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悟道法師晨間講話—對照經典來改過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集)  2018/5/8  台北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32-007-0005

  大家早上好,阿彌陀佛!大家天天上班很辛苦,大家先學習《太上感應篇》,這個也是我們大家在一起依眾靠眾。

  在佛門裡面共修就是依眾靠眾,自己一個人可能比較提不起、比較放鬆,或者想要讀誦,可能在這個時間點被其他的事情耽誤,所以就定一個時間共修。共修就是這一段時間沒有其他的事務干擾,安心的念。所以道場它的作用就是依眾靠眾,大家集合在一起,互相勉勵,互相學習,這樣大家都可以同步的來提升,道場的作用在這個地方。如果道場不提倡共修,這個道場也就沒有它的作用,就沒有作用,大家也沒有在一起共修。像一個寺院道場,現在很多寺院道場,跟過去古代叢林不一樣。叢林就是它每一天有固定的五堂功課,早晚課,包括三餐,五堂功課都是基本固定的,其他時間就是出坡。所以在過去叢林,吃飯也是一堂功課,早餐、午餐吃飯也是一堂功課,五堂功課。現在很多寺院都是做一些法會,沒有做法會也就沒有功課。

  所以我們老和尚很慈悲,要我們雙溪做百七,他老人家智慧很高,眼光看得很遠。人家捐給我們一個道場,實在講,不是好事情。捐一個房子土地給我們,那要做什麼?如果是在那邊種菜,就不需要捐給我們出家人,自己種也可以。捐給我們出家人,我們有一些出家人住在道場沒有功課,他們要幹什麼?就玩手機。我看不會輸給在家人,現在出家人也都有手機,並不是說出家人沒有手機。有手機,看手機,我看跟在家人差不多,那跟在家人有什麼兩樣?沒有兩樣。所以老和尚很慈悲,做百七,一個百七做完了,再一個,三個,現在第四個,老和尚說做七個。七個以後,應該還是要長期做。實在講,沒有做法會的時候已經都很懶散,再不做,我看那就不是道場,變成在那邊造惡業的場所;也是道場,修三惡道的場所,那個也是道場,沒有錯,看哪一道。所以我們大家在一起共修,一定要知道。

  現在做《三時繫念》,我們做了這麼久的時間,我們在修行各方面並沒有提升,可能還退轉。所以我自己也一直去深深檢討這個原因,主要是這個繫念內容,我們念一念,念過了,也就沒有再進一步去了解它的內容。所以前天,我在馬六甲古城淨宗學會跟馬來西亞漢學院合辦的《三時繫念》,我就提出來,他們要我講一個小時的開示,我就先帶大家念一遍《太上感應篇》。《太上感應篇》講的,就是幫助我們懺悔。我們《三時繫念》每一時都要念懺悔偈,懺悔偈第一句就是,「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念完了。那念完了,我們有沒有真正懺悔?實在講,也沒有。因為第一句的內容我們就沒有概念,「往昔所造諸惡業」,什麼是諸惡業不知道,不知道你怎麼去懺悔?只知道這個都是貪瞋痴生起來的,從身語意之所生,但是具體的諸惡業我們並不清楚。不清楚,我們天天在造諸惡業,我們自己也不知道;不知道,當然不可能去把它改過來。因為改過就是懺悔,改過之前,必須先知過,你知道過在哪裡、哪個是過,要先明白。如果把那個過當作是對的,那就不可能去改。他執著那個錯的是對的,為什麼會執著錯的是對的?因為沒有讀經典、聖賢書,所以不知道,沒有標準。因此我們為什麼要讀經?經就像鏡子一樣,每天照照鏡子,看看衣服哪裡不整齊,帽子有沒有戴歪?這個就是對照,對照我們的心行,我們心裡的思想、身口的行為,哪一些跟經典是相應的,哪一些是不相應的?不相應的,我們要不斷去調整,靠近這個標準。修行就是你不斷靠近這個標準,就是不斷的修,不斷的改過,改過才會進步,改進改進。如果不改,不但不會進步,而是一直在退步,退到最後就到三惡道去,我們的結果就是到三惡道,這個人生就沒有什麼意義、沒有什麼價值。所以我們這一生得到人身,就是要向上提升。

  我們《三時繫念》主要是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我們這一生要提升到作佛。當然,作佛最少最少要有做人的資格。如果做人的基本資格都沒有,你人身都保不住,怎麼能作佛?所以《觀無量壽佛經》佛跟韋提希夫人講,你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應當要修三福。佛還沒有給韋提希夫人講十六觀法,十六觀法就是念佛的方法十六種,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包括九品往生,修各種方式、各種經典,你迴向發願求生淨土,都包括在裡面。還沒有講念佛的方法,先給韋提希夫人講,要修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個常常跟大家提。我們現在要求生淨土,最少也要具備第一福,第一福是基礎,這是最基本的。第一福做到了,才能提升到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再提升,「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再不斷的提升。佛還沒有講念佛的方法,先講淨業三福,當然這個很重要,如果不重要,他就不會講了;講了,當然就是前提。前提你要有這個基礎,後面給你講這個念佛方法,你去修,看你要修哪一種才能成就,修哪一種念佛方法。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這個基本的條件。

  《太上感應篇》也是我們淨老和尚這些年提倡三個根的其中之一,落實淨業三福的第一福「慈心不殺」。其實《感應篇》也涵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再更早是印光大師提倡的。印光大師大家都知道,根據他傳記的記載,他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化身,化身來我們這個世間,化身做祖師。大勢至菩薩,我們在《楞嚴經》都聽到佛給我們講,在經典上給我們講,二十五位菩薩代表二十五個圓通法門,每一個法門都可以達到圓通,大勢至菩薩代表的是念佛圓通,他是用念佛這個方法達到圓通。這個念佛方法在《楞嚴經》講的,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們現在念了這麼久,我們心有沒有開?還是沒開,還是煩惱一大堆。心有沒有開?心開,我們不要講大徹大悟,我們有一點效果,我們就煩惱輕、智慧長。我們煩惱就會減輕,智慧增長。第一個現象得到輕安,這是第一個現象,我們不要講太高,講最基本的。輕就是人很輕鬆,沒有壓力,兩個肩膀不會很重;安就是你心很安穩,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煩惱的事情,你不會輕易生煩惱,貪瞋痴就很微薄,這是第一個現象。我們念佛念這麼久,有沒有這個現象?如果有,就恭喜你,你有初步的效果,但是還要再提升。

  所以大勢至菩薩,印光大師難道他不會教我們都攝六根嗎?為什麼還要《太上感應篇》?就是你要有這個基礎,你都攝六根才做得到;不然沒有這個基礎,你要想攝也攝不住。所以李炳南老居士在《太上寶筏》,《太上寶筏》裡面有一篇,他自己用毛筆字寫的,我在澳洲翻了這個書看到。他說,《感應篇》對於不太通經教的,好像婦人,一般人不通經教,我們讀了《感應篇》有心得,雖然有一些人不認識字,但是他知道這麼去做,也幫助我們念佛伏惑。我們念佛臨終能感應佛來接引,我們必備的條件就是伏惑,伏見思惑,這個時候妄想、妄念不起來,這個時候伏惑。伏惑我們就可以帶業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再去斷惑。我們現在叫伏斷煩惱,伏斷,不是滅斷。修其他法門要超越三界六道,一定要修到滅斷,不管顯宗密教、大乘小乘,出離六道不是那麼容易的,你見思惑沒有斷得乾乾淨淨,你就出不了。

  淨宗,伏惑就比較容易,比起其他法門容易。但是我們也不能把它看得太容易,看得太容易,疏忽了,以為臨終念佛求往生沒問題。現在你身體好好的,沒問題。以前我自己也是這麼認為,念佛求往生,怕什麼!但是生病了,就不一樣。我出家以來,病了幾次都快死了,生病,病重的時候你就六神無主,就不是我們平常講的那麼輕鬆,病了痛得要命的時候你能念佛嗎?怕是沒辦法。我是沒辦法,別人我不知道。所以我們還是要回歸到印祖基本的教導。大勢至菩薩給我們推薦的《太上感應篇》絕對不會錯。我們修淨宗,我們這個法脈是印祖這個法脈,所以老和尚要我們雙溪稱為靈巖山。原來陳永信居士說要稱作淨空山,他說不要不要,要稱靈巖山,就是教我們要跟印光大師學習,是這個意思。我也知道是這個用意,因此我們大家在一起來共修。所以《感應篇》它有幫助我們伏惑的作用,我們有時候起心動念,我們錯了不知道,就要天天念、天天念。

  《感應篇》,道家是求長生,長生不老,修仙,就是健康長壽,長生不老。我們要修長生不老,《感應篇》特別要讀。現在人雖然不是修道家,我看現在人要求健康長壽的人也不少。現在求健康長壽,大部分都是在生機飲食,吃什麼營養,大部分在這個上面。這個吃,當然有它的一些補助,但是如果一直造惡業,我看吃仙丹也是沒有用,還是一樣生病、一樣死,沒有用。所以道家它有很多法術的確可以達到延年益壽,像道家修辟穀法,辟穀法就是不吃人間煙火,他就吃煉丹,那一顆丹吃下去,就像太空人吃的食物一樣,吃下去他都不會餓。我們要練這個法門,也要有《感應篇》的基礎,你練才能有成就。也有練氣的,有練龜息法的,就是學烏龜呼吸,烏龜就是從皮膚呼吸,也有練那個,所以道家很多。在印度,古時候就更多了,練這種仙道的。《楞嚴經》,六道之外,再加一個仙趣,專門練仙的,很多種。你要練仙,仙道最高是可以提升到天道,如果還沒有提升到天道的這個標準,在人道之上、天道之下,這個當中,那要修這個。所以「欲求天仙者」,天道,天仙,「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地仙就是不饑不渴也不寒,他冬天到東北零下四十度,他穿一件薄薄的衣服也可以,很熱,穿一件也可以,那是地仙,他練成就了,要三百件善事的基礎,他才有這個條件去修地仙。天仙的標準高,要立一千三百善。我們如果把這個功德迴向西方,我們就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我們是不求作仙,我們求作佛。我們現在一定要聽印光祖師、淨老和尚的指導,要老實來學這個。

  我們現在大家剛開始學,還沒有心得,難免得不到法喜。如果你念到有心得,如果你「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念到心稍微定一點,你自己的智慧就出現,你就會感受到法喜。這個法喜從內心出來的,不是從滑手機得來的。這個是法喜,那個滑手機是剌激,剌激一下就沒了。所以這個法喜,從內心湧現出來。我們什麼時候把這個讀《太上感應篇》,像我們習慣性看滑手機這樣,那就有進步了。反而,那個手機不會忘記,但是《感應篇》會忘記;這個電腦每一天要看,一天不看,好像失去了什麼,但是讀《感應篇》可能常常忘記。所以我們要常常提醒,我們大家在一起就是依眾靠眾。

  我現在做《三時繫念》,每一次如果有請我講開示的時間,我一定帶大家讀一遍《感應篇》,在下午做《三時繫念》我們才能夠隨文入觀,才知道什麼叫做諸惡業。因為在《三時繫念》的法本,我們現前重點的功課還是在懺悔,懺除業障,就是改過。你不知道過,怎麼去改?在生活當中也不知道怎麼去改,不能改過。所以,我以後要提倡讀《感應篇》,然後下午讀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就會想起《感應篇.諸惡章》列了一百七十條,統統是諸惡業。我們念了之後,然後每一天依照這個來修正自己的心行,這樣我們才會進步。好,我們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