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緣起的開示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集)  2002/12/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WD21-001-0001

  尊敬的凌會長,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修、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今天是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舉辦第一屆中華民族萬姓祖先冬至祭祖佛七的第四天。同時也是過去夏蓮居老居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期間,夏老居士到了日本,與日本淨宗大德共同提倡在農曆十五,就是每一個月十五,月圓這一天,下午三點到五點,發起全世界共同念佛,迴向世界和平。今天也剛好是農曆十一月十五,也是月圓之日,下午會長也特別安排我們協會十樓、十一樓,三點到五點,大家共同念佛,祈求消災免難,世界和平。所以今天這個日子也非常的殊勝,又剛好是我們冬至祭祖佛七的第四天,就是佛七當中的一天。

  這次的祭祖法會可以說非常的殊勝,非常的難得,也可以說是一個創始,一個開始。會長希望悟道能夠在佛七當中利用兩個小時的時間講一個專題,當然這個講題是以我們這次祭祖法會為主的。我們這次的因緣就是香港佛陀教育協會九樓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落成,這個因緣舉行了佛七。佛七圓滿第二天是冬至,就是農曆冬至。冬至這一天,此地經我們導師淨空上人的指導,上午特別安排了祭祖的典禮,以及紀念堂開幕的儀式。邀請國內著名的教授學者、諸位大德來參加這個盛會。下午有一場三時繫念的佛事,把大家七天的念佛在三時繫念這個法會當中做一個總迴向,迴向給萬姓祖先,求佛力加持,能得到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果報。

  我們今天的講題就以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貼在公布欄的「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緣起」這篇文章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報告。也希望還沒有看到這篇文章的同修,能夠把這篇文章仔細的來看一遍。我們現在就開始把這篇文章從第一段到第十一段,這篇總共有十一段的文字,每一段我們都把它念出來,再做簡單的說明。現在我們就念第一段:

  【早在三、四十年前,我會導師淨空上人有感於禮儀廢文明暗,即發願提倡建立「百姓宗祠」。如今「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之落成,實滿師多年之願也。】

  我們先念到這一段。中華民族百姓宗祠是我們協會導師淨空上人,自從他老人家學佛之後,這個時間應該算起來有四十多年了,在四十多年前,他老人家就極力的提倡建立中華民族百姓宗祠。在台灣,政府有設立忠烈祠,但是沒有中華民族百姓宗祠。忠烈祠是表揚對國家盡忠有功的這些人。但是我們要知道,所謂百善孝為先,百姓宗祠是提倡孝道,忠烈祠提倡盡忠,俗話也講,要求忠臣必定要在孝子之家,看哪一家有孝子,這個人他能夠對父母孝養,他必定能夠對國家盡忠。所以過去要找忠臣到哪裡找?就是打聽看看哪一家的孩子他能夠孝順父母。如果這個人他真正能孝順父母,把他找出來替國家、替人民來服務,他必定能夠盡忠職守。因此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理解到,盡忠要從盡孝做起。如果孝道沒有了,這個忠也落空了,只落一個有名無實,不能盡孝一定不能盡忠,真正能夠盡忠一定能夠盡孝。

  因此提倡百姓宗祠就是提倡孝道,所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我們中國人自己家裡面供祖先牌位,逢年過節祭祀拜拜,是什麼意義?就是慎終追遠,我們的遠祖,我們沒有看到、不認識的祖先都念念不忘,對於當前的父母當然更不會忘記。所以提倡孝道從百姓宗祠做起。因此我們導師可以說一生當中極力的呼籲,他到海內外各地奔走,勸大家要建立百姓宗祠。這是多年前的事情了,三、四十年前的事情。這樁事情一直到了二十幾年前,在台灣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成立之後,當時我們導師與韓館長,在這個小講堂裡面也做了一個中華民族百姓祖先的牌位,每一個姓氏都把它供上去。這是在台灣我們導師第一個道場,自己建立的第一個道場,自已先做一個示範給社會大眾來看、來效法。到了最近這一、二年,我們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成立之後,也是要建立百姓宗祠。但是現在根據北京兩位專門的學者編輯各姓的祖先姓氏,已經有一萬多個姓了。這個詳細,我們在二十二號,我們導師有一篇的演講,到時候會比較詳細跟大家說明這個萬姓祖先的由來。

  這次紀念堂的落成,當然也是滿我們導師多年的心願,雖然道場不是很大,但是一萬多個姓,每一個姓牌位都供上去了。這個做法也是一個拋磚引玉的工作,希望能夠帶動全世界所有的華人都能夠在各地區來建立這樣的紀念堂,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如果各地都能夠建立,慢慢的我們這個孝道就能夠恢復了,我們中國固有傳統孝道的精神一定能夠再呈現在這個世界上。所以這個意義非比平常,這次的佛七意義也不同於一般的佛七法會。能夠來參加這次佛七的諸位大德,不管是全程的、隨喜的,或者沒有到現場,在網路上或者在電視上知道這個消息,能夠隨喜讚歎,功德都不可思議。為什麼?這是孝道,是世出世間法的根本,不但是根本,而且是大根大本。沒有這個大根大本,什麼事都不能成就,都落空了。第一段我們就簡單介紹到此地,接下來我們就再念第二段:

  【師昔有文曰:今之世界各國,正致力於建設,皆物質建設也。即使至於極,仍是富而不樂。歐美列強可為殷鑒。其故即在缺乏精神建設之所致也。而精神建設必以宗廟為其根本。是故「中華民族百姓宗祠」不可不急急講求也。】

  到這裡是一個段落。現在我們看到世界各國,尤其是比較強大的國家,比如說英國、美國這些列強,『正致力於建設』,建設什麼?就是物質的文明,以佛法來講就是追求五欲六塵的享受,大家極力的追求,在建設。這是我們看到現今西方國家,現在不但西方國家,東方的國家都受到西方的影響,大家也都拼命的朝物質建設這個方向去追求,而忽略了精神建設。所以此地講,物質建設『即使至於極』,極就是說這個你得到,物質享受你統統得到,佛法講五欲六塵享受你統統擁有了,這個極說到了極處了,你什麼都有了。但是怎麼樣?快樂不快樂?下面這句就跟你講,就是『富而不樂』,富貴人家日子過得並不快樂。從哪裡看?我們可以從歐美列強,歐洲、美洲過去強盛一時的國家,我們可以從他們這些國家來觀察,這些國家都曾經富有到了極處,物質享受到了極點,但是精神上並不快樂,反而有很多的痛苦。

  從哪裡看?我們不要講其他的,就從像一般外國人都習慣吃安眠藥,我想同修如果到過國外,到歐美去走一走,去接觸接觸,去了解一下他們的生活情況,你就可以知道。過去我們也常常組團到美國去打佛七,最近這一、二年就比較少了,沒有去。根據那邊常住的同修跟我們講,很多美國人他都要吃安眠藥,晚上他不吃安眠藥睡不著。安眠藥長期的使用,長期服用,大家都知道副作用很大,對身體會造成很大的一個傷害。為什麼會睡不著,這個物質的享受這麼豐富?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想到,他們精神上非常的空虛,雖然擁有了物質的享受,但是精神上非常空洞,很空虛。這個空虛我們也能夠理解,我們佛法講,我們人生到這個世間來,一般的凡人不知生從哪裡來、死要往哪裡去,糊裡糊塗的。這件事情就困擾很多人,身心不安。

  我們學佛的人知道,人生從哪裡來,將來死了以後往哪裡去,經典上給我們講得非常清楚,所以學佛的人、聽過經的人就會覺得這一生來做人沒有白過了。為什麼?知道自己將來的前途,自己可以選擇將來的去處,知道人有來生、有來世,佛在經典上教導我們怎麼修學,可以得到殊勝的果報,我們學佛的人起碼了解這些事實真相。因此一個真正學佛的人,對佛法明瞭的人,縱然他在物質生活上比較缺乏,但是精神上的生活非常的充實,法喜充滿。

  所以過去我們中國古聖先賢也是這樣教導我們,說如果「富而不樂」,就是你富貴,得到人間的榮華富貴,但是生活並不快樂,這樣倒不如貧而樂。貧就是說物質生活比較缺乏,但是精神生活非常的充實,非常的快樂。這是古聖先賢教導我們的。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精神生活比物質生活更為重要。這是東、西方基本上思想方向不同的地方,東方比較重視在精神的文明,西方國家偏重於物質的文明,這點我們也要認識清楚。這樣才知道我們自己的國家、自己的祖先留給我們無盡的寶藏,這個寶藏是無窮無盡的,受用無窮。

  『歐美列強可為殷鑒』,殷鑒就是可以做為我們一面的鏡子。我們看看那些國家的人,雖然物質生活很豐富,但是心理不快樂。如果我們也跟他們一樣不重視精神生活,只顧追求物質生活,那麼我們的結果也跟他們一樣,縱然得到了物質的享受,還是富而不樂。這點我們要提高警覺,要去重視這個事情,千萬不能夠疏忽。下面就是給我們說明了,為什麼我們富而不樂、貴而不安?就是『缺乏精神建設之所致也』,精神建設疏忽掉了。精神建設要從哪裡下手?『而精神建設必以宗廟為其根本』,這就是把精神建設的根本,一個下手處,給我們很清楚、很明白的指示出來,要從「宗廟」做起,這個是精神建設的大根大本。『是故中華民族百姓宗祠,不可不急急講求也』,這個是說明為什麼中華民族百姓宗祠有這麼重要、這麼急切,它的道理就在此地。因為它是精神建設的根本,沒有了這個根本,其他都不用談了,那就跟歐美列強一樣,只能得到物質方面的受用,精神方面的受用是一無所有,非常的貧乏。所以百姓宗祠的建立實在是當前最迫切、最急需要的。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欲佛陀教化大行於世,非叢林不為功;欲中華文化復興光大,非祠祀不足道。二者誠相輔相成,勢必並行,且必先祠祀。何以故?夫宗廟毀則禮樂崩,禮樂崩則仁義廢,仁義廢則倫常道德不復存在矣。而欲世之不亂,難矣哉!今世亂極矣,人各望治,而終不可治,其故安在?何不思之!世苟不治,則縱有叢林之舉,亦不過徒增一鬥爭之場所耳。智者不為也。敢請先以宗祠思之,然後興起叢林,吾深信必有神運焉。】

  到這裡是一段。第三段這是講到佛法了。佛教是佛陀對於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因此佛經上跟我們講得非常清楚,佛出現在世間做什麼事情?就是教化眾生。教就是教學、教育,化是教學的成績。我們接受佛陀的教育,我們人起了變化了,在思想上、在言語上、在行為上起了變化。古人講讀書變化氣質,這是講古代讀孔子書的、讀聖賢書的,讀書人他接受聖賢的教育,氣質變化了。這個化也就是說接受這個教學所得到的成績。這個成績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化惡為善,原來有很多惡的習氣,在佛法講煩惱、習氣,現在接受佛陀教育,把惡變化成為善,化惡為善,這是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化迷為悟,迷就是對於宇宙人生事實真相不明瞭,悟就是對於宇宙人生事實真相完全明瞭了、明白了,明白就叫悟,這個是第二個層次,就比較高了。第三個層次,化凡為聖,從我們凡夫變化成為聖人,在佛門裡面阿羅漢以上到佛,從小聖到大聖,從凡夫入聖人這個位子,化凡為聖。這是接受佛陀教育他的成績,也有分這三個層次。

  因此我們知道,佛陀教育是非常殊勝的,現在很多人聽經明白這個道理,當然希望佛陀的教化能夠大行於世。因此現在有很多發心的這些大德,大家出錢出力把講經的VCD做成光碟、錄音帶,現在還有做DVD,更好的品質,跟大眾結緣,印成講記來流通。這些都是表現出希望佛陀教化能夠大行於世,能夠普遍在世間上去流通,讓大家都有因緣接觸到佛法,受到佛法的薰習,能夠得到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這是我們學佛的同修共同的一個願望。

  但是要怎麼樣才有具體的效果?下面一句就講了,『非叢林不為功』,「叢林」就是我們中國古代祖師大德建立的佛教的叢林。佛教叢林用現代來話講就是佛教大學,它的規模、它的制度就跟我們現在大學的制度一樣,佛教大學,在古代就叫叢林。叢林的建立是在中國的唐朝,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佛法傳到中國來,到了唐朝的這個時代出現這兩位大德興建叢林,中國叢林就從那裡開始,就是比較有規模、有制度的一個管理,提供給真正要修學的人,不管在家、出家,成就了很多高僧大德。有了叢林的興建,在中國歷代就培養了很多祖師大德,在家、出家四眾弟子,在歷朝歷代成就的人非常之多,這是叢林興建的功德。所以講「非叢林不為功」。要推廣佛陀教育,如果不恢復叢林制度,這樣的情況之下,縱然我們去推廣,這個效果還是很有限,不能像過去效果那麼殊勝。這是講到叢林的興建。

  現在話說回來,也有很多大的道場,我們看看好像叢林也不少,在海內外大廟、大的寺院建築很多,為什麼說沒有叢林?大家必定要知道,現在我們看到只是外表形式,過去叢林的內容已經不存在了。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明白。所以過去我們導師淨空上人在講席當中也常常提到,他第一個老師方東美教授也常常給他提起,說佛教要復興必定要先從復興叢林做起。這是過去方教授在世的時候常常提到的。我們導師在講席當中也常常講到這樁事情。這樁事情有沒有人做?真正有不少發心的人想去做,很多人花很多錢蓋很多大廟,希望讓很多人來道場來修學,但是到最後都失敗。為什麼失敗?追究其原因就是現代人沒有了根本,跟古人就不一樣了,古人有根本,現代人沒有根本,因此很多大道場還是不能成就人。為什麼不能成就人?因為把根本疏忽掉了,這個根本就是我們講的孝道,剛才講的。

  所以恢復叢林要從什麼地方做起?下面說,『欲中華文化復興光大,非祠祀不足道』,要復興中華文化,你沒有提倡百姓宗祠、提倡祭祀祖先,那講復興中華文化那是不足道,那就不用談了。要復興中華文化必定從祭祀祖先開始,從這裡做起,那才能談得到復興中華文化。

  『二者誠相輔相成,勢必並行』,這個兩方面,這個叢林、祠堂祭祖這兩方面,必定要同時並行,不可偏廢,我們想要推廣佛陀教育,這兩方面都要做到,這樣才有效果。所以過去我們導師到了海外,到了美國,他也勸很多有福報的大德先不要蓋寺廟,勸他們先蓋祠堂,先提倡孝道。這個孝道能夠做到了,再來蓋叢林,這個就有效果了,修學有了根本了。佛在《觀無量壽佛經》也給我們講了淨業三福,淨業三福不只我們修學淨土宗的人要修,實在講《觀經》給我們講得非常清楚,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淨業正因。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無論哪一尊佛、修哪個法門,不管你修任何一個法門,這個三福是淨業正因;也就是說,修任何一個法門都必須以這個三福為基礎。三福當中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個第一福孝養父母就是根本的根本,第一福是根本,第一福的第一句,孝養父母,是根本的根本。孝養父母從哪裡做起?當然我們提倡宗祠的建立,祭祀祖先,不能把祖先忘記,祖先不敢忘記當然就不會把現前的父母忘記,從這裡做起。

  進一步要怎麼樣去孝養父母?就是做到下面一句了,奉事師長,聽老師的教誨,尊師重道,真正能夠尊師重道,也才能落實孝養父母。如何尊師重道?接下去,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一直到第三福。這個第三福統統是在落實第一福的第一句孝養父母。大家仔細看看,《觀經》淨業三福,你細細給它揣摩,你就可以找到答案了。第一福第一句,這是大根大本!跟我們今天我們導師在此地提倡這個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這個精神就相應了,這個就是具體的來落實《觀經》淨業三福的第一福第一句孝養父母。能夠做到孝養父母,才能真正的去奉事師長;能夠真正奉事師長,才能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一直到勸進行者,這三福才真正能夠去落實。反過來講,這三福後面統統是落實第一福第一句的孝養父母,可見得這個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如果我們沒有這個根本,修任何一個法門都落空了,都不能成就了。

  今天下午有同修問到,我們念佛要怎樣來念?在平常生活當中要怎麼做才相應?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當然這個要講的方面很多,講不完的,但是簡單扼要來講,就是《觀經》三福先從第一福做起。這個我們導師過去也曾經講過多次,淨業三福都有VCD、有錄音帶,還有印成講記來流通,希望我們同修還沒有聽過的必定要先請回去聽,要多聽幾遍;已經聽過的,不厭其煩的重複再多聽幾遍。為什麼要重複的多聽?因為我們還沒有做到,就要常常聽。為什麼做不到?就是還沒有徹底的明瞭,這個道理、這些方法、境界徹底明瞭了,你必定很歡喜、很樂意的去把它做到。所以我們還沒有做到之前,聽經聞法,這是愈多愈好,不斷的重複,不斷的提醒,一直到我們做到為止。

  這是講到叢林的興建是佛門的大事,教化眾生的一樁大事,祠堂的建立是我們提倡孝道的大事,這兩方面必定要同時來進行。為什麼?下面講,『何以故?夫宗廟毀則禮樂崩,禮樂崩則仁義廢,仁義廢則倫常道德不復存在矣』。這是講到宗廟,就是宗祠,宗祠廢掉了、毀掉了,禮樂就沒有了,沒有人再去祭祀、提倡這個禮樂了,古代聖人以禮樂來治天下,這個禮樂沒有了,大家就不講求仁義道德了,這個仁義道德也就跟著就廢掉了,也不存在了。仁義廢掉了,倫常道德也不存在了。仁義道德不存在,你說要使這個世間不亂,那可能嗎?那是肯定不可能的,這個世間必定大亂,這是一定的。所以說『而欲世之不亂,難矣哉』。『今世亂極矣,人各望治,而終不可治,其故安在?』現在很亂,大家都想要治,希望這個治世能夠恢復太平,能夠恢復治世,但是為什麼不可以治?治不了?什麼緣故?

  『何不思之!世苟不治,則縱有叢林之舉,亦不過徒增一鬥爭之場所耳』。這個世間如果不能夠治理,這個世間都亂了,你說建一座叢林,建叢林是什麼後果?只不過增加一所鬥爭的場所,大家在這裡不是真正在修行,在勾心鬥角,明爭暗鬥,爭權奪利,所以現在道場的建立如果沒有這個根本,只是增加一個鬥爭的場所。所以這樁事情『智者不為也』,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去做這個事情,知道多一個道場,多一個鬥爭的場所,多提供一個場所給一些人去造業,所以有智慧的人決定他不會去做這個事情。

  『敢請先以宗祠思之,然後興起叢林,吾深信必有神運焉』,「敢請」,這個也是我們導師他講的一個謙虛的話,也是很懇切的一個語氣,就是請大家先想一想,我們先來成立這個宗祠,先建立宗祠,先提倡祭祖,提倡孝道,先從這裡做起。這樁事情做好了,然後再興起叢林,然後再來興建叢林,這個就有基礎了,有根本了。如果能夠這樣做,能夠這樣去落實,「吾深信必有神運焉」,這個吾是我們導師自稱,吾就是我的意思,就是深信,深深的相信,必有神運,神運就是感應的意思,也就是說必能夠得到佛力的加持,龍天護法善神的保佑,這個就是神運的意思。

  我們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休息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