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第三集)  1991  台灣電台  檔名:01-009-0003

  前面介紹過本經修行的方法,這是非常的重要。理論如果不清楚,但是他的信心具足,於這個法門決定不懷疑,發願求生,一心念佛,還是有決定的成就,因為念到心地清淨,自然就開智慧。蓮池大師說得很好,他說「著事而念能相繼,不虛入品之功」,這就是講執著在事相上相續不斷的念這句佛號,他能成就,如果執著理,而心確實還沒有開悟,事上他不肯念,反而受「落空之禍」,這兩句話值得我們深深的警惕。所以世間自以為聰明才智的人,成就往往不如一個老太太,這就是人家心地清淨,一心在稱念。

  【德用—此經以往生為功,以不退為德。】

  念佛的好處我們要知道,這就是講它的德用,本經是「以往生為功,以不退為德」。極樂世界,經上講有「四土、三輩、九品」,「四土」是指「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一切諸佛都有這四土,實在講四土之形成是這個世界眾生迷悟不相同而有的。但是西方極樂世界很特殊,它確實有四土,但是四土是同時存在,這是非常不可思議,一切諸佛世界裡面沒有這種現象,唯獨西方世界有。

  【極樂有四土,各論九品,故說帶業亦得,消業亦得。帶業說—旨在令人發心求生,人人有分。消業說—旨在令人精進修學,增上品位。】

  『四土,各論九品』,「九品」也是各人修行功夫不相同而形成的,就好像一個學校分許多班級,班級是學生程度不同而分的。同一個班級裡面在考試有名次不同,從第一名到末後一名,雖然同一個班級,但是學生程度還不是完全平等的,西方極樂世界亦復如是,因此我們講「帶業往生」是正確的,講「消業往生」也能講得通。這個問題發生在近代,近代有人主張消業才能往生,帶業不能往生,因為帶業往生這個說法是祖師們說的,佛在經上沒有說過這句話,於是很多人就懷疑了。過去在美國就有幾位同修把這個問題提出來問我,像周宣德老居士、沈家楨老居士,都把這個問題很嚴肅的問過我。我告訴他,雖然經文裡面沒有帶業往生的字樣,但是經典中明白給我們說出西方有四土、有九品,這他們承認了,這是經上有的。我就跟他說,如果不帶業,四土九品從哪裡來的?四土九品實在就是帶業多少而分的,帶得多,品位就下;帶得少,品位就高;帶得最少的就是上上品,帶得最多的就是下下品,不就這麼回事情?可見得都是帶業。

  嚴格一點來說,就是觀世音、大勢至菩薩、文殊、普賢都帶業,他們是等覺菩薩,還有一分生相無明沒有破,那就是業,所以這種人帶得最少。如果說完全都不帶業,業都消盡了,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一個人,就是阿彌陀佛。所以要是不許帶業往生,那西方世界就變成阿彌陀佛孤家寡人一個,這世界還能去嗎?所以帶業往生決定是正確的。帶業這個說法,目的是叫一切眾生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人人有分。主張消業的說法,我們也不要得罪他,他講也能講得通,是勸你多消一點業,那你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品位不就高一點了嗎?這也是好事情,也不是壞事情。所以:

  【帶業生同居淨土,證位不退,皆與補處俱,亦皆一生必補佛處。】

  這不可思議,這就說明了西方世界雖然有四土,雖然各論九品,但是確實是同住在一起,所以凡夫可以跟等覺菩薩天天在一塊兒共修。四土都是依自己本有的信心所感的,「增上善業」感『同居淨土』,隨著自己功行、境界不同,所現種種不同的境界。在他方世界境界不相同,它就有隔有礙。西方淨土沒有障礙,換句話說,雖有四土九品,實際上是平等法界。這個事情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看得非常清楚,無論在四十八願,或者釋迦牟尼佛跟我們介紹西方狀況的時候,都說得很詳細,讀了《無量壽經》,我們對這個問題就不會再有疑惑了。

  【上善一處,是生同居,即已橫生上三土,一生補處,是位不退即已圓證三不退,如斯力用,乃千經萬論所未曾有。】

  其次,西方世界最殊勝的地方就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善」是指等覺菩薩,天天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這些人生活在一起,諸位想想,我們怎麼可能退轉?這就說明了生同居土就是生方便土,就是生實報土,就是生寂光土,一生一切生,這不可思議。『一生補處』,換句話說,那就是『位不退』就同時圓滿證得『三不退』,「三不退」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是普通一般人修行很難得到的。「位不退」在我們這個世界,最低限度要證得小乘須陀洹果,也就是把三界之內的八十八品見惑統統斷盡,我們在三界六道裡面永遠不會墮三惡道,這叫「位不退」,不容易得到。在西方世界這三種不退,「念不退」是法身大士才證得的,生到西方世界這三種功夫圓圓滿滿都證得,這樣的功德利益是一切經典裡面所沒有的,學佛的同修應當多多的去想想。

  今天要跟諸位介紹本經的「教相」,所謂「教相」就是教學的方式,教學的型態,這是我們要辨別清楚的。明瞭教相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接受這部經典,有沒有能力修學這個法門。本經的教相是:

  【大乘圓頓,三根普被。】

  『大乘』是我們心目當中所希求的,『圓頓』更是我們所期望的。問我們自己的根性、程度、修學環境,能不能接受這樣理想的法門?底下給我們講『三根普被』,「三根」是說上根的人、中根的人、下根的人,統統可以接受。

  【大乘菩薩藏攝,無問自說,徹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徑登不退。】

  本經是『大乘菩薩藏』裡面所攝的,在三藏經典裡面,「聲聞藏」與「菩薩藏」,它是大乘佛法,是佛『無問自說』。在一切經,可以說都是先有人提出問題向釋迦牟尼佛請教,然後佛才為他解答。這部經沒有人啟請,是佛自己說出來的,這就是所謂『徹底大慈之所加持』,因為這個法門是非常奇妙特殊的法門,沒有人能夠發問,沒有人能夠理解。佛觀察大眾之中有不少人緣分成熟了,佛說這個法門,他們能夠相信,能夠接受,所以佛就把這個法門說出來。這個法門能夠教一切眾生,特別是『末法多障』,也就是煩惱、習氣非常深重的這一類眾生,依照這部經典的理論、方法修行可以得到圓滿的成就。

  【方便門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念佛法門,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

  在一切『方便門中』,修學總要找方便的法子,所有方便法門當中要找到一個最直捷、最圓滿、最快速的法門,無過於『念佛求生淨土』。『念佛法門』,求其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的,無過於『信願專持名號』,這是我們修學佛法必須要知道的。我們自己的罪業雖然很多很重,只要用念佛的方法就可以能夠消除,不但是消災,而且可以滅罪。佛在《大經》裡面跟我們講得很清楚,一句彌陀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可見得這句佛號的功德、力量是多麼之大。但是我們也常常聽說,一般念佛的人每天念得很多,古人譏笑他「喊破喉嚨也枉然」,那經上又明明說這一句「阿彌陀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為什麼一天念到晚還喊破喉嚨也枉然?這個地方要特別注意,那就是念得得法、不得法。如果念得得法就是消災滅罪,無量功德;念得不得法,那只是口善而已,得不到功德利益,也就是消不了災,也滅不了罪。

  怎樣才得法?前面跟諸位說過,凡夫所以不同於諸佛的,就是佛心清淨,凡夫的心,妄念紛飛。功夫得力,就是這一句佛號能夠把我們所有的妄想、分別、執著念掉了,這個功夫就得力了。句句佛號恢復到我們的清淨心,恢復到覺正淨,覺正淨是真心本有的德能。現在我們被迷惑,被邪見、被染污障礙了性德,我們今天用這句佛號恢復我們的性德,破除一切迷惑,破除一切邪見,洗刷心地上的染污,如果這樣念佛,這樣用功,這就得法了,那就是經上所稱讚的一句彌陀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個說法一點都不為過。如果不如法,雖然念佛還是迷惑顛倒,還是邪知邪見,還會被貪瞋痴慢所染污,那就是喊破喉嚨也枉然,這是要知道的。

  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告訴我們,他說本經是:

  【《華嚴》奧藏,《法華》祕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欲廣歎述,窮劫莫盡,智者自當知之。】

  這幾句話說得非常之好,也是他老人家真正把大乘經典念透了、念通了,才能夠在一切大乘經裡面拈出大乘的精華。《華嚴》奧藏,就是《華嚴經》最奧妙的處所,《法華經》祕髓,這就是本經確實是《華嚴》、《法華》的濃縮,是《華嚴》、《法華》的精華,念這部經就等於念全部的《華嚴》與《法華》。《華嚴》、《法華》在中國佛教裡面,無論哪一宗、哪一派都承認這是圓滿的經典,根本的法輪,殊不知這部經是它的精要,是它的濃縮,所以本經確實是一切諸佛的心要,一切菩薩萬行的指南。要是細說、廣說,說之不盡,『窮劫莫盡』,說一劫也說不完,這是真的。由此可知,《彌陀經》雖然不長,《法華經》、《華嚴經》就是本經的註解,你要想知道本經詳盡的意義,那就是《華嚴》與《法華》了,也就是整個的佛法,整個佛法濃縮起來就是這部經,才知道這部經典的價值,這部經典的殊勝,我們應當認真努力來學習。

  今天要跟諸位介紹到經文的部分了。我們既然講大意,所以經文不能一句一句的細說,諸位需要講義可以向佛陀教育基金會,或者是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這邊都有講義贈送。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少/兔]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并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這個段落,我們從經文『如是我聞』到『今現在說法』,主要是介紹這一段的內容,但是這段經文很長,也必須多次才能夠介紹完畢。

  如果依方便究竟的標準來觀察,我們才知道這部經在整個佛法裡面的價值與地位。「方便」是說容易修學,「究竟」是講成佛的法門。在一切法門裡面,如果方便就不究竟,譬如小乘經、方等經方便,但是不究竟。究竟的經典像《華嚴》、《法華》,都是講圓滿成佛的佛法,但是不方便。唯獨本經具足方便究竟,究竟無異於《華嚴》、《法華》,講方便比方等、阿含還要容易修學,這才是一切諸佛為什麼讚歎的原因,我們有幸能夠遇到這樣微妙的經典。

  【如是,標信順。我聞,標師承。一時,標機感。佛,標教主。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標說處所。舍利弗……等,標聽眾。】

  我們現在看經文,『如是我聞』,我們簡單解釋,「如是」是說『信順』,我們相信,我們能夠遵從佛的教導,這是「如是」的意思。「我聞」是講『師承』,經典的結集是阿難尊者與同學們所做的。因為當時佛在世講經說法沒有寫出來,並沒有講義,而是佛滅度之後,學生們把佛過去所講的,就自己的記憶寫出來留傳給後世,成為經典。結集裡面最重要的人物就是複講,把從前佛所講的經重複再講一遍,複講就是阿難尊者。「我聞」就是阿難自己說,「我」是阿難自稱,是我親自聽佛所說的。『一時』是指的時間,這個時間不記載年月日而說「一時」,有它很深的意思,所謂是「機感相應」,是眾生機緣成熟,佛在這個時候為他說法,這叫做「一時」。『佛』是釋迦牟尼佛,是主講人。『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當年講經的處所。『舍利弗』這些人,經上舉的『一千二百五十人』,是當時參加法會的聽眾。這些記載又叫做「六種成就」,就像開會記錄一樣,首先要把時間、地點、主席、出席的人統統列上,證明這個事實是真實的,不是偽造的,不是阿難一個人所聽到的,而是與會有很多人大家同時聽到,都可以出來作證,證明阿難複講如佛所說,值得我們相信,值得我們遵守。

  【實相妙理,古今不變,名如。依實相理,念佛求生淨土,決定無非,曰是。又萬法俱寂,一心不亂為如。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為是。】

  其次,「如是」裡面含著有很深的道理,也就是前面我們在本經性質裡面跟諸位所提到的。古德在註疏裡面跟我們說,『實相妙理,古今不變』,這叫『如』。「實相」是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真實的道理永遠不變,這叫做「如」。佛是根據這個真理來給我們演說,勸我們『念佛求生淨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得真實的利益,這個事情絕對真實,決定不假,這叫『是』,這是從事實真相上跟我們解釋「如是」的含義。從理上講,『萬法俱寂,一心不亂』,心地到絕對的清淨,一念不生,這是「如」。『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是」,這一點都不錯,這個講法是從理上講的。理事是一,理事無礙,這是簡單解釋「如是」兩個字的含義,是佛說法理論的依據。

  【際遇良時,師資道合,曰一時。】

  『師資道合』,老師、學生志同道合,感應道交,這叫做『一時』。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人天大師,名佛。】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人天大師』,我們稱他作『佛』,「佛」是人天導師,他能夠幫助我們永遠的離開迷惑,離開煩惱,得到真正的覺悟,真正的自在解脫,所以這是非常好的一位老師。

  【舍衛,此云聞物。祇陀、須達多,施供佛僧,建立道場,普利眾生。】

  「舍衛國」,「舍衛」是梵語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叫做『聞物』。「聞」是說這個地方有許多有德有學之人,知名度都很高,有很多名人,「物」是講物產豐富,由此可知,這是一個文化水準非常高的都市,所以稱為「舍衛」。祇陀太子,須達多長者,這是兩個人,所以「祇樹給孤獨園」,這些事情詳細在此地,我都不說了,諸位可以從許許多多《彌陀經》註解裡面能夠看到。這兩位布施、供養佛與大眾,『建立道場』,請佛在這個地方講經說法,普遍利益眾生,這個善舉善行是值得讚歎的,非常之難得。

  【大眾同聞—為後學示範,善自取師。聲聞居首,出世相故,佛法賴僧傳故。菩薩居中,相不定故,不常隨故,表中道故。天人列後,世間相故,凡聖品雜故,外護職故。】

  其次介紹的就是『大眾同聞』,這是給後學做一個榜樣,我們可以取法。在排列順序,聲聞眾排在第一,因為他們是出家人,出家人常常跟著佛,佛法需要靠出家人承傳,所以他擺在第一。菩薩擺在中間,菩薩的相不定,因為有在家的菩薩,有出家的菩薩。菩薩並不常常跟著佛,他常常在一方教化眾生,他也講經說法,所以他『表中道』。『天人』列在最後,「天人」是在家的俗人,是在家學佛的,這個裡面有凡有聖,所謂是『凡聖品雜』。他們的職責是護法,所謂是護持的工作,像此地講的祇陀、須達多都是佛門的大護法,沒有這些人護持,佛法也不能夠普遍弘揚利益眾生。所以外護在佛法裡面講,他的地位非常之重要,佛法畢竟是一個團隊的合作才能夠真正利益眾生。

  前面曾經介紹過「六種成就」,今天還得要補充幾句。佛教的僧團,就是它教學的組織,就好比現在學校一樣,它是由聲聞、菩薩、天人所集合組成的團體。這裡面當然最重要的是「僧伽」,也就是弘法利生的這些人,像學校裡面講的教員,教員固然最重要,職員也不能缺少,職員就是護持的人,辦事的人員,這樣組織形成一個團體,我們稱它作「僧團」,在佛學的名詞叫「僧伽」,所以僧伽是團體的名字,它翻成中國的意思叫「和合眾」,僧有和合的意思,前面跟諸位說過了。

  和合有理有事,理可以說是目標、方向,大家在一起修學一定是同一個目標、方向,依淨土來講,「同證一心不亂無上菩提」。一心不亂是近的目標,無上菩提是遠的目標,一心不亂是我們現前的目標,無上菩提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目標。目標雖然有遠近,有現前、有將來,畢竟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這叫理和合。事和合,這就是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須要遵守的守則,也就是規約,一定要遵守,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制定的,只有六條,所以叫「六和合」,也叫「六和敬」,大眾住在一起,無論是教員、職員,要互相尊敬。

  「六和敬」第一條是「見和同解」,很顯然的,我們大家住在一起,見解要相同,這就是現代人所講的建立共識,我們的認識要相同,這是同住在一起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有共識才能和睦相處,這是列在第一條。第二條是「戒和同修」,戒就是規矩,換句話說,每個人要守規矩,大眾在一塊相處一定要有一個規約,大家都能夠遵守規約,這個團體才有秩序,才不至於紊亂。所以戒就是生活規範,有個人的、有團體的,個人在生活當中應該要守哪些規矩,跟大眾相處應該要守哪些規矩,都有規約明文制定。戒律,廣義上來講,包括國家的憲法、法律、風俗習慣,這些我們統統都要遵守,才能夠跟社會大眾和睦相處。一個團體有團體的公約,制定之後,團體每一個分子都要遵守,這叫「戒和同修」。

  「身和同住」,這是大家居住在一起。佛法的修行,因為要修心地清淨,因此對於生活環境非常重視。學生跟軍隊,生活都是同在一起的,晚上睡覺就睡通鋪,這有好處。因為如果一個人一個房間,自己在房間裡面沒有人看到的時候就會放逸,就馬虎隨便了,換句話說,習氣、毛病都出來了,如果有人看到,他當然會謹慎,會約束自己,所以佛的教學是不主張一個人住一個房間,他主張的是大家睡通鋪,所謂叫做「廣單」。就是白天「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你的言行動作要謹慎、要規矩,晚上大家睡在一起還是要約束自己,不敢馬虎隨便,這就是給你一個好的修學環境,把你所有的毛病、習氣都斷掉,用意在此地。「口和無諍」,大家在一塊沒有爭論。「意和同悅」,要法喜充滿,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利和同均」,這是講物質的享受是平等的。

  這是佛給我們說出大家在一塊共同居住的六個條件,這是佛法的基本戒條,也就是說大家在一起同修基本的規則,是每個人必須要遵守的,這樣才稱為「僧團」,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佛教道場。如果大眾在一塊居住不遵守這六條,這不是佛教的僧團,雖然有形式,但不是真正的僧團,起不了作用。

  除這個之外,還有一條很重要的叫「同羯磨」,「羯磨」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作法」,古時候翻作「作法」,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會議的議決,因此佛教是民主的,任何事情都要徵求大眾的意見,不能夠獨斷獨行。僧團裡面的負責人,像住持,是大眾推選出來的,不是有人任命的,而且任期是有限度的,任期通常是一年,每年要改選一次,連選可以連任,住持不過是會議當中的主席而已,他也不可以獨斷專行。所以大小事情要開會,會議決定,少數服從多數,小的事情宣布一下,大家沒有意見就算通過了,如果是大事情,必須要三讀通過,四讀通過,最重要的是四讀,就是一樁事情要說四遍,讓大家認真冷靜的考慮有沒有意見,沒有意見這算是通過了,才可以照辦,所以佛教的僧團是民主。

  出家人或者是在家人,只要住在僧團裡面,住在這個道場裡面,要以弘揚佛法為職責,積極救世為己任,利生為事業,弘法是家務。凡是僧團的一分子,特別是出家人擔負教學的重任,必須對佛法要認真的去研究,期望佛法能夠久住世間,所謂正法久住,這樣才能夠盡到佛弟子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