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O17年中元普度消災祈福三時繫念法會開示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17/8/26  台灣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檔名:WD21-088-0002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德,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

  今天有東北同修啟請做繫念的齋主代表,王居士、馬居士、金居士、周居士、張居士、劉居士。昨天劉居士代表南方,今天東北幾位的齋主代表北方,南北就圓滿了。明天香港、台灣、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就代表兩岸三地海外的同修。

  佛法主要我們修的是清淨心,這個世間法也不能沒有。所以,每次我們辦大型法會,有什麼團體來參加,什麼地方的人來我也不清楚,因此這次我就特別請我們接待組大家登記一下我們海內外的各個團體。大型的法會也都是靠大家同共發心的。當初辦這個大型法會,也是因為在台北農曆七月份,很多道場要做超薦普度,我的時間又很有限,所以當時第三屆的理事長悟行法師,他是第一個來這裡租這個地方辦的。他當理事長的時候,他提倡租這個地方。我們北部幾個道場要做法會,大家集合在這裡一起共修,大家發心,這樣也就比較有時間,當初是這個因緣來租這個場地。

  原來我們也是今年辦了,明年辦不辦都還不一定。每一年同修大家覺得很好,所以大家都發心來護持。所以,二OO六年辦第一次,第二次都是辦一天,只有辦一天而已。二OO八年、二OO九年我到安徽廬江,還有山東德州金山寺,去做兩年的百七,所以二OO八、二OO九年就停了。停了,我想應該就不用再舉辦了,也想不到,二O一O年百七圓滿,我本來想要退休了,五十八歲做百七做到六十歲,我想六十歲可以退休了,連續做七百天,這輩子法會應該也做夠了,要退休了。結果也想不到,想要退休,百七圓滿之後,反而在大陸很多地方邀請做繫念的就更多。因為百七我都在安徽跟山東兩個地方,固定在一個地方。大陸各省的同修,還有海外的同修也都去安徽廬江還有金山寺去參加百七。因為七百天天天做,所以同修有時間的他們就去參加,參加也跟很多地方的道場同修結了緣,大家也都非常護持這個百七繫念。百七圓滿了,各地方就邀請。原來以前我們做法會都是只有一天的,從以前台北華藏佛教圖書館,一個月是做一天的。百七之後,每個地方都要求最少要三天。三天,地方又多,時間實在是不夠,時間不夠。

  我們這些道場,我列了一個表,昨天好像司儀都有念了,所以我看到有什麼單位來。如果昨天司儀念的這個單位,如果貴道場沒有念到的,請你到我們接待組再登記一下,請司儀給大家報告。寫這個也是我們世間的常禮,一般世間常禮,辦什麼樣活動它就有個本子,婚喪喜慶,世俗人它有個本子給人家登記,知道什麼人來。這個叫禮尚往來,有來有往,有來無往非禮,有往無來也非禮,這個禮是講往來。所以列這個表是有需要的。所以這個單子,我就請我們道場一定要列一份給我看,讓我知道是什麼道場來。

  啟請齋主,大家都是啟請的齋主,大家心有感就有應,所謂感應。我們啟請什麼?啟請三寶,啟請本師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十方諸佛,請諸佛菩薩來加持我們道場,讓我們這個法會圓滿順利成就,啟請的意義在這裡。啟請人多只能有代表,就一個代表,是代表所有的人。非常感謝大家的發心,讓這個法會更為殊勝。

  我們今天這一堂課接著來學習《無量壽經》第三十四品,經文第九十四頁,「心得開明第三十四」,我將這品經文念一段:

  【彌勒白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脫憂苦。佛為法王。尊超群聖。光明徹照。洞達無極。普為一切天人之師。今得值佛。復聞無量壽聲。靡不歡喜。心得開明。】

  這個是第一段,到這裡是一段經文。這品經第一段是跟我們講『心得開明』,「開」是開通,「明」是明達。我們六道眾生心不開明,心為什麼不開明?有煩惱,有貪、瞋、痴、慢、疑、惡見,六大煩惱,所以我們心不開明。我們世俗一般講,遇到煩惱的事情放在心裡,不開心。有了煩惱就造惡業,身口意三業就造惡業。這一段跟我們講,佛給我們開啟心地的光明,這是接上一品經來的。

  『彌勒白言』,這個「白」是下對上,這個字是破音字,我們一般念白,白它是名詞,這個白是動詞。『佛語教戒』,這個就是上面講的佛的教誡。所以戒,上面佛的開示,第三十三品,就是佛的教誡,也是戒律。所以戒我們不能只把它看作有明文的戒條,凡是佛在經上的教導、教誡,統統是戒。上面那一品經教我們什麼?教我們不要去爭取世俗人大家一天到晚在爭的不急之務,世間這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爭這個。佛跟我們講那個不重要,那個不急。重要是什麼?就是了生死、出三界,我們修淨土,信願念佛,求生西方,這個是最急的。這個最急的我們反而不急,那個不急的反而我們很著急,一直要去爭。我們要爭的是那一朵蓮花。

  如果我們對於佛這個開示有所覺悟,我們的心態跟過去就會不一樣。我們念佛有沒有把握往生?我們跟阿彌陀佛見面了沒有?通了消息沒有?如果還沒有,這樁事情是我們最急的事情,要第一優先來處理的事情。要提醒自己要信願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現在見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這是當務之急。我們把這樁事情做為當務之急,世間那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自然就不急了,就不會去爭了,爭那個沒有意義,那個爭到了又怎麼樣,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該怎麼死還是怎麼死,那有什麼意思?所以我們讀了經要覺悟,這樣才有作用,才有真實的功德利益。所以,「佛語教戒」,『甚深甚善』。你看,「甚深」就是很深,「善」就是至善。『皆蒙慈恩,解脫憂苦』,佛大慈大悲,佛對我們的恩德也是超過天地、父母,幫助我們解脫六道生老病死的憂慮、苦惱。

  『佛為法王,尊超群聖』,佛超過菩薩、羅漢、世間的聖賢,佛的智慧光明是圓滿的。所以『光明徹照,洞達無極』,洞徹明達,對宇宙人生真相徹底明瞭。『普為一切天人之師』,天人都要以佛為師,拜佛做老師。這是彌勒菩薩向佛報告,聽了佛上一品經的教誡開導一個心得。『今得值佛,復聞無量壽聲,靡不歡喜』,現在又遇到佛來介紹西方無量壽佛這個說法的音聲,「靡不歡喜」,沒有不歡喜的,心得到開明,什麼憂慮煩惱完全消失。這一段是這一品經的一個開啟,就是聽佛的教誡,又聽到佛講《無量壽經》,非常歡喜,心得開明。我們聽到了,我們也心得開明。

  下面佛回答,答覆彌勒菩薩。《無量壽經》下半部當機者是彌勒菩薩,上半部是阿難尊者,所以從三十三品之後就是彌勒當機。

  【佛告彌勒。敬於佛者。是為大善。實當念佛。截斷狐疑。拔諸愛欲。杜眾惡源。遊步三界。無所罣礙。開示正道。度未度者。】

  這一段,佛就告訴彌勒,上對下叫告,下對上叫白。『敬於佛者,是為大善』,能夠對佛尊敬、恭敬,是最大的善,是大善。這是要有深厚的善根,他才能夠恭敬佛。在普賢菩薩第一大願「禮敬諸佛」,是最大的善。『實當念佛』,這一句也非常重要,「實」就是說真實的利益,我們要得到真實的利益應當要念佛。『截斷狐疑,拔諸愛欲,杜眾惡源』。念佛最大的障礙就是狐疑,這是用狐狸來形容比喻我們有懷疑。往往我們自己有懷疑自己不知道,疑網纏心不易知,有懷疑我們自己不知道。念佛的三個要訣就是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第一個是不懷疑。我們雖然念佛,都是有夾雜、懷疑在。我們一般念佛人不知道,以為自己沒有懷疑,我都相信了,我也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也相信有阿彌陀佛,也相信我自己可以往生,自己也發願要往生。這個懷疑平常我們不知道,等到有事情來的時候就發現自己有懷疑,而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有懷疑。

  過去早年在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那個時候我們淨老和尚跟韓館長一年都要去美國住半年,那個時候達拉斯佛教會剛成立,每一年都要過去,去那邊弘法。平常同修有問題寫信來請問我們淨老和尚,那他不在,不在就交代我來答覆。有一個同修她問了一個問題,她說聽到我們老和尚講《彌陀經疏鈔》,發心念佛,她說念佛的三個要訣,第一個不懷疑,第二個不夾雜,第三個不間斷,她說這三個,前面兩個她做到了,她不懷疑,她也不夾雜,但是第三個不間斷她說她做不到,因為要上班,晚上又要睡覺,有很多工作,沒有辦法二十四小時都一直念佛,問了這個問題。後來我給她回答,我說「妳說妳都不懷疑了,不懷疑為什麼還要寫信來問問題,不懷疑就沒問題了,還要問什麼?」大家想一想,她沒有問題,她沒有懷疑、沒有疑問,那就沒有必要寫信來問問題。所以,這個就是自己有懷疑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沒有懷疑,遇到問題,她還不知道自己有懷疑,她還說她沒有懷疑,也沒有夾雜。所以,疑網纏心不易知,這個疑惑好像那個魚網,捕魚的網,纏縛在我們心裡,我們不容易發現,不知道。

  所以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第一時的開示非常重要,他講信行願,也非常有道理,「信而無行,即不成其信,行者,《楞嚴經》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中峰國師這個開示,這個信我們都有,我們不相信我們怎麼會來學佛?怎麼會來念佛?但是這個信有夾雜懷疑在,不是真信。要怎麼樣能夠斷除這個疑?中峰國師給我們開示,你要透過行,行就是念佛。念到怎麼樣能夠斷除疑惑?《楞嚴經》講,「都攝六根,淨念相斷,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心開見佛了。

  《阿彌陀經》講,若一日到若七日,你念到一心不亂,這個一心不亂也分三個層次,第一個是功夫成片,第二個事一心,第三個理一心。你只要達到功夫成片,跟佛就通了,你就可以在夢中見佛、定中見佛,平常都能見佛,臨終佛一定現前。你平常都已經跟佛接上線了,你的疑惑就完全消除了。所以,信心要透過這個行,就是念佛,念到跟佛相應,你的疑就斷了。好像《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講的,「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把你那個妄念打死了,你法身就活起來了,你就跟佛通了,疑惑就不存在了。我們現在疑惑那麼多,統統是妄念,分別執著妄想,都是妄念、妄想,念佛就是要伏這個妄念。幫助我們伏妄念就是要有戒,佛這些教誡我們要去修,幫助我們念佛功夫得力。如果我們不修斷惡修善,這個功夫常常被這些惡業惡念障礙。所以截斷狐疑,實當念佛。所以念佛要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念佛念到心開,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疑就沒有了。

  下面講,『拔諸愛欲,杜眾惡源』,「愛欲」拔除了。「杜眾」,杜就是杜絕,愛欲是一切惡的根源。中峰國師在繫念的偈頌給我們開示,「諸苦盡從貪欲起」。愛欲拔除了,所有的惡源都杜絕了,我們就自在了,就得大解脫,就可以『遊步三界,無所罣礙』。『開示正道,度未度者』,就可以度眾生了。如果我們自己的愛欲沒拔除,「惡源」沒有杜絕,我們要去度眾生就不自在,往往都是被眾生度跑了。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若曹當知十方人民。永劫以來。輾轉五道。憂苦不絕。生時苦痛。老亦苦痛。病極苦痛。死極苦痛。惡臭不淨。無可樂者。】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佛跟我們講,『若曹』,這是漢朝的用詞,若曹是我們現在講大家,「若曹當知」,現代話講大家應當知道。大家應當知道什麼?『十方人民』,不只我們這個地球,不只我們娑婆世界,他方諸佛的世界跟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一樣,除了西方極樂世界特別,其他諸佛世界都有六道,只有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沒有三惡道,所有一切諸佛的凡聖同居土都有六道,六道當中就有三惡道。在六道裡面,這裡是講人道,「十方人民」,『永劫以來,輾轉五道』,「輾轉」就是輪迴,「五道」,有的經典講六道。講五道是把阿修羅道歸在各道,天、人、畜生、餓鬼、地獄,他是哪一道就歸哪一道;講六道是把天道的阿修羅特別列為一道,所以五道就是六道。五道眾生,『憂苦不絕』,我們在這個六道輪迴裡面,我們的生活都是過著憂慮苦惱的生活,無量劫到今天都是不停的,沒有停止的,「不絕」就是沒有停止。我們這一生如果沒有脫離六道生死輪迴,後面還是要繼續,不絕就是還要繼續,繼續受憂受苦。

  什麼憂苦?佛舉出我們人間的苦,我們這個身體,從我們這個身體,我們現在這個身體。『生時苦痛』,我們出生的時候很苦,小孩一出生就哭了。生的時候很苦,在母親的胞胎悶著,佛在經上講,形容我們在母親的肚子裡面像在牢獄裡面,叫胎獄,不見天日。出生離開母親身體到外面,皮膚接觸到外面的冷風,好像寒風刺骨,很苦。所以一般小孩生下來就會哭,生苦痛。『老亦苦痛』,慢慢長大了,幼年、少年、青年、壯年、中年、老年,像我現在就是老年。我已經在台灣領到老人年金,領到老人年金要不要高興?我是一直想到快死了,高興什麼!老了病痛就多了,病久了,治不了就要死了。所以老人年金領到了,那就是閻羅王寄一封信給我通知,你也快了,已經列入老年了。「老亦苦痛」,老總是沒有年輕那麼俐落,在頭腦的反應,眼睛也花了,牙齒也掉了,行動上總是沒有年輕人那麼俐落。

  老人如果有人照顧還好,我們世間人如果兒女不孝,現在孤單老人很多,年紀大了就送到養老院。養老院是什麼一個地方?今天看這個抬出去了,明天看那個抬出去了,想一想,自己不曉得哪一天被抬出去?過那樣的生活,你說他會快樂嗎?所以我們淨老和尚到國外都去參觀當地的老人院。在外國,老人院物質生活照顧得是無微不至,但是還是不快樂,精神生活還是很苦悶的。送到老人院就是坐吃等死,他怎麼會快樂?真的,老人院是坐吃等死,看的都是老人,今天這個走了,明天那個走了,想一想哪一天輪到自己,這種心情怎麼會好?

  所以,我們老和尚這些年都一直提起過去中國的大家庭,大家族住在一起,最少也有幾百人,最多的有一、二千人,一個大家族,一個家莊。大家到外面工作,成功也好,失敗也好,回到老家養老,有家照顧,你賺錢要繳回來,沒有個人的財產,家給你照顧。回到自己的老家,有看到下一代,看到兒子、孫子,看到自己的親戚,住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老人看到小孩有生機,看到有希望,心情不一樣。老人院都是老人,今天看這個死了,明天看那個死了,你說住在那裡怎麼會快樂?現在偶爾有人發心去安慰安慰老人,安慰過了,他又回到他那種苦悶的心情。所以我們老和尚看到這個地方,一直在想怎麼樣把老人院改成彌陀村,一個村莊,大家志同道合住在一起,是一個社區一樣,有老有小,也辦學校,辦幼兒園,讓老人看到年輕人、看到小孩,他心情不一樣,把老人院跟社區結合在一起,那才是圓滿的。

  所以,老很苦。『病極苦痛』,生病我是很有經驗的,從小病到老,有幾次都病得快死了,那非常苦。病的時候苦不苦、痛不痛?苦痛!生時苦痛,老亦苦痛,「病極苦痛」。『死極苦痛』,「極」就是非常的苦,非常的痛。死了之後這個身體就腐爛了,『惡臭不淨』,三天不處理就臭了,「惡臭不淨」。所以佛教我們佛弟子要修四念處觀,觀就是要觀察,第一條觀身不淨,第二觀受是苦,第三觀心無常,第四觀法無我,要觀。觀察什麼?我們這個身體惡臭不淨,不清淨的,不要說等到死才惡臭不淨,現在就惡臭不淨。所以,現在很多人去買香水噴一噴,聞起來很香,但是裡面還是臭的,佛講的是真的,是事實真相。所以教我們修不淨觀,觀身不淨。觀身不淨,你觀透了,你就證阿羅漢,就證果了。所以,『無可樂者』,這有什麼快樂?我們在人間,生時苦痛,老亦苦痛,病極苦痛,死極苦痛,惡臭不淨,有什麼快樂?樂在哪裡。佛在講四聖諦法,苦集滅道,第一個叫苦諦,諦是什麼意思?真實的。《法華經》講「三界無安」,三界統苦。我們三界六道,苦是真的,快樂是假的,快樂也是苦,快樂過去苦就來了,叫壞苦。

  【宜自決斷。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裡相應。人能自度。轉相拯濟。至心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間耳。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永拔生死之本。無復苦惱之患。壽千萬劫。自在隨意。宜各精進。求心所願。無得疑悔。自為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城中。於五百歲受諸厄也。彌勒白言。受佛明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這一段佛給我們講出這個世間的現狀,就是一個字,苦。勸我們『宜自決斷』,這個世間沒有什麼好快樂的,我們還貪什麼?我們貪到的統統是苦。「決」是決定,「斷」就是斷除,要下個決心把這個世間放下。但是沒有看破怎麼放得下?所以要看破才放得下。『洗除心垢』,「洗除」,「垢」就是污染,我們心裡被世間這些欲望所污染,貪瞋痴這些煩惱污染,所以我們要把這個「心」洗刷乾淨。現在很多人都用一個名詞,叫洗腦,很多人說洗腦洗腦。我們被洗腦的人也要知道用什麼水來洗,佛這個水是最清淨的水,用這個來洗才洗得乾淨,心垢才會洗得乾淨。你可不要去找世間那個污染的水,愈洗就愈不乾淨,愈洗就污染愈嚴重。現在這個世間都是用臭水溝的水來洗,愈洗就愈髒。所以,統統是在洗腦,你用的是什麼水來洗,用什麼樣的。

  現在你要找到乾淨的水來洗腦,那也不容易遇到,遇到你也不認識。《楞嚴經》佛跟我們講,「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現在網路這麼開放,各種說法都有,什麼書籍,什麼資料,非常多,真的佛在《楞嚴經》講的一點也沒有錯,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像恆河沙那麼多,無量無邊。那些是什麼?都是污染的水,不管你找哪一種,統統是不乾淨的,都是污染的。你找那些來洗,不是愈洗愈污染嗎?愈洗污染愈嚴重嗎?所以我們要接受佛這個清淨的法水來洗腦,洗除我們的心垢,這個標準就是我們要接受佛勸導。這個世間很苦,苦是真的。如果世間人講,這個世間快樂得不得了,那是騙人的,哪有快樂?苦是真的,快樂是假的。

  我記得在二十幾年前,在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我還住在那裡的時候。有人供養我們師父的供養金,師父都會去存中小企業銀行,他去銀行都會帶我跟他一起去,去銀行存錢。那個銀行隔壁有一家美容店,規模也不小,早上要上班都排了一排,站了二十幾個小姐,前面有一個領班的,大概是早晨她們公司規定的一個精神講話。我跟師父剛好從她們面前走過去,她剛好在跟她們這二十幾個小姐員工講,叫她們要喊口號,說「我很漂亮,我很快樂」。我跟師父走過去剛好聽到她們講我很快樂,她們二十幾個同聲都說我很快樂。我們師父老人家回頭一看,說真的嗎?我也跟著師父回頭一看,看她們臉上表情一點都不快樂,但嘴巴說我很快樂。實在講,我們世間哪有快樂的?假的。你聽這世間人講假話,講真話就是佛,佛講的是真的,告訴我們真的。有沒有真的快樂?有,西方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有真的。我們把這個苦當作是快樂的,都顛倒了,迷惑顛倒,冤枉受苦。

  所以我們要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裡相應』。就是你外表跟裡面要相應,這個叫「忠信」。言語跟行為,忠就是不偏,信就是要有信用,不能講一套做一套,這個就不行。『人能自度,轉相拯濟』。我們自己能夠度自己,才能幫助別人,我們自己都度不了自己,你怎麼幫別人?幫不了,做不到。『至心求願,積累善本』。「善本」,念佛是善本,我們至心求生西方這個願,我們這樣來修,這個世間這一切放下。『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間耳』。雖然這樣修,這一生很精進、很勤勞、很辛苦,但是有意義、有價值,一生時間很快,『須臾間耳』,「須臾」就是很快就過去了,幾十年一下過去了。我們這一生修行受這個苦值得!

  後面講,『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永拔生死之本,無復苦惱之患。壽千萬劫,自在隨意』。後面就大自在了,生到「無量壽國,快樂無極」,極樂,永遠拔除生死的根本,不必再受六道生死輪迴之苦。這個苦沒完沒了,無量劫來我們已經受夠了。『無復苦惱之患』,沒有痛苦,沒有煩惱,這些災患都沒有了。壽命千萬劫,實在講,是無量壽,「自在隨意」。

  『宜各精進,求心所願。無得疑悔,自為過咎』。最重要還是不能懷疑,不能後悔,自己造成過失。這個「疑悔」,信願念佛,但是夾雜這個疑,會生到邊地去,這個後面經文會講。生到邊地,『七寶城中,於五百歲受諸厄也』,就會耽誤五百年。佛也是希望我們,雖然生到邊地,也脫離三界了,只是要耽誤五百年。但是佛還是不希望我們生到邊地,要生就直接入九品,不要生到邊地,不必要再去耽誤那個五百年,那就不能有懷疑夾雜在裡面。

  『彌勒白言:受佛明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這一句也非常重要,重點佛明白的教誨我們要專、要精,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來修學,「如教奉行」,不能有懷疑,我們這一生就往生西方去作佛了。這是最重要的,這是最急的,我們不要把這個最急的看成不急的,把那個不急的看成很急的,那就錯了,那這一生又空過了,這樣就非常可惜。

  我們接著再看下面,「濁世惡苦第三十五」,這一品經主要是講五戒十善的。

  【佛告彌勒。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為眾惡。甚為大德。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惡少。易可開化。唯此五惡世間。最為劇苦。我今於此作佛。教化群生。令捨五惡。去五痛。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

  這一段是這一品的第一段。這一段主要跟我們講要『端心正意,不為眾惡,甚為大德』,為什麼?『十方世界,善多惡少』。「十方世界」就是指我們娑婆世界以外的諸佛世界,他們的世界善比我們多,惡比我們少,就是修善業的人多,造惡業的少。『易可開化』,就比較容易教化。我們這個世間是五惡『最為劇苦』,我們這個世間惡多善少,造惡業的多,修善的少。所以佛特別慈悲,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來教化,讓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捨五惡』,「五惡」是因,『五痛』是花報,『五燒』是果報,捨這個惡因就沒有惡果。『降化其意』,這個「意」就是貪瞋痴,降伏化解貪瞋痴,讓我們持五善,就能『獲其福德』。

  【何等為五。】

  下面講什麼是五惡、五痛、五燒。

  【其一者。世間諸眾生類。欲為眾惡。強者伏弱。轉相尅賊。殘害殺傷。迭相吞噉。不知為善。後受殃罰。故有窮乞。孤獨。聾盲。瘖瘂。痴惡。尫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為善。】

  這一段是講造惡業的果報。造惡業以殺生為第一個因素,五戒第一個就是不殺生,反過來就是殺生,殺生會有什麼果報?『殘害殺傷』,你比較強,他比弱,就去殺害他。『迭相吞噉』,這是講殺生吃肉,不知道這是造重的惡業。『不知為善』,後面有果報,受災殃,受處罰。所以有『窮乞、孤獨、聾盲、瘖瘂、痴惡、尫狂』,「痴惡、尫狂」就是精神不正常的,精神病的,啞巴不能說話,眼睛不能看,孤獨老人,貧窮乞丐這些,六根不具,這個都是過去世造的惡因,這一生(果報是三惡道)到人間來是花報,還有餘報。『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他不相信道德,也不肯作善,所以得這個果報。

  【其有尊貴。豪富。賢明。長者。智勇。才達。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積德所致。】

  這是講現在世間看到,『尊貴』是有地位的,『豪富』他很有錢的,大企業家,『賢明』很有智慧的,有『長者』,『智勇、才達』,他很有才華,多才多藝,這個都是過去世慈悲孝順,『修善積德所致』的。這善因得善果。

  【世間有此目前現事。壽終之後。入其幽冥。轉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獸。蜎飛蠕動之屬。譬如世法牢獄。劇苦極刑。魂神命精。隨罪趣向。所受壽命。或長或短。相從共生。更相報償。殃惡未盡。終不得離。輾轉其中。累劫難出。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這個是講六道輪迴,殺生這個果報,『有泥犁』,就是地獄,『禽獸』,飛禽走獸,『蜎飛蠕動』,爬行類的這些動物,這些就是三惡道,造惡業第一個殺生墮三惡道。這個業報沒有盡就離不開,『累劫難出』,『痛不可言』。所以不可以殺生,不可以傷害眾生,都有果報的。

  【天地之間。自然有是。雖不即時暴應。善惡會當歸之。】

  雖然造了惡業不是馬上就有報應,但是因緣聚會的時候報應就來了,是時間的問題。

  【其二者。世間人民。不順法度。奢婬驕縱。任心自恣。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損害忠良。心口各異。機偽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誑。瞋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貪多有。利害勝負。結忿成讎。破家亡身。不顧前後。富有慳惜。不肯施與。愛保貪重。心勞身苦,如是至竟。無一隨者。善惡禍福。追命所生。或在樂處。或入苦毒。又或見善憎謗。不思慕及。常懷盜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給。消散復取。神明尅識。終入惡道。自有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

  這一段是講偷盜的果報。我們再看第三。

  【其三者。世間人民。相因寄生。壽命幾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懷邪惡。常念婬佚。煩滿胸中。邪態外逸。費損家財。事為非法。所當求者。而不肯為。又或交結聚會。興兵相伐。攻劫殺戮。強奪迫脅。歸給妻子。極身作樂。眾共憎厭。患而苦之。如是之惡。著於人鬼。神明記識。自入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

  這一段是講邪淫的惡報,我們這個世間的人民犯邪淫的業非常的多。我們再看第四。

  【其四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憎嫉善人,敗壞賢明。不孝父母。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於人。欲人畏敬。不自慚懼。難可降化。常懷驕慢。賴其前世。福德營護。今世為惡。福德盡滅。壽命終盡。諸惡繞歸。又其名籍。記在神明。殃咎牽引。無從捨離。但得前行。入於火鑊。身心摧碎。神形苦極。當斯之時。悔復何及。】

  這一段是講妄語的惡,就是五戒十善的,五戒十善反過來就是五惡十惡。妄語,這個也是我們現前世間非常普遍的,特別現在媒體發達,造這個惡業的機會就更嚴重。再看下面一段:

  【其五者。世間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業。父母教誨。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負恩違義。無有報償。放恣遊散。耽酒。嗜美。魯扈。抵突。不識人情。無義無禮。不可諫曉。六親眷屬。資用有無。不能憂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師友之義。意念身口。曾無一善。不信諸佛經法。不信生死善惡。欲害真人。鬥亂僧眾。愚痴蒙昧。自為智慧。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不仁不順。希望長生。慈心教誨。而不肯信。苦口與語。無益其人。心中閉塞。意不開解。大命將終。悔懼交至。不豫修善。臨時乃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誰能知者。獨佛知耳。教語開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惡道不絕。如是世人。難可具盡。故有自然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譬如大火。焚燒人身。若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可得長壽泥洹之道。是為五大善也。】

  這一品經講的五戒十善。第五是講飲酒惡,飲酒惡也涵蓋很多方面的,我們這裡有一句,『魯扈、抵突』。『不識人情,無義無禮,不可諫曉』,我們念這個經,我們現代人「不識人情」,人情世故他不認識,不懂。不懂人情世故,沒有道義,沒有禮貌,不懂禮。所以過去雪廬老人,就是李炳南老居士,編一個《常禮舉要》,這個非常重要,他老人家有個《講記》,也希望我們同修大家發心來學習。不學就不懂禮,就是佛在這裡講的,「無義無禮,不可諫曉」,跟他講他也不懂,勸他他也不聽,現在我們看到社會上這個現象非常普遍。所以要從我們自己做起,自己做好了才能去影響社會大眾。

  我們是從三十三品開始,到三十七品,這個五品經是講五戒十善。過去我們淨老和尚把第六品四十八願列為淨宗早課,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列為晚課。我們如果偏重在修五戒十善,我們也可以有一個彈性的,早晚課都把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早課念一遍,晚課念一遍。早課念一遍提醒,晚課念一遍反省,我們今天一天有沒有照佛在經典上的教誡來修學,這個非常重要。我們不修也是障礙我們念佛功夫得力,這個是助行。念佛是正行,斷惡修善是助行。功夫不得力,助行非常重要,有五戒十善的助行,我們念佛功夫就得力了,就不會有障礙,希望跟我們全體同修大家共同勉勵來修學。

  我們這一節課時間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祝大家業障消除,福慧增長,六時吉祥,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