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第十五集)  1991  台灣電台  檔名:01-009-0015

  「一心不亂」包括《觀經》裡面的「三心」,念佛人在日常生活當中待人接物要用真誠之心,自受用是清淨、清涼、自在,處事待人接物要用大慈悲心,所謂大慈悲,這個慈悲心是從至誠、深心裡面流露出來的。

  《觀經》講的三種迴向,「迴向真如」,「真如」就是自性,在「四弘誓願」裡面就是成佛道,佛門裡面常講「佛日增輝」也是這個意思。《無量壽經》裡面所講的三種真實,「真實之際」就是真如,我們學佛目的就在此地,這就是我們的方向目標。第二個,「迴向佛道」,「佛道」就是斷煩惱、學法門,這是屬於自受用,也是佛家常講的「法輪常轉」,大經裡面所說的「住真實慧」。「迴向眾生」就是度眾生,這是屬於他受用;普度眾生,《無量壽經》所講的「惠以眾生真實之利」。這都是一個念佛人要牢牢記住,日常的生活處事待人接物必須要遵守這個教訓,要認真的把它做到,這才叫做憶佛、念佛。可見得憶佛念佛絕對不是在嘴皮上,要在心地上、在生活上、在行為上去念佛、憶佛,這樣才能與佛相應。底下我們要說:

  【妙行聖果,不可思議。】

  這一個修行的法門是非常的殊勝奇妙,因此它的果報就『不可思議』。第一個是「臨終除障」,「往生極樂」,「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來迎接你去。諸位要想一想,我們有業障的時候,你怎麼能見到佛菩薩來迎接你?佛菩薩是非常喜歡來迎接你,你有障礙他就沒有辦法現前了。古德講這種感應道交,譬如說「千江有水千江月」,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好比天上的月,我們自己好比是水,我們這個水要不乾淨,要不平穩,天上的月在我們這個心水裡面就不能夠顯現了,希望諸位好好想想這個道理。所以心要清淨,心清淨就與佛感應了,佛就能現在我們的心中,佛相就能夠現在我們的眼前,這是佛來迎接,這個時候「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顛倒是業障,所以心不顛倒在臨命終時是最極要緊的大事。

  我們怎麼能夠有把握在臨命終時心不顛倒?這就要靠平時的訓練,平常生活當中我們的心就不顛倒。那我們要問什麼叫顛倒?什麼叫不顛倒?心地清淨就不顛倒,心不清淨就顛倒;心裡面沒有煩惱、執著就不顛倒,有了煩惱、執著就顛倒;心裡面有這一句阿彌陀佛就不顛倒,心裡頭把這一句阿彌陀佛忘掉了就顛倒。諸位同修記住這個原則,在生活當中努力去鍛鍊、去訓練,到臨命終時決定管用,那個時候「聖眾來迎」決定往生。

  世尊對我們說:「我見是利」,勸我們「應當發願」。「我」是釋迦牟尼佛自述,「利」是利益,這一種殊勝的功德利益再也找不到了,具體而言,這就是「橫超五濁」,帶業往生。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帶業往生,所以應當要發願求生淨土。

  通常一個凡夫在緊要關頭的時候,就是臨命終時,第六意識不起作用,第八識裡面的習氣控制不住亂發,這是非常的危險。就看第八識裡面這些種子,種子就是習氣,哪一個種子力量大,先跑出來了,你就先受報,這是非常可怕的,自己控制不住的。我們想一想,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哪一種念頭最容易現前,你就能夠體會到臨命終時習氣起現行之可怕。如果我們起心動念貪財貪色,這種念頭會常常不知不覺自然就起現行,連晚上作夢也不能夠避免,那你就要知道臨命終時這個念頭起現行決定墮三惡道。念佛人必須要念到不知不覺,那個念頭一起來就是阿彌陀佛,就是佛號,念頭一起來都想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絕對不會想到這個世間五欲六塵,這個人才有把握往生。所以一定要曉得,起心動念如果都是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就是凡人招墮之憂,這是三惡道的業因,不能不怕。

  理持、事持,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亂,不會被外面境界擾亂,就能感應化身佛現前,接引往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亂,決定不為「二邊」干擾,「二邊」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相對,一切相對的法。譬如真妄是相對的,邪正是相對的,善惡是相對的,一切萬法統統是相對建立的,不為二邊所動就是不會被一切萬事萬法動搖,這個功夫就深了,必定能夠感應阿彌陀佛報身來迎接,生實報、寂光兩種淨土。

  蕅益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

  【當知持名,簡易直捷至頓至圓,以念念即佛故,不勞觀想,不必參究,當下圓明,無餘無欠。】

  這一句的開示足足奠定我們清淨的信心,大可以放心將一切萬緣統統放下,因為這個法門確實是究竟圓滿、簡單容易,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修的。『直捷』,不需要委曲婉轉,直捷通達成佛之道。『頓』是快速,「至頓」是快速到了極處。我們在所有法門裡面去觀察,哪有一個法門一天到七天成就的?這在相宗,窺基大師對於本經讚歎裡面都說過,這個法門確實是圓頓至極到了極處,這就是指經上講的若一日到若七日就能成就。

  『圓』是圓滿,也是圓滿到了極處,為什麼?底下大師一句話把所以然的道理給我們宣布出來了,是『念念即佛』,前面說過「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確實「念念即佛」,因此不必再加『觀想』,也不必再加『參究』,無量無邊的法門都用不上,就這一句佛號念到底。這一句佛號包含了無量的法門,所以他老人家講『當下圓明』,「圓」是圓滿,「明」是光明。『無餘無欠』,這是「圓明」具體的說明。換句話說,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三藏十二分教的義理,統統在一句彌陀名號之中。「圓該圓證」,「該」就是包括,圓滿的包括,圓滿的證得,世尊「徹底悲心,和盤托出」。

  【上上根不能踰其閫,下下根得臻其域,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勝進,亦不一概。可謂橫該八教,豎徹五時,所以徹底悲心,無問自說,且歎其難信也。】

  所以又說『上上根不能踰其閫』,「閫」是界限,『下下根得臻其域』。「上上根」是講十方世界的等覺菩薩,也都發願求生淨土;「下下根」是說十方六道三途的眾生,聞名發願也能往生,佛統統都來接引。『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勝進,亦不一概』,西方有四種淨土,三輩九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如何來區分?善導大師說得很好,「總在遇緣」,換句話說,三輩九品是我們遇緣不同,這個話說得非常的重要。如果我們遇到的因緣殊勝,換句話說,我們這一生就能夠取得上上品往生;遇到的緣不殊勝,若能死心塌地一句彌陀念到底,也能在中下品往生。這些事實的真相,大師在註疏裡面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不可以不讀,在《觀經》疏鈔、《四帖疏》裡面都有詳細的講解。

  『可謂橫該八教,豎徹五時』,這也就是說明天台家將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教判為「八教」,「化法四教,化儀四教」。「豎徹五時」,「五時」是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之法分為五個時期。這兩句意思就是說,這一句佛號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一切法門統統都包括盡了。『所以徹底悲心,無問自說』,這樣殊勝第一法門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能夠問得出來的,所謂是「唯佛與佛方能究竟」,而不是九界眾生憑自己的能力所能夠理解的,這是佛不等大家問就說出來。『且歎其難信也』,真正難信,夏蓮居老居士所謂「佛說難信真難信,億萬人中一二知」,這個話是真實的。

  【我等今日猶不肯死心念佛,苦欲執敲門瓦子向屋裡打親生爺娘,則於諸祖成惡逆,非善順也。】

  這是蕅益大師非常痛心的一段話,也是對一切眾生非常惋惜。我們今天有這樣殊勝的因緣遇到這個法門,還不肯死心塌地去念佛,還要學這個學那個,這就好比一個人拿著一個敲門的磚。從前中等以上的人家都有庭院,大門距離住的房子很遠,也沒有電鈴,敲門都是在門口撿一個小石頭來敲門,裡面人聽到了,這就來給你開門。開門,當然這個敲門的小石頭就丟掉不要了,這才是對的。這個比喻就是,他不但這個敲門的磚不丟掉,反而來打替他開門的人,這錯誤了。諸佛祖師大德為我們講經說法,希望我們這一生能夠圓成佛道,我們要能信能願、依教奉行,這是『善順』。哪裡曉得我們錯會了祖師大德的意思,對於這樣殊勝的法門不能夠信受奉行,還要去搞其他這一生不可能成就的一切法門,那就等於『向屋裡打親生爺娘』,於祖師大德成了『惡逆』,不是善順了。「善順」一定是依教奉行,這一點大師的苦口婆心我們要能夠體會,要能夠順從,這才不辜負佛祖一片教誨的苦心。

  【逆惡之人,臨終十念一念,下下品生,並是夙因成熟,故遇善友,聞便信願。此事萬中無一,豈可僥倖。《淨土或問》斥此最詳,今人不可不讀也。】

  這一段話是大師唯恐我們錯會了經義,而把這一生大好的機緣當面錯過,這是值得我們重視的。五逆十惡在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教他念佛求生淨土,他一接受之後,確實十念或者是一念都能往生。像唐朝的張善和、張鍾馗,這些都是生前從事於屠宰業的,一生都在殺生,所以殺業非常之重,臨終的時候地獄相現前。張善和在臨終的時候見到許多的牛頭人來討命,因為他一生殺牛,在這個時候他大叫救命,他真正恐怖到極處,大叫救命。他的緣很殊勝,就正好有一位出家人從他門口經過,聽到裡面喊救命的聲音,這位出家人就走進去看看,問問什麼事情,張善和就說好多牛頭人問他討命,這位出家人聽了之後就曉得,就趕緊點了一把香交給他,叫他大聲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接著這一把香立刻就順從法師的教誨,念到十聲,他就說牛頭人不見了,佛現前了,接引他往生。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事證,證明五逆十惡之人,臨終十念、一念也能往生,而且決定往生。可是像張善和這種人實在說也不容易。

  從前李老師講到這些事情特別的告誡大眾,這個事情有,但是不能學,不要以為臨終十念可以往生,現在多造一點惡業還不要緊,臨終還來得急,你要這樣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為什麼?像張善和,至少他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臨終時頭腦很清醒。我們試看,有許多臨命終的人已經昏迷不醒了,甚至於連家親眷屬都不認得了,在這種狀況之下,即使助念都不能產生效果。你能夠保證你在臨命終時頭腦很清楚嗎?這是第一個條件,不容易得到。第二個條件,在這個緊要關頭的時候遇到一位真正善知識提醒你念佛,這個不容易,你有沒有把握在自己將來臨終的時候會有個人提醒你念佛?第三個條件,這一提醒,立刻就接受,毫不懷疑,一切萬緣統統放下,一心念佛專求淨土,這也是不容易的。

  所以蕅益大師在此地跟我們講,這都是夙世的因緣在這個時候成熟,所以他遇到善友,一聽就相信、就接受、就發願,這一樁事『萬中無一』,一萬個人當中難得有一個,這是真的,所以決定不能僥倖。在《淨土或問》裡面對於這一樁事情解釋得非常詳細,『今人不可不讀也』。《淨土或問》收在《淨土十要》裡面,諸位要找到《淨土十要》,你就可以看到這篇文章了。

  【當知此經,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圓鏡智之靈文也。唯念至一心不亂,則能超三界、伏煩惱、破無明也。】

  『當知此經,字字皆海印三昧』,「海印三昧」就是真如本性。『大圓鏡智之靈文也』,「大圓鏡智」是法相宗所講的轉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也就是真如本性的意思。這是告訴我們這一本《阿彌陀經》,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阿彌陀佛、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從真性當中流露出來的。『唯念至一心不亂,則能超三界、伏煩惱、破無明也』,只要我們真正發心執持名號,念到一心不亂就能夠超越三界永脫輪迴。「伏煩惱」是事一心不亂之前者,事一心也有九品,下下品是伏煩惱,上上品是斷煩惱。我們只要念到伏煩惱,煩惱雖然有,但是不起現行,就是它不起作用,這樣的功夫就決定往生。破無明裡面也有九品,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理一心的下下品,斷盡四十一品無明,那就是理一心的上上品。因此大師告訴我們「唯念至一心不亂」,這個意思就是專注持名才容易得一心。

  【所持名號,真實不可思議;能持之心性,亦真實不可思議。持一聲則一聲不可思議,持十百千萬無數聲,聲聲不可思議也。】

  『所持名號,真實不可思議』,這是講名號功德,諸位細讀《無量壽經》自然能夠體會名號「真實不可思議」。能持的心性也是真實不可思議,真是古德所說的,能念的心就是始覺,所念的佛號是自己的本覺,所以念佛就是始覺合本覺,始本不二就是「究竟覺」。因此,『持一聲則一聲不可思議,持十百千萬無數聲,聲聲不可思議』,但是諸位同修要記住,念佛一定要相應才有真實的功德。

  【伏願緇素智愚,於此簡易直捷,無上圓頓法門,勿視為難,而輒生退諉;勿視為易,而漫不策勤;勿視為淺,而妄致藐輕;勿視為深,而弗敢承任。】

  末後,大師苦口婆心的勸勉我們,『伏願緇素智愚,於此簡易直捷,無上圓頓法門,勿視為難,而輒生退諉』,這是勸我們不要把這個法門看得很難,我們不敢修了。『勿視為易,而漫不策勤』,也不能把它看得很容易,看得很容易往往我們會疏忽了。『勿視為淺,而妄致藐輕』,不要把它看得太淺,看得太淺我們就輕慢心。『勿視為深,而弗敢承任』,不能把它看淺也不能把它看深,以平常心、以真誠心、以恭敬心來看這部經、來看這個法門,自然能得真實的利益。我們看第九段:

  【重勸發願。】

  【經云:『我見是利』。是佛眼所見,究盡明了也。是利者,橫出五濁,圓淨四土,直至不退位,是為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經云:「我見是利」』,「我」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自稱,也就是佛眼親見,『究盡明了』,可見得這是真實不虛。「是利」,這樣的利益,什麼利益?橫出五濁惡世,這非常不容易。『圓淨四土,直至不退』,這是更難得了,所以這是『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凡夫修行要想超越三界六道輪迴確實是非常的艱難,在一切法門當中一生順利的超越六道只有這一個法門。其他法門生到諸佛的淨土,四種淨土是有隔別的,絕對不能同時證得,唯獨西方淨土可以同時證得,一生一切生,一直到圓證三不退,所以不但釋迦牟尼佛讚歎,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尊佛不讚歎的,確實是不可思議功德之利益。

  【又是利,約命終時心不顛倒而言,蓋穢土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圓瑛法師,歸心淨土,自號三求堂主人,求福、求慧、求生淨土。】

  這個利益要就命終時『心不顛倒』而說,『穢土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這樣的話我們在古大德的註疏或者是文章裡面常常見到,雖見到,大多數人是漠不關心,認為這是老生常談,殊不知這句話的重要性,這句話給我們的警惕,我們要特別的注意它。在我們這個世界靠自己力量修行,在「生死關頭」能夠叫自己的煩惱業習不起現行,這不容易得到,實在說,這一樁事情在我們日常夢境當中就可以能夠體驗得出來。凡人都會作夢,我們自己想一想,我們每天晚上做的是什麼樣的夢?有不少念佛同修來告訴我,晚上常常做惡夢,這就是一個很可怕的現象。人到臨命終的時候就像作夢一樣,如果那個時候還是惡的境界現前,那無疑就往三惡道去了。我們在夢境裡面曾經有幾次夢見佛菩薩?有幾次夢到自己在讀經念佛或者是聽經說法?這樣的境界不常現前,而惡夢常常現前,夢中還是搞貪瞋痴慢,還是搞是非人我,這就可怕了,這是值得我們修行人警惕的。

  圓瑛法師是近代非常難得的一位善知識,他在台灣的因緣也很深厚,許多老法師都曾經親近過他,是他的弟子。老法師的法彙,就是《全集》,在台灣也普遍的流通,不難看到。老法師一生最成熟的著作無過於《楞嚴經講義》與《圓覺經講義》,我過去講《楞嚴》、講《圓覺》,參考老人家講義的部分很多。『圓瑛法師,歸心淨土,自號三求堂主人』。我有緣能到上海圓明講堂去參禮,看到講堂上的對聯:『求福、求慧、求生淨土』,這是真正的善知識,是我們應該要效法的。修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求慧,一定要把妄想、執著統統放下,心地清淨光明,智慧就生了,當然更重要的大願就是決定要求生淨土。

  【無論頑修狂慧,到生死關頭,不能得力,全然無用。即悟門深遠,操履潛確之人,儻分毫習氣未除,未免隨強偏墜。】

  蕅益大師又說,『無論頑修狂慧,到生死關頭,不能得力,全然無用。即悟門深遠,操履潛確之人,儻分毫習氣未除,未免隨強偏墜』。這一段開示也是我們要特別警覺到的,他老人家講「頑修狂慧」,多半是指宗門教下的一些修行人,不是真實的在修學,這樣的人「到生死關頭,不能得力」,完全無用。換句話說,他的煩惱、業習很重,臨命終時必然是隨業流轉,這就可怕了。即使『悟門深遠』,這是講宗門教下裡頭真正有功夫的,不是一個普通的修行人,確實有禪定,確實他有悟處,所謂是「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操履潛確』是指戒律精嚴,這都是我們非常尊敬的修行人。無論是在家出家,值得我們尊敬的,值得我們效法的,假如他的習氣還有少分存在,也就是他的煩惱習氣沒有完全斷除,臨命終時這種習氣現行,還是隨業流轉,你說多麼可怕!像這樣的情形自古以來,例子很多,不勝枚舉。

  如果我們很冷靜的觀察現前的社會,出家修行人、在家修行人,當他臨命終的時候決定不能夠掩飾自己,我們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有沒有功夫都在這個時候顯露無疑,也就是說他臨終的時候是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不是佛來接引,瑞相現前,他是往生還是輪迴,是三善道、是三惡道,我們都能夠親眼看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