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複講20-15〉  (第四十一集) 2005/5/2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07-0041

  諸位觀眾大家好,《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這一集是第四十一集的播出,請接著看第四小段,這文都有字幕,看字幕即可,不須看課本,如有需要課本,請大家寫信到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三三三之一號「華藏淨宗學會法寶組」來請,我們就會將經典寄給各位。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第四小段,「十六觀經下品往生章」。這一段我們要細心去學習,千萬不能夠產生誤會,不能夠有投機取巧的心理,存著僥倖心理。存著僥倖心理、投機的心理就會誤大事了,把這一生往生大好的因緣當面錯過,這個損失是沒有辦法計算的,所以這段大家一定要仔細看。

  末後這幾句話說,「雖居下下品,皆與補處菩薩俱,即是圓證三不退,一生成佛」。這幾句話重要!你看看,五逆十惡,這是一生非常遺憾,沒有遇到好老師,沒有遇到好的善友,這一生的緣不好,沒遇到善因緣。雖然自己過去生中宿根深厚,宿世善根很深厚,這一生沒有善緣把它的善根引發出來。這就是佛經裡面常講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就是這個道理。你沒有接觸佛法的機會,一生當中沒有機緣來接觸,到臨命終時才遇到,遇善知識提醒。

  像早年,前面跟諸位報告過的,家師淨空上人在美國,華盛頓DC的周廣大,這周廣大還不能稱居士,因為他也沒有皈依,往生前三天才遇到善友,勸他念阿彌陀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臨終前三天才遇到善友,把念佛往生的事情告訴他。大家都知道周先生是個好人,心地很善良,做生意很規矩,從來不欺騙人,而且還能布施,是個好人,宿世真有善根,但是這一生沒有機會接觸佛法。

  臨終的時候也是醫生對他放棄治療,是癌症末期,醫生放棄了,他太太沒有辦法了,找到淨宗學會。淨宗學會的同修去看他,幫他助念,勸導他念佛求往生西方淨土。他一聽立刻就相信、就發願,願意往生到西方,這個世間放下了,就跟著大家念佛。念了沒有多久,在我們想像,大概一、兩個小時就有感應。他這個願發了,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相應,他就跟他太太講全家一起念佛,她問為什麼?他說念佛的時候身體疼痛減少,不痛了(癌症很痛苦),我念佛的時候我覺得較不痛。所以全家一起念,念了三天,佛來接引,他走了,往生西方。美國,華盛頓DC,華府淨宗學會龔振華居士把這個經過情形,詳細說明給導師淨空上人。

  往生西方最難得的在哪裡?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在極樂世界也跟補處菩薩、諸上善人在一起。補處菩薩是哪些人?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普賢、彌勒菩薩這樣等級的菩薩。天天跟他們在一起,你想想跟這些等覺菩薩天天在一起,你還會退轉嗎?不會退轉了!老師是阿彌陀佛、十方諸佛如來,無論你想學什麼樣的經教,都有諸佛如來來給你講解,來傳授給你。諸大菩薩、補處菩薩他們跟你是同學,跟你在一起學習。你到哪裡去找這樣好的修學環境?我們得好好想想。你要真正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對這個世間才放得下,這個世間有什麼值得留戀的?不要說這個人間,就是天上,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也留不住你。你決定沒有絲毫留戀,一心一意就是要到極樂世界去,愈快愈好,愈早愈好。這樣的願一旦發起,還有什麼放不下的?有一樁放不下你就去不了,樣樣都要放下,沒有一樣放不下。這樣一定往生西方。

  下面一段也是蕅益大師很精闢的開示,我們把這個文念一念。「然據教道」,據是根據,世尊的教誨,「若是凡夫,則非初果等」。這句話是說,若是假如,假如你是凡夫,凡夫就不是聖人。小乘初果須陀洹,這是入了聖人這一流,入流,這樣就不是凡夫,初果就算是聖人,入聖人之流。你是凡夫,當然你決定不是初果聖人,你還沒有證到這個位次。「若是二乘,則非菩薩」,如果是聲聞緣覺,像阿羅漢、辟支佛,這是小乘聖人,不是菩薩。你不是菩薩,「若是異生,則非同生性等」。什麼叫異生?權教菩薩。什麼叫權教菩薩?還沒有明心見性的菩薩就叫權教菩薩,權教菩薩叫做異生!異是跟佛不一樣。怎麼不一樣?權教菩薩還是用心意識,用妄心,他還未用真心,這樣就跟佛不一樣。佛不用心意識,佛已經轉識成智。所以,權教菩薩還用八識,沒有離開八識,八識當家作主。諸佛如來跟法身菩薩轉八識成四智,他是四智作主,不是八識。

  如來是四智,法身菩薩是四智,所以叫「同生性」,同生性就是我們中國禪宗常講的明心見性。如來明心見性,這些菩薩也是明心見性,他們同生;還沒有明心見性的,則是異生就不一樣。九法界的眾生都是異生性,九法界到菩薩,到權教菩薩,權教菩薩就是四聖法界裡面的。六道外面是四聖法界,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佛都是屬於異生性,也就是說他們已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但是未破無明,還未明心見性,這就是十法界在四聖法界,二聖與權教菩薩。同生性就出了十法界,同生性的人住一真法界,跟諸佛如來住在一起,他們是一個法界,叫一真法界;異生性住十法界,是有差別的。這我們要清楚。

  底下說「躐等則大妄」。躐等就是之前所提的次第、順序、階級,是有差別的,躐等就是跳過這些等級,凡夫忽然之間變成法身菩薩,這是大妄語,哪有這種話!凡夫就是凡夫,凡夫不是初果,連小乘聖人都不是,怎麼可能是大菩薩呢。但是我們看極樂世界明明說,下下品往生都跟補處菩薩在一起,這不躐了等嗎?這裡躐等是說凡夫一跳居然跳級與法身菩薩一起,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一般研究教理的人想不通。所以說淨宗法門,難信之法!你從教下裡面的邏輯來推論,不可能。理論上行不通,凡夫怎麼可能跟補處菩薩、等覺菩薩在一起,哪有這種道理!

  再看三不退,從三不退上來說,念不退是同生性,不是異生性。證得念不退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念不退是法身菩薩,是一真法界的,十法界裡頭沒有。「行不退,非僅見道」,行不退是見道位,這個在前面我們讀過,在大乘圓教十信位的菩薩證兩個不退:位不退、行不退。但是小乘初果他只證一個位不退,他的行還會退轉。所以行不退不僅僅是見道位,是屬於大乘圓教的菩薩,不是普通菩薩。「位不退,非是凡夫」,位不退最低的限度是小乘初果,他已經證得聖位,他不會退轉去做凡夫。

  「進步則捨故稱」,你的位次提升了,原來那個稱呼就沒有了。譬如說你證到須陀洹,還沒有證須陀洹之前稱你凡夫,證到須陀洹不再稱你凡夫,稱你作須陀洹。須陀洹你再升一級,證得二果斯陀含,就不再稱你須陀洹。升一級之後,從前那個稱呼就沒有了,捨掉了。像我們在學校念書念小學,叫小學生;小學畢業了念中學,不再叫你小學生,叫中學生;中學畢業念大學,不再叫你中學生,叫大學生。以前那個稱呼沒有了,捨掉了。這是世間法的法則,這個我們不難懂,可以體會,升一級,下面的級數就捨掉。好比爬樓梯,上第一階,接著上第二階,捨掉第一階才能再往第二階,要爬到第三階需捨第二階。

  看看極樂世界,「極樂同居,一切俱非,一切皆是」,不可思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凡夫跟聖人在一起,就好像什麼?這一個教室,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都在一起上課,這個班級很特別、很不可思議。你說它是大學生,它裡頭有小學生;你說它是小學生的教室,它裡頭也有研究生,你怎麼說?「一切俱非」,什麼都說不上,只能說這是教室,在上課,不能說它是小學、中學、大學,都不可以說,「一切俱非」。都無法說明是什麼,都有。也可以說這個教室裡頭有大學、有中學、有小學,「一切皆是」,不可思議。說是也都是,說不是也都不是,西方極樂世界不可思議。

  實際上佛門裡面的教學,法師大德講經說法就是這個情形,聽眾很多。就像我們辦一個大型講座,尤其是大型的講座,來的聽眾有時成千上萬。就像導師淨空上人,過去曾在馬來西亞,李金友居士辦一個大型講座,聽說那一次聽眾約有兩萬人,大約估計有兩萬人。兩萬人都在一個講堂裡聽演講,這些聽眾裡面學佛程度不一,確確實實有小學程度、有中學程度、有大學程度。用世間法的學歷來說,基本上學歷是有差別的,有人讀到碩士、有人讀到博士程度,統統在同一個講堂聽演講都在一個教室,我們大家在一起上課。用這樣的比喻形容更容易體會,像這樣的課程,你能說是小學課程?還是大學、碩士班、博士班?你要說是也都是,都有,從博士到小學都有;你說不是也都不是,因為他們是在一起上課,佛門裡面稱這種場合叫大講座。

  所謂大講座就是各種不同程度統統包容,各種不同年齡也統統包容;來聽講的有十幾歲的小朋友,有八、九十歲的老翁,老伯伯、老祖母,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大講座!我們在學經教的時候,過去導師常提起,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師常常告訴大家說:「講大講座困難」!難在什麼地方?要講到大家都契機不容易。因為各方面的對象都有,很多,你講的東西各個階層、各種不同程度、各種不同行業,聽了都能理解,生歡喜心,這談何容易?這跟學校班級裡面上課大大不相同。你在學校一個班級,一個班級的學生程度都差不多,年齡也差不多,好教、好講,你針對這個對象講課,這比較容易。這個教室裡什麼樣程度都有的時候,這個比較難講。

  所以我們在學講經的時候,過去李老師指導我們的原則,這一堂講下來之後內容有淺有深,有廣有略。廣就是講得寬廣,略就是講得範圍較小。為什麼?要適合各種人的口味。你要是一直都是深講,講深了程度不夠的人他得不到利益,下一堂課他不來了,因為他聽不懂。如果完全都是淺講,程度高的人聽起來沒味道,太淺,他下一堂也不來了。你要怎樣講能夠把男女老少,各種不同程度的人都能抓住,每一堂講的時候他們都來,你成功了,相當不容易。西方極樂世界的大講堂什麼程度都有,你看看,我們知道念佛往生的人,有不少往生的人沒念過書、不認識字;有高程度的人,居然有等覺菩薩、有法身大士、有阿羅漢、辟支佛,高水平的。佛在那個地方說法,真的,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是不可思議。

  後面一段「十方佛土,無此名相,無此階位,無此法門,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這幾句話蕅益大師說的,這是實實在在的,真實之事。十方世界確確實實沒有,沒有這些名相,也沒有這樣的階位。十方世界包括我們現在居住的娑婆世界,也沒有這個法門。但是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這個不可思議。

  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這麼特殊?蕅益大師在此地給我們講,這是「心性之極致」。我們學佛沒有別的,終極的目標是回歸到心性。現在一般人,我們常常聽到世間人所講的,回歸自然,返璞歸真。這兩句話說的人很多,裡頭的意思淺深差別很大。淺的講回歸自然,希望少一些人為的環境,多幾分自然的環境。所以一旦有假期,都市的人都離開自己的住家,到風景區去旅遊、遊覽,能夠過短時間的跟大自然在一起的生活。避免都市裡面的吵雜,都市裡頭的緊張,在大自然裡比較輕鬆一些,返璞歸真也是這個意思。

  在澳洲這個國家,澳洲地大人少,尤其像我們住的這個城市,就是建築在自然環境當中,自然環境沒有破壞。我們淨宗學會是在一九九五年第一次到澳洲,導師淨空上人過去與韓館長第一次到澳洲,那時開始成立,十年前。那時澳洲的上空最大的遺憾,環境是很好,可惜臭氧層破裂,陽光、紫外線很強,比普通地區要超過六倍。所以出門一定要打傘、小學生也都要戴帽子,不但戴帽子脖子上也有布遮著、穿長袖衣服,避免被強烈的紫外線照到皮膚,因為紫外線曬久了容易得皮膚癌。最近這兩年科學家告訴我們,澳洲上空的臭氧層不見了。到哪裡去了?到南美洲去了。臭氧層在空中也是動的,不是靜止的,現在轉到南美洲去了。這個地方的上空,從前的遺憾現在沒有了。澳洲這個國家,同修很多人去過,我們現在建立道場在當地。

  澳洲原始的自然景觀都沒有被破壞,都保持著,原始森林很多,人少地方大。我們住在這個地方回歸自然,返璞歸真,這是淺說。說淺一點,一般人才能體會。在佛法裡面返璞歸真,是心性之極致,要怎樣才能做到回歸心性?要真誠心念佛。《無量壽經》上教導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重要。這八個字就是蕅益大師在此地講的這幾句話。什麼是菩提心?淺而言之,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用這個心,用這個心決定不吃虧,用這個心你這一生決定生淨土,便宜佔大了。

  你要不用這個心,你念佛也不能往生,虧吃大了,你還要搞六道輪迴。我們決定要用這個心,對於這個世緣,世間一切人事物看破、放下、自在、隨緣,不怕吃虧,不怕上當,不但不怕,歡喜。為什麼?我再住幾天就要走了,我到極樂世界去了。這一邊你們想要的東西,我都佈施給你們,多供養一點,多修一點福。「布施供養福無邊」,這是佛在經上講的。跟這些眾生結些善緣,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之後,倒駕慈航來度這些人。菩薩要發清淨大願,這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阿彌陀佛。

  所以念佛堂,印光大師的教誨決定要記住,決定要落實,念佛堂共修,二十個人是最理想的,這是說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在澳洲導師的念佛堂的標準,訂的是四十八個人。就是在道場常住二十個人,另外二十八個人是來自各地方的同修,他們是短時間參加我們佛七的活動,那邊的佛七是十個佛七,七十天。他在這個地方念滿這一屆他就要回去,道場常住二十個人是在這裡長住。特別安排這個活動,是報答施主恩、報同學恩,我們歡迎大家在一起念佛,遵守印光大師的教誨。

  印祖當年在大陸蘇州靈巖山,他的念佛堂裡沒有講經,只有開示無講經。在澳洲的念佛堂,我們導師就是加了這一堂講經。為什麼要加講經?印祖在那個時代不加可以,因為當時學佛的風氣還是很興盛,明理的人、懂佛法的人很普遍。在民國初年的時候,佛門裡在家出家的大德很多,弘法很多,在那個時候不加可以。現在這個時代不同,加了講經有好處,好處在哪裡,解行相應。你要理解,對這部經這個法門,為什麼要念佛?要往生西方?對這些道理要多深入瞭解。這樣念佛行持才能相應。

  你看看《彌陀經》,如果你要不講清楚、講透徹,念佛的人信心不能堅定,念佛的人堅定的信心發不起來。堅定的信、願是往生最重要的因素。這都是蕅益大師講的,「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是不是有真信,有切願要往生到西方,這是決定是不是能往生;往生到西方,「品位高下,決定在念佛功夫的淺深」。所以信、願,等於說在西方極樂世界來講是引業,引是引導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深信切願。念佛功夫淺深,到極樂世界是滿業,到極樂世界你生在哪一土、哪一個品位是你念佛功夫的深淺。念佛功夫深,品位就高;念佛功夫淺,品位就低。這是滿業。信願行三資糧,缺一不可。

  我們現在在這個世間要爭取的是這兩樁事情,這兩樁事情是帶得走的!其他的事情統統帶不走,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一定要曉得。既然是帶不走的你就得要放下,你要不放下,你就被拖累,你就要受害了。帶不走的統統要捨,你要有智慧觀察機緣,有這個機緣馬上捨,毫不猶豫、毫不吝嗇。這個樣子養成習慣,臨命終時往生一點障礙都沒有。平常已經捨得習慣了,絲毫不放在心上。我們現在就要捨,不能等到臨命終時才來捨,恐怕那時會捨不下,所以這是「心性之極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這些現象就是自性圓滿流露出來的。

  「持名之奇勳」,勳是功勳,持名念佛奇異的功勳,不可思議的功勳。四種念佛裡面,佛勸我們用這一種,這一種容易行、成功高,成功的機率很高。四種念佛註解裡都有,實相念佛、觀想念佛(《十六觀經》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這四種念佛的方式。持名跟實相相應,所以這很不可思議。對於淨宗教理知道少,不夠深度,但是他只要信心堅定、願心堅定,他一點懷疑都沒有了,這一種持名念佛就暗合道妙,不可思議。如果你對於這個經教通達明瞭,你這個持名,念這個佛號聲聲相應、念念相應,是明顯的相應。不明瞭的如果你能夠死心塌地念,他會暗暗的相應,暗中會相應,念念當中他是相應,但是他自己不知道。不知道也不要緊,到極樂世界就知道,就明瞭了。

  「彌陀之大願」,你看這三樁事情,「彌陀大願」是佛力,「持名」是自力,自己的力量。「心性之極致」是心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佛、眾生這三個相應,這個不思議的境界西方極樂世界才現前,尤其是凡聖同居土。西方極樂世界最殊勝的、最無比的,就是凡聖同居土。你要講實報土,西方世界的實報土跟他方諸佛世界的實報土無二無別,沒有兩樣。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凡聖同居土。

  西方世界與其他諸佛世界都不同,西方世界的同居土,有實報土在裡頭,有方便土在裡頭,有常寂光淨土在裡頭,它四土合在一起,無障礙。不像其他諸佛世界四土他有隔閡是分開的,並不相融,高階的淨土可以通較低的,但低階的無法通高階的。就像在凡聖同居土不能看到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看不到菩薩的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可以接觸到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可以接觸到凡聖同居土,我們無法接觸他們,這是十方諸佛世界,四土沒有合在一起,這其中有阻礙,不是融合在一起。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交融在一起,西方極樂世界最特殊的就是凡聖同居土,其他三土跟諸佛世界一樣,他最殊勝的就是,凡聖同居土與其他三土沒有障礙,這個不可思議。

  再看下面第二段,「一生成佛」。這一段我們也分六個小段來介紹。第一小段,「一生補處,即是圓證三不退之別名,意謂只一生補佛位,如彌勒、觀音等。極樂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必實證補處故,其中多有此等上善,不可數知」。這就是經文所講的: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就是這一句經文裡頭所說的。所以補處是等覺菩薩,菩薩是因位,佛是果位,因位到了極處、到頂點了就是補處菩薩,一生成佛。所以一生補處就是圓證三不退,圓是圓滿。法雲地的菩薩還不能講圓滿,為什麼?他上頭還有個位次,他是接近圓滿,還不是真正圓滿,補處才是因地達到圓滿。我們常常看到佛門大雄寶殿上有匾額,匾額上寫的什麼?因圓果滿,因圓是等覺,果滿是妙覺。因地到圓滿是等覺菩薩;果地圓滿是妙覺,佛的位置。用這幾個字來讚歎佛菩薩,很好!通常你看大殿上供養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果滿,釋迦牟尼佛兩旁邊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文殊、普賢是因圓,佛是果滿。這是我們一般在大雄寶殿裡面看到的一佛二菩薩這種供法。

  所以圓證三不退,著重在「圓」字。證三不退,圓教初住就證得,法身菩薩,同生性,他不是異生性。意思是說一生就成佛了,不要等第二生。下面舉個例子,像彌勒菩薩,彌勒菩薩一生成佛,觀音菩薩也一生成佛。觀音菩薩在極樂世界成佛,他是極樂世界的後補佛,彌勒菩薩是我們娑婆世界的後補佛。

  這一集時間到了,這段下一集再繼續播出,多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