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悟道法師晨間講話—學習的正確態度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七O集)  2022/1/6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32-007-0270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昨天學習到「積善章」的「忠孝友悌」這一句,這是做人的大根大本,「忠孝友悌」,也是一切德行的一個根本。今天接下來這一句是「正己化人」。

  修行,總是從自己開始。「正己」,自己修正了,才能夠去教化別人,才能去感化別人。所以,首先就是修自己。那要「正己化人」,也不是我們念一念、講一講,要怎麼樣來正己?要怎麼去化人?化人就是幫助別人、教化別人。實際上在佛法裡面講,正己是自度,自己度自己;化人是度他。

  菩薩修六度萬行,自度度他。還沒有成佛之前,菩薩是自度,也度他。菩薩層級很多,你去受了菩薩戒,那你就是菩薩,但是這個菩薩是名字菩薩,就是有這個名義,但是還沒有達標,還沒有達到這個菩薩的標準。菩薩的標準,如果以《金剛經》的標準來定,《金剛經》佛講「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就是你有四相,那你就不是真正的菩薩。所以《金剛經》的標準,我們現在是凡夫,但是還是要學,還是要學菩薩。雖然名字,就是要從名字開始學。你看天台宗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究竟即佛。理論上講,大家都是佛,從理體上講,一切眾生都是佛。名字即佛,你聽聞佛法,知道自己是佛,但是你還沒有回歸到自性,知道了,聽到佛法了,聽經聞法了。名字即佛,它有分初修、中心跟後心。初修就是說,他修行還沒有功夫,但是如果名字即後面的,他是有一些功夫了。到觀行即,你能夠起觀照,在生活上去修行了,這個就功夫得力了,當然這個層次也很多。相似即就是斷見惑、斷思惑,都叫相似即;破塵沙,十法界的佛、菩薩、聲聞、緣覺,都叫相似即佛。分證即佛就是要破無明,證一分法身,他才是叫分證,但還沒有圓滿,還有四十一個位次才達到究竟圓滿,究竟即。

  我們現在正己,也是從凡夫開始。我們現在凡夫,實在講,如果照這樣講,正己才能化人,我現在還沒有修好,等我修好了,再去化人。就像以前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常講,沒有明心見性,你根本就沒有資格講經。好,這是一個標準。古大德註解經典、講解經典,都是明心見性的。我們現在這樣的人沒有了,那等我們修到明心見性,我們再來講吧!所以我們老和尚在台中蓮社,李老師說,如果等到你明心見性,大概佛法沒有了,這個世間沒有了。怎麼辦?我們又沒明心見性,我們講錯了怎麼辦?背因果。所以李老師就講,講註解,古大德的註解,他們明心見性,如果註得有錯誤,是他們背因果。跟老師學習就學習複講,講老師的,不要自己去發揮自己的意思,自己如果發揮錯了,那真的就「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那是要負因果責任的。所以你去複講,複講當中你自己多多少少會有一點悟處,你有把握了,你再去講;你沒有把握的,你就不要講。經典你看不懂的,沒辦法講,台中蓮社李老師也教,念過去不會錯,你不要去解釋。你不懂,你不要強不知以為知,然後解釋錯誤,你要背因果。念過去不會錯,就念過去,你可以少講,不要多講。講得不好,沒有關係,不要講錯,講錯你就要背因果。

  所以菩薩,我們從凡夫,我們這個凡夫菩薩,你講經說法給別人聽,你去教別人,你在教學生,其實也是在教自己。你度眾生,也是在度自己。你就是要度眾生,所以你才會提升自己。好像你要教人,教人,你自己不學,那怎麼教人?逼得你要去學,這個就是教學相長。如果你統統不發心去度眾生,反正我也不度眾生,反正我自己無所謂,你就永遠不會提升了。所以這個正己化人,我們照這個字面來講,我們端正自己,我們才能教化別人,是沒錯。但是我們還沒有端正之前,你去教化別人,也是在教自己。就像講經,你講給別人聽,我們老和尚常常教我們,講給誰聽?下面那些聽眾都是老師,他是老師,要講給我聽的,我在台上是學生。這樣形式上來看,好像你在講經給人家聽,你在教化眾生,實際上也是在教化自己,自己聽了是印象最深刻的。所以我們上台講經,每講一句,自己聽得最清楚。下面當聽眾,你可以打瞌睡,你可以想東想西。你在講台上,你就不行,你想來想去,想到其他的,你就念錯,所以逼得你自己要很專注。

  所以過去做三時繫念,大家如果聽到我念錯,就是在打妄想,我就是忽然想到什麼事情,就念錯了。念錯了,現在有錄影機,那一轉播出去,很難看,自己要很專注。你說你是在度別人,實際上在度自己;你教別人,實際上在教自己,所以這個叫教學相長。所以正己化人是沒錯,但是我們化人也是在正己。你在教人,當然你也要教自己。你講給別人聽,第一個聽到的是自己。所以我們老和尚那個時候鼓勵我們學講經,也就是這樣,他說你剛開始是勸別人,都沒有勸自己,那是假的。他說假的,你講多了,就變真的,因為你常常提醒自己,有一天你講多了,你也會不好意思,那自己會回頭。所以講經說法,你要教人,真正自己得利益是最大的,自己得利益是最大的。

  我們學《感應篇》也是一樣,《感應篇》我們統統做到了,我們再來講給別人聽,再教化別人。如果定這個標準,我看也很少有人能夠達到。應該怎麼樣?一面教,一面學,就這樣,所謂教學相長,必定是這樣的。不能等到你成佛了再來,那這個不是學習的一個正確態度。所以我們總是自他不二,自度度他,度他也是度自,自他不二,所謂教學相長,必定是這樣互動的,互相來提升的。

  所以佛門一起共修就叫依眾靠眾,今天大家來這裡讀《感應篇》,大家都站在這裡,我就一定要來。如果大家不來,我也會去看電視,不要說你們,沒事情,加減看,是不是這樣?這個是不是依眾靠眾?大家站在這裡,我也要來站在這裡。我站在這裡,大家也勉為其難的,師父站在那裡,就站在那裡了,我們忍耐一下吧!這樣就是互相互動、交流,所謂佛門講的依眾靠眾,因為我們的根器不是像古代那種人的善根福德那麼深厚,可以自己自動自發來精進努力用功。

  所以一千多年前唐朝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根器是像法時期,就不如正法時期。正法時期自己一個人可以去修,都能證果,根性好。像法就差了,像法時期就要依眾靠眾。那我們末法時期更差了,所以你沒有依眾靠眾,你自己很難提起去精進去用功。所以我們有這個因緣,大家也要珍惜,大家要珍惜。我們讀經就是親近聖賢,就是你交朋友,你交什麼朋友?我們與佛菩薩、聖賢做朋友,我們才會提升。如果你交那些比我們差的,那你會墮落,你會受他影響。所以我們交朋友,朋友在哪裡?就在經典裡面,佛菩薩、聖賢的經典就是我們的朋友。交友很重要,關係我們一生的成敗。

  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