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第七集)  1991  台灣電台  檔名:01-009-0007

  前面講到西方世界的人民有圓滿的神通能力,可以不離居住的所在,化身遍滿十方,這段經文是顯示極樂世界,所謂:

  【一聲,一塵,一剎那,乃至跨步彈指,悉與十方三寶,貫徹無礙。】

  這是真正究竟圓滿的自在,其實它是開顯自性功德,清淨真如,所以能夠做到「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

  說到四種無礙,這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特色,《華嚴》的「四無礙」確實不是每個人能夠得到的,它的標準確實相當之高,所謂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是從圓教來說。要初住以上,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樣的菩薩才是華嚴會上的當機者,換句話說,他才有資格修學這個法門,圓初住以下都沒分,這是《華嚴》雖然究竟,不能說是圓滿。唯獨此經,唯獨持名念佛的法門,使六道業障深重的眾生也能在一生當中,達到《華嚴經》上無礙的法界,這是不可思議,這是真正難信之法。難信而能信,那個原因佛在《無量壽經》裡面跟我們說得很清楚,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給諸位報告。

  【又顯在娑婆,則濁重惡障,與極樂不隔而隔;在極樂則功德甚深,與娑婆隔而不隔,斯意極深矣!】

  同時又顯示在娑婆世界,就是在我們這個世界,『則濁重惡障,與極樂不隔而隔』。實在講娑婆跟極樂都是舉例而說,因為整個法界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在前面跟諸位報告過了。因此我們的一念心本來與十方法界是圓融無礙的,現在為什麼有障礙?那就是經上所講的「濁重惡障」,「濁」是染污,我們的心性有嚴重的染污。佛在本經給我們講了五種,就是五種嚴重的染污,我們到後面再說,就是五濁惡世。簡單的說,我們的思想染污,我們的見解染污,我們的精神染污,我們的生理染污,我們的生活環境被染污,因為染污,所以一切都失常,都違背了理性,這樣才造惡。

  惡裡面嚴重的是貪、瞋、痴、慢,佛家所講的十惡,身造殺、盜、淫,口則有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心裡面充滿了貪、瞋、痴、慢、邪知邪見,這就是障礙。障礙了什麼?障礙了法性,障礙了「事事無礙,理事無礙」的性德,所以我們與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本來是沒有障礙,現在有了障礙。我們與西方極樂世界原本是消息靈通,不但是消息靈通,實在講我們眼見得到,耳也聽得到,是我們六根之內的範圍。現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也看不到,阿彌陀佛說法我們也聽不到,這是本來沒有隔礙,現在有了,這種障礙發生在我們的本身。如果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來說,他們還是沒有障礙,為什麼?他們『功德甚深』,他們的身心清淨,沒有染污,沒有惡業,所以在他們那個地方,他們的六根所緣的境界是盡虛空遍法界,他們能夠看到我們,我們看不到他們;他們能夠聽到我們說話的音聲,我們聽不到他的音聲;他知道我們起心動念,我們不知道他的心念。這就是一個有染污,一個沒有染污;一個有惡業,一個沒有惡業,兩種不同的因呈現出兩種不同的果報,這個意思很深,我們一定要知道,然後才曉得我們的修學應該把重點放在哪裡。

  殊勝的因緣能夠幫助我們的道業,無有障道的因緣,所以才能夠一生成佛,這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現在成佛是第二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求往生,往生如果沒有障礙,那你往生就非常順利。怎樣才沒有障礙?第一個要不生病,第二個要預知時至,這就決定沒有障礙。我不生病,預知時至,曉得什麼時候走,能做得到嗎?能。怎麼這樣肯定的說能?因為你只要把障礙除掉就行了。障礙是什麼?說老實話,還是一切的染污與惡業,染污與惡業我們能除掉嗎?能除,用什麼方法除?「信願持名」。你只要一天到晚二六時中老老實實念這句阿彌陀佛,就能夠把你的心理、精神、生理種種障礙除掉。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哪裡會有殺盜淫?所以身不做殺盜淫,口沒有妄語、兩舌,意沒有貪瞋痴,你的染污沒有了,你的業障消除了。換句話說,你往生決定可以像古聖先賢不會生病、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所以他們可以做到,我們同樣也能做到。如果不照這樣做就沒有法子了,可見這個事情在自己不在別人。我們接著再看:

  【說法莊嚴。】

  經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這兩句是佛在《楞嚴經》上所說的。娑婆世界眾生久遠劫以來,薰習而成的是耳根最利,我們看東西會看不清楚,聽會聽得很清楚。中國孔老夫子在世是以講學為教化大眾的重要手段,同樣的,釋迦牟尼佛出現在印度也是以音聲作佛事,每天為大眾講經說法,兩位聖人都沒有著作,這些經典都是後來學生就記憶當中寫出來流傳給後世的,這足以證明我們這個世界眾生,六根當中耳根最利。西方世界不但有音聲說法,實在講是六塵無一不說法,這就是六塵悉作佛事。

  我們在經上看到有眾鳥說法,這些眾鳥經上講得很清楚,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這是先跟我們講有情說法,不但是阿彌陀佛每天跟我們講經說法,阿彌陀佛還變現眾鳥。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很喜歡鳥,古人、今人、中國人、外國人,特別是對於珍奇之鳥,沒有不愛護的,沒有不欣賞的。鳥類當中也有會說話的,說簡單的話語。西方極樂世界的眾鳥是阿彌陀佛用來作為教學的工具,「變化所作」,是阿彌陀佛變現出來的,阿彌陀佛製造的,這些鳥可以代佛說法,所謂是「六時演法」。「六時」也是比喻,比喻說法不間斷,從無間斷的時候。

  古時候的印度把一晝夜分為六時,所謂晝三時、夜三時。中國古人把晝夜分做十二個時辰,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代表十二個時辰。西洋人將晝夜分為二十四個小時,所以我們稱它作小時,它比中國的時間小。中國過去的時辰比印度也小,印度一時等於我們的兩時,等於現在的四小時,所以六時就是現在所講的二十四小時,可見得它真正的意思是表說法沒有中斷。說法不中斷,這就是那個地方的眾生有「聞正法之樂」,隨時可以聞到正法,想聽什麼法門就聽到什麼法門。我想聽《無量壽經》,二六時中所聽到的都是講《無量壽經》;我想聽《大方廣佛華嚴經》,你聽的就是《華嚴經》,所以一切經法隨時隨地隨著自己心念都能夠聽到,這是他方世界裡面所沒有的。

  其次,不但牠說法,牠還教我們念佛,經上「悉念三寶」,這是「得正念樂」。三寶是指的自性三寶,前面跟諸位說過,自性覺是佛寶,覺而不迷,自性正是法寶,自性淨是僧寶。西方世界的每個人,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無不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就是圓念三寶,圓證三不退,這一點我們要牢牢的記住,要認真的去修學。修學從哪裡下手?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最簡單、最方便、最容易的,就是從讀誦《大乘無量壽經》下手,不但是簡單容易,而且是穩當可靠,決定沒有差錯。不讀經的時候就念佛,不念佛的時候就讀經,如果這樣果真做到不間斷、不夾雜,確實就有一點與西方極樂世界相似,這樣的修學哪有不感應的道理?感應道交,往生決定有把握,這是真實不虛。佛在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這些眾鳥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這是給我們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沒有三惡道,決無墮落之苦,只有成就道業不退成佛之路。所以:

  【極樂世界普攝法界眾生。】

  這是彌陀的本願、大行的功德。

  【根塵一一圓妙。】

  由此可知,這段經文也是釋迦牟尼佛特地為我們娑婆世界眾生而說的,因為凡是所講的都是我們喜歡的,都是我們愛好的。由此可知,佛法的修行並不排除我們的歡喜、愛好,這樣我們的修學才容易成就,才真正是《大經》裡面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種甚深的義趣我們要能夠體會。

  《大智度論》裡面講:

  【三十七道品,無所不攝,即無量道品,亦在其中。】

  本經將說法歸納為三十七道品,而三十七道品裡面只舉了「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只舉了四種,前面實際上還有三科。三十七品總共分為七大類,這七大類就圓滿包括了所有的佛法,所以我們不要一看到這七大類,「這是小乘」,那你就看錯了。天台家講「四念處」有「藏、通、別、圓」,四念處既然有藏通別圓,三十七道品當然不例外,亦有藏通別圓,這就是包括了一切佛法,不但包括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同時也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

  我們說到眾鳥說法,佛在經上給我們列舉的是三十七道品,三十七品包盡了一切佛法。五根、五力的前面有「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這是經文上省略掉了,在蕅益大師《要解》裡面,或者是在蓮池大師《疏鈔》,都有詳細的解說。

  我們先從「四念處」講起,因為修學的次第必須是由淺而深。四念處是以智慧觀察境界,實在講就是看破,如果不看破,你的修學必定就有障礙,你再勤奮也不能夠得力,所以真正想學佛,真正想入佛境界,第一個條件就要看破,所以它是智慧,它就是破迷,破迷才能開悟。四念處有四條,在我們這個世界,佛告訴我們,第一,「觀身不淨」。世間一切眾生,不僅是人類,我們能夠覺察到的畜生道,其餘的我們看不見,雖然看不見,我們能夠想像得到,哪個眾生不愛惜自己的身命?為了愛惜自己的身體不知道造多少的業障。所以佛教給我們,你要仔細去觀察,身是不淨之物,這是真的,觀察清楚了,真相大白了,這個身我們要好好的運用它,叫它替我做事,不要我替它做事,這個裡面的道理很深,要細心去體會。要叫這個身,要利用這個身,幫助成就我的功德,幫助成就我修學的佛道,這個身就很有意義,也就很有價值了。如果為這個身造業,連累到自己將來墮三途,那就大錯特錯,所以身,需要用它,不能夠戀愛它。

  第二,「觀受是苦」,「受」是享受。我們在這個世間種種的享受都是苦,有些初學的人聽到這個話不以為然,我享受得很快樂,殊不知快樂是壞苦。現在不但快樂是壞苦,有的時候確實是苦在樂中,樂是苦之因,苦是樂之果。譬如飲食,合了你的口味,樂,過量的飲食會帶來嚴重的疾病,到那時候苦了。中國古人常說「病從口入」,這個話說得非常有道理,百分之九十的疾病都是從飲食裡面得來的,由此可知,飲食不能不謹慎,愈是簡單的飲食愈是健康的保證。我們看到鄉下人、貧窮的人,身體健康,很少疾病,原因是什麼?他吃得簡單,他吃得很節省,我們以為他沒有營養,其實他那是健康長壽的飲食。我們自己認為飲食很豐富,講求營養,殊不知我們種種的講求,得來的效果恰恰相反。這是舉一個例子來說,一切的享受只有苦沒有樂。

  真正的享受,我們看到苦行僧,我們看到他真是辛苦,衣食不足,可是人家樂在其中。不僅是佛門出家、在家的修行人,即使在儒家,你看孔老夫子所讚歎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孔老夫子說如果在平常人那是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樂在哪裡不是世間人能夠體會的。他過的生活是真樂,我們過的生活是真苦,所以連苦樂不能夠認識,不能夠辨別,這叫愚痴。所以諸位要相信佛所講的話,所有一切享受都是苦,一切這些享受你統統捨掉那就是樂,沒有智慧觀察不出來。

  第三條講「觀心無常」,這個「心」是妄心,就是念頭,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滅,妄念紛飛,這裡面就是包括我們種種的思想見解,要曉得這是無常,無常就不是真實的,換句話說,這是妄念、妄想。真常的,所謂「常住真心」,清淨心才是真常。佛法,特別是禪家所說的,「正念是無念」,無一切妄念就是正念,正念就是真心,所以「真心離念」,六祖所謂的「本來無一物」,真心裡面本來沒有一個妄念,所以佛教我們觀察所有一切的妄念是無常的。

  「觀法無我」,「法」是一切諸法,「我」是主體、是主宰的意思,一切法自己都沒有主宰。在動物有生老病死,我們想不老做不到,想不死也做不到,自己做不了主,這就是無我。植物有生住異滅,它也做不了主;礦物有成住壞空,還是做不了主。所以你觀察整個宇宙人生,實實在在它剎那剎那在變化,所以確確實實萬法無常、萬法無我,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瞭了,我們才能夠真正看破,完全知道,看破了,看破之後才能放下。世間人為什麼放不下?是看不破,所以四念處是幫助我們放下的,放下就得自在了。所以古人講「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就是愛欲不斷的緣故。如果能夠常常體會到佛給我們講的四念處,就能夠斷除貪愛,就能夠去除往生淨土的障礙。我們再反觀西方極樂世界,與我們這個世界恰恰相反。

  四念處是以智慧觀察環境,也就是看破。「此土」,「身、受、心、法」介紹過了,再回過頭來看看西方極樂世界,那邊是「蓮花化生」,所以身體是清淨的,《大經》上所講「清虛之身,無極之體」,所以真正的清淨身在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夠獲得。我們這邊一切受都是苦,三界通苦。西方世界「但受諸樂」,所謂三苦、八苦,不但沒有這些事實,連這些苦的名稱都聽不到,所以稱之為極樂世界。此界的眾生妄念紛飛,所以佛教給我們「觀心無常」,反過來看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民,每個人都是「一心不亂」,一心是真常。西方世界的人皆得大自在,真實的主宰。所以「常樂我淨」這四個字在我們這個世間實在講是有名無實,這四個字是我們心目當中所嚮往的、所期望的,但是決定得不到。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四個字是真實的,即使下下品往生也能得到真常、真我、真淨、真樂。

  四念處是佛法基本的修學,佛教給我們建立純正的宇宙人生觀,這就是宇宙人生觀的基礎,確實是真實不虛。我們今天回過頭來看看佛門,尤其是看看念佛的人,可以說念佛的人很多,真正得到念佛利益的人不多,往生的人就更少了,原因在什麼地方?看不破,看不破當然就放不下,這是不得利益癥結的所在。如果能夠常常記住佛陀對我們的教訓,常常用四念處這個方法來觀察我們的身心,觀察我們生活的環境,就會覺悟,對這個世間種種妄想、執著、貪戀自然就會減少,我們學佛的好處利益必定都能夠得到,當然一切利益裡面最殊勝的利益是得生淨土。

  我們再看第二科,「四正勤」,「勤」是勤奮,「正」是正確。換句話說,勤勞可以說世間人都有,但是勤勞的對象是不是純正的,確實是大有問題。佛教給我們正當、正確的勤勞會帶給我們真正的幸福美滿。正勤裡面分為兩大類,這個兩大類就是善與惡。第一個,佛教給我們要勤懇的去斷惡,「已生惡令斷」,自己反省檢點,已經在做的惡,惡的行為、惡的言語、惡的念頭,發現了就要把它斷掉,不要再叫它相續,這是第一條,我們應該要很勤奮去做的。第二是「未生惡不生」,我們讀佛經、讀聖賢書,佛經與聖賢書裡面給我們說明善惡的標準,這些標準是依什麼理論來建立的,都給我們說得很清楚,說得很詳細,我們明白了,覺悟了。雖然我們現在身語意三方面沒有這些惡行,希望要警惕這一類的惡行永遠不會發生在我們身心上。這是斷惡的兩條,兩大綱領。另外一類就是善的,「已生善令增長」,身業、語業、意業,好的行為、好的言語、好的思想見解,要保持、要進步,「增長」就是要求進步,這是善的。「未生善令生」,有許多善行、善言、善念,我現在還沒有的,我要努力來學習。這四個原則叫「四正勤」,四正勤可以說是智慧之行。

  善惡在佛法裡面標準很多,為什麼有很多標準?因為修學階段層次不相同,譬如在初學,人天乘有人天乘的標準,阿羅漢有阿羅漢的標準,辟支佛有辟支佛的標準,菩薩有菩薩的標準,所以善惡的標準就很多。當然一層比一層高,一層比一層深廣,但是它有一個很簡單、絕對的標準,那就是與真如本性相應的,也就是與性德相應的是善,與性德相背的是惡,這個標準可以說是絕對的標準,無論標準怎麼樣建立都不會違背這個原則。

  我們初學,初學的標準從什麼地方建立?佛告訴我們,凡是於一切眾生有利益的是善;於現前有利益,於將來沒有利益的,這不是善;於現在沒有利益,於將來有利益的,這是善,可見得佛法的眼光比我們一般人確實看得深遠。凡是於自己有利益的,佛說這是惡,我們講自私自利,這是惡行,這是惡業,決定要斷除。所以我們看西方極樂世界,他們沒有惡,只有善,為什麼?因為每個人都是「淨念相繼」,他們是一個共同的目標,共同的方向,都是求「無上菩提」,所以是以無上菩提作為共同的方向目標,大家在一起生活絕對沒有個人的自私自利,所以是「唯善無惡」,這是四正勤真正達到了究竟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