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安士全書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15/12/29  中國上海  檔名:WD19-025-0003

  諸位同修,我們接著再來學習《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請翻開課本第一頁,我們上一堂課學習到第一頁倒數第三行,「曉然正告天下也」。文昌帝君他自己說他已經有十七世為士大夫身,就是有十七世做士大夫,把這個事情告訴天下所有的人,讓大家知道每個人都有三世、六道輪迴這個事情。下面接著講帝君,周安士先生再給我們發明這個道理:

  發明【帝君既有一十七世。則吾儕皆有一十七世。由是將為善。思及身後之福。必果。將為不善。思及身後之福。必不果。】

  這一段是講帝君他有十七世,『吾儕』也就是指我們,我們每一個人也跟帝君一樣都有十七世。十七世是一個階段,並不是說只有十七世,就沒有第十八世了,這個我們要知道它的含意、它的道理。既然有三世,我們由於這個道理事實,『將為善』,就知道我們做好事以後必定得福報,『必果』,就是必定得這個果報。深信善惡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節因緣到了,他果報就現前。『為不善』,也要『思及』,就是要想到身後,我們這一生過去以後,想要得福報,『必不果』,必定得不到這個果報,沒有福,那就有禍了。下面的小字講:

  發明【人唯知道有來春。所以留著來春穀。人若知道有來生。自然修取來生福。】

  這像一副對聯,『人唯知道有來春』,我們大家知道今年過了還有明年。有沒有人說今年過了就沒有了,沒有明年?相信沒有,大家都知道今年過了還有明年,今年的春天過了,明年春天會再到來,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他就會為明年著想。『所以留著來春穀』,「穀」就是稻榖的種子,留著幹什麼?明年種,明年春天再來播種。下面這首,『人若知道有來生,自然修取來生福』。上面是「人唯知道有來春」,這個唯是唯有,一般人只知道有來春,他不一定知道有來生。「人若」,假若他知道有來生,「自然修取來生福」,自然會為來生來世著想。現在人不要說來生,就是這一生,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人會為自己的晚年來著想,恐怕想到晚年的都不多,想到來生那是更少了,沒有想那麼多。沒有想那麼多,現在年輕人幹什麼?現在有就趕快享受,吃喝玩樂,趕快享受,趁現在有趕快享受,如果沒有了,想要享受也沒了,他就不知道要修來生福。知道的人他必定會修來生福,好像知道有來春,我們一定會準備明年春天種植的穀子。我們接著看下面:

  發明【識得此篇開端語。亦思過半矣。】

  周安士先生給我們發明這一段道理,這一篇開端的這一句如果你真正認識了,那這篇文章你也就懂一半了,超過一半。怕我們不懂,下面又再補充解釋。如果根器利的人,讀了這一段,也就都明白了;再利的,讀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他就悟了;根器比較差的,講這一段還不是很明白,接著再解釋。請看下面第二頁第一行第二句,兩個圓圈的下面:

  發明【人讀善書。每心粗氣浮。不能沉思默會。即如吾字。身字。未有不蒙籠混看者。】

  我們先看這一段。說我們一個人,當我們讀善書的時候,『每』就是每每、常常,『心粗氣浮』,我們一般講粗心大意、心浮氣躁,心浮氣躁他就沒有耐心,心靜不下來。心粗氣又浮,心浮氣躁,又粗心大意,『不能沉思默會』,「沉」是沉靜、沉澱。我們這個心沒有辦法靜下來,那就不能沉思,不能去體會它裡面的道理,大部分都囫圇吞棗就吞下去了。吞下去,棗子是什麼味道不知道,棗子吃了沒有?吃了,什麼味道?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他沒有細嚼慢嚥,囫圇吞棗這樣吞下去,當然什麼味道他也不知道。這裡給我們特別點出來,『即如吾字、「身」字』,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吾」這個字,一開端第一個字,跟最後「身」,身體這個身字,我們一般人看就這樣粗心大意的念過去,也沒有去注意,『未有不蒙籠混看者』,就是粗心大意、含糊籠統這樣看過去,裡面深層的義理沒有體會到。

  發明【若識得吾可為身。身不可為吾。方知吾是主人。身是客矣。】

  『若識』,「識」就是認識,認識『吾』這個字『可為身』。「吾」就是我們自己,我們可為士大夫身,那可不可以吾為農夫身?吾一十七世為農夫身,做農夫,這樣可不可以?也可以;吾一十七世為商人身,做生意的。所以吾可以為身,你要為什麼身,你自己可以作主,這個在佛經講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本性,「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大家有沒有看過十法界圖?當中一個圓圓的寫一個心字,有十個法界。那個圖就是告訴我們,這個十法界都是你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看你要做什麼身,你可以作佛,也可以下地獄,作佛、下地獄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心去造作、去感受的。

  『身不可為吾』,吾可為身,「身不可為吾」。吾才是主人,就是我們的心、自性,才是主人。身是什麼?我們的身體是什麼?『身是客』。佛經講身見,就是大家都把身當做我,錯了,佛說這個錯了,身不是我。身不是我,身是什麼?是我所有,好像我們身體穿的衣服,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我們這個身體的身也不是我,是我所有。我是什麼?就是我們上一堂課講的,我們六根的根性,那個才是真正的自我。我們凡夫看錯了,把身體看作我,身體不是我,是我所有的,你看錯了,就叫做身見。「身是客」,我們要什麼樣的身體,那就是我們自己的事情了,我們也可以做一個人的身體,也可以到三惡道,三惡道的身體。在《十善業道經》,佛在龍宮跟我們講,水族類的這些眾生,魚類有大、有小,形形色色,有好看的、有不好看的,有很粗的、有很大的,像鯨魚、鯊魚,有很小的,我們肉眼幾乎都看不到的那些小魚,佛跟龍王講,這些眾生的身體為什麼都不一樣?因為由於眾生造善不善業所導致的,自己造善業、造不善業,導致身體的形相千差萬別。可見得身不是我,身是客。

  發明【主則曠劫長存。無生無死。客則改形易相。乍去乍來。】

  主人永遠存在的,『曠劫長存』,永遠存在的,也沒有生也沒有死,它本來就存在的,如如不動,我們的自性如如不動。這個身是客,客是變來變去,『改形易相,乍去乍來』,一下去一下來。

  發明【譬如遠行之人。或乘舟坐轎。或躍馬驅車。種種更變。人無更變。】

  這裡用比喻來給我們講,佛講經也是這樣,講道理聽不懂,根器比較差的就講比喻,讓大家從比喻去體會那個道理。這裡也是用比喻來跟我們講,『譬如遠行之人,或乘舟坐轎,或躍馬驅車,種種更變』,這是古時候的交通工具,你要到遠方去旅行,你坐船或者坐轎子,或者騎馬,或者坐車,常常會換。有時候你走水陸要坐船,到了一個地方上了岸,你要改坐車,或者坐轎,或者騎馬,這是過去的交通工具;現在的交通工具更多,現在還有坐飛機、開車、坐船。種種的變更,一下子坐馬車,一下子坐轎子,一下子坐船,但是人沒有變更,人還是那個人,雖然他換了很多的交通工具,但是人沒有變,交通工具變了。下面跟我們講:

  發明【舟車轎馬。身也。】

  把這個『舟車轎馬』比喻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身體就像那個舟、車、轎、馬,我們一下子這一生是這個身體,來生又換另外一個身體,不一樣的。所以「舟車轎馬,身也」。

  發明【乘舟車轎馬者。吾也。】

  坐舟車轎馬的那個人才是自己,這個舟車轎馬不是我們自己,那是我們的交通工具。這是比喻我們的身體,這個身體不是我,是我所有,好像我們的衣服一樣。這個身體裡面有一個真正的我,經典上講「常樂我淨」,是講我們那個真心自性,那個才是真的我。所以學佛沒有別的,就是學明心見性,見性就叫成佛。什麼叫明心見性?你認識你自己了。我們現在凡夫不認識自己,把這個身當作自己,那是錯誤的,佛講這是身見,這個見解是不對的,身不是自己,身不是我,把這個身當作我就錯了,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身體裡面的那個六根根性那才是真正的我,那個沒有變的,你要認識那一個。下面又給我們打比喻:

  發明【又如人作戲。或扮帝王。或扮官吏。或扮乞兒。種種改易。人無改易。】

  這又用一個比喻跟我們講,好像演戲的,大家都看過演戲,以前有地方戲,現在有電視連續劇,如果演古裝戲,必定有人扮演皇帝,做帝王,有人扮演官吏,或者扮演乞丐。有的演員他演過很多種角色的,他演過皇帝、也演過當官的、也演過乞丐,是同一個演員,但是上了戲台身分不一樣,一下做皇帝,一下做官,一下做乞丐,但是演員是同一個人,他在舞台上的種種改變,但是那個演員本身沒有改變。所以下面講:

  發明【帝王官吏乞兒。身也。】

  把這個比喻做我們的身體,我們一輪迴一轉世又改變一個身分,身體不一樣,縱然到人道來,也不一樣,有的女的轉成男身,有的男的轉成女身,或者到三惡道去轉成畜生身、餓鬼身、地獄身,或者到天道轉成天身,身形都不一樣,千差萬別。所以,『帝王、官吏、乞兒,身也』比喻我們的身體。

  發明【扮帝王官吏乞兒者。吾也。】

  扮演『帝王、官吏、乞兒』,就是『吾』,就是我們自心。我們接著看下面:

  發明【以一身言之。其能視聽者。身也。所以視聽者。吾也。】

  以我們這個身體來講,我們能夠看、能夠聽,我們知道這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為什麼能看?因為我們有眼睛;我們為什麼能聽?因為我們有耳朵,這是我們身體的器官它的功能。這個是大家都知道的,知其然,知道是這樣的,我們的身體能看、能聽。『所以視聽者』,「所以」就是為什麼,我們能夠視、能夠聽。只有身體它能夠視、能夠聽嗎?這個身體當中沒有一個吾它就不能視、也不能聽,縱然那個器官很好,它也不能視、也不能聽,這樣大家明白嗎?這是清朝時代的註解,我們現在是民國時代,現在醫學發達,大家都聽說過心臟移植,還有捐眼角膜,有人往生之後捐器官,他的眼角膜也可以捐,如果沒有壞掉也可以捐,心臟也可以捐,腎臟也可以捐。你的心臟、眼角膜,從甲移植到乙的身上,那個乙會不會變成甲,會不會?他的思想、言語會不會變成甲?不會變,乙還是乙,甲還是甲,不會變。那說明什麼?他那個器官只是一個器官,這個器官放在甲身上他能用,放在乙身上他也能用,那個叫做我所,那個不是我。真正的我就是我們的自性,這個自性它能聽、能見。你沒有這個自性,一個人死了,他的器官都還好好的,腎臟也好的、眼睛也好的,它都不起作用,為什麼不起作用?因為他的神識離開了。但是這個器官還是好的,用在一個神識還在的人,他的器官壞了,放在他身上,它就起作用。如果那個人神識也離開了,那你拿給他也沒有用,因為他自己本身神識也不在了。大家去想這個問題,就大概可以了解這裡講的是什麼意思。「所以視聽者,吾也」。所以能識、能聽的,就是我。

  波斯匿王問佛,佛常講有一個不生不滅的心,在哪裡?佛說就在你的六根根性。他說六根根性在哪裡?佛就問波斯匿王,他說你幾歲看到恆河的?印度有一條河叫恆河。他說三歲,他的母親帶他去拜耆婆天,那條恆河印度人視為聖河。他說你三歲的時候看到恆河,你現在六十二歲了,也能看恆河,你能夠見的有沒有變化?你三歲能見,六十二歲也能見,能夠見的那個見性沒變。但是你的身體變了,三歲是個小孩子,六十二歲是老人,頭髮白了,臉也皺了,身體變了,但是在身體裡面那個能見的見性,那個性它從來沒變的,那個就是你不生不滅的自性真心。一部《楞嚴經》就是教我們認識自己的真心是什麼,教認識這個。波斯匿王聽懂了,他就很開心,有一個不生不滅的,真的,在身體裡面,知道自己沒有生死,生死是這個身體做個轉換,再換一個身,換一個新的生活環境,哪有死?永遠不會死的。死是說你換一個身體,這個身有生滅,我們身體的六根根性沒有生滅的,這個身體壞掉了,再換一個新的身體。好像一部車你開舊了,不能開了,壞了,那你怎麼辦?換一部新車,換一部新車還是我們自己在開,舊的車不要了,換一部新車。我們的身體跟那個車子一樣,不能用了,換一個新的。所以人死了,事實是換一個新的身體,換一個新的生活環境。但是有一些差別,就是你這一生做好事,多做善事,你將來換的身體比現在好、比現在健康,生活環境比現在更圓滿;如果造惡業,換的身體比現在差,生活環境也比現在不好,就是這樣的差別,自性是沒變的。

  發明【身唯有生死。故目至老而漸昏。】

  這個身體有生死,所以眼睛到老就『漸昏』。

  發明【耳至老而漸塞。】

  身體有這樣的變化。「漸昏」就是眼睛看不清楚,像我現在要戴眼鏡是老花眼,這個就是「目至老而漸昏」。『耳至老而漸塞』,「塞」就是聽不清楚。我是老花眼,像莊慈師她是耳朵重聽,有時候要講很大聲她才聽得到。

  發明【吾唯無生死。】

  『吾』就是你自己的自性沒有生死。

  發明【故目雖昏。而所以視者不昏。耳雖塞。而所以聽者不塞。】

  知道這個事實,我們的眼睛雖然昏了,但是『視者不昏』。大家聽懂了嗎?我看可能大家不太懂,好像懂,又好像不太懂。我再用一個比較淺顯的比喻,我現在眼鏡拿起來就昏了,就看不清楚了,目昏了;但是我眼鏡戴上去就看得很清楚,那個能見的沒有變,如果那個能夠見的有變,我戴了也是見不到,這樣大家明白嗎?那就說明什麼?你眼鏡不好,你再換一個新的,又可以看了;為什麼可以看?因為你有一個永遠可以看的東西在,這樣大家都知道嗎?你有一個永遠可以看的,那個從來不會變的,是那一個能看,這只是一個功能加上去而已,你沒有那一個,那什麼都沒有了。這樣大家大概會有一點體會。

  所以波斯匿王聽到佛講,就很開心。但是波斯匿王聽明白了,就像我們在場的聽眾,我這樣講,有人聽明白了,可能有人還是不明白。佛講經,當時的弟子,波斯匿王他聽明白了,還有弟子他還是聽不明白。波斯匿王聽懂了,你三歲看恆河跟你六十二歲看有沒有兩樣?沒有,他真悟了,他發現自己真的有一個不生不滅,就在自己的身體裡面,六根根性。但是還有弟子聽不明白,他說,現在佛講的,眼睛好好的能見,那眼睛瞎的人,他見什麼?就提出這個問題。佛說,好,你去找一個瞎子來。弟子就找一個瞎子來,就問那個瞎子,瞎子,你現在見到什麼?他說我見到眼前一片黑暗。佛就跟他講,他見到黑暗就是他能見的那個見性,他才會見到黑暗。這個弟子還是聽不懂,他眼睛瞎了,見到黑暗,我眼睛好好的,我見的都是光明,我都能看到,他又有疑問了。

  佛再問他,瞎子看到眼前一片黑暗,你現在眼睛好好的,你能看到這麼多東西,是什麼樣的因緣讓你看到的?只有你的眼睛嗎?這個弟子想一想,也不是。佛就跟他講,如果天地沒有日月星辰,沒有太陽光、沒有月光、沒有星星的光,這些都沒有,也沒有燈光,以前是蠟燭光,這些光都沒有,把你送到一個坑道裡面,什麼光都沒有,請問你看到眼前是什麼?這個弟子說,跟瞎子一樣,看到一片黑暗。那就對了,你能夠見的那一個,見到黑暗也是能見的,加上很多緣,你才見到這個、見到那個,主要是有一個能見的見性。好像收音機、電視機,那個電波是比喻做能見的,這個機器等於是所見的,如果電視機那些電波沒有送過來,那部機器能看嗎?機器好的,機器沒壞,但是你也收不到節目,電波送過來你才能看到,沒有那個你也什麼都沒有,有了那個你才能見到,這個叫做能見,能夠見的;我們現在外面所見的叫做所見,你所見到的,能跟所。『故目雖昏,而所以視者不昏』,能夠視的它沒有昏。如果能夠視的這個也昏了,譬如說,我老花眼,看大家就模模糊糊,這個昏了,但是能夠視的它沒有變,沒有昏,因為它沒有昏,我再戴上這個,它就看得清楚了。如果能視的那個也昏了,我的眼鏡戴上還是看不清楚。這樣大家知道了吧?知道,有時候要考考試,看大家有沒有真聽懂。下面的小字,我們也要注意:

  發明【若作視聽即吾。又是認賊為子。】

  我們現在眼睛在視,耳朵在聽的,以為這個就是我們的真心,那又認錯了。《楞嚴經》發明這個道理最詳細。所以古大德講,「開慧《楞嚴》」。過去中國讀書人,雖然沒有學佛,佛門裡面,一部《楞嚴經》,一部《金剛經》,都是讀書人要讀的,不學佛他也讀。所以《楞嚴》你讀通了,你就開智慧了。所以,開慧《楞嚴》,成佛《法華》。

  發明【是故大人從其大體。身能為吾用。小人從其小體。吾反被身用也。】

  『大人』是有智慧的人,『從其大體』,身被我們所用,我們怎麼來用這個身,我們用這個身來利益眾生。『小人從其小體,吾反被身用也』,他不知道用這個身做利益眾生的事,只是想自己享受,這樣吾就被這個身用了,不知道去用這個身,是被這個身用了。所以我們淨老和尚最近對大家開示,不要一天到晚想這個身體要怎麼保養,要怎麼補,那個是被身用了,要常常想我們要怎麼用這個身體來服務眾生,為眾生服務,這個就是用這個身了。這個身愈用你就愈健康,愈不用就愈不健康。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二個圓圈下面:

  發明【既可以十七世。即可以十七劫。即可以無量無邊劫。】

  這一段跟我們講,『十七世』是講一個階段,這個「十七世」,我們一般講,從生到死這個叫一世。另外我們中國人也講,三十年為一世,三十年就是一世,這是一種說法。這個地方講十七世就是一生一世,就是從生到死,這是一個階段,叫做一世,十七世就是輪迴十七個階段。我們現在人壽平均七十歲,帝君那個時候,晉朝時候大概是八十歲,一世算八十年,十七世就一千多年。十七世,一千多年,這個時間在我們無限的生命當中也很短的。也可以說十七劫,劫就長了,也可以說無量無邊劫,那更長了。

  發明【帝君之吾無窮。則吾輩之吾亦無窮矣。】

  帝君的生命是無窮無盡,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無窮無盡。實在講,你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哪一個人不是無量壽?什麼叫無量壽?你不生不滅,你永遠存在,那不是無量壽是什麼?現在我們為什麼沒有?不是沒有,你不知道,你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本來是無量壽的,因為現在你不知道,以為壽命很短。如果知道有六道輪迴,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我們知道壽命不是只有一生一世,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如果不知道有來生來世,他只知道這人一生死了就沒有,他就認為人的生命就只有這短短幾十年而已,事實不是這樣。所以帝君的吾無窮,我們每個人都跟帝君是一樣的,吾也是無量無邊的。所以阿彌陀佛就很明顯的告訴我們,是無量光、無量壽,每一個人都是阿彌陀佛。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阿彌陀佛翻成中文是無量光、無量壽,意思就是無量壽就是我心,我的心就是無量壽。這個如果我們真懂了,那你就很開心了,真的人沒有生死。下面講:

  發明【既可以士身。可以大夫身。即可以天龍八部地獄鬼畜身。】

  什麼身都可以做,你可以做大夫身,也可以做天龍八部、地獄、餓鬼的身體,身體可以隨我們自己造的業力,變化無窮。

  發明【帝君之身無定。則吾輩之身亦無定矣。】

  『身無定』,身沒有一定的形相,帝君的身體沒有一定的形相,我們的身體也沒有一定的形相,我們也可生天做天身,也可以做人,造惡業到三惡道,變成三惡道的身體,也是不一定的。

  發明【且托生既多。則宿世父母六親亦多。帝君宿緣既多。則吾輩宿緣亦多矣。】

  『托身』就是無量劫來輪迴,生生世世,每一生每一世都有父母、六親眷屬,輪迴無量劫,家親眷屬就太多了。帝君宿世的因緣很多,我們跟帝君一樣,宿世因緣都很多,都有很多跟我們有緣的眾生,因為每一生每一世都有我們的父母、妻子、兒女、家親眷屬,他多,我們也多。所以每一次做法會,大家說:每一次做法會好像都有冤親債主。我說:沒錯,因為每一次都是不同一批一批的。為什麼一批一批的?因為你每一生每一世都有六親眷屬,一生就是一批,生生世世無量劫,那多少?無量無邊!過去有同修問我說:悟道法師,我們寫牌位超度,要超度到什麼時候就不用再寫了?我說:寫到你成佛,你成佛就不用寫了,你現在還沒有成佛,要一直寫到成佛,度到成佛。所以你寫牌位超度不是超度一次就解決了,生生世世,無量無邊的。所以超度也是要超度到成佛的。

  發明【然則吾者。主人也。一十七世。旦暮也。】

  『吾』就是我們自己真正的主人。『一十七世』就好像早上跟晚上這個時間,「世」就是時間,時間它有遷流變化。

  發明【為者。機緣也。】

  『為』就是作為,這是一個機會、一個因緣,有這個機會、有這個因緣他做了士大夫。所以,「為者,機緣也」。

  發明【士大夫。傀儡也。】

  我們看過傀儡戲,這個傀儡,後面有一個人在動,他動一下這個傀儡就跟著動一下。這個是講我們的身分,我們的身分常常變的。

  發明【身者。革囊也。】

  我們講隔一層皮,就是一個臭皮囊。

  發明【誠難與俗人道也。】

  這個很難跟一般世俗的人講,跟他講,他也不會接受,他也不相信,我們跟他講還要跟他辯論一番,乾脆不要講。我們接著再看下面,二個圓圈下面這一段:

  發明【前世後世。猶之昨日來朝。吾生合下自有。並非佛家造出。】

  『前世後世』,這個「世」是時間,時間有前有後。前世後世,『猶之昨日來朝』,「昨日」就是昨天,昨天過去了,我們今天想到昨天的事情,昨天就是前世的事情,不存在了,今天是現在世,明天是未來世。時間有三際,過去、現在、未來,所以有昨天、今天、明天,有去年、今年、明年,我們一生一世是一個階段,現在生,有現在生就有過去生、就有未來生。時間有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只是時間的長短,前面一秒是過去世,現在一秒是現在世,下面一秒是未來世;你再縮短,剎那剎那,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現在未來。所以《金剛經》講,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講到最短暫的時間。下面就跟我們講,『吾生合下自有』,我們這一生就有,就有過去、現在、未來,有前世、後世,我們現在就已經有了。『並非佛家造出』,這個不是佛製造出來的,是事實真相就是這樣,有昨天、有今天、有明天,這個不是佛製造的,本來就是這樣。

  發明【譬如五臟六腑。本在病人自己腹中。】

  這又舉出一個譬喻,譬如我們五臟六腑有毛病,毛病在哪裡?自己身體裡面的,本來就是你身體裡面的病。

  發明【奈何因其出諸醫人之口。竟視為藥籠中物乎。】

  病本來就是在我們身體裡面的,但是我們去給醫生看,醫生給我們講出來。這是比喻我們有三世、六道輪迴,我們自己現在就是這個情況,就好像我們身體的五臟六腑病了,就是自己身體裡面的,我們不知道,就好像我們自己病了不知道,醫生給我們講出來。佛就是大醫王,佛給我們講出來我們才知道,不是說佛講出來才有,沒有講出來就沒有,本來就是這樣,本來就有,因為我們不知道,佛給我們講出來。好像我們身體裡面的病我們不知道,醫生給我們講出來,不是醫生講出來才有,醫生沒講就沒有,你本來就有。我們再看下面這段:

  發明【人若無有後世。不受輪迴。則世間便有多少不平事。即聖賢議論。亦有無徵不信者矣。】

  如果你說人沒有前生後世,不受這個輪迴,那講不通的,那這個世間就有很多不平的事情,為什麼那個人這麼有錢,我這麼窮?你怎麼解釋這個問題。現在不但窮,有的人富可敵國,有的人沒飯吃都餓死了,現在這個地球上還是有很多人沒得吃餓死的。你說科學這麼發達,怎麼還會讓人餓死?你怎麼解釋這個問題。你看,如果你不講三世、六道輪迴這個因果,這個事情你怎麼解釋?你怎麼講也講不通,世間就有很多你看起來會很不平的事情。

  下面舉出,『即聖賢議論,亦有無徵不信者矣』。聖賢講出來的話你也沒辦法去徵信,你也不相信,是有道理,如果你離開三世六道輪迴、因果報應這個事情,道理是道理,他看到的就是不平等。外國人他不懂這個道理,他要從果去給它弄平等,這個能不能做到?不可能。為什麼不可能?因不平等,果怎麼會平等?每個人造的因不平等,因不平等,所以果不平等,那才是平等,對不對?譬如說我工作一天,我造這個因,我做一個東西出來,我得的報酬就是這個工作的工錢,你做兩個,你得到兩個的價錢。如果一個人做一個,另一個人做二個,得到的價錢一樣,這樣公平嗎?因不平,果要公平,這樣可以嗎?對那個修因的人就不公平了,他付出這麼多,跟沒有付出的、混水摸魚的,他也得到那麼多,這樣公平嗎?這樣平等嗎?洋人不懂,佛懂。大家想是不是這樣。現在社會不就是這樣嗎?有的人他賺錢賺很多,他為什麼賺很多,他有修;如果你要賺多,你跟他一樣你也修,你也是一樣,甚至超過他。如果你不修,你怎麼可能跟他平等?你因不平等,果怎麼會平等。你從果去讓它平等,因不修正,怎麼會平等?譬如說,我們要得到一樣的工錢,你做十件,我也做十件,那這個因平等,果也平等。你做一件賺十塊,他做十件也賺十塊,因不平等,果要平等,你說可以嗎?付出比較多的他會接受嗎?不會接受的。你走到哪一個國家都一樣,肯定不會接受。所以佛講的才是正確的,你要平等,因平等,果就平等。

  我們去極樂世界為什麼會平等?因為去極樂世界,從五逆十惡到等覺菩薩,都是信願念佛,這個因一樣的,去極樂世界,所以到那邊就平等了。其他世界不行的,你修到什麼就是什麼。極樂世界的因平等。所以阿彌陀佛信願念佛這種方法,眾生平等得度,他的修因平等。下面舉出例子,你說沒有輪迴講得通嗎?聖賢講的話人家也不相信。

  發明【且如孔子言仁者壽。】

  孔子講(這世間的聖人):有仁慈心的人他就長壽。

  發明【力稱顏子之仁。】

  孔子一生最讚歎的就是顏回,顏回這個人仁慈。但是顏回有沒有長壽?沒有,他短命,四十二歲就死了,短命。

  發明【而顏反夭矣。】

  「反夭矣」,不是講仁者壽嗎?他是仁者,他怎麼不壽?他也是短命。另外一個:

  發明【極惡盜跖之不仁。而跖偏壽矣。】

  『盜跖』是春秋戰國時候魯國的強盜,專門幹強盜的勾當。「盜跖」,他當強盜,他還會有仁慈嗎?他不仁,但是盜跖他的壽命很長。怎麼仁的人應該得到長壽反而短命,那個造惡業的人、不仁的人,盜跖他反而長壽?下面再跟我們講:

  發明【君子枉自為君子。小人樂得為小人。何以成其為造物。】

  如果依照這個來看,做君子有什麼用?『君子枉自為做君子』,做君子也得不到長壽,得不到好的果報;『小人樂得為小人』,幹壞事沒有關係,果報也不錯。所以有很多人認為,幹好事也沒有好報,反而幹壞事有好報,他就盡量幹壞事,很多人是這樣認為。所以做好事沒有用,你看某某人做好事,他還不是果報那麼慘;某某人專幹壞事,你看他又發達、又賺錢。有些人他就不相信善惡因果報應,反而做惡事有好報,做好事沒好報,這樣『何以成其為造物』,你怎麼去跟這些人講,讓他相信?讓他樂意來接受斷惡修善?他只看到眼前這個階段,過去的那個階段他沒看到,前面的那個階段他沒看到,他只看到眼前的這個階段,眼前是一個果報。這一生做好事還沒有得到好報,就是過去造的惡因重,這一生惡報先報,這個惡報報完了,他這一生做的好事,果報就現前。他來生報,或者後生報,看哪一個先成熟,哪一個先報。好像你種水果,你種哪一種水果,哪一種先成熟那個先吃,有的種了它時間還沒到,還沒有成熟,你就不能吃,善惡業也是一樣。善惡業不能代替的,佛法講因果不是說,善可以代替惡的,惡的可以代替善的,不可以的,不能代替的,惡就是惡,善就是善,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只有它的時間可以改變的,你要這個善的報現前,惡的報不要現前,你在這個善的緣加強,善的果報就快速成長,成熟了就先報;惡的緣不要加上去,那個惡的果報就排在後面,甚至永遠排不到,這個緣可以改變。袁了凡改造命運就是這個原理,因種下去不能改了,好像你種個蒺藜,蒺藜是有刺的,會刺人的、會傷人的,你不要這個蒺藜長出來,怕它傷到人,種子種下去了,好像惡因種下去了,但是你不要給它加水、不要給它肥料、不要給它陽光,你給它鋪石子,一天到晚壓來壓去,它種子有,但是永遠長不出來。善的,你要的果實,你就加強給它照顧,給它肥料、給它陽光、給它水分,它就快速成長,它就先現前,先現前先報,是這個道理。下面講:

  發明【唯有前世後世以為銷算。而後善有所勸。惡有所懲。上帝不受混帳之名。孔子可免無稽之謗。大矣哉。一十七世之說也。】

  唯有你有前世後世,加減乘除,這才講得通。所以,像城隍廟都有這種對聯,像台灣高雄城隍廟,上海城隍廟也有,都有那個對聯,善不是沒報,時間未到,做善事有惡報是過去世造的惡業太大,這一生它成熟了,你不得不先報,報完了,這一生造的善業,果報就現前。如果沒有三世、六道輪迴,講不通。所以我們淨老和尚講,現在很多人都想當企業家、當大老闆。現在我們看到大陸也有很有錢的人,大企業,他修幾世?他最少修三世,三輩子都做好事累積下來的。你要想做皇帝,像乾隆爺他好像修了十世,十輩子,生生世世做好事,他果報才現前。我們過去生有沒有像他修得那麼多?我們修了幾世?還是這一生才開始修?你沒修,你沒有種那個因,你一直想果報要跟他平等,那不可能,佛都做不到,世間的人做得到嗎?如果佛做得到,佛大慈大悲,統統給大家平等不就好了嗎?我們都不用修了。

  所以要修,今天大家來這裡就是在修。修很辛苦,坐得很難過,對不對?得修,你將來有好報的。現在大家去吃喝玩樂,很痛快,將來有惡報,將來果報不一樣。所以現在的大企業家,最少修三世以上,他這一生果報才這麼大。我們這一生果報要像他那麼大行不行?也可以,你要積極去修。像我們淨老和尚他很積極去修,而且在佛門修最快速、最殊勝,在三寶裡面種那是最快的,因為福田你認識,你種的就很快,一般的福田要累積很長的時間。後面講我們修福的項目,一項一項,你看了之後你會很開心,你也會很樂意去修,講造佛像、造廟,那都有因果的。造廟,你一開始很努力在造,到最後不想幹了,那是什麼果報?如果你從頭到尾都發心做,做圓滿,那是什麼果報?從頭到尾做圓滿,果報是圓滿的。剛開始做一做,後來就不幹了,果報前面有,後面就沒有,因為你的因是這樣,跟那個果一定是相應的。所以有三世、輪迴這個說法,這個問題我們就解決了,大家就沒有懷疑了。上帝、孔子也不會被人家批評,不然他說上帝不公平,孔子講的那些話都是無稽之談,就不會了,大家就明白了。所以佛法對中國儒道幫助太大了。所以,「大矣哉,一十七世之說也」。我們再看下面,第四頁第一行第二句,兩個圓圈下面:

  發明【虛無寂滅之學。非吾儒所痛恨乎。既已恨之。不可身自蹈之。今之述佛理以勸世者。必曰。作善得福。作惡得禍。明有因果。幽有鬼神。已往者是前生。未來者為後世。步步據實。試問虛無二字。如何可加。而謗佛者。則以地獄天堂為荒誕。前世後世為渺茫。謂此身來無消息。去無蹤影。靜言思之。恰中虛無二字之病。】

  這一段講過去的讀書人講到佛法,『虛無寂滅之學』,這些讀書人都不接受的,很痛恨的,既然不喜歡講虛無寂滅,既然這麼痛恨這種說法,自己就不可以以身自蹈之。現在述佛理以勸世,講佛經的道理來勸世,『必曰:作善得福,作惡得禍;明有因果,幽有鬼神;已往者是前生,未來者為後世。步步據實,試問虛無二字,如何可加?』過去讀書人都覺得佛法都講虛無寂滅之學,虛無飄渺的,講那些玄談,很痛恨,不切實際。現在講,作善得福報,作惡得災禍;明有因果,幽有鬼神;過去是前生,未來是後世,步步據實,都是根據事實來講的,「試問」,就是問一問,「虛無二字」,你怎麼加上去?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你怎麼可以給它加上虛無飄渺?跟你講得很現實的,就是因果報應。『而謗佛者』,毀謗佛法的人,他就以為佛法講的地獄、天堂,那是荒誕之談;『前世後世』,誰看到了?『為渺茫』,就是說誰看到了?『謂此身來無消息,去無蹤影』,這個身體來也不知道從哪裡來,去也不知道去哪裡,認為是這樣。如果認為是這樣,『靜言思之,恰中虛無二字之病。』你不是很痛恨虛無寂滅嗎?你自己不是正好落在這個虛無飄渺、渺茫當中嗎?你認為什麼都沒有,不是虛無飄渺嗎?不切實際。下面講,「恰中虛無二字之病」,這些讀書人最痛恨的就是講虛無寂滅,很痛恨這個,但是他認為沒有因果報應,剛剛好你自己就是中了虛無渺茫之病,明明有,你說沒有。

  發明【學佛者之言曰。肉軀雖有敗壞。真性原無生死。】

  學佛的人講,我們的身體會壞掉,人會死,但是真性它原來沒有生死,它本來就沒有生死,學佛的人知道這麼講。

  發明【而謗佛者。】

  不信佛的人就說:

  發明【輒云。】

  就說:

  發明【無有前生。無復後世。】

  他說沒有前生,也沒有來生後世。

  發明【夫曰捨一身復受一身。則是雖寂而不寂。雖滅而不滅也。若其捨一身不復受一身。則是一寂而長寂。一滅而永滅也。平心自揣。試問寂滅』二字。畢竟誰當受之。嗟乎。身若侏儒。而反譏防風氏為短小。亦已過矣。】

  這是講有一些讀書人他不相信,不相信不是現在人才不相信,古時候就有,佛陀那個時代就有,不相信的人很多,他不接受這個寂滅,但是他自己偏偏就是落在寂滅。如果你這個身體死了,不會再受另外一個身體,就『一寂而長寂』,就永遠是這樣,『一滅而永滅也』。所以毀謗佛法的人,剛好就是毀謗到自己。下面這個是比喻,『侏儒』就是很矮小的人,他自己很矮小,反而去笑話防風氏,笑別人短小,他自己也短小,這是一個比喻。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發明【以刀殺人。不過斬人肉軀。若言無有後世。直是斷人慧命。斬肉軀者。害止一生。斷慧命者。殺及世世。故知勸人改惡修善。猶是第二層工夫。先須辨明既有今世。必有來生。方是根本切要語。】

  這一段給我們講,你用刀去殺一個人,把一個人給殺死了,『不過斬人肉軀』,把一個人的身軀斬死,斷了他的身命,這是以刀殺人的身命。『若言無有後世,直是斷人慧命』,斷人的慧命果報比殺人的身命嚴重太多太多了,甚至無法比擬。你殺一個人就是斷他一生的身命,四十九天他又去投胎,他又有一個身體了。但是你斷人家慧命,你跟他講沒有後世,他接受你這樣的觀念、接受這樣的概念,斷他的慧命。斷他的慧命什麼?他生生世世這個邪見轉不過來,他再投胎轉世他還是認為這樣,他這個邪見一直跟著他,這個麻煩了。『斬肉軀者,害止一生』,你殺他的身體,要他的身命,你傷害他只有一生,來生來世你傷害不到了;但是斷人家的慧命,是『殺及生生世世』,你生生世世的邪見,《無量壽經》講「邪見業王,未能捨離」,從來沒有捨棄它,他投胎到哪裡它跟到哪裡,因為他的心裡接受這種邪見的觀念,這斷他的慧命,「生生世世」。『故知勸人改惡修善,猶是第二層工夫』,勸人家改惡修善這是第二步。第一步,『先須辨明既有今世,必有來生』,這個要去先認識清楚,你有這一生就會有來生,就一定有過去生,『方是根本切要語』。過去生我們忘記了,來生也還沒到,我們可以從這一生,這一生你都知道,你這一生,我們淨老和尚講,四十歲之前你的命運是過去生的,四十歲以後就是你這一生四十年你怎麼修的,就會影響到你四十歲以後的命運,四十歲以前就是過去生,四十歲以後就是來生。

  我出家那一年是虛歲三十四歲,大概二十八年前。韓館長,那時候圖書館有幾個出家眾,每個星期一放香,她帶我們去台北木柵指南宮拜仙公,拜呂洞賓,她去拜,說大家來抽籤,我也去抽了一支籤。二十八年前的籤,我只有記得一句,「前三三,後三三」,前面三十三,後面三十三。後來這個籤我就想,我是三十四歲出家,三十四歲是虛歲,如果算實歲是三十三,今年六十五歲,明年六十六。我自己感覺,我三十四歲出家,三十四歲之前是過去世,三十四歲出家之後到現在是這一世。如果我們以中國人三十歲一世來算,我一歲到三十歲是一世,三十一歲到六十歲是第二世,我現在六十五,是進入第三世。我這一生就有過去、現在,前生、後世,就過了三世,現在是第三世。所以要去辨明有今世、有來生,這個要先確定,然後你勸他斷惡修善他才有一個根據,不然我為什麼要惡修善,反正也沒有來生,做壞事、做好事都要死,一死就沒有了,都一樣,何必一定要幹好事,幹壞事也不錯,就會這麼想,這樣想就錯了。所以必須辨明這個,因為現在很多人他不相信。我們接著看下面:

  發明【無後世之語。出之凶惡小人。人皆輕而忽之。譬諸投鴆毒於臭食之中。噉者自少。故其為害淺。若出之正人君子。人必尊而信之。譬若置砒霜於膏粱之內。食者必多。故其為害深。苟能侃侃鑿鑿。唯以救世為心。不作以順為正之妾婦。則其陰功大矣。】

  這一段也是很重要的。「無後世之語」,沒有後生來世,這個話如果是從一個凶惡小人,一個壞人他口中講出來,大家聽了,這個人是壞蛋,講了你也不會太重視。『人皆輕而忽之』,大家講那個人講的我們聽聽就好,不太重視,不會去重視他講的話,因為這個人是壞人,小人、壞人、惡人他說沒有來生,沒有輪迴,他講的話人家還不太去重視它。『譬諸投鴆毒於臭食之中』,那個食物已經發臭了,再把「鴆毒(無後世之語比喻做鴆毒)」,鴆鳥的羽毛有毒,泡在酒裡,人一喝立刻就中毒而死。有毒,又放在那個臭食,發臭的東西,大家看到了,又有毒又臭,你會去吃嗎?不會去吃。這比喻,小人講錯誤的話,人家還不會去重視,也就是說不受他影響,好像鴆毒放在臭食,他看到那個臭食你就不會去吃了,何況又有毒,你怎麼會去吃?這是比喻小人說沒有後世這樣的語言,人家不會去重視它,不會聽他的,所以輕而忽之,『噉者自少』,真的會去吃的人很少很少了,所以他的危害還淺,不大。『若出之正人君子,人必尊而信之』,如果社會大眾認為這個人是正人君子,或者我們現在講,這個人有身分、有地位,他是有影響力的人,那他講出來的話就不一樣,他講這個話,他影響面大。惡人講的人家不會聽他的,但是這個大家尊重他,他講的話人家會聽,會相信他的話,「必尊而信之」,會相信他的。這個譬如把砒霜毒藥放在膏粱之內,很好很有營養的東西加砒霜進去,吃的人必定很多,很多人被毒死,所以『其為害深』,他的害就很深。

  『苟能侃侃鑿鑿,唯以救世為心,不作以順為正之妾婦,則其陰功大矣。』周安士先生跟我們講,唯有以救世之心,要把這個因果報應的道理說明,這個陰功就很大、陰德就很大。我們也不可以因為很多人不相信,我們也不相信,不能這樣。不相信是他的事情,我們還是要相信佛的話,特別是已經受三皈依的,三皈依後你是三寶弟子。大家都有皈依過嗎?有沒有還沒皈依的?還沒皈依就還好,如果你有皈依你再不相信佛的話,那罪過就重了。

  下面還有很多發明,這篇就講得很多,就是這一句,這一句發明的道理非常的多。我們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先學習到這一段。下面,我們明天再來學習,今天先學到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