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藏淨宗學會道德講堂—對職義工開示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18/1/12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三重淨宗別院  檔名:WD21-103-0002

  諸位同學,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

  時間過得很快,我們三天大家一起共學的課程告一個段落。我們的學習不是結束,是一個開始。往後我們要能夠不斷的來學習《群書治要》、《弟子規》、《常禮舉要》。我們先聽課,聽蔡老師講的,聽李越老師講的。我們先聽課,有很多方面,我們可以節省很多時間。我們自己學習當然也需要,我們要看很多書、要找很多資料,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有工作,也未必有那麼多時間。蔡老師、李越老師他們可以說是專業,專心在這個上面在教學,所以他整個時間都投入在找書籍這些資料上面。所以有很多方面,我們聽他講一堂課,真的是諺語講的,「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們聽老和尚講經,也是同樣的道理。有時候我們聽個一句、二句,或者人生的經驗談,真的,我們如果能夠理解、能夠依教奉行,我們人生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因此這個學習,我們走很多冤枉路,花很多錢、很多時間,得到的結果是非常不好的;我們花一點時間、花一點精神、花一點錢來學習,我們這樣比較對照,計算起來,實在講不但沒有虧本,我們後面還會賺很多。這個是我十月陪同英國威爾士大學休斯校長去福州、蘇州訪問,蘇州的吳董他告訴我的。他帶了所有的幹部到馬來西亞去,這個一般公司它不會這麼做的,去了一個禮拜,學習回來,不但他的工廠、公司生產力沒有減少,反而增加。這個原因都是得力於學習傳統文化之後,知道怎麼做人處世,可以說事半功倍,得到很好的效果,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們學習,就是要永遠記住一個字,就是「謙」,謙虛的謙,我們要永遠記住。我們絕對,不管在家出家,都不能自滿,特別出家人要注意。出家人都是接受居士的恭敬供養。恭敬供養,我們名利心不知不覺就生起來,傲慢無禮也都生起來,都是接受人家的恭敬供養,所以聽一、二句不順耳的話都聽不進去。實在講,現了這個形象,這個修行差在家居士太多了,愈來愈差。所以我們一定要自己有所警惕。所以我常常對居士講,我說你看到我頂禮,將來你們生西方,我下地獄了。這個是我自己自我警省,警惕反省的,我們有沒有什麼德能讓人家恭敬供養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永遠記住,在《易經》六十四卦,謙卦,都是吉祥的,六爻皆吉,其他的卦都是有吉有凶,只有謙這一卦它是有吉無凶,謙才能受益,滿就招損,這是《易經》講的話。所以我們出家人不可以認為那個講課老師都在家居士,他們要禮拜我,是我們要去教他的,怎麼可以受他來教?這樣想就錯了。那我們有什麼德行去教他們?我們所修的,我們的道德學問跟他比較,能不能比他好、比他強?這個不是比賽那個爭勝的、爭意氣的,是比道德、比學問的。這個道德學問怎麼比?比謙虛。我們有沒有他謙虛?如果我們不如他,那我們要向他學,學他的謙虛,學他的恭敬。我們學得比別人好,才能給人做榜樣、給人做示範,才能去教人。自己學不好,也沒辦法去教人,所以還是要從自己來學起。

  我們學習傳統文化,講課的都是居士,我們出家眾一定要放下身段。我們淨老和尚常常勸勉我們出家人,罵,他一定先罵出家人,但很多出家人不能理解他的用意、他的苦心。二十幾年前在永和,有次在體育館辦一個講演,有一個比丘尼就跟我講:叫你師父不要罵出家人我們就去聽。她跟我這麼講,我也不曉得該怎麼跟她講,講了她也未必會接受。所以罵出家人,你要聽他罵的有沒有道理,他罵的對不對。他罵的有道理、對的,我們就要接受;罵的沒有道理,我們可以不接受,你不要放在心上就好了。老和尚講的,實在講是為出家人好。所以我們一定要有這個認知,要有這個認識,這樣我們的道業、學業、事業才會向上提升,才會有進步。不能不學。

  我們山上在做百七繫念,護國息災,護國息災根本是教育,教育是治本,做法會是治標,標本兼治,應該要這樣做。我們很多學佛的人,剛開始我們淨老和尚提倡《弟子規》,我也不是很重視,我個人也不是很重視,覺得學大乘經教都這麼多年了,現在再學這個好像太慢了,所以不太重視。只是沒有反對,沒有反對、沒有排斥,但是總覺得沒有去重視這個東西。二OO五年,老和尚叫我們全部要到澳洲去聽蔡老師的《弟子規》這個課,所以我也帶團去了,去上課。昨天大家聽的那個第一集,今天第二集,後面還有,那個就是當時講的,已經十幾年了。聽了課之後,那個時候的心情也很多想法,也有不同的滋味、想法,但是我堅持一個原則,就是師父教導的,我們就是要勉為其難來做、來修。那個時候我們老和尚他就坐在下面聽課,你說師父都在聽了,我們能不聽嗎?我們能不接受嗎?所以我也是一定要帶團去聽,也是要給這些師弟、師妹做個榜樣,總是師父教我們這樣做、這樣學,必定有他的道理。

  所以,當時我們老和尚也講一句話,他說不學《弟子規》,念佛也不能往生。那個時候悟性師,現在在山上,他那個時候好像還沒出家,他也聽到了,他覺得這個問題嚴重。但是當時我聽到這句話也沒什麼感覺,現在這個感觸愈來愈深,人總是會隨著年齡的成長,人生的經驗、閱歷、體會、想法,會跟以前不一樣。因為人生經歷、經驗多了,看的也多了,體會像我現在今年這個想法跟十幾年前聽的,這個是十幾年前錄的,聽的感受就不一樣。當時聽的體會、理解、感受,跟現在,那個時候是在現場聽的,這是聽光碟,比那個時候現場聽感受深刻。

  現在還是有很多淨宗同修對《弟子規》、傳統文化的學習覺得不重要,覺得我們都學佛了,還學這個做什麼。今天傳師去花蓮帶念佛,他就講:有同修反應,念佛就好了,何必要學這些?似乎學這個跟念佛是沒有關係的。是不是沒有關係?如果我們深入這個淨土經典就會發現,不但有關係,關係還很密切。《彌陀經》講得簡單,講得詳細的是《無量壽經》,特別這個會集本講得更圓滿,從做人講到作佛。「三輩往生」、「往生正因」,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這五品經文,講的都是做人處世的態度。這個幾品經文,你給它引申,給它深入,你就發現我們念佛人念了很多年,念了一輩子的佛,功夫不得力,跟佛也沒感應。讀了這個經,如果我們真正認識清楚了,就知道原因出在哪裡?原因就是我們只有讀誦,沒有理解經義,沒有受持。讀誦是為了受持,那只有讀誦,沒有受持。所以讀誦是為了受持,也要理解經義。

  我舉出一句經文,《無量壽經》講的,「無義無禮,不可諫曉」。無義無禮四個字怎麼講?什麼意思?無就是沒有。義是什麼?道德仁義,中國傳統文化,道德仁義。無禮。道德仁義禮,五個字。《無量壽經》講,我們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的人,「無義無禮」,沒有道德仁義禮,都沒有。道失去了,有德;德失去了,有仁;仁失去了,有義;義失去了,還有禮,禮是最後一道。道德仁義禮都沒有,那就天下大亂了,我們現在就是統統沒有,《無量壽經》四個字給我們講出來。但是我們念了很多,有這樣去理解、去體會嗎?我們念《無量壽經》,有人號稱念了一萬多遍,念了一萬多遍,我們有道德仁義禮嗎?還是《無量壽經》講的無義無禮?如果念了一萬多遍,還是無義無禮,那當然沒有感應。道德仁義禮具體的說明就在《弟子規》、《常禮舉要》,包括《群書治要》、《論語》,這些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典籍,你不學習這個,我們讀了也不懂,會念,但不知道什麼意思。不知道什麼意思,在生活當中不知道怎麼去修,不知道怎麼去做。所以念佛念了很多,念佛的功德都存在,但是被我們這些煩惱習氣障礙住,凍結起來了,不能現前。所以跟佛沒有感應。

  所以雪廬老人,就是李老師他在世的時候,給台中蓮社的蓮友開示,佛七開示,念佛要念到伏惑,我們這個法門不用斷惑,斷見思惑才能超越六道,這是所有法門都不例外的。斷比較難,我們這個淨宗只要求伏,伏惑,伏見思惑,伏就是控制住,貪瞋痴慢疑這些煩惱不要讓它發作,不要讓它起現行,要壓得住。惑伏了,立見佛菩薩,貪瞋痴的煩惱壓住了,你馬上就見到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我們現在念了這麼多,為什麼還見不到佛?就是我們的惑還沒有伏住。我們也很想伏,用這句佛號來伏,境界一來,還是控制不住。根性比較好的,他控制得住,像海賢老和尚、鍋漏匠這樣的老實人,他可以,他壓得住,我們不老實就不行。

  所以我去年十一月到澳洲去住了半個月,比較有時間翻翻書,看看《太上寶筏圖說》,《太上感應篇》畫圖的圖說。有一篇李老居士寫的序文,也不算序文,像墨寶一樣的法語,他就講,諸佛教的,世間法就是以斷惡修善為主。斷惡修善用在我們念佛法門上面,幫助我們伏惑,我看到這句趕快把它抄下來,把他這一篇抄下來。幫助我們伏惑,《太上感應篇》,現在我們淨老和尚提倡的《弟子規》,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經》,就是這個東西幫助我們念佛伏惑,伏煩惱的。我們聽蔡老師講,我們這樣去修,真的就幫助我們伏煩惱,幫助我們念佛功夫能夠達到伏惑這個目標,那你說有沒有關係?現在念佛的人就是念念念,有沒有成績?沒有。他也不管。成績是什麼?煩惱輕,智慧長。有沒有反省檢討自己煩惱輕了沒有?智慧增長了沒有?只是念。念,有時候我也看到很多,有的人念佛念的功夫很好,但是他的傲慢心也相對的增長了,他那個煩惱跟他念佛功夫同步的增長,甚至超過,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煩惱增長自己不知道。

  讀經也是一樣,以前早年老和尚在提倡讀《無量壽經》,勸大家讀三千遍就開悟了。有一個女眾跟我講,她讀了三千遍沒開悟,她不想讀了。我說沒開悟要繼續讀,讀到開悟為止。為什麼有人讀三千遍開悟,有的人讀三千遍不開悟?心態不對,心態不一樣。你至誠恭敬,謙敬之心來讀經,一定開悟。當時很多人他用什麼心在讀經?比賽,你讀三千不夠看,我四千。有一個讀四千,我五千,你算什麼!後面又跑來一個更厲害的,你們統統不要跟我比,我一萬!你說他這樣讀經會開悟嗎?我看將來去作阿修羅了。阿修羅的特質是什麼?好勝、好強、好鬥,要跟人家比賽。讀經是要我們修行的,不是要跟人家比賽。用心不對,用心用錯了,所以讀了不但沒有伏煩惱,反而增長煩惱。到最後,反而不相信《無量壽經》,變成謗佛、謗法、謗僧,完全錯了。

  所以經要講解,如果真正老實人,謙虛恭敬之心讀,沒有聽講會開悟是真的。但是如果不是這樣的心去讀誦,要聽講。聽講也要有恭敬心,我看那些人也都有去聽經,聽了怎麼不悟?還是用心不對。所以《無量壽經》有一句我們不能疏忽了,「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你不能只有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但是沒有發菩提心,那不相應。必定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你念佛才會有感應。那菩提心是什麼?覺悟之心。什麼叫開悟?所以當時很多人讀了三千遍沒開悟,去問老和尚,老和尚就跟他們講:發現自己的毛病叫開悟,把自己的毛病改過來叫修行。在《六祖壇經》裡面講,《六祖壇經》大家都知道,惠能寫的那首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首偈大家耳熟能詳。但是《壇經》裡面還有一句話,「改過必生智慧」,這句大家都沒注意看。改過必生智慧,我們現在智慧為什麼不生?過失沒改過來。自己煩惱習氣沒改過來,所以智慧就被這個煩惱習氣障礙住,這個是真話,我們大家一定要明瞭,要好好來學習。

  所以我們社團這些年大家也很努力在工作,為這個道場在付出,大家就是在這裡做,我對大家有一分很重的愧疚,來我們道場,就是為了賺幾個錢過日子嗎?這樣來道場意義不大。你到外面工作,條件好、薪水高、工作環境好,何必來我們這裡?來華藏,主要親近老和尚的佛法,學習傳統文化,這個對大家才有真正的功德利益,才是真實利益。如果不學習這個,真的是入寶山空手而回,進入寶山,什麼也沒拿到,兩手空空回家了。華藏就是華藏世界,無盡的寶藏,我們要去把它開發出來。

  所以我也感覺很對不起大家,所以我這次安排這個時間,來帶大家學習,聽課。我這個唱念,我也是計畫頂多再唱三年。這次重感冒,這個病毒讓我的聲音都失去了,以前再怎麼感冒也不會失聲,再怎麼咳嗽也不會失聲。大概佛菩薩叫我要轉一下跑道了,讓給年輕的法師去做,所以我計畫三年,頂多再唱三年。七十歲以後,就跟大家來聽課,聽光碟,我覺得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我同樣的感覺?我想大家聽明白一句、二句,能夠在生活當中去落實,就終身受用不盡,真的這一生沒有白來。再看看沒有接觸佛法、學習傳統文化的人,真的套一句佛經的話講,可憐憫者。真的,他人生的意義在哪裡?人生的價值在哪裡?人生的目標在哪裡?只是一天到晚追逐名利。追逐到了又怎麼樣?還不是坐吃等死,死了什麼也都沒有,榮華富貴也是如浮雲一般。所以我們有緣遇到傳統文化要珍惜、要學習,這個才是真正人生幸福之道。

  今天這個德國的學生來,他前幾天來,要來找我,我從大陸回來,要問儒釋道是什麼關係?我是咳嗽咳得很厲害,我想比較好的時候再請他過來。但是他很有心要學,很好學,又問我什麼時候有時間?我說我今天在聽課,請他來,他就趕快跑過來,跑過來聽課。他下午他有課,所以他不能聽。我鼓勵外國的年輕人學傳統文化,他們來學中文。另外一個我們資訊組的一個義工,昊然,他是美國的學生,他現在在讀師大,在學中文,我也勸他們來學中國傳統文化。他們都是先去大陸念,然後再到台灣來。我說大陸都是學簡體字,到台灣來學正體字。他們知道找到這些古籍資料,他們要深入,簡體字就沒有了,所以一定要到台灣來,來台灣學習才能學到正體字。所以我們台灣也要珍惜我們祖宗的傳統文化,不可以去中國化,去中國化是大不孝、大不敬,不可以被這些政治人物來愚弄。大家聽《群書治要》,蔡老師講,現在台灣的政治人物,他是沒有指名,他是講哪裡我們心裡有數,操縱群眾的情緒,讓你燃起愛憎對立之心,他從中得到選票。蔡老師也講,這個果報是什麼,大家可想而知。我們淨宗同修,大家一定要學習這個祖宗的傳統文化,這個傳統文化不是哪一個黨的,是自己祖宗留下來的,跟什麼黨也沒關係。很多淨宗同修也是不學這個,那沒智慧,被人家騙了他也不知道,將來他們墮地獄,跟他們一起去,非常可憐。

  大家做心得,你有在生活當中天天聽,天天去做、去體會,那才有心得。所以這個心得也不限於在課堂,都是在生活當中的經驗、經歷。我就講到此地,也非常感謝大家發心來學習,大家願意來學習,總是有這分心。如果大家不來,我也沒辦法。大家願意來,我想以後我們這個課也是要定期,最好三個月辦個一次,一年四季。平常自己在家裡要多聽,不然你就忘記了,有些境界問題來了,也忘記不知道怎麼處理。要照嚴格講,應該像佛門一樣,做早晚課,那才不會忘記。不然「一日曝之,十日寒之」,那就無濟於事。還是要靠我們自己自動自發,平常在工作、在家裡,大家要提起來學習。自己一個人容易懈怠,可以找三、五個好友一起來學,依眾靠眾。

  祝大家福慧增長,六時吉祥,法喜充滿,身心安康,闔家平安,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