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要解  (第五集)  1993/10  美國達拉斯  檔名:01-007-0005

  講到第三講,第三講的第二頁,總頁數是第十頁。我們介紹過「五品觀」,我們今天接著講,看第四「寶池德水」,前面一段講「地利之樂」,這一段講「無老病苦」。

  「上明住處,此節明生處」,上面一段經文是講西方極樂世界居住的環境,住處莊嚴,這一段是講往生到那邊的人生的處所。「此土同居是有漏惑業所感,彼土乃無漏淨業所成,又為阿彌陀願行之所莊嚴」。這個地方要特別給諸位介紹一下的,我們這個世間也是個報土,但是跟西方世界不相同的所在,當然果報不相同,果報不相同一定是因不相同,西方極樂世界也離不開因果的定律,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的。正因為業因不相同,所以我們的果報非常的惡劣,反看西方極樂世界的果報是無比的殊勝。我們要想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抱著一種僥倖的心理是去不成的,一定要修因,佛法裡面沒有人情。實在講,不但佛法裡面沒有人情,外教的上帝也不講人情。說是信了他就得救,沒這個道理,在理上決定講不通的,也是要修因。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要想生到欲界天,一定要修十善業道,那是生天之因,因與果一定相應。如果要生到色界天,你一定要修四種禪定,還要修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要修四無量心才能生到色界天。聲聞、緣覺、菩薩,乃至於三惡道,餓鬼道有餓鬼道的條件,畜生、地獄都有它的因。造什麼樣的因,就得什麼樣的果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這是學佛人一定要懂得的。西方世界的因就是本經所說的,本經只講個大概,因為經文少,詳細的在《無量壽經》、在《觀無量壽經》裡面。學佛社過去曾經印過「淨土五經」,五經裡面就有《無量壽經》跟《觀無量壽經》,那個經文長一點,說得詳細些。

  要講到更詳細一點的,那就是蓮池大師的《彌陀經疏鈔》,註解裡面講得詳細。《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說得詳細,那是智者大師做的,智者大師註解註得非常的詳細。所以,修什麼樣的因,就結什麼樣的果報。貪心重,這也是因,慳吝,自己有的捨不得給別人,自己沒有的貪求。貪心重的,修的是餓鬼道;瞋恚心重的、嫉妒心重的,地獄道。愚痴心重的,什麼叫愚痴?真妄、是非、邪正搞不清楚,顛倒了,把正法當做邪法,邪法當做正法,這是愚痴,愚痴果報在畜生道。所以,我們看看我們現前這些眾生,你看他造什麼業;看他造什麼業,就曉得他來生要往哪一道去。我們自己來生會到哪一道去?在六道輪迴,我們來生到哪一道去?你自己仔細反省一下,我們這一生所造的業。當然統統都有,有佛、有菩薩、有聲聞、緣覺、餓鬼、地獄統統都有,全都造了。全都造了,哪一個最重,起心動念就是的,這個力量就最大、就最重,你就曉得將來我會到哪一道去。

  假如你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這個六道裡沒有,色界天、無色界天、欲界天、修羅、人、地獄、餓鬼、畜生裡頭沒有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怎麼辦?阿彌陀佛的果報在西方極樂世界。你要想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句阿彌陀佛要抓緊,起心動念統統是阿彌陀佛,沒有其他的雜念,那麼你就注定了,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要去問別人,「我能不能往生」,跟你說,你決定往生。如果你起心動念還有別的雜念,那就靠不住了,所以這是比什麼都要緊。這就是我們這個世界,「此土同居」,凡聖同居土。

  「有漏」,漏是煩惱的代名詞,無量無邊的迷惑、顛倒、煩惱,這種業因所感的果報。看看西方極樂世界,那就不一樣了,他們那邊的眾生是「無漏淨業」,他沒煩惱,他不迷惑。這一句阿彌陀佛是無量覺,念念都覺而不迷,他沒煩惱,他不迷惑,所以說是無漏淨業成就的。那個世界那麼莊嚴,固然是阿彌陀佛的行願,但是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心地都清淨。帶業往生是帶煩惱業習種子,不帶現行;換句話說,從現行上來說,西方世界的人沒有。什麼叫現行?煩惱發作。心裡面是有煩惱,他不發作,能夠雜念、妄想一起來,馬上就換成阿彌陀佛,所以這個不一樣。同時又是阿彌陀佛的願力、行力,願力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讀到過,他老人家在因地裡面最初發心的時候,曾經在佛的面前發四十八願,如今是願願都圓滿了,這是他的願力。

  行力,他講他修行,累劫修行。經上告訴我們,他曾經參學過兩百一十億佛國土,一個佛國土就是一個大千世界,就是他曾經參學過兩百一十億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一尊佛,他參拜過兩百一十億尊佛。見一尊佛,諸位想想看,總要學到些東西,我們講老師,最好的老師無過於佛,跟一尊佛學就不得了,他曾經親近過兩百一十億,這是講修行,這行力,願力、行力。所以,他這個世界有這麼莊嚴,換句話說,就是集諸佛莊嚴之大成,是這麼樣建設的。他看得太多了,這尊佛他有哪些地方特別莊嚴,他學會了,回到極樂世界如法去指導。那個世界有那些莊嚴,別的世界所沒有的,他把兩百一十億尊佛世界的莊嚴之事,統統去莊嚴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集諸佛莊嚴之大成,這是西方世界之殊勝。

  再看底下「四色蓮花」,其實蓮花的光與色無量無邊,四色前面也講過,是表法的意思。這一段重要的意思是說明沒有胎生苦,沒有愛別離苦。胎生,從神識入胎,一直到出生,這十個月,神識在母親肚子裡面,感受就像在地獄一樣,所以佛經把它形容為胎獄。母親吃點涼的東西,胎兒就感受到像在寒冰地獄一樣;喝一口熱湯,他就好像在八熱地獄一樣,苦得不得了。所以你看胎兒一生下來,你們有沒有看到小孩生下來笑笑的,有沒有?他快樂他就笑,他苦他就哭,生下來就叫苦,苦!苦一輩子,生生世世都苦,生下來就叫苦。他要不受那個痛苦,他怎麼會哭?

  因為有胎生,就有父子、母子的緣分,這個緣分恩愛深重,難分難捨,能不能常住在一起?很難。你看你們今天的父母,在台灣、在大陸,沒有辦法常住在一起,注定了就有「愛別離苦」。誰天天跟你在一起?冤家對頭,「怨憎會苦」,不喜歡的人偏偏看到,喜歡的人偏偏要別離,愛別離苦。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為什麼沒有?因為它沒有胎生,換句話說,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投胎,不要父母的,沒有父母。所以你的心比較上平等,很容易證得平等心現前。這是什麼回事情?因為那是蓮花化生。你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到哪裡?生到蓮花裡面。

  「蓮花大小光色不同」,有的蓮花大,有的蓮花小,光、顏色都不一樣。「經云,眾生發心信願持名」,這些我們一定要相信,佛決定沒有妄語,句句話都是真實的,所以你要有真信。真信,真正發願,願什麼?願我這一生往生西方世界,決不等來生,我這一生決定要去,你只要發這個願。如果你說我念阿彌陀佛,這一生生不了沒關係,來生!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蓮花就不生,為什麼?你的願不切,你的願力不足以在蓮池裡頭長一朵蓮花,生不出來,力量不夠。所以一定要發懇切之願,我這一生決定要生。

  這就是蕅益大師前面所說的,「得生與否,全在信願之有無」,看你有沒有信、有沒有願,「品位高下,全在持名的淺深」,所以我們一定要有真信切願,執持名號。一天到晚,這一句阿彌陀佛不要讓它間斷,為什麼?這一句名號與你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大小、光色有很大的關係。你念佛念得勤,你的花一天一天的大,光一天一天也就殊勝了,光色都好;你念得少,花就小,光也小。你只要真正發心,現在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就有你一朵花。這個花上很奇怪,花上刻了有你的名字,你的名字在花上,決定錯不了。我們今天這個世界,電腦還有錯誤的時候,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會錯的,將來你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拿著這個花來迎接你。所以你現在拼命念佛,花愈念愈大,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統統都去了,看看誰的花大,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這個地方住大房子,發大財,那是假的!為什麼?你將來一樣帶不去。你要想將來到極樂世界你的花要大,光色也好,那你只有拼命念佛,除這一法之外沒第二個法門,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瞭。

  「若精進念佛,花則日大」,一天比一天大,「光色日鮮,如中途退心」,你念了幾年你不念了,懈怠了,真所謂是「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好精進;「學佛二年,佛在天邊」,逐漸逐漸懈怠了;「學佛三年,佛化雲煙」,到最後變成老油條。這樣學佛怎麼樣?那個花慢慢慢慢就枯掉了,就沒有了,所以一定要精進。還有一個,你改學其他的法門,看到禪好,學參禪去了,傳密的來了,跟他學密去了,這個花也枯掉了,沒有了。「改習他法門,則花漸枯」,這是我們特別要注意的。蓮池大師曾經給我們說過,我們這一生只要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見彌陀、觀音,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四十九年所說的這些經論,我統統都不學也不遺憾。為什麼?我去跟阿彌陀佛學,絕不遺憾,這些話都是勸人專心、專攻。

  所以,諸位心裡頭要有主宰,我學什麼?就是一部《阿彌陀經》。今天我給台北打電話,那邊還有些新印的《西方公據》四種合刊,是精裝本。上一次跟諸位說過,我們寄了一千本到洛杉磯,結果不曉得搞到哪裡去,找不到了,只找到大概只有四百本的樣子,其餘六百本不見了。所以我問問,那邊還有,還有趕快寄過來了。我們有這一部書,再加上《彌陀經疏鈔演義》,那麼是持戒念佛,今天《在家律要廣集》已經到了,等一下諸位回去都可以帶一本回去,持戒念佛沒有一個不往生的。真的主意定了,一個方向,一個目標,諸位從今天起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是這個娑婆世界人了,現在暫時在娑婆世界作客,這多自在。所以你不能退心,你不能改學其他法門,那就大錯特錯了。

  「信心堅固,一生不改」,這兩句話非常重要,「則臨命終時,佛持此花,接引往生」。西方世界這個蓮花,還是你自己信願持名修來的,不是阿彌陀佛在那裡種的,是你自己種的。阿彌陀佛給你一個增上緣,等於說他那裡有七寶池,給你增上緣,蓮花是自己種的,是自己修的。所以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二力是自己一份力量,佛有一份力量,佛給我們做增上緣。佛拿這個花來接引你,你就生在這個蓮花裡面。「名為托質蓮胎」,質就是我們身體,西方極樂世界還是個物質的世界,到那裡確確實實還有個肉身,但是這個肉身是從蓮花化生的。生到蓮花裡面,絕對不會像我們這邊的小孩,要養好幾年他才懂事,不會的。一生到那邊,你就親近佛,就聽經,就修行。

  蓮花裡面你所見的佛是西方三聖的化身,應化身,就跟當年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一樣。「花開見佛」是你在花裡面修行,修到什麼時候?修到理一心不亂。由此可知,沒有到理一心不亂,你還是在你的蓮花裡,花沒開。可是花雖然沒開,你不要以為那個花很小、很拘束,那就錯了,花很大。那個花甚至於比我們地球還大,花是非常大的,你在裡頭用的功夫,功夫愈深花愈大。所以經上講,小的花一由旬,有十由旬、百由旬、千由旬、萬由旬的。一由旬是講直徑,一由旬四十里,這是最小的花,四十里,你想想看這花多大。你住在那裡頭很舒服,那裡面有佛、有菩薩,也有很多諸上善人,統統是化身,化身就跟我們現在這個感覺完全一樣。

  到花開見佛,那是見報身佛,那就不一樣了,報身佛太大了。我們「讚佛偈」裡面讚歎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身金色,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阿彌陀佛的眼睛比我們太平洋還大。阿彌陀佛眉心當中我們看到的珠珠,那不是珠珠,是一根白毫,白色的毛捲在一起。有多大?五座須彌山那麼大,見到的是大身佛,報身佛。花沒有開的時候,你見到的佛跟你差不多,比你大一點,花開之後就見報身佛。為什麼花開之後見報身佛?因為你自己的身也大了。你念到了理一心不亂,你自己是法身大士,你的身體也有那麼大,所以一定要見大的佛才能度你。這些都是在七寶池中蓮花裡面培養的。所以,世尊以及歷代祖師常常勸勉我們,要我們在現前就念到理一心不亂,那個便宜就佔大了。因為你現在念到理一心不亂,你在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真是太大了,你一生到那裡去花就開了。因為花大,花大你生到那裡你人就大,你就是法身大士,關鍵在這個地方。

  所以,在此地修行,嚴格的說也比西方極樂世界殊勝。西方極樂世界到那裡去修行,它確實是不退轉的,天天都有進步,進步得很慢。我們這個世界要不退轉,進步得快,比那邊快,所以在一生當中可以能夠念到理一心不亂。如果你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要到理一心不亂,恐怕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要經幾個大劫,要那麼長的時間。所以你要曉得這種情形,我們應當在此地發憤努力,真正求一心不亂。「光色實無量,略言四色耳」,這是特別提醒我們,蓮花的光色無量無邊,說四色,剛才講過,它有表法的意思。諸位看《疏鈔》、《要解》的註子,都說得很清楚。

  「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彌陀因地,以四十八願,攝取二百一十億佛剎,清淨之行,稱性功德之所成就也」,這是剛才跟諸位講的。我們讀到這節文,一定要能夠想到,古人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能成就學問。因為你讀書只是在書本的記載,你知道了一些事情,你沒有親自見到。常言說得好,「百聞不如一見」,親自見到的不一樣。我們在台灣,常常聽到從美國回去的同學告訴我們美國種種情形,我們這是聽聞,不是親自見到的;到美國各地方走一圈,那你了解才真正透徹。阿彌陀佛真正是個非常勤奮的好學生,他遊覽的地方太多太多了,這是講他自己的成就。換句話說,阿彌陀佛在十方諸佛世界裡面,有他特別殊勝之處,拿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他的法緣殊勝,他的國際關係很夠,兩百一十億個佛國土跟他都有密切的關係。

  所以,我們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至少這兩百一十億個佛國土,我們隨時愛去就去,愛來就來,絕對不要簽證的。為什麼?一聽說是阿彌陀佛的學生,哪個不歡迎?個個歡迎!阿彌陀佛與他們的關係太深了。所以,你想往生他方國土,你要去參訪另一尊佛,不太容易,這是真的。有人拜彌勒菩薩,想往生到兜率天兜率內院,親近彌勒菩薩。你到了兜率內院,你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不容易。彌勒菩薩是你老師,他也許不讓你去,不准你到那邊去。可是你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再想到彌勒內院去玩一玩,那太容易了,彌勒菩薩非常歡迎你,這個不一樣。這些事情你統統搞清楚了,你才曉得西方世界殊勝。所以前面說過,往生一個佛國土等於往生一切諸佛國土,因為後面說了,「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見一尊佛等於見一切諸佛,殊勝處在這裡,禪、教、密、律統統比不上。所以,這是真正釋迦牟尼佛的徹底悲心,奈何人不相信,這麼殊勝的機會當面錯過,可惜不可惜!

  底下這是我記的一點,「讀經史攝取古人之經驗」。這是講我們自己修學。我們中國人讀經,「經」就是講的《十三經》,儒家的,「史」是《二十五史》,我們圖書室裡面都有。這是幾千年古聖先賢他們的智慧,他們對於待人、接物、處事的經驗,記載下來告訴我們後人,這個東西是我們民族的寶藏。「參學攝取今人之成果」,參學就是到處去遊歷,每個國家都去看一看,看看人家的成就。好的地方我們要模仿,不好的地方我們如何來防止,譬如說他有些弊病,我們要如何改進,這樣才能夠把自己的國家建得好。「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師法彌陀行也」,阿彌陀佛真是我們的老師,他是到處參學,今天他成就了,他的修學都圓滿了,所以建造了西方極樂世界。

  底下這一段,「天樂雨花」,這是講「天時之樂」。我們先看表裡面的大意,「衣裓盛花」,衣裓是盛花的工具。「他方供佛」,經上說得很清楚,說明西方世界人民生活狀況,他們優哉游哉,沒有像你們現在工作這麼大的壓力,沒有。也不要去趕上班,也不要去那麼苦,一天到晚都是在那裡遊樂,自在!趕快去,這兒太苦了。他們早晨吃了飯,在吃飯之前,清早起來,洗了臉,漱了口,其實那裡也不要洗臉,也不要漱口,為什麼?它不髒!它淨土,它不髒,所以那個地方人這些都用不著。早晨起來去玩去,到十方世界去玩去,淨土。喜歡到哪個世間就到哪個世間,去見佛。見佛總要帶一點供養,帶什麼去?帶花去,花也不要去買,也不要去種,想要什麼花天上就落下來,你就拿個東西,這個衣裓盛著就是了,接著這個花去供佛,送一盆花給佛做禮物。你去供養佛,當然一定聽佛說法,早晨出去溜達一圈,已經供養了十萬億尊佛。一尊佛給你說一句佛法,你這個早晨已經聽了十萬億句佛法,你怎麼不開悟,你當然開悟!天天如此,真是快樂無比。

  這個經上講十萬億尊,講十萬億佛國土是最少的。底下第二條我這邊有說明,「供養他方十萬億佛」,「此句特為此土眾生而說」,就是特地為我們娑婆世界眾生來說,其實是絕對不止的。因為什麼?我們這個世界,距離西方極樂世界十萬億佛國土。所以他說這個話的用意,就是你要想懷念娑婆世界那些親戚朋友,你每天都可以回來,溜達一圈看看他們,隨時可以回來,有這個意思在裡頭。那個地方每個人是神通廣大,豈止每天早晨就看十萬億尊佛,太少了。底下講「飯食經行」。

  這一段講的裡面有「無求不得苦」。你想求的,是隨心所欲,想要什麼東西,這個東西就現前,隨心所欲,沒有求不到的。「得神通樂」,六種神通都具足,神足通裡面,可以變大,可以變小,可以飛行自在;很遠的地方,一動念頭就到了,身體就到達了,得神通樂。他方供佛是「侍多佛樂」,你能夠親近無量無邊的諸佛。飯食經行是衣食行都樂,沒有一樣苦,沒有一樣要你操心的。

  那麼西方極樂世界,你要問問,咱們要修多少時候才能去?好像是蓮池大師說的,七天,念七天佛,如果說不能往生,是你用心不誠,你要是真誠的去念上七天七夜,決定往生,沒有一個不往生的,這古大德跟我們講的。可見得這個經裡面講得沒錯,一點都不錯,七天是真正能辦得到。《西方公據》裡頭有,《安士全書》裡面也有。宋朝瑩珂法師,是一個破戒、不守清規的出家人,他念三天三夜,他就往生了。所以,即使罪業再重的人,只要他真信切願,七天當中必定能往生。諸佛菩薩、祖師都這麼說的,這是真話,絕對不是假的,我們要相信。所以,善導、永明大師才講「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的。不像其他的法門,其他的法門是一萬個人修,難得有一、兩個成功,這個法門是萬修萬人去。我們把第二段念下去,「特別為此土眾生而說,意顯往生之後,有能力隨時返來,供養本師、彌勒,普度怨親,皆不難耳」。這就是十萬億的意思,「供養他方十萬億佛」,意思在這個地方。剛才給你講了,其實不止,不止十萬億。

  「食時,即清旦」,就是早晨,「故曰即以」,即以食時,「明其神足不可思議」,就是六種神通裡的神足通,「不離彼土,常遍十方,不假逾時迴還也」,可見這個速度之快。心裡面想親近諸佛,諸佛的面前就現了身相,就在諸佛身邊、面前,這是不可思議的神力。從諸佛國土再回到西方極樂世界自己的住處,時間很短,不過是一餐飯的時間,很短的時間。「此文顯極樂」,顯是顯示極樂世界,「一聲,一塵,一剎那,乃至跨步彈指,悉與十方三寶,貫徹無礙」。這個意思也非常重要,就是剛才說了,你生一佛世界,就生一切諸佛世界,這是西方世界無比殊勝之處。

  又顯示出(這是比較,兩個國土的比較)「在娑婆,則濁重惡障」,濁是五濁、五種,五種裡面最嚴重的是見濁、煩惱濁,五濁是以這兩種為主。見濁是什麼?見就是見解,見解是錯誤的,沒有正確的。為什麼?你沒有見性!佛在《四十二章經》裡頭明白的告訴我們,你沒有證得阿羅漢以前,絕對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這就是見解),因為你那個見解是邪知邪見,絕對不正確。你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思想,你的思想是胡思亂想,你的見解是邪知邪見,所以才造成五濁惡世,這是濁重。惡障是造惡業,身口意都在造業。我們如果認真去檢點一下,我們從早到晚,我們心裡面想的,我們口的言語,我們身體造作,幾善幾惡,這個帳要好好算一下。如果惡的多善的少,那不到三惡道到哪裡去!所以你要問我們來生,六道裡面我們會在哪一道?這不要問人,問人家,人家會騙你,那是假的,靠不住,問自己。自己把這個帳好好的算一算,清清楚楚、明明瞭瞭,我到哪裡去,我知道。

  今天你知道念佛法門了,這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因緣,為什麼?知道這個法門了,來生六道,六道我超越了,不再輪迴了,我們輪迴身,這個身是最後身。無量劫來生死輪迴到今天為止,到這一身為止,再不輪迴,這多愉快,這種快樂沒有法子形容的。我們這個身是娑婆世界六道的最後身,再下次沒有了,再下次西方世界去了。今天經典裡面所講的這些環境,就是我們明天所享受的處所。「與極樂不隔而隔」,本來法界是一真的,是無障礙的,因為我們自己濁重惡障,所以這才有了距離,有了隔礙。「在極樂則功德甚深,與娑婆隔而不隔,斯意極深矣」!阿彌陀佛給我們做增上緣,可惜我們不肯聽、不肯信、不肯接受,這無可奈何。這一段跟你說障礙在什麼地方?是在自己,自己除掉了知見,除掉了煩惱,我們與西方極樂世界就感應道交,就沒有障礙了,障礙都在我們自己。這是將依報莊嚴都介紹了,底下再講「說法莊嚴」。

  經上沒說阿彌陀佛說法,也沒說觀音、勢至說法,只說到「眾鳥」,白鶴、孔雀、鸚鵡、迦陵頻伽,這一類的眾鳥,所以「眾鳥化跡」。西方世界是清淨的世界,沒有惡道,怎麼會有鳥?好在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得很清楚,那些鳥是阿彌陀佛變化的,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現一個佛的身相來給你說法,因為現佛的身相說法,你要規規矩矩坐在那裡,你要恭恭敬敬坐在那裡。他變一個孔雀給你說法,那你就很開心,可以逗牠玩,這就很自在。你看阿彌陀佛真是慈悲至極!你坐在那兒聽也可以,躺在那兒聽也可以,走著聽也可以,很自在。他現個佛身、菩薩身,那你得恭恭敬敬的。所以他讓你自在,不讓你有一絲毫的拘束,自由自在的,你就開悟了,你就解脫了,你就證果了。所以佛法裡面的確是無障礙的法界,大自在的法界。

  「六時演法」,六時就是說法始終沒有停止的,這個六時也是比喻說的。因為印度計算時辰,一晝夜就是六時,它是晝三時、夜三時,印度把一天分為六時。而我們中國人比它分得細,我們中國人把晝夜分成十二個時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時辰。所以佛經翻到中國之後,我們中國人常講晝夜六時,晝夜六時是什麼?晝六時、夜六時,是我們中國的時辰,我們中國兩個時辰是印度的一個時辰。現在我們都用西洋的,西洋的時辰就更小了,所以我們中國人稱它做小時,小時就是這麼來的。它比我們中國時辰還要小,它是二十四小時,兩個小時等於我們一個時辰,四個小時等於印度一個時辰。所以,六時就是現在講的二十四小時,沒有中斷的,說法不中斷。

  阿彌陀佛變化的太多了,也是隨眾生的心。你想阿彌陀佛跟你說法,他就現個佛身給你說法。你覺得太拘束了,最好一個白鶴、孔雀給我說法,馬上就有白鶴、孔雀來給你說法。或者你看到白鶴、孔雀,看到還是太麻煩,那麼他風的聲音給你說法,樹葉敲擊的音聲給你說法,六塵都說法!你想聽什麼經,他就給你講什麼經,我想聽《華嚴經》,你聽聽他講的就是《華嚴經》;我想聽《法華經》,他講的就是《法華經》。這個地方不去,你到哪去?這個地方不去才叫做愚痴,才是真正的沒福報、少善根。這是「聞正法樂」,佛給你說法,決定沒有錯誤的。「悉念三寶」,這是講你修行的功夫,每天聽經,聽經的時間不中斷,這是解門。有解當然還要有行,解行相應。行門他修什麼?就是念佛,念三寶,念佛、念法、念僧,就是念覺、正、淨。三寶是一而三,三而一,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三寶具足,「得正念樂」。

  所以這個法門,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都念阿彌陀佛,我們現在從初學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這真正不可思議。就是等覺菩薩所修行的法門,我們現在跟他修學一樣,沒有兩樣,這個不得了!諸位再細細看看蕅益大師《要解》裡面所提示的,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示現成佛,他因什麼成佛的?念阿彌陀佛成佛的。《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念阿彌陀佛,這真正不得了,不可思議!所以,不曉得念阿彌陀佛的人,可以說是沒福報的人。真正第一等有福報的人,就是念阿彌陀佛的人。「明無三途,無墮落苦」,這是特別說明這些眾鳥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沒有三惡道。

  「極樂普攝法界眾生」,法界是講十法界,不僅僅是我們娑婆世界,不只是我們這一個地球。這個太虛空當中,無量無邊的世界,一切世界裡面那些眾生,諸佛菩薩在那裡教化,統統都是勸他們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說「根塵一一圓妙,知此文亦特為此土而說」,就是這些經文,也是特別針對我們世界眾生習氣來說的。我們喜歡這些,佛就能夠隨順我們的愛好,變現這些來給我們說法,所以我們聞法是一點都不勉強。那個世界是自然的,是純正的,我們今天即使是藉用這些科學工具,也是相似的,跟西方世界比較,差得太遠了,無法相比。

  「大智度論云,三十七道品,無所不攝,即無量道品,亦在其中」。說的是什麼法?經上只說「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等,只說這些,這是三十七道品的後面四科。三十七道品一共有七科,三十七品,它只講後面的四科,從五根、五力講起。三十七道品就代表了所有的佛法,大小乘佛法統統包括在其中,它是綱領,出不了這個範圍。底下我們就將三十七道品也做個簡單的介紹。三十七道品第一科,就是第一個科目,是「四念處」,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這個三科經上沒有,諸位要曉得,這個三科一定是在我們現前完成的。所以,我們修行不管修哪個法門,修念佛法門也不例外,如果沒有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你就不能往生;換句話說,我們這一句阿彌陀佛,要把這十二個科目完成。七天能往生,這個七天當中,就是把這十二個科目完成了,所以他能往生。

  「四念處」是智慧,「以智觀境,看得破」,這個四條就是「念處慧」,非常非常重要。學佛人常講提起觀照,這個觀照的功夫就是念處慧,是我們時時刻刻要提醒自己,你要是失掉觀照你就迷了。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加上南無,南無阿彌陀佛是皈依無量覺,你沒有念處慧那就迷了,那只是名字覺而已,實際上沒覺悟。口裡喊著覺,實際上還是迷惑顛倒,這個不行,要真正覺悟。真正覺悟,要從四念處來觀照。這裡也是提了一個大綱,「此土」,是我們現前的環境,第一個「觀身不淨」。你要覺悟,我們這個身不清淨!你天天要洗澡,你身上灑再多的香水也沒用,還是不乾淨。所以你要覺悟,每天,你看看毛細孔裡流出來是什麼東西?裡面到底乾不乾淨,流出來的,你就覺悟,你就曉得,知道我們這個身不清淨。「淨」這個字在我們娑婆世界沒有,所以對這個身不要太愛惜它,過分愛惜你自己的身是個大障礙,這個要覺悟。

  身是個幻相,不能常住,身不是我,真正要覺悟。佛法裡頭講借假修真,身也是假的,借這個假的修真的,佛法也是假的,借假佛法統統修真實的。什麼是真實的?跟諸位說,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實的,因為西方極樂世界「常樂我淨」,它真有,它真清淨。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至少省掉了洗臉漱口的麻煩,不需要這個,乾淨!省事!這些骯髒事情沒有了,污穢的事情沒有了,「蓮花化生」。再跟諸位說,那個蓮花不是我們此地的蓮花,我們這個地方的蓮花不乾淨。為什麼?草本的,不乾淨。人家那個蓮花為什麼乾淨?七寶的,金的、銀的、琉璃的。我們經上講玻璃,在那個時候我們這個世間還沒有玻璃,那個玻璃是什麼東西?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水晶。琉璃是我們現在講的翡翠,綠色的玉。那個蓮花是七寶,不是草本的,所以清淨,蓮花化生真清淨!

  再說我們現在的受用,享受,現在你的享受是苦,「觀受是苦」,這一句我們將要在「佛學概要」裡面第四講,就是講這個題目,觀受是苦,我們的享受只有苦沒有樂。如果你要是說,享受你有樂,你這個觀念是錯誤的。你感覺的樂是什麼回事情?是你的苦暫時停了一下,你覺得很樂;是苦暫停,不是真樂。你要不相信我舉個比喻,你每天要吃三頓飯,你一頓飯不吃就餓得很苦,你到那個時候就要吃。可見得你吃了之後,你的苦暫時停下,你要不吃,苦又來了。所以我們這個身是個病身,病態,三餐飯就是吃藥。到時候你就吃,不吃苦就來了,你要吃,可以暫時緩一下,就這麼回事情,確實是苦。西方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兒不一樣,「但受諸樂」,它不苦,它沒苦。經上講飯食經行,前面也跟諸位提到過,專門為我們這個世界眾生說的。西方極樂世界人哪裡需要吃飯?不需要。而是我們這邊人有吃三餐飯的習慣,到那個地方去,這個習慣一時還改不掉。到時候應該吃飯了,飯就現前,他總隨心所欲的。如果你把這個念頭改掉,我不需要吃飯,那就更自在了。所以現在是養成這麼一個習慣,那個地方是真正之樂,一切苦都沒有。

  「觀心無常」,「觀」統統是觀照,就是你要覺悟,「心」是什麼?妄念!一會兒想東,一會兒想西,你的妄念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你不會想一個東西。你要是一天到晚想一樣東西,那叫得定,你心定在一樁事情,你不會一會兒想東一會兒想西。他不只想一樣,亂想,胡思亂想,無常!現在我們要訓練什麼?就是要從無常訓練常,訓練一心不亂,所以什麼都不想,只想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台北運來的書、佛像,統統到了,這個佛像就是跟我們這個油畫像一樣的,給我們寄來了兩千張,今天每位同修都可以帶一張回家去。因為這個油畫像,我請他畫了兩張,一張我帶來了,另外一張是供養在我講堂。這次印的這個,就是講堂那張油畫像照相翻印的,跟這是一樣的。我們的「佛學概要」還是在星期天,我們的地址換了,等一下傳榮跟諸位報告,就是星期天的「佛學概要」我們改了地點,不在此地講,因為這個地方畢竟是個住宅區,星期天有很多不方便之處。現在我們有這麼個機緣,借到一個地方,所以星期天我們的學佛社可以對外公開活動,希望來聽的人愈多愈好。如果將來聽眾有幾百人、幾千人,我們不怕沒有道場,就是希望人愈多愈好。我正是愁著,到外面去講,我們的佛像怎麼辦?剛剛好今天佛像就到了,所以我們不要緊了。我們到外面講,佛像隨時可以掛起來。所以「一心不亂」很重要。

  第四「觀法無我」,法是一切法,我是本體,這句話意思就是你看一切法都沒有自體;換句話說,統統是因緣所生法,當體即空,沒有一樣東西是實在的,所以說無有自性,沒有自體。「我」,當做自體講,一切法沒有自體。明白一切法沒有自體有什麼好處?對一切法就不執著,曉得一切法的真相。反過頭來看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有自在,真正的自在、有主宰。「我」也是自在的意思,也是主宰的意思,他在一切法裡面真的隨心所欲,他能夠做得了主。這是四念處觀,兩個世界不一樣。所以,我們對於自己身、受、心、法,法包括我們的生活環境,我們都能夠看破。能看破就能放下,所謂是看破身心世界,我們用這一句阿彌陀佛要能夠看破身心世界。所以,這四念處常常記住。

  「四正勤」,勤就是精進,正是正當的,正當的勤奮,正當的精進。四正勤分為善惡兩邊,這是要做,它的標準就是戒律。從「斷惡」,惡是要斷,「已生惡令斷」,我們自己曉得已經做錯的事情,或者已經心裡頭有惡念,從今之後要斷掉。「未生惡不生」,我們曉得哪些是惡,我們沒做,我們也沒起這個念頭,好!從此以後,不要再起這個念頭,這叫斷惡。善法裡面,「已生善增長」,是善法,我們現在在做的、我們心裡面所思的,是善法已經在做的,繼續不斷的努力,這善法;「未生善令生」,還有許許多多善法,我們還沒有生、還沒有做,應該要生起,要生善心,要做善事。反過來再看西方極樂世界,是「無惡唯善」,那邊人都叫諸上善人,都是善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做惡事的人,也沒有起一個惡念的人,沒有。那邊的人都是起的善念,都是做的善事,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無惡唯善。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淨念相繼」,成就「無上菩提」,這是四正勤,精進而不懈怠。

  就念佛法門來說,什麼是善中之善?念阿彌陀佛是善中之善,第一善法。心裡面想阿彌陀佛,這個最善,我們應該如是。每天讀經本,天天聽老師說法,「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人真正要努力,這句佛號二六時都不中斷,要這樣子才好。我們念佛再念幾次,熟了之後,我想我們同修在一起我們錄一個帶子。錄個帶子然後我們拷貝,每個同修自己拿去助念,幫助自己念佛。現在的機器方便,隨身聽很小,可以買一個放在口袋裡,用個耳機,你就二六時中不會中斷。打妄想想別的東西,聽到阿彌陀佛,就把你的妄念打掉了,這個方法非常之妙。好像昨天我看到有一家減價的,這個機器賣得很便宜,將來如果每個人需要,我們都買一樣的,好好的來用功,四正勤。

  「四如意足」就是「放得下」。前面是叫你看破,看破之後要能放下,能看破、能放下,念佛才能得一心,往生才能真正有把握,所以要放下。它叫如意,足是滿足,足就是圓滿、滿足了,四是四種。什麼叫如意?我們中國人這個如意,它造的形態,那個頭是轉過來的,意思怎麼樣?取回首如意,你回頭就如意了,取這個意思,跟我們佛門所講「回頭是岸」一個意思。古時候你看凡是大福報的人,他手上拿個如意,警惕自己福不能享滿,享滿了禍就來了。所以有福的時候,趕緊我要回頭,回頭就如意了,取這個意思。在佛法裡面就是定,也是福報,所以這是講修四種定,定裡面有福。它這四種名稱第一個是「欲」,第二個是「精進」,第三個是「念」,就是「念如意足」,有些地方寫了叫「心如意足」,是一個意思。第四個叫「慧如意足」,也叫「思惟如意足」。

  這些名相,確實初學的人很難懂,今天我們的《佛學辭典》也到了,你們每個人都可以帶一本回去,你去查查這個「四如意足」怎麼講法。恐怕你查了《佛學辭典》,查了、看了還不懂。但是你看我這個一看就懂,我這個註註得很簡單,又好懂,真的就是這個意思。「欲如意足」就是知足,你在欲望裡面知足了,你就會得定。所以,欲望裡頭你要回頭,如果欲望要是不止,那是苦惱無邊。所以欲如意足,就是叫你知足。「精進常樂」,精進如意足是常樂,真樂,愈精進愈樂。你想想看我們精進,精進求一心不亂,你的心一天比一天清淨,你自己會覺察到,你跟阿彌陀佛,跟西方極樂世界,一天比一天接近,感應道交,他怎麼不快樂!真正是無有疲厭,真正入了這個軌道,上了這個軌道,世間什麼樂趣你都不會想了,為什麼?一點味道都沒有。好比你看佛經一樣,佛經如果你要是讀下去,在裡面體會到法味了,世間什麼書你都不會去看它。為什麼?沒意思,浪費時間,枯燥無味。這裡頭有真樂,常樂,這是精進如意足。

  「念如意足,心安」,「慧如意足,理得」。我用這兩句話來解釋這四個名詞,「知足常樂,心安理得」。道理明瞭了心就安了,今天你們真正要是明白西方極樂世界這回事情,你們的心安了,沒事情了。為什麼?真正拼了命用功夫,七天就能往生,天下還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我七天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還有什麼了不起的事情,誰能比得上你,比不上。七天成功了,你不去,不去為什麼?因為現在去蓮花還不大,情願多念幾年,愈念愈大了。再過幾年去,蓮花更大,光色更好了,這是對的,這個想法絕對正確,沒錯。

  那麼你在這個世間,這個世間什麼樣的事情你都不會放在心裡。為什麼?我在這個地方幹什麼的?我在這個地方天天念蓮花的,念得愈大愈好,我幹這個事情的,我不管你們那些拉拉雜雜什麼事情。你們人間這些拉雜事情,對也好,不對也好,反正與我都不相干。我在這個地方是拼命去把我的蓮花念得愈來愈大,光色念得愈來愈好,我幹這個事情,我不幹別的事情。念佛人幹的事情。再一個事情就是多勸幾個人往生,把這個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法門,介紹給有緣的眾生。什麼叫有緣?他肯相信,他肯發願,這就是因緣成熟的。還有他聽了,聽了他相信,他不肯發願,這是因緣沒成熟的。成熟的,幫助他往生,沒成熟的,幫助他成熟。還有些根本不知道的,沒有這個種子的,幫助他種善根,這是我們要做的。

  所以,我們在外面念這一聲阿彌陀佛,別人聽到了,不管他懂不懂,他阿賴耶識裡阿彌陀佛的種子種下去了,這都是幫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這些人將來往生,你是介紹人,最初這個因緣是因為聽你說的。所以我們學佛社的同修,你們將來不管學講什麼經典,《阿彌陀經》是第一重要,學其他的都是方便,真正要學的就是《阿彌陀經》。而且自己當然也不能太自大,也不要太自卑,自己要承當,我是阿彌陀佛派到此地的代表人,來接引大眾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你要有這個願,要發這樣的心!我們這個學佛社就是阿彌陀佛住在這個地球上的大使館,統統是極樂世界的人。一定要發這個心,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能發這個心,你怎麼會不往生?你念佛怎麼會不成功?當然成功,決定往生。所以,我們自己修學的是這一門,我們弘揚的也是這一門。其他經論都是什麼?接引初學的。你喜歡這個我講給你聽,慢慢把你接引過來,到最後還是勸你念佛,還是勸你修學這個法門。

  所以,前面這個三科十二個目,就是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是要在我們現在完成的。如果你能夠完成這十二個項目,最低限度你功夫成片了;如果程度好一點,你就能夠得事一心不亂。假如你念佛,這十二個科目沒有,你的念佛只能說是種善根,這一生不能往生,那就是你的功夫沒成片。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這三科不要修,他畢業了,從哪裡學起?從五根、五力學起,從根、力學起。所以經上從五根、五力開始,前面這些科目你都已經修學完畢了,這是我們特別要注意到的。

  再看下面第四是「五根」,第五是「五力」,五根五力合在一塊,因為它的名稱是相同的,就是「信、進、念、定、慧」,這是相同的。每一條裡面都包括有正道、助道。我們先說這五條簡單的意思,然後再辨別什麼叫根?什麼叫力?「信」,信如果有根了,它就能生長,由此可知,信不是個容易事情。你看信為什麼不擺在第一個?三十七道品應當擺在第一科第一條,現在按這個順序,它擺在十三條,前面三科是十二條,它擺在第十三條。由此可知,到這個時候才相信,沒有前面這三科十二目,你的信沒根,不要說沒有力,信了沒根。沒根的信叫什麼信?我們古人有個比喻,水上的浮萍,就是那個信。風一吹到哪裡,你就跟著去了,沒根!所以那個信心不管用,信心要有根才管用。所以我們今天講信,你的信有沒有生根?信生了根,就不動搖了,才能夠生長,這是信心之難。

  我記得我出家受戒之後,我是出家兩年之後才受戒的。受了戒到台中去看李老師,給李老師見面,他老人家第一句話就叫我要信佛。諸位想想,出家受了戒,我是一出家就講經,換句話說,也講了兩年經,受了戒回來,他教我要信佛。然後把信佛的意義跟我說明,不容易!多少人出家一輩子他不信。什麼不信?沒有真信,沒有信根,我們俗話說露水道心,禁不起考驗的,禁不起考驗的露水道心,信心建立之難。所以前面我們也說過,蕅益大師在本經第一大段裡面,第一大段講信,教給我們「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六條具足信才有根;六條不具足,信沒有根。所以,根的意思是「能持」,就是能夠保持得住,我們所謂能保得住,不會失掉;這是能保得住,不會動搖,不會改變,不會喪失,這是根的意思。不但能持而且「能生」,能生能長,就是你現在念佛能夠到功夫成片,再繼續增長就到事一心不亂,再增長就到理一心不亂,它能增長。四土、三輩、九品,都從信根裡頭生長的,換句話說,從初發心到無上道,都要依賴信根。信力,力就是它有了力量,它能夠增長。所以,力是什麼?「斷疑成德」,一切的疑慮都沒有了,成就功德,功德就是定、慧,成就定慧。

  「進」是精進,此地的精進跟前面所講的精進不一樣。四如意足裡頭也有精進,四如意足的精進是在定上的,就是我們講的法喜充滿,是這種的精進,得法喜。此地的精進是正道跟助道的精進。如果是依蕅益大師的講法,我們這個法門正助都是持名,因為一句阿彌陀佛這個佛號所謂是「該羅八教,圓攝五宗」。他說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一切經論、一切法門,一句阿彌陀佛統統包括,一個都不漏。不但包括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講的、所修的,這一句阿彌陀佛統統都包括了。所以,正修是念佛,助修還是念佛。我教給諸位這個方法,就更顯然了。正修是我們自己念佛,心念、口念;助修,我們用錄音機在那裡放阿彌陀佛佛號,提醒我們不要忘掉了,我叫諸位用隨身聽,用個耳機聽,那是助修,助修也是阿彌陀佛,正助雙修。二六時中這一句佛號不斷,這個精進是這個意思,所以跟前面那個不一樣。

  前面很重要,前面是什麼?對我們現前的環境要知足,知足一般人看起來消極。不錯,我們對於現在物質生活享受是消極,我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的追求是積極的,要知道這個道理。如果我們對於現前的物質生活環境追求得太積極,對西方極樂世界就消極了,這是得不償失的。這個世界怎麼樣享受,也沒幾年,你能享受幾年?人生不滿百,一百歲的人有幾個?所以享受不了幾年,為什麼不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那裡是無量壽。短暫的幸福的追求要能夠捨棄,你心裡面就安了,就知足了。所以,這個事與理都要把它看破,都要能夠放下。

  「念根」,念在此地,就是教你念三寶,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是三寶具足。「定」,定是定在這一部經,定在這一個法門。果然能夠定在一部經、一個法門,這是真正的智慧。就像我剛才提到,蓮池大師教給我們的,真正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經論法門我都沒有涉獵過,也不遺憾。這是大智慧!你涉獵許許多多經論,耽誤了多少寶貴的光陰,增長了多少邪知邪見,都叫打閒岔,都是一心不亂的閒岔,實在講是得不償失。這要真正大智慧,他才能看破,他才能放下。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