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直講(第二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九集)  2017/10/19  中國福州阿彌陀佛大飯店  檔名:WD19-027-0009

  《太上感應篇直講》。諸位同學及網路前的同學,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請放掌!

  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四十四頁,《太上感應篇直講》第四十四頁,從第三行看起,第三行第二句:

  【用妻妾語。違父母訓。】

  昨天我們學習到這段。這段也是自古以來常有的事情,在《感應篇》講到的,都是我們生活當中很容易發生的事情。這裡的妻妾,古時候依照古禮,有妻有妾,夫可以納妾,所以一般有些有錢人,我們一般講三妻四妾,這是古代。現在法律規定只有一夫一妻,不能納妾。古時候,除了妻之外,還可以納妾,妾多少這就不一定。妻妾這個禮制也是有它的道理,在一個比較高地位的,他在社會上做很大事業的,有妻有妾。現在就不能納妾,現在納妾,那個妻肯定要跟她先生離婚的。這樣的一個制度,也很值得我們去思考。

  現在一夫一妻制,如果大家都遵守這個,男眾都遵守這個,也沒有什麼問題;如果沒有,肯定他納妾不合法,肯定這個妻就要跟他離婚了。現在用一夫一妻,是不是這個先生都沒有找第二個女人?我們現在在社會上,那些大企業家大概都有二個、三個。我到台塑,台灣塑膠公司,我就聽說創業的王永慶先生三個老婆,大老婆、二老婆。大老婆最大的,二老婆信基督教的,三老婆信佛教的。所以請我到六輕去做法會,是三老婆的女兒。在現行的法律,不允許有第二個老婆,所以你要跟下面一個結婚,前面這個肯定要離婚的。這樣的制度好不好?也有很多大家要去思考的,因為離婚畢竟就造成家庭的創傷。那也不是因為這樣的制度,他就遵守一夫一妻,不再去找了。

  古時候這個妻妾,他納妾是合法的,也有他的好處,他不用離婚,他可以保持一個家庭的完整。所以每種制度都有它的優缺點。此地講的妻妾,就是古時候,現在不能有妾,只能有妻,不能有妾。妻或者妾對先生講了一些話,也要看它有沒有道理。此地講的,「採納妻妾不合道理的話」,這不合理的。如果合理的,當然你要採納,不能說妻妾講的話都完全不採納,不是這樣。此地講的就是不合道理的,不合道理當然不可以採納。不可以採納妻妾不合道理的話,去違背父母正確的教訓,是這個意思。

  所以父母的教訓在古代都是正面的,這個地方父母訓也是正面的,不是負面的。如果父母叫你去偷、去搶,那就是負面的,那父母教你這樣做,你也不能這樣去做,這樣做也害了父母。所以《弟子規》也講,「親有過」,你也要勸諫。所以這個地方『用妻妾語』,妻妾講的是不合理的話,父母的教訓是正確的教訓,你不能用不合理的妻妾語來違背父母正確的教訓,是這個意思。如果「用妻妾語」,而違背父母正面的教訓,那就錯了,這個就不可以。

  父母教訓我們要遵守倫理道德因果,這個不能違背。我們舉個例子,譬如說像我母親從小都教我們,舉頭三尺有神明,身體裡有三尸神,不能做壞事,這個教訓是對的,跟《感應篇》、跟經典聖賢教訓相應,是對的,這個我們就不能去違背。如果你討了老婆,老婆說那是迷信,然後用老婆講的這個話去違背父母這個教訓,那就不對了,就錯了。這是舉出一個例子,大家明白這兩句話它真正的含義。我們再看下面:

  【得新忘故。口是心非。】

  俗話講,衣服穿新的,人要舊的,這是講我們人情世故,人情。所以我們不能喜新厭舊,得到新的,然後舊的就忘了,這樣顯得人心不厚道。應該要念舊,我們人常講某人很念舊,念舊就是常常想到舊的朋友,這個情誼很深。所以這個跟《弟子規》講的,《弟子規》講的也是這樣的。『得新』,不能『忘故』,有新的朋友,不能忘故交,這些舊的朋友。如果一個人「得新忘故」,這個人真的就人心不厚道了。『口是心非』,「口是」,講的都是很合理的、都是對的,但是心裡他的想法並不是這樣,這是心口不一。所以心裡想的跟口中講的要一樣、要相應,不可以口是心非。

  【貪冒於財。欺罔其上。】

  『貪冒』,這個字念莫,「貪污錢財」,沒入自己的口袋,「貪冒於財」。見到錢財起了貪心,這個也是很容易犯的,我們也很容易犯貪財的惡業。所以錢財我們要得之有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要合理。不合理的錢財你得到了,實在講,不但沒有好處,而且有壞處。貪污錢財在中國外國,古今中外就很多。

  下面這句講『欺罔其上』,「欺」是欺騙、欺瞞,「欺瞞上司」,欺騙上面的人。這兩句特別是做官的人如果沒有時時提醒自己,那就很容易犯,犯貪污錢財。犯貪污錢財,必定要「欺罔其上」,一定是要用種種的方法來欺瞞,來掩飾自己貪財的罪過。我們再看下面:

  【造作惡語。讒毀平人。】

  『惡語』就是我們佛經講的惡口。在《十善業道經》口業講了四種,在五戒它只有講一條妄語,五戒的妄語它是涵蓋惡口、兩舌、綺語。妄語就是欺騙人,講假話欺騙人,故意騙人,這是妄語。惡口就是凶惡的話,傷害人的壞話,講這個話很傷人的,口氣也不好,講的那個話讓人聽了很難受。所以俗話講,「利刀割水痕易合,惡口傷人恨難消」。就是你一把利刀在水裡面把它劃一劃,你一劃那個水馬上就合起來,利刀割水痕易合,一割,馬上它又合起來了。但是惡口傷人就恨難消,講一句惡口去傷到人,可能那個人就恨一輩子;如果不是學傳統文化的,修養不好的,可能他就懷恨在心。此地講「造作惡語」,「捏造不利人的壞話」。在我們台灣選舉常講抹黑,這個就是造作惡語。造作惡語,『讒毀平人』,「平人」就是平白無辜的人,他造謠講這些壞話,「造謠毀謗平白無辜的人」,這屬於惡口的罪業,這個罪業也很容易犯。

  【毀人稱直。罵神稱正。】

  這兩句也屬於惡口業。「毀壞別人的名譽和人格,自以為正直」。過去我們淨老和尚也常講,因為也有人去毀謗老和尚,還登報紙,現在很多,現在還是很多。大概也是二十年前,桃園有個居士看到有個法師登報紙去罵老和尚,那報紙拿來給我看。他說我們要不要再寫一篇罵回去?我說他是罵老和尚,我拿到新加坡向老和尚報告,看要不要罵回去,如果要罵回去你再去寫。拿到新加坡給老和尚看,老和尚說讓他罵,罵累了他就不罵了,我們不要去回他。所以老和尚看也沒看。後來他老人家講了一句話,他說現在有一些人專門找些有名的人來罵,找一些有名的人罵,以為說他很正直,他就出名了。有一些人幹這種事情,但是自己造口業,惡口的業,這個惡口業死了以後會下拔舌地獄。那天我們看那個動畫,江老師畫的那個拔舌地獄,舌頭被吊起來,好恐怖。如果看到那個,我們也不敢去造惡口。

  現在人你給他講這個,他不相信,他認為是迷信,哪有那回事情。佛在經典上講的,佛講的都是事實真相,他不會去騙人,他也沒有必要去講一個不是真的,然後來嚇唬人。佛大慈大悲,怎麼他會去講一個不是真的然後來嚇唬人,用這種手段來勸眾生不要造惡,不是。佛真正大慈大悲,就是告訴我們這個事實真相是這樣的,你相信是這樣,你不相信它還是這樣,讓我們知道這個事實真相,避免造那個惡業,去受那個惡報。那不相信,不相信吃虧在自己。這句是講毀壞別人的名譽跟人格,他去毀謗人,然後來顯示自己,我很正直,我講的話很正直,這叫『毀人稱直』。這句是對人。下面這句是對神,『罵神稱正』,他去罵神明自以為是公正,連神他也罵,這都是自己造口業,這都有果報。下面講:

  【棄順效逆。背親向疏。】

  這句現代人非常多,這就不合乎常理,不合常理。『棄』就是離棄,就是捨棄。「離棄順天理的事,去效法逆天理的事」,這叫『棄順效逆』。有句話講:「順天則昌,逆天則亡」。你一個人人心不順乎天理,去效法違背天理的這些事情,說這些話,做那些事,這個叫逆天,逆天則亡。「棄順效逆」,現在人做的都是這些事情,都是棄順效逆的事情,違背天理的事情。

  『背親向疏』,「背」就是背離,「背離至親骨肉,反而向外人獻殷勤」。自己人不親,向那些外人獻殷勤,這個也違背常理,實在講也是違背倫理,我們一般講倫理道德,違背這個。在台灣現在這個執政黨,現在做的就是這一句,對自己祖宗不要了,不認自己祖宗,然後就向外國人好,他不承認祖宗是中國移民過去的,他說跟中國沒有關係。為了他的政治目的,「背親向疏」,我看他的祖宗看了都會流眼淚。不應該以這個政治去否定自己的祖宗,否定自己的歷史文化,一味向著外國,這個是違背常理。我們再看下面:

  【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鑑猥事。】

  我們看《直講》,「存心不良,反叫天地做見證」。這個『鄙懷』,就是存心不好,還要請天地神明給他做見證。『引神明而鑑猥事』,做污穢的事,還請神明給他鑑察。這個就是沒有敬畏之心,對神明沒有敬畏之心。對神明如果有敬畏之心,那就不會做這個事情。對天地神明存敬畏之心,我們不好的存心、不好的事情,怎麼還敢叫天地神明來做證明、來鑑察?下面這句講:

  【施與後悔。假借不還。】

  「施捨財物,後又懊悔」。這是布施後,又後悔了。這個佛經上也有講,在《安士全書》引用佛經講的,有人一生,前半生發財,後面他又破產了,這個佛在經上講了這個因果,前生修布施,布施又後悔,所以這生得果報,前面發財,後面財產又沒有了。所以布施就不要再後悔了。我們一般講,布施要淨施。以前新加坡有個談禪老和尚,在新加坡的城隍廟賣香燭。賣香燭他賺的錢自己省吃儉用,都拿到大陸來修破損的寺廟,去幫助大陸修舊的寺院,幫助很多,他這個布施也是我們要學習的。他這個錢給寺院的負責人、住持,就給他交代清楚、就跟他講,說這個錢是給你修寺廟的,因果就是你要負責了,把它交代清楚之後,布施後他就不會再去過問。你做不做,你做得如法不如法,因果你自己負責,他不會再去過問。所以他這個布施叫做淨施,他用清淨心去布施。不是他布施了之後,然後一天到晚還去檢查、去詢問,那這樣自己心就不清淨了。不清淨,就不叫淨施。所以他這種布施叫淨施,用清淨心布施。因此,我們淨老和尚對他非常讚歎,說這個值得我們學習。你把這個事情交代清楚,我這個是做什麼的,交給你就是你負責了。不要布施之後又後悔,那心就不清淨了。此地講布施又後悔也是罪過,為什麼是罪過?自己生煩惱,生煩惱就是罪過。布施就布施了,你還後悔什麼?如果相信因果的人,你布施,縱然人家騙你,實在講也不吃虧。如果了解因果,沒有吃虧的,吃虧反而佔便宜。不了解因果的人他不知道,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所以認為他吃虧了,實際上你布施做好事是絕對不吃虧的。

  『假借不還』。俗話講:「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我們不能給人家借了財物,就不肯償還。有些人的確是借人財物,他是不肯還的,他就打算不還你的。我記得我在十九歲,那時候去打臨時工,在台北大同公司去做臨時工。裡面有個同事就跟我借錢,那時候借了幾百塊台幣。四十幾年前,幾百塊也算不少了。他就跟我講,我領薪水就還給你。領了薪水那一天,他就跟我講,他現在有什麼事情又要用到錢,下次再還給我。那個時候我已經在聽老和尚講經,也在念阿彌陀佛,那個時候念阿彌陀佛求往生的意願非常強烈。我十九歲就想求往生,因為感覺人生很苦,看到極樂世界那麼好,我十九歲就很想往生了,一直念佛、一直念佛。然後就坐公車,大陸叫公交車,坐公車下班回家。跟我借錢那一個,我先上,他後面上,他不知道我跟他坐同一班,然後他要買車票,結果他從口袋掏出來一把鈔票,我站在旁邊剛好被我看到,他就很不好意思,就把那個錢還給我了。後來我想大概我念阿彌陀佛感應了,他大概打算不還的,明明有錢,口袋錢那麼多,還跟我說沒錢,下次再還給我。我也沒有想要跟他要,剛好我先上去,他沒有看到我上去,那個時候要上車買票的,他的口袋一掏出來一把鈔票。他掏出來剛好看到我,他就很不好意思,就只好還給我了。「假借不還」,這個也是不好,我們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如果你給人家借了財物,你不償還,那下次要再向人借,人家肯定不會再借給你。

  【分外營求。力上施設。】

  『分』就是本分,「分外」就是本分以外的。就是不守本分,超過自己本分以外的,去經營追求,這個也是不對。我們也不能看到人家大富大貴,發財了,我們也要分外去營求,這是不對的,這個總是要了解因果。因果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我們一生賺多少、吃多少,都有個定數。別人他榮華富貴,他前生有修。看到人家很有錢,很有地位,過去生他財布施、法布施修得多,又健康長壽,他又修無畏布施,人家修的!如果你沒有修,我們也要想得到跟他同樣的果報,沒有那個道理,那個違背因果的法則。這個因果律,佛也不能推翻,佛他只能把這個事實真相告訴我們,勸我們斷惡修善。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所以不可以「分外營求」。我們想要得財富、得聰明智慧、得健康長壽,明白這些道理,這一生趕快修,我們也可以改造命運。你不從這個地方去修,只是想怎麼去做事業,分外營求,你命中有就求得到,命中沒有,你用什麼方法也求不到,只有增長罪業而已,那個就沒有意義。『力上施設』,「把精力都放在奢侈豪華佈置」,這個跟上面一樣。

  【淫欲過度。】

  這是男女的邪淫,正淫過分了也不行,也會傷身敗德,何況邪淫!此地講三點水這個淫,除了男女淫欲之外,凡是欲望超過的,都涵蓋在裡面。如果男女婬,這個婬旁邊是個女字旁。這裡是三點水,三點水就像下雨下得太多,叫淫雨,淫雨就造成水災了。這個字來形容我們做任何的事情,欲望,追求的欲望像下淫雨一樣超過了,過度,過度就不對了。所以這句是廣義的,凡事,不管什麼事,都不能超過。你吃飯也不能吃太多,喝酒也不能喝太多,做什麼都不能超過,超過就不好。你吃飯吃太多,胃腸撐壞了。這句是廣義的,除了男女淫欲不能過度以外,任何事情都不能超過。

  【心毒貌慈。穢食餧人。】

  「內心惡毒,外貌慈和」,這是『心毒貌慈』。我們看到這句,我們自己心毒不毒?大家有沒有毒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自己心有毒。什麼毒?貪瞋痴三毒。這個我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因為我有這個貪瞋痴三毒,三毒煩惱,這是佛經講的。這個地方講的,主要是針對內心惡毒,是特別指這條。內心惡毒,就是常常存心要去害人,就是說沒有慈悲心。「心毒」,就是沒有慈悲心,他沒有愛心。這裡講的主要針對這個意思,他沒有愛心,很惡毒,心都是想害人的,但是他外表又表現得好像很慈祥、很和藹。這樣的人實在講是最可怕的,我們不能犯這個罪業。

  『穢食餧人』,就是把變質骯髒的食物拿給人吃,這個也不好。現在食品,現在大陸跟台灣都有食安的問題,食品安全的問題,有些不法的商人做一些不好的食品在賣。我們淨老和尚講,這是謀財害命,要賺人家的錢,又要人的命。那個不好的食物、食品給人吃,人就中毒了。現在實在講,我們很難得吃到健康食品、食物。市面上賣的,我們很容易去買到一些化學有毒的食品,真的是像《無量壽經》講的「飲苦食毒」。我們喝的水也污染了,吃的飯、菜有農藥,現在吃肉的人,那個豬雞鴨都有抗生素、激生素,那個都是叫穢食。不好的東西給人吃,都屬於這句。這句就是做食品類的要有良心。大陸那時候還轟動一時的毒奶粉,那個真的是沒良心,連小孩子的奶粉,都弄那個不好的食品給小孩吃。

  另外,就是我們食物它總有個期限,現在政府規定也有個期限,什麼東西可以放多久,過了期限就不能吃了。過時的也不要送給人家吃,你要給人家吃,你就好的。過去我們在台灣,也有道場人家送的東西他都把它放著,放到壞了才拿出來煮給大家吃,好好的不拿給人家吃,不煮給人家吃,等到壞了再拿出來煮給大家吃,這個做法是絕對錯誤的。應該好的就要煮給大家吃,不要等到放了很久,放到壞掉,再拿出來煮給大家吃。在早期景美華藏圖書館,我們也收到過這種過期的食品,但是那時候韓館長她把關很嚴,看到這個過期了,她就丟了。當時我們也不知道,有人大概他們家在開雜貨店的,一些麵條食品送很多到道場來,結果館長一看,看到那個日期都過了。大概這些人想,這些師父吃這些都沒問題,吃了毒的就變成甘露了。那是阿羅漢以上才行,我就不行,我吃下去肯定要進醫院的。所以不能把過時的,這個給師父吃,供養師父,供養三寶,這個也不對的。

  【左道惑眾。】

  這個『左』,我們一般講旁門左道。左,偏左,就是不正確的,我們叫「左道」。這是中國文化,我們老祖宗的傳統文化,你看我們現在寫字都學外國的,由左至右,我們老祖宗寫的這個字是由右至左。過去,在大陸、在台灣有很多人為了這個爭,就是要學外國的。現在台灣也有人是寫橫的,由左至右。我們老祖宗用由右至左,他有他的道理,他也不是隨便這樣寫的,他是根據東西南北,太陽的升降,從東而升,從西而降。所以東方代表上面的,太陽從東方升起來,從西方下去,所以這個字它是直行的。如果左就是錯誤的方位,所以用這個來形容左道,旁門左道,用這個妖法邪術迷惑大眾。這些現在還是不少,很多,就是旁門左道來迷惑社會大眾,這個現在太多了。甚至有的拿著佛教的標誌,他做的跟佛教都沒關係的,都是旁門左道,迷惑社會大眾的這個邪教。

  【短尺狹度。】

  『短尺狹度』,就是買布匹要量尺寸,這個「尺度不公,買入量長,賣出量短」,他量的那個尺動了手腳,不公平。買布匹,量那個尺度,買進來量長一點,賣出去量短一點,從這個地方去賺取不合理的利潤。你去佔人家這個便宜,扣掉自己的福報,實在講也是得不償失的。

  【輕秤小升。】

  這個『秤』也是不公平,「賣出稱輕,買入稱重」。過去有個公案。以前買賣這些物品都用秤,現在有磅秤。江老師畫的《地獄變相圖》,也有一個磅秤地獄。以前都用秤錘,秤錘那個錘也可以動手腳的。所以我記得看到一個公案,古時候的,好像明朝時代的,有個商人他那個秤錘就是灌了水銀,所以賣出他秤輕了,但是你給他看,那重量是一樣的,一斤就是一斤,二斤就是二斤,重量一樣,實際上沒那麼重。但是他買進來秤得就比較重,給人家看了很輕,實際上很重,他那個秤錘可以作弊的,可以動手腳。所以他賺了很多錢。臨終的時候就告訴他兒子,說你父親一生賺這麼多錢,就是靠這個秤錘,告訴他這個祕密,就是用這樣賺的,賺取暴利。他兒子聽到他父親這麼一講,他爸爸怎麼做這種沒良心的生意?他表面上答應他父親,繼續用他這個方式去做生意,賺取暴利。

  等到他父親過世之後,他就把那個假的秤丟棄、不要了,用真的。他有兩個兒子還很小,他假的秤丟掉不用,用真的,不騙人了,結果沒多久,他兩個兒子死了。他心裡就很不平,他覺得說他父親一生用這樣去騙人,用『輕秤小升』去騙人,他不依照他父親這種方式去做生意去騙人,怎麼反而他得到這個果報?兩個兒子都死了?心裡非常不平。那天晚上他就做了個夢,夢到天神跟他講,他說你不要心不平,你父親一生都是用這樣去騙人,「輕秤小升」,賺取暴利,這樣得到財富,上帝就派了兩個煞星、敗家子要來把你父親賺的那個錢全部敗壞光光,弄到你們家破人亡。他說現在你良心發現,不依照你父親這種方式去做生意、去騙人,現在上帝把這兩個敗家子收回去了,再沒多久,會送兩個報恩的來,到你家來。後來,他這個夢醒過來,果然沒多久,他的夫人又生了兩個孩子。後來就是光宗耀祖,兩個報恩的兒子來。所以有這麼一個公案,就是此地講的輕秤小升。

  【以偽雜真。】

  「以假貨摻雜在真貨內賣出」,就是有夾雜。上一梯次,我們講到這句,我也講到阿里山賣茶葉的。我三哥在世的時候,福定法師他在阿里山那些茶行,從山上到山下他都很熟的,所以他去買茶,沒有人敢騙他。他喝茶也喝到很厲害了,那個茶是什麼茶,什麼時候採的,什麼水泡的,他都能喝得出來,大概也成為茶仙了。所以那些茶農不敢騙他的。我以前買茶都透過他去買,他比較內行,我們外行,有時候買到假的,一流的價錢買到三流的貨物。他有一天跟我講,他說這些茶行有時候都會去騙觀光客的,觀光客去買茶葉。我說怎麼騙?他說先弄一桶茶,一大桶,客人進來了,然後老闆這邊抓出來,這個桶裡抓起來泡。大家喝了:這個好,老闆給我拿兩斤。然後就買,買了回去之後,泡了怎麼跟當時喝的不太一樣?我就問:同樣那一桶拿的,怎麼會不一樣?他說:你不知道,桶那麼大,他這裡放一部分比較好的,這裡放一部分比較不好的,然後泡給你喝就拿好的泡,大家喝了當然好。他說:要賣的時候,這邊好的抓一點,那邊不好的抓一點,混下去。我說:原來是這樣,還有這個祕訣。像這樣,就是此地講『以偽雜真』,把那個不好的摻雜在裡面。當然不是每一家都這樣,我們也不能去冤枉好人,真正有良心在做生意的商人還是有,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好像每個人都是這樣的。但是是有這樣的事情,自古以來,中國外國都有這個事情,如果沒有這個事情,《太上》不會講這句。這都是為了賺取不合理的利潤,用假的摻雜真的。

  【採取奸利。】

  跟上面這個有關係的,就是「以不正當方法獲取利益」。

  【壓良為賤。謾驀愚人。】

  這是仗著勢力「強迫清白人家操守賤業」,賣良為娼。這個罪過也很重。『謾驀愚人』,就是「欺騙愚笨的人」,沒有智慧的人去欺騙他。這個也是很沒有良心的,那個人都沒智慧了,你還忍心去騙他,你應該發心去幫助他才對,怎麼還忍心去騙這些沒智慧的人。

  【貪婪無厭。咒詛求直。】

  這句就是我們常講的,「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個貪心無有止境,對名利財勢貪得無厭。人如果知足就常樂,不知足,在天堂他也不快樂。他的貪心沒有止境,『貪婪無厭』,愈多愈好。現在整個世界都是朝「貪婪無厭」這個方向在走,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世界將來的前途如何了,大家都是貪心。我們地球上的資源有限,我們這個貪心沒有止境,一直去貪取財利,過度的浪費地球的資源,把下一代子孫要用的,我們都提前把它用光了。下一代子孫他用什麼?這個造的罪過相當深遠。

  『咒詛求直』,對天地神祇發誓,證明自己有道理、很正直。這個是造罪業。在早期台灣,我看到新聞常常在報導,選舉的人互相罵,有人就到廟裡面去斬雞頭,對神明發誓,證明他自己是正直有理的,這個就是屬於這一句。這句也是造罪業,不能用咒詛來求自己的理直,證明自己有道理,證明自己很正直,不能用這種方法。

  【嗜酒悖亂。】

  這句就是五戒的酒戒。酒,在中國外國都有酒,都有喝酒,特別在中國辦宴席,「無酒不成席」,好像你辦了個宴席,沒有酒就不成席,所以要酒席酒席。酒本身它沒有罪過,酒不管中國的酒、外國的酒,都是植物性釀造的,它這個沒有殺生。但是酒它喝多了會亂性,酒喝多了亂性。酒在五戒裡面它屬於遮戒,它不是性罪,遮就是預防的,預防我們酒喝多了亂性。『悖亂』,就是做出違反道德的事情,亂性,去造前面殺盜淫妄的罪業。所以它是遮,預防,就不能喝酒,喝酒怕你鬧事。有的人沒有喝酒他很老實,喝了酒他就變一個人了,他就鬧事,這個我們社會上看得很多。

  因此,世尊把酒這條列為重戒就是這個道理。沒有喝酒,可能就不會去造殺盜淫妄這些罪業;喝了酒,那就不一定。有的人喝了酒,什麼事情他都去做,去打架、鬧事。有人喝酒就是不能控制,喝了他就亂性,到處鬧事,這個就是造罪業。因此,喝酒會鬧事的人,真的這個酒他就一滴都不能沾唇。為什麼?我們常常看到喝酒的人,酒喝多了他就亂性,他就跟人打架、鬧事。剛開始,我喝一杯就好,一杯下去,沒關係,再一杯就好,第二杯下去,再一杯就好,再下去就沒完沒了;一瓶喝下去,再喝一瓶就好,喝到最後他就醉了。他一沾就沒辦法,控制不了,像這樣的人,就滴酒不沾唇,一沾他就控制不了,沒完沒了。如果能夠控制的人,也就沒有什麼大問題。像我喝一點點,臉就紅了,就想睡覺,沒有力氣去鬧事,沒力氣;有人喝了好像生龍活虎一樣。我也想不通,為什麼他們喝了體力那麼好?我一喝就沒體力。這個各人不一樣。

  過去我們老和尚講經也講鄭康成,漢朝大儒鄭康成。他的酒量實在驚人,喝三百杯不醉,一個小禮節都不失。所以過去李老師在台中蓮社講課講到這個,說如果大家的酒量都像鄭康成一樣,那釋迦牟尼佛不會制這條戒了,因為喝了對他沒影響,他好像喝開水一樣。所以這裡這一句並沒有完全禁止人喝酒,就是禁止你酒喝了去鬧事,這個就不行。酒這條戒,在佛門五戒裡面可以開緣的,做菜煮過了沒有酒性,不醉人就可以。如果喝了會醉就不行。現在全世界對這個酒駕也抓得很嚴格,你喝酒喝超過多少如果被抓到,可能你那個駕照就要被吊銷掉。現在全世界喝酒開車的,罰得都很重,因為這是公共安全。酒這條戒它開緣很多,特別是用藥,中藥方面的,開緣很多。所以這條戒它有開遮持犯,這些我們要明白。總之,如果有喝酒的人,就不能過量。下面這句講:

  【骨肉忿爭。】

  『骨肉』就是指自己家人、親兄弟,互相爭執不忍讓。兄弟骨肉,兄弟姊妹也不能有『忿爭』。所以《弟子規》講「兄弟睦,孝在中」,對父母恭敬供養、孝順,兄弟也要和睦,忠孝友悌,對兄弟也要和睦。如果說對父母很孝順,對父母都很供養,但是兄弟不和,做父母的人他心裡難過不難過?當然也是很難過。為什麼「忿爭」?總是不能忍讓。所以《弟子規》講「言語忍,忿自泯」,言語你忍一句,你少說一句,這個憤怒心等一下它就平息下來了。如果要爭到贏,可能骨肉、兄弟姊妹就變仇人了,變冤家對頭了,所以這個是不對的。應該言語忍,忿自泯,就少說一句,這樣可以平息不必要的忿爭。

  【男不忠良。女不柔順。】

  『忠良』是男人的德性,『柔順』是女人的德性。男人不忠實、不善良,不良。「女不柔順」,女人不溫柔和順,很強勢,現在講女強人。女強人大概就不會溫柔和順了,因為要很強勢的。在日本,我們還可以看到年紀稍微比較大的,日本那個女人真的表現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柔順,溫柔和順。但是現在慢慢也受西方影響,慢慢現在年輕的女子也跟以前不太一樣,不過她們還是有保持她們一定的和順,溫柔和順,她這個傳統還都有。那有的已經受到影響,有的她家教比較好的,都還有。在日本東京,我那個小精舍,我們樓上有些鄰居,有一個女學生坐電梯碰到了,對我都很有禮貌,表現很柔順,溫柔和順。所以要去看柔順,現在在中國看不到了,中國我看到都是女強人。講了女眾大家不要傷心,都是女強人,太強了,我們都甘拜下風。你要看柔順,去日本看。日本鄉下更純樸,那個更純樸。所以「忠良」是男人之德,「柔順」是女人之德。我們再看下面這句:

  【不和其室。不敬其夫。】

  這兩句也是跟上面這個有關係。『不和其室』,就是丈夫不善待妻子,「室」就是房室,夫妻兩個人住在一個房間,就是對妻子不善待、不和,有的都會去打妻子。應該要相敬如賓才對,不能不善待妻子。妻子是給自己家裡傳宗接代的,要對她很尊敬,怎麼可以對她無禮?所以老祖宗不是這樣教我們嗎?要相敬如賓,夫妻要相敬如賓。這是講做丈夫的人不善待妻子,造成家庭失和。『不敬其夫』,是做太太的對丈夫也不尊敬,這兩方面都不對。現在離婚的不就是這兩句嗎?一個「不和」,一個「不敬」,兩個就離婚了。這個都是罪過。

  【每好矜誇。常行妒忌。】

  「夫妻之間,說話往往誇張不實」,沒有講真話。『常行妒忌』,而且常常起嫉妒疑忌之心。丈夫懷疑妻子,妻子懷疑丈夫,互相懷疑,互相嫉妒、猜忌,這個家庭就無法再維持了。夫妻應該要互相信任,不能一點點小事情就起了嫉妒猜忌之心,這樣會把事情弄得很嚴重,家庭失和,應該要理性的相處,這樣才能維持這個婚姻的美滿。

  【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

  「先生對妻子兒女有不得體的言行」,就是亂打亂罵,這就是『無行』。真的有人就是這樣子的,那個也是罪過。『失禮於舅姑』,這個「舅姑」不是舅舅姑姑,這裡「舅」就是公公,「姑」就是婆婆,媳婦對公公婆婆不孝敬。現在這個很多,為什麼?做父母的沒有教女兒嫁到人家家裡對公公婆婆要孝敬;而是這個女兒嫁出去,在夫家受了一點委屈就回娘家告狀,然後她爸爸媽媽就去找親家、親家母算帳,是這樣的。這樣搞怎麼可以?你一個家庭不好就影響社會,社會不好就影響國家,這個都是教育問題。「失禮」,對公婆沒有禮貌,不懂得孝敬。所以蔡老師講課也常常講,娶到好的妻子旺三代,娶到不好的衰三代。真的,娶過門來,是來破壞人家家庭的,衰三代,這是真的。我們再看下面這句:

  【輕慢先靈。】

  『輕』是輕視,『慢』就是怠慢,怠慢祖先神靈。「對去世的父母祖宗,安葬時違禮制或祭祀不虔誠」。像掃墓,以前的人,在《感應篇彙編》有這些掃墓,掃墓是我們中國傳統的禮俗,也是孝敬很重要的一個表現。到墳墓掃墓,在《彙編》裡面講,過去清朝時代,很多人帶著家人去掃墓,清明,到墓前面去掃墓,沒有哀思之情,沒有懷念父母、祖父母這種哀思之情。去掃一掃、拜一拜,大家好像到郊外去踏青,好像去旅遊那種心情,那這個就是「輕慢先靈」。輕慢先靈也比現在好多了,他雖然是踏青,沒有哀思之情,他起碼一年去掃一次、去拜一次。現在人連拜都不拜了,他家祖先的墳墓在哪裡他都不知道,現在是這個問題,在哪裡也不知道了。所以到墳墓前面就要有哀思之情,祭祀、懷念過世的父母、祖父母,這才是敬重先靈。所以我們要這樣來做,現在祭祖就是提倡這句,祭祀要虔誠。像我們學佛的人,去掃墓拜拜,最好就誦經、念咒、念佛迴向祖先。不要到那邊墳墓上去玩,那個就輕慢先靈,或者在家裡祭祀的時候也不恭敬,這個都是罪過。

  所以我這個課講完,後天我也到福建泉州安溪,我們姓林的祖宗宗祠還在,文革沒有被拆掉,還在。那是我小時候,我伯母往生,聽到道士在念疏文,知道我們祖籍在泉州安溪。所以我有機會到這裡來,有空檔就去祖廟去拜拜。我們移民到台灣也二、三百年了,我們姓林的移民,有兩個兄弟,一個到台灣,從廈門到金門再到台灣,一個從廈門就到汶萊去了,在東南亞。現在知道這個,當然我們就是要去拜拜,這對先靈一個尊重,也是我們淨老和尚現在提倡的祭祖,提倡孝道。

  【違逆上命。】

  「違背長上的教令」,這個都是罪過。

  好,這節時間到了,我們先學習到此地。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下面「作為無益」這句。我們現在下課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