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阿彌陀經  (第十集)  1983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1-0010

  《佛說阿彌陀經》第十講,經文: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瓈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瑠璃。玻瓈。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前面說同居土的住處,此地再說明同居土諸上善人他們的生處。這段經文是解釋妙生處,這個生處實在是非常之奇妙,跟我們娑婆世界不相同。『又』,這是釋迦牟尼佛又叫著『舍利弗』的名字告訴他說,極樂世界『有七寶池,八功德水』,「七寶池」就是生處。此地講的「生處,寶池金銀等所成」,七寶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跟我們這邊的土質上不一樣。這樁事情,我們看了之後好像很驚奇,人家那個地方的池塘都是七寶金銀所成,真正是不可思議。

  其實這個事情並不難懂,為什麼?它那個地方這些珍寶出產得非常豐富。譬如我們舉這世界的例子來講,在本省香蕉是最普遍的,大家看起來都是不以為奇。可是在大陸、在日本,香蕉就變成非常之名貴,接待貴賓才用這種高級的水果,而且把它切成薄片,好像來品嘗一樣。到本省香蕉產地,大家吃了都厭煩,都吃到不想吃了,這就是它的產地,與不產這些水果地方,是不相同的。

  我們這個世界也有『金銀、瑠璃』這些東西,可惜出產得太少了。假如出產量非常之大,諸位想想,誰還會珍惜這些東西?沒有人珍惜。我們這個世界銅鐵的產量比七寶大得多,所以我們對於銅鐵不甚愛惜;而對於這些希有的金屬,大家都把它看得很貴重。其實這些金屬本身並沒有價值,金銀在五金裡面它自己不會說,「我的價值、身價要比別人高」,沒有這個道理。價值是我們眾生給它的,不是它本來具足的,我們為什麼把它價值看這麼高?就是太希有了。這些東西在西方極樂世界就太多了,多到極樂世界那邊把它們用做建築材料,你就可想它這個多了。像我們現在建築用這些水泥、石子,用這個來做建築材料;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多得就像我們這邊的水泥、石子一樣,所以把它用來做建築的材料。

  雖然這麼說,畢竟極樂世界的七寶,比我們所見的這些珍寶要殊勝得多,這個道理我們也不難理解。如果我們在大經大論裡面要涉獵得多,我們會明白一樁事情,那就是佛常講的,依報必定隨著正報轉。娑婆世界的正報比不上極樂世界殊勝,這在業因裡面會看得很清楚。在依報環境上面,當然我們是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縱然是以「金」來說,我們這邊的金在成色上不如人家;我們這邊「銀」也不如那邊的白銀,這是一定的道理。

  七寶,實際是有無量雜寶,有許多的寶物,我們這邊根本就沒有,沒有的就不必說了,說了我們也不懂。所以只說我們這個世界也有,有相似的,舉出七種做個代表。前面跟大家講「七」是表法的意思,表圓滿、表無量。金銀在我們這個世界,無論是在中國、是在外國,是在古時候、還是在現代,大家都把它看得很貴重。它有幾個特性,第一個它的體堅固。第二它的性柔軟,不像鋼鐵那麼樣生硬,它柔軟。第三個它的色彩光明,叫人看到非常的歡喜。第四它是屬於希有金屬,所以大家把它看得很貴重。「瑠璃」是青色的寶石,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翡翠,就是綠色的玉,這在寶石裡面也是相當貴重。『玻瓈』,不是我們現在所見的這些玻璃,因為在三千年前並沒有化學玻璃的製品。此地所講的「玻瓈」就是我們所說的水晶、水玉,這個也是很名貴的。

  第五種講的『硨磲』,「硨磲」是貝殼一類的,是大貝殼。也有人說硨磲不是梵語,這種寶石它的形狀像車輪,磲就是車外面的輪,它的形狀像這個。所以稱之為硨磲,有這個兩種講法。第六種叫『赤珠』,「赤珠」在古時候註解裡頭說,是赤蟲所出之珠,有這麼個說法。實際上我們可以把它看作現在所講的紅寶石,這都是很希有的礦物。『瑪瑙』種類比較多,有山瑪瑙、有水瑪瑙,它的色彩也有許多種,這裡頭是以紅色的最為珍貴。

  這是說明寶池也都是眾寶所成,與我們這個世界所見的,那是殊勝得太多了。我們今天這個池子,高級的也不過是大理石所砌的。古人在文學作品裡面,形容帝王的宮殿雕梁玉砌,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玉,哪有那麼多玉?玉砌就是最好的大理石,用這個來砌成。可是在西方極樂世界,那的確名符其實是七寶建築的。池子的大小,這是說明「寶池金銀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七寶池大小也不一定,有的池子很大,有些比較上小一點。可是諸位在這個地方必須要有概念,絕不會像我們平常所見的池塘,或者是游泳池,或者是花園裡頭的蓮池,因為什麼?那都不太大。他們那邊最小的寶池,就像我們地球上所看到湖泊一樣,經裡面說小的差不多十幾由旬。一由旬合我們中國是八十里,十由旬就是八百里,八百里以我們本省來說,從南到北大概就不過八百里,那個地方一個小的七寶池,比我們全省還要大,這就是一個人的住處,諸位想想看這多麼殊勝。如果說大的,那我們這個地球放在裡面,也不過像一朵蓮花一樣,想想它這個池子有多大?這個國土的莊嚴實在是不可思議。

  再看底下一段,「此土」,這是說我們這個地球,「同居」,我們也是凡聖同居土,「是有漏惑業所感,彼土(西方極樂世界)乃無漏淨業所成,又為彌陀願力之所莊嚴」。這當然不相同,這個兩句話是說明,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這樣的莊嚴,為什麼它與我們目前所受用的有這麼大的差別。剛才給諸位說過,我們所受用這個環境是屬於依報,依報是隨著正報轉的。換句話說,我們有多大的福報,就會有多麼美好的環境。不要說到兩個世界來比較,就以我們這一個世界,一個地區,有福德的人家跟沒有福德人家去比較,他們所享受的環境就不等同,就不一樣。世界與世界亦復如是,地區與地區也是一樣,某個地區非常的富庶。大家曉得,今天全世界最有錢的國家,阿拉伯出產石油,所謂是家家都富足。世界上還有許多非常落後的地區,貧窮、飢餓,那跟他們簡直是天壤之別。由此可知,依報環境實在是依正報轉變的。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人人都修善業,不但是善業,前面跟諸位講過是上善的業感,不是小善,是大善,所以才能感得那樣殊勝的果報。何況又有阿彌陀佛願力的加持,換句話說,彌陀願力與眾生的善業,共同感得同居土殊勝莊嚴的顯現,這個道理很深。我這樣的說,諸位能不能相信,我不敢說,為什麼?剛才說了這涉及很深的道理在裡面,道理如果沒有體會,沒有貫徹通達,信心的建立是樁不容易的事情。我們從求學的態度來說,古人所講姑妄聽之也好,我們聽到佛經裡頭,釋迦牟尼佛曾經說過這麼一樁事情。佛的人格我們信得過,那就是說他絕不妄語,決定不欺騙我們。在目前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證實佛之所說,這才是真正做學問的態度。

  我們來求證,求證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理論上通達,我們叫它做解悟。因為理上可能,當然事就不至於有很大的懷疑,因為事它是依理而成就的。更進一步,我們要親證,那就是說這個境界,我們自己要親自見到,我們才死心塌地的相信,不再有疑惑了。這個世界我們真正看到,我們能不能親證?當然能夠。這個法門就是要我們人人親證,不親證不能算成就,所謂親證,就是自己真正得生這個國土、地區。我們生在那個地方,我們在那個環境裡面享受其中的種種莊嚴。

  再說到池水,叫「八功德水」,哪八種功德?八是八種。古德所說,經文裡面只不過是略顯這八種功德而已,其實不只八種,無量的功德,像《十六觀經》、《無量壽經》裡面所講的。這個地方只略舉八種,第一個是「澄清」,不像我們這個地方的水這麼渾濁。當然我們這個世間的水也有澄清的,但是澄清的水少,很難得,就是在山林裡面的泉水、甘泉,那是相當的難得。第二是「清冷」,不像我們此地有的水太冷了、太寒了,有的水太熱了。這是非常的清涼可口,這叫清冷。第三「甘美」,水是甜的,不像我們這邊海水是鹹的,河水是淡的,沒有什麼味道,「劣味」;沒有人家那邊美味,甘甜美味。第四種好處是「輕軟」,我們這邊的水「沈重」,你拿一桶水,力氣小的人就拿不動;極樂世界的水很輕,沒有分量,很軟,跟我們這邊完全不相同。

  第五是「潤澤」的功能,好像我們這邊油脂一樣,塗在身上光滑,能夠滋養皮膚,有這種功德。不像我們這邊「宿腐褪色」,我們這個水泡久了,有時候東西都腐爛,色彩褪了;在那邊沒有,只有更為鮮艷。第六種「安和」,絕沒有「急暴」之相,沒有這種相,無論你在哪個地方所看,水都是平靜的,都像一面鏡子一樣。第七種這是非常的特殊,我們這個世界所沒有的,我們的水,好的水可以除渴;像海水是鹹的,就沒有辦法解渴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水不但可以解渴,而且可以除飢,你餓了飲幾杯水,八功德水飲幾杯,你就不餓了,這是太難得了。所以在那個世界你們諸位想想看,「七寶池,八功德水」是有多少?何況這個水決定沒有枯竭,沒有枯乾時候,長年七寶池裡頭水都是滿滿的,生活什麼問題都解決了。第八就是「長養諸根」,長養諸根意思就說這個水的營養非常之豐富,常常飲用,六根不但是健康,而且是一天比一天殊勝。而不像我們這邊的水,你要是長期泡在水裡,我們的六根就要壞了,常在水裡頭就得許多病症;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沒有這個事情。我們這個地方的水,水深了,不會游泳的會被水淹死;西方極樂世界不會,為什麼不會?那個水會隨人的意,你要多深就多深,要多淺就多淺,它隨意的。如果你要是掉下去,不會游泳,覺得很難過,你可以叫水淺一點,它馬上就淺了。像這些都是不可思議的,不是我們常識所能夠想像得到的。我們這邊的水向下面流;西方極樂世界的水可以往上面流,這很奇怪。所以這個地方講它輕軟,它有道理!

  我們這邊水最美的,也不過是做成噴水池,再加上這些光與色,叫水表演,能夠看到水的這種非常美的景色。西方極樂世界這種美色,不必要人工來設計,完全是自然的。所以在大經裡看到,水柱繞著屋梁,繞著柱子盤旋,這個景觀多美,那是自然的。而且有香甜,有很美的色彩,都不是我們今天科學能夠做得到的。佛經在這些境界裡面,如果說他的想像那實在是太豐富,所以有些文學家對佛經佷欣賞,實際上他並不相信。他認為釋迦牟尼佛想像太豐富,一般人想不到的,他都想到。其實並不是釋迦牟尼佛的想像豐富,而是那邊世界事實如此。佛的言語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如就是事實什麼樣子就說什麼樣子,一點也不增加,也不減少。這是說出八功德水。

  這個世界的美好,實在是不可思議,沒有法子能夠說得盡。釋迦牟尼佛在此地,只給我們做一個很簡略的介紹,說明在太虛空裡面有這麼一個星球。佛經裡面講世界,我們現在講星球,有這麼個地方,而且我們都可以到達這個地方,不必藉任何交通工具,而且是千真萬確可以達到的。西方世界有這樣的華麗,這樣殊勝美觀,是不是阿彌陀佛與諸上善人為了貪圖享受而建立的?諸位想想,假如他還有貪圖享受,還有貪心在,我想他居住的環境不會有如此的莊嚴。為什麼?因為貪心是有漏煩惱的心所,怎麼能感得如此殊勝的果報?所以他不是貪心,他們貪瞋痴慢都斷掉,完全是無漏淨業所感。古德講諸上善人清淨行業所感,也是彌陀大願所成,並不是經營造作的;換句話說,是福報自然,這個說法非常的合理。

  但是十方世界,就以我們娑婆世界來說,許多煩惱還沒有斷的這些眾生,換句話說,他們的心地,依然是被五欲六塵所染污的,佛說法會不會把這些人捨棄?當然不會。因為大經裡面常講「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一個人都不捨棄。不休息菩薩、常精進菩薩,縱然是為了度一個眾生,生生世世都不捨棄。何況一切眾生?對於這些人怎麼度他?經裡面有句很有名的話,「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我們在菩薩行門裡面常常看見,這是種方便法,雖然是方便,但是它並不脫離真實,這點我們一定要注意到。千萬不要以為佛的方便法,是哄騙兒童的,那就錯了。

  佛的方便法也不離開真實,沒有證得無漏的眾生,就是煩惱沒斷盡的眾生,他的心必定有趨吉避凶,必有捨苦求樂的願望。所以,佛在教初學的弟子們,他的教學重點是在擇善固執。這個意思就是說你的心還是染污,既然是染污,如其染污一些惡法,不如多染善法,人天兩乘就是從這個基礎上建立的。教我們斷惡修善,不墮惡道,因為惡因所感的果報是三惡道,善因所感的果報是三善道,這是人天佛法。以這個為基礎,再要把你修學的境界提升,那就要破執著,不能叫擇善固執了,善惡兩邊都不執著,兩邊都超越,達到真正的清淨。小乘人的清淨是相似的,不是真正的;大乘菩薩的清淨才是真正的清淨。

  西方極樂世界這裡頭就有這個意思,對於一般眾生來說,的確它有相當誘惑的力量。那個地方一切享受那麼樣的殊勝,那麼樣的自在,很能叫人生起嚮往之心,發心求生彼國,這就是「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到西方極樂世界再破執著。這種接引,多半是接引根性比較上劣一點的眾生。如果根利的眾生,那就不一樣了,他在我們現前這個世間,必定要求得個一心不亂。尤其是要求理一心不亂,然後往生,這是上上品生,那多自在!這才是佛開啟這個法門真正的目的。

  下面要跟諸位介紹的就是蓮花,『其中蓮華大如車輪』,我們講「華輪」,花輪作用就大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就生在花裡頭,蓮花化生。生到花裡頭並不像我們這個世界,出生的時候像個嬰兒,慢慢的再長成,它那裡不是的。它那個地方是一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就是個成年人,因為他是化生,不是胎生,花就是他自己居住的所在。這個花,前面講過相當之大,因為它大小並不一定,所以它隨著個人功夫淺深而顯現的不一樣。功夫深的人花大,色彩也好;功夫淺的人,花就小,色澤上那就比較上要差一點。

  我簡單在這裡跟諸位介紹一點,花輪,我們先說這個世間輪王有七寶,學佛的人曉得,佛在經上講的這個世界眾生有福報,輪王出現在世間,這是最有福報的人。他在七寶裡頭,第一個他有金輪寶,多大?四十里,這是講它的直徑有四十里這麼大,這就是輪王的交通工具。實際上很像我們現在所說的飛碟,你們想想金輪王的金輪寶,像不像個飛碟?交通工具。佛在經上講,輪王乘他的金輪寶,在一日之中,從早到晚他就可以遊歷一四天下。實際上講這是太空船一類的,速度非常之大,等於說是在十幾個小時,他就可以把整個太陽系都到達,都遊覽遍了。我們想想這個交通工具,這是講世間輪王的。

  西方極樂世界的花輪,就是蓮花,它的作用就像輪王的金輪寶一樣。經裡頭講「極樂世界之華輪,大小不可限量,由同居淨土身相不等故」。這就剛才說了,雖然是同居土,每個人的福報不相同,每個人的功德也不相同,所以它大小不一樣。經典裡面講小者十由旬,由旬是印度度量衡裡頭一個單位,由旬它有小、中、大三種。小的合中國過去華里四十里,中的六十里,大的八十里,一般當然都是指的大由旬來說。如果依照目前的里程單位來算,中國的華里,八十里大概相當於四十公里。你們想想這個蓮花多大?四十公里再乘上十倍,這一由旬;十由旬那就四百公里。所以我剛才講最小的蓮花把台灣放在裡面,都綽綽有餘,可見得那個世界的眾生福報之大,不可思議。

  在《觀無量壽佛經》、《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品》裡面所講的,它說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中,因為這個世界有凡、有聖,福德、因緣懸殊就相當之大。地上菩薩身相高大,一般凡夫那是不能跟他相比的。而《觀經》裡面講,「一一水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花」,諸位想想這個數字太可觀,六十億的七寶蓮花,每一朵蓮花有多大?有十二由旬,這都是小的。大本經裡面說蓮花,從一由旬乃至於百由旬、千由旬,真正是不可思議。

  此地我們要注意的一樁事情,剛才也透露了一點消息,蓮花何以有大小?蓮花究竟是怎麼生的?底下『微妙香潔』,裡面就把這個意思都說出來了。它的妙,妙在十方世界這些念佛的眾生,只要你發心念佛,七寶池裡面就生一朵蓮花。更奇妙的是,這個蓮花裡面就有你的名字在,實在不可思議!這朵蓮花,蓮花上面就有你的名字,一點都錯不了。你念佛的功夫深,蓮花愈長愈大,光色愈來愈殊勝;如果你念佛退了心,或者改修別的法門,不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這朵蓮花漸漸就枯掉了、消失了、沒有了。由此可知,七寶池中蓮花有那麼多,說明了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數不可思議,太多了。如果我們要曉得這麼一個道理,要相信這個事實,我們已經發心念佛求生,七寶池中必定也有我們自己一朵花,只要我們功夫勤。

  像我在前面跟諸位所講的,念佛必須要念到「全心是佛,全佛是心」,這個時候七寶池中,你那朵花必定是非常的殊勝,別人比不了你。所以諸位要跟世間人比,不比別的,決定不要跟人家比名聞利養;如果要比的話,那比極樂世界七寶池中蓮花的大小。為什麼?這是真的,永遠不會失掉的;名聞利養是假的,是會失掉的,假的、會喪失的有什麼比頭!真的,永遠不會喪失,這個值得一比。這也是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的意思。蓮花比作於輪,輪有運載的意思,所以此地說的輪,實際上講不是車輪,當然車沒有輪就不能行動。這個地方的輪的確像飛碟一樣,像太空船。現在科學家也證明,飛行器最理想的就是一個碟形,最適合於太空飛行。由此可知,它在飛行當中,蓮花就變成像飛碟一樣,所以它有運載的功能。

  阿彌陀佛,當念佛人在感應道交,譬如說此方的業報身捨報的時候,因緣成熟了,阿彌陀佛就拿著這朵花來接引你往生。所以,對於往生西方在哪裡,我們怎麼個去法,你總算是放了心,你是乘坐你自己花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太空飛行,遙控你這個花輪的,那個人就是阿彌陀佛。所以花輪也叫做阿彌陀佛的大願船,太空船!接引十方世界念佛眾生同赴蓮池海會。我們千萬不能把這個當作神話來看,我們要相信佛語千真萬確,這樣殊勝的機會,不可以當面錯過。如果你要是把它當神話看,把它當作釋迦牟尼佛的理想來看,那你就是當面錯過,所以一定要有堅定清淨的信心。

  淨土法門在我們中國,差不多有將近兩千年的歷史。從東晉慧遠大師建立第一個蓮社,在江西廬山建立第一個蓮社,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來修學,當時在家、出家都是社會知名的學者,他們在一起修學這個法門,一百二十三個人個個成就。所以這個法門歷久彌新,代代相傳,成就的人不可思議,太多了。難道那些人都是愚人,那些人都是被釋迦牟尼佛欺騙!我們跟那些人比如何?我們在道德上、學問上,在哪一方面我們也比不上人家。遠者我們不說,拿近代的印光大師來比,圓瑛法師來比,我們能比得上人家嗎?這些人都是死心塌地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來修學,他們成就了,他們沒有欺騙我們!下愚者,業障深重者,前面講到唐朝的張善和,業障深重者;潭州的黃打鐵,愚痴者,也都能往生。可見得這個事情不假!

  古人常說在求學、修道這方面來講,真正是「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兩種人最容易成就。有第一流智慧的人,一說他就通達,他一生必定成就;另外一種就是下愚之人,他什麼都不懂,但是他有信心,你告訴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這種人也好教,也能有成就。唯有一種是自以為聰明,所謂是半吊子,說他不懂!他懂很多;說他真懂!他一樣也不通,這樣的人最難度。但是,當中這一階的人是佔最大多數;換句話說,我們也就是佔大多數人當中之一,智不可及,愚也不可及。我們既然不能學上智,就應當要學下愚,求一生有真實的成就。

  經裡面講的四色光明,蓮有光,身當然有光,所以蓮苞也有光。同樣的我們要曉得,光色無量無邊絕不只四種,四種都是略說而已。而「微妙香潔」,這是蓮的四種德行。微是講它「質而非形」,叫做微,微也就是精微的意思,同時也有幽微的意思。因為蓮花的根是生在金沙裡面,花浮在八功德水上,剛才說過形量不定,各隨念力,這是幽微的意思。精微這是講它是七寶所成,光色相稱,這是精微之意。蕅益大師跟我們講,質是七寶之體質,跟我們此地花的體質完全不相同。為什麼說質而非形?就是它的形狀、大小、光色並不一樣,是隨眾生願力、念力而顯示,這是微的意思。說到「妙」,無礙這才叫妙,自在無礙不可思議。

  同時我們講到三輩九品,真實的各隨自家功行,乘坐自己這個花輪,絕對不會搞錯。不要以為極樂世界花那麼多,也許會搞錯了,不會的;一點差誤都沒有,這是妙,太奇妙了。香與潔不必說了,我們這邊蓮花有清香;西方極樂世界的花,當然這個香比我們要殊勝,比我們更要清潔。我們這邊的蓮,所謂出污泥而不染;西方極樂世界是出自於金沙,可見得比我們這邊要潔淨得不知道多少倍。下面經文,這是「結示佛力」。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段的總結「說明以上住處」,西方極樂世界這些諸上善人們的住處;「生處」,你所出生的處所。「種種莊嚴,皆是阿彌陀佛大願大行,稱性功德之所成就,故能遍嚴四種淨土,普攝十方三世一切凡聖,令往生也,此結示佛力」。這段是講阿彌陀佛的力量來成就的,在大本經裡頭,佛四十八願裡頭有這麼說法,就是第三十二願阿彌陀佛說:假設我要成佛了,自地面以上一直到達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花樹,國中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如果要不是這樣的,我就不成佛,他有這麼個願,願力所成。

  講到大行,阿彌陀佛畢竟不是普通人,是個說到做到的人,他從發了願之後勇猛精進,阿僧祇劫當中修菩薩行。在大經裡面講「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所,攝取二百一十億佛剎清淨之行」,由此可知,攝取二百一十億就是參學。我們在《華嚴經》裡面所看到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參學的是五十三個處所。當然它這是表法的,五十三是表五十三個位次,我們曉得菩薩有五十一個位次,到等覺,等覺上面是妙覺,妙覺上面才成佛,有人說妙覺就是佛。所以五十三參是代表參學的圓滿,不可以呆呆看作五十三個善知識,五十三個處所,如果我們這樣看,那就錯了;五十三實在是無量無邊。法藏比丘這個參學的確是個數目字,他參了多少處所?二百一十億,真正是不可思議。二百一十億個處所,不是普通的處所,是諸佛國土,是大千世界,他參訪二百一十億個大千世界;換句話說,他也曾經見過二百一十億的諸佛如來。

  看看那些境界,把人家的長處統統採取,所以極樂世界乃是集大成的創造,當然不比尋常。這都是從事相上說,也是從他精進修行上來講,這都是事實,不是誇張。要在理上講稱性功德,稱合真如本性本有的功德,一切莊嚴都是真如本性當中本來具足。雖然本來具足,如果沒有佛的力量加持,我們不能夠得到受用,所以說是稱性功德之所成就。遍嚴四種淨土,遍是普遍,為什麼?因為真如本性是周遍法界。只要稱性了,性是周遍法界,他的功德怎麼不周遍法界?阿彌陀佛願行圓滿,莊嚴淨土為眾生做增上緣,這樣才能夠帶起十方三世一切凡聖自己的清淨心。清淨心就是真正的莊嚴,以此為所緣緣,所以一切凡聖緣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淨土,生起羨慕之心、景仰之心,發願修學淨業,求生淨土。所以才說普攝十方三世一切凡聖,都叫他們往生在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就佛的功德來說的。

  如果是就眾生這方面來講,「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注意到已成,不是現在成,不是將來成的,是已成,這個意思就眾生誰解,誰能承當。句子裡面說得很明白,阿彌陀佛是以在因地所發的大願,能作眾生多善根之因。經裡頭說過「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唯恐自己的善根少了,唯恐自己的福德不夠,這種想法並沒錯誤。如果我們不曉得經裡面這個道理,那我們的確是望洋興嘆,一籌莫展。

  怎麼曉得我們可以藉阿彌陀佛的善根?阿彌陀佛的善根福德是太多了,咱們藉他這個因緣,來作自己多善根、多福德的因緣。這個意思非常重要,必須細心體會,如果要會得了,自己就充滿信心;如果是不能體會,對於自己的疑惑很難斷除。為什麼阿彌陀佛的願行能夠做我們的因緣?那是因為佛以他的願行成就了四種淨土,加持給我們,我們也一變就成為多善根、多福德之人。念念執持名號相續無間,就是念念以此善根福德成就如是稱性的功德莊嚴。這就就眾生這方面來說。

  後面再就生佛不二這方面來看,這點如果我們在唯識上有點基礎,就很好懂。「約生佛不二言,則以阿彌陀佛種種莊嚴,作增上本質,帶起眾生自心種種莊嚴,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這段意思要深一層,以彌陀的大願大行種種稱性的莊嚴,這是屬於「性宗」。能為眾生作增上緣的本質,帶起眾生自心所現的種種莊嚴,這是屬於「相宗」。性不礙相,相不離性,性相圓明,眾生與佛無二無別。這是把以往性相兩宗的門庭、界限打破了,所以才能夠見得這樣的圓融,這樣的自在。

  說到緣,前面也跟諸位講過有四種,就是親因緣、無間緣(也叫次第緣)、所緣緣、增上緣。增上緣它有一種增上的力量來幫助你,在此地就是講阿彌陀佛的願行,稱性所起的種種莊嚴,確實增上的力用。他幫什麼?就是它示現一個「本質境」,由於本質境就能夠帶起眾生自心的種種莊嚴。這個帶是「變帶」,《唯識》裡面所講的變帶。緣有四種,這是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跟增上緣,本質境帶起,帶在此地講是變帶,意思就是說眾生必須要託佛增上緣的本質境,才能夠變起自心種種的莊嚴,這就叫做「帶質境」。

  帶質境是為自己所緣,本質能現帶質,帶質就很像本質,實際上,與本質好像也沒有兩樣,所以叫全佛即生。全佛的本質就是眾生的帶質,眾生的帶質境與佛的本質境,無二無別;換句話說,不能夠離開他的本質境。全他即自,他就是講阿彌陀佛,全以阿彌陀佛的莊嚴就是自己的莊嚴,自己的莊嚴不離開阿彌陀佛的莊嚴,與阿彌陀佛的莊嚴也是無二無別。這兩個意思怎麼說都是一樁事情,成就如是生佛一如,這是我們必須要記住、要曉得。「生佛一如,自他不二,事事無礙,不可思議功德莊嚴」。到這個地方是把所受用的境界,就是住處、生處介紹完了。下面經文是就我們這種親切的感受,說西方世界的種種莊嚴,請看經文。這段經文是就「五根五塵明受用」,受是享受,享受的作用,那邊的五根五塵。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花。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這段經文,『常作天樂』,是空中(虛空當中)有「天樂」。天樂有兩個意思,一個就是天人在奏樂,在供養你;另外一個意思天然之樂,不需要人去演奏的,隨心所欲。像我們現在聽這些廣播,但是廣播它還是有電台,電台裡頭播放出來,我們用收音機把它接收過來才能夠聽得到。西方極樂世界不需要收音機,也沒有廣播電台,天樂盈空,你喜歡聽什麼樂章,就好像在那裡演奏什麼樂章。喜歡聲音大,那聲音就大;喜歡聲音小,聲音就小。你不想聽它就沒有,想聽的時候它就現前,真正是不可思議。

  『黃金為地』,這是地面上的莊嚴;『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這是空中的莊嚴。樂是聲塵,我們從五塵上來說聲塵;地、花是色塵;花當然有香氣,香氣是香塵;這裡提到吃飯,吃是屬於味塵,五塵裡面的味塵;『衣裓』盛花供佛以及經行,這都是觸塵。眾生五根對五塵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常作」,拿現在來講,一天二十四小時沒有中斷過,這叫常作,所以說六時。「黃金為地」,既然有個為,可見得極樂世界的地七寶所成的,黃金為地是拿黃金鋪路面。像我們這個世間高級的公路,現在所謂是高速公路、快速公路,這個路面柏油鋪的。西方極樂世界的高速公路是黃金鋪的,路面是黃金,你想想那個世界多麼的富庶。

  我們今天拿點黃金做個戒指,美得不得了,人家拿這去鋪道路用的。極樂世界要看我們身上掛的這些金項鍊,戴著這個,人家都要笑話你。為什麼?誰個拿水泥做一個戒指套在身上,認為很美?西方極樂世界看黃金,就像我們看水泥、看柏油一樣的,就是它實在太富足了。這個地方還有個意思,既然說是地,在那邊建築的材料都是七寶,七寶裡面就包含著有黃金。七寶但是地上之莊嚴,這個說法也能夠講得通。

  六時是印度古時候計算時間的單位,它跟中國不相同,中國古時候計算時間的單位,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中國人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表時間的先後的順序,給它一個名稱。在印度沒有,印度這個時比中國要大,所以它是六時。這個六時怎麼計算的?白天、晚上各分初中後,曰晝三時、夜三時,它是這樣分的。像白天它有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這樣分法;夜晚它分初夜、中夜、後夜,印度的六時就是中國的十二時。現在我們所使用的時都稱為小時,時就是時,為什麼還有小?既然有小,當然就有大。因為現在我們採取西洋的時間單位,西洋的時間單位它把一天分為二十四時,二十四比中國十二要小,所以我們稱之為小時。

  諸位要曉得這樁事情,我們常常在經典裡面看到,古人用功所謂二時誦經。你就曉得二時誦經不是現在的兩小時,是此地六時裡頭所講的二時,相當於現在八小時。你讀《仁王經》裡面,《仁王經》上說「二時講經」,那就是上課講堂裡頭,二時相當於現在八小時,八個小時在講堂。這是在經典裡面常常看到的,我們應當要曉得。假如要是說晝夜六時,這個意思就雙關,晝三時、夜三時加起來晝夜六時;可是要照中國十二個時辰來講,也能講得通,晝六時、夜六時,那就十二時,晝夜六時。所以講晝夜六時那就雙關,都能夠講得通,此地這個意思,就是講無有間斷的意思。

  『曼陀羅華』,「曼陀羅」是中國適意的意思,曼陀羅就是合乎自己的意思,「曼陀羅此云適意」,就是如意。也有的地方翻作「白華」,白色的花叫曼陀羅,當然以適意這個意思是最好。

  「衣裓」,我在此地就沒有另外寫了,這個經文上有,這個字念「革」,衣裓就是盛花的袋子,或者講中國人盛花用的花籃,在印度人就是用個袋子。佛講經當年是在印度,所以多半都是就地取這些習慣,就當地的風俗習慣,拿這個花袋子來盛。這個『盛』在此地念「成」,就是裝的意思,裝著許多的『妙華』。這個「妙華」當然不只曼陀羅一種,如果曼陀羅當作適意來講,這意思就很圓滿。適意就說我想多少種花就多少種花,想多少花就多少花,這個意思就很圓滿。就盛曼陀羅華,這是妙花用來供養佛,這裡頭代表意思,「表真因會趨佛果,果德無不遍也」,表這個意思。

  「供佛」,經文上說得很清楚,這是極樂世界那邊的眾生,可以說是尋常之事,每天的功課。他們早晨有這個習慣,起來之後拿著花袋,裝滿了許多妙花到十方世界去拜佛。拜佛,對佛的供養就是供養花,以花來表供養。可是諸位要曉得,花是代表因花,這裡講的真因,花代表的真因,真正修行之因,所以我們供佛供鮮花、供果。果是代表菩提涅槃的果報,我們希望能夠證得。花則是代表修行,表示什麼?我是佛的弟子,接受佛的教誡,做佛的好學生,不違背佛的教訓,依教奉行,花就是代表自己依教奉行,諸位要曉得這個意思。絕不是佛很喜歡花,那就錯了,這是表自己依教奉行,表這個意思。

  而每天早晨『供養他方十萬億佛』,這是很不平常!一早晨有多少時間?你在這麼短的時間當中,十萬億佛國土你已經都走了一遍,你到處都見到佛,你也拜了佛,也聞了法了,佛也給講你開示,你這才歡喜的回來,回來正是吃早飯的時候,這是說明西方極樂世界不可思議的神足通。真因會趨佛果,是說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才是真正修行。以念佛法門來說,必須證得理一心不亂才是真修,這個時候才叫真因;可見理一心以前,都在相似位。天台大師判教,就是這個判法,理一心不亂以前的,就是圓初住以前的叫相似即佛,我們前面也跟諸位說過。

  到理一心就是圓教初住,這個時候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真因,真因與如來果地上沒有兩樣。好比晚上的月光,初三、初四我們看到月牙放光,那是不是月光?是月光,真正的月光,就好比圓教初住、二住;十五的月亮滿月,滿月好比說如來果地上圓滿的證得。十五也叫月光,初二、初三月牙也叫月光,沒什麼兩樣。在十五以前的月亮都不圓滿,叫分證,是真的,但是它一分一分部分的,不圓滿。所以從圓教初住到等覺菩薩,都叫做分證佛,為什麼?沒有圓滿,如來果地上這叫究竟圓滿。這就是說真因會趨佛果,會,這裡頭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些菩薩「破無明見法身」,逐漸的圓滿菩提,趨入如來果地上大菩提涅槃,這是說的這個意思。

  講吃飯的時候,吃飯當然是早晨,是『清旦』,「清旦受食之時」。這破無明見法身,這才叫真因,這是一定要把它搞清楚,這是理一心不亂。不可以誤會了,我們無明沒有破,我們沒有真正的修因,這是佛在《楞嚴》、在《圓覺》上,都講得非常的清楚,《六祖壇經》裡頭也說得很明白。清旦供佛這是神足不可思議,神足是六種神通之一,它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意思就是「能到」,無論多遠,一剎那之間他就到達。假如要沒有這種能力,諸位想想看,十方剎土、十萬億個佛國土他怎麼一下就能到?他不但一下能到,他可以同時到。第二個意思是「轉變」,轉變我們一般講神通,學生們喜歡看《西遊記》,孫悟空七十二變就是轉變,實際上七十二變太有限了。諸佛菩薩的變化、轉變,實在講是無量無邊,不只七十二種,七十二種這是小巫見大巫。第三叫「聖如意」,實在講是變化莫測叫做聖如意,轉變不過是身變大身、變小身,變一身、變多身,這分身之術。聖如意是不容易有的,這是明心見性的大聖人他們有這種能力。所以不離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常遍十方。

  這個事情很難懂,也是我們無法想像得到的。可是諸位要讀《華嚴經》,仔細去看看,世尊講《華嚴經》,「不離菩提場而升忉利天,不離菩提場而升夜摩天,不離菩提場而升兜率天,乃至於升他化自在天」,豈不是跟此地講的聖如意一樣嗎?所以大經上講「十方剎土,自他不隔毫端」,毫是毫毛,我們這個汗毛,不隔毫端。「不起滅盡定,而現諸威儀」,這句不難懂,什麼叫滅盡定?滅是滅煩惱、滅妄念、滅習氣,全都滅盡了,這叫滅盡定。有沒有離開滅盡定?沒有離開。現諸威儀,行住坐臥都在滅盡定中,就是經文裡常講的「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行住坐臥這是四威儀,都在定中,這種定才叫楞嚴大定。

  佛在《楞嚴經》裡面講,諸佛如來與大菩薩,常住在大定之中。這種神力當然也是眾生淨業所感,也是阿彌陀佛願力的成就。因為在四十八願當中有一願說:假如我要成佛了,我國中的菩薩,承蒙佛的神力幫助他,他去供養十方諸佛剎土這些諸佛如來,在一頓飯的時間,要不能夠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我就不成佛。由此可知,此地只講供養十萬億佛,不算多,比阿彌陀佛願力上來說,是非常的保守。他為什麼不多說一點,為什麼不少說一點,剛剛好十萬億?這裡頭還有個含義,因為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意思就說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如果想每天都來看看釋迦牟尼佛,都來看看彌勒佛,很容易,天天都可以來看到。為什麼?正好十萬億。每天都可以看到娑婆世界的本師;在你自己的家親眷屬也都在娑婆世界,你要想度化他,你也隨時可以來接引有緣的眾生。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