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 (第十六集) 1988 美國達拉斯 檔名:02-020-0016
請掀開經本第七十二面,倒數第五行,末後這句看起:
【吾哀汝等。苦心誨喻。授與經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
從這個地方看起。這是這一章的第二段,佛說他哀憫、哀憐這個世界的眾生,所以才出現於世間,苦口婆心的教誨我們、勸勉我們。『授與經法』,把經典、修行的方法給我們。經法裡面最殊勝的,無過於此經,殊勝在哪裡?殊勝在這部經典、這個法門是易行道;換句話說,只要你肯相信,依照這個方法去做,人人都能成功。不像其他的法門,我們用一生的力量,未必能成就,尤其是不能究竟圓滿的成就。所以一切法門,可以說沒有像這個法門這麼方便,這麼樣的究竟。佛勸我們要『悉持思之』,持是受持,思是思惟,『悉奉行之』,這個三句就是聞思修,思惟、修習,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
【尊卑。男女。眷屬。朋友。】
這是從我們家庭輾轉到社會,凡是我們曾經相識之人,我們都應當把這個法門轉告給他。
【轉相教語。】
把這個法門告訴他們,勸導他們修學。
【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
這是我們自己要努力,依照佛的教誨去做,要約束、要檢點,要和順,要慈孝。經文前面都有詳明剴切的教導。
【所作如犯。則自悔過。去惡就善。朝聞夕改。】
凡夫總免不了有過失,有過失不要緊,有過能改就好,所謂是「知過能改,善莫大焉」。佛在此地也是勸我們要改過,『所作如犯』,如有違犯,違犯佛的教誡,我們應當要悔過,要斷惡修善,所謂『朝聞夕改』,改得要快。
【奉持經戒。如貧得寶。改往修來。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願輒得。】
這是講感應,學佛一定要相信感應,要相信因果,真正發心『奉持經戒』。本經前面一章所講的五惡、五痛、五燒,內容就是講的五戒十善,我們念佛求生淨土,五戒十善必須要努力去做到。這是真正之寶,能夠幫助我們超越三界,永脫輪迴,往生西方成佛作祖。這是世間任何的寶物都不能夠相比的。所以,得到這部經那是真正之寶,在一切經典裡面,沒有比這個經更殊勝,得到這部經,這一生必定得度。前面屢次說過,得到別的經不見得你一生能得度,種善根那是沒有問題的,得到這部經那就非常可能往生佛國。
一定要『改往修來』,「往」是我們生生世世在六道輪迴裡面所造的那些業因,我們今天明白了,我們要把它改正過來。「來」,是我們來生所期望的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一定要修彌陀淨土。『洒心易行,自然感降』,只要我們身心潔淨,「洒心」,洒跟洗刷的洗是一個意思,把心裡面的無明、煩惱、迷惑洗得乾乾淨淨。「易」是改變,「行」是行為,把從前專門做六道輪迴的行為,咱們改變過來,成為佛的行為,菩薩的行為。依照這個經上做就行了,這樣做自自然然就有感應降臨。『所願輒得』,我們心裡頭有所願求,正是佛門常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沒有求不到的,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
佛所在的地方,佛所經歷的地方,那個國土也好,『邑』是都市,都市也好,『丘聚』是村莊、鄉村,不管是國家、城市、村莊沒有不蒙佛教化的。這個三句話我們要記住,我們要學習,就是無論我們在什麼地方,凡是跟我們接觸得到的這些人物,我們都要勸他念佛,都要給他說念佛的好處,那就跟『佛所行處』沒有兩樣。當然,這也是樁難事,正如同梅光羲居士在本經序文上所說的,我們以別的方法勸眾生,或者還容易接受,勸人念佛非常之難。實在說不是它難信,是我們很難把這個道理為別人講清楚,難是難在這個地方;換句話說,我們對於這個法門的理論、方法、境界一定要很明白、很透徹,才能夠把人說得心服口服。由此可知,我們自己固然二六時中這一句佛號不斷,至少淨土五經一論是必須要讀的。當然,再能讀一點大乘經,那就更好了。
大乘經裡面,我們只需要選幾部就夠了,如果我們年輕,有這個能力的話。《華嚴疏鈔》,過去弘一大師非常的讚歎,他認為這部《疏鈔》就像一部佛學大辭典。能把《疏鈔》念過一遍,以後再看一切佛經,都可以說是迎刃而解,沒有困難。所以,他勸人從這個地方下手,這個實在是一部很大的書。如果覺得分量太多,太困難,近代也有一部好書,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他註得非常詳細,也等於是一部佛學大辭典。念了以後,關於佛學,不管是哪一宗、哪個法門的常識,大致上也完備了。像這個我們只要知道取捨,實在也不是困難的事情,因為有這些常識,我們就可以能夠普遍的勸導一切人。即使這個人善根薄,他不能接受,相信他也不會反對,確實是給他種了善根,每位學佛的同修都應當發這個心。
【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
這是說天地的祥和,佛法裡面說得很好,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最重要的是人心,人心都善。人心如何才能達到善良?必須要宣傳佛法,要弘揚佛法,使每個人都知道因果報應,每個人都能真正的理解六道輪迴,都能相信六道輪迴,那他必然對他的思想、行為有所約束,心裡必然往善的這方面去做。世間善人多了,這個環境隨著心轉,天地日月也隨著人心來轉。這是現代科學家還沒有完全肯定,如果科學再進步、再研究,我相信能夠證實的,外境隨心轉的。所以,佛化的國土、城市、村莊,感得就是『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天災逐漸就減少了,『災厲不起』。
【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
只要人心都能向善,都能相信因果、都相信輪迴,必然每個人都能夠安分,安於本分,斷惡修善,國家也強盛了,也豐足了,老百姓也得到安樂。雖然有軍隊,軍隊不打仗,沒有戰爭,國民自上至下都『崇德興仁』,都注重道德、仁義。『務修禮讓』,務是務必,非常的重要,要修禮,要知道忍讓。彼此忍讓,社會就和睦了,天下太平。所以,從前古時候,佛陀在世,以及我們中國古聖先賢,對於治理一個國家,他懂得最重要的就是教育,一定要把教育辦好。教育的內容什麼?就是道德仁義禮,教這些,從小就教。使一個人長大了,他一生都在追慕聖賢君子,這是他嚮往的,他希望能做到的。所以,禮是教學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科目。很惋惜,我們民國以來,對於這個教育的大根大本疏忽了;疏忽了,我們今天受這樣大的苦難,這未嘗不是一個根本的因素。
【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這一段兩行的經文,所寫的是一個太平盛世,太平從哪裡來的?佛教化而來的。如果人家要問你,你學佛,佛有什麼用處?佛有什麼好處?你就可以把這幾句經文答覆他,真正學佛,人人怎麼樣?真的天下太平,國泰民安。
【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我於此世作佛。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令獲五德。升無為之安。】
佛哀憫眾生,哀憫的程度超過父母念子女,這是真的,父母念子女,無非是希望子女將來長大成人,德學具備,出人頭地,期望的也就如此而已。佛對於眾生的期望不只如此,佛希望眾生永遠脫離六道輪迴,快快的成佛,跟他一樣。這種恩德,不是父子之恩能夠相比的。所以他老人家自己說,『我於此世作佛』,此世是指我們這個世界,娑婆世界五濁惡世。教化眾生是『以善攻惡』,攻就是改的意思,是以善法教化眾生,改正眾生種種的惡念,種種的惡行。『拔生死之苦』,這就是六道輪迴,幫助我們出離六道輪迴。『令獲五德』,五德就是前面講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個經典是著重在家人的,前面我們講過,出家則是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這是五德,這是根本戒律。『升無為之安』,無為就是佛菩薩所證的大涅槃,如果我們說得更貼切一點,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升無為之安。佛對我們的大恩大德,從這一段我們多少能夠體會一些。
【吾般泥洹。經道漸滅。人民諂偽。復為眾惡。五燒五痛。久後轉劇。】
這段話如果拿現代的話來講,佛對我們現代社會的預言,大預言,實在佛不是預言,在佛的眼睛裡面是現量境界。不要說是佛了,前面說過,極樂世界的天人,就是一般的大眾,都有不思議的天眼通,能看過去現在未來。我們去佛才不過三千年,時間並不長,佛對於我們社會的狀況知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說了,他滅度之後,『般泥洹』就是滅度,他滅度之後,『經道漸滅』,佛的經典,佛道這就是修行證果,逐漸少了。也許我們會想到,真正修行的人可能是比從前少,但是經典應當不會減少的。因為現代印刷術發達,經典怎麼會減少?其實經典雖然還在世間,一般人把它解錯了,以自己的知見來推測佛經,這樣雖然有經典在世,實質上它已經變質,也等於「漸滅」了。何況佛法將來是要滅盡的,第一部滅的是《楞嚴經》,本經是最後滅,一切佛法統統滅盡了,這部經還住世一百年,這是佛的大慈大悲,以神力加持的。
經道漸滅,人民就諂偽,諂曲虛偽。『復為眾惡,五燒五痛,久後轉劇』,就是殺盜淫妄,一代超過一代,就是惡業一代比一代要盛,這個不得了。這是在造因,造這樣重罪業之因,後來的果報自然不堪設想。這是我們要知道的,要明瞭的。現在這個時候要到了,那個惡,惡因也造滿了,惡貫滿盈,果報不久就會現前。誰能夠救這個世間?沒有人能救。要救這個世間只有一個方法,大家都懺悔,改過修善,這個世間馬上就轉變好了,就像前面所講的,太平盛世。諸位想想,誰有能力叫這個世界作惡的眾生覺悟、回頭、改過自新,你們想想看,什麼人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能力,做不到,換句話說,果報它怎麼會不現前?無怪乎李老師說,他在臨走之前給學生們說,這個世界變了,已經無路可走了,唯一的辦法就是求生淨土。這就是講我們在這個世界跟大家共業,我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想不受這個災難,趕緊到西方世界去,躲過這場大劫難。所以,這是佛在此地預言,就是講現代這個社會。
【汝等轉相教誡。如佛經法。無得犯也。】
這個末後一句,佛勸彌勒菩薩,勸我們大眾,我們要肩負起這個責任,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我們曉得這個劫難沒有法子的,但是我們總要盡心盡力去做。我在台北跟基金會的同仁就說,過去一般人印經少,發心印經的人很少,所以我極力提倡印經,我在民國六十年的時候極力的提倡。這十幾年來,這個風氣改了,在台灣幾乎每個寺廟、每個道場沒有不印經的,現在經書流通量非常廣大。我勸我們台灣基金會同仁,我說我們從今以後,因為經書已經普遍大家印了,從今之後我們專印淨土經典。別的大乘經已經有人印,淨土經典流通不多,不廣,我們要普遍的來流通淨土經典,把這個法門大量的來弘揚,來轉移社會風俗。尤其是《無量壽經》,淨土經典裡面,即使在台灣,《無量壽經》流通量不夠,不多,講的人更少,這是我們應當要提倡的。『如佛經法,無得犯也』,要依教奉行。
【彌勒菩薩合掌白言。世人惡苦。】
惡是因,苦是果。
【如是如是。】
那個苦因、苦果就像佛所講的一樣,一點都不錯,彌勒菩薩他也看得清清楚楚。
【佛皆慈哀。悉度脫之。受佛重誨。不敢違失。】
彌勒菩薩很好,把佛的教誨直下承當過來,佛既然這樣的慈悲哀憫眾生,希望都能度脫。今天在這個會上接受佛殷重的教誨,他自己一定是依教奉行,不敢違背,不敢忘失。
請看底下一章:
【禮佛現光第三十八】
【佛告阿難。若曹欲見無量清淨平等覺。】
『若曹』就是你們,你看這個經文,這是佛回轉頭來叫著阿難。前面好幾個大段,都是對彌勒菩薩說的,對彌勒菩薩說了不少,回頭再跟阿難講。你們如果要想見阿彌陀佛,這個『無量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別號,諸位要記住。
【及諸菩薩阿羅漢等所居國土。】
你想見到阿彌陀佛,以及西方世界諸上善人,乃至於西方極樂世界,你要想見的話,想見怎麼才能見到?佛教給他。
【應起西向。】
你起立面向西。
【當日沒處。恭敬頂禮。】
這是向西方,阿彌陀佛在西方,我們向太陽下山的那個方向,西方,這有方向,有所在,恭恭敬敬的禮拜。
【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邊禮拜,一邊稱念,念佛,這樣你就能夠見得到阿彌陀佛。阿難非常乖巧,立刻就依教奉行。
【阿難即從座起。面西合掌。頂禮白言。我今願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供養奉事。種諸善根。】
他發願,他禮拜。
【頂禮之間。忽見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立刻就現身。
【容顏廣大。色相端嚴。如黃金山。高出一切諸世界上。】
佛現相了,現的相很大,就像半個天空一樣,現那麼大的相。
【又聞十方世界諸佛如來。稱揚讚歎。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無礙無斷。】
不但阿難這一禮拜,見到阿彌陀佛,同時還聽到十方世界諸佛都在讚歎阿彌陀佛。就像我們在《彌陀經》裡面讀到的,六方,實際上六方就是十方,恆河沙數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讚歎阿彌陀佛,這個讚歎沒有障礙,沒有間斷。
【阿難白言。彼佛淨剎。得未曾有。】
阿難這個時候見到佛,又見到菩薩、阿羅漢們,又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非常歡喜,『彼佛淨剎,得未曾有』,太好了。
【我亦願樂生於彼土。】
這句話很重要,阿難現在在哪裡?阿難現在在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曉得?這個經上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阿難在西方極樂世界。同時,我們還要知道,阿難是禪宗二祖,禪宗的初祖是摩訶迦葉,迦葉尊者就傳給阿難,禪宗的二祖。我們在此地經文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見到他發願往生,他這個話決定不是妄語,不是有口無心隨隨便便說出來的。由此可知,阿難尊者現在在西方極樂世界。
【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親近無量諸佛。植眾德本。汝欲生彼。應當一心歸依瞻仰。】
這是佛教給阿難尊者,阿難尊者已經發願,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佛就告訴他,凡是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那些人,那些人都不簡單,都是已經曾經『親近無量諸佛,植眾德本』。這句話與小本《彌陀經》恰恰相應,《彌陀經》上不是說嗎?「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因緣從哪裡種的?就是「已曾親近無量諸佛,植眾德本」。我們今天有這個因緣讀到這部經,能信、能解、能持名,你過去生中必定像佛所說,你也是已經親近無量諸佛,植眾德本。否則的話,你就是遇到你也不相信,或者相信了,不反對,不反對不念,沒有意思往生。
所以,真正是很深厚善根之人,我們與會的同修要珍惜,不要小看自己,就是說你的善根福德已經有了,現在要把握的就是因緣,這個緣你要把握住。底下這一句就是緣。『汝欲生彼,應當一心歸依瞻仰』,這就是緣,這就是我們現在要修的,一定要一心繫念。本經講「一向專念」,小本《彌陀經》,玄奘大師翻譯的「一心繫念」,這就是歸依瞻仰。歸是回頭,不但從六道裡面回過頭來,還要從一切佛法裡面回過頭來,我專修淨土法門,專持彌陀德號,這叫歸依。回過頭來一心一意我就依靠阿彌陀佛、依靠《無量壽經》,每天瞻仰、稱念、禮拜,瞻仰是念佛,就像《十六觀經》裡面講的,觀想、觀像、持名,包括這三種念佛的方法。
【作是語時。】
『作是語時』,釋迦牟尼佛這樣教誡阿難,所以這段經文非常重要,因為佛的言語很簡單、很扼要,可以說把生西的條件統統說出來了。果然能依照這個方法修行,這個人這一生決定往生。底下也可以說佛放光給釋迦牟尼佛做證明,這作是語時,釋迦牟尼佛講這些話,講完了這個時候。
【阿彌陀佛即於掌中放無量光。】
佛掌放光,佛相大家都見到,佛手掌放光,放無量的光明。
【普照一切諸佛世界。】
這個放光照十方國。
【時諸佛國。皆悉明現。如處一尋。】
佛這一放光,十方世界統統出現,每個世界每個世界距離都好像好近,『一尋』是我們中國的八尺,這是講距離很近,還不到一丈。也有人說,在中國一般通俗的講,兩個手張開這個距離叫一尋。
【以阿彌陀佛殊勝光明。極清淨故。於此世界所有黑山。雪山。金剛。鐵圍。大小諸山。江河。叢林。天人宮殿。一切境界。無不照見。】
佛光這一照,這是給我們一個特別的加持,因為肉眼所見不到的這些東西,這時候都見到了。譬如佛經裡面講的須彌山,我們見不到,到底在哪裡不曉得,又給我們說的大鐵圍山,我們也見不到。『江河,叢林』,也許說這個還不難見,實在,要想同時見到也不容易。像現代人坐上太空船,飛到太空,對地球上一看一目了然,都看到了,這些山河都看到了。可是還有『天人宮殿』我們見不到,四王天在哪裡?忉利天在哪裡?夜摩天在哪裡?兜率天在哪裡?我們見不到。佛光一照,阿彌陀佛的佛光一照,統統看到了,不但欲界六層天,色界、無色界天統統見到了,『一切境界,無不照見』。這是給我們做證明,這決定不是假的,當時阿難看見,與會還有一萬二千大眾,還有無量的菩薩,人人都見到,可見得這個不假。
【譬如日出。明照世間。】
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好像太陽出來了,大地光明,沒有一樣看不清楚。
【乃至泥犁。溪谷。幽冥之處。悉大開闢。皆同一色。】
前面只講人天的境界,這個地方給我們講,三惡道的境界也現前,真是無所不照。阿彌陀佛手掌一放無量光,遍照十方,十方世界每個世界裡的十法界統統現前,上自諸佛,下至地獄,『泥犁』就是地獄,每個佛國土、每個十法界統統照得清清楚楚。
【猶如劫水彌滿世界。】
這是比喻,就好像是大水,像我們坐船在海洋當中,看到一片大水。
【其中萬物。沉沒不現。滉瀁浩汗。唯見大水。】
『滉瀁浩汗』就是沒有邊際的樣子,像船在海洋當中,看不到邊際,天連水,水連天,看不到邊際,一切的萬物統統都在水裡面。
【彼佛光明。亦復如是。】
這是拿這個水比喻作佛光,把海裡面這些萬物比喻作十法界。這個時候十方諸佛國土的六道景象,完全都在佛光照明之中。
【聲聞菩薩,一切光明。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
這是說其他的光明在佛光照耀之下統統不見了,就好像我們夜晚,點那個燈很亮;如果在白天太陽底下,燈雖然開了,顯不出燈光,為什麼?太陽的光太大了。這就是說,諸佛、菩薩、羅漢的光明,在阿彌陀佛佛光之下統統顯不出來,統統不見了,可見得佛光不可思議。
【此會四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皆見極樂世界。種種莊嚴。阿彌陀佛。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聲聞菩薩。圍繞恭敬。譬如須彌山王。出於海面。明現照耀。清淨平正。無有雜穢。及異形類。唯是眾寶莊嚴。聖賢共住。】
這是當時情況,當時與會,釋迦牟尼佛講這個經大會的時候,『四眾』,出家男眾、女眾,在家男眾、女眾,這就是四眾弟子。除了佛的四眾弟子,還有『天龍八部,人非人等』,都在這裡聽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講到這個地方,阿彌陀佛忽然現身,大家都見到了,統統見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種種莊嚴,阿彌陀佛菩薩圍繞,全部看到了。在三轉法輪裡頭,這段經文是證轉,作證,做出證明給我們看。我們不要想那是經上說的,經上說是真的,不是阿難一個人看見的,阿難一個人看見,未必是真的,是在會四眾統統看到的。天龍八部,人非人等,我們不管他,我們也見不到這些鬼神,我們只講與會的四眾,這跟我們一樣的程度,沒有一個不見到這個境界。底下這三行經文,是讚歎這個境界,殊勝至極。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阿難及諸菩薩眾等。】
這是與會的,當時在會的這些人。
【皆大歡喜。踴躍作禮。以頭著地。稱念南無阿彌陀三藐三佛陀。】
沒有一個人不念阿彌陀佛,看到這個境界,當然我想與會那些人統統都禮拜了,這也是我們想像當中一定的境界。阿彌陀佛來了,哪個不禮拜?哪個不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三藐三佛陀』,三藐三佛陀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正等正覺。實際上這一句統統是梵語,如果翻譯出來,「南無」是歸依的意思,「阿」是無,「彌陀」是量,歸依無量正等正覺。這句話,「三」是正,「藐」是等,這個「三」又是正,「佛陀」是覺,整個翻出來,就是歸依無量正等正覺。都稱念、禮拜。
【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
這是講六道,從天、人到畜生,當然修羅、餓鬼、地獄也統統包括在其中,因為前面講到。
【睹斯光者。】
見到佛光,佛光一加持。
【所有疾苦。莫不休止。】
佛光一照,煩惱輕、智慧長。
【一切憂惱。莫不解脫。悉皆慈心作善。歡喜快樂。鐘磬琴瑟。箜篌樂器。不鼓自然皆作五音。】
所有的樂器,沒有人去演奏,自自然然出聲音,就像天樂盈空一樣。
【諸佛國中。諸天人民。各持花香。來於虛空。散作供養。】
諸天供養,這個諸天不是指我們娑婆世界的諸天,是『諸佛國中』的諸天。實在講,如果不是阿彌陀佛放無量光照十方世界,這種境界是看不到的。就是大菩薩們也不容易看得到,大菩薩到哪個世界,看到那個世界能看得到,看十方諸佛世界看不到。這是阿彌陀佛來現一下身,給我們帶來這麼樣一個殊勝意想不到的境界。諸位想想,你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境界恐怕比這個還要殊勝,不曉得殊勝多少倍。因為在那裡,阿彌陀佛天天放光,時時刻刻放光,都到十方世界。在我們這裡,偶爾這些人緣分好,遇到釋迦牟尼佛講這個經,佛示現了一下,偶然示現一下。到西方世界,天天示現,時時示現,刻刻示現,無有中斷的示現。我們常聽到,西方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國土,在阿彌陀佛佛光當中,這兩個世界距離咫尺之間,一尋,距離一尋,一尋就是八尺,不可思議。
【爾時極樂世界。過於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
這就是通常講的十萬億佛國土。
【以佛威力。如對目前。】
阿彌陀佛這個神通變現出來,就好像面對面一樣。
【如淨天眼。觀一尋地。】
兩個國土,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距離多遠?八尺,就是面對面了。
【彼見此土。亦復如是。】
西方極樂世界看我們娑婆世界也就是這麼近,就是一尋距離而已。
【悉睹娑婆世界。釋迦如來。及比丘眾。圍繞說法。】
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天人看得清清楚楚,也就是面對面見到的,兩土一尋。這一章現身說法,不可思議,我們讀了再不想去,這個人真是愚,那就是李老師講的非愚即狂,頭腦不正常。正常的人讀到這個,哪有不願意去的道理?阿難一見就動心了,馬上就發願,我要求生西方世界。我們今天念這一章經文,也等於當時在會場一樣,雖然沒有明明白白的見到,我們讀這個經文,想像這個境界,如同目前。
再看底下一章:
【慈氏述見第三十九】
慈氏是彌勒菩薩。
【爾時佛告阿難。及慈氏菩薩。】
這一章經文緊接前面這章而來的,就在阿彌陀佛示現,大眾都見到這個莊嚴的世界,不思議之事,頂禮、稱念這個時候,佛告訴阿難及彌勒菩薩。
【汝見極樂世界。宮殿。樓閣。泉池。林樹。具足微妙。清淨莊嚴不。】
有沒有見到?這一段講地上的莊嚴。
【汝見欲界諸天。上至色究竟天。】
從這裡看,極樂世界雖然它沒有三惡道,確實它有人天兩道,但是人天兩道裡面都是菩薩。
【雨諸香華。遍佛剎不。】
這是看天上,欲界天、色界天,你有沒有看到?
【阿難對曰。唯然已見。】
『唯然』是非常恭敬答覆的樣子,我已經見到。
【汝聞阿彌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眾生不。】
你有沒有聽到阿彌陀佛在那裡說法?在那裡宣布,一切眾生都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有沒有聽到?
【阿難對曰。唯然已聞。】
阿難聽到了。
【佛言汝見彼國淨行之眾。遊處虛空。宮殿隨身。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諸佛不。】
你有沒有看到這個稀奇的事情?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你看他們多自在、多快樂。『遊處虛空,宮殿隨身』,這個妙了。宮殿是他居住的地方,他居住的地方他可以隨身,他身要往上升,他宮殿也往上升。我們今天很遺憾,我們坐的飛機不能停在空中,西方極樂世界的宮殿可以停在空中,它想動它就動,不動它就停止,想左就左,想右就右,想上就上,想下就下,無不隨心所欲,沒有障礙。想到他方國土,他那個宮殿就是飛行工具,坐在宮殿裡面就到他方世界了,就見佛了,見佛供養、聞法,這個不思議的事你有沒有見到?
【及見彼等念佛相續不。】
這個『不』也是念否,問號。這句話要緊,為什麼?十方世界的眾生到西方淨土都是念佛去的,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他們還是在念佛,淨念相繼,這非常重要的這一句。
【復有眾鳥。住虛空界。出種種音。皆是化作。汝悉見不。】
就像小本《彌陀經》裡面說的,西方世界有許許多多珍禽,這些鳥不是畜生,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用這些鳥來說法。如果要拿我們這個世界的術語來說,阿彌陀佛是個大科學家,他做了許許多多這些玩藝,讓大家來享受,享受的當中又聞到法音,又提醒你念佛,這是真正不可思議,是高度的科學世界。
【慈氏白言。如佛所說。一一皆見。】
就像佛所講的,樣樣都見到了,佛說法也聽到了。這一段把前面一段實在講是不曉得加強了多少的分量,這一問一答,真的見到了。所以,這個說法裡頭,本經具足了三轉法輪,示說、勸說、作證說,這是把證據拿出來了。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諸上善人、依正莊嚴,統統現在面前。
【佛告彌勒。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復見不。】
這個奇怪,西方極樂世界還有胎生的,你有沒有看到?
【彌勒白言。世尊。我見極樂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處於宮殿。】
他見到了,不但見到,還描寫那個狀況,極樂世界胎生的人,住胎就好像夜摩天一樣,夜摩天在忉利天之上,福報享受超過忉利天主。
【又見眾生。於蓮華內。結跏趺坐。自然化生。】
這是講什麼?是講九品往生的,前面胎生的,那是邊地往生的,就是底下一章講了,「邊地疑城」。在蓮華裡面化生的,則是九品往生的。
【何因緣故。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
彌勒菩薩見到這個情形,就提出疑問,實際上彌勒菩薩這個發問叫做利樂有情問。不是他不知道,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是這麼一說,必然引起我們的懷疑。我們會懷疑極樂世界怎麼會有胎生的?我們有這個疑問,得不到答案,這個疑團不能解決,疑要是不能斷,就有障礙,什麼障礙?將來我們往生也往生這個地方,所以一定要斷疑生信。這樣說,佛不說不行嗎?不行,為什麼不行?因為將來你會看到這個境界,或者你現前見到,就像阿難跟彌勒當時在會上見到,你念佛功夫深了,感應佛現前,現這個境界,你見到了;或者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一定見到。因此,你早晚會遇到這個境界,不能不把這個境界的來由說明白,使我們斷疑生信,將來不至於跑到西方極樂世界邊地上去。這一段經文目的在此地。
請看底下一章:
【邊地疑城第四十】
底下一章就是釋迦牟尼佛答覆彌勒菩薩。
【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
這就把原因說出來了,有些眾生他自己智慧不開,他心裡面有疑惑,雖然有疑,但是他並不是不信,這個諸位要知道。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得非常詳細,這個法門是以信願行三個條件往生的,換句話說,這個人他相信,他不是不相信,他的確具足了信願行。雖然相信,他這個信不純,信心裡面還有疑惑,他如果沒有相信,他怎麼會發願?怎麼肯念佛?可見得他真的相信,相信裡頭有一點疑惑。疑什麼?懷疑佛的智慧不像經上講的那麼究竟圓滿,懷疑這一點。說實在話,不僅常人有這個懷疑,我曾經親自聽到,這有名的大法師,老法師,他也不相信,講到佛萬德萬能,他笑笑:「萬德萬能,是對佛稱讚的話,不是真的。」這就是懷疑。他相不相信西方?他相信,他也講《彌陀經》,他也勸人念佛。這就是這一類的因由。他『不了佛智』,對於佛的智慧他沒有徹底了解。
佛有『不思議智,不可稱智』,稱是稱說,所謂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佛確實有無量無邊的智慧,經上用這些詞句來讚歎。『大乘廣智』,真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所以,有些人就問了,佛既然這麼大的智慧,這麼大的能力,佛在三千年前為什麼不發明電燈?為什麼不發明錄音機?發明錄音機,把佛的講經都錄下來,那不是比阿難集結要省事得多了嗎?為什麼不發明電視?如果把那個時候境界統統照下來,我們現在都方便了。有人就提出這個問題,證明佛不能,佛的智慧、德能是有限度的。這個想法是他自己愚痴,不是佛不懂得這個電燈、錄音機、電視,不懂得這些構造的方法,佛懂。懂為什麼不做?這正是他大慈大悲,為什麼?諸位要想想,佛當時就把這些東西統統發明做出來了,恐怕我們這個世界,地球早就完蛋了。今天這些科學家慢慢摸摸出來了,美國、蘇聯所儲藏的科學武器,足夠毀滅地球十幾次之多,早就毀掉了。所以,佛不用這些東西,正是大慈大悲。
再說,佛如果用這些東西,反而不能度眾生了,為什麼?佛法很容易聞到,不難嘛!不難,大家心態就疲厭了,就不會生起稀有之心,不會生起難得之心,對佛法就輕慢;換句話說,佛法成就人就少,這也是佛大慈大悲之處。實在講,佛不必用這些儀器,你看看阿彌陀佛手上一放光,比我們現在電視要高明得太多了。我們今天電視,這些科學家也有本事,把衛星放出去,月亮的照片照來給我們看,土星的照片照下來了,火星也照了,木星也照了,我們現在都看到了,可是太陽系以外的呢?沒有辦法,見不到。又何況十方諸佛世界!阿彌陀佛現的是大電視,整個天空就是那個畫面,我們人能做得到嗎?科學家望塵莫及,整個天空就是個電視的畫面,你所看的那個世界距離我們就好像八尺;換句話說,這個電視是立體電視,不是像我們現在平面的。那些佛菩薩、人物都走到我們面前來,距離我們只八尺而已,這個八尺是我們中國尺,要拿現在的算法就三公尺,就這麼近的距離,真是面對面說話談笑一點沒有障礙。佛哪能說沒有能力?哪裡說沒有智慧?統統是我們自己疑惑,完全用我們凡夫的見解、凡夫的心態來測量聖人的境界。這種損失是自己的,不是佛菩薩的,於佛菩薩毫無損及,而對自己來講,大大的障礙了自己,損害太大了。
『無等無倫』,沒有人能夠跟佛相比的,『最上勝智』,最上,最殊勝的智慧,沒有法子稱說。『於此諸智,疑惑不信』,他疑就是疑的這一點,這個疑我看到就很多人,真的他有這個疑問。可是,他怎麼樣?『猶信罪福』,他相信因果報應,相信六道輪迴,也相信有西方淨土,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他也願意往生淨土。所以他『修習善本,願生其國』,他還是願意往生。這樣的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到邊地,說個實在話,不如老太婆。老太婆她不懂,她不懷疑,她沒有這麼多知識,沒有這麼多妄想,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她還能九品往生,她還能生到蓮花裡頭,不會生到邊地胎胞。這正是所謂古人講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最容易成就的。最麻煩的就是今天所謂的知識分子,科學頭腦,這種人就麻煩大了,你說他不信吧,他好像也相信,你說他信吧,他疑問多多,這樣的人念佛往生不如老太婆,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復有眾生。積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無等智。威德廣大不思議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故於往生清淨佛國。意志猶豫。無所專據。然猶續念不絕。結其善願為本。續得往生。】
這是另外還有一個原因的,前面那一類人是懷疑佛,懷疑佛的智慧、德能不是究竟圓滿的,這一類人,對佛智慧、德能沒有懷疑,他對自己有懷疑,自己業障深重,有沒有資格往生?聽說可以帶業往生,大概是可以帶業,帶業到那邊就圓證三不退,就一生成佛,想想自己恐怕不行;換句話說,不相信自己,對佛相信了,不相信自己。這類眾生他也『積集善根』,他也努力的學佛,『希求佛智,普遍智,無等智』,跟上面講的是一樣的意思,換幾個字眼而已。他的疑問是『於自善根,不能生信』,就是懷疑,雖然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哪裡能跟佛比?哪裡能跟觀音、勢至比?這種人說得不好聽,就是自卑感很重,不敢跟那些菩薩、諸上善人比,其實他也往生了。因為他自己不敢跟諸善上人在一塊,總覺得比人家要差、要矮一截,那只好退到邊地,是這麼去的,這很冤枉。佛在此地講得真清楚。這冤枉,對自己缺乏信心,所以他『往生清淨佛國』,就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因為『意志猶豫』,諸上善人的法會不敢去。可是他自己還是很不錯,『然猶續念不絕』,就是他念佛,信願持名他還不中斷,他還是努力在念。也就好像自己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只生個凡聖同居土,做個人就好了,就是這麼個意思。他說菩薩不敢當,對自己缺乏信心。他這樣的,行,他也能去,『結其善願為本,續得往生』,這樣的人行,他也能往生。
【是諸人等。以此因緣雖生彼國。不能前至無量壽所。道止佛國界邊。七寶城中。】
這是說明,上面這兩種人,兩種有懷疑的,一個疑佛,一個疑自己,這兩種人都有障礙,但是都能往生到西方世界。雖然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但是見不到阿彌陀佛,『不能前至無量壽所』,就是無量壽佛的所在,他見不到佛。『道止佛國界邊』,他所能達到的,就是止於阿彌陀佛的邊地。邊地也不錯,『七寶城中』,剛才彌勒菩薩說,那個裡頭人的享受、快樂猶如夜摩天宮,就是見不到佛就是了。我們來看看底下一段經文。
【佛不使爾。身行所作。心自趣向。亦有寶池蓮華。自然受身。飲食快樂。如忉利天。於其城中。不能得出。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隨意高大。於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其人智慧不明。知經復少。心不開解。意不歡樂。是故於彼。謂之胎生。】
這段經文給我們說明白了,不是真的胎生,是比喻作胎生,因為胎生苦,他比喻作胎生。就是他們這些人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享受、快樂、自在,比不上九品往生的;換句話說,在極樂世界裡面,他們這是最苦的地方,說之為胎生。胎生是假名,不是真實的,因為還是蓮華化生,這段經文說得很清楚。『佛不使爾』這句話,佛沒有責任,不是佛懲罰他們,讓他們這樣做的,不是的。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從來不懲罰人,是他自己自作自受,他自己做的。『身行所作,心自趣向』,自作自受,是他自己心理行為變現出來的,一種是懷疑佛智不是真的,一種是自卑心太重,不敢到佛菩薩面前。可見得這不是阿彌陀佛的意思,是他自己造成的障礙,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決定要避免,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這個地方『亦有寶池蓮華』,還是有七寶池,也是蓮花化生。『飲食快樂,如忉利天』,這是佛講的,前面這是彌勒菩薩說的,他說像夜摩天,比忉利天還要高,釋迦牟尼佛講忉利天;換句話說,最低限度,那邊人的享受、快樂就像忉利天人一樣。他苦在什麼地方?底下就說了,『於其城中,不能得出』,這是一苦,他出不了城;換句話說,他有一定的界限,一定的範圍,他沒有辦法超越,這他苦處。『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隨意高大』,這是苦處,第二種苦處。他住的房子不像九品往生的,九品往生的人他所住的地方,喜歡在地面上就在地面上,喜歡在空中他的房子就在空中,喜歡什麼樣子、什麼形式,就變成什麼樣形式,沒有不隨心所欲的;此地不行,不能隨心所欲,雖然也是宮殿,不能隨心變化,這是一種苦。第三種苦,『於五百歲,常不見佛』,他在這個地方要住五百年,這五百年裡面,他見不到佛,也見不到菩薩,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佛當然聽不到講經說法,也『不見菩薩聲聞聖眾』。這是三種苦,他的苦就在這個地方。
這些我們看起來,這哪裡算什麼苦!可是在極樂世界的人看起來,這受不了,這太苦了,邊地就好像極樂世界的牢獄一樣,極樂世界的禁閉室一樣,他們受不了。『其人智慧不明』,他愚痴,這兩類人,兩類人都愚痴,『知經復少』,沒有機緣聞法,沒有機緣讀誦大乘,假如他知道經典多,他這個疑問可以斷,知經少。『心不開解』,知道又少,對經裡面的意思他也沒開悟。開經偈上所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經是念了,佛的真實義不知道,所以讀誦而不能悟解,不悟,他的疑問就多。
我過去有個同修,也是一位出家法師,他往生了。他往生,照今天這個經看,就懷疑了,說不定他就到這個邊地。他懷疑什麼?就是懷疑佛的智慧。他這個人的確是很用功,當年台灣大藏經,《中華大藏經》第一輯出來的時候,他請了一套。他把這個《大藏經》從到尾看過一遍,用了兩、三年的時間看過一遍,因為《中華大藏經》第一輯分量不多,《磧砂藏》。看完之後,以後遇到我,他向我提這個問題,他說佛常常講根本無明,根本無明怎麼有的?為什麼會有根本無明?根本無明幾時有的?他說我把《大藏經》仔細看過一遍,佛對這個問題沒有能夠詳細說明。所以,他懷疑佛的智慧,他來問我。我告訴他,我說這個問題佛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說在哪一部經?我就告訴他,在《楞嚴經》上,而且我還告訴他在《楞嚴經》的第四卷,我說你去讀。不過我跟他講,你讀了之後,恐怕你還是不明白,佛講清楚了,你聽不清楚。
這個障礙在自己,怎麼在佛?因為他所懷疑的,跟我提出的問題,跟富樓那尊者聽釋迦牟尼佛給阿難開示之後,他所提出的疑問完全相同。佛為富樓那尊者講解,富樓那尊者開悟,明白了。所以,《楞嚴》上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跟他講,你就是仔細去讀,甚至於你看註解,恐怕讀了之後你還是不明白。為什麼原因?因為我們自己沒有智慧,不解如來真實義。怎麼沒有智慧?我們用分別心、我們用妄想心來聽佛說法,聽完了之後,把佛的一乘真實法也變成了分別妄想,你怎麼能解如來真實義?關鍵在此地。所以,佛說經都囑咐聽經的人要諦聽諦聽,這句話重要,果然你能夠諦聽,你決定能解真實義。諦聽是老老實實的聽,什麼叫老實?不用分別心,不用執著心。
像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告訴我們的原則,「離言說相」,就是不要執著,不要分別言語、文字,不要執著分別言說,「離文字相,離心緣相」,你就能懂得如來真實義。言說相是言說,你不要分別執著這些;文字,佛講出許多的名相術語,你不要執著這些,也不要分別這些,你直接的去體會;離心緣是什麼?心緣就是妄想,不要用你自己的意思去想佛講這個話是什麼意思,一想就錯了,沒得想頭的。就好像用印,印文一樣的,那個印一蓋統統現前了。不必想著這第一個字大概先進去,第二個字後寫,總有個順序,總有個先後,沒有,直接的體會。像電報一樣,佛在那裡發報,我們這裡接收,一念不生,他那裡發完了,我們接收完畢,一點不錯,一絲毫也不差,這樣才行,這才叫諦聽諦聽。可見得過失都在我們自己這邊,說個不好聽的話,就是不老實,不老實就不能解如來真實義,馬鳴菩薩《起信論》裡頭幾句話說得很有道理。
所以,這些人知見少,不懂得經義。『意不歡樂』,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是想見佛見不到佛,當然學佛的人是想聞法,他又聽不到法。他雖然住在天宮,一切生活受用那麼自在,還是不快樂,好像被人關在監牢獄一樣。『是故於彼,謂之胎生』,胎生的意思是這樣的,是個比喻,並不是真正胎生,這是諸位要知道的。那個世界跟十方諸佛世界的六道畢竟是不相同的。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斷除疑惑。信己善根。作諸功德。至心迴向。皆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
這是佛告訴我們的,要我們謹記在心頭,避免這個障礙。第一,我們要相信佛的智慧,佛的智慧無比無倫,究竟圓滿,教給我們斷除疑惑。因為我們相信,真正是一點不懷疑,我們相信佛的智慧,相信佛的德能,你就肯定佛的四十八願是願願真實,我們往生就有希望了。相信我臨命終時,佛決定來接引,佛不會把我忘掉的,為什麼?佛有智慧,有能力。不要懷疑:我念佛,到時候佛來不來接我?那麼多人往生,會不會把我忘掉、漏掉了?這就懷疑了,你要去到那裡你也是生到邊地。不要起這個妄念,不要有這個妄想,老老實實念佛,相信到時候佛一定會現前,相信到時候佛決定來接引,一點懷疑都沒有,要有這個信心,信他。另外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善根,不要以為我造的罪業很多,我過去怎麼樣。那是過去事,已經過去了,過去不要再後悔,從今以後,我信願持名,我所作一切的善事,我統統迴向淨土。我為什麼做這個好事?為了作為將來往生淨土做資糧。
像講經,善事,無論是在家、出家,為什麼發心講經?為什麼發心勸人念佛?我這個善根統統作為我自己將來求生淨土的資糧,『至心迴向』。相信我自己所作的這些善,善心、善行都會幫助我往生,都會幫助我增高品位。這樣『皆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這就是講九品往生,三輩九品往生。『跏趺而坐』,在蓮花當中,端端正正像佛一樣盤腿而坐。『須臾之頃』,這是講很快的,不必多時。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的『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就像極樂世界那些菩薩們一樣。到那裡會起變化,佛光照你,佛的神力加持你,使你不久就跟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完全一樣,『具足成就』。這些我們要信得過,不能懷疑。
【彌勒當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
這是講九品往生,九品往生的人比起邊地的人,智慧要勝得多了。
【其胎生者。五百歲中。不見三寶。】
不見佛,不見僧,不聞法。
【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
他在那個地方五百年,只是在那裡享受快樂而已,在那裡慢慢等,等到期滿了,滿了的時候,佛再派菩薩,也是化菩薩來引導他。
【不得修習功德。無因奉事無量壽佛。】
他的苦惱就在此地。
【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
根本原因就是懷疑,說得清楚、明白一點,懷疑佛的智慧、德能,懷疑自己的功德不及。這兩種懷疑都足足障礙了自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五百世不能見佛聞法,這是很大的損失。希望我們同修明白這個道理,從今以後絕無懷疑,信心清淨,法喜充滿,我們這一生取西方極樂世界是決定成功的。
我們今天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