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老人與念佛  悟道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20/7/26  平鎮菩提淨宗念佛會  檔名:WD21-076-0001

  尊敬的許會長,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請放掌。今天是平鎮菩提淨宗念佛會例行性星期天念佛共修的時間,這次許會長邀請悟道來跟我們同修大家結結緣,在念佛會當中給大家打閒岔。我們在念佛堂,佛七道場,主七師常常提醒大家一句話,「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這首偈是出自於《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的開示,因此在念佛堂講話是給大家打閒岔。但是現在我們這個世界、環境,可以說是多災多難的一個時期,在《彌陀經》、《無量壽經》都講到,我們目前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這個五濁,濁就是污染,這五種污染在現前可以說到相當嚴重的一個程度,天災人禍,層出不窮。如同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常提醒大家的,這個世界災難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我們看看今年整個世界的災難,的確比去年嚴重多了,比去年多、嚴重。災難怎麼發生的?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非常清楚,就是我們地球人類造作十惡業、造作不善業感召來的。也就是災難它是人製造出來的,人禍是人製造的,天災也是人製造的。天沒有災難,地也沒有災難,災難都是人類造作不善業製造出來的,人自己製造,自己要去承受,所謂自作自受。佛法講因果,儒、道也講因果,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事實真相,也就是真理。

  我們處在這個多災多難的時代,我們怎麼樣自求多福?佛給我們講共業當中有別業。共業是全球人類大家共同造的業,就是整個大環境,大家共同造的業。共當中有不共,就是有少數人他造善業,所以說共業當中有別業,有各別的業。我們明白佛法的道理,也常聽我們淨老和尚講經,我們淨宗同修大家都能夠自求多福,而且可以把我們所修學的迴向給世界苦難的眾生。因為眾生不覺悟,迷惑顛倒,繼續造業,惡報現前,不知道反省、懺悔、改過,必定是怨天尤人,都是怪別人,甚至怨天、怨上帝,這又增加罪業了。所以佛法弘揚非常重要,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在現前這個世紀顯得特別的重要。所以這些年來我們淨空老和尚在國際上極力推薦中國傳統文化救世界,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推薦《群書治要》。唐太宗請他的大臣魏徵編的《群書治要》,這個優先推出。他的提倡,也是發揚上個世紀一九七O年代,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教授他在一九七O年代跟日本的池田大作先生對話,他講到二十一世紀這個世界的社會秩序要恢復正常,必須推廣學習中國孔孟學說以及大乘佛法。所以他們的對話有英文翻成日文,日文又翻成中文,在我們台灣的書店有在賣,這個書的名稱叫做《展望二十一世紀》。所以這個話是英國人講的,不是中國人講的。我們淨老和尚對湯恩比教授非常佩服,也非常讚歎。他對全世界各國的歷史、文化有非常深入的理解,非常深入的觀察,所以他講的話也不是隨便講的,他都有依據的。

  上個世紀他講這個話,當時很多人質疑,當時中國大陸正在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六年,一共十年的時間。人家就質疑他講的話,你說中國文化能讓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恢復秩序,好像有問題。如果中國文化那麼好,為什麼中國人他們自己不要?他們要文化大革命,要去中國化,自己祖宗的東西不要了,都是西洋的好。當時很多人質疑,但是也不敢去反對,畢竟湯恩比教授他是有權威性的,他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歷史學家。但是心裡總是有疑問,這個疑問也是很合理的,也非常合理。是!中國文化是中國人的東西,為什麼中國人他自己不要?如果那麼好,他為什麼不要?為什麼要把它丟掉?為什麼要把它去掉?這個懷疑非常合理。到了這個世紀,的確這個世紀比上個世紀就更亂了,也更危險。這些科技愈發展,我們這個地球就愈危險,為什麼?因為科技是人發明出來的,發明這些科技都有它的副作用,這個副作用就是破壞地球自然生態,特別用在武器上,這是毀滅世界的。所以大家心裡都很明白,現在這個時代如果戰爭發生,就是我們老和尚常講,沒有贏家,同歸於盡,大家一起去死。現在這些各國的領導人,大家也很清楚,現在打仗,沒有贏家的,現在武器這麼利害,一打都是同歸於盡,等於集體自殺。因此我們看到這種現象,再回頭看看湯恩比教授講的話,真的,要化解這個世界的災難,不是科技可以解決的,科技只是會讓這個災難愈來愈嚴重,唯一能解決的,還是要靠教育教學。教育教學在西方找不到,西方已經沒有方法,所以只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確可以教化人心,教人斷惡修善。

  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就是倫理道德因果,教這個。特別現在,因果教育特別重要。印光祖師在世的時候常常提起,他說現在這個時代如果不推廣因果教育,所有的佛菩薩、神仙都降臨,也救不了這個世界。的確是這樣。所以我們看到現前,的確就是湯恩比教授講的,被他講中了,沒有中國傳統文化,這世界的問題解決不了。現在問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人自己不認識,自己不學習,自己也不要了。因此我們淨老和尚年紀這麼大,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現在他提出來,中國傳統文化不是救中國,是救世界,是全世界人類共同的智慧財產權。因此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極力的推廣,現在翻譯成十個國家的文字。很多聯合國的大使代表聽到我們老和尚跟他交流,講了之後,他們覺得非常重要,非常樂意的接受。不接受,主要是不認識、不了解,一旦認識、了解,沒有人不接受的。因為不接受,你問題不能解決;接受了,問題才能化解。現在找不到方法去化解這些災難。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釋、道三教的教義,這個都在經典裡面,在經典。我們入佛門都要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在世,我們有問題請教釋迦牟尼佛;佛不在世,就以法為中心,法就是經典。佛陀在世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他的弟子記錄下來,流傳到後世。所以佛不在世,我們以法為中心,法就是經典。我們淨宗學會就是以《無量壽經》做為主修的經典,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部經是我們主修經典。《佛說阿彌陀經》跟這部經是同一部,一部講得簡單,一部講得詳細。另外一部就是《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這是淨宗基本的三經,再加上一論,《往生論》。其他的大小乘經典,包括世間的善書典籍都是輔助我們深入《無量壽經》的。

  前二天,我們淨老和尚臨時叫我去台南。我是星期三去看他老人家,回來在台中過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又叫我趕快下去,說要跟我討論怎麼安置這些老年人的問題,所以我回頭又下去了。下去,我就請問我們老和尚,老和尚講,現在老人愈來愈多,也很可憐,有很多老人沒有人照顧,提出這個問題。我就請問,師父這怎麼辦?他說辦老人院。老人院,過去三十年前我們老和尚就提倡彌陀村。其實老人的問題,三十年前他都很關心這個事情,所以他提出彌陀村的一個構想。他到國外都去參觀老人院,在美國去參觀一個好像猶太人辦的老人院,說他辦得也很好,在美國舊金山那個地方。有一年到澳洲去,在布里斯本,我也陪老和尚去參觀一個老人院。的確外國的老人院,他們生活物質上的照顧非常周到。但是我們老和尚去看,他不是這樣簡單看一看,他很仔細深入去觀察,觀察這些老人,看到這些老人物質生活是沒有問題,但是精神生活非常的缺乏。看到那些老人吃過飯,沒事情,也沒有兒孫跟他講話,然後就拿個椅子到外面曬太陽,就呆呆的坐在那裡。我們現在講,老人痴呆症,這個問題現在也很多。就呆呆坐在那個地方,他沒有講話的對象,看他的表情,也可以看得出來,他覺得很落寞。老人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老人覺得老了,沒人要了,就好像廢物一樣,坐吃等死。所以我們淨老和尚觀察到,老人院物質生活,現在是比以前方便;但是精神生活非常的空虛,非常的缺乏。

  在桃園,有一次陳國順居士帶我去參觀附近一個老人院,我進去一看那個氣氛,讓我感覺到死氣沉沉。就想到我們老和尚曾經講過,他說住在老人院,也沒有兒孫住在一起,彼此住在那邊都是老人,今天看這個死了,抬出去;明天看那個死了,抬出去,他心裡什麼感受?不曉得哪一天輪到我,坐在那邊就是坐吃等死,的確那種精神非常空虛的。因此我們淨老和尚當時就提出彌陀村這個構想。彌陀村的構想,除了照顧物質生活,特別重要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我們老和尚也是觀察入微,每個細節方面也都想到。因為有些老人院,他做的那種格局設計,比如說兩個人住一間,過去也有人辦過,但辦了沒多久,人家就不住了。為什麼?兩個人他生活習慣不一樣,有的早起,有的晚起,住到最後,大家剛開始發心去住在一起,然後住到最後生煩惱了,就生煩惱了,就不住了。所以這些我們老和尚他也觀察到,他的老人院的設計,他當時提出彌陀村的構想,當時很多同修不知道彌陀村的內容,以為老和尚講彌陀村有個念佛堂,有個講堂,有個餐廳,有住的地方,他以為這個就是彌陀村。

  老和尚講的彌陀村就等於我們現在一個社區那個構想,一個社區。他的規劃設計,他主要是有你私人的生活空間,他說你有私人的生活空間,你有個小單位。你自己住的房子有個小佛堂,也有電視機,你要聽經要在自己住的房子裡面聽也可以,一個小廚房,你自己習慣吃什麼,你要自己煮也可以;也有公眾的食堂,就大的餐廳,你要去跟大家吃,吃自助餐也可以。念佛堂,你要去跟大家共修念佛也可以,你自己要在家裡念,也可以。你隨時要來共修也可以,要自己自修也可以,那就很方便。另外還要有娛樂的設施,比如說歌廳、KTV,也要有KTV,要唱歌的。也要有下棋的,下象棋、圍棋的,還有打球的。還有一些老人,會一些工藝,他的身體比較好的,他可以做一點工藝品什麼的。而且社區裡面還要辦幼稚園,有小孩子。老人看到小孩子,他就有生機,好像你家三代同堂、五代同堂,是不是老人像看到孫子?那心情跟老人院一樣不一樣?大家想一想,一不一樣?不一樣,因為他有生機。所以以前很幸福。什麼叫天倫之樂?享受天倫之樂,他就是三代同堂、五代同堂,以前大家族。而且大家族住在一起,不用講團結,本來就一家人,他生活有生活的情趣,有生機,不會死氣沉沉的。老人喜歡唱歌,還可以去唱唱歌。所以我們師父也真的是很細心,這點我也很佩服,我都沒有那麼細心,粗心大意,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他說他也去看過老人院,老人院有一些年輕人去唱歌給老人聽,他說老人坐在那邊沒表情。他看為什麼他唱得那麼賣力,怎麼沒表情?唱的他們聽不懂,就是不是他那個時代的,不是那個時代的。他說老人,你要唱他那個時代的歌。所以叫我去準備一些錄音帶,老歌,老歌錄音帶。有一次我在善果林一講,就有個同修搬一堆給我,在善果林。「雨夜花」、「心酸酸」那些,鄧麗君唱的,一堆都來了。我是很佩服師父,他觀察入微。他說老人,你要唱他那個時代的,這個他觀察到了。還有,老人身體好,還要辦出國旅遊。前天還跟我講,一年最少要辦一次出國旅遊。我就跟師父報告,我說師父這一條我已經有開始在進行了,這一條在二O一三年,在七年前,我就一年組一個團,帶這些老同修去大陸旅遊一次,一年去一個地方。跟我去的,都是老菩薩。我也鼓勵老菩薩,我選擇在暑假,鼓勵老菩薩帶孫子,如果有孫子願意跟你,孫子你帶出來。也有一、二個老菩薩,他有帶孫子,那些孫子願意跟他走的。但是這幾年下來,孫子也長大了,現在長大,不跟老菩薩,他自己要去玩他的。小時候給他種種善根也好,我們去也都會去寺院,帶小孩,帶年輕人。嘉義有一家牙科,他每一年都跟我去,也帶他兒女,一個兒子,兩個女兒,他們夫妻兩個,他們子女也很願意跟他父母出來。我說這個也不容易,鼓勵帶兒女、兒孫出來玩。我們師父老人家他講的也是非常有道理,年紀大不代表他身體就不好,有的人他老而不衰,他年紀老,但是他身體沒有衰弱。今天上午我們看九十五歲的老法師,九十五歲,他也自己騎機車到處跑。所以我們師父老人家說一年要辦出國一次,目前我現在只做到這個項目,其他,彌陀村還沒有因緣。我們也希望有彌陀村。

  我們老和尚這個彌陀村,他的構想是一個社區型的,而且照顧老人是養老,教小孩是育幼,他說這兩樁事情辦好了,社會就安定了。孩子教好了,以後社會就沒有壞人,也懂得孝順父母、尊敬師長,不會幹壞事,社會安定了。現在為什麼社會不安,世界這麼亂?都沒有教育。現在學校教什麼,有教做人的嗎?有教孝養父母的嗎?沒有了。所以現在殺父殺母的常常聽到,沒有教育。現在教的是科學技術,知識,教這個,不是教育。我們中國講教育是教做人,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現在沒有了。所以這個彌陀村的構想,也是將來的一個趨勢,因為我們師父老人家三十年前就想到老人,他說他也看到很多老人晚年過得很可憐,沒人照顧。他看到有一些老人,特別他的老同事,兒女也不跟他住在一起,然後八、九十歲了,自己還提個菜籃去市場買菜。現在獨居老人也很多,真的老人往生了,人家都不知道。有很多獨居老人往生了,好幾天,人家不知道。我還有看過一次報紙,好像剩下骨頭了,人家才發現。所以的確老人是我們二十一世紀全世界的一個問題。

  剛才我聽我們副祕書長,阿凱跟我講,他說現在政府統計,再過五年,我們台灣地區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老人。就是有一個老人六十五歲的,這是老人,這是五年後,就是五個人當中就會有一個。後來我看到旁邊莊嚴師,我說五年後,你算一個了,老人,因為六十五歲就有領老人年金。現在我也是老人,我也有領到老人年金,領三年了,所以我也是老菩薩,老人了。現在又是少子化,結婚又不生孩子。生了孩子,他要照顧父母嗎?他不會照顧父母,他也不願意跟父母住在一起。這個就像《無量壽經》講的,「不如無子」,也不照顧父母,而且還給父母找麻煩,忤逆父母,這個有兒子,不如沒兒子,還少一些煩惱。所以《無量壽經》講的,的確現在社會是這樣的。我們傳統說「養兒防老」,養兒女是預防我們老的時候有人照顧。現在養兒是沒有,真的,你看看有幾個人照顧父母的?有,不是說完全沒有,很少,很稀有。現在兒孫照顧父母很少,現在老人,兒孫比較好的,都是請外勞來照顧。現在我們台灣的情況,外勞好像擔任兩個工作,一個照顧老人,一個帶小孩。所以過去我們老和尚也觀察到這一點,他看到,他說,小孩是請外勞來帶,那誰在教他?外勞教他,不是他媽媽。將來這個小孩他跟那個外勞有感情,跟他媽媽就沒感情,他怎麼會跟他父母同心?所以現在這個時代,就是母親沒有在家教育小孩,照顧家庭,兒女成長,他的心智都不正常,不安。所以那個安,安全的「安」,上面一個蓋,寶蓋的蓋,下面一個女,有個女的在家裡。「安」上面是一個寶蓋,下面一個女,如果家裡沒有女的在,那就不安。這個我回想,我以前讀小學回家,第一眼就看到我媽媽,看到我母親,有安全感。如果小孩一回來,看到空空的,他心裡會慌,他沒有安全感。心裡很空虛,沒有安全感,他就只好去找一些來填補他心靈的空虛,所以去網咖打電動遊戲。不曉得該怎麼辦,只有找這些,甚至有一些去學壞的,都這個因素。所以男女各有天職,各有應盡的義務責任。現在也沒有了,所以下一代沒有人教,下一代的問題統統出來了。

  我們現在要面對的就是老人問題,現在做兒女要照顧父母已經很難了。所以我們老和尚很慈悲,就是要辦彌陀村。他看到有一些老人往生的時候,他心裡有不平。老人為什麼心裡不平?辛苦了一輩子,晚年應該好好享幾年清福,享享福報,過一個幸福的晚年。現在這個時代,晚年過得很辛苦、很可憐,真的死不瞑目,心不平。我們人往生,根據佛經講,如果心情很好的,不生氣的,這樣往生會去好的地方,會生人天善道;如果他含恨而死,他會往生三惡道。特別心裡不平,心裡有怨恨,死了就到三惡道去,那就更可憐了。所以佛在經上也講,人臨命終,最後一念是決定我們往生哪一道。我們念佛最後一念是念阿彌陀佛,我們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在六道了。如果你臨命終有生一念善念、善心,往生人天善道。如果臨命終生瞋恨心,就往生地獄道去了。所以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瘟疫,像今年的傳染病、瘟疫,得瘟疫而死的人,大多數生天,生天堂;戰爭而死的,大多數墮地獄。為什麼?因為得瘟疫,大家都得到那個病,同病相憐,彼此會有個同情心,那是善心。你得了病,他也得那個病,彼此都是會互相同情,善心。所以他們得瘟疫、傳染病死的,他如果不怨天尤人,他生起這種同情心,他死了就往生天道。戰爭為什麼死了會到地獄?因為戰爭都會引起瞋恨心,你要我死,我要你死,那個瞋恨心達到最激烈的程度,所以死的時候都到地獄去。所以戰爭打贏打輸都到地獄。所以我們老和尚講,戰爭沒有贏家,都是輸家。所以最好不要引起戰爭。

  因此我們淨老和尚關心老人,他就是希望老人過一個幸福的晚年,所以才有彌陀村這個構想出來。但是彌陀村到現在因緣還不具足,在二十幾年前,新加坡淨宗學會要做彌陀村,那個時候因緣也不成熟。最近我們老和尚又提起來這個事情,當然我們在有生之年也希望能夠看到,我們淨老和尚這種構想的彌陀村能夠完成,這個祈求佛力加持。目前我們也是同修之間,因為老同修,我們現在一回相見一回老。上一次來這裡跟大家見面,這次我們又見面,你們沒有感覺我更老了嗎?一回相見一回老,所以我們也要為我們的晚年打算打算。怎麼過一個比較幸福的晚年,這是現前我們這些老同修現在的一個功課。當然這些,一切都有因緣,我們也要盡心盡力朝這個方向來努力,也要盡心盡力來努力。我們盡心盡力去做,看因緣有多少,我們就做多少。後面就留給後人繼續去做,我們先帶個頭,可以先來做,先來嘗試。目前我們可以做的,可以先做。

  當然我們念佛,主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還是最重要的,因為這個世間是無常的。世間無常,生命也很短暫,《彌陀經》跟《無量壽經》都講五濁惡世,命濁就是生命短促。我們現在人壽平均七十歲,我們是生在減劫的時候。佛出現在世間,人壽平均一百歲。過一百年減一歲,現在佛滅度三千年,減了三十歲,所以現在平均壽命七十,七十歲。所以人生數十寒暑,這個幾十年就過去了,我們也感受到人生苦短。因此我們遇到淨土法門要特別珍惜,我們念佛要發願求生西方淨土,往生西方,無量壽!有無量壽,你要辦什麼事情,時間都不是問題。所以所有的德目,第一德就是壽命。你很有錢,很有地位,很富有,你什麼都有,但是沒有壽命,你也享受不到,也等於是落空了。所以極樂世界第一德就是無量壽,你有了無量壽,再講其他的無量,才有意義。所以壽命是第一德。因此我們念佛,主要求生極樂世界。《無量壽經》講得詳細,就是把我們娑婆世界的現狀跟極樂世界的情況做一個對比,做一個對照。我們這裡是五濁惡世,極樂世界是五清善世,他們沒有任何污染,清淨的世界。因此佛勸我們要發願求生西方淨土,這是最殊勝的,也徹底解決問題的。所以我們念佛不求人天福報,求往生西方去作佛,這個才是佛勸我們的。

  我們在這個世界要看破放下,要看破放下,《無量壽經》常常讀,也幫助我們看破放下,幫助我們認識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也幫助我們認識娑婆世界的依正莊嚴,認識清楚了,我們自己自然能夠生起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所以《無量壽經》給我們講的這些都是現前的情況,特別後面三十三到三十七品,這五品經,就是講我們現前娑婆世界的情況。這個情況講得是非常詳細的,你看我們這個世界,的確都是這樣,「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顧戀,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思想恩好,不離情欲。不能深思熟計,專精行道,年壽旋盡,無可奈何。惑道者眾,悟道者少」,的確我們現在看到這個世間,都是這種情況。人生離死別,生老病死,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去面對。所以,「生時苦痛,老亦苦痛,病極苦痛,死極苦痛」。生老病死,我們這個身體基本的四種苦;心裡的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這心裡的苦。所以三界統苦。知道苦,我們要發願求解脫這個苦,念佛求生極樂世界,所有的苦都沒有了。極樂世界,苦的聲音你也聽不到,你也見不到。所以那個世界叫極樂,「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是最美好的一個世界,佛勸我們要發願求生西方。

  我們這個世界,你看《無量壽經》在三十五品講,「世間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業。父母教誨,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負恩違義,無有報償。放恣遊散,耽酒嗜美;魯扈抵突,不識人情,無義無禮,不可諫曉。六親眷屬,資用有無,不能憂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師友之義。意念身口,曾無一善;不信諸佛經法,不信生死善惡;欲害真人,鬥亂僧眾。愚痴蒙昧,自為智慧。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不仁不順,希望長生;慈心教誨而不肯信,苦口與語無益其人;心中閉塞,意不開解。大命將終,悔懼交至。不豫修善,臨時乃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無量壽經》這段經文,講到我們社會的現狀。「世間人民」,講整個世間,全世界,「徙倚懈怠,不肯作善」。現在我們看到年輕一代的,是不是「徙倚懈怠」?現在大家有看到幾個年輕人很努力在工作的?我現在聽說很多是啃老族,這是教育問題。像我這個年紀,這個時代的,那個時候生活很苦,所以從小我母親就教我們做家事,不能懈怠,不能懶惰。所以我讀小學,放學回家,我們要洗碗筷、要掃地。以前我們住鄉下,要種菜,我母親種菜,我們還要去賣菜,一把地瓜葉、空心菜,賣五毛,拿去賣。還要學洗衣服,還要縫衣服、縫扣子;還要去井,以前沒有自來水,要挑水;還要學煮飯,以前都灶,學做家事。學煮飯、學煮菜、學做家事,所以我會做菜,只是做的沒有你們好吃。我出家之後,師父就講,出家人什麼都要做,什麼都要會。所以我出家在佛陀教育基金會,要煮飯、要買菜,這個就難不倒我。我從小讀小學,我母親就教我們了,所以這個我就沒有問題。還要洗廁所,清潔,要做香燈,我要做早晚課、買菜,還要跟著日常法師上課,我們師父叫我跟他學戒律。現在那個里仁,大家有沒有看過里仁?賣有機蔬菜的,那就是日常法師生前辦的。不但掃男廁所,女廁所我也要包,我一個人包,廁所還要去收得很乾淨。師父講經要錄音、要做維那,什麼都要幹的,要全包。到圖書館,那個時候出家眾少,也要全包。印經書,書庫搬書結緣,接電話、客人來泡茶、摺毛巾,送往迎來,這個都要學的。所以現在大家想一想,你找年輕人他幹不幹?不要說全包,幹一樁恐怕他都不要。這是什麼?這是「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業」。「父母教誨,違戾反逆」,父母給他教導,他頂嘴,一言九頂(頂嘴),違戾反逆。所以《無量壽經》,佛這裡三千年前,佛都講到我們現在講得這麼清楚。

  「譬如怨家,不如無子」,好像冤親債主,這樣的兒女不如沒有好。「負恩違義,無有報償」,他不懂得報恩,只知道父母給我太少了。你看現在分財產,都去告父母,為什麼告?他覺得分得不夠,給我的不夠。他從來沒有想到父母養我們這麼大,這麼辛苦,我們怎麼去回報?而是想父母那邊,你給我多少,給了,我不滿意,就去告。你說這個做父母他是什麼心情,他是什麼感受?所以以前景美華藏圖書館法律顧問蕭律師的太太跟我講,悟道法師,我們那個律師事務所什麼案子都有,兒子告父親的。我說兒子告父親告什麼?告他財產分他不夠,他覺得不公平。這個事件現在太多了,你說他留那些財產讓他兒孫去爭,然後兄弟姐妹變仇人是不是這樣?現在社會都是這樣。所以「放恣遊散,耽酒嗜美」,遊散就是遊手好閒,不做事。現在是打電動、玩手機,你叫他做個什麼事情,叫他掃個地,不要。那是不是這裡講的?耽酒,就是他喝酒抽煙;嗜美,好美色。「魯扈抵突」,魯就是粗魯,扈就是跋扈,跟人家抵觸,跟人家起衝突。「不識人情」,人情世故完全不懂,講話很衝。「無義無禮」,什麼禮義廉恥都沒有了,無就是沒有。「不可諫曉」,諫就是給他勸、給他說明,他也不接受。自己的家屬,「資用有無,不能憂念」。家親眷屬,這個家庭生活費有沒有著落,他也不管,他只管他自己。所以「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師友之義」,父母的恩義,他也不會想到孝順父母,也不會想到尊重師長,所幹的沒有一樁是善事。也不相信佛講的這些經教,你給他講六道生死輪迴,他說你是迷信,這個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現在是這樣的一個時代。所以我們要覺悟,佛勸我們趕快念佛求往生極樂世界是最好的,你說這個世界有什麼好留戀的?沒意思。住在這個世界,實在講就是受苦受難,而且現在災難這麼多,今天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災難。大家可以感受到現在災難真的愈來愈多,國際上也發生很大的變化,到底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很難預料。一個災難突然來了,我們就往生了。

  所以現在不要想得太久,我們每一天晚上睡覺,過去淨老和尚教我們觀想阿彌陀佛來接引,不要想明天,只有今天,今天晚上躺下去,希望佛今天就來接我往生西方。最近永和一個老居士,七十六歲往生,我覺得她那個往生也不錯,她就是晚上睡覺,然後就走了。到第二天下午,人家覺得怎麼睡這麼晚沒有起來,去看,已經往生了,好幾個小時了。生前她們母女也很發心,她女兒五十八歲往生,往生剛滿七,她媽媽就走了。她女兒身體有病,她不看醫生,就念佛,我也去幫她助念;她媽媽七十六歲,她女兒往生五十幾天,她睡覺就走了。我覺得也不錯,母女都很發心,自己省吃儉用,每一年大年初一都來華藏拜年,她都節省很多錢都拿來印經。所以真的有做好事,往生還是比較不受折磨的,好死就好生,善終。我們修就是修我們臨命終佛來接引,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其他都是假的,這個世界什麼都帶不走,我們就統統放下,身心世界放下,提起一句佛號,信願念佛,求生淨土。

  好!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談話談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六時吉祥,身心安康,闔家平安。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