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複講20-15〉  (第八十五集)  2006/3/2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20-007-0085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第八十五集的播出。諸位觀眾,請接下來看中峰禪師的開示,第一時的開示:

  【只因最初不覺。忽爾動心。認妄為真。迷己逐物。由是業網牽纏。流轉五道。恆隨生死以升沉。亙古至今而靡間。】

  我們念到這一段。前面禪師告訴我們法性跟業果的事實真相,同時又跟我們說靈明湛寂的法性,箇箇不無,人人本具。

  在依報環境裡面講,特別是植物、礦物,這是最明顯的,實際上我們的身體還是個依報,為什麼?身體也是所現所變,跟外面山河大地樹木花草,這是物質,身體的物質跟外面的物質沒有兩樣,《金剛經》上說的「一合相」就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一」用現在學術裡所說的話就是基本的粒子,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都是這個東西組合的。這個基本的物質到底是什麼?現在有沒有發現?這很難講。現在發現的原子、電子、粒子,粒子還能不能分?在理論上講是永遠分不盡的,事實上我們的科學技術現在只能夠做到這個地步。現在發現最小的物質,給它定個名詞叫「夸克」。這個東西還能不能分?還能再分更小嗎?科學家不敢講,為什麼?科學技術不斷在進步。在理論上講,當然可以再分,分得更小,那些統統是所現所變,包括我們的身體,真的是「箇箇不無,人人本具」。再小再小的物質,它是整個宇宙一切萬物的根本,都是由這個最小的物質組合起來,它有法性,這要知道。物質有法性,法性湛然,一絲毫沒有改變。

  到底什麼東西改變了我們?《楞嚴經》上文殊菩薩有一段話說得很好,這是在「揀選圓通」那段經文上講的,他說「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這就是講無明怎麼起來的,也就是妄想,妄想怎麼起來?佛在《楞嚴經》上講的,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富樓那尊者問為什麼會有妄想?妄想幾時產生的?妄想就是根本無明。世尊答得好,這是屬於一念妄覺。我們要注重那個妄,妄不是真,但是妄是迷真所產生的一個東西。迷失了真的,所產生虛妄的相,你不能說它沒有,也不能說它有。世尊講「知見立知,是無明本」,文殊菩薩這個話跟佛講的是同一個意思。他講「元明照生所」就是知見立知,「所立照性亡」就是無明本。

  立知,不能立,大乘佛法常講一法不立,一立就迷了,一法不立多自在。一法不立,你跟法性完全一致,跟法性是一體、一相、一個力用,那就是諸佛如來,得大自在,無障礙,入無障礙的法界、無障礙的境界。決定不能立,一立就壞了。所以菩薩講「所立照性亡」,照性是靈知,靈明湛寂,靈明湛寂就失掉了,就產生變化了。就像水結晶的實驗,它就產生變化,不是正常的,正常是美到極處,它的美妙是一絲毫欠缺都沒有。我們在這上面才動一念,它就產生變化,雖然很美妙,但是跟原來的已經有很大的差別了,愈迷愈深就愈變愈難看。法性隨緣。

  一迷之後,「迷妄有虛空」,這是文殊菩薩講的。虛空從哪裡來的?迷妄來的。「依空立世界」,世界從哪裡來的?世界從空中所生的。空是無,無中生有,從無當中就生出世界來了。「想澄成國土」,這是妄想,妄想凝聚就變成物質。物質是什麼?物質,用現在話說,是精神的凝聚變成物質。物質是精神,物質是這裡講的法性,法性在哪裡?物質是法性,凝聚就變成法性,無相就變成有相,所以有是從無來的。雖然它現了相,變成物質,法性的本能沒喪失,永遠不會喪失。法性的本能是什麼?靈知,大乘經教裡面講的見聞覺知。所以它統統有見聞覺知,所有物質都有見聞覺知,不是說只有有情的動物有見聞覺知,無情的法性,植物、礦物都有見聞覺知。

  我們的身體,我們現在講細胞,細胞不知道是多少個,(佛法裡面的術語叫微塵,極微之微,這是佛法裡頭的術語)極微之微聚集成了細胞。極微之微我們肉眼看不見,實在講我們也體會不到,但是許許多多極微之微這些微塵聚集在一塊形成一個細胞,這個細胞我們就看得見,我們能體會到。細胞有沒有靈性?有,它能見、能聞、能覺、能知,你得要善待它,要好好來對待它。怎麼善待它?心善,它是隨著人的意念轉變。佛在大乘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若能轉物,則同如來」,這些話非常重要。你只要抓住這些,你真的明白,真的會用,心善、思想善、言行善,你全身所有的細胞反應都是正面的,我們普通講這是真正懂得養生之道。年歲大了不要緊,會返老還童,真能做到嗎?真能做到。你如果懂這個道理,你把你所有身體的器官細胞用你的心想恢復到年輕、恢復到正常、恢復到健康,理上本來就如是。你要不會,不會,你就是糟蹋你自己。怎麼糟蹋?一天到晚打妄想,心不善,思想不善,行為不善,這就叫自己糟蹋自己,自己毀滅自己,毀滅自己的身體。這個話我們就講到這裡,再深入講恐怕大家聽不懂,就說到這個地方,諸位能夠體會,你就很有受用。這個開示好,中峰禪師是過來人,決定不是凡夫。

  下面的文裡頭告訴我們,我們怎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模樣。『只因最初不覺』,最初是什麼時候?不用去問它,你要去問最初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這又打妄想了。妄想裡頭又加上妄想,你的妄想不能轉變、不能化解,所以不用去問這些。實在講,跟你說時間,時間是假的不是真的,既然是假的,你說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開始不覺?那是假的,要怎麼說什麼時候開始?在大乘教裡面說時間,沒有開始,也沒有終止;如果說有始有終,那就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講無始無終,沒有開始也沒有終止,就跟我們說明時間是假的不是真的。初也好,後也好,統統是現前一念。但是這個事實真相很少人懂,這是事實真相。

  「最初不覺」,就是現前當下,你現在這一念不覺。古人講最初一念不覺,「最初」說得也是很有道理,這個話我們不懂,我們以為最初總是過去,過去再過去,不知道多久以前,這樣想就錯了,這不是禪師在這裡說的意思,這樣想就不懂禪師說的這句話的意思。最初就是我們當下這一念的最初,現前這念的最初,這個最初大概是億萬分之一秒,億萬分之一秒我們沒辦法覺察到,我們沒辦法發覺到,這一念不覺。不覺是什麼?就是你動了,你心動了。

  你要看到自性,自性是法性湛然,湛然是不動的。前面講「無生者,即諸佛寂滅之本也」,寂滅是不動,這是法性。它本來不動,不動就是真的,你要動一下,動就是妄,動叫妄動。這個動是極其微細,不要說我們凡夫不能覺察到,大乘教裡面講七地菩薩都還不能覺察,到八地菩薩才覺察到。微微的一動,最初的念頭微微一動要到八地才覺察得到,所以八地菩薩的階位叫不動地,所以極其微細的念頭一動他就感覺到,剛剛覺察到,發覺到。到如來果地才真正叫寂滅,完全不動,恢復不動,性德全體大用圓滿現前,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極其微細,說到全體大用他還欠一分。於是我們就明白諸佛菩薩教人修行,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什麼?修不動。我們在前面《彌陀經》上看到佛的名號,佛名號是表法。六方佛,東方第一尊佛就是不動佛,這一開端就給我們顯示,不動是真的,一動就是妄,阿閦鞞佛是不動佛。

  你為什麼要在一切境界上起心動念?這就是你墮落、就是你輪迴的原因,這就是你在這一生當中處處都是障礙,障礙從哪裡來的?是因為你動了。你要是不動,沒有障礙。為什麼法身菩薩、諸佛如來,我們在華嚴、在極樂世界看到的是無障礙的法界;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原本就是無障礙的法界,本來他沒有障礙,為什麼?沒有動過心,沒有動過念頭。一動念頭,障礙就出來。

  所以講起心動念就是無明,無始無明。你要懂得什麼叫無始,無始是什麼意思?諸佛菩薩跟我們說明宇宙事實真相絕對不刁難,絕對不談玄說妙,說些東西故意讓我們聽不懂,佛菩薩絕對不會這樣,如果是這樣,那哪裡叫慈悲?佛菩薩講的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非常淺顯。無始無明就是告訴你,無始是沒有開始,就是你現前起心動念,哪有開始?你現前這一念果然不起心不動念,你就成佛了,就事事無礙,入華嚴的境界。

  不覺就是起心動念。覺心不動,無明妄動,所以一動就不覺。就好像水,用水來做比喻諸位較好懂。水在湛然,水很平靜的時候沒有一點波浪,水平像一面鏡子一樣,它不動,這個時候它照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水不動的時候。覺就是覺照,清清楚楚、明明瞭瞭。如果一動,動就像水起波浪,起波浪它還是能照,照得就不清楚,就不完整,照得歪七扭八,這就叫迷了。

  所以我們供養諸佛菩薩最重要的供養具是什麼?就是一杯水。家師 淨空上人常常教人,供佛的水杯最好用玻璃杯,現在有人用水晶杯,透明的,那都很好,你能看得很清楚,供一杯水。供那杯水在佛前什麼用意?當我們看到這杯水就要想到佛在經上對我們的教導,我們要學這杯水,像杯裡的水平靜不起波浪,學水不動,學水清淨,一絲毫不染,一絲毫不動,這就是佛,凡夫跟佛的差別就在此地。凡夫的心動,凡夫的心污染,污染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落印象,他裡面有貪瞋痴慢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是污染。真心裡面沒有這些東西,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沒有貪瞋痴慢,沒有嫉妒,那些東西統統是虛妄的。說到最究竟,真心裡頭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是妄心。你的心水起了波浪,境界風動,境界是外面的環境,你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你有所感動,這就糟了。

  佛菩薩的高明,六根接觸外面境界就像鏡子照東西一樣,照得清清楚楚。鏡子裡頭決定沒有分別、決定沒有執著,比什麼都清楚,一點都不迷惑,這是慧,如如不動是定,定跟慧都達到究竟圓滿。定慧是一不是二,定就是慧,慧就是定。那是我們的本人,宗門裡面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是我們自己,是我們本人。學佛沒有別的,把自己本來面目找到而已、恢復而已。

  本性的湛寂就是根本智,本性的寂照就是後得智,無所不知。湛寂是無知,般若無知,覺照是無所不知。無所不知,心還是定的,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決定沒有分別執著。只要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就完了,就墮落了,就是凡夫。所以這個最初不覺,因為不覺,心就動了,就不寂了。

  『認妄為真』,這麻煩了。妄是什麼?妄是所現所變。把所現所變當作真的,不知道真的是能現能變,那才是真的,所現所變是虛妄的,這麻煩大了。「認妄為真」,把假的當作真的。『迷己逐物』,己是自己,這是不是自己?不是。什麼是自己?能現的心、能變的識是自己,性識是自己,所現所變不是自己。我們用個粗淺的比喻來說,我們的身體是自己,我們穿的這些衣服不是自己。衣服是我們做的,我們自己穿在身上,佛法裡面叫它做我所(是我所有的)。身是我,身外之物是我所有的,這大家好懂,現在告訴你,我們這個身體也是我所有的,好像我們穿的衣服一樣。能現身、能變身的我,那個才是我,能現能變的才是自己本人,我們的身體是所現所變的。能現能變那個東西沒有形相,無形無相,但是它真有,你看不到、聽不到、摸不到,但是它真的有,它不是沒有,這就是佛法裡面講的真心本性,連虛空都是它變現出來的,都是它所現所變的。

  「迷己逐物」,逐物是妄心不是真心,逐物就是一般講的,你隨著境界轉,這是凡夫。覺悟的人轉境界,譬如,最明顯的,我們的身體,真正覺悟的人,這個身體是隨著自己法性轉,這能轉物。隨著法性轉,隨法性可以叫這個身體不老不病,生老病死苦完全沒有,三苦、八苦,哪有這個事情!世間人有種種苦是什麼?你被境界所轉,你不能轉境界,這就是「迷己逐物」。轉不了境界,肯定被境界所轉,沒有第三條路。諸佛菩薩轉境界,六道凡夫被境界所轉,被境界所轉才有生老病死,才有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才有這些苦。這一來被境界轉,麻煩就來了。

  被境界轉,在個人來講你被命運轉,在環境上講你被風水轉,你沒辦法超越命運,你也沒辦法超過風水。可是真正覺悟的人,真正覺悟就真正有福,那個福決定不是我們現在一般人概念當中的福,我們想不到,不可思議。那是真正覺悟的人,為什麼?他轉境界,那就是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福人能轉境界,他到這個地方一住,這個地方山河大地風水隨著他的心轉。他的心善、他的思想善、他的行為善,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善,統統善。你要不相信,極樂世界就是這麼轉的,華藏世界也是這麼轉的。其實華藏、極樂跟我們地球有什麼兩樣?沒有兩樣。那個地方住的是佛菩薩,純淨純善,所以山河大地一切萬物沒有一樣不是純淨純善。我們這個地球上的居民心不善、思想不善、行為不善,所以山河大地就統統不善,不善的現象就是天災人禍,都是不善業感召變現出來的,這愈迷愈深了。

  『由是業網牽纏』,業就是你的造作。你今天造作的善業,說老實話,善業也不是真善,為什麼?你的善是善惡相對的善。佛法裡面講真善、講至善,那是法性的善。你現在已經迷失了法性,換句話說,真善、至善你迷了。迷了之後,今天你的思想,心目當中的善是相對的善、是善惡之善。在一般說,覺悟的人,他的善是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一切眾生是平等的,真的像大師在此地所講的「箇箇不無,人人本具」,是本善。儒家孟夫子、荀夫子所講的善惡是習性不是本性。我們對於本性完全迷失,六道眾生哪裡會知道本性?聲聞、緣覺、菩薩雖然知道本性,還沒有證得,如果證得本性就超越十法界,我們一般稱他為法身菩薩。法身菩薩是證得本性,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是這個境界。

  所以六道眾生麻煩就大了,「業網牽纏」,他造作的業無量無邊,就像網子很密。怎麼會造這麼多業?起心動念就造業,意業,起心動念,意業,意在造業。口裡面的言語,我們講的廢話太多。什麼叫廢話?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你從早到晚講話講不停,你仔細把今天一天說的話分類一下,不外乎這四大類。覺悟的人、有道行的人,言語很少,他心是定的。

  家師早年親近章嘉大師,根據家師 淨空上人說的,他跟章嘉大師在一起坐兩個小時當中,章嘉大師講的話,一字一字把它記下來,可能不超過五百字。家師說他在講台上講兩個小時,記錄下來至少有兩萬字。章嘉大師也有相片留下來,我們看到相片,人好像在定中,就是他無論在什麼時候,你看他都是這樣,都在定中,走路很慢,動作緩慢,言語很少。家師說他看到大師有一樣,就是他的嘴唇不斷在動,沒停止過,大概是持咒,金剛持,別人聽不到,但是可以看到他嘴唇在動,沒有聲音。這是給我們做好榜樣,那叫真修行。我們現在明白了,真修,二六時中,六字洪名相續不斷,這是真功夫,真實不可思議。很可惜,我們把光陰空過了,一天到晚不曉得念佛,不知道憶佛念佛,一天到晚打妄想,換句話說,一天到晚都在造業。

  「業網牽纏」,這是你的造作;『流轉五道』,這是你的果報。「五道」就是六道輪迴,為什麼叫五道?阿修羅那一道不算。天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這五道。阿修羅為什麼不算?在天上就歸天道,在人間就歸人道,在畜生他就歸畜生道,在餓鬼就歸餓鬼道。《楞嚴經》上告訴我們,天人、畜生、餓鬼都有阿修羅,地獄裡沒有阿修羅。通常把阿修羅算一道是講天道的阿修羅,所以佛經裡面常常講五道、五趣,五趣輪迴,趣就是道的意思。「流轉五道」就是一般講的六道輪迴,這是果報,果報現前。輪迴從哪裡來的?輪迴是業網牽纏,你才流轉五道。

  『恆隨生死以升沉』,隨著你自己造作的善惡業,這是什麼?習氣、習性。你造的善,人天兩道;你造的惡,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永遠在這裡面打轉。為什麼?受報的時候造業,造業再受報。你要是細心觀察,你會發現這麻煩大了,為什麼?六道裡面往上提升難,往下墮落快,愈墮愈深。這樁事情如果我們細心去觀察,不難體會。

  你想想,如果你現在已經有好幾十歲了,細心去想、去觀察,比如你今年七十歲,想六十歲那個時候,十年前,六十歲想五十歲那個時候這個社會是怎麼樣子?四十歲的時候、三十歲的時候、二十歲的時候、十歲的時候,這樣十年、十年你做個比較,發現一個問題,發現什麼?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了,倫理道德衰退了。人心的善惡,善心、善念、善行大幅度的衰退。我們講人心的善良、善意、善行,現在人不如十年前的人,十年前的人不如二十年前的人,二十年前不如三十年前的人,你這樣一想就可怕了,這是一代不如一代,那我們將來的墮落就可怕,到餓鬼、地獄裡面受苦。

  現代人一樣是墮餓鬼道、墮地獄道,現在人墮落惡道裡面受苦,會比從前人墮地獄、墮餓鬼那個苦不知道要多多少倍。苦從哪裡來的?你自己的業所感召的,不是外頭來的,業力感召的,所以佛法當中常講因果不空。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不謹慎、不能不小心,不要以為隨著自己性子去發作,後來你有苦頭吃,不是別人吃,自己受這個苦。沒有一樣不是自作自受,與別人毫不相干,你要是怪罪別人,那你罪上加罪,苦上加苦。「恆隨生死以升沉」。

  『亙古至今而靡間』,「靡間」就是從來沒間斷過,從古至今。這是說迷了以後,到現在我們實際上的生活狀況。中峰禪師在此地只講原則,我們要細心去思惟觀察,你才知道這個現象之可怕。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我們今天學佛沒有別的,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事實真相不了解,你解決這個問題的念頭、意念生不起來。必須事實真相完全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這個問題是要解決,不解決不得了。請接著看下面的開示:

  【當知生自緣生。而法性不與緣俱生。滅自緣滅。而法性不與緣俱滅。所以云。法性湛然。是謂生而無生者也。】

  到這個地方,大師把事實真相跟我們說出來了。『當知』是應當要知道,雖然說應當要知道,六道眾生都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迷了。佛菩薩所以應化到世間來幫助我們、來救度我們,第一功德是什麼?幫助我們破迷開悟。六道之苦是從迷來,誰能救?佛菩薩能救。所以慈善救濟只有諸佛菩薩做得最徹底、最究竟、最圓滿。不是說你沒得吃,送一點食物給你吃;你沒有衣服穿,送一點衣服給你穿;你沒有房子住,造幾間房子給你住,我們世間人講這很慈悲了,這是慈悲救濟。佛菩薩不是如此,佛菩薩要救你出六道輪迴,要救你出十法界,要幫助你成佛,幫助你永遠脫離一切世間苦,這麼大的慈濟事業,非常可惜,世間人很少知道。這個大善人沒人認識他,雖然沒有人認識,他時時刻刻不離開我們,這才叫慈悲到極處。他沒離開我們,時時刻刻永無間斷在照顧我們。我們應當要覺悟,應當要明瞭,應當要曉得這個事實的真相。所以我們要知道佛菩薩出現在這個世間,他真正的目的在哪裡,他對眾生慈悲救濟是救濟什麼,這我們不能不了解,不能不認識。

  我們世間人無法理解、無法解決的生死大事,佛菩薩來幫助我們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來幫助我們解決生死輪迴這件大事。所以我們不能只是從物質上的救濟就當作這是佛菩薩的救濟,認為佛菩薩的救濟也只限於物質上的救濟,跟世間一般慈善家也是一樣,如果我們這樣看就看錯了,就不了解佛菩薩真正慈悲救濟精神在哪裡,所以要多聽經,尤其深入經典,我們才知道佛菩薩對我們的慈悲,對我們的救濟。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一段,這段還沒講完,下一集再繼續跟大家報告。謝謝大家的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