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  (第十一集)  1994/11  新加坡  檔名:02-027-0011

  請掀開經本第三十面第三行,這是大願的第十一段第十九願: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第十九願古德也非常重視,因為在「三輩往生」,世尊告訴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最要緊的條件,上中下三輩都要具足「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第十八願是一向專念,這就是前面講的十念必生,是一向專念,這一願發菩提心,可見得這兩願非常重要。

  這一願裡面我們一定要把它認識清楚的就是發心。『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悟,是真實的覺悟,真正覺悟。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跟我們講三心:至誠心(至誠是真誠到極處)、深心、迴向發願心,這就是菩提心,與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所說的直心、深心、大悲心意思相同。古大德為我們講解這三心講得很多,實在講我們也很難體會,倒不如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跟我們說的是既清楚又明瞭。他老人家講我們真正發願求生淨土,這個願心是真實的,他說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我們好懂;換句話說,只要我們一心一意嚮往淨土、求生淨土,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種說法,蕅益大師以前沒有人說過,是他老人家的創舉;可是我們愈想愈有道理,確確實實符合如來度生的本願,真的這就是無上菩提心。

  在一般大乘經裡面講菩提心必定包含四弘誓願,所以四弘誓願可以說是菩提心具體的修學,可見非常重要。也就是說菩提心落實在修行上就是四弘誓願。第一要發度眾生成佛道的大願,這個願心生起來之後,就有一股不可思議的力量在推動你精進不懈。我們學佛為什麼會退轉?因為學佛是想自己成就;自己早一天成就很好,晚一天也無所謂,於是就懈怠了。假如你發的心是要救度一切眾生,這個使命就重,我成佛晚一天,眾生就多受一天苦,我早一天成佛,他就少受一天苦,這個力量就大!不可以懈怠,不能懈怠,不可以叫眾生因我多受一天苦難,這個力量在推動,所以他能夠認真的去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回過頭來度無量無邊眾生,這個願望才能圓滿達到。我們也就明白,為什麼菩薩修行不疲不厭,那麼樣的精進,就是這個道理。

  『修諸功德』。這是講發心之後,所修的大行。『奉行六波羅蜜』。這是把菩薩修行的綱領說出來,修什麼?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些前面都曾經說過,不必再多說。『堅固不退』。他為什麼會堅固不退?就是因為有菩提心。『復以善根迴向』。他所修積的一切善根都迴向求生淨土。『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這一點必須要清楚,一心念佛不能間斷,這個念不是在口念是心上真有。我們心裡面確確實實有阿彌陀佛,不但有阿彌陀佛,唯一的一個念頭就是念阿彌陀佛;換句話說,心裡面除阿彌陀佛之外,別無二念,這叫一心專念。

  念阿彌陀佛就要學阿彌陀佛,要效法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存的什麼心?阿彌陀佛有些什麼願望?阿彌陀佛在日常生活當中,他怎樣過日子?這些地方我們統統要學習。阿彌陀佛在日常生活當中盡心盡力,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幫助一切眾生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我們也把這樁事情做為我們一生當中第一樁的大事。

  念佛這個法門非常好、非常殊勝,絕不耽誤世間法。你在家庭裡面,念佛不妨礙你的工作;如果你是經商,你在一個行業裡面,你可以從老板到員工都勸他念阿彌陀佛。果然念阿彌陀佛,你的工作會做得更輕鬆、更愉快、更圓滿,不覺得疲勞,不會厭倦,這都是真的事實。念佛好處利益太多太多,所以並不妨礙工作,對工作有好處沒有壞處。凡夫要想明心見性,要想見性成佛,一心專念求生淨土,實在說是最穩當的一條道路。所以佛在此地教我們「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諸位懂得心上有,不是口上,稱念。這是因,發菩提心念佛的真因,下面是講的果德。

  『臨壽終時』。我們人在這一生當中,壽命是有一定的。這個果報是前世修的因,今生得的果報;當我們這個報報盡,不會再輪迴了,阿彌陀佛這個時候就來接引我們。也有人壽命延長了,在這個世間壽命延長好不好?實在講多活一天,多受一天罪!早一天往生,早一天見佛,早一天證果!所以我想真正覺悟的人決定不求長壽,不求這個。可是如果壽命延長了,他有延長的因緣,那個因緣是什麼?佛法當中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佛度眾生要緣分,這個人跟佛有緣;這個世間還有許多眾生跟你有緣的,你勸他會聽,別人勸他不聽。這麼多有緣的人他得度的機緣都在這個時候成熟,那你壽命到了也不能走,還得多住幾年,幫幫他們的忙,這是應該的。所以我們念佛人壽命要是延長了,必定是利益一切眾生,幫助更多的人念佛往生;如果不是這個理由,實在講沒有理由在這個世間多住一天,沒理由的。

  壽終的時候,佛與菩薩眾『迎現其前』。在臨終的時候佛來接引你,這個時候看你念佛的功夫,看你的緣分。如果你的功夫好,緣又殊勝,跟著阿彌陀佛來接引的人好多好多!如果你念佛的功夫淺,平常又不大喜歡跟人結法緣,阿彌陀佛來接引,跟著來的人就不多,這是我們要明白、要爭取的。平常我們一心稱念廣結佛緣,就是廣結法緣,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歡迎的人就太多。這些人裡面,跟著佛來的這些人裡頭有很多很多都是過去生中家親眷屬、朋友同參,他們在過去早就往生了,現在聽到你也來了,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們都一起跟著佛來歡迎你、來接引你。這一見面,前面我們讀過阿彌陀佛本願威神一加持,你的宿命通立刻就現前,過去世生生世世這些人全都認識,哪一生、哪一世他跟我什麼關係,統統認識了。所以你一定要曉得,唯獨在六道輪迴很孤獨,人一死一輪迴,家親眷屬就分散了,再想見面碰個頭不容易,非常非常困難,完全是陌生的境界;唯有到西方極樂世界,親朋好友好多好多,都是熟人一點都不陌生,這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須臾之間,即生我剎』。這是講往生時間非常快速。雖然娑婆世界距離西方極樂世界十萬億佛國土,但是一念之間就到,速度非常快。到那個地方之後,底下這句經文非常非常要緊,『作阿惟越致菩薩』。就是《彌陀經》上講的「阿鞞跋致」,這個地方翻作阿惟越致;這是梵語,意思是不退轉的菩薩,圓證三不退。所以古人說這是阿彌陀佛心性之極至,這個心性功德大到了頂點。持名這個方法,功勛不可思議,也是彌陀的大願。這是阿彌陀佛的宏願,使每個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能夠圓證三不退;實在講這個地位是圓教七地以上的菩薩,在一般大乘經上講,至少要修行滿足兩個阿僧祇劫才能證得。像我們凡夫一生到那裡就得到了,超越了兩個阿僧祇劫,這很不可思議的,這一願非常重要。古德有說「十念必生,聞名發心」,這兩願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精髓,這個話我們可以相信。再看底下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

  『十方眾生』,當然包括我們。聞名裡面一定要包括信、解,我們深信不疑,我們明瞭這個文裡頭包含的意思。『繫念』,就是有願、有行,非常嚮往極樂世界,心裡面常常念著佛。這個念就是繫念,念著佛,我們常講掛念,心裡常常掛念。世間人牽腸掛肚的事情很多,細細想想那些所繫念的全是六道輪迴,繫念兒女,繫念父母,繫念家親眷屬,繫念財產,繫念權位,全是六道,出不了六道輪迴。我們今天覺悟、明白了,我們把繫念換成阿彌陀佛,世間種種牽腸掛肚的統統放下,一心繫念阿彌陀佛就對了,這就正確了。

  【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

  『植』是種植。這是比喻,意思就是真有,心上真有。德本是什麼?就是指的彌陀聖號,六字洪名心上真有。

  【至心迴向。】

  這是真誠心迴向。

  【欲生極樂。無不遂者。】

  這一願顯示十方眾生要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在是不難!開出的條件很容易。諸位要曉得開出的條件,不是普通經上的,這是四十八願,阿彌陀佛自己開的,不是諸佛所說的,這是佛的本願。所以從這裡看往生不難。

  【若有宿惡。】

  這假設,實在講是真的,哪一個凡夫沒有造罪業?我們都知道自己業障很重,罪障很重,但是不怕。

  【聞我名字。即自悔過。】

  這就是懺悔往生。

  【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

  這就很重要。懺悔功德很大,實實在在講,整個佛法無論是哪一個法門,若論修持全是懺悔,都修的懺悔法,懺悔的功德不可思議。這個法門是講的帶業往生,帶業往生就要注重懺悔,用什麼方法?念佛。佛號這個威德不可思議,能消眾生一切的罪障,再重的罪障佛號都能夠消除。正如同慈雲灌頂法師所說的,世間人所造的重罪,所有一切經法、所有一切懺法都除不了的這樣的重罪,到最後念阿彌陀佛可以能夠懺除,這就說明這個佛號的功德超過一切經教懺悔法。實在說知道的人不多,覺得自己業障重,不曉得念佛,還要去拜梁皇懺、拜水懺、拜大悲懺,搞這個來懺悔自己罪太重了,那個不行、沒效,懺不了!不知道這麼好的一個法門,這個法門真有效,只要你至心懺悔,業障沒有剷除不掉的。這就是說不必要等惑盡也能往生,這是真正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要懂得懺悔,自己要懂得懺悔。

  懺悔需不需要形式?不需要。我早年學佛,沒有出家之前,我跟章嘉大師三年,大師非常慈悲,教給我懺悔法,懺悔非常重要。怎麼懺悔?後不再造,這一條非常重要。知過即改,後不再造,這叫真懺悔,這是真正懺悔,而不是在形式。那個形式就像唱戲一樣,是表演,做給一些沒有學佛的人看的;這就勸導大家應該要修懺悔法,那是勸人的。讓人看這個懺悔這樣的莊嚴、這樣的隆重,是讓一般人心裡起感動,是這個意思;它的作用、利益是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想滅罪、要想消災,那是自己就自心懺悔,從心地裡懺悔,就是此地講『即自悔過』,著重在這個「自」。

  『為道』。這個道就是講的定慧,我們要注重修定、修慧。定就是清淨心,心不被世間這一切名利五欲六塵污染,不為它所染這就是定。慧是對於一切法都能夠通達明瞭而不迷惑,這就是慧。特別是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正如同《楞嚴經》上所說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哪是正法?哪是邪法?你要有能力辨別,這是慧,不至於學錯了法門!

  『作善』是修福。前面跟諸位同修說過福很重要,我們不能夠疏忽。你看成佛,我們在三皈依裡面皈依佛;皈依佛,二足尊!二是二條,足是圓滿的意思,兩種圓滿,一種是智慧圓滿,一種是福報圓滿。佛有福報,福報圓滿。福報從哪來的?也修!不修怎麼行。所以佛教給我們要修福、修慧,不可以沒有福報,沒有福報不能度眾生。你要度眾生一定要有大福報,有福沒有慧不能度眾生,有慧沒有福也不能度眾生。所以要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一定是福慧雙修。我們一心稱名,發願求生淨土,這是慧;我們修三福、修六和、修六度,這是福。福裡面有慧,慧裡面有福,所以一定懂得作善。我們在經上看的阿彌陀佛念念都在作善,教化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法布施;建造西方極樂世界,讓我們到那邊去修學,是財布施。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享阿彌陀佛的福,他在那裡已經建得好好的、現成的,我們到那裡去享受;他五劫修成,修的極樂世界,我們到那裡去享受。所以他老人家真的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三種布施都做得圓滿。

  『便持經戒』。這裡講我們一定要讀誦,要勸別人。三福最後「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今天我們讀誦大乘應當從《無量壽經》下手,先熟讀《無量壽經》,到這部經通達了,自己往生有把握,才可以涉獵其他大乘經典;往生沒有把握,其他大乘經典我們不必去看,我一心一意專求往生,一切經教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我們再去搞法門無量誓願學。見到阿彌陀佛不怕、保險,壽命又無量,有的是時間,再多的經教我們可以慢慢的學,可以安心的去學;現在不行,學太多、學雜了,恐怕往生成問題,所以這是非常非常要緊的一樁事情。這四弘誓願,我常常勸同修們,頭兩願現在辦,後兩願學法門、成佛道到極樂世界去辦去,四弘誓願分兩段。

  【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

  這是業障很重的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即使你的願力很大,你要到十方世界去度化眾生,像觀世音菩薩隨類應化,你過去那些極重的業障,還會不會受報?不會了,決定不會再墮三惡道。這句是這一願的最重要的宗旨。不必像提婆達多一樣。我們在佛經上看到提婆達多造五逆罪,先要墮地獄,地獄罪滿了才再能出來。我們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會,絕對不會這樣子。第十三段。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

  這是第二十二跟二十三願。西方世界是一個平等的世界,諸位想想,有男人、有女人就不平等,那就要打架了。西方極樂世界平等,所以阿彌陀佛很聰明,大概看到許多世界有男子、有女人天天在吵,吵得不安,所以他想我這個世界統統是一樣的,全是男子沒有女人。凡是女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男身,而且身相是一樣的,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這個我們都在佛的本願裡面看到。真正是第一希有,十方諸佛世界沒有這個事情,他這個地方是真正的做到了平等。善導大師說這是彌陀本願威神,所以十方世界的女人念佛,臨終往生統統是男身,統統是佛的身相。佛一來接引,佛光一照,這個化身立刻就現前了,我們的肉身就捨棄掉了;自己得新的化身,跟佛完全一樣。所以不是說到極樂世界像一個小孩慢慢長大,那就有生有滅了;西方世界沒有生滅,完全是化生,所現的身相立刻就跟阿彌陀佛是一樣的相狀。我們再看底下這一願:

  【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是蓮花化生。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景觀都是常住的,都是不生不滅的,永遠沒有變化的。不像我們這個世界剎那剎那在變遷,它不能常住,所有一切萬物都是在變化,所以叫無常!我們看這個講台,講台是無常的,它在變,它變得很慢,我們不容易覺察。新的講台如果放到幾千年、幾萬年了,它就消失了。或者在某一些好的條件狀況之下,它就變成化石,它都在變化。變成化石之後,還繼續不斷在那裡變,永遠在那裡變,這叫無常,這叫不住。

  西方世界所有一切萬物真常,它不變,只有一樣東西在那個地方,我們看到是會變的,七寶池中的蓮花,那個蓮花會變。十方世界有一個人真正發心念佛,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七寶池就長一朵蓮花出來;那個人心很真誠,念佛念得很勤,這個花慢慢的愈長愈大。所以蓮花大小不一樣,有一由旬、有十由旬、有百由旬、有千由旬的,那是念佛功夫淺深不一樣,花的光色不一樣,只有這一樣東西看到好像是有生滅的。如果念到幾年不念了,改變主意再學禪去、學密去了,這個花就枯、沒有了、消失掉了,這蓮花就沒有了。我們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拿這個花來接引你;這個花是自己念力,阿彌陀佛的願力,兩種力量成就的,所以有這個現象。至於西方極樂世界種種莊嚴那是阿彌陀佛願力成就的,所以它是真常,它沒有變化。唯獨蓮花是我們的念力跟佛的願力結合的,這個花是不是真常,完全看我們要真心、要不退。我們念佛這個心不能夠退轉,這是淨念相繼,這個花也會變成真常,這一往生到那邊這就變真常,蓮花化生!所以古德講「舉體皆是最勝祕密吉祥」。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從第十八願「十念必生」到這個地方,是聞名得殊勝利益之上乘,這個得的利益是最殊勝、最真實,蓮花化生。底下一段。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

  這個字念去聲,不念ㄌㄜˋ,念ㄧㄠˋ,樂是愛好;歡喜、愛好、相信。聞裡面一定有信有受。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前面跟諸位說過了,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

  【禮拜歸命。】

  這個『禮拜』不一定是一天到晚去拜佛。當然有人是以這種方法做修行的,每天拜佛拜三千拜,拜一千拜,有人專門修這個行的。並不是要求每個人都這樣做的。禮拜是心裡有敬心,我對於阿彌陀佛的恭敬念念不失,無論在什麼時候,對佛的恭敬心都在,這就叫禮拜。但是中年以上,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社會,現在社會我們的工作都是坐著少動,因此缺少運動,所以一般提倡這個運動。我們學佛的人如果把這些時間用在其他運動上面也可惜,最好的運動是拜佛。當我們坐了很久,需要活動活動,我們就繞佛,繞佛就是散步。外面走走,活動活動走走,心裡頭念佛,就跟念佛堂繞佛一樣。雖不是在佛堂,我們在四周走走都一樣,調節調節身體。還有一個方法拜佛,拜佛是非常好的運動,心地清淨、真誠,這個身體關節每個部位都運動到了,好得很!對於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懂得拜佛的好處。至於拜佛拜多少隨自己,這不須限定;你有時間多拜幾拜,你沒有時間少拜幾拜,沒有關係。『歸命』就是依靠,全心全力投靠阿彌陀佛。這部經就是阿彌陀佛,一心依照經典的道理教訓去修學,這是真正的歸命。

  【以清淨心。】

  清淨、平等、慈悲。

  【修菩薩行。】

  菩薩行就是三學、六度,就是修善,就是利益一切眾生。

  【諸天世人。莫不致敬。】

  我們現在得到的利益。你真能這樣修行,確確實實無論你走到哪個地方,人家對你都很尊敬、都很擁護,這是你現前得到的利益。

  【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

  這是念佛人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還捨不得往生,念佛有沒有好處?有好處,來生生到尊貴之家。一生下來就享福,就很有福報,也健康長壽,這是過去生中念佛的果報;可惜因為他沒有發心、沒有發願往生,得這個果報。

  【常修殊勝梵行。】

  『梵行』就是清淨行。因為他善根深厚,他還能夠繼續不斷再學佛、再修行。這也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他不至於迷失了自己,在人間的時候還能夠繼續的修行。我們大概就屬於這一類的。過去生中念佛,捨不得這個世間,所以沒往生得了,這一生又遇到佛法,確實很像講的是我們現前這個境界。

  這一段裡面三願,都是說明聞名的功德。眾生根器不一,雖然聞名,真正的大心沒發;這大心就是求願往生的這個心沒發。口裡面說往生,心裡面捨不得這個世界,家親眷屬牽腸掛肚捨不得放下,信願就不深,持念也不專,所以跟彌陀接引大願還有一段距離。這是沒能往生,但是獲福,人天福報他得到了。這顯示出彌陀名號只要能夠聽到,無論往生不往生決定得利益。因此我們對於這個名號的弘揚,也就是我們講普遍為一切眾生宣傳介紹,這個利益很大,這是我們應當要做的。不管他信不信,我們都應該時時刻刻存這個心、有這個願幫助一切眾生,使他有機會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如果能有機會把這個經典介紹給他,那這個功德就更大!

  下面這是第十五段。從十五段到十八段,也就是二十八願到三十八願,這一段佛要為我們說明,他老人家攝受淨土裡面的眾生;換句話說,也就是說明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他們修學生活的狀況。當然這跟我們關係很密切,因為我們不久都要到極樂世界去,所以先了解了解,對我們的信心會有很大的幫助。

  【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

  我們想想現在這個世間不善的事情太多太多,西方極樂世界不但沒有不善的事,不善的名都聽不到。譬如貪瞋痴慢,我們這裡真有這個事;西方極樂世界什麼叫貪瞋痴慢,沒人聽說過,你就曉得這個世界好到什麼程度。

  【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於定聚。】

  這一句很不可思議。我們這個世間為什麼這樣雜亂?所有一切眾生心不同、想不同、念不同,所以就複雜。那個看相的人也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們人為什麼每個人不一樣?我們的心裡面思想見解不一樣,所以面貌不一樣;西方極樂世界每個人相貌都相同的,他為什麼相同?心一樣的。什麼心?念阿彌陀佛的心。個個人念阿彌陀佛,個個人心裡就是阿彌陀佛,所以變成阿彌陀佛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去往生的,哪個不是阿彌陀佛?每一個人長的跟阿彌陀佛一樣,個個都是阿彌陀佛。『皆同一心』,這個太重要了。

  『住於定聚』。這個定聚是正定聚。佛法裡頭有講三聚,這三聚包括了所有一切眾生。正定聚,這個人依照這個方法修行決定成佛,那方法正確沒有錯這叫定聚。第二種叫邪聚,你依照這個方法修無論怎樣精勤,決定不成就,那就叫邪聚。第三類叫不定聚,像我們這個根性的不定聚,碰到定聚我們就成就,碰到邪聚我們就不成就,所以我們屬於不定性。

  【永離熱惱。】

  『熱惱』就是煩惱。西方極樂世界永遠沒有煩惱,心地都清涼自在。這底下:

  【心得清涼。】

  他於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這心地就能得清涼自在,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就是我們在這個世間要知道人生是很短暫的,數十年寒暑彈指即過。我們跟人相處,跟這個社會相處,有什麼過不去的?想開一點,不要那麼認真,不要那麼計較,自找苦吃,一彈指就過去了。所以聰明人我們要爭取的西方極樂世界,永恆真常,這叫真正聰明、真正覺悟。這個地方我們是過客,像經過的客人一樣,住旅館好壞何必計較?明天就走路了!不能把它當作家,家在西方,西方極樂世界才是老家,這個地方不是家。暫時住住,好也好,不好也好。人家對我好很好,對我不好也很好,就沒事了!這心地就很清涼、很自在,日子就過得很快樂,一點煩惱都沒有,歡歡喜喜。這是正確的,『心得清涼』。

  【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

  『漏盡比丘』是阿羅漢。這個地方是比喻,實際上超越阿羅漢。阿羅漢雖然煩惱斷盡了,漏是煩惱,煩惱統統斷盡了,智慧不圓滿。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但煩惱斷盡了,智慧圓滿,絕非阿羅漢能夠相比的。

  【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這就是有些人懷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還會不會有我執、有法執?還會不會動這個念頭去想自己?這裡說出,不會,決定不會。彌陀本願的加持,你不會再退轉。如果說是再要貪念這個身相,那是執著、那是退轉,決定不會退轉。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

  前面這一句是講的因,善根無量。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念佛修善積德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這善根無量!何況你所修積的善根,你怕不夠,阿彌陀佛又有威神加持你、幫助你,使你那個小善根變成大善根。這是學別的法門不可能的,沒有佛幫助。我們這裡小善根會變成大善根,所以不怕自己沒有善根、沒有福德,不怕。只要認真努力去修學,這是因,果報得的是金剛不壞身。這特別為我們指出來『金剛那羅延身』。

  「那羅延」經典裡頭沒有解釋,什麼意思沒有解釋,只說明這是一個金剛的名字。大概在所有金剛裡面,他的身體是最堅固、最強壯的,這是最勇猛的一位金剛神,這金剛神的名字。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那它的意思就不同。拜金剛神的,在佛法裡頭是密宗,密宗裡面金剛神很多,名王很多,都現的是威武勇猛的那種相,叫一般人看到膽顫心寒、都恐懼,他現的那種相,不像一般菩薩相貌很慈祥,金剛神。所以這個地方,金剛那羅延也在此地表密宗的大圓滿成就。我們這裡頭有密法,換句話,就是金剛薩埵,就是金剛手菩薩。金剛薩埵是普賢菩薩的化身,這也就是說普賢菩薩是密教裡面的根本,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密宗裡面大圓滿的成就。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老實念佛不必要去學密,這就是密,至高無上的密法,這個意思就很好。

  【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

  這才有能力度化眾生。為一切眾生說法,需要辯才。身有光明,頂就是圓光。你看我們畫佛像畫一個圓光。到西方極樂世界,佛頂上有光明,身放光明;每個往生的人跟佛一樣,頂上也有光明,身上也放光,大概光明跟佛比要差一點,不會跟佛一樣,都有光明。這是光宣妙法,光裡頭也表法,法就是光明,光明就是法,不離此光而說此法。成就一切智慧,一切種智的圓滿智慧,智慧成就了,當然辯才就到了,事無礙辯才跟如來果地上相彷彿,菩薩所得的辯才。

  【善談諸法祕要。】

  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樣不通達。『善談』是講到恰到好處。契機、契理這叫善談。

  【說經行道。】

  『說經』是言教,『行道』是身教,他確確實實做個樣子給我們看,做什麼樣子?在哪個行業,就做哪個行業的樣子。諸位看大經,《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都是修普賢行的。他們裡面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不同,在哪個行業他怎樣做的,菩薩!這就是我們從這個地方去學習的。所以行道包括非常之廣,是把你的智慧、你的慈悲、你的修持應用在生活當中,用在你的事業之中;你的生活、你的事業就是普度眾生。所以任何一個行業裡面都有菩薩,任何一個處所都是菩薩度化眾生的道場,不一定是寺院,要把寺院看作是菩薩唯一的道場,你看錯了。菩薩在家庭裡面,家庭就是道場;菩薩在學校裡,學校就是道場,所在之處無不是道場,普度眾生。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

  這是一生補處願。這一願也是具體為我們提出了保證,前面佛有願,必成正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必成正覺,必定證得無上菩提。這個地方一生當中必定證得『一生補處』,這菩薩的地位。一生補處就是必成正覺,這是說位次,等覺菩薩後補佛!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實在講都是菩薩,他們是圓解圓修,跟我們修學確實不一樣。人家修,一修一切修,一切修一修,他是圓融的,所以生皆不退,頓超階次。我們平常在他方世界修行,菩薩有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一個等級、一個等級,就像念書一樣,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慢慢往上升。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沒這麼麻煩!他一修一切修。譬如說小學一年級的,一年級裡頭有二年級的課程,也有中學課程,也有大學課程,也有什麼研究所、博士班的課程,他一修一切都修,這就快了。無論在哪個位次上,統統是圓解圓行,這方法妙極了,所以他圓證補處。都是圓滿的證得,『究竟必至』。這個語氣非常肯定,讓我們一絲毫疑惑都沒有,就是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一定很快就成佛。

  【除其本願為眾生故。被弘誓鎧。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

  這個地方我們又看到『普賢道』,這是我們要重視的。我們從這些地方明白了,西方極樂是普賢菩薩的法界,所有往生的人統統都修普賢行。像這個經序裡面告訴我們,「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個地方又看到。菩薩的願力每個人不一樣,有些人希望自己趕快成佛,成了佛之後度眾生;有些人覺得眾生太苦了,我不成佛,我是先度眾生,這很難得!這個願也相當可貴。可是諸位要曉得,你度眾生得有本事,沒本事,你這個願是空願。譬如說看一個人掉水裡面快淹死了,我要下去救他,自己也不會游泳,這一跳下去白送一條命!我想救這個淹死的人,我先學一手好本事,我學會了之後,我去救他才行。所以現在有很多人發心,我很佩服,但是怎麼樣?他煩惱沒斷,必定墮輪迴。他說到來世不想往生,來世還要當法師,還要講經說法。來世未必得人身,一轉世就迷惑顛倒了,前生都忘得乾乾淨淨的。這些人熱心是有,智慧不足。一定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就絕對正確。

  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有人要問,那在西方世界待多久,我們才可以離開西方世界去度化眾生?我們從彌陀本願裡面看,從《無量壽經》、淨土三經裡面看,都沒有說要限定在西方極樂世界住多久,沒說,沒說就好辦了。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磕三個頭,阿彌陀佛我想去救度眾生可不可以?阿彌陀佛一定點頭可以,你有這個願,可以。佛就加持你,你就有本事,你就到再回到娑婆世界來,你也不會退轉,你也不會迷惑,這才是聰明人,這才叫正確的方法!比你輪迴再轉世,時間短得多!這個見阿彌陀佛馬上就可以回來的。

  『被弘誓鎧』。「被」是比喻,你有度眾生的弘願,先度眾生後成佛道,但是你得有本事,阿彌陀佛加持你。『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這是教化隨意。教化眾生裡面,要真正收到效果,這點不能不講求,怎樣才真正收到教化效果?一定要使眾生對於淨土、對於彌陀要真正有信心,要真正肯修行、肯發願、肯求生淨土。菩薩去講經說法介紹,這是菩薩自己的弘願,阿彌陀佛再一加持,那個聽的人,實在講是聽的人佛也加持!佛要不加持,你聽經怎麼會生歡喜心?諸位一定要知道,你聽到這個法門很歡喜、很願意,不是我講得好,與我講的不相干!彌陀本願威神現在在加持你,所以你聽得很明白,聽的比我講的還明白。我還沒講清楚,你都聽清楚了,是不是?這佛加持的!佛力加持的,所以你能生歡喜心,真的一點都不錯。所以他能得圓滿。這些聽的人能夠六度、十度,專念在修菩提行,行普賢道,那就是遵修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這是修行達到最高峰的科目。

  【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

  無論你到哪個世界去說法,這個世界的環境再壞,你也不會墮落。這都是佛保佑你的,阿彌陀佛加持的,阿彌陀佛常常在照顧你,不會讓你墮落。

  【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

  這是舉出幾個例子。或者是喜歡講經說法,這是菩薩示現的,極樂世界再來的。或者是喜歡聽法,聽法的也是菩薩為大眾作影響眾。這個人在這社會上一定很有身分、很有地位、很有道德,為大眾所景仰,法師說法他每堂都來聽,讓別人看到,這個法師講得大概不錯,你看某人都在聽、很專心的聽,每天都來聽,大概不錯!影響別人,這影響眾。這都菩薩化身,很不容易。

  我早年在台北講經,我的老師,周邦道老居士,他是我在家的老師。在抗戰期間,我在貴州念書,他是我的校長。到台灣,我學佛了,常常在外面講經,他每天都來聽,而且坐在前面一排。每次聽他還寫筆記,帶個筆記本,好像很用功的樣子,我們看到了,真的很尊敬。而李老師常常舉他做一個榜樣:你看這個老先生有道德、有學問,也做了不少事業,年歲大了,聽經還那麼認真。不管是哪一個人講經,初學的人來講經,他也認真聽,他也做筆記,不知道記些什麼。一直到前年九十多歲才往生的,這很難得!這影響眾,喜歡聽法。

  『或現神足』。這個神足就是示現,神通變現自在。但是統統是為了影響接引一切眾生,深信淨土,發願求生,這就對了。如果示現的神通,叫你不要念阿彌陀佛,那這個絕對不是的,那這是魔示現的。如果是西方世界菩薩來示現的,一定示現勸你,對淨土法門深信不疑,念佛求生,這就對了。這一看跟這經上講的相應,我們曉得這是西方菩薩再來。

  【隨意修習。無不圓滿。】

  『隨意修習』。統統都是為了度眾生,都是為了成就一切眾生,接受阿彌陀佛、諸佛的教誨:都喜歡發心念佛,求生淨土。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

  這一願對十方世界的六道眾生來說關係很大。六道眾生,天道比較好一點,沒有問題,天人福報大,物質生活不要操心;但是人道以下,生活都相當艱難,謀生不易。所以古德常講「法輪未轉食輪先」,我們先要吃得飽、穿得暖,才能夠談上學佛。假如三餐飯都吃不飽,還有什麼心思學佛?可見得這個生活實在講我們是看得很重。佛在此地為我們介紹西方世界物質生活,『隨意即至』。不要操心,不必經營。衣食,特別是飲食,初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這個習氣還沒忘掉,到時候想怎麼好久沒吃飯?他有這個念頭起來。其實到西方不用吃飯,不必了,那個念頭一起來,飯菜都擺在面前,不必要經營的。百味飲食,就像從前皇帝,皇帝吃飯是一百道菜,不管他吃不吃,一定是一百道菜的。百味飲食都現前了,這一現前想到現在已經不是凡夫,不需要了,見到就提醒自己不需要了,不需要就沒有了,就化除掉了。也不需要收拾碗碟,要去洗刷,這麼麻煩,不需要,隨念化生。所以你才曉得西方世界那個美好真正是不可思議。居住的宮殿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清清爽爽一點拉雜東西都沒有。有客人來拜訪,馬上那些座位都變現出來;客人走了,都沒有了,空空的了,不要收拾,隨心所欲,統統是變化所作。到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有這個本事,都有這個神通。這個神通能力,阿彌陀佛這個願力加持的。

  【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供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日常生活當中重要的一樁事情。西方世界人不需要工作,那工作好辛苦,賺錢不容易。西方世界人不要工作,一切生活非常自在,金銀財寶要多少就多少,變現出來的,沒有止境的!所以物質生活的豐富,那是十方世界所沒有的。因為他能夠隨念變化,所以他什麼都不要。要什麼馬上就有,他不需要一大堆擺在那個地方,那多麻煩!他不需要這個東西,隨念隨心所欲。供佛也是一樣,心裡面想供哪一尊佛,佛感應道交,他就接受你的供養。供佛這是修大福報,聞法,供佛一定聞法,聞法是成就大智慧。

  這是我們看到西方世界人生活狀況的點滴,從這些點滴,你就曉得他們的生活多麼自在。每天就是聞法供佛,去度化有緣的眾生。活動的範圍盡虛空遍法界,不止一個極樂世界,想到哪個世界去,應念就到了。何況西方極樂世界每個人,前面講都有神足通,神足通是可以分身、可以變化,像佛一樣千百億化身。所化之身,「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在《楞嚴經》上講的這兩句話就是隨類化身,眾生想什麼樣的身形,他就現什麼樣的身形,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這得大自在。

  【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

  從這以下到第二十二段,是講西方世界環境的狀況。當然也不能細說,略略的介紹一、二樁,你就可以以此類推那邊環境之美。『國中萬物』,這是總說莊嚴清淨。因為它的體,所有一切萬物體都是珍寶所成,都是寶。西方世界的地,那個世界大!面積比我們地球不曉得大多少倍,大得太大太大!我們這個地是泥沙石頭,不乾淨;西方世界的地琉璃,琉璃是什麼?我們世間人所講的綠色的玉,我們叫翡翠,這很珍貴。人家一點點什麼鑲一個牌子,鑲個戒指戴在身上很美,那這個東西是什麼?西方極樂世界的泥土、大地!他們大地是琉璃的、翡翠的、透明的。所以從地面上可以看到地底,人家那個比我們這個翡翠好得太多。我們這個翡翠半透明的,不全透明,它們全透明。黃金為地,你們在經上看到的,黃金為地是什麼?是鋪馬路的。在翡翠地上鋪一條路,用什麼鋪的?黃金鋪。黃金是鋪路的,像我們這裡柏油一樣。我們這裡帶在身上珠光寶氣的,西方世界人看起來俗不可耐,是不是?所以莊嚴、清淨,都是珍寶。『光麗』。光明美麗。相非常奇特,『形色殊特』,不是世間所有的,我們這個世間看不到的東西,那個地方都有。『窮微極妙』。因為都是性德、真如本性裡面變現出來的。『無能稱量』,這個量是什麼?品種、數量、種類太多,沒有辦法,說不出來,數量也太多。

  【其諸眾生。雖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

  這是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菩薩很多,還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他們知不知道?他們也不知道,他們也沒辦法。你要問他有多少種類?他說不上來;問他有多少數量?他也說不上來。所以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以下的菩薩都沒有辦法說得出來。這是總說西方極樂世界物質環境之美、殊勝。

  【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

  這是在一切物相裡頭,舉出一個例子。樹木我們很歡喜,新加坡的樹很多。在我們想像當中,大概十方諸佛世界一切眾生,對於樹木花草都喜歡,都有同樣的愛好,所以佛在此地舉出這個例子。『無量色』。可見得這個樹美!無量色。

  【高或百千由旬。】

  這樹的高,『百千由旬』。由旬是古印度長度的單位。由旬有大、中、小。大由旬,古時候記載合我們中國八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小由旬四十里。八十里,古時候講的度量衡,這個里比我們現代要短,為什麼?他度量衡尺比我們短。諸位要看看弘一大師《律學三十三種》裡面有一篇「周尺考」。周朝時候那個尺他有一個考證。那個時候的一尺,大概像我們現在的市尺,可能只有六寸的樣子。所以經上記載從前人身高丈二,我們看起來現在巨人,現在都看不到了;其實現在有,大概是一百九十幾公分的,就有那個時候的丈二。所以那個時候尺短,我們明白這個真相就知道,就不會奇怪。但是不管怎麼樣短,百千由旬這非常非常高。如果照這個數字來說,這個樹要是在我們地球上,可能樹頂就達到月球了,這麼高的樹。為什麼有這麼高的樹?西方極樂世界人高大。我們這個身體到西方極樂世界,人家看起來像螞蟻一樣,是很小的,這我們沒有福報,劣應身,所以他們的身相大。讚佛偈裡面,讚歎阿彌陀佛「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佛的相那麼大,每個人身相跟阿彌陀佛一樣的,都是那麼大的相。如果像我們的樹木,再高大的樹,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沒看見,太小了,是不是?太小了看不見,一定是這麼大,它才能夠相稱,這要懂得。這道場樹就更莊嚴。

  【道場樹高。四百萬里。】

  道場是佛講經說法的場所。而佛講經說法的場所很多,處處有佛的化身。也許這個地方講的是佛報身說法的場所。但是西方世界法身、報身、應化身都合在一起、都是融通的,四土也在一起。這說明佛處處說法的這個樹也是到處都能夠見得到的,這一種景觀:

  【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

  因為什麼?這一、二樣我們知道,像我們在這個地球上,你說地球上的植物、動物有多少種類,我們搞不清楚。你說樹木大概我們可以能夠說得出幾樣,情況跟這個相彷彿,更殊勝不可思議在底下:

  【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就希有。假如我們要想見他方世界,譬如說我們生到極樂世界了,我們對於這個地球上很掛念,剛剛離開那個地方,不曉得情況如何?我們這邊現相就像電視一樣,在這樹裡行間就現相了。我們今天看電視平面的,它那個現的是立體的,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必用天眼,那個地方的相就現在面前,你說這多殊勝。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想看什麼地方,相都能在那個地方顯現,樹的功德不可思議。

  【我作佛時。所居佛剎。廣博嚴淨。】

  廣是廣大,博大,莊嚴清淨。

  【光瑩如鏡。】

  因為這個世界都是無量寶所成就的。寶潔淨、不染灰塵,寶都放光,所以這個世界光明世界。

  【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

  西方世界不但佛光普照一切剎土,這個世界也放光;我們講星球,這個星球也放光。而它的光明也是遍照一切諸佛剎土。

  【眾生睹者。生希有心。】

  眾生如果見到了,這個見到,像前面所說的,或者是天眼見到的,或者是定中見到的,或者是有特殊的因緣感應見到的,見到佛光,見到西方世界佛剎的光明,一定生起希有羨慕之心。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至虛空。】

  『地際』是地面,一直到『虛空』,這是講什麼?空中跟地面種種的莊嚴。

  【宮殿。樓觀。】

  樓台亭閣,這個地方需要說明的就是『宮殿』這兩個字。不能夠想像到我們中國宮殿的樣子,你要想這個樣子,那就錯了,不是事實。佛說這個經是三千年前在印度說的,印度那個時候的宮殿跟我們中國的樣式完全不相同。所以一說宮殿,就想到我們飛簷這個樣子,這是錯誤的。你要曉得它的本意,什麼叫做宮?宮就是私人的住宅;殿就是講經說法、辦事的場所,這叫殿。你要懂得它的本意,殿是大眾聚會的場所,辦公的場所都叫做殿;私人的住宅叫做宮。這個地方那你就曉得,十方一切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自己住的地方,他喜歡什麼樣子就變什麼樣子,並不是完全相同的。每個人的愛好不一樣,喜歡什麼樣就什麼樣。大眾聚會的場所也並不完全相同,這我們一定要懂得。『樓觀』,兩層以上的這叫樓。

  【池流。】

  這是講的七寶池。

  【華樹。】

  寶樹。

  【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

  實實在在說,這是性德本具的寶香,真如本性裡頭本具的寶香,這不是從外面來的,所以一切萬物沒有一樣不放香。

  【其香普熏十方世界。】

  這種香既然普熏十方世界,得定的人、得通的人有聞到的;沒有定、沒有通的人,如果是有特別因緣感應,也能夠聞得到。我想我們同修當中,在念佛或者靜坐的時候,有感應的時候,會聞到奇異之香,這個香不是人間有的,從來沒有聞過的。我相信一定有些同修有這個經驗,這個經驗我有過。我還聽說我們達拉斯佛教會有幾個同修,晚上在院子裡面乘涼,在那裡討論佛法,忽然有一陣香氣很濃厚,時間也很長大概有三、四分鐘,這個時間不算短,異香,從來沒有聞過的;以後見到我,他們來問我,他不是一個人,有五、六個人都聞到的,這可見得不是假的。這都是屬於這一類的。這是在特別因緣,有佛力加持,增長你的信心,所以實實在在是法界萬德之香。

  【眾生聞者。皆修佛行。】

  聞到有這種感應,對於他的信心會增長,願心會加強,這不是假的,自己有這個經驗,這非常非常之難得。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以上這兩願是香光莊嚴。佛以香光普攝十法界的眾生,將西方極樂世界大眾生活環境為我們介紹到此地。後面這兩段是阿彌陀佛非常慈悲,特別為他方菩薩而發的。他方菩薩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非常尊敬、非常歡喜,恭敬讚歎,雖然他沒有發心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加持他。為什麼?因為他宣揚淨土,勸大家往生,佛對他們也加持。底下這兩段。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