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集)  2015/7/17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三重別院  檔名:WD15-007-0005

  《佛說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今天接著再來學習《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十四頁。我們昨天講到十四頁倒數第三行,這一段我們再念一遍,昨天這一段還沒講完,我們還是從這一段開始念。

  【大王。摩訶衍見非非法。法若法非非法。是名非非法空。法性空。色受想行識空。十二入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諦十二緣空。是法即生即住即滅。即有即空。剎那剎那亦如是。法生法住法滅。何以故。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乃至色一切法亦如是。】

  昨天我們學習到這一段。這一段是波斯匿王代表十六大國王請問佛,前面聽佛講這一切法都是空的,既然都空,般若波羅蜜它怎麼能照?到底是誰在照?佛回答,如果執著有無這二種見解,就不是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就是二邊都不著,不著有,也不著空。般若不好講的地方,也是這個地方,我們聽得比較不容易理解,也是這個地方,聽到有就執著一個有,聽到無就執著無。佛講這個空,它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空在哪裡?在有當中,有在空當中,離開二邊的見解,才是真正的般若妙智。這一段經文給我們講,這一切精神物質、世間法出世間法,就像《心經》講的「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無就一空到底,一空一切空。為什麼說是空?明明我們看到都有這些現象。這個現象,佛在此地給我們講出來,它是『法生法住法滅』。它生住滅的速度太快,快到什麼程度?『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很短暫,『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這個速度就非常快了。

  佛在大乘經還有大論裡面講生滅的現象,最少有十種講法,《仁王經》這是一種說法。如果根據《菩薩處胎經》,佛問彌勒菩薩,「拍手彈指之頃」,我們這樣彈一下,彈一下的時間,我們老和尚常常用秒,他說一秒鐘可以彈四次,他說身體好的可以彈七次。以前講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快速彈四次,一彈指;現在聽說有人可以一秒鐘彈七次,從四次調整到七次。一彈指有幾念幾相幾識?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就是三十二兆;如果乘以四,彈四次就一千二百兆,現在七次是二千二百四十兆。這個我們凡夫無法去體會的。所以我們老和尚常用電影的膠帶,以前老式的電影膠帶,一秒鐘開合二十四張,一秒鐘就是生滅它有二十四次。二十四張就是一秒鐘當中它轉動二十四個畫面,每一個畫面它都是獨立的,它只是連接起來快速轉動,然後我們看到銀幕就在動。二十四張,一秒鐘二十四次的生滅,我們看起來就好像是真的了。現在的電視速度比老式的電影快,現在聽說是一秒鐘就一百次,一百次的生滅,也就是底片是轉一百張,一秒鐘轉一百張,快速度的。經典講得這麼細,我們沒有那麼深的禪定,的確我們也見不到,是聽說。但是現在根據我們凡夫能夠感受到的,電影的膠帶、電視,還有現在畫卡通動畫的。

  有一次,我在facebook看到有一個拿一疊好像便條紙這麼大,畫一個人,一疊這麼厚,就像數鈔票一樣,一張一張很快的這樣跳過去。剛看那個人在紙的畫面是靜態的,但是它每一張都有畫一個人的像,然後這樣很像數鈔票,啪啪啪,這樣很快速的,看到那個像就在跑了。所以卡通影片那個原理就是這樣,它每一張都是靜態的,但是他畫很多連續動作,然後快速轉動,靜態的就變成在動了。我們現在看到這些卡通影片的底片、電影的膠片,再看看佛經講的,我們現在看到宇宙萬事萬物這些現象就是我們的心在動,動的速度有多快?如果根據《菩薩處胎經》講的,這樣一彈指有幾個念頭?「三十二億百千念」,三十二兆!我們怎麼會知道這是幻相?感覺不出是幻相,明明這些都是事實存在的現象,感受不出來。如果定功深,到八地菩薩他就看到了。

  此地講的「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這個我們一般凡夫都無法去理解,《菩薩處胎經》講的我們更無法去感受到。所以講一念,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快到那個樣子,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都被騙了,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我們怎麼會感覺得出來?怎麼會知道這個世界原來是虛妄的,像《金剛經》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真的感覺不出來。聽到佛經這麼講,我們基本上有個概念,知道這一切現象都是我們起心動念。現在講這個起心動念,不是我們現在能夠發覺的這個起心動念。我們現在發覺我剛才動了一個念頭,不是這個起心動念,這個起心動念是很粗很粗的。此地講的起心動念是很細很細的,你沒有很深的定功,你見不到。如果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麼快速的一念,你一下把它斷掉了,你就見性。所以禪宗,他就用這個方法,把那麼快速的妄念一下給它切掉,你就看到真相了。

  我們用念佛的方法,是時間要念長一點,念到最後也會見到真相。念到你的心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你看到現前這一切現象就叫不生不滅,經典上講「無生法忍」。顯宗、密宗修到最高就是這個層次,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所以密宗講「阿字本不生」,阿這個字,它就是本來它沒生。生滅的速度太快了,快到我們是無法去想像的。所以大乘經典常講「不可思議」,講不可思議就是這個道理,因為你無法去思想、思惟,用言語也表達不出來,只有自己親自悟入那個境界,你就明瞭了。我們雖然還沒有入那麼深的定,但是我們根據現前這個道理來觀察世間相,我們常常這樣去觀察,慢慢我們這個心也會比較放得下,因為了達諸法實性它是空寂的,好像鏡花水月,非有非無。這一切好像鏡子裡面的花、水裡面的月亮,你捕抓不到,你撈也撈不到,但是它有那個相。我們看到鏡子的花,我們要去抓那個花抓不到,抓不到我們知道那是鏡中花,那是鏡裡面的花,你就放下了,你就不會去取、不會去執著,因為你知道那是鏡中花,假的;水中月,你要撈也撈不到,你也不會去取、不會去執著,也是假的,是個假相。如果我們知道,我們現前看到的這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佛法、世間法,順境、逆境,所有一切就像鏡花水月,我們心不取不執,我們不要刻意去觀,心也就空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就空了。所以剎那生滅,剎那不住,無常。剎那生滅它是個幻相,是我們起心動念產生的一個幻相,不要去執著那個幻相,不要去取那個幻相,我們就可以得大自在、得大解脫了。所以這些道理常常聽一聽,幫助我們看破放下,是有好處,有這個利益。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以般若波羅蜜空故。不見緣。不見諦。乃至一切法空。內空。外空。內外空。有為空。無為空。無始空。性空。第一義空。般若波羅蜜空。因空。佛果空。空空故空。但法集故有。受集故有。名集故有。因集故有。果集故有。十行故有。佛果故有。乃至六道一切有。】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給我們講一個空,一個有。這個空是一空到底,一空一切空,一有一切有,空有不二。我們套《心經》的經文來講,《心經》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裡講空有,有即是空,空即是有。所以法性空故,諸法皆空,為什麼說這一切法是空?因為法性它本空,它本寂、本空。法性就是它的體,它是空的,就像我們看電視螢幕一樣,螢幕它的體是空,它什麼都沒有。我們看電視螢幕,你把它關掉,空空的,你就看到空空的,一打開它又有了。當有的時候,螢幕它還是空的,不是關掉才空。當它現有的相出來的時候,它當體還是空的,所以法性它是空。但是它怎麼會現?『法集故有』。「集」就是集合起來,你看這裡都是講集,我們一般講因緣聚集,因緣聚集它就產生現象。緣生緣滅,緣生,也是從空生;緣滅,也是回歸到空。好像看電視的螢幕,一打開緣生了,把它關掉緣滅了。打開,有從空出現;把它關掉,有又回歸到空。我們用電視這個比喻,大家比較容易理解。你常常開電視、關電視就想到這樣,你開就有,你不開它就沒有。不開的時候跟開的時候,它空有是不二的,有在空當中,空在有當中。大家用電視螢幕彷彿去體會經講的這個意思。你再看看我們現實的人生,跟電視裡面那些節目不是一樣嗎?所以俗話有一句話常講「人生舞台」。我們看舞台上表演,開始表演生了,表演完就滅了,就沒有了。我們看看人生,從生到死,我們一天當中從早上到晚上,那不都是緣生緣滅嗎?我們現在大家在這裡聽經,時間到了,大家來,緣生了,現在螢幕上照,現場有這麼多聽眾,有我坐在這裡講,我們網路上也有同修在隨喜;等一下時間到了,大家散了,就沒有了。我們每一天,時時刻刻,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是緣生緣滅、緣生緣滅。善惡、好壞,到頭都是空,都是一場空。所以這一段經文,空有是不二的。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善男子。若有菩薩見法眾生我人知見者。斯人行世間。不異於世間。】

  《金剛經》講的,大家會比較熟悉一點,《金剛經》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因為《金剛經》讀的人多,還有《心經》讀的人多,《金剛經》的經文大家比較熟悉,這部經講的人少,聽的人也少,所以看到這個經文我們就比較不熟悉。我們看到這個經文,跟《般若經》它意思是一樣的,它翻譯的文字上有一些差別,但是經義是一樣,都是屬於般若,《般若經》。下面講:

  【於諸法而不動不到不滅。無相無無相。一相法亦如也。諸佛法僧亦如也。是即初地一念心。具足八萬四千般若波羅蜜。即載名摩訶衍。即滅為金剛。亦名定。亦名一切行。如光讚般若波羅蜜中說。】

  這一段也是跟我們講實相、觀照。實相、觀照,古大德常講,依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證實相般若。這是我們學習《般若經》它的重要之處。經文是文字般若,文字般若它是一個工具,我們透過這個工具,要真正體會它的真實義,能提起觀照功夫,這個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只有停留在文字般若裡面。如果停留在文字般若,不懂得提起觀照般若,文字般若懂得再多,我們還是得不到受用,這是我們必須先了解。所以依文字起觀照證實相,證實相般若。

  這一段跟我們講,「權智照俗因集而有達有即空故不為動」。智有實智、權智,實智是什麼?照空,你見到空相,那是實智,就是真實的,它是空;權智它是照有,有就是有這個現象。權智照俗諦,就是有。俗因集而有,這些現象因集而有。因為你知道這些現象是因集而來,才會產生這個現象,它當體也是空的,所以就能通達有即空。空在哪裡?在有當中,有它當體就是空的。當體就空,『於諸法而不動、不到、不滅,無相、無無相,一相法亦如也,諸佛法僧亦如也』,就達這個空。因為知道這些都是因集而有,它沒有自性,就不為所動,這是真正了達,就是智慧現前,這樣就能得定。所以『亦名一切行』,一切的行門,『如光讚般若波羅蜜中說』。下面,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大王。是經名味句。百佛千佛百千萬佛說名味句。於恆河沙三千大千國土中。成無量七寶。施三千大千國中眾生。皆得七賢四果。不如於此經中起一念信。何況解一句者。句非句非非句故。般若非句。句非般若。般若亦非菩薩。何以故。十地三十生空故。始生住生終生不可得。地地中三生空故。亦非薩婆若。非摩訶衍空故。】

  這段經文,『大王,是經名味句』,「味句」就是講文字,經文文字。『百佛千佛百千萬佛說名味句』,這個經文文字,味句就是經文,「文字為能詮,實相觀照為所詮,佛佛道同」。文字是能詮,實相觀照是所詮,所詮也就是說它所包含的道理方法。文字它講的就是實相,就是跟我們講事實真相。文字講的是事實真相,文字能詮,實相觀照為所詮,我們要能依文字起觀照證實相,每一尊佛說的都一樣,所謂佛佛道同,說的都沒有兩樣,一尊佛講的就代表所有一切諸佛講的,是一樣的。所以「百佛千佛百千萬佛說名味句」,每一尊佛說的都是同樣的。

  下面這是講布施,『於恆河沙三千大千國土中,成無量七寶,施三千大千國中眾生,皆得七賢四果,不如於此經中起一念信』。我們先看到這一段,這是講財施、法施。財布施,三千大千世界國土當中,都把它變成無量七寶,這個無量七寶是太多了,真的這是我們無法去形容。我們在這個世間,你要到銀樓去買一個金子(一塊金子)就寶貴得不得了,價值都很多了。不要說三千大千世界,就我們一個地球統統是七寶就不得了,何況三千大千世界?七寶還是無量的,那你看這個七寶有多少!這麼多的七寶布施給三千大千世界國土的眾生,這是講財布施,財布施給這些眾生。不但財布施,還有法布施,而且布施佛法,讓這些眾生得「七賢四果」,阿羅漢四果,證小乘果位。財施、法施都有,這是非常非常殊勝了。

  但是,「不如於此經中起一念信」,就是財施、法施布施這麼多,又幫助三千大千世界眾生都得到七賢四果這樣的果位,不如於此經中起一念信,一念信就超過財、法布施了,這個財、法布施不能跟它相比。『何況解一句者』,財、法二施不如於此經中起一念淨信,布施這麼多的七寶,而且幫助三千大千的眾生都得到七賢四果這樣的果位,還不如對於這部經當中起一念淨信,那個功德超過太多太多,「何況解一句者」,解就是給人家講解說明,一句就是這裡面當中一句。這個跟《金剛經》講的,《金剛經》也是用這個比喻,《金剛經》佛也是這麼講的,就是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去布施給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這福報大不大?太大了,實在太大了。我們這個世間,現在這個地球上,如果我們拿個一億的台幣來布施,這個就不得了,我們聽起來就天文數字,一億台幣。有的大廟一億是不夠的,都是上幾百億的,幾百億才蓋得起來。我們聽起來,這個對我們來講,一億對我們來講就是天文數字;那幾百億,我們已經快要不可思議,距離我們太遙遠了。我們台幣幾百億,跟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那是無法相比的。你說那麼多的財布施,福報多大!但是不如有人為人演說一四句偈。四句就是一首偈,為人演說,演說一四句偈。以前我聽這部經,當然佛這麼講,我們也沒有理由不接受。但是心中總是有疑問,因為不了解,為什麼?那四句偈,我們看起來沒什麼。譬如《金剛經》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給人家講這個四句,你福報就比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寶的人還要大,我們不能夠理解。

  後來聽我們老和尚講,講到這一段給我們說明,我們就恍然大悟了。我們淨老和尚講,你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給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眾生,這是財布施,能夠幫助眾生解決物質生活的問題,他會過得很富有、很富裕;但是不能幫助他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這個做不到。一四句偈,你為人演說,那個人他真聽懂了,四句偈就能幫助他成佛了,他就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性成佛,他得大解脫、大自在,了生死、出三界,圓成佛道,廣度眾生。後來我一聽,我就明白了,這三千大千世界七寶真的不能跟它比。所以普賢菩薩也講,「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說所有的供養當中,法供養是最殊勝的,也是最重要的。所有一切財供養也是為了法,因為法才能真正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財供養能夠解決我們現前生活的問題,但是解決不了我們的生死問題,不能幫助我們成佛。這個地球,三千大千世界七寶統統給你,你還是要生死輪迴。在我們現前這個世間,這個地球統統給你,你是這個地球的王,一旦你死了,你也帶不走。這個利益跟佛法一相比較就無法相提並論了,那真的無法去比較了。所以法供養的福報實在是太大了!你想想幫助一個人成佛,功德多大!因為成佛他就能夠度無量眾生。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再看到這個經文,我們就不會有疑問了,佛講的真的一點都不過分。

  下面講,『句非句非非句故,般若非句,句非般若,般若亦非菩薩』。這一段,「句非句非非句故,般若非句,句非般若,般若亦非菩薩」,我們念,也許我們念了也搞不懂。大家念了,你們懂嗎?這一段就是講「文字文義人法俱空」。文字,這個句就是文句,般若它不是在文字,所以句非般若,它不是般若。般若也非句,但是我們又不能離開句,我們用個比喻,我們透過比喻去理解個彷彿,指路牌,標示,指路牌。比如說三重,從台北過來,路標箭頭,那邊是三重,在台北那邊的橋頭立一個牌子指個方向。但是牌子那個地方不是三重,它是告訴你,從這個方向去會到三重。如果你看到那個牌子,以為三重就在這裡,到了,那就錯了。我們看到這個經文,經文就是般若,經文是般若沒錯,你要依經給你指導的方向去提起觀照,你才會證到實相般若,不是經念一念你就有般若了。《心經》,每次三時繫念,我們念了好幾遍,一次三時繫念都要念三遍,我們有般若嗎?《般若心經》大家念得最熟悉,都會倒背了,有般若嗎?我們沒有,我們是停留在文字般若,你沒有起觀照般若。我們不會像觀音菩薩起觀照,照見五蘊皆空,它就有作用了。我們不會,不會都是在文字,念念念,念得很熟,也不會觀照,所以一直停留在這裡。所以告訴我們般若非句,句非般若,你要懂得依文字起觀照證實相,意思是告訴我們這個。好像看到指路牌指方向,你要懂得,它叫你再往那個方向走,你就會到達目的了。

  禪宗有一部書叫《指月錄》,也是同樣的意思。《指月錄》是什麼意思?就是手指著月亮,你說要看月亮,有人跟你講月亮在那裡,會看的人他會循著手指往上看,他就看到了;不會看的,看到手,這個就是月亮。那是手指不是月亮,他不懂他的意思,他就看到手指以為手指是月亮。好像讀經文,以為經就是般若,經它裡面講的是般若沒錯,它是教你依文字的般若,你要懂得去提起觀照般若,你才能證實相般若。如果迷理執相就是凡夫,道理你不懂,你迷了,迷就是不明瞭,執著這個相,著相就是凡夫。佛教我們要離相,不可以著相。這是講文字。

  下面講,『何以故?十地三十生空故,始生、住生、終生不可得,地地中三生空故,亦非薩婆若,非摩訶衍空故。』這個教我們,「正觀中生死佛果二不可得,無聽無說聽同說同一切法如」。生死佛果二不可得,生死佛果就是一般講生死涅槃。菩薩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我們凡夫住生死,二乘聲聞、緣覺住涅槃,都有住,住就是有執著。菩薩他二邊不住,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因為涅槃、生死都是空,都不可得,生死是假相,佛果也是虛妄的。所以《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我們十法界六道法界虛妄相變化很大,我們比較容易理解。四聖法界也有變化,變化沒有我們那麼大,但是還是虛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也有相,應該是真的,一真,但是還是虛妄;但是它那個虛妄跟我們十法界的虛妄,不一樣,它可以永遠保存,如果你回歸到常寂光,它這個相也沒有。沒有它是隱,它可以隱、可以現,有緣它就現,沒有緣它就隱,隱就是回歸常寂光,大光明藏,回歸常寂光。常寂光什麼都沒有,是我們的自性本體,遇到跟你有緣的眾生,你成佛了,跟你有緣的眾生往生到你的世界來了,他是明心見性,但是還沒有成究竟圓滿佛,你就能現實報莊嚴土,在四聖法界現方便有餘土,在六道法界現凡聖同居土。所以有隱有現,一切相都是從常寂光出現的,相沒有了,它回歸到常寂光。所以常寂光它有隱有現,遇到緣它就現,沒有緣它就隱。「正觀中生死佛果二不可得」,我們念《心經》,對這段的文,我們就比較容易理解。《心經》經文講,「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生死佛果都不可得。「無聽無說聽同說同一切法如」,一切法皆空。這是它的空理,護佛果。我們再看下面的經文:

  【大王。若菩薩見境。見智。見說。見受者。非聖見也。倒想見法。凡夫人也。見三界者。眾生果報之名也。六識起無量欲無窮。名為欲界藏空。或色所起業果。名為色界藏空。或心所起業果。名無色界藏空。三界空。三界根本無明藏亦空。三地九生滅。前三界中餘無明習果報空。金剛菩薩得理盡三昧故。或果生滅空。有果空。因空故空。薩婆若亦空。滅果空。或前已空故。佛得三無為果。智緣滅。非智緣滅。虛空薩婆若果空也。善男子。若有修習聽說。無聽無說。如虛空。法同法性。聽同說同。一切法皆如也。】

  這一段就是講一切都不可得。《心經》講的「無智亦無得」,我們如果想到《心經》講的,這一段經文比較多,《心經》經文文字比較簡要、比較濃縮,空理是完全一樣。我們念《心經》,大家念得比較熟悉、比較順口,提起來大家比較容易理解。這個經文比較多,濃縮起來就是《心經》講的無所得。『一切法皆如』,就是一切法皆空,講這麼多的空,就是一空到底。我們現在明瞭這個空,經文文字講的這個義理,很好;如果不明瞭也沒關係,你常常聽,或者你記住一個「無智亦無得」,這個就是空。我們真正提起觀照,你的般若智慧開啟,你完全就明瞭,你才不會迷在文句當中,迷在佛學術語名詞當中。我們有時間慢慢來分析每一句、每一個字,這個都可以的,但是需要時間,也需要耐心,也要有興趣。這可能有少數人比較容易,可以接受,大多數人,並不是說他沒有耐心,是因為他沒時間。

  所以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到美國講經,他說在美國講經沒有辦法像台灣這樣講。台灣你講一部經,我們這一部經來講個一年、二年,還可以,還有人會來聽。在國外最理想是三天,而且你講簡要的、簡單的,為什麼?大家沒時間。而且有的住得都很遠,他開車來聽也要開很久;而且還要有假日,平常上班恐怕人家也沒時間。不過現在有一個方便,透過網路、光碟,這個就比較方便;雖然方便,在家裡看,你還得要有時間。你在家裡也有你的事情,也不是說你完全都沒事情。時間很多,當然可以細細的來琢磨。我們就是把這個經文消文,把大意提出來,這樣可能大家才比較會有耐心來把這部經聽完。因為我這樣講是很快,這次都講不完,可能還要分好幾次才講得完。如果很詳細的一句一段來講,這部經恐怕我們連續講三年都講不完。怕大家沒那麼長的耐心,縱然有耐心,可能大家也沒有那麼多時間。

  這一段這個大意,就是講正觀當中生死佛果兩方面都不可得,無聽無說聽同說同一切法如,就是一切法都空。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大王。菩薩修護佛果為若此。護般若波羅蜜者為護薩婆若。十力。十八不共法。五眼。五分法身。四無量心。一切功德果為若此。佛說法時。無量人天眾得法眼淨。性地。信地有百千人。皆得大空菩薩大行。】

  「護般若波羅蜜是護因,護薩婆若海是護佛果」。這個護,我們一般講護持,我們講護法。護法是護什麼法?就是護般若波羅蜜,護這個法,這是真正的護法。所以護般若波羅蜜它是護因,護法的因,護薩婆若是護佛果。佛的果位,他有『十力、十八不共法、五眼、五分法身、四無量心,一切功德果為若此。』一切功德果,佛果位上的一切功德,德能。薩婆若,薩婆若是佛果,佛的果地,成佛了。成佛的因是什麼?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是成佛的因,薩婆若是成佛的果,護這個因果。我們要怎麼護?要依文字起觀照證實相,那是真正的護般若波羅蜜。我們自己能夠這樣來修學就是護持,護般若波羅蜜這個法。般若波羅蜜就是我們自性的般若智慧,不是外面來的,不是學來的。

  護法,我們有內護、有外護。內護,現在我們淨老和尚教我們開啟般若波羅蜜的方法,他現在教的都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教的是這個;「因戒生定,因定開慧」,開的般若智慧,開這個慧,這是內護,他教導我們。外面的護法呢?知道老和尚教的是這個目標,然後我們護持這個修學方法,這就是護般若波羅蜜,這是護因。包括我們淨老和尚現在在辦傳統文化,教漢字文言,像馬來西亞馬六甲辦中華傳統文化儒釋道,它以儒為主,現在修《群書治要》,學儒釋道三教的經典,他要求也是一樣,跟學佛是一樣的方法。他這個方法能夠幫助學習的人開啟自性的般若智慧,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的要求就是一部經修十年,前面有一些共同科目,《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是共同科目,但是你選一部經要深入十年,這是開啟自性般若智慧的教學方法。他護這個法,他教導學生教這個法,就是護這個法。我們外圍的外護,也明白老和尚的教學方法,我們也護持這個方法。

  所以最近我們老和尚去英國,想要辦漢字文言學院。在七、八年前,英國劍橋大學的漢學院,麥大維教授也曾經到香港請老和尚去他們學校辦大乘佛教學院。老和尚說:你們請我去恐怕不容易,他說我有條件。什麼條件?他說:學生怎麼教,你們學校不管,你不能用你們學校那種教育的框架、制度來架在這上面,那我沒辦法教。因為現在學校的教學制度,它都是交叉式的,一學期都學得很多、學得很雜,請很多老師,學生聽了滿腦袋妄念就非常非常的多,這個開不了智慧,只能學到知識。所以西洋這種教學方法是學知識。我們佛門,包括儒釋道傳統的教學法,是開智慧。智慧解決問題沒有副作用,知識解決問題有副作用。老和尚提出這個條件說,怎麼教你不管,學生交給我,教是我的事情,到時候我批准這個學生說他及格、畢業了,你學校只負責發文憑這樣就好。後來也沒消息了,大概他們回去開會,大概沒有人會同意的。

  所以老和尚講,你一部經念通了,所有的經都通了,不但佛經通了,世間法也都通了。有一天,我遇到我們老和尚的祕書維邦,他說:師父講這個,跟那些西洋人講,給他打死,他也不會相信。念一部經念通了,他什麼都通了、都會了,他說:給他打死,他也不會相信。他不能接受老和尚這個教學方式,老和尚去辦了,跟他們一般辦大學是一樣的,開不了般若智慧,達不到這個效果,彼此就浪費時間,所以去了對他們沒有幫助。最近英國威爾斯大學又要跟老和尚合作辦漢學院,有一個北京的趙博士介紹那個校長,校長很誠意,我們老和尚到英國,他也親自來跟老和尚談合作的事情。我就私下跟趙博士講,一定要跟趙博士講到他懂老和尚的教學理念,不然英國人他也不懂老和尚這個教學理念,還是用他們學校的方式,恐怕就達不到我們老和尚教學的目標,這個也就沒有意義了,對他們沒有幫助。

  所以我現在是做外護。如果他有辦,老和尚要我去護持。我去護持,我什麼能力都沒有,錢也沒有,能力也沒有,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個人。那去護什麼?我能護的就是我知道師父他是這種方法,別人不知道我可以告訴他,從旁給他提醒、來協助,護持這個。老和尚也建議說,先辦一個實驗學校,實驗看看,科學精神就是理論方法加實驗,然後結果看怎麼樣?如果實驗成功,說明這個教學法是可行的,慢慢就會被世界上很多人,特別是西方國家,讓他們理解,慢慢他也會接受。當然現前是個很艱鉅的工作,護持這個工作非常難的,阻力非常大的,因為大家都不相信。所以這個需要耐心,需要時間。所以講到護般若波羅蜜是護因,這個就是根本,非常重要。有因才有果,如果沒有這個因,你薩婆若也達不到,你護果也談不上了。這是講護持,內護、外護。

  總歸一句,依文字起觀照證實相,這個原則,我們一定要明瞭。我們現在修行功夫不得力就是不會起觀照,我們不懂得用觀照功夫,所以伏不住煩惱,煩惱伏不住。煩惱伏不住,我們修了很久,還是煩惱強,到最後都會退轉。為什麼退轉?生煩惱,我們自己內心的煩惱降伏不下去。所以我們一定要真正認識,真正的敵人不是在外面,是我們自己內心的煩惱賊,那個在作怪。如果我們不回歸去觀照自心的起心動念(煩惱),這個賊你抓不住,你就被它損害、被它傷害,害我們生生世世六道輪迴你就出不去,那個才是真正的賊。而且這個賊,我們還把它當作好朋友。外面那個賊,我們看到就要去抓他,要遠離;裡面內心的煩惱賊,我們還認為它非常好。所以就被害,害我們生生世世輪迴出不了。所以我們要依文字起觀照證實相,這樣我們功夫才會得力。

  最後一段,這一品最後一段是「時眾得益」,當時的大眾聽佛說「觀空品」。『佛說法時』,佛說這個法的時候,『無量人天眾得法眼淨』,法眼淨也是很高的層次。『性地、信地有百千人,皆得大空菩薩大行』。大空,大行,什麼是大空?大空不是我們觀念當中大小的大,不是那個大;大行也不是大小那個大。但是我們佛經上常常看到這個大,像「大行普賢菩薩」。大的意思就是摩訶,這裡講摩訶衍,摩訶是印度梵語,翻成中文是大。但是這個大,不是我們觀念中的大,這個大沒有限量的,已經超越我們的心意識,那個才是大。落在心意識,怎麼大還是有限量的;超越心意識那個大,無限量的。所以這個大空,我們看《六祖壇經》,禪宗真正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那是大空。大空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他的修行,所有的行門就叫大行,一切都大。一大一切大,大空才有大行,大空是他的心量盡虛空遍法界。這一段,「時眾得益」。

  我們念佛人,我們聽《般若經》,聽明白多少算多少,聽不明白也沒有關係,聽不明白我們就老實念佛,你老實念以後你就明白了。明白了,我們要學海賢老和尚,明白就不要說,你明白了不要說,說了人家也不相信,你自己明白就好。最方便的,念佛達到大空大行是最直接、最快速、最圓滿。現在問題是我們不老實,我們就不能像海賢老和尚那樣。你真老實,真的是一句佛號就夠成佛了,真的是這樣。甚至密宗它講,一個字的種子字,你觀那個字,你就會成佛,就會明心見性。這是真的,一點不假。禪宗參一個話頭,沒有意識,沒有語錄,就是他一直參,參久了他會開悟。所以佛法它沒有定法,因眾生各種根器不一樣,佛跟你講。我們因為不老實的人佔大多數,而且是絕大多數,因此佛才有需要講經說法。因為不老實,疑問就很多,有懷疑,你有懷疑怎麼老實?

  海賢老和尚他的剃度師父,剃度了,什麼也沒教他,他也不認識字,就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你就一直念南無阿彌陀佛,念明白了,你就不要講。他就真的老老實實就是一直念,而且日夜不間斷的念,連睡覺當中他都不丟失掉,除了念佛就是種菜、種地,幹活。根據我們老和尚判斷,海賢老和尚二十歲出家開始念佛,可能念到四十歲就大徹大悟,跟佛一樣。但是他生長的時代文革,念佛念出聲都不行的,他就心中默默的念,還要跟大家去工作;也不准吃素,不准吃素就吃鍋邊菜,肉旁邊的菜撈起來吃,吃鍋邊菜。不准念佛,不准拜佛,不准吃素,他的經歷真的是大風大浪。他一句佛號能夠念九十二年!這個我們真的是自嘆不如,無法跟他相比。所以他往生那麼自在!一百十二歲還能爬樹,往生前一天還做到晚上,天黑還在拿鋤頭鋤地。

  這種老實人是非常難得,我們要學他學不來,我們怎麼學還是不老實。不老實,我們就要聽經聞法,因為不老實主要是有懷疑,疑惑太多。有疑惑,你不聽經聞法把這個道理、方法、境界真正透徹搞清楚、搞明白,我們不老實這個心你伏不住,你心中總是有疑。一個師父,叫我們念一句佛號,就一直念下去。有幾個人能夠老實的接受,他就老實念?沒那麼簡單。為什麼沒那麼簡單?因為念念有夾雜、有懷疑,有夾雜、有懷疑的念就沒有辦法達到經典上講的效果。沒有辦法達到經典上講的效果,那就更懷疑了,愈覺得自己的懷疑沒錯,那就疑上加疑。這次到英國,劍橋有一個大陸的女學生,老和尚講經,她去做義工。然後休息的時候就來找我,說她感情有問題,現在心很亂,怎麼辦?我說: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她說:沒有效,我念過了。我都還沒有跟她講完,她說沒有效,她就不相信。她還是相信她的妄想,她是相信她的妄想,她相信她想的沒有錯,不相信菩薩,菩薩當然幫不上忙;如果你真相信菩薩,真老實念,菩薩真能幫得上忙,關鍵在我們自己。所以遇到這些問題,我們要時時刻刻提起觀照功夫。觀照誰?觀照自己,觀照自己有沒有老實。不要自己不老實,以為自己很老實,那個就不行。

  不老實,我們如果有很多疑惑,《般若經》倒是有需要。《般若經》,你懂一句、二句,也就可以貫通到全經。譬如我們現在前面講那麼多,有一些不懂、有的懂,那些不懂的你先放下,你先用懂的那一句,你就修那一句,那一句你真懂,其他的你都會懂。就像一千七百則公案,你只要一個公案參透了,其他一千七百條都通了。一經通,一切經通。《金剛經》,江味農老居士講《金剛經》大家都聽過「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兩句透了就全部通了,六祖在那兩句開悟的。江味農老居士講,其實不止那兩句,任何一句你通了,就全部通了。不但通《金剛經》,六百卷《大般若經》全通,所有一切佛法、世間法全通了。但是這個方法現代人不相信,西洋人他更不相信。所以要到英國去推廣這個,我覺得是有很大的難度。但是老和尚他又很希望在那裡推廣,我們就要發心去護持,就護持這個般若波羅蜜,護這個因。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觀空品」這一段就學習到此地。下一次,我們就從「菩薩教化品第三」,繼續學習。這次佛七,我們先學習到這一段。我們下一次佛七的時間,我們再繼續來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