往生極樂世界,要相信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我這一生就是要到極樂世界去,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業障不消,自己消掉了,煩惱不斷,自己沒有了,它妙就妙在此地。這是什麼道理?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就是今天科學家講的「以心控物」,這是理,理上講得通。所以我早年跟李老師學教,老師常常勸我們,換心,怎麼個換法?我們現在的心是貪瞋痴慢疑的心,把這個心換成阿彌陀佛的心;我們的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心。這一換,什麼業障、煩惱、習氣全沒有了,統統換掉了,這個方法是真好。

  我們如何具體落實?學這部經教就落實,為什麼?天天讀經,天天在一起分享,天天在一起念佛,不就換過來了,不知不覺的換過來了。什麼煩惱都沒有了,什麼業障都消掉了,而且非常快速。你要問多長的時間?真正用功,一年足夠了,三年圓滿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看《淨土聖賢錄》、看《往生傳》,你就能看到事實真相。確確實實,你看自古以來念佛的人,三年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沒生病,清清楚楚,身體健康,一絲毫毛病沒有,說走就走了。告訴大家,「佛來接引我,我到極樂世界去了」,這才叫真正往生。一般念佛人走,還有很多人往生,走的時候一句話也沒說,這不可靠。大家給他助念,念的阿彌陀佛,他曉得是什麼?我們不知道。有人助念,自己跟著念,那個行,那個符合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標準。最後一念是佛號,一念十念決定往生。如果最後走得不是清清楚楚的,那就都靠不住,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可是助念有瑞相,像身體柔軟、容光很好,這個只能夠說他決定不墮三途,人天福報都有瑞相。往生最可靠的,是他走的時候,臨走的時候告訴大家,在旁邊的人,「我看到佛來接引我了,我到極樂世界去了」。那個一點都不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要知道爭取,不是難事情。難在什麼?難在我們放不下,你真放下,不難,知道這個世界什麼都是假的。現在的量子力學家對我們的幫助很大,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不是真的,都是從妄念上產生的。他講的事、講的理都跟大乘經上說得一樣,佛在三千年前講清楚了,現代科學家把它證明了,能信的人真正有福。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圓中鈔》云:此經為五濁惡世之無上醍醐」。我們看黃念祖居士的註解。「又《圓中鈔》云」,這是幽溪大師的作品,《阿彌陀經》註解,他說「圓頓法門,亦必須先開圓解,而次修圓行,破三惑而方證圓果,以階不退」。這是什麼?這是一般講的圓頓法門,是講什麼?《華嚴》、《法華》、三論、禪宗,這些都是屬於圓頓法門,它的條件一定是先開圓解。這一條就難了,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在大乘教,上上根人才有分。所以,先從教下手。就好像我們要旅行,行路,在未起步之先先研究地圖,這個路怎麼走法,我們用什麼交通工具,走哪一條路?研究清楚這才上路。經教沒有別的,就是要我們先理論搞清楚,你相信了,不懷疑,這有理。然後事也搞清楚了,你不至於迷失,自己到什麼樣的境界自己很清楚。譬如大乘教裡頭,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你到哪個階段清清楚楚的。像在學校念書,我小學畢業了,中學畢業了,大學畢業了,研究所畢業了,沒有不清楚的。一定要破三惑,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叫三惑,你才能證圓果。圓果就是禪宗所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才能夠圓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不是容易事情。

  心不清淨,你就沒有法子入門。我們這個經題上,後半段的清淨平等覺,那就是標準。你得清淨心,也就是一切精神跟身體的染污你都放下了。七情五欲是染污,七情是裡面的染污,五欲是外面的染污,五欲是財色名食睡。內外的染污統統放下,你才得清淨心,清淨心是什麼階級?阿羅漢。不錯,超越六道輪迴了,沒有出十法界。再往上提升,得平等心,平等比清淨高,沒有分別才平等,有分別就不平等。有七情五欲就不清淨。平等心現前了,再向上一著,就大徹大悟了,覺就是大徹大悟,超越十法界,生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也稱為一真法界。為什麼稱一真?十法界不是真的,它是無常的,剎那剎那都在變化。諸佛如來的實報土沒有變化,所以稱為真。那個地方的人壽命很長,無量壽,可是你看其容貌,他永遠是年輕的,他沒有改變。一切法都不變,樹木花草常青,山河大地永遠是那麼樣的美,它不會改變。為什麼?那個地方的居民心地清淨平等覺,所以感得的報土就是這樣的,不是一切法從心想生嗎?實報土的人沒有妄念,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他居住的環境就不變。

  同樣一個道理,我們可以做試驗,我們如果是妄想分別執著少,人老化就很慢,這就是證明。如果我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了,我就不老了,年歲再大,看起來像年輕一樣,不老了,就這麼個道理。什麼叫你老化得快?古人有句話說,「憂能使人老」。憂慮太多,妄想太多,分別執著太多,就很容易老化。四、五十歲就看起來就像七、八十歲一樣,就老了。我們從這個經驗當中,就想到佛給我們講的,實報土的人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所以他不老。長生不老,長生是無量壽,沒有衰老。無量壽佛沒有看到他長鬍鬚,他很年輕,我們從這裡慢慢去體會去。所以人,我們常講人要活得很幸福,什麼是幸福?沒有分別執著就是幸福。在一切境緣當中,物質環境、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裡頭有逆境、順境,人事環境裡頭有善緣、惡緣,都不動心,都不起心動念,這個人就過得圓滿的幸福。外面怎麼變沒有關係,要知道自己不變才行。學個本事,那就是佛菩薩的本事,是什麼?不受環境轉變,不受環境的影響,你真正做得了主宰。

  我們再接著看下面文。「今則但說彼土依正二報」,這是這部經上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報是介紹那邊的環境,正報是介紹那邊的佛菩薩。極樂世界自始至終,不但這部經,佛在一切經裡面,帶說淨土法門,大概將近二百種,專講西方極樂世界是三種。這部經之外,有《阿彌陀經》、有《觀無量壽佛經》,這個三經是專門介紹。我們沒有看到極樂世界有國家的形象,也沒有看到西方極樂世界有社會的現象。沒有介紹極樂世界有政府、有國王,沒有聽說過。沒有看到極樂世界有男女老少、士農工商,這個沒有說過。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情形?最特殊的一個情形,極樂世界沒有空間維次,極樂世界沒有時間,就是說時間、空間在極樂世界不存在。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沒有先後,那個人是早往生的,我是後往生的,沒有,它是平等的。沒有空間就是沒有距離,沒有時間就是沒有先後。

  而且極樂世界是化生,所以它沒有男女老少。身是變化身,他不是胎生慢慢長大的,不是的,他是化生。到那個世界,身相,現的身相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釋迦牟尼佛方便說,因為古印度認為這個世間的貴人,富貴人,都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隨順世俗說的。實際上,《觀經》上講得好,說阿彌陀佛身有八萬四千相,相有八萬四千好。八萬四千是表法,不是數字,代表圓滿。我們中國人講圓滿,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用無量代表圓滿。佛經裡面用八萬四千代表圓滿,就是你找不到一絲毫缺陷。你說這個世界多好!為什麼不去?我對它有懷疑,我很難相信它,這是真正的原因。

  我們學佛,時間過得真快,一甲子了,六十年了。大小乘經論也都涉獵了,講經分享五十三年,五十三年沒有中斷。得到了什麼?得到了真相信淨土,真相信阿彌陀佛,真正相信我修學這個法門決定往生,快樂無比。佛教給我們,我們一定要遵守,《金剛經》上所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要捨掉,不要放在心上;非法是世間一切法。那怎麼樣?恢復我們自己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本來佛。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的心本來是清淨平等覺,你現在只要徹底放下,恢復你清淨平等覺。極樂世界就是清淨平等覺,阿彌陀佛就是清淨平等覺,我們跟阿彌陀佛不是同在,我們跟阿彌陀佛是一體;我們跟極樂世界不是往生,我們跟極樂世界是融入。這個道理你要懂,你要相信,你可不能再走錯路。對這個世間還有絲毫留戀你就錯了,這次的機緣你會喪失掉,統統放下,絲毫不再留戀了。

  所以我從去年清明,我們開始分享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過去《無量壽經》我講過十遍,去年這一遍是第十一遍,完全來分享註解,念老的註解,信心就圓滿了。到今年九月十八圓滿,一共講了一千二百個小時,跟我預定的完全相同。我八十五歲了,早就該死了。上天給人的標準,人有春夏秋冬四季,出生到二十歲,春天,人生之春;二十到四十,人生的夏天;四十到六十是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是人生的冬天;八十歲以後,該走了。我這還沒走,大概是佛菩薩要我給大家表法,最後表什麼法?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要落實《金剛經》上講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與世間法統統放下,就這一部經、一句佛號,我活多少年,我就幹多少年。一年講一遍,一遍大概是一千二百到一千三百個小時,這個經就講圓滿。

  現在這個本子,我們把科判會進去,就非常圓滿了。有科、有註,註解完全用黃念老居士的註解,集註,這個本子就非常完整。如果我能夠再活個七、八年,我就會講到十遍。十遍留給後人,把這十遍再會集成一部,那是後人的事情。這部經就能幫助末法九千年的眾生,念佛往生淨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在極樂世界,不是假的。所以,對於極樂世界的環境,極樂世界這個正報,正報實在講,極樂世界是個學校,只有兩種人,這經上給我們講,一個是老師,阿彌陀佛,一個是學生,往生的人。菩薩去往生的,高級班;聲聞去往生的,就是有修有證的,中級班;一般人去往生的,初級班。極樂世界有三個班,初級班在同居土,中級班在方便土,高級班在實報土。但是非常非常特殊的,我們最喜歡聽的,初級班享受高級班同等待遇,這個了不起。所以顯示出極樂世界是平等的世界,高等的享受,無論是物質、精神享受都跟實報土平等,就是跟菩薩平等。為什麼?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高級班。

  你看,「以之為開解生信」,這部經能幫助我們開解,幫助我們生起信心。「七日持名,一心不亂,以之為造修行門」。你看多簡單,修行,多久?七天就行了。有沒有例子?有,歷史上真有這個例子。他相信,真相信了,一點都不懷疑,七天七夜就成功,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還有壽命不要了,阿彌陀佛就能接引往生。「臨命終時,即得往生,以階跋致(指阿鞞跋致,義為不退)」。阿鞞跋致就是三種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法身菩薩。禪宗裡頭,一定是明心見性,才是這個地位。我們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初級班一年級也享受阿鞞跋致的待遇。「故知此經為五濁惡世之無上醍醐」。在五濁惡世裡,再找不到這部經典了,再找不到這樣一個法門。這個法門我們得到了就成功了;換句話說,得到就等於成佛,你要不要?你還留戀這個世間嗎?這個世間的苦難還沒吃完嗎?還不夠嗎?這個機會錯過了,下次再碰到不知道是哪一劫,不可能是來生會碰到,不可能,太難了!人身難得,佛法難逢。得人身不難,聞佛法、遇到這個法門真不容易,不能不知道。

  這句話我們要特別重視,「故知此經為五濁惡世之無上醍醐」,醍醐是比喻。醍醐是飲料,人間的,這是印度話,飲料裡面最好的飲料。天上的飲料最好的是甘露,我們沒見過。醍醐是人間的,古印度,佛陀在世的時候,最好的飲料叫醍醐。早年我們初學佛的時候,道源老和尚,他是我的得戒和尚,也是個講經的法師。一生講經遇到兩個問題,一個醍醐,不曉得是什麼東西,還有一個庵摩羅果,這佛經上常常舉比喻的,庵摩羅果,不曉得這兩個是什麼東西。台灣佛教界組了一個朝聖團,到印度去朝聖,他參加了。一到印度就問印度人,庵摩羅果是什麼?你拿一個給我看看。拿來了,一看,台灣有,芭樂,台灣叫芭樂,印度的庵摩羅果。醍醐是什麼?拿來我們來看看,欣賞欣賞,端上一盤來了,沙拉。所以說這是佛陀在世的時候最好的飲料,這才曉得。這是佛用這個來做比喻,醍醐上加個無上,這是最好的。

  「可見鈔意亦與上引日德」,日本的大德,他們的說法相同。這些日本的大德,都是隋唐時候在中國留學,許許多多這些高僧都是善導大師的學生、智者的學生。傳天臺的都是智者的學生,傳淨土的都是善導的學生。「且所謂無上醍醐,自然應是契理契機最極圓頓之聖教。」這是指本經,我們可以說契理契機最極圓頓的經典,就是這部經。我們要珍惜它,我們要大量流通,不許可裡面有一個錯字。將來再做一個附冊,這裡頭的一些難字讀音注出來,名詞術語註出來,做為一個附冊,對初學的人就有很大的幫助。

  底下第六段,第六段說什麼?「專、頓、真、圓,絕對不二之教」,講這個。我們看註解。「是以日《禿鈔》云:就頓教有二教二超」,這叫頓教。「二教者,一難行聖道之實教」,實對權說的。權是什麼?是小乘;實是大乘,是講真實的。因為佛說法,一生教學,他根據什麼?他是依真俗二諦,他就憑真俗二諦給一切眾生講經教學。所謂真諦,是他親證的,不是凡人境界,他親證的。譬如講到宇宙的源起、萬法的源起、生命的源起,我從哪裡來的?生命包括一切人,人裡頭,我從哪裡來的?像這個問題,佛所講的,真諦。為什麼?我們常識都達不到。但是真諦裡面,現在一部分,科學看到了,這是最近的量子力學家他們看到了。我看這些科學報告,好像他們宏觀宇宙,他能夠看到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見了,能夠探測得到的宇宙只有百分之十。這個說法就不是普通人知道的事情。微觀的世界,他們看到阿賴耶了,阿賴耶不是一般人能見到的。小乘,佛只講到六識,末那跟阿賴耶,佛在小乘裡頭不講的,大乘裡面才講。所以這個聖教的實教,實教就是大乘,給你講真話、講實話。「所謂佛心」,這是禪宗的,「真言」是密宗的,「法華、華嚴等之教」,這都不是初學人能學的。

  第二個,易行的,前面是難行的,不是上上根不能接受。「易行淨土本願之教」,本願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所以本願都是講彌陀的四十八願,「《大無量壽經》等」,這是二教。「二超者,一豎超,二橫超。」「《甄解》釋云」,《甄解》是日本的,「由自力修斷,故名豎超」。靠自己的力量去修,去斷煩惱、消業障,這叫豎超。「淨土本願,真實由他力故,超越成佛之法,故名橫超。」所以淨土是屬於橫超,它不是自力,它是靠他力。但是,他力跟自力融合成一體,這才行。如果自力不能跟他力融合,單靠他力是講不通的。單靠他力,我們不必修了,阿彌陀佛不幫我們超度他就不慈悲,這個話講不通!所以必須你要能夠相信他,你要能夠依照他的方法,那就是李炳南老居士教我們換心,我們真肯換。我們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什麼都沒有,阿彌陀佛力量加上了。真的,自自然然就把你的業障消掉,把你的煩惱斷掉了。我們得真幹、真換,不換不行。你心裡換成阿彌陀佛,你怎麼能不到極樂世界?沒有這個道理。所以,決定跟阿彌陀佛融成一體,跟極樂世界融成一體,這個重要。真正一融,我們現在就快樂無比。為什麼那麼快樂?沒有煩惱,不就快樂了!沒有業障你就輕安,就這麼個道理,得趕快換。

  「橫超之頓,持名頓中之頓」,我們用的方法就是念佛。心裡頭阿彌陀佛,口裡面是阿彌陀佛,時時刻刻不離開阿彌陀佛,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從有念慢慢到無念,無念就超越了。念到功夫純熟的時候,自他都沒有了,自他有還是二分,自他沒有了,阿彌陀佛跟我融合成一體,沒有自他。極樂世界跟娑婆融成一體,也沒有什麼東方、西方。「以上諸德咸遵善導大師之說,判本經為頓極頓速、圓融圓滿之教」。我的根性是中下根性,不是上根,而且不輕易聽別人的話,老師怎麼勸我都不相信,半信半疑。但是對老師很尊敬,不排斥就是了,不毀謗,但是不能接受。我接受淨土,跟諸位報告過幾次,我是從講《華嚴經》、講《法華經》、講《楞嚴經》。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講《楞嚴經》,我記得講了四個月,講了一半。因為簽證只能到四個月,沒有講完,講了一半,那一次講得很詳細。是從這些大經裡面,看到了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學教,對佛教喜歡的是研究教,沒有不佩服文殊、普賢的,文殊、普賢是我們的偶像。結果看到他們都是求生淨土,那麼懇切,而且是率領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同去到極樂世界去禮拜阿彌陀佛,向阿彌陀佛求教,這才生起信心。要是沒有看到這個光景,我們很難相信。當然這一部集註給我們幫上太大的忙,我們哪有時間去看這麼多書!這是黃念祖老居士對我們末世眾生布施的恩德,整整用六年的時間,把這麼多的經論、註解蒐集到這裡來,註解這部經典。

  「如《甄解》稱本經為:專中之專,頓中之頓,真中之真,圓中之圓,絕對不二之教,一乘真如之道。」這個讚歎到極處了,再沒有辦法比這個更高的了。這些人都是善導大師的學生,善導大師,有人說,傳言很多,說他是阿彌陀佛應化到中國來的。我到日本去訪問,問問那邊現在這些大德們,日本有沒有這個說法?他說有,日本人非常相信。日本人對於祖師的崇拜超過佛陀,諸位要到日本去觀光,稍微留意一下,供佛的大殿,殿很大,佛像很小。供祖師的殿,殿也大,像也大,祖師的像塑得像人像一樣,有真人一樣那樣高大。可是塑佛的像都這麼小,供在那個殿上,不注意都看不見。他們對祖師非常崇拜。

  下面第五段,印光大師讚《要解》說「古佛出世,重註此經,亦不能高出其上」。我們看註解。「《彌陀要解》云:釋迦一代時教」,就是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唯華嚴明一生圓滿」,一生圓滿成就,理論、方法講得最清楚的就是《華嚴經》。不但對這個,可以說《華嚴》確實是大乘佛學概論,理講得非常清楚。「華藏世界品」跟我們講今天的宏觀宇宙,「世界成就品」跟我們講宇宙的源起,萬法的源起,生命的源起。接著給我們講怎樣超凡入聖,依據這些道理修正我們的心行、錯誤的行為,這叫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有心理的行為、有身體的行為,佛法講身口意,身是造作,口是言語,意是思想、見解。錯了,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就是修正身口意錯誤的行為。修正了,那就是佛;錯誤了,就是凡夫。

  修行的階段,你看它分五十一個階級,就像念書一樣,一年級、二年級,十信是小學,十住我們把它比作初中,十行是高中,十迴向是大學,十地是研究院,等覺是博士班。我們把它這樣子一比,大家就很清楚,一共五十一個階級。小學十年級,一年級到十年級,中學也是一年級到十年級,所以一共五十一個階級。學滿了就是妙覺,妙覺就是拿到博士學位,最高的學位拿到了。方法,講得非常非常圓滿。不但有理論、有方法,後面還帶表演,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表演,做出來給我們看。當年方東美先生把這個介紹給我,告訴我,這是全世界哲學書裡頭第一部,沒有比它編得更好的。圓滿的理論,周詳的方法,後面還帶精彩的表演,做出來給你看。他說這樣的教科書,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種。所以,老師對這部書非常歡喜。早年在香港,新亞書院的唐君毅也是方老師的學生,好像我一九七七年來講經,他在,他在香港。

  「而一生圓滿之因,則末後普賢行願品中,十大願王,導歸安養」,安養就是極樂世界,「且以此勸進華藏海眾」,華嚴海會的大眾。也就是十方世界修行,超越十法界,都到哪裡去?都到華藏世界去。就是修一般的法門,都在華藏世界,華藏世界就是毘盧遮那佛的實報莊嚴土。文殊、普賢率領華藏世界這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極樂世界,這是無比的殊勝。諸佛菩薩這個海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要學習。我們的量也是這麼大。你想想看,一般,我們以道場來說,把它縮小。這個道場裡面的修行大眾,如果有人把他帶領出去,去到另外一個道場去學習,這個道場的主人能歡喜嗎?我們的人,怎麼能把他都帶走?毘盧遮那佛不然,看到文殊、普賢把他們帶到極樂世界去,去拜阿彌陀佛,歡喜!認為他們做得好,做得對。原因是什麼?在華藏世界修行,四十一個位次也是豎出,到彌陀極樂世界去,那四十一個位次可以橫出;換句話說,在時間上大幅度的縮短,菩薩成佛的時間縮短了,好事。所以毘盧遮那佛歡喜,一點障礙都沒有,一絲毫嫉妒心都沒有,做對了。我們也是看到這個例子,回頭再細心去思惟、去觀察,極樂世界有大道理,太深了,我們不能懂,不能接受,是我們自己淺薄。看到這些情景,了解了,再深入,慢慢就不一樣了。

  「凡夫例登補處」,這是極樂世界稀有、莊嚴之處。因為生凡聖同居土都是凡夫,不是聖人,也就是六道凡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凡聖同居土。但是,到極樂世界就得到補處菩薩的待遇,這怎麼可能?補處是等覺菩薩。蕅益大師的話絕不是隨便說的,這是一代的宗師,他說的話一定有根據。我們常常想,凡聖同居土,在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阿惟越致一般上來說,從初住到等覺,四十一個位次都叫阿惟越致。最高的是等覺,他跟最高的平等,不是跟初住、二住平等,跟等覺菩薩平等。你能相信嗎?誰不相信?華藏世界的菩薩不相信,所以一定要親自到極樂世界去看看是不是真的。他去一看才曉得,是真的,不是假的,不可思議。這個東西讓我們也細心的在想,究竟是什麼道理?我們今天看到外國的科學報告,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我從這裡體會到一點。

  為什麼凡夫在極樂世界有等覺菩薩的待遇?念力,誰的念力?阿彌陀佛的念力。阿彌陀佛憑什麼?我們從這本書裡頭看到,十五劫之前,這是大劫,十五個大劫之前,阿彌陀佛那個時候沒成佛,菩薩,行菩薩道,發四十八願。願發了之後,願要兌現;願發了不能兌現,是假的,不是真的。怎麼兌現?得修行,要積功累德。修多久?五劫修行,五個大劫。大劫是世界成住壞空一次是一個大劫,五次成住壞空。這麼長的時間,把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所以極樂世界怎麼來的?沒有人設計,也沒有人去施工,它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它是變化出來的。阿彌陀佛願願都圓滿了,他今天用這個來加持你。我們今天這個加持是假的,我們念幾部經加持那不管用,沒做到,有口無心。阿彌陀佛加持是真的,不是假的。

  同時,世尊告訴我們,極樂世界成就到今天十劫了。這個十劫當中,阿彌陀佛接引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主要是六道眾生,六道我們得加個有緣眾生,什麼叫有緣?真信,真願意去,真念阿彌陀佛,這就是有緣的。信,不願意去,沒有用處,去不了;願意去,不念佛,也去不了。蕅益大師講的,它的條件就是真信、切願、念佛,這三句話,你做到了,跟彌陀就有緣,你就決定得生,就這麼簡單。但是不相信的人多,相信的人太少太少了!我們如果要是命短,我的命實在講,早年人家跟我算的,我相信,我的命只有四十五歲。四十五歲那一年往生,能不能往生,沒把握。壽命延長了四十年,現在往生有把握,這是壽命延長對我最大的好處。沒有麼長的時間,不會相信;這麼長的時間在大乘經裡頭薰習,相信了。所以相信之後我要做個好樣子給大家看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這一部經、一句佛號,我其他的全放下了。你們喜歡的,去努力,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從理上講的。事上,各人根性不相同,程度不一樣,緣分不一樣,差別就很大!

  所以大師在此地驚歎,都是做給我們看的。「奇倡極談」,這個倡導不是平常的,是非常殊勝奇特。這個談就是講這部經,教導我們修學這個法門,這是登峰造極。「不可測度」,不但凡夫不能測度,聲聞、緣覺、菩薩都沒有辦法測度。「華嚴所稟,卻在此經」,《華嚴》到最後,真正圓滿成就,就在文殊、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經》才得到圓滿。所以,這個經是《華嚴》的歸宿。我學習經教不多,我學《華嚴》、學《法華》、學《楞嚴》,這些經最後的歸宿都在極樂世界。

  「而天下古今,信鮮疑多」,鮮是少,信的人少,懷疑的人多。「辭繁義蝕」,辭是言語,說得太多,但是義理不明顯,就像日月之蝕一樣,講得人多。為什麼辭繁義蝕?與前面講的信心有關係。印光大師說得非常好,凡是聖賢之學,跟我們現在一般學術不一樣。所以現在人學聖賢之學最大的困難,是受近代學術的影響。近代崇尚科學,科學崇尚物理,物理崇尚懷疑,聖教一懷疑就完了。這跟中國傳統完全相悖。中國這個教學,從小就教你信,不教你疑。仁義禮智信,哪有懷疑的道理?信裡面最重要的是信自己,你才會有成就。中國古人教學,首先你看《三字經》,是小孩上學最初讀的第一本書。頭一句話就教你,「人之初,性本善」,要相信自己的本性本善。本性本善就是聖賢,換句話說,相信自己本來是聖是賢。教育是什麼?教育就是恢復聖賢。你看釋迦教人,《華嚴經》上佛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都是教你信心。你要相信自己是佛,你才能成得了佛;你不相信自己是佛,你絕對成不了佛,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沒有人教懷疑的。現在的量子學家提出來了,近代三百多年的科學,有一樁事情值得質疑,就是二分法。把物理跟心理分成兩門,這是不妥當的,因為物理跟心理分不開的,是一不是二。

  德國的普朗克博士,他一生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東西?被他看出來了。我們不能不佩服,為什麼?他發現了佛經上講的阿賴耶。跟阿賴耶的三細相一樣,不過他是從物質下手,物質到底是什麼一回事情?最後發現物質是意念變現的幻相,所有一切物質的基礎是心念。佛在經上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個無明就是阿賴耶,阿賴耶的業相,業相就是科學講的能量。能量從哪裡來的?自性裡頭本有的。不動,你不會發現它,你感覺不到它。一念不覺,你就看見它了,你就能發現。由能量變現信息,由信息變現物質,所以物質是第三個現象,能量是第一個,信息是第二個,物質是第三個。在阿賴耶的名詞上,業相是第一個,轉相是第二個,境界相是第三個。這就說明,心跟物是一體,不能分割,分就錯了,問題出來了。現在物理出了問題,不能解決,心理能解決,念頭轉過來就能幫助它解決,科學舉了很多的例子。意念的能量太大了,不可思議。

  蕅益大師這些話,太正確了。「余唯有剖心瀝血而已」,這是說他寫這個《彌陀經要解》,寫《彌陀要解》是蕅益大師剖心瀝血,來勸告大眾,這個法門殊勝,這個法門重要,只有這個法門能解決問題。

  下面這一段,都是《要解》上的。「《要解》復云:故當來經法滅盡」,總有這一天,佛法滅了,在這個世間滅了,「特留此經」,指《無量壽經》,我們今天有理由相信,就是我們現在學的這部經。到最後,它還能夠在這個世間流通一百年,「廣度含識」。「阿伽陀藥」,阿伽陀是印度梵文,這個藥什麼病都能治,而且都能治好,好像中國講的萬靈丹一樣。「萬病總持」,把這部經比喻作阿伽陀藥,什麼病都能治。業障深不怕,煩惱重不怕,什麼都不怕,只要碰到它,你決定能往生,決定能成佛。「絕待圓融,不可思議,華嚴奧藏」,《華嚴》裡頭最奧祕的,「法華秘髓」,《華嚴》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就圓滿了。「一切諸佛之心要」,一切諸佛的心,都是希望眾生快快成佛,「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一願是諸佛的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八萬四千行門,都是指歸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部經是走在最前面,因為它最快速,它最穩當,它最可靠。「皆不出於此矣。欲廣歎述,窮劫莫盡」,要想細說,說一劫都說不完。

  《彌陀要解》上的話,蕅益大師的教誨,我們這一生遇到,一定要珍惜,一定要真幹。成功的祕訣,六個字,老實、聽話、真幹。聽佛的話,聽祖師的話,依教奉行,沒有一個不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