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對阿彌陀佛大飯店員工開示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六集)  2018/5/29  中國福州阿彌陀佛大飯店  檔名:WD32-012-0006

  尊敬的諸位法師、尊敬的阿彌陀佛大飯店諸位同仁,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

  我們三天的道德講堂到此圓滿。這次我們聽了九集,我們下一次有機會再繼續聽後面的。大家可以在網路上點播我們華藏淨宗弘化網「數位圖書館」,點蔡禮旭老師二O一一年在馬來西亞漢學院講的,就是我們這一次聽的。大家能夠把《群書治要》聽三遍、聽十遍,那就更好。聽愈多印象愈深刻,對我們在修身、齊家、治國——治國,我們不要想到我們是當大官,我們治理自己一個公司、團體,乃至出家人一個道場,道理是一樣的;平天下,自己做好了,會影響天下的人。

  這集的重點主要是講好名不務實,只希望得到一個虛名,沒有務實,把自己本分的事情把它做好,這樣的確,不管我們家庭也好、團體也好、一個國家也好,必定會敗亡的。空談誤國。講得很好,但是都沒有去做,這樣會失信於人。過去也常常聽到我們同修講,法師,你講經講得很好,我自己也被稱讚過,講得很好。但是那次我突然想到,怎麼都聽人家說講得很好,好像還沒有聽到人家說,哪一個法師大德他做得很好。講得很好,沒有去做,那也沒有用處,等於是空談,得到一個虛妄的名譽,這樣沒有不失敗的。所以我們還是要務實,實際上在生活當中來修正自己、調整自己。

  所以這集有很重要的一些重點,我們大家要常常提醒。特別我們學佛的同修,剛才快講圓滿的時候,蔡老師講的,把這個修行的意義都誤解了,以為去找一個千年古寺,去那邊修行,功德就很大。古寺有古寺它的功德,它的功德在哪裡?過去古人,古時候有人在那裡修行,修的有成就,他的功德是在那裡。我們去古寺修行,以前在古寺修行的高僧大德,他們的行持、他們的教誨,我們有沒有去了解?了解之後有沒有去效法,我們跟著他來學習,在生活上去做?如果是這樣的,那才有功德。不是說去了古寺,去那邊誦誦經、念念佛,這是功德。這頂多修一點福德,不是功德,心還是不清淨,還是迷惑顛倒,就沒有功德。實在講,有時候連真正的福德都得不到,可能有一些福都到三惡道去享。所以這個明理非常重要。

  我們學佛,也一定要把佛在經典上講的道理、方法,要有正確的認識,不能夠誤解。誤解了,到最後自己造了一身罪業,還以為自己修了很多功德;遭到一些不好的果報,反過來再怨佛法不靈,這個現在很多。沒有好好回頭反省自己,只是一昧向外去求佛菩薩,實在講,這個不是真正在學佛,都學成外道了,心外求法叫外道。佛是教我們往自己內心去求,那怎麼求?就是反省、懺悔、改過自新,依照佛經的標準來修正自己錯誤的思想言行,這樣才是真正的修行。我們如果能夠這樣修,我們在任何地方都是道場,在家庭也是道場,你在公司也是道場,在任何單位、任何地方,沒有一個地方不是我們修行的道場,都是道場,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所以不是找一個什麼地方,關起門來,要怎麼修,修了一段時間出來,有沒有改變?煩惱習氣還是一樣,不但沒有進步,反而都是退步。這些都是不懂什麼叫修行,把修行的意義錯解了,錯誤的理解,修錯了、修偏差了,結果當然就不好。甚至給社會大眾、給家人認為學佛的人怎麼學得都怪怪的,大家不敢來學了,這個罪過又更重了,破壞佛教形像,佛的本質是最圓滿、最好的,被我們給破壞了。這些我們自己要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因此佛出現在世間,天天講經說法,就是幫助我們求解,要理解,正確理解修行的理論方法;解了之後要去行,要去實行,所以解行相應。如果有解無行,叫「說食數飽」,就剛才講的空談,都落空了。佛在經上也講,寧願執著有,如須彌山;不可以執著空,如芥菜籽。執著空,好像芥菜籽那樣,一點點,問題比執著有如須彌山還麻煩。特別執著偏空、惡取空,那個問題就更嚴重,撥無因果,問題更嚴重。所以我們應該從這個有來落實,在落實當中不去執著,自然才合乎《心經》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所以不能夠偏空、惡取空、頑空,那個問題更大。所以一部《金剛經》,佛教我們怎麼修這個空?要持戒修福,修六度,修布施,這個都是有,都是有相。你修六度,不著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你去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你不要執著,這樣自然就空有不二,那才是真空,是佛經上講的空。先把你執著那個偏空,這個門先把它堵死,從有去修,在有修這個當中,你不要去執著你修的那個善事,那就跟空就相應,不是什麼都不做叫空。

  修行就在我們平常生活當中,所以禪宗常講,平常心是道。這個被須菩提尊者看出來了。般若在哪裡?不是在深山躲起來去面壁,不是。看到佛,每天都跟一般人一樣,還要托缽,從耆闍崛山走路到舍衛國大城,到城市去托缽,打赤腳,要走路,生活跟一般人一樣。被須菩提看出來,原來般若就在很平常的生活當中,穿衣吃飯,待人接物,就在這個上面。別人看不出來,須菩提解空第一的,他看出來。所以他才請佛跟大家講般若,講的也有《金剛經》,《金剛經》教我們,就是你要去修布施。

  我們天天,每一個人都在修布施。布施不是你賺多少錢,拿多少錢去寺廟,去供養叫布施,這個是狹義的布施;廣義的布施,你的付出都是叫布施。財布施有分內財、外財,外財布施就是我們的金錢,物質上這些,布施給社會大眾;內財布施就是用我們的精神、用我們的體力、用我們的腦力,來為社會大眾服務。基本上為家庭服務,你照顧一家人,你的付出,用你的精神體力,這叫內財布施,用我們的身體,內財。所以財布施有分內財,外財。每一個人,哪一個人不在修布施?都有,但是不懂。懂了,每一個人都是在修六度、修菩薩行,不懂就是變凡夫,做得一天到晚滿肚子氣,天天做重樣的事情,做得不耐煩,做了生氣;懂了,每一個人都是在修六度。修的當中,你不要去執著,這樣就能夠破四相,就能超越六道,這一部《金剛經》講的,我們好好學習。

  我們從這個地方,比較務實的去先聽蔡老師講的,你再聽淨老和尚講的,你就會真的明白了,然後再去看經典,祖師大德講的,你就更清楚了。所以蔡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很契理契機。講經講契理契機,不違背真理,又適合我們現前社會大眾。因為他講的,有時候也會比較有一點幽默,特別現代的年輕人可能聽了比較不會睡覺。如果正經八百坐在那邊,那講了,大概睡成一片,醒過來,講什麼都不知道。所以講經要契理契機,什麼時代、什麼對象、什麼地方,每個時代、每個地方,他的意識形態不一樣,所以講經要契理又要契機,眾生才能得利益。所以這個很適合我們現代人,大家聽一聽,再深入經藏,大家就能開智慧,就能達到智慧如海。所以這個才是真正修行。

  大家真正要修行,要上課。大家想一想,我們在社會上要找個工作,讀書讀高一點的學歷,希望以後在社會上找到一份比較好的工作,你看看讀的也滿辛苦的。現在我們學佛,要了生死、出三界,一堂課都不上,你說行嗎?生死是大事!我們找一個工作,一天賺幾個工錢,你都要很辛苦,才能得到那點錢,那也只不過得到一點錢。你現在要了生死、出三界,這是最大的事情,你一堂課都不上,你說能了嗎?天下有那麼便宜的事情嗎?如果那麼便宜,釋迦牟尼佛不用出現在世間,四十九年天天講經說法,那麼辛苦幹什麼?佛法是知難行易,你要知道比較難,難信之法。你信心提不起來,講經說法幫助我們斷疑生信,你疑惑斷除,你信心才生得起來;你信心生起來,你真明白了,在生活上修就不難。現在難在不了解要怎麼修,你心裡疑惑一大堆,所以才要聽經聞法。解行相應,我們就能證果,我們念佛就能往生西方去作佛。

  所以我們修淨土,雖然很簡單,還是要明理的,你要知道怎麼修。如果沒有三皈五戒十善,一面念佛,一面造惡業,也往生不了,也是往生的障礙。《無量壽經》講,「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要當作善。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到不貪、不瞋、不痴,這樣信願念佛,臨終才能不驚不怖,心不顛倒。這一段就是對照《彌陀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彌陀經》講得簡單,它那個善男子、善女人,最起碼你要有《無量壽經》這一段,你不能大持經戒,最起碼要當作善。所以三皈五戒十善,最起碼要做到。現在講的傳統文化,老和尚講的三個根,就是淨業三福第一福,對照《無量壽經》,我們就很明白,經典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最起碼的一個標準。這樣信願念佛,才能求往生淨土,這個我們也必定要知道。

  所以不是平常都是不學經教,不學習,以為臨終念佛就能往生西方,這個都是錯誤的,我們淨老和尚最近特別在提醒。因為現在很多人有這種偏差的認知,錯認,以為帶業往生,反正也不要修,到時候念阿彌陀佛,一念十念,佛就來接我們走了。實在講,沒那麼便宜!到生病的時候,你佛號一句都念不出來,是不是?這是很實際上的問題。所以我們一定要聽佛在經上講的開示,不能夠誤解,這個非常重要。

  這個《群書治要》,不管我們經營公司行號也好,有學佛也好,沒有學佛也好——沒有學佛,幫助你的事業能夠成功,幫助你的家業能夠興旺;學佛,幫助我們道業能成就。所以這個基礎的學習非常非常重要,我們大家同共發心來學習,共同勉勵。今天我們這三天的道德講堂就到此圓滿,希望我們大家能夠保持,常常來薰習這個《群書治要》。好,我們現在是藥石時間,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