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直講(第三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集)  2017/10/30  中國上海  檔名:WD19-028-0005

  《太上感應篇直講》。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第一堂課接著昨天講的「善報章第五」,昨天我們學習到這章「善報章」。請大家翻開經本,大家用的經本是第二十五頁,第一行。在我們還沒有講之前,我們跟昨天一樣,我們先來念前面三首偈:「太上寶訓,感應之篇。日誦一遍,滅罪消愆。受持一月,福祿彌堅。行之一年,壽命綿延。信奉七年,七祖升天。久行不倦,可成佛祖。」

  我們請大家看第二十五頁第一行,從第一句看起:

  【苟或非義而動。】

  這是「諸惡章」的第一句話。『苟』就是如果的意思,如果對於非義之事而動了念頭,『非義』就是不正當的事情,不合理,不合義理的。『動』這個字就是我們佛法講的身口意三業,「動」必定是意先動,意念,我們平常講的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動了非義的念頭,指使身口去造作非義的事情,非義的言行。所以動就是身口意三業,主導的就是意業。意,起心動念,起了不正當的念頭,所以就造了非義之事。這句是一個總綱,因此我們斷惡修善修行關鍵,總是在起心動念去覺照、去觀察。起一個不善念,我們覺察要快,不能太慢,太慢這個惡念一直發展下去,我們就會去造作種種的惡業。所以古人修行,他有用黑豆、白豆來修自己的心;也有用功過格,像袁了凡先生他記功過格。在佛門我們淨宗八祖蓮池大師,他也根據道家的《太微仙君功過格》,把它用佛法,也編了一本《自知錄》,就是善過自知錄,就是自己知道自己是善還是過,每天根據《自知錄》來省察檢點自己身口意三業所造作的善惡業。所以古人修心的這些方法我們都可以參考,這個功夫也非常重要。我們念佛人最直截了當的,就是不管起什麼念頭,都把它換成阿彌陀佛這個念頭,這個是最圓滿、最究竟的。但是我們不管用什麼方法,用念佛的方法,或者記功過格,或者用黑豆、白豆,種種方法,關鍵還是在覺察、覺照。古大德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就是不怕這些妄念起來,怕我們覺察得太慢了,覺察太慢,這個妄念一直發展下去,控制不住。所以剛剛起來的時候你就要覺察到,趕快把它調整過來,我們念佛人用一句佛念把它調整過來。所以我們導師上淨下空老和尚在講席當中也常常勸我們,不管起什麼念頭,都把它換成阿彌陀佛。但是要用功,這個用功就是要提起覺照這個功夫,如果不提起覺照這個功夫,我們雖然口念佛,心還是轉不過來,還是隨境轉,這是我們現前要做的功課,就是做這個功課。

  此地講「苟或非義而動」,下面接著就講什麼叫非義。下面這句講:

  【背理而行。以惡為能。】

  這個兩句,這個兩句就是下面這些非義的一個總綱、總說。下面這種種的惡業,第一個是非義而動,起心動念動了惡念,動了惡念造作出來的行為就違背正理,違背常理,就是不合理,不合情理法,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這些行為就出來了。『以惡為能』,造這個惡業,以造惡業認為自己有能力。為什麼造惡業?就是起了惡念,身口意三業,這個惡念是什麼?我們做三時繫念,每一時都要念一次懺悔偈,就是「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懺悔」。這章叫「諸惡章」,列出一百七十條都是諸惡。所以我們念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什麼是諸惡業?我們要讀《感應篇》才知道什麼是諸惡業,這個比較具體,一條一條給我們列出來,這列一百七十條統統是屬於惡業,這個就是諸惡業,這個再展開那就無量無邊。諸惡業都是從身語意之所生,從貪瞋痴,身語意去造作,根源就是貪瞋痴。

  我們在儒家這個經典裡面看到,像《三字經》講,「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這個是《三字經》講的話,就是我們人性它是本善的,這個本善跟佛法講的自性是一樣的,是講它的本性,本性叫至善,至善它沒有善惡,叫至善。有了善惡是習性,所以本性跟習性不同。所以,孟子主張性善,習性的善;荀子主張性惡,那是習性的惡。孔子講的是自性的至善,跟佛法講的是一樣的,自性本自清淨,超越了善惡。這裡講的,就以現前我們六道凡夫來講,就是善惡的善。那為什麼會造惡業?這個就是各人遇的緣不一樣,遇到惡緣就學惡事,造作惡業;遇到善緣學善事,造作善業。善導大師講的,各人遇緣不同。有的遇到善緣,有的遇到惡緣,這個緣我們要去選擇的。所以在《論語.里仁篇》裡面也講,里仁的里就是居住的環境,居住的環境你要選擇有仁慈的人,我們佛法講,你要親近善知識,你要選擇這個地方去居住,選擇這樣的環境來親近這些善人。你常常接觸善人,我們不知不覺也受他影響,跟他學這個善。如果去選擇不好的環境,親近惡人,當然我們也不知不覺會受他影響,受環境影響,跟他造惡業。好像我們本來身體上沒有腥味,我們到了魚市場,天天去,常常去走一走,出來也都有魚腥味;如果你到賣香的香鋪,都是檀香味,你常常去那邊走,出來就是檀香味,那不一樣。所以《論語》裡面講,里仁就是教我們要親近善知識,我們居住也要選擇環境。

  像孟母三遷,孟子的母親搬家搬了三次。她為什麼要搬三次?為了教育孩子。第一次家裡住在屠宰場旁邊,孟子小時候他也就學習了,學習怎麼殺豬宰羊。他母親看一看不行,兒子以後長大變成屠夫,就做這個行業了。後來又搬到一個殯葬業的旁邊,一天到晚就是做殯葬的事情,他也學了,她也不希望她的孩子將來做這個事情。後來搬到一個學宮(就是學校)旁邊,孟母才定居下來,讓他親近這些老師,學習聖賢文化。所以,後來孟子成為亞聖,也是得力於他母親從小用心的選擇環境教導,才能成為聖賢。選擇環境在我們凡夫來講是有需要的,因為我們自己沒有功夫,沒有功夫就必須依眾靠眾,古代祖師建叢林就是依眾靠眾,親近善知識。我們凡夫總是心隨境轉,如果我們功夫成就了,我們心能轉境,那我們住什麼樣的環境都沒有問題,我們不受影響,而是會去影響眾生,就是去教化眾生。像佛菩薩、阿羅漢他們不受影響,像地藏菩薩他到地獄都是度眾生的,我們去地獄就不行。這些道理我們總是要明白,才知道我們現前是什麼樣的程度,我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環境。

  此地也是給我們一個提醒,「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做惡事來做為自己的能力,來展現自己有能力,有能力造惡業。下面就給我們列出這些惡業的事項,這個惡業有一百七十種,這個惡有剛強之惡,也有柔弱之惡,所以這些我們都要仔細去看。下面這句講:

  【忍作殘害。】

  『忍』不是忍辱那個忍,忍這個字在此地它的意思是忍心,我們一般講你怎麼忍心這麼做?就是沒有慈悲心,就是殘忍的意思,怎麼這麼殘忍,這個人怎麼這麼殘忍。所以,『忍作殘害』就是很殘忍,去造作害人害物的事情,這個人就沒有慈悲心,因為所做的都是殘害人物的事。殘害人物的事情太多了,下面就一條一條給我們列出來。再看下面:

  【陰賊良善。】

  『陰』是陰暗,就是暗中的意思。『賊』就是賊害,「賊」有偷盜的意思,小偷、強盜。暗中賊害善良的人,就是暗中害這些人,這個不是在表面上的,是暗地的去害,我們現在的話講,他這個人有陰謀害人,他要害什麼人?專門去害善良的人。自古以來中國、外國都有,凡是這裡「諸惡章」列出來的,就是我們這個世間都發生的事情。如果這個世間沒有這些事,這裡不會列出來,就是有這些事,有這些人。再看下面一句:

  【暗侮君親。】

  這句也是我們自己要常常反省。你看,「陰賊良善」,都是講陰暗,這句又是『暗侮君親』。這個「暗」也是「背後欺瞞」,君就是領導人,以及自己的雙親,包括自己的親人,親人當然以父母做代表,一個領導,一個父母。背後欺瞞總是陽奉陰違,我們常常講,上面領導人交代我們做什麼事情,父母親對我們什麼教訓,陽奉陰違,表面上都講要依教奉行,但是在背地做的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就是我們平常講的陽奉陰違,就是此地講的「暗侮君親」。陽奉陰違就有欺侮,好像侮辱這個意思,這個是罪業。下面講:

  【慢其先生。叛其所事。】

  這兩句。『先生』是指老師,老師傳道、授業、解惑,對先生不能輕慢,也不能傲慢。我們在《觀經》淨業三福第一福,第二句就是「奉事師長」,對師長不能傲慢,也不能輕慢,要尊敬師長,要尊敬,所謂尊師重道。為什麼要尊師重道?尊師是為了重道,就是重視自己的道業,所以要尊師。如果不尊師,也就是不重視自己的道業,不重視自己的道業,當然自己的道業、學業、事業都不能成就,因為不尊重。所以俗話常講,「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老師」。學生考中狀元,老師可能是鄉下一個窮秀才,連個舉人都沒考上,但是他的學生不但考上進士,而且考上進士第一名就是狀元。這樣看起來,學生的成就比老師高太多了。學生為什麼有這麼高的成就?他懂得尊師重道,老師的才華不見得比學生高,但是學生懂得尊師重道,他的學習就超過他的老師。所以俗話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就是學生成就超過老師。因此對先生要尊敬,自己學習才會有成就。這個老師並不怎麼樣,但是這個學生他學習的態度好,對老師尊重,老師不怎麼樣,他學得會很有成就,成就都超過老師。所以自古傳下來這句話也是真理,事實真相。所以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老師,關鍵就是學生懂得尊師重道。

  現在的學生就不行了,現在的學生,老師還要去巴結學生。我今年在台北劍潭國際青年活動中心租了個場地,舉辦兩岸三地傳統文化青年學習營,我們台灣桃園劉議員帶我去找那個主任,跟他講我們辦這個是公益的,請他租金算便宜一點,找那個主任。那個主任也跟我差不多,六十幾歲,比我小一點,也都是當教授的。現在的學生,他說跟我們這個時代的學生就不一樣了,在大學裡面教授講課很多學生他不來聽課的,教授問學生說你們怎麼不來聽課,學生怎麼回答?你自己反省反省,看你自己講得怎麼樣。所以,這個主任跟我談得也很投機,談話談得很久,講得很感慨。我們可以理解,因為我們這個年紀的時代,學生對老師的態度雖然不如古人,但是還是有一定的尊敬,不至於像現在的學生,上課不來聽課,然後老師問他你怎麼不來聽課,他說你自己反省反省、你自己檢討檢討,對老師一點尊重之心都沒有,他能學到什麼東西,實在講就是混日子,混一個文憑,就是這樣,學不到。現在沒有這種傳統文化的教育,所以好像從初中以後,高中、大學學生對老師的不恭敬愈來愈嚴重。有的甚至畢業還要去打老師的,這在以前是很少,不是沒有,很少,但是現在很多。

  所以,常常聽到有些同修當老師的,我們碰到的時候常常會感嘆現在學生不好教,真不好教。以前的學生老師還能打、還能罵,現在呢?現在是老師要去檢討檢討,學生不罵老師那就阿彌陀佛了,現在變成這個樣子。但是這個事情是造罪業,所以你「慢其先生」,司過之神他要記過的。所以你現在看到這種教育風氣,學西洋人這種教育風氣,真的是造罪業。所以我們老和尚常講,他去大學講過課,看到學生專心聽大概就前面十分鐘,十分鐘以後就東張西望,心就不在那裡。所以以後他再也不到大學去講課,因為去講對他們也沒幫助,彼此浪費時間。現在聽說教授上課也要迎合學生的口味,要符合他們的需要,他們想開開玩笑就開開玩笑,反正大家樂一樂,就過去了,要考試的時候放個水,考一考就過了。這個罪業在現前這個時代可以說全球性的,這個方面,實在講,真的是西方要向古老的東方學習。我們東方再去向西方學習這方面,那就顛倒了。現在我們看到老和尚跟英國威爾士大學校長合作辦漢學院,這個校長也是非常有善根的,他也真正在做功課,也真不容易。那天到蘇州固鍀我也講了一些話,校長在下面,請他上去講,我講什麼他都能夠講出我的意思出來。所以,我一直仔細去從旁觀察,他坐在那裡不是打瞌睡,他真在做功課。所以,我們老和尚會去那邊跟他合作是有道理的,因為這個校長是真有心。我們再看下面這句:

  【叛其所事。】

  『叛』就是背叛,「對自己的職務不盡責」。從前曾國藩先生、范仲淹先生這些聖賢,他們在公家辦事,就是今天做的事情如果做的不夠他的薪水,明天要把它補上,不然對不起這份薪水,這些聖賢人、聖賢君子他是這個心態,這個做法。不是像有些人,就是去公司做事,少做一點,薪水多拿一點。每次要去應徵做什麼事情,總是先問薪水多少,覺得薪水合自己的要求才要去做。這個方面總是只有想到你給我多少薪水,他沒有想到我能夠為公司做什麼,能夠替公司賺到多少,他沒有想到這個。他只想到你要給我多少,只有想到自己要得到多少,沒有想到自己要付出什麼。因此,不管在公家機關或者私人的公司行號也好,如果請到這樣的人,他不會負責盡職的把他的職務做好。他總是混時間,反正到時候薪水發給我就好了,做多少他不管,他也沒有去考慮到我做的能不能抵得過我這份薪水,是不是對得起這份薪水,沒有這樣想。這些都是沒有學習傳統文化,所以就會造成自私自利這個心,只是想到我能在公司得到多少。

  我當兵退伍,到同學家的鐵工廠,臨時去,缺人,我去給他幫忙。我看到員工跟老闆常常在吵架,員工當然要得到薪水,老闆他也是盡量要剝削員工,兩方面都不對。後來我給他們講了個公道話,我說公司如果不賺錢,我們能拿到什麼薪水,公司賺錢你也要靠這些員工來工作,所以兩方面都要互相去設想,你這個公司才會興旺、才會成長。老闆不能只有想到我這方面,員工也不能只有想到他那一方面,要互相去設想,互相照顧。像現在蘇州固鍀也做得非常成功,他就是互相去設想,老闆照顧員工他的家屬、父母、兒女,讓員工沒有後顧之憂,員工全心全意為公司來奉獻付出,當然他這個事業就能做得愈來愈好,愈來愈穩定,能夠維持長遠。所以這句我們也要從這個地方去看,從這些地方去落實。所以,「叛其所事」,就是個人的職務我們有沒有背叛,有沒有對不起我們所做的這個事情,在佛法講,有沒有負因果責任,如果叛其所事,這個就是罪過。

  【誑諸無識。謗諸同學。】

  『誑』是欺誑,在佛經講叫欺誑,欺騙、哄騙。『無識』就是外行的人,外行人。這在社會上,各行各業都會有這些事情,特別是賣金銀珠寶的,這個要哄騙也很容易。還有賣古董的,特別現在科技發達,你賣古董,有些古董真的是價值連城,在古董的市場行情價錢很高的。有一次,台北故宮唐瑜凌唐老師他就跟我講,他跟我講宋朝的一個什麼地方做的碗,反正那些我都是外行的。他跟我講,如果現在有人送我那個破碗,他就跟我講,悟道法師你可以蓋十個佛光山那麼大。這個不是真正內行的人,現在科技這麼發達,他可以模仿得跟原來那個一模一樣,你根本就看不出來,你看不出來的。所以買這些字畫要很內行的。還有什麼夏商周的青銅器,那些現在市面上也很多,擺在外面;拿去跟故宮那個擺著對看,差不多。但是在故宮裡面擺的是真品,外面看的假的很多,不是說沒有真的,假的很多,特別是買古董、買些項鍊珍寶。幾年前我們也看到一個同修,也來到上海賣金銀珠寶,我看到他拿了一堆金銀珠寶、項鍊出來,拿一條都是一千多萬人民幣的,我聽到我都嚇壞了。但是這些有錢人就有人會去買,如果沒有人買它不可能有那個行情,就是有人買。

  在二OOO年,十七年前,我跟我們台灣一個旅行團到甘肅、新疆去旅遊,我們台灣有五個同修,去參加人家的團。到了和闐,和闐就出產玉,這個旅行團就帶我們去買,到商場去買。跟我們去的有一個邱寶桂居士,她是女眾,那個賣玉的就拿一對手環,玉的,開價八萬塊人民幣。我說這麼貴,到底這是不是真品我們也不知道,做得跟真的是一樣的。後來邱居士給他開個價,說五百塊人民幣。八萬變五百塊。我說妳怎麼這麼狠心,如果我去買,我給人家殺個一萬、五千的,我就覺得很不好意思,殺不下去,八萬變五百。邱寶桂居士她說要賣就賣,不賣我們走。我們就走了。走了幾步,賣玉的又喊:回來,回來,給妳,給妳。後來她買了那個五百塊,她說五百塊她還嫌貴。因為邱寶桂居士她在我們台灣她就是在賣珠寶的,所以她比較內行。如果我去買,你說我怎麼殺,因為我們不懂。所以我去和闐買玉,我都買五塊錢人民幣的那個。我說那個給你騙就五塊,我都是買五塊的,買了一堆回來送人,反正買石頭也好,反正就五塊錢。那個上百塊的我不敢碰,都是五塊、十塊的,買那個。所以我們不是內行,就不要去碰那些事情,金銀珠寶像我們這外行的就不要去碰。這一句,就是不管你做什麼行業,所謂「隔行如隔山」,你不是做這一行,我們就不專業,做這一行的人他專業,他要騙不專業的那很簡單,但是這個是對不起良心,「哄騙外行人」,這造罪業。不能騙人,應該童叟無欺,賣什麼東西貨真價實,童叟無欺。

  『謗諸同學』,「謗」是毀謗,「誹謗同學」。同學當中為什麼毀謗?總是嫉妒障礙,看他的功課比我好,考試考得比我好,可能考得好的這個同學,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還要炫耀一番,可能招來人家更不舒服,同學之間都會互相去攻擊毀謗。所以,前面「積善章」太上也給我們開示,太上老君也給我們開示,「不彰人短,不衒己長」,不要去彰顯別人的短處,不要去炫耀自己的長處。你家兒子聯考考上北京大學,對面那家他兒子沒考上,你家考上你在放鞭炮,那家就受不了了,你要考慮到他沒考上的心情,這個時候你就不要去炫耀,這些都是人情世故。所以,不彰人短,不衒己長,這些是處世之道。同學之間互相毀謗,這些都是造罪業。

  【虛誣詐偽。攻訐宗親。】

  這個兩句。『虛誣詐偽』,「虛」是虛妄,「誣」是誣衊,「詐」,欺詐,「偽」是作假,以不實的事情去欺騙冤枉好人,以假的當作真的去騙人,這些事情就很多了。現在在媒體上,實在講,媒體報導真實的事情不多,虛妄的成分比較多。所以,我們現在看報章雜誌也要仔細去看,有的報導的是比較實在,有的報導的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過去李炳南老居士講,報紙他說他一概不信,報導的都不是真的,都是虛無詐偽這些事情,現在的報紙更是這樣。包括各種行業都有這些事情,「以不實冤枉好人」,以假的貨物充騙真的去騙人,這在賣東西的、做廣告的,也常常有這些事情。過去我記得當兵的時候,我們有一個排長,他好像在做廣告的,他跟我講,他說我們做廣告的絕對不會去買廣告的東西。那不擺明騙人嗎?你自己跟人家講得都那麼好,你自己為什麼不用,做這樣的事情就不好,他做廣告只是想賺錢。但是你賣不實的東西給人,這個就不好,如果真好,那你自己先用,自己都不用,然後勸人家去買,自己也知道那個不是真的,用不實的廣告去騙這些客人,賺人家的錢又騙人,這是沒良心。

  下面這句,『攻訐宗親』,「挑剔同族親戚,攻其陰私」。宗親之間大家應該和諧,不應該互相去攻擊,而且去揭發他陰私的事情,這個也是不厚道。學習傳統文化它的好處主要明白道理,懂得倫理、道德、因果,對於自己的宗親他才能夠和諧。宗族之間為什麼會有這些事情,我們不難理解,總是有些利害衝突,有了利害衝突就互相攻擊,揭發他的隱私。這個是缺德的事情,不厚道,不可以去攻其陰私,宗親應該要和睦相處,怎麼可以這樣做,這個造的業很重。我們再看下面這句:

  【剛強不仁。狠戾自用。】

  『剛強』,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佛給我們講,「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這個氣質很剛暴,沒有慈悲心,剛強難化。所以,我們都是南閻浮提眾生,講到這句我們就要想到自己,剛強難化。我自己以前讀到《地藏經》也常常想,想一想自己這些習氣,真的經上講的沒錯,剛強難化。誰剛強難化?我自己剛強難化。這個我們自己要覺悟,我們覺悟才能改過。如果不從自己去反省,一直看別人,這個剛強、那個剛強,只有自己不剛強,其實自己比誰都剛強。這裡每一句都是教我們反省自己的。想一想自己,自己就是剛強難化的人。為什麼剛強難化,佛為什麼講這句話,南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如果不是剛強難化,那麼好教化,我們早就作佛了,還在這裡作凡夫嗎?可見得我們是剛強難化。難化到什麼程度?《地藏菩薩本願經》跟我們講,我們墮了地獄,受的苦實在是無法形容的,不可思議的,不是我們人間這個苦可以想像的。我們人間這些苦,我們都已經受不了了,地獄之苦那是無法從言語去形容,真的不可思議的苦。鬼王也是勸人說地獄太苦了,以後不要再造罪業,不要再來了。但是罪業受滿,出去了,沒有多久又進來了。勸到最後鬼王也不勸了,反正勸了也不聽,剛強難化。看到別人就要想到自己,別人剛強難化,我自己是不是也剛強難化?別人就是我們的善知識,想一想自己就是剛強難化。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剛強難化我們怎麼樣能夠把它改變,把剛強的這種習氣慢慢減少,這樣我們就進步了。總是要聽佛的話,我們老和尚講席當中常講,老實、聽話、真幹,這個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要做不容易。聽話,我們聽嗎?不聽。如果聽話、老實、真幹,那早就成就了。到現在還沒有成就,我們自己就要覺悟,我們自己就是不老實、不聽話、不真幹,現在要改過來。海賢老和尚老實、聽話、真幹,做個榜樣給我們看。老實、聽話、真幹,沒有一個不成就的。

  我們看下面這句,『狠戾自用』,「狠」就是凶狠,「性情凶狠乖戾,一意孤行,不聽善勸」。這種個性我們在社會上也看得很多,這個都是提醒我們不要犯這個過失。性情凶狠乖戾,這個也是從小薰習的,特別是母親的胎教,孩子在母親的肚子裡面,母親如果常常發脾氣,影響胎兒的性格,他會受到影響。出生之後,如果後天的教育沒有教好,看到的又是這些狠戾的事情,耳濡目染,長大了就養成他這樣的個性,凶狠暴戾。狠戾之人我都看到過,真的有的人是非常凶狠的,好像是虎狼獅子來投胎的,真的是很凶狠的,這樣的人我真的親自見到過。這些都是從小養成的,本來就有這些煩惱,瞋恨心特別重的,瞋恨心特別重就表現出「狠戾自用」,貪瞋痴。我們再看下面這句:

  【是非不當。向背乖宜。】

  這兩句,第一句是『是非不當』,「以非為是,以是為非」。「非」就是不對的,「是」就是對的,我們現在講對不對,是就是對的,非就是不對的。我們在佛門裡面也常常聽到,某人常常到道場來講是非。早年我在台北華藏佛教圖書館,常常聽到老和尚講經,師父上人講經,有些同修專門在道場講是非的。後來我想一想,講是非,我聽一聽他們講的,不是在講是非。為什麼不是講是非?講的都沒道理。講的是什麼?是「是非不當」,不是講是非,把非當作是、是當作非,是講這些顛倒的,亂講的。所以,講是非你還要懂得什麼是是、什麼是非,他才能講是非。如果你不懂,把非當作是,是當作非,那你是亂講,那不是講是非。所以,講是非還得有學問,不然你也講不了是非。所以我想一想,實在講,談到講是非都談不上,講是非他還得有學問,是非他要分得清楚。如果以非為是,以是為非,那就顛倒了,他講什麼是非,就是此地講的是非不當。現在這樣的人很多,不要說外面的人,在我們淨宗這些道場同修這樣的人也大有人在,而且聽經聽了很多年,他還是是非不當,還是不明理,就是愚痴、有業障,被業障蒙蔽,愚痴,所以把是看成非,非看成是。

  下面這句,『向背乖宜』。這個「向背乖宜」,「親近惡人歹事,遠離善人好事」。向著惡人,去做一些不合理的,乖宜就是不合理,違背常理的事情。他向著惡人去做這些不合理的事,背離善人、合理的事,這個叫向背乖宜。這在我們一般機關團體、公司行號也有這些事情,向背乖宜,我們要仔細去觀察這些事。凡是親近惡人、不好的事情,遠離善人、好事,違背常理的,這個就是不對了,就是造罪業。我記得幾年前,道場請了兩個同修,一個男的、一個女的來上班工作,也是發薪水給他們。我們道場就是在政府登記的社團,內政部登記的,年年都要報帳的,還要年度請會計師作帳的,那些手續很多。有些我們做的一些法寶廠商,因為廠商它是營利事業,廠商它要繳稅的。因為我們要報帳,所以我們要發票,我們報帳要發票,廠商開發票給我們,它就有記錄,它就要繳稅。繳稅,當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廠商說你要發票就要加多少百分比,我們佛弟子也不能逃稅,這個犯偷盜戒,所以就要拿發票。在我們這個道場上班這個居士,一個男的,一個女的,一個以前在山上做櫃台,現在不做了,他們兩個都離開了。他們就去給同修化緣,說要印經做法寶流通,錢交給他,他說不要交給我們社團。為什麼交給他?他的理由就是說,你交給我,我不要給廠商拿發票,我們可以多做一些法寶,有很多同修就私下拿錢給他。大家想一想,他這樣做如法不如法?他拿我們的薪水,然後人家要來道場捐款做法寶,說不要捐給我們櫃台,就不要開收據。因為交給我們,我們叫廠商去印經,我們就要給廠商拿發票,拿發票它就要被政府扣稅金,所以就比較貴。拿給他,他不要發票,給廠商講不要發票,它就比較便宜,他說這樣經可以多印一點。有些同修他也不明理,就給他了,他也覺得這樣是好事,多印一點。但是他拿去了,他有沒有多印一點我們不知道。所以做這些事情,就是這句講的「向背乖宜」,你不向正常的去做,背離正常的,向不合理的去做,都有這些事情,而且這些都是學佛聽經多少年的老同修。你看看,沒有學習傳統文化,連這些他都不懂。我們再看下面:

  【虐下取功。諂上希旨。】

  「為爭取功賞,不顧民間疾苦。」虐待下屬,爭取功勞,把虐待下屬做為爭取功勞的一個工具,這個真的是沒有慈悲心,也不顧民間疾苦,只有想到他怎麼樣能得到功勞、賞賜。『諂上希旨』,「諂」是諂媚,「為求得寵」,不惜用盡欺巧方法去巴結,「去迎合上峰的意思」,就是一般講的諂媚、巴結。諂媚、巴結,他總是希望自己在這個當中得到好處,這叫「諂上希旨」,希望得到好處。我們再看下面: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我們前面在「積善章」學習到「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我們布施恩惠給別人,不求別人對我們回報,不求報,布施給別人的財物也不去追悔、後悔,布施就布施了,就要放下了。『受恩不感』,我們接受別人的恩惠,我們要去感恩、要去報恩,不能不報恩。接受別人的恩惠要報恩,我們給別人恩惠不要求報。如果「受恩不感」,「接受別人的恩惠」不去感恩,忘恩負義,這個就不對了,這個就是罪過了。『念怨不休』,就是別人有對不起我們的事情,別人欺負過我們、對不起我們,這個怨恨念念不忘。「不休」就是沒有休止,念念不休,從來沒忘記,到死了都沒忘記。別人對我們有恩惠他都忘了,對不起我們念念不忘,這個就造罪業了。應該要念恩,恩念念不忘,怨就不要放在心上,這樣才對,這個是我們要調整學習的。

  我們淨老和尚也做榜樣給我們看,韓館長在世的時候,她脾氣也不好,實在講一般人也受不了,我們老和尚真的是修忍辱波羅蜜。但是韓館長對他不好的,他一概不提,一概不放在心上,只有感恩、念恩、報恩,念念不忘,不忘她護持之恩,對不起他的方面他不提,這個就是不念怨,只念恩,這也是做給我們看的。譬如說一個人對我們有恩,十件事情對我們有九件的恩惠,有一件事情對不起我們,我們就把那九件忘得光光的,就記那件對不起我們的事,念念不忘,念怨不念恩,這樣就錯了,這就不對了。應該要念恩不念怨,所以我們老和尚也做個示範給我們看,給我們學習。我們再看下面:

  【輕蔑天民。擾亂國政。】

  『輕蔑』就是看不起,看不起這些人民。人民,就是上天的子民,叫『天民』。怎麼可以看不起?「不重視民情」,不尊重人民。當了官,對人民就不尊重,這個叫「輕蔑天民」。沒有去考慮到人民他的需要,沒有去考慮到他們,輕視他們,不重視他們,這個叫輕蔑天民。『擾亂國政』,就是「不為國為民,反而違法亂攪」。國政不能隨便去擾亂,一個國家辦政治主要是求得公安,公眾的安定、安全,已經安定的事情就不要去擾亂,或者什麼政策也不要隨便去改動,大家已經習慣了,一動那就是干擾、困擾,所以不能「擾亂國政」。我們也要遵守國家的政策、憲法,現在國家定的政策、憲法我們也不能去擾亂,擾亂也是罪過。

  【賞及非義。刑及無辜。】

  『賞』是賞賜,『非義』就是不義之人,不合理的,非義之人你去獎賞他,那不是增長他做不如法的事情,好像他做了不如法的事情,你還去獎勵他,那不是更增長他去做這些不法的事情。該賞的不賞,不該賞的卻去賞,這個做錯了。『刑及無辜』,「刑」就是刑罰,「無辜」就是冤枉人,特別在法院當司法官的,如果不小心,或者有私心,或者自己沒有智慧,往往會冤枉好人,無辜的人給他判刑、給他責罰,這個都造很重的罪業。好,這節課我們時間到了,我們先學習到這段。下面:

  【殺人取財。傾人取位。】

  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我們先休息一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