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17年中元祭祖護國息災超薦繫念法會開示  悟道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17/9/9  新加坡Big Box, Level 3 Megabox Event Hall  檔名:WD21-089-0001

  主辦單位,新加坡汾陽郭氏公會代表郭博士,新加坡淨宗聯誼會蔡會長,馬六甲古城淨宗學會江會長,印尼棉蘭淨宗學會何會長,新加坡國際多元文化促進會邱曉平,新加坡幸福企業代表,新加坡善濟醫社卓順發代表、蔡瑞華先生代表,以及我們世界各地淨宗學會四眾弟子,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德,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

  今天因緣也非常殊勝難得,在新加坡地區,馬來西亞、印尼,東南亞地區的淨宗同修,以及社會慈善機構公益團體,大家發心舉辦二O一七年歲次丁酉中元祭祖普度祈福息災繫念法會。在這個時間,我們主辦單位邀請悟道利用這個時間來跟大家講幾句話。首先我把我們上淨下空老和尚在今年六月發給我們的一份勸勉的開示來跟大家恭讀一遍:

  「同願同行的諸位法師、諸位居士道鑒:淨空講經教學近六十年,衷心念念不忘著為振興中華傳統文化,令綿延不絕於世,令世界消弭戰爭,恢復安定和平。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乃實現此夢想之絕佳平台,特於今年九月二十八日之世界和平會議,將舉行祭祖大典,乃將中華民族數千年之優秀傳統搬上國際舞台,為實現此夢想更進一大步,其意義之重大非比尋常,功德亦不可思議!淨空孤家寡人,勢單力薄,所賴以成事者,唯諸位之不離不棄耳。倘諸位不分彼此,和衷共濟,所謂家和萬事興,必能成此千秋大業,不枉此生此行。但若彼此猜忌,互分高下,則非但此事之不能圓成也,抑且為負面模樣之貽誤世人視聽,過莫甚焉!如何抉擇,全在諸位當人耳。諺云好事多磨,誠不我欺。愈遇大事,障礙愈大。書此函之意,為提醒大家,時時莫忘六和敬,只求我與他人和諧,不求他人與我和諧,倘能如此落實,何患救世利生之大業不成!須知競爭、鬥爭、戰爭會帶給人類受不盡的災難,放棄競爭、鬥爭、戰爭會帶給人類享不盡的福報。順頌,道業精進,福慧增長,法喜充滿,光壽無量。淨空合十。二O一七年六月二十日。」

  以上正值我們此地辦祭祖繫念,把我們淨老和尚最近勉勵我們的話在此恭讀一遍,也印出來與我們諸位同修大家共同勉勵。

  今天這個時間來跟大家共同學習雪廬老人李炳南老居士在生的時候,為台中蓮友念佛的開示。首先我們先看這張,這一張大家有沒有?剛才我念的這一張反面,翻過來這一面,先看這一張,「口念耳聽,百八不亂」。我將這個文念一遍:

  「既信聖言量,持彌陀名號,然執持之功,亦有淺深,譬如今之學制,有小學、中學、大學,程度各各不同;念佛第一層次『口念耳聽』猶之小學,其次『心念心聽』猶之中學,最終『神念神聽』則猶如大學;然吾等程度,小學耳,能夠口中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功夫純熟處,一心只有佛,不為外境所亂,此即《彌陀經》上所說『一心不亂』。吾人且捫心自問,誰念到『一心不亂』?至於念佛念到『心念心聽』,是大勢至菩薩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之境界,吾人更談不上。而『神念神聽』是實相念佛,已至『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照而常寂,寂而常照』,根本無人懂得。

  諸位且別小看這『口念耳聽』,口中念清楚,耳中聽清楚,便是正念分明,可得一心,諸位不妨從此處下手,練習一個月不斷,就能得大利益。

  以上所說,是念佛方法,至於數量多少,引古德一偈作參考:『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心不亂。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轉珠頭皆不算。』

  莫嫌百八太少,一心念佛,百八就等於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聲。我之所說,一依於經典祖師之語,諸位但勤練習『念佛一心』去。敬祝光壽無量。」

  這篇是雪廬老人李炳南老居士,就是我們淨老和尚學習經教的老師,他在台中蓮社對蓮友的開示。這個開示對我們淨宗同修念佛人非常重要。我們念佛念了很多年,好像效果不是很理想,什麼原因?我們看看這篇開示,照這篇開示來練習,就會得到理想的效果。我們現在做不到心念心聽、神念神聽,先從口念耳聽,從這個地方下手。現在有念佛機來幫助,非常需要,有時候我們都會忘記念佛,放個念佛機提醒我念佛。在古代沒有念佛機,都用念珠,拿個念珠提醒自己念佛。最重要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不管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默念。默念,雖然不出聲,還是有聲相,還是要念得清楚,聽得清楚。金剛念,嘴唇動,聲音旁邊的人聽不到;默念,連嘴唇都不動。另外,小聲念。像我們做法會,大家在一起,大家大聲念。但是原則就是要每一個字、每一句念得清楚、聽得清楚,專心念、專心聽。

  念佛,此地給我們講,數量我們不要定得太多,關鍵要求不亂,不夾雜、不間斷。所以古大德用念珠,現在出家人掛著一百零八顆的念珠。念珠實際上一百零八顆在家人也可以用。這個念珠,佛沒有規定只能出家人念,在家人不能念,四眾弟子都可以念。掛這個念珠,現在一百零八顆都是掛好看的。古大德掛這個,他是念一百零八句阿彌陀佛,或者南無阿彌陀佛。要怎麼念才及格?就是念佛不必求多念,也不要念得很多,但念百八心不亂。如果你念一百零八句,這個過程心不亂,不夾雜一個妄念,這堂功課就算做完了。也可以把這個列為早晚課,早課念一百零八句,晚課念一百零八句。但是標準就是念一百零八句當中,你心裡要默數,要記數,或者用念珠,用念珠來記,念一百零八句的佛號,當中不夾雜一個妄念。如果念到一百零七句,忽然想到我家裡飯還沒有煮,這個念頭一起來,好,那前面念的一百零七不算。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轉珠頭皆不算,再回來,再重頭再來,這樣練習。你這個一百零八念到了,沒有起一個妄念夾雜在裡面,那這個功課算做完了。大家練習練習。

  所以,要求功夫,不是念得多,滑口而過,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一面念佛一面我明天想要吃什麼,這個就夾雜了。其實這個時候口中在念佛,心裡在念其他的事情,這個功夫就被破壞掉了。所以念佛的時候你要專心。一百零八不是很長,時間不是很長,所以這個也比較容易達到。我們也不能小看,才一百零八句,我們一天都要念個二萬、三萬的,十萬、八萬的,一百零八句能起什麼作用?但是你看這裡,莫嫌百八太少,你不要嫌這一百零八句很少。一心念佛百八就等於念了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聲,十萬聲跟這個比,那無法相提並論的。這個是按照《龍舒淨土文》卷四修持法門第六,第六段所講的,這個都是有經典上的依據,大家可以這樣來練習。所以這一張,大家法會圓滿了,大家可以帶回去,常常看,不要忘記,大家互相提醒,互相勉勵。

  好,我們再來看大張的,這是雪廬老人佛七的開示。在過去,在台中靈山寺都常年打佛七,都請他去開示。大家看第二次開示:

  「諸位老師、諸位同修:今日已是佛七第六天,請大家再精進;白日聽講解,晚上加緊用功。佛七為求一心,講開示,依例既不講經亦不說法,但看道場中有修行不如法處,為對治毛病,應機而說,否則曰打岔。此次特別,改變多年方式,印表講解,以後亦不如此」,這個是比較特殊的,不是每次都用這種方式。「萬修萬人去、帶業往生、一心不亂,此三條件一般人最易錯解,過去對此只略為解釋三、五句,真正用功求一心者,應該確實了解。台中學佛二十五年,今已懈怠,所謂:頭一年,佛在眼前;第二年,佛在西天;第三年,佛化為雲煙。佛經亦云初發心菩薩即為等覺,惜數年退轉,故發心修者多,成就者少,非佛法不靈,乃大家不信,不能堅持到底。只要堅持去做,任何一句佛法,皆能成功,無須三藏。以眾生無量,心思無量,故有三藏經典,為對眾生根機而說。」

  「昨日已說甲項『萬修萬人去』,今說乙項『帶業往生』,凡修淨土者,皆會說此句。修他法門必須斷見思惑,方了生死、出三界,然大都不懂見思惑為何,故成之者鮮矣。另一說法曰『業盡情空』,情空乃情識完全變成智慧,透出本性。業盡情空最低限度須證阿羅漢果,今日做到者幾人?」

  這個是雪廬老人對台中蓮友的佛七開示,前面這一段也是我們學佛人一般的通病,剛開始學佛很用功,後來慢慢就懈怠退轉,關鍵還是信心不足。信心不足,修行就不能堅持去做。只要能堅持,任何一句佛法都能成功,這個成功就是成佛了,不需要三藏經典都學。為什麼有三藏經典,經那麼多?因為眾生無量,眾生的心思無量,各人的想法不一樣,各人的問題也不相同,所以才有三藏經典,都是為了針對各種不同類型眾生的根機而說的,這個我們要明白。講到淨土,萬修萬人去,我們聽說過了,也聽了很多,還有帶業往生,修淨土的人也都會說這句話。修其他的法門必須把見思惑斷得乾乾淨淨,這樣才能夠了生死、出三界,脫離六道輪迴。但是大多數不懂得什麼叫見思惑,見思惑是什麼都不懂,要怎麼斷?所以成就的很少,這斷見思惑。另外一個說法叫業盡情空,就是把情識變成智慧了,這叫業盡情空,最低也是要證阿羅漢果。所以業盡情空最基本的標準就是要斷三界見思惑,見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品。今天有幾個人能做到?實在講,做不到。

  我們再看,「乙、帶業往生」。帶業往生「是指修淨土者而言,其他法門,帶業絕對不能解脫,不能了生死」,這個是淨宗的特色,帶業往生,其他的法門沒有帶業的。「然一般修淨宗者,往往誤解為帶著罪業即可往生,即可成就,如是說者,十之八九,故不會成功。」一般修學淨土宗的人聽到帶業往生,往往誤解,誤會了,把它解讀為我們帶著一生的罪業也可以往生,也可以成就。對這個誤解的人非常的多,所以說十之八九,十個人大概有八、九個人對帶業往生解讀錯誤了。所以雖然修淨土也不能往生西方,雖然念佛也是不能往生。

  「台中二十五年中,同修已死二千餘人,而往生有相當證驗者,不過十人,何等可憐?」這是舉出當年李老師在世,台中蓮社成立了二十五年了。李老師在台中教學三十八年,他九十七歲往生的。從大陸到台灣,那個時候六十幾歲,就建立台中蓮社。成立二十五年,同修死了兩千多人,這兩千多人都是到蓮社來念佛的,在這當中有往生,相當能夠去證實,確定往生西方的人,不過十個人。那這個比例也非常的小,比例非常小,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因此李老師很慈悲,針對這個問題提醒蓮社的蓮友,這一生想要真正往生西方,這個開示我們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勉勵自己來學習,這一生才有把握往生到西方,這個非常重要。下面給我們講帶業往生真實的意義:

  「所謂帶業往生之真義如下:一、業是宿現惡業。業是所造之罪業,應知任何人皆是身、口、意造十惡業,非今生才造,自久遠劫來輪迴六道,即造無量無邊之罪業,經云:若罪業有形,早滿虛空。造罪須於六道中還債,舊帳未還,又造新業,何能解脫?故千萬人中無一解脫者。或云:『念一聲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一般以為念佛即能消罪,不錯,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之力大,是魔之事多,眾生自久遠劫來,所造皆是魔業,現僅念三、五年之佛,如何能消?魔高者,是魔業多,念佛可消業,如火能化水,喻如桌大之冰,燃以香頭之火,火少冰多,焉能化之?故初修行者,時覺魔力大,佛力不靈,因之退轉者多;然不修行,道一分亦無,吾等有一寸一分之道已不錯矣。」

  第一段給我們解釋什麼是業,帶業,什麼是業?業就是造的罪業。《地藏經》佛給我們開示,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非是罪,無非是業。所以我們一天到晚都在造罪業,只要起心動念就是業、就是罪。所以我們這個罪業都是身口意造了十惡業。不是這一生才造,自從久遠劫來,我們在六道輪迴,生生世世都在造,已經造了無量無邊的罪業。所以經典上講,這個罪業如果有形相,那整個虛空都容納不下。造罪,在六道裡面討債還債,舊帳還沒有清完又造新業,連綿不斷,《地藏經》講連綿不斷,那怎麼能得解脫?所以千萬人當中很難得一個能解脫。或云,就是說念佛一聲不是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嗎?這個也沒有錯,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念佛的力量小,魔事多,干擾、障礙、誘惑,觸目皆是。我們念佛好像點香那個火,要去熔化一個桌子那麼大的冰塊,沒辦法熔化得掉。所以很多修了很久沒有效果就退轉。但是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還是要修。如果都不修行,這個道連一分也沒有,總是有修比沒有修要好。所以我們有一寸一分的道就算不錯了。

  再看第二段,「二、普通斷盡解脫。除佛法外,無有辦法能出輪迴。他教皆以上帝為至高無上,但上帝猶在六道輪迴中。佛家旨在出輪迴,如何出之?須業盡情空,多劫與現業,須一律消盡。此生消不盡,千生萬生消之;成阿羅漢尚須人間天上七番生死,才斷見思惑、了生死,然猶未斷塵沙惑,可見斷惑之難。譬如惑有萬品,雖斷九千九百九十九品,還有一品未斷,亦不解脫。學人學佛五十餘年,一品惑尚未斷,怎麼辦?」這個講斷惑之難。這裡講成阿羅漢尚須人間天上七番生死,這個是初果羅漢,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叫羅漢,證須陀洹果,初果羅漢;證二果,斯陀含果;證三果,阿那含果;證四果,阿羅漢果。所以七番生死是《四十二章經》佛給我們講的,斷了三界八十八品見惑,還要天上人間七次往返才能證阿羅漢。這段給我們講普通斷惑的困難,我們做不到。

  「三、帶業是伏不起」,給我們解釋帶業。「學人修行、講經五十年,且有明師數位,對學理略知一二,但一品惑亦未斷。諸位修行日淺,惑為何物,尚且不知,怎能斷惑?如磨刀不識刀,如何磨之?」這個是關鍵的問題,什麼是惑我們都不認識,怎麼去斷?好像你要抓賊,你不認識哪個是賊,你怎麼抓?這是一個問題,很大的問題。「惑,吾等未能斷,則不得解脫,故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說出淨土法門,令眾生念阿彌陀佛,不必斷惑,只須伏惑,即能解脫。」大家要注意斷惑跟伏惑,這是我們往生淨土的關鍵。「斷惑與伏惑,差別何在?斷惑如杯蓋內已清淨無染,倒不出塵沙;伏惑如杯蓋內有塵沙,以物蓋之,亦倒不出,但沙仍藏在內。業盡不入輪迴,修淨伏惑,亦不入六道,然惑尚有,怎辦?時時以六字洪名壓上,日久純熟,臨命終時,若起佛念,雜念伏住不起,即能帶惑往生,生後再斷,數日即成,此為伏惑。」

  雪廬老人用一個比喻,比喻斷惑跟伏惑,斷惑好比杯子裡面塵沙都倒乾淨了。倒乾淨,再倒就倒不出塵沙了,因為都已經清乾淨了,這個斷惑。伏惑就好比杯子裡面的塵沙,用個蓋子給它蓋住,蓋住,你往外倒也是倒不出來,但是沙都藏在杯子裡面。用這個來比喻伏惑跟斷惑。業盡不入輪迴,這是講修一般的法門,見思惑斷盡了,就不再入六道輪迴了。修淨土只要伏惑也不入六道。然惑尚有,怎辦?就是這個惑還有,我們只是把它伏住沒有斷,怎麼辦?時時刻刻以六字洪名壓上,就是用這句佛號把我們的見思惑壓住。日久純熟,我們要起貪心、起瞋恨心、起愚痴心,我們每天面對這些人事物,都會起這些煩惱念頭,這個就是叫見思惑。一起來,我們就趕快提起佛號把它壓下去,古大德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樣一直壓一直壓,壓到最後妄念不起,臨命終的時候只有起佛念,其他的雜念都伏住,不起現行,不會冒出來,臨終最後一念起的是佛念,這個時候就能帶惑往生,也就是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到阿彌陀佛那邊再去斷見思惑。數日即成,去那邊大概七天,惑就斷盡了,此為伏惑。

  所以我們淨宗修學斷煩惱分兩個階段,在我們現前娑婆世界我們先伏斷煩惱,到極樂世界再修滅斷煩惱。所以我們三時繫念念懺悔偈都會念到煩惱無盡誓願斷,怎麼斷?我們不是念一念就斷了,要懂得怎麼斷,用其他法門我們做不到,我們現在修淨土,其他法門要滅斷,我們淨土只要做到伏斷就成功了,就及格了。

  「四、惑伏心佛道交。惑只要壓住,不再造業,則能與佛感應道交,此為帶業往生之真義,絕非一邊念佛一邊造罪即可往生。」這一句非常重要。這個見思惑,是貪瞋痴這個見思惑,貪瞋痴慢都是惑,只要能夠壓住,不再造業,我們就能夠跟佛感應道交。我們現在為什麼念了這麼久,好像跟阿彌陀佛都還沒通消息?就是我們惑沒有壓住,還是不斷的冒出來,我們要用功就在這個地方用。你只要壓住,你跟佛就感應,你就很清楚,不要去問這個法師、那個法師,你自己就很清楚。見到阿彌陀佛,你直接問阿彌陀佛,不是直截了當嗎?所以大家有什麼問題,念佛念到見阿彌陀佛,你親自問阿彌陀佛,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這個是帶業往生真實的意義。絕對不是說要一邊念佛一邊在造罪業,這樣就可以往生,如果這樣看法就錯了。

  「丙、一心不亂。此為得功夫之證明,今略釋之」,大略給我們解釋什麼叫一心不亂。「一、得一心是定成就。得一心是定成就,即得大定」,一心就是定。所以不但禪宗、教下修定,淨土一樣也是修戒定慧,修定,一心不亂就是定,定的成就。

  「二、定須次第進修。定非一修即成,須一步步往前進,如珠投水,層層沉底。」這個定不是我們一修就成就了,必須一步一步往前進,好像珠子投入濁水中,一層一層的往下沉,沉到最底下。《中峰三時繫念》中峰國師給我們開示,「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他用清珠來比喻,清珠投入濁水中,入水一寸,則一寸之濁水即便清潔。一寸一寸的清潔,一直沉一直沉,沉到最底下,那整缸的水都清潔了,它沉下去它有個次第。我們念佛一心也是這樣的,要有一個階段、一個次第來提升的。

  「三、成須漸漸圓成。成功須漸漸才能圓滿,平日在家須練一心,來此才能得一心,否則三百餘日皆亂心,到此短短七日能一心乎?此非僥倖,得一心與否,須自問之,不須問人。」來參加佛七大部分是在家居士,平常在家就要練一心,不是到佛堂才來練一心。到佛堂打個佛七不過七天,其他三百多天心都亂糟糟的,那麼一進佛堂就能得到一心?這個不是僥倖的,還是要平常在家就要練習。所以得一心與否,你有沒有得一心,問自己,不需要問別人。

  「四、成則惡念不起。若得一心,則殺盜淫、貪瞋痴不起,當知惡起便是魔。吾等心雖動惡,能伏之不發作,即可成功。」成就,惡念就起不來了。如果你得到一心,這個殺盜淫,身這三種惡業不會去造了;心裡貪瞋痴也不起來了,貪瞋痴慢這些煩惱不起來了。當知惡起便是魔,身口意三業造惡就是魔業了。吾等心雖動惡,能伏之不發作,即可成功,我們心動一個惡念,能夠警覺得快,趕快用佛號給它伏住,不要讓它發作,不要讓它一直發展,給它控制住,這樣我們念佛就成功了。

  下面用一首偈給我們修學的一個祕訣。「偈曰:『一念毒心生』,毒者,惡念也,起惡念便會造害人之事。若毒心一生,則『急壓一聲佛』,速以南無阿彌陀佛壓住,此即是伏惑。『惡言不出口』,害人之話,口四業皆不出口。『損人事莫作』,凡損人之事,一概不作,咬住牙根,無論自己受何等苦、吃多少虧,守身不造惡,不造即伏。『久久成自然』,如此豈不難乎?開始雖難,久則習慣成自然。『往生可帶業』,將惑壓住,又能念佛,即可帶業往生。『是名伏惑法』,此即是伏惑法。『真實祕密訣』,此即是真實祕密訣。若能依之奉行,定能往生。諸位:放下萬緣,提起正念,一句彌陀,一直念下去!」

  「雪公恩師偈曰:一念毒心生,急壓一聲佛。惡言不出口,損人事莫作。久久成自然,往生可帶業,是名伏惑法,真實祕密訣。」

  這個開示非常重要,我們一念毒心生,趕快急壓一聲佛,惡言不出口,損人事莫作。話多說,不如少,出惡言更不可以,損人的事情不可以做。剛開始很困難,久久就成自然,始則勉強,終則泰然。成了自然,煩惱壓住了,往生可帶業,這是帶業往生的真實義在此地,是名伏惑法,真實祕密訣。

  這張大家帶回去要多影印、多流通,跟我們念佛人大家分享,沒有念佛的勸他念佛,已經念佛的,我們大家互相來提醒,互相來勉勵,希望大家這一生都同生極樂國。好,前面一個小時就跟大家分享學習雪公的佛七開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