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複講20-15〉  (第九十七集)  2006/4/15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20-007-0097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第九十七集的播出。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接著看中峰禪師的開示,上一集講到心佛眾生,「心」講到緣慮心、靈知心。這個名詞,最重要的,我們要了解名詞的含義。宇宙萬有這些現象從哪裡來的?虛空從哪裡來的?法界從哪裡來的?剎土,我們今天講的太空當中許許多多的星球(這無量無邊的星球、星系,在佛經裡面稱為剎土),這些從哪來的?眾生從哪裡來的?有情眾生、無情眾生從哪裡來的?能生萬物,虛空、剎土、萬物、一切眾生,能生,我們叫它做心,能夠產生,我們叫它做心。所以這個心不是指我們身體裡面這個心臟,心臟不能生天地萬物。

  能生,佛經裡面講能現,它不講生,講現。講現這個意思比生好,因為有生就有滅,我們都誤會,以為它是真的;能現,這個現,我們就能夠清楚明瞭,這是虛幻的,因為那是一個現象。像我們看電影,銀幕上能現,它能夠現這個相,不叫做生,不是產生,是現。所以現的意思較好,能現,或者我們講能生,這個東西我們就稱它作性。能就是它能現,是從它那個地方現出來,或者說從它那個地方產生的。這個東西我們就稱作性,所以佛經說的性,性體,體能生一切萬法。這當中還有能變,所以現的這些現象千變萬化,能變的是什麼?是什麼東西產生這些變化?能變的我們就叫它做識。

  心能現,識能變,識跟心是一樁事情,就是這個心不帶妄想分別執著,稱之為心;要帶著妄想分別執著,我們就叫它做識。在佛法裡面也常常講真心、妄心,真心不帶妄想分別執著,識心就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這叫妄識。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就知道宇宙諸法的實相,經上講的諸法實相,宇宙萬有的真相,我們就搞清楚了,看清楚了。

  所以禪師在此地給我們做一個總結,說「是以佛即眾生,眾生即佛」。那就是說什麼?心即是識,識即是心,識心是一不是二。迷了的時候叫做識,悟了的時候叫做心,這個裡頭只有迷悟,除迷悟之外,什麼都沒有。所以這裡頭的字,「諸佛悟之,假名惟心,眾生迷之,便成妄識,是以佛即眾生,眾生即佛」,這個眾生是指有情眾生。但是後面這個,「且心外無佛,亦無眾生」,這裡講的眾生範圍就大了,這個「眾生」是包括所有一切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相,都稱為眾生,連虛空也是眾生。眾緣和合而生的,這範圍就大了。所以它字裡行間,我們要曉得,字是相同,名詞相同,在某一個地方解釋不一樣,包括的範圍不相同。

  「惟迷悟之有間」,「間」就是差別,間隔就是差別,實在講迷悟有差別。「故凡聖而迥異」,這才說凡說聖;迷就是凡,悟就是聖,凡聖是一不是二。還是我們這一個人,我現在還沒有悟就叫凡,哪一天我覺悟了就叫聖;悟是這個人,迷也是這個人。所以在一切境緣當中沒有迷悟,迷悟在人。人有迷悟,外面境界沒有迷悟。再說得親切一點(那個意思就更深,實在講更不好懂),迷悟在自己,不在別人,就是自己一個人。外面境界,不但是無情的眾生沒有迷悟,有情的眾生,對我來講沒有迷悟;迷悟是他的事情,對我來講是沒有迷悟。這個理很深,這是事實真相,細心去參究,希望你能夠悟明這個事實真相。

  【豈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這一句是把「心佛眾生」的關係給我們說清楚。什麼關係?一而三,三而一。心是能現能變,眾生跟佛是所現所變,能所是一不是二。能現裡面沒有迷悟,這一點要知道,能現裡頭沒有迷悟,所現裡頭也沒有迷悟,但是能變所變裡頭就有迷悟了。能變所變是妄心、妄境,能現所現是一真法界。這個要清楚,然後我們修行就懂得要修什麼,要怎樣遠離能變所變,怎樣保持能現所現,功夫就在此地。

  真的契入境界之後,能所不二,能現所現不二,能變所變不二。能現能變不二,所現所變不二,就恭喜你入了不二法門,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就是《華嚴》裡面講的不思議無障礙的境界;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為什麼事無礙?事上虛幻的,不是真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他沒有障礙。這是最後結論告訴我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平等性現前,無障礙的境界現前。

  【永嘉云。】

  永嘉禪師《證道歌》裡面兩句話。永嘉禪師是唐朝時代的人,他住的地方是現在的溫州這個地區,古時候叫永嘉。永嘉是對他的尊敬,稱他住的地名,最尊敬的一個稱呼。永嘉禪師也是六祖給他印證的。早年他修天台宗,修到大悟,後來到廣東曹溪請六祖惠能大師給他印證。他到六祖的道場拜三拜,請六祖為他印證,六祖印證他確實是大徹大悟了,他隨時就要回去永嘉了。六祖告訴他,你從那麼遠來到這裡,怎麼這麼急著要離開?不如住一晚,永嘉禪師就在六祖的道場住了一晚。這在《六祖壇經》裡面有名的,叫做「一宿覺」,一宿就是一晚,在那裡住了一晚,他就覺悟了。永嘉禪師兩句話說: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迷的時候就是唯識所變,好像夢境;覺了以後,明白了,恍然大悟,好像作夢醒過來,這一醒過來,夢中境界沒有了。一醒過來之後,不但六道沒有了,十法界也沒有了。六道十法界都是夢境,不是真的,妄識所變的,它的體是一真法界,它的體是一心不亂。以我們淨土宗(淨土教)來說,一心不亂是覺悟,三心二意是迷惑。這是把諸法實相究竟是一回什麼事大概說出來,雖然說得不多,但是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不容易理解,意思太深。

  不能理解沒有關係,天天讀,天天有機會去聽,時間久了,你的心定下來了。最重要的是心定下來,就開智慧,你就會聽懂。心浮躁,心浮氣躁聽不懂,心要清淨就聽懂了,你就能體會,淨能生慧。古人有一個比喻,燈,燈火要是動,一盞燈在晃動,古時候點油燈或是蠟燭,它要是在動,照明、照東西就照不清楚,所以它要靜下來就照得清楚了。水要是有波動,水裡照外面的境界也是支離破碎,照得歪七扭八,照不清楚;靜就照得清清楚楚,所以靜這個字非常重要。

  怎樣能保持自己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如如不動?如如不動是真心用事,這個要練,練功,練功就是修行,要真修。怎麼修法?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練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方法就是法相宗裡面的轉八識成四智,它就是這個轉法。學著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不用第八識,不分別就是不用第六識,不執著就是不用第七識,你只要不用它,立刻顯示出來,真心用事。阿賴耶識變成大圓鏡智,真實智慧,清清楚楚、明明瞭瞭;第七識變成了平等性智,沒有執著,萬法平等;第六識變成妙觀察智,它就轉過來了,就是這麼轉法。才起心動念就完了,又落二三,就變成眾生,佛跟眾生差別就在這個地方。佛與法身菩薩有這個能力,決定不落二三,不落二三就是決定不會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屬於妄想。再看下文:

  【既然如是。則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這是佛經上說的。佛經上講的這一段,這是事。事與理決定相應,事不違背理,理決定不礙事,理事不二。有理當然有事,有性當然有相,你搞清楚之後,然後你才曉得這些現象:

  【總不出唯心淨土。本性彌陀也。】

  『本性』就是自性,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淨土,是我們自己真心所現。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所現。自性所現的剎土,所現的如來,我們哪有不能親近的道理!我們的關係太密切了。所以你一定要相信,我有往生之分。前面禪師叫我們相信,這個信,確確實實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第二要信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有阿彌陀佛,發願接引十方有緣的眾生。什麼叫有緣?能信能願,能執持名號,這叫有緣。我們今天,我信,我能信,我發願,我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我就是有緣,我就肯定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分。

  【由是而知。即今現前。】

  基於這個道理,我們就應當明瞭,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此。就是說我們現在要明白,為什麼我們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它的道理就在此地。下面說:

  【亡靈。】

  這是對亡者的開示。

  【其生也蓮華朵朵。其歿也行樹重重。】

  這兩句話說的什麼意思?生歿都不離開極樂世界,就是我們在世或是死了之後,都沒有離開極樂世界,真的沒有離開。問題在哪裡?問題在覺迷。你要是覺了,就是,當處就是。要是迷了,西方極樂世界你找不到。悟了,悟了當下就是。

  【無一時不達蓮邦。無一念不依慈父。】

  『蓮邦』是極樂世界,『慈父』是阿彌陀佛。我們今天懇切期望的,就是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古時候,死心禪師,就是徹悟禪師,修淨土的同學有不少人念過《徹悟禪師語錄》,家師所說的就是指這個人,徹悟禪師也叫做死心禪師。這個人從禪宗裡頭大徹大悟之後,勸學禪的人要念阿彌陀佛。他說參禪的人最好念佛,什麼原因?恐怕這一生當中沒辦法大徹大悟。禪要沒有大徹大悟,出不了六道輪迴,還要搞生死輪迴,這就錯了,所以必須要借重阿彌陀佛的願力接引往生。他說你假如肯念佛,能信、能願、能念佛,要是不生淨土,「老僧當墮拔舌地獄」,他給我們做保證,這個法門真的是萬修萬人去。現在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他念,不如法。他根本不懂念佛的道理,念佛的方法他不懂,所謂是有口無心,不相應。如果你這些事理、境界都清楚、都明瞭,如理如法,一個都不會漏失的,真的是萬修萬人去。這一段開示到這個地方也告了一個段落。我們再看下面,他給我們做總結:

  【審如是。且道。離此心佛眾生外。別有商量處也無。】

  『審』是仔細審察,也就是觀察。前面所說的理事,你都明白、都清楚了,現在要問,『且道,離此心佛眾生外,別有商量處也無』,離這個心佛眾生之外,還有什麼?這一句說盡了,心佛眾生把整個宇宙一切萬事萬法統統包括盡了。這個手段是禪宗的手段,就是問「你會麼?」給你講這番大道理,你聽了之後,會麼?你能體會到嗎?你真的明白了嗎?就是這個意思。禪師後面有一首偈:

  【大圓鏡裡絕纖埃。】

  『大圓鏡』是心性,心性裡頭無有一物,六祖在《壇經》裡面講得很好,「本來無一物」。大圓鏡是真心,真性裡頭本來無一物。『埃』是塵埃,『纖』是很少很少,一絲毫塵埃都沒有,真心。這一句講的是體、是理,真心、本性,下面一句講事,現相;有理一定有事,有性一定現相,現什麼相:

  【碧藕華中有聖胎。】

  這是說西方世界七寶池中。這四句偈是教導我們,家師這幾年特別提出純淨純善,我們的心要純淨,我們的行要純善,純淨純善與性德相應,與彌陀相應,與淨土相應。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七寶蓮池,『碧藕華中有聖胎』。我們這裡一發心,七寶池裡面就生一朵蓮花,蓮花上有我們自己的名字,我們念佛的功夫愈勤,蓮花愈來愈大;什麼時候你退心了,或者改修別的法門,這朵花就乾枯,就沒有了。

  西方極樂世界一切法都不生不滅,唯獨七寶池裡的蓮花有生滅的現象。你看到蓮花,知道有一個人真正發心想往生極樂世界,過幾天那個花沒有了,知道這個人退心了,改變念頭了。什麼時候發心,蓮苞什麼時候就出來。這一句就像經上講的「淨極光通」,所現的清淨寶相。這是真的,這是我們自己可以得到的,不會失去的。在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只有這樁事情是真的。所以假的你要知道放下,要知道捨棄,這個事情是真的。

  【遙望金沙池沼外。】

  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有十萬億佛國土,我們現在是凡夫,沒有達到那個境界,所以空間還是有遠近,有這個距離,達到什麼境界沒有遠近?見性就沒有了。明心見性的時候,遠近距離就沒有了。我們沒有達到這個境界,『遙望金沙池沼外』,這是七寶蓮池之外。這個七寶池,寶池德水,八功德水,蓮花。

  【寶光常照玉樓臺。】

  七寶池外,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花開見佛,他們自行化他、親近如來、廣度眾生的活動場所,用『玉樓臺』來形容。下面回歸到正修,這一段開示是喚醒大家的迷執,真正醒悟過來,一切妄想分別執著自然就放下,放下之後,我們的功夫就得力了。一聲佛號一聲心,一念相應一念佛,繼續要念佛。現在我們的習慣在這個時候繞佛,平常共修,在法事做到這裡是繞佛,繞佛千聲,這是真修。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念一千聲,是正確的、標準的。然後接著三稱,「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各三稱,一尊菩薩的聖號念三遍。這個佛事完畢之後,念佛完畢之後,下面接著第二番的開示,真正是苦口婆心。這個法事有理有事,相輔相成;念佛成就三昧,開示是開啟智慧,所以這個法事是定慧等學、福慧雙修,非常殊勝,一定要誠心誠意去修。請看下面的開示,也是發願,發願開示: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這個我們可以從《無量壽經》看到,世尊在《無量壽經》當中讚歎阿彌陀佛,稱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釋迦佛這樣的稱讚阿彌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跟釋迦沒有兩樣。釋迦是一切諸佛的代表,釋迦佛這樣讚歎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讚歎,這是我們一定要肯定。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這個話不是隨便說的,不是我們修淨土,故意讚歎淨土,不是,它是真的。為什麼要這樣的讚歎?這些大經大論裡面講得太多了。蕅益大師《要解》裡頭也說得非常清楚,阿彌陀佛第一殊勝不在實報土,也不在方便土,就是在凡聖同居土。他的凡聖同居土設計得太好了,能令一切業障深重的眾生能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加持,使他得到的受用,修學的環境,等同七地菩薩,所以皆是阿惟越致菩薩。這是十方一切剎土裡頭沒有的,只有極樂世界有,一切諸佛稱讚他。

  一切諸佛剎土裡面都有六道眾生,六道眾生很不容易成就,所以一切諸佛如來都講淨土三經,都勸大家,勸他自己那個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念阿彌陀佛求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所以極樂世界就好像一切諸佛共同建立的一所佛教大學,佛把他自己的弟子統統送到那個地方去念書,阿彌陀佛是那個學校的校長。這個校長好,會教,所以一切諸佛都尊敬他、都佩服他。諸位從這個比喻裡面去體會,才知道這個稱讚不是虛假的,是真實的。

  【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盡。】

  早年有人說西方極樂世界不能帶業,只可以消業往生,不能帶業往生,這個言論震動了全世界念佛的人,引起一陣驚慌,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麼辦,大家的心都亂了。念佛不能帶業往生,不帶業我們該怎麼辦?我們自己現在業障這麼重,我們這一生能不能修到把業消盡?我們修這個法門不就等於零?實在講,在今天末法時期,如果不是帶業往生這個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沒有一個人能成就,為什麼?你的業障習氣消不掉。億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業障習氣消掉,億萬人中不知道有沒有一個,所以在末法時期不帶業往生,不宣講帶業往生的法門,就不能度這個時代的眾生,就不能普度眾生。你看『九品度眾生』,他帶不帶業?如果不帶業哪有九品?九品就是給你說帶業多少不同。就是說一品煩惱都沒斷,念佛也能往生,生凡聖同居土。

  所以西方世界跟一切諸佛剎土比,他的凡聖同居土是無比的殊勝,我們在經論裡面念得很多。西方淨土,一生一切生,你在凡聖同居土裡面,你能夠親近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這些法身大士。在他方世界淨土裡面,十方諸佛世界統統有淨土。在十方諸佛世界,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這些大士住哪裡?住實報莊嚴土。像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教化的剎土,釋迦牟尼佛也有淨土,也有四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他住什麼淨土?他住實報莊嚴土,住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你要不能進入實報莊嚴土,你見不到他們。你要進入實報莊嚴土,你就要修到明心見性,最少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你就能夠往生到實報莊嚴土,你就能跟這些法身大士見面了。

  所以在十方世界,除了阿彌陀佛這個世界之外,要見法身大士一定要明心見性,最少破一品無明。還沒有破無明、斷煩惱,在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十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佛,雖然超越六道輪迴了,他們是住在方便有餘土,他們還不能見到實報莊嚴土,還不能跟這些法身大士見面,沒辦法入這個世界,何況我們六道凡夫?我們六道凡夫,方便有餘土也見不到,何況實報莊嚴土?這是十方諸佛剎土裡面都沒有例外的。

  因此佛說《華嚴經》,在我們這個世間講《華嚴經》,在哪裡講?在實報莊嚴土講,華藏世界,一真法界裡面講的。所以凡夫、二乘、權教菩薩,就是十法界的菩薩、佛,他們沒有看到,也沒有聽到,只看釋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樹下打坐入定,他不知道他在定中,是在一真法界對這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講《大方廣佛華嚴經》。凡夫、二乘、權教菩薩,經典形容比喻如聾如啞。聾就是好像不知道,眼睛沒看到,耳朵也沒聽到,當然就無法參與這個法會,也講不出來。這是十方諸佛剎土都是這個情形,你修學如果沒有達到那個程度,不能證入他那個法界。

  但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這個特別了,最特殊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十方諸佛世界也都有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是六道眾生居住的國土。我們煩惱一品沒斷,信願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是生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但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也是一天到晚跟他們這些法身大士在一起,不但跟阿羅漢,跟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彌勒、地藏這些法身大士都在一起,都能接觸到,這是這個世界無比的殊勝。它特殊就是在凡聖同居土,這點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才知道西方世界,它的特色在哪裡。「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盡」,這些殊勝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德加持的。

  【我今大歸依。懺悔三業罪。】

  我們今天遇到這個緣,《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今天遇到這個緣,善根是什麼?能信,能發願,希求往生,這是善根。福德是什麼?福德是念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福德。那恭喜你,你就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九法界眾生,這個法門不但度人,也度畜生道。我們看淨宗有一本書叫《物猶如此》,這本書專門記載畜生念佛往生的、餓鬼念佛往生的,甚至於還有地獄念佛往生,真的是普度眾生。我們今天遇到了,遇到了要發心,『大歸依』。

  『懺悔三業罪』,如同前面普賢菩薩懺悔偈裡面所說的,懺悔從內心發出來,真的懺悔。三業罪裡頭最重的罪是什麼?給諸位說,不是殺生、偷盜、淫欲,不是,不是這個,最大的罪是不相信淨土。為什麼?不相信,你就不能往生,你這個機會當面錯過。你要知道,佛在經論裡教導我們,五逆十惡,這個罪多重?殺父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不得了的罪。果然懺悔,回頭來念佛,都能往生。所以最大的罪過,你決定不能往生的,這是最大的罪過,這個罪過就是你懷疑、你不信,這個罪過太重了。我們今天「懺悔三業罪」著重在這一點,不肯念佛、不相信念佛。我們現在有沒有這個罪?各人自己反省。

  我們常常想著覺明妙行菩薩的教誨,他這些話在《西方確指》這個小冊子裡面,他教導我們念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我們沒做到就有罪,這個罪業讓我們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我們懺悔三業罪要把這個擺在第一,真正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我們念佛,口裡面念佛可以斷,就是嘴巴念佛有時候會休息,不可能二十四小時都一直念,念不停,所以口裡念佛可以暫停,心裡面念佛不能斷,心不能斷。口念,要看什麼場所,有些場所不方便,但是心裡面的佛號從來沒有間斷。

  家師說一生當中見到一個人,從來沒有看到他間斷的時候,給他的印象很深,章嘉大師。他老人家不是念佛,是持咒,他金剛持,在任何場合當中不妨礙別人,但是他的口動,手拿著念珠動,手動,口動沒有聲音。去看他老人家,他跟大家講話,講話的時候很明顯看到他手不動了,他拿著念珠不動,他跟你講話,話一講完之後,他馬上就接著。從來沒有看到他有改變,真的他已經成了習慣,他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裡,下面下一集再繼續向大家報告。謝謝大家的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