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集)  2005/9/30  宜蘭淨宗學會  檔名:WD19-012-0001

  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這一集要來跟大家報告《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今晚我們有二集的時間,將《節要》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這個《節要》是家師淨空上人,從《佛說十善業道經》採取重要的經文,使我們能夠方便平常來讀誦、來行持。所以《節要》就是節錄重要的經文,因為全部的經文我們要背誦比較困難。背裡面重要的經文比較容易做得到,因此《節要》就有作用,也有這個方便。現在請看節要的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

  我們先看這一段,這段就是一般佛經開頭前面的序分,就是一部經的開始。這個序叫做通序,就是每部經都有這段經文,這段經文也叫做六種成就。『如是』,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一時』,是時成就,就是時間;『佛』,是主成就;『在娑竭羅龍宮』,是處成就,講經的處所;『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這是眾成就,聽眾。佛講經,就好像我們開會有記錄、有時間、有主席、有地點、有出席的大眾。開會有記錄,一定要記錄這幾項,以後我們拿這會議記錄給人看,人家才會相信。佛經更是嚴肅,為了流通後世,使我們以後的人看到佛經,要怎麼相信說這部經是釋迦牟尼佛親自所說?就是要有這六種成就。

  這是佛陀在就要示現涅槃之前,阿難尊者請示釋迦牟尼佛,佛滅度以後,將來結集經典流傳後世,要如何才能夠使以後的人看到經典,他能夠生起信心,能夠相信這部經就是佛親自所說?佛就跟阿難說,經典的前面要安六種成就,所以「如是我聞」是信成就跟聞成就。如是我聞簡單說,就是這部《十善業道經》,是我阿難親自聽釋迦牟尼佛所說。不是我自己編的,也不是我聽別人說的,是我親自聽佛所說。有這六種成就才能夠取信於後人,以後的人才會相信,知道這部經是真正的經典,不是以後的人偽造,是真的。所以通序的經文就非常重要,通序又有個名稱叫做證信序,證就是證明,跟我們證實,使我們能夠對這部經生起信心,不懷疑。

  這部經佛在龍宮說的,「娑竭羅」是印度話,翻成中文的意思,叫做鹹水海,海水都是鹹的。佛陀當年在印度講經說法,所指的大海大概就是現在的印度洋。我們大家都知道海水是鹹的,又鹹又澀,這個海也有苦海的意思,所以叫做娑竭羅,就是鹹水海。「龍宮」就是海龍王的宮殿,在水族裡面,龍王的福報最大,牠有宮殿。我們人間的帝王有宮殿,做國王他有他的宮殿,現在說做總統的、做國王的人他有宮殿。在水族龍王也有牠的宮殿,可是海龍王的宮殿,我們在佛經看到,人間的傳說也聽說過,可是我們凡夫的肉眼見不到。看不到,它還是事實存在,只是我們有障礙,沒有辦法看到,沒有辦法接觸到。就像《地藏菩薩本願經》,這部經也不是在我們人間所講的,是佛到忉利天宮為他的母親來說法,天宮我們也見不到,我們是凡夫。但是有禪定功夫的人他就看得到,禪定的功夫愈深他看的時間、空間愈廣,我們一般人看不到的世界,他都看得到。

  參加這個大會「八千大比丘眾」,大比丘就是發大乘心的菩薩比丘。因為比丘再加個大,就指他是大乘菩薩比丘僧,揀別不是小乘比丘。現在我們知道佛法有大乘、有小乘,像泰國、錫蘭的小乘佛教國家,他們是指比丘,比丘沒有加個大,就是他是修小乘法,他不是修大乘法。大比丘僧這是在佛陀會下,都是開悟證果,有很多是古佛又再來示現。當然證阿羅漢果以上,他們這些大比丘有六種神通,當然參加這個法會就沒有問題。「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菩薩再加上一個摩訶薩,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摩訶是印度話,翻成中文是大的意思,大是個尊稱,就是明心見性已經登地的大菩薩。這個大菩薩更不用說,他們去龍宮參加法會,當然都不會有障礙。所以可以去龍宮聽佛來講這部《十善業道經》,佛弟子都是修行證果的大比丘(大菩薩),他們有能力去參加。好像《大方廣佛華嚴經》能夠去參加這個法會,都是明心見性的菩薩。一般權教菩薩、小乘聖人、凡人,就沒有辦法去參加。六種成就簡單介紹到這裡。我們再看下面別序:

  【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

  到這段叫做別序,別就是個別,又叫做發起序,就是說每部經都有發起的因緣。大部分的經典,都是有人請問釋迦牟尼佛,提出問題向釋迦牟尼佛來請示,佛來解答,這樣記錄下來成為一部經典。所以大部分的經典有人請問,比如說《無量壽經》這是阿難尊者啟請,他請問的。這部經比較特別,沒有人問,世尊自己主動對龍王來說,這一類的經典叫做「無問自說」,沒有人問,世尊自動說出來。像《佛說阿彌陀經》也是沒有人請問,釋迦牟尼佛主動對舍利弗尊者來講的。無問自說的經典,就是佛看到當時在場的大眾根機已經成熟,可以接受這部經典,不等人請問,佛就主動說出來。他知道這部經,在現在這個時候,在現前的這些大眾說出來,大家能夠理解,能夠接受,能夠依教奉行,沒有人問,佛就主動說出來,所以叫做無問自說。

  這是一開始,世尊在龍宮那個時候跟龍王說,『一切眾生,心想異故』。「一切眾生」,這就包括所有的眾生,所有九法界的眾生。我們一般說六道的眾生,說得詳細,十法界都是包括在「一切眾生」這句經文裡面。眾生無量無邊,種類太多了,為什麼眾生有這麼多的差別?是什麼原因?下面的經文就跟我們說出來,「一切眾生,心想異故」。就是說每個眾生他的心裡,他心裡面的想法,他的思想,他的見解,異就是說不相同。每個眾生,他心裡的想法、看法、見解都不相同,因為心裡想法不同,思想不同,因此,『造業亦異』,表現在身口意三業的造作,造的業就不相同。造的業不相同,就是因為心裡的思想見解不同,因此造的業就不同。

  『由是故有諸趣輪轉』,「諸趣」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六道,「輪轉」就是輪迴,六道輪迴。有的經典翻譯作六道,也有翻作五道,就像《無量壽經》翻譯作五道,翻譯五道就是沒有把阿修羅這一道算在裡面。因為阿修羅這一道,在天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都有阿修羅,只有地獄道沒有阿修羅。翻作五道,就是說阿修羅在哪一道就歸那一道,沒有另外再列一道出來,所以有的經典翻譯五道,實際上五道就是六道。有的經典翻作成六道就是加阿修羅,這個阿修羅特別指的是天道阿修羅,將天道阿修羅也算一道,這樣就變成六道。《楞嚴經》翻得更多,《楞嚴經》翻譯七趣,跟這裡的「趣」這個字一樣,七趣就是說七道,六道以外再加一個仙道,我們知道中國道家修仙,要成仙。在古時候的印度修行人很多修仙,所以六道以外再加一個仙道,這是《楞嚴經》翻得更詳細。簡單說「諸趣輪轉」,「諸趣」就是六道,「輪轉」就是輪迴。為什麼有六道輪迴這個現象?就是因為一切眾生心裡思想不同,造的業不同,由於是這個緣故,所以才有六道輪迴這個現象出來。這段經文是發起序,將六道輪迴、十法界由來,跟我們說清楚。

  下面就進入正宗分的經文,下面這段開始是正宗分,正宗分的經文很長,因為我們這是節錄重要經文,我們如果想要知道全部的經文,要去看《十善業道經》。請看經文:

  【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

  我們先看到這段。正宗分經文一開始,佛再對著龍王來說,凡是叫著當機者的名字,就是下面的話很重要,給牠提醒,叫牠要注意來聽。佛再叫著『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此會」就是這次講經的法會,講這部《十善業道經》的法會。來參加這個法會的大眾,就是經文一開頭有八千大比丘僧,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總共有四萬人。當然釋迦牟尼佛是說法主,有佛、有大比丘、有大菩薩,這就是此會。「及大海中」,因為這部經是在海龍王宮殿講的,在海底講的。大海當中福報最大的就是龍王,從龍王一直到海底的水族,魚蝦水族這些眾生這就很多。諸位如果曾經看過電視的「海底奇觀」,或是去水族館參觀,水族館、「海底奇觀」所拍到的,還是一小部分,實際上海底的生物太多了。我們只看水族館,以及看電視「海底奇觀」,我們就感覺水族的眾生種類太多了。

  大海當中這些眾生魚蝦水族,『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形」就是說牠的形狀,「色」就是說皮膚的顏色,「種類」,一種一種太多了。海中最大的,我們知道是鯨魚、鯊魚、海狗、海獅,體積形體比較大的。也有比較小一點的,像魩仔魚就是很小的,還有更小的。我到過水族館,新加坡、澳洲、美國、加拿大都曾參觀水族館,水族館我們台灣野柳這裡也有。你去水族館看,你就看到大魚很多,也有鯊魚很大的,也有的魚很小,還有金魚。還有一種石頭魚,扁扁的抱著石頭,牠如果不動,你不知道那是一條魚,等到牠動了才知道那原來是一條魚。扁扁的好像海帶很薄的,抱著石頭,與石頭的色澤完全相同,所以牠的名稱叫做石頭魚。在水族館我們就看到很多,這就是說牠的形狀很多種。色澤皮膚,有的魚長得很醜,也有金魚五彩色的,五彩色很美,也有美的,也有醜的,形狀也有好看的,也有不好看,種類太多。

  佛對龍王來說,你有看到法會中的大比丘眾,這些大菩薩眾,以及你龍王本身,以及這大海,海中這些水族都是屬於龍王所管轄的。他說你有沒有看到大海當中的眾生,牠們的形狀、色澤、種類都不一樣嗎?這個我們能夠理解,雖然沒有看過海龍王的宮殿,但是水族館我們都看過,知道海底很多眾生,這些眾生的形色種類都不相同。這段經文因為是在海中所講的,所以佛舉出海底的這些眾生。看經要舉一反三,佛說一樣,我們就要聯想到其他的,水族以外,像我們陸地的眾生是不是一樣?「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像我們人道的人,地球上的人這個形狀,皮膚的顏色,種族是不是也有很多不一樣?也是一樣。還有飛禽走獸也是一樣,也是形色種類,各別不耶?乃至我們肉眼見不到的鬼神,一樣形色種類各不相同。像人間我們地球,我們是黃種人,也有白人、也有黑人,地球上人的種類,皮膚的顏色,身體的形狀也有很多不相同的。像外國人他的身材就比較高大,皮膚也不同,頭髮顏色也不相同,有紅的,也有白的,我們黃種人頭髮是黑色的。在一個種族裡面又有很多不相同的,比如說都是中國人,中國北方人的身材就比較高大,南方人的身材就比較矮、比較小,同一個種族裡面又有差別。再詳細分,同一個家庭自己兄弟姐妹也不相同。所以這句經文,包含六道十法界的一切眾生,從佛、菩薩,一直到眾生,形色種類都不相同。為什麼不同?

  下面佛給我們說出原因,『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所致」就是說致使有這個現象,這是什麼原因?這一切不同的現象,「靡不由」,就是說都是由於眾生的心,因為前面看過經文講,思想不同,造業也不同。思想有善、有不善,都是心造善與不善,起心動念有善的念頭,有惡的念頭,不善就是惡的念頭。心起念就指揮身口意三業去造作,起善的念頭,身口意三業造善業;起不善的念頭,身口意三業造不善的業,造惡業。因為有善、有不善這個因,我們看到這些形色種類都不同,這是果,看到比較美的,比較莊嚴的,那就是他修善。有的人長得很莊嚴,有的人長得很醜,長得比較莊嚴的,就是他有修善。長得不好看的就是修不善,他的內心不善,造的業不善,所以得到這種果報。心善,造業善,得的果報他的身體就很莊嚴。這段經文給我們說出,六道輪迴的種種差別,指我們身體的形狀,有好,有不好。人的身體也有好跟不好,有的人體質比較好好,比較健康,有的人常常生病,果報不相同,就是這個原因,都是從心造善、不善所致。

  下面說,『而心無色,不可見取』。說到心,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世間人大家都知道人都有心,眾生都有心。但是心在哪裡?心是長得什麼樣子?這一般人就不了解。心是不是我們身體內的這個心臟?佛說給我們說,不是。為什麼?這段經文給我們講得很清楚,「而心無色」,這個色代表物質的意思。像《般若心經》,佛給我們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個色的意思就是代表色法,所有一切的物質。佛給我們說,這個心不是物質,心臟是我們看得到,也摸得到的,現在開刀可以換心,心臟是一個物質。這個心臟是不是我們的心?是不是現在思想這個心?不是,佛給我們說,不是。我們可以思惟、可以思想這個心不是色法,它不是物質,所以說「不可見取」。這個心因為它不是物質,若是物質,我們就是可以見,看得到的,取就是說我們摸得到的、接觸得到。

  因為它就不是物質,所以我們見不到,也摸不到,雖然見不到,摸不到,但它是存在。譬如說我們現在大家都看電視,電視、收音機,像這個電視的訊號從哪裡來?從電波來的,信號從電波來。電波有色嗎?我們也看不到。但是訊號送來,電視機我們就可以看到種種的節目。我們人的身體,跟一切眾生的身體,好像一台電視機一樣,這個心就像電波,無所不在,你只要有這個工具就能收得到。但是你說電波你也看不到,看不到,但是它確實有東西會出來,我們的心就像這個意思一樣,心看不到也摸不到,但是它是存在,這個道理就比較深。《心經》給我們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空就是看不到,但是色跟空是一體的。所以說不可見取,你不可以眼睛看到,也沒有辦法去接觸到、去摸到。

  這個心,『但是虛妄,諸法集起』,這個心不可見,不可取,但是我們現在明明看到有這些現象,宇宙萬有,森羅萬象這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有這些現象?心既然無色,為什麼它還會現這些現象出來?心它是本體,這些現象是「諸法集起」,一般經典講的「因緣所生法」,各種因緣集合在一起而生起這個現象。因緣所生法,佛說這就是它當體即空,是虛妄的,就好像一張桌子,一張椅子,我們就看到一個椅子的形狀,與桌子的模樣,每樣東西都有它一個相在,這就是色法。一張桌子、一張椅子它是怎麼產生的?很多因緣集合起來而生起的。像椅子、桌子,我們知道它的材料是木材,木材從哪裡來的?從樹木來的。樹木從哪裡來的?有野生的,人去種植的。要製作一張桌子,一張椅子,要去砍樹,還要加工,師傅來製造,再拿到店裡賣,我們去買回來,就有一個桌子與椅子可以使用,每一樣東西都是有這種種因緣來生起的。這些因緣集起,它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因為緣起就產生這些現象,到一段時間這個緣盡它就散了。就像桌椅用久了它會壞掉,一間房子住久了也會壞掉,壞掉了這個相又沒有了,它是虛妄的,它不是永遠存在的。是一段時間存在,不是永遠存在,所以說這些現象是虛妄,諸法集起。

  『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這兩句經文,就是說在萬事萬法當中,畢竟沒有一個主宰,也「無我我所」。我是主宰的意思,譬如說我們人,佛跟我們說無我,我們凡夫都執著有我在,我執,執著這個身體是我的,這就是人我執。我所就是說執著我的身外之物,我所有的,譬如說這間房子是我所有,我的有所有權。這錢是我所有的,這就叫我所,我的親戚朋友,我的田園住宅,我自己使用的物質,這身外之物叫做我所。佛跟我們說,實際上無我,也無我所,這是我們凡夫一種錯誤的執著,錯誤的觀念。譬如說我們人的身體,如果是我的我就能做主,我不要讓它老,它就不會老;不要生病,它就不會生病;不想死,它就不會死,這才叫做真正有個我,我能夠做得了主。可是我們是不能做主的,「畢竟無主」,我們不能做主。不想要老,偏偏會老;不想要生病,常常在生病;不想要死,偏偏會死,佛跟我們說無我,這個身體都不是我的,我的身外之物更不是我的。所以我們人活在這個世間,我們的身體以及生活所有的一切,實際上只是我們暫時有支配使用的權利而已,你得不到的。所以《般若經》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一樣也得不到,一樣也帶不走,這才是事實的真相。我們現在住在這個世界,事實就是「畢竟無主,無我我所」。

  下面說,『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雖然每個眾生隨個人造的善惡業,善業跟不善業所現的果報不相同,而實在在這個當中,沒有一個在做主宰。這與一般宗教說的就不相同,一般宗教說「宇宙是上帝創造的」。佛給我們說出這個事實真相,「無有作者」,不是說有人給你安排,有人幫你做主,不是。都是隨眾生個人造的善惡業所現的果報,自作自受,自己造作自己去享受。造善業,享受樂的果報;造惡業,享受苦的果報,痛苦的果報。不是說有人幫你安排,有人在給你做主,都是自己造作的。

  【故一切法。皆不思議。】

  為什麼造這個業,會現這種不同的果報出來?這什麼道理?佛這兩句經文就跟我們說清楚。你假如要知道不可思議,我們看大乘經典常常讀到,「不可思議」這四個字。不可思,就是不可以用你的思想去想,你想不到;不可議,就是不可以用你的言論去議論,言語也說不出來。就像禪宗所說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言語道斷,就是不可議;心行處滅,就是你不能用想去打妄想,你想不到的,不可思。不可思、不可議,就看得到事實真相,你就知道是什麼一回事。但是你要不可思議,才能夠去找得到這個源頭,找到這個源頭就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到本性。在我們念佛法門叫做理一心不亂,在教下叫大開圓解,在密宗叫三密相應,就是見到我們的本性,見到事實真相,就大徹大悟,知道明瞭宇宙這十法界是怎麼來的。但是我們凡夫一個習慣毛病,都是要去想、要去說。佛也有講經說法,看佛好像也在想,但是,佛他的思與議都離開心意識,沒有落在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永嘉禪師說「分別亦非意」,雖然有分別,但是他沒有落在意識,沒有落在思議裡面,這才是事實真相。所以所有一切大乘經論都是不可思議,這四個字是重點。

  【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

  這個法都是不可思議,自性所變化出來的,有智慧的人知道這個事實,應該修善業,因為這不是有人在做主宰的,都是自己做主。修善業就得好的果報,當然要修善業。修善業,『所生蘊處界等』,「蘊」是五蘊,「處」是十二處,「界」是十八界。簡單說就是我們的身心世界,我們的身體,正報,以及我們住的環境,依報,依正莊嚴都很端正,我們現在說身體體質好,相貌莊嚴,住的地理風水也好,這叫做『皆悉端正,見者無厭』。看到的人都會起歡喜心。看到你的人,看到你住的環境這麼美好,這麼莊嚴,就起歡喜心,這都是修善業所得的果報。

  這一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一段,下面一集再繼續向大家報告。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