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第二次宣講)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四集)  2013/7/31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5-005-0024

  請大家合掌,我們來念開經偈,「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請放掌。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十六頁第五行,我先將這段經文念一遍: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得戒定道。】

  我們昨天學習到這一段,昨天我們跟大家報告,有關戒學方面的一些道理。這段經文,我們跟著觀音菩薩發願,這一願就是希望我自己很快,『速』就是很快,得到『戒定道』。佛法的修學總原則就是戒定慧,所謂因戒生定,因定開慧,開了智慧才能斷煩惱破無明,斷煩惱破無明才能了生死、成佛道、度眾生。這三學戒定慧是佛法修學的前提,總原則,就是修戒定慧,不管修哪一個法門,這是一個總原則。講到戒,這也非常的深廣,因此這個戒在中國大乘佛教,大乘八個宗派裡面,它也立一個律宗這個宗派。這是唐朝在陝西終南山道宣律師,他是律宗的祖師,專攻戒律。傳到中國來的戒律有小乘戒、大乘戒,小乘戒五戒、八關齋戒。五戒、八關齋戒雖然說是佛為在家居士定的,我們看《弘一大師講演錄》,弘一大師他講,其實五戒跟八關齋戒在家、出家都需要受持。

  像出家人一圓頂、一剃度,他不是馬上受沙彌戒,而是先受五戒。到了登壇,像現在我們台灣很多佛教寺院,包括中國大陸很多佛教寺院,每一年都有寺院傳授三壇大戒。三壇大戒都是屬於出家眾受的戒。第一壇是沙彌戒,女眾叫沙彌尼戒,第二壇是比丘戒、比丘尼戒,第三壇就是菩薩戒了。菩薩戒他就沒有分男眾女眾、在家出家,四眾弟子都可以受。像五戒一樣,五戒、八關齋戒在家出家四眾弟子都可以受持。只有沙彌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彌尼戒,這專屬出家眾的戒法。一切戒它的根本就是五戒十善。戒跟善它的一個區別在於三皈依,所以五戒得戒是從三皈依得戒的。

  我們看淨土三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給我們講得就很清楚、很明白。淨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福是人天福。我們現在佛門有很多道場提倡人間佛教,求人天福報,你看佛光山它出了一份報紙叫「人間福報」,我也給它訂了一份,人間福報。我們要求得人間福報,或者要提升到天道的福報,想往生天道去,淨業三福第一福就必須要修學,才能夠滿我們的願。如果淨業三福第一福我們沒有學習,沒有去落實,我們想求人天福報也求不到。縱然求到,這個福報也不純,有夾雜。所以要求得純淨純善這個福報必須修第一福。第一福雖然是講人天福,我們也不能疏忽,過去我自己就犯這個毛病,總覺得我們學佛,後來又出家了,修出世間的福重要,出家人要出世、要出離六道,我們不求人天福報,我們求往生西方淨土,我們修淨土的人求往生。修其他法門的人,像禪宗求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教下求斷惑證真證果。

  但是修學了幾十年,實在講很慚愧,一無所成,現在年紀也漸漸老了,回想過去的一些想法,現在想一想,總是沒有重視基礎這個觀念。雖然聽我們淨老和尚講經,聽了我也點頭、也同意,也不反對,但總沒有認真的來修學。一方面是疏忽這個基礎,比較好高騖遠,喜歡大經大論,因為以前我們淨老和尚都是講大經大論,聽到這些大經大論的理論非常歡喜,喜歡聽講。對這個基礎的修學,我們淨老過去也常提,特別提到《感應篇》,早年是沒有提倡《弟子規》,提倡《感應篇》,提倡《了凡四訓》、《安士全書》,這三本書。常常在講席當中給我們開示,這三本書是我們民國初年,中國佛教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他一生印最多的經,流通最多;其他的大乘經典有印,印得不多。他在蘇州辦一個弘化社,弘化社現在還在,就是好像出版社一樣,自己有印刷廠,有校對的這些人員。

  在當時,印祖他一生,人家供養他的錢很多,他沒有去蓋大道場,他的錢主要用在印經流通,印送經典流通,自己辦一個弘化社。為什麼自己辦弘化社?因為這個出版印經最困難的工作就是校對,如果重新排版打字的,這個錯字是在所難免,錯字、漏掉,或者順序顛倒,這是常有的事情。所以過去我們淨老和尚早年在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給我們講,以前在台中蓮社,台中蓮社李老師也常常印經,也常常出版,很多經書典籍重新排版打字。重新排版打字要校對,他說有的書校了七次還有錯,七次七個人校還有錯,可見得校對的事情不容易,這是很認真在做的都還會有錯。如果交給一般的印刷廠,他不是很認真負責給我們做這個工作,那錯誤的地方就會更多。所以印祖他自己乾脆辦一個弘化社,自己培養這些人來校對,找一些有道德學問的居士來幫忙發心。所以在弘化社印出來的經,可以說錯誤率不敢說百分之百都沒有,但是可以說把錯誤的機率降到最低,等於快接近零了。因此到弘化社請經,大家都很放心,有很好的校對工作。

  印祖一生人家供養的錢主要用在印經,做經典流通這個事情。經典流通,道家的《感應篇》,《了凡四訓》、《安士全書》,這三本書印最多。我們淨老和尚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講經,在中華佛教圖書館,圖書館小小的還在,是民國初年倓虛老法師建立的,後來交給暢懷法師他來管理。在講堂,它那個講堂好像沒有我們這一間大,比我們這間還小,香港的房子,大家去過都知道,小小的。但是它是圖書館,圖書館總是藏了一些經書,我們淨老看到書架上有一本《了凡四訓》,把它拿下來翻一翻,翻到後面版權頁,那個版權頁他發現非常驚訝,印了幾十版,每一版最少是一萬冊以上。發現印祖在世,《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印最多,幾十版,每一版最少一萬冊、二萬冊、三萬冊不等。估計在他那個時代,他一生當中印這三本書,最保守的估計總有幾百萬冊。那個時候印刷術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在那個時代印這樣的數量相當龐大。

  印祖一生他以印經、流通善書為主,附帶也做慈濟,有時候有災難,特別是大災難水災、旱災,那個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戰爭,天災人禍非常多,大災難他也附帶做救濟,就我們現在講慈濟,他也有。他救濟,他的錢都是從印經款撥的,如果沒有做應急的事情,那就留著印經;如果有需要應急,就從印經款撥出來去救濟、去救急,沒有做那些事情就印經。另外布施醫藥、放生,做這幾個項目,都在做,主要印經。印經流通主要是提倡教育,這個經就像我們學校上課的教科書,我們到學校去念書,那個教科書我們都不去讀,我們就不曉得它裡面的內容,到學校去也學不到東西。在佛門,儒釋道,甚至所有的宗教,都有它們的經典,如果你信眾大家不學習經典,你就不知道自己信仰這個宗教它的內容,它這個教主怎麼教導,我們要怎麼來學習,學習之後我們要達到什麼目標,得到什麼效果,解決什麼問題,這些都完全不知道。所以提倡的是教育,我們淨老和尚一生大力、大聲疾呼「佛陀教育」。教育離不開講學,講經教學,經典上講講經說法。

  所以有一年我到美國紐約,在二OOO年,已經十三年前,到紐約光明寺,壽冶老和尚的道場,他香港也有個道場叫光明講堂。這個老和尚他的寺院、講堂都有寫對聯,寫的我們看都很有意思。在紐約,我去他那個寺院,那個時候他已經九十幾歲,這個老和尚已經不在了,往生了。我隔壁客廳還有跟他合照的一張照片,那時候他已經九十幾歲了。那個時候我五十歲,他九十幾歲。他寺院的對聯我去看到,上聯寫著,「有人說法龍天喜」,說有人講經說法,護法龍天都歡喜,當然我們人間的人也歡喜,為什麼?因為明理,明白道理。我們生活當中遇到種種的問題困難,在經教裡面,佛都有很具體、很明顯的理論方法,教我們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問題解決就歡喜,佛門講法喜充滿。所以有人說法龍天喜。下聯寫著,「無人說法鬼神愁」,這個寺院道場沒有人講經說法鬼神都很憂愁。當然我們人間的人也是同樣,為什麼憂愁?不明理,在生活當中遇到問題,不知道怎麼解決、不知道怎麼處理。煩惱不但沒有減輕,還不斷的增長。煩惱、憂慮、牽掛、恐懼、不安種種的,生活當中的問題困擾,不能解決。

  現在實在講我們人比鬼神還要憂愁,有句俗話講「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特別現在做父母的,我們也常常碰到同修,他很無奈的,兒女不好教,不聽話。遇到當老師的也是跟做父母的人一樣,學生不好教,不聽話。都有這種感嘆、都有這種憂愁,不曉得該怎麼辦。現在科學技術這麼發達,愈發達這些問題就愈多愈嚴重,煩惱愈多,生活過得不快樂,富而不樂、貴而不安,有地位沒有安全感,這是我們的現狀。這個必須要透過講經說法才能解決問題。所以他這副對聯也很值得我們提倡的。

  在光明講堂那個對聯我是沒有看到,紐約光明寺那個對聯我是親自看到。香港那個我是聽我們淨老和尚在講經的時候講的,他那副對聯也是很有意思,也是我們現實人生的一個寫照。上聯寫著,「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寫著,「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這副對聯就道盡我們現實人生的現狀。我們常講夫妻父子,家親眷屬,什麼因緣結合的?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沒有這四種緣他不會聚在一起。這是光明講堂它的對聯。我們看到這些就知道我們淨老和尚真的是講的一點都沒錯,如果佛法,包括儒道,包括所有的宗教,如果不提倡經典的教育,學習經教,深入經教的教理,我們生活當中的一些苦難我們就解決不了。為什麼?不明理,不明道理,不曉得該怎麼做,往往我們的想法、說法、做法都錯了,那錯了結果當然就是痛苦跟災難,不明因果。

  所以印祖、諸佛菩薩大慈大悲,出現在我們世間度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主要用什麼方法?講經教學。我們大家應該都讀過《普門品》,縱然沒有常讀也聽過。觀音菩薩有三十二應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即現什麼身而為說法,每段經文都是這個講法,這個講法大家都會注意到,觀音菩薩他現什麼身應什麼身,什麼樣的身分觀音菩薩都能現。但是有四個字我們一般人就比較疏忽,「而為說法」四個字。現那個身幹什麼?好看。現那個身給他說法!你去讀《普門品》每一句經文都是這麼講。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佛菩薩度眾生他怎麼度?度就是幫助,怎麼度眾生脫離生死苦海、圓成佛道?就是說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苦是從迷來的,樂是從悟來的,講經說法就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他覺悟了,他的思想也不會想錯,他講話也不會講錯,他的行為也不會做錯,身口意三業都回歸正常,他就離開一切苦難。

  《心經》講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所有苦厄就消失不存在,得到大解脫、大自在,也能夠像諸佛菩薩一樣應以什麼身得度,我們也可以現什麼身去幫助他。但是要達到這個目的,就是開啟般若智慧,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智慧是我們每個眾生自性本來就具足的,大家本來都有,圓滿平等的,沒有絲毫差別。《華嚴經》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每一個眾生都有,連螞蟻、蚊蟲都有,跟如來智慧德相完全是一樣。但是如來他的德能智慧全體可以顯露,得到大自在、大受用。那我們眾生不行,現在好像自性的德能被障礙住了,什麼障礙?「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就是被自己的妄想跟執著障礙住自己的本性般若智慧。所以這個智慧德能是暫時的有障礙,不是沒有,不是消失,還在,只是你暫時你不能起作用。現在起的作用都是煩惱,不是智慧,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明白,我們現在起的都是煩惱,貪瞋痴慢這些煩惱。

  所以我們學佛目的要開智慧,開智慧的前方便要有戒定,智慧是一開煩惱就斷了,就沒有了,所以智慧斷煩惱。戒定是伏煩惱,戒定幫助我們降伏煩惱,但是沒斷;戒定功夫深了,智慧開了,那煩惱就斷了。所以戒定它是手段,它不是目的,目的是開智慧,開啟自性的般若智慧。我們自性般若智慧還沒有開啟之前,必須借用戒定這個前方便,才能開發我們自性的般若智慧。如果沒有戒定,我們有,好像寶藏,我這塊土地下面很多無盡的寶藏,有,這塊土地是我的,但是沒有開發出來我們就得不到受用。開發你需要工具,沒有工具你開發不了,有,但是你得不到受用。戒定就是開發我們自性無盡寶藏的一個工具,手段、方便。可見得我們當前的課題,「願我速得戒定道」,發這個願就希望我自己很快的能得到戒定,因為有了戒定我才能夠開智慧。沒有戒定,開的智慧不是自性的般若智慧,那是世智辯聰,是知識不是智慧。

  我們淨老和尚講席當中講得很清楚,知識。知識不能解決問題,現在講科學家、哲學家、知識分子,頭腦很聰明,可以發明很多很多科技的產品,但是他斷不了煩惱,出不了六道生死輪迴的苦海,他超越不了。也不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還是凡夫,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生從哪裡來、死往哪裡去他也不知道。這是知識它只能解決我們現實生活當中一小部分的問題,主要的部分、重要的部分知識就達不到。而且有一些知識還有副作用,這個問題解決了,另外的問題它又出現,東滅西生,不是究竟之道,治標不治本。所以我們要的是智慧,智慧才能解決問題。所以我們現在學佛的人,我們淨老和尚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如果我們不是走戒定慧這條道路,你看「戒定道」,戒定慧這條道路,走這條道路是開智慧的道路。如果走學術性的,那是得知識的道路,像現在佛學院、佛教大學,像現在日本、韓國,在我們台灣有佛教大學。但學的主要還是一般的社會學科,真正佛經還是很少,不是真正的佛教大學。

  真正佛教大學,主要是學佛經,把這個經典,依照古來祖師大德在中國佛教十個宗派,大乘八個宗派、小乘兩個宗派,好像大學分科系這樣,或者分學院,有十個學院,就可以構成一所大學,好像大學有十個學院。你看我們現在淨宗叫淨宗學院,參禪的它可以以禪宗學院,修密的密宗學院,修《華嚴》的,像民國初年在大陸,華嚴專宗學院、楞嚴專宗學院,那是真正佛教大學。現在這不是佛教大學,現在大學裡面有佛學課程,是把它當作哲學來學習,一個學術性的。另外是考據,考察歷史的沿革寫論文,拿一個佛學博士。他們的問題就是沒有深入經典,經教的道理他沒有深入,只是在研究這個,這經怎麼來的,根據歷史的資料做做考據,沒有深入經藏。那個考據,考據到最後,也是問題一大堆。

  所以在十年前我到日本東京,遇到台灣一個女學生,她去念佛教大學,念了兩年,她跑來跟我講,她說她要去大陸找一個寺院去修行。我說妳來這裡念書也不容易,大學四年級妳只念了兩年,那還有兩年為什麼不念完?她說我就念不下去了。我說為什麼念不下去?她說我們教授給我們講,根據他的研究、他的考證,他說釋迦牟尼佛到底有沒有這個人不知道,還不能確定有沒有這個人。她說對佛有沒有這個人存在都有懷疑了,那我還學什麼?她心也就慌、也就亂了。我聽到她這麼一講,我說那我支持妳去大陸,不如去那邊誦經念佛還好一點。念到最後連佛都不承認,不承認有佛的存在。這就是什麼?學術性的問題。現在用學術性他用科學的眼光,科學它的態度就是要懷疑,對什麼事情都要懷疑,懷疑然後你再去找它的答案。在科技的發明是可以用懷疑,對心性的修學,那疑剛好是最大的障礙。

  《無量壽經》佛給我們講,疑是菩薩的大障礙。你看六大煩惱貪瞋痴慢疑惡見,在六大煩惱之一,懷疑。懷疑他就沒有信心了,沒有信心那什麼事情都不能成就了。所以我們學佛就是學一個真誠,真誠心,不懷疑,我們念佛三個要訣,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因此,我們淨老和尚在《認識佛教》這個書裡面講,現在當前這個社會,佛教有幾種型態,這個的確我們要多多的去給社會大眾說明,不然大家不了解,很多誤會。第一個,我們最常見的,宗教的佛教,把宗教那種態度來看待佛菩薩,把佛菩薩當作神明來拜。一般寺院的善男信女,你看我們台北的龍山寺,包括大陸、海外這有名的寺院,信眾非常多。你看龍山寺,如果像現在晚上去看,那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潮進去拜。我到日本東京那個淺草觀音,我們觀音佛學會,下一次也可以去日本拜觀音廟,淺草觀音。

  我在日本,也是在十年前,遇到一個女眾,大概三十幾歲,給我一個名片,一個日本的女眾,給我名片。她說她專門拜觀音的,反正全世界哪裡有觀音廟她哪裡拜,她們那一個團體就專門是拜觀音的,在日本專門拜觀音。淺草觀音也是很熱鬧,你去東京淺草觀音去看,男的女的、老的小的。那個學生是最多的,大概是高中生,男學生、女學生是最多的,我看那些學生,他們都是有一個香爐,在大殿外面有大香爐,他燒香後插在那裡,那個香煙,我看日本人就是那個香煙燒起來,他就這樣這樣,把那個香煙弄到身體來,那我就學他的樣子這樣,這樣佛力加持,還要喝那個水。那些都是一個宗教形式,很熱鬧。

  像汐止這個觀音廟小小的,我從小聽我外婆,六月十九日通霄達旦大家都去拜。後來我外婆一個朋友出家,一個老尼師出家了,去那邊做住持。在她還沒有去做住持之前,我們社后觀音廟是拜葷的,不是拜素的,雞鴨魚肉全部上去了。因為那些鄉民他不懂,他覺得熱鬧拜拜,反正廟都是有過年過節,拜雞鴨魚肉對神明是最恭敬的,平常還沒得吃,這個時候才有得吃,所以去拜。後來我外婆那個朋友出家,不行,這不可以拜葷的。後來現在都改成拜素的,也是很熱鬧。但是都是宗教的佛教,求平安。

  一般宗教,在全世界的宗教,它必須要立一個宇宙之間有個創造萬物萬能的神、上帝。你看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他們都是必須要承認有一個神。承認一個神這叫一神教,這在宗教裡面講叫高級的宗教;如果你這個宗教你的神很多,這個被列為低級宗教。我們佛教被一般不理解的人認為說這不是高級宗教,低級的。因為佛菩薩那麼多,他們說神那麼多,太多了,這多神教、泛神教、爛神教,他把你看作低級宗教。這是誤會,佛教它不是宗教。但現在變成宗教。為什麼會變成宗教?這寺廟的法師、居士大家不學經典,就變成宗教。

  所以我接觀音佛學會,這觀音佛學會成立到今年是二十幾年。費洪桂居士她接的時候已經成立十幾年,十幾年我看它的記錄,社會上有做一點善事。當初取這個名稱是什麼因緣起的,我不是很清楚,到費洪桂她接了六年的理事長,她也是做一些活動。後來她到期了,一直要我來接觀音佛學會,我實在很忙,但是她說都沒有人,她又到期了,她也找不到適當的人,就一直要我接。那個時候我們老和尚在北京,我就請她到北京去請問老和尚。老和尚說可以。她就回來跟我講,老和尚同意。後來接下來,我給沈祕書長講,我說我們要依照老和尚講的,我們一定要學習經教。

  你看觀音佛學會成立二十幾年,從來沒有請法師講過一部觀音經。這些會員知道有一個觀音菩薩,但是對觀音菩薩他不認識,拜的人很多,認識的人很少。為什麼很少?觀音經你沒有去學習,也沒有人講解、也沒有人說明。所以很多誤會就出來,很多說法,觀音菩薩是男的女的、老的小的,講到最後大家糊裡糊塗,到底觀音菩薩是男的還是女的也搞不清楚,各說各話。為什麼有這種現象?因為沒有人講觀音經。那經典讀的人很多,但是那個教理教義他不懂,為什麼不懂?沒有人給他說明解釋。所以《華嚴經》佛給我們講,「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這個佛經、佛法沒有通達的人、明白的人給我們說明,縱然我們這個世間聰明智慧很高,頭腦很好,你也不能理解。不但不能理解,還會錯解、還會誤解、還會曲解,把經的意思完全錯解。這樣的人大有人在,而且這樣的人都是知識分子,都是大學教授。

  所以我們淨老和尚以前常常舉出台灣大學那個教授,你看當到台灣大學的教授,讀《金剛經》,讀了他的結論是什麼?他說《金剛經》就像兩桶水,這桶倒過來,這桶倒過去,那佛就是這樣倒。我們聽到他講這個話就知道他對佛法是很外行的。我們不要說別的,《金剛經》在中國自古以來有多少註解,古代的註解不談,就談近代民國初年,江味農老居士的《金剛經講義》,你去看。他也沒去看,他就下了這個定論,你看還是一個大學教授。那其他的人你就可想而知,他對佛經的曲解,曲解到什麼情況。為什麼?他沒有遇到善知識給他指點,錯解了他自己不知道,他自己還認為他自己的看法還是對的。

  我們淨老和尚他的學佛過程也常常跟我們講,這也值得我們警惕的,我們佛法講一個緣分。他年輕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清朝腐敗被推翻,推翻在中國起了很大的革命,特別是對傳統文化的一個改革,認為這個都不合時宜了,不要。對這個佛教,儒釋道,大家都是覺得這不管用,特別認為佛教是迷信,在學校的老師就是這樣教他們。你看先入為主,學生其實聽老師的,老師都說這是迷信,這肯定是迷信。所以一直對佛教就沒有好感,連想去接觸的意願都沒有,迷信,你接觸它幹什麼?何必去浪費那些時間?到台灣來,自己很想學哲學,那打聽方東美教授是當代的哲學家,這是他們家鄉的人,安徽桐城派的,就是他們那個地區。在過去,他這個地區的文風很盛,讀書的人很多。他跟他有緣,聽聽他的課很合他的口味,希望跟他學。所以方教授給他講西方哲學,講到東方哲學,講到印度哲學,再講佛經哲學,最後給他講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聽了就很驚訝,這個佛經還有哲學,不都迷信嗎?

  方教授特別舉出《華嚴經》,華嚴哲學,他一生攻《華嚴》。他這靈感是生病到四川峨眉山去養病,山上沒有報紙看,讀書人看到寺院有經書就拿來翻。被他發現這個經典,特別是《華嚴經》,有這麼高的哲理在。所以以前在圖書館,我們淨老和尚他也拿他的老師方東美教授寫的兩本《華嚴哲學》給我,但是我大概翻一下,沒有去看。那個時候我就想,一句佛號念都來不及。但是有時間也是有需要,如果講經說法有需要去涉獵一下,知道世間人他們學的是哪些情況。還有給我每個宗教的經典,基督教的、天主教的、伊斯蘭教的,這個經典都拿給我,要我要讀。這是緣分,老和尚他跟方教授有緣,因此跟他有緣的人,他講的話他會接受。他說同樣一句話,如果不是從方教授的口中講的,是另外一個教授跟他沒有緣講的,可能他聽不進去,他也不會接受,因為他跟他有緣,接受他。

  所以佛法的修學遇到善知識很重要,善知識的標準每個人不一樣,就看你對哪個人你對他比較尊敬。你對他比較尊敬,你心目當中你最仰慕的這個人,這個人你跟他學你絕對能學到東西,為什麼?你對他仰慕、對他尊敬,他講的話你會聽、你會接受。如果這個人你對他心理毫無恭敬心,根本就沒有給他放在眼裡,他講得再好的話你也聽不進去,對你就沒幫助。所以選擇老師每個人緣不一樣,因緣不一樣。如果跟這個有緣,縱然老師他程度不怎麼樣,往往學生對老師有恭敬心,他的成就都超越老師,超越得太多。所以古來一句話講,「青出於藍更勝於藍」,這學生成就超越老師。這學習,你看第一個宗教佛教。

  第二個學術的佛教,就是像方教授學的,方教授晚年他也學佛了,從這個哲學學術性的轉到真正學佛。所以到承天禪寺,在往生前,去皈依廣欽老和尚正式學佛。這是學術的佛教,現在的佛教大學、佛學院大部分是學術性的,你去問,你去跟他交談,你馬上就會聽出來,它是學術性的。現在不但是佛教,其他宗教也是一樣,包括道教、儒教。我去年前也掛一個名,汐止拱北殿,這我家鄉的仙公廟,請我去當主持,這個仙公廟主持應該請道士去,請我和尚去當主持。這個因緣跟其他的仙公廟有一點不一樣,因為他第一代的主持是出家,當中有兩代都是出家人,所以這個仙公廟一百多年,它的傳統就是吃素,因為第一代主持是出家人。不像社后觀音廟,仙公廟都吃素吃一百多年,觀音廟還吃肉吃魚,關鍵就是有出家人。你看現在社后的觀音廟,我外婆那個老尼師已經往生,因為她去了,現在都吃素了。不然以前社后那些鎮民,以前是汐止鎮鎮民,他家生孩子,什麼麻油雞、油飯,那些都上去拜觀音菩薩。當然觀音菩薩吃了就會把他們度走了,那個沒有問題,只是比較不符合中國佛教寺院的規定。如果你在南傳佛教國家,他們沒有吃素,吃肉,他們出家人沒有吃素,他們是不殺生,但是沒吃素,吃三淨肉。

  第三類的佛教就是邪教的佛教,邪教的佛教就是不好,這是會害人。有一些人學到邪教的佛教,打著佛教的招牌,那他做的跟佛教是完全不相關的,都是一些害人的邪法。去學的人,這個錢財被騙了沒關係,有的還學得著魔發狂,神經不正常,那真的就是害人,誤入歧途,有這一類的。當然那不是佛教。你說宗教的佛教、學術的佛教,它不是正規的佛教,但是它還不至於害人。反正宗教的佛教,他去拜,給他種善根,現在是得不到利益,將來哪一天他覺悟了他會得利益,現在有給他種善根種子的利益,學術的佛教也是一樣,它不害人。那邪教的佛教會害人,這個就不能去接觸,一定要認識清楚。

  第四類就是傳統的佛教,傳統的佛教就是釋迦牟尼佛教育的佛教,這個才是正規正宗的佛教,佛陀教育。我們從稱呼上來講就知道佛教它不是宗教。宗教信徒跟上帝的關係是父子的關係,稱為父,信眾信徒稱為子民,這些人都是上帝的子民,人民跟上帝是父子的關係,這是宗教。佛教,我們佛弟子跟釋迦牟尼佛是師生的關係,所以我們念開經偈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是皈依恭敬,本師是這個教育根本創始的老師釋迦牟尼佛。所以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本師,根本的老師,釋迦牟尼佛。在宗教裡面沒有這個稱呼,只有在教育裡面才有這個稱呼。從這個稱呼我們就可以知道,佛教他的本質是教育,沒錯。我們要學的就是傳統的佛教,教育的佛教,那才有用。

  現在我們淨老和尚又加了兩種,現在這個社會形態變遷,以前在《認識佛教》是講了四種。現在又加了一個企業的佛教,這個佛教寺院用企業管理,開連鎖店,寺廟也是像連鎖店一樣,用企業方式來經營,也有做商業、做買賣的,還有上股市的,上股票市場,香港很多寺院都要上股票市場。在香港英國政府統治的時代,英國它們這個國家都是以商為主,它做什麼都是商業為前提。它沒有士農工,它是商,士農工也都是商,包括他去戰爭也是為了生意,做生意,商業利益。所以它把宗教也商業化,你看在香港那個寺院,比如說光明寺有限公司,它再加個有限公司。現在我們老和尚成立的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我們看到只是這樣,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其實在政府那邊登記是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有限公司,這個還可以上市的。但現在中國大陸河南那個少林寺,我那天看報紙,我現在也很少看報紙,偶爾去買一份來看看,看到少林寺,現在上股票市場,上市了,那現在又增加這種形態商業,企業商業的佛教,做生意買賣了。

  另外還有一個作秀的佛教,現在是作秀的佛教,表演的,做表演的,那出家人去表演,變演藝人員了。所以我們台灣費玉清的姐姐出家了,去宣化上人那裡出家。以前我還看過,她出家還是再回到電視節目又唱又跳的,還在表演,現在有比較正經。有一天我去台中看江逸子江老師,江逸子老師今天早上也打個電話給我,有一段時間他就要我去他那裡坐一坐,看他最近有沒有在畫什麼東西。有一次我去江老師那邊,他現在畫七十二賢,還有用捏的,捏泥土的,現在捏七十二賢,現在又作畫冊。有一次我去他那邊,他跟我講,那個叫恆述法師,恆述法師來這裡找我,她要「地獄變相圖」。「地獄變相圖」是江老師畫的,我們淨老和尚請他畫,畫好之後,老和尚叫我們社團印的,做的。然後恆述法師她也想做,因為之前都是我們華藏做的,江老師特別叫我去,就是把這個事情告訴我,就是給我知會一下她要做了,他也答應她去做,她印「地獄變相圖」那些畫冊。她大概只能印畫冊,印畫冊比較便宜。如果像我們做那個捲的,原寸的,那就貴了,一個就幾萬塊。

  有一天,好像是去年年底,我們到岡山去做三時繫念,住在一個汽車旅館,那個時候好像租個汽車旅館給我,那個汽車旅館大概是岡山最豪華的汽車旅館。晚上睡覺有個大電視,我現在也很少看電視,不看了。晚上洗澡洗好了,一個大電視就在床鋪面前,我就把它打開,那天晚上睡得比較晚,大概十二點多,我就在那邊按按按,按到恆述法師在講「地獄變相圖」,她在講。我就仔細聽,聽她講還可以,還不錯,她根據江老師講的,她講得還滿生動的。而且她會引用現在男人在外面亂找女人,這是很針對性的,講得淋漓盡致,那對因果宣導還是有一些幫助。但是她那個時段排得排那麼晚,是不是專門給那夜生活的人看的我就不知道。

  我這很晚,大概十二點多、一點,那個時候我還沒睡,我就順便看一看。本來是想看看陳彩瓊現在還有沒有新產品在賣,現在在賣鳳梨酥,還有沒有新產品在賣,聽說老和尚有在幫她賣鳳梨酥。結果去看到她那個頻道,我覺得還不錯,而且我看她有劃撥帳號,歡迎助印「地獄變相圖」。這個方面我們是不會去干涉她,因為江老師是授權給我們做,我們授權的份量還沒有做完,我們不會去干涉她,因為要做也是好事。她自己要去印、要去做,那妳要做我們也歡喜,隨喜功德。這個對社會大眾、社會風氣改善有幫助的,當然我們都隨喜,誰做都好。如理如法的做,愈多人做就愈好。所以她說要請那個,我聽了我也是隨喜,我也生歡喜心,很歡喜,有人要去講這個東西。依她的身分來講也有她度的對象,也有需要,好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而為說法。她現那個身,度她跟她相應那一類的人,也是有需要。

  那一天我又聽到江老師跟我講,證嚴法師去找他,問她她有什麼書要他做的?江老師他畫的畫作,現在主要都是我們華藏在跟他流通的。以前「地獄變相圖」第一個出來就是到日本京都光明寺展覽,老和尚叫我去接下來去辦這個展覽。後來在中正紀念堂也辦過一次,中正紀念堂,那是比較有大規模的,中正紀念堂。好像國父紀念館,江老師他自己辦的是國父紀念館,我們辦的是中正紀念堂。現在佛教有這麼多形態,現在又增加兩種,這是現前有這六種形態,我們選擇是回歸到教育的佛教。像恆述法師她這樣講「地獄變相圖」,我覺得她講的有她的味道,特別她好像是針對這些現在男人這種毛病習氣,講得一針見血。江老師畫的就是畫現實社會的病態,也很好。

  所以總歸我們要回歸到教育,這個戒定要學習的,要學的。不是說我去受個戒我就得戒了,對戒一竅不通,什麼也不懂,受了那個戒只是一個形式,那就不管用。所以我們真的要學戒,印光祖師這個《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他老人家知道現在懂的戒的人沒有了,講經的還有,在他那個時代就是這樣,在他那個時代只有一個弘一大師對戒深入修學研究,一般沒有了。社會大眾,特別我們佛弟子,戒是基礎,戒沒有學好,得不到定,沒有定你就開不了智慧。那怎麼辦?印光祖師他就把《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這三本書來代替戒律,這三本書不是佛經,但是講的內容跟佛法經典是相應的。這就是依義不依語,四依法第一個依法不依人,第二個依義不依語,這言語文字不同,但是意思相同,就可以依靠。像《弟子規》也是一樣,《弟子規》、《感應篇》,那有很多人質疑說,這是外道,不是佛經。有這種說法的人,他對這個四依法,實在講他只知道第一個依法不依人,後面三個他都沒有。

  四依法是四條,第一條是依法不依人,依法就是依經典的依據,有經典的依據。經都是佛講的,佛有的地方講得比較多,有的地方講得比較少,有的講的用的言語方式表達得不一樣,文字也不一樣。這同樣是佛講的都有這些不同,那何況菩薩、羅漢講的,他的學生講的,佛弟子講的,還有其他宗教講的。像我們中國的儒家聖賢孔孟,道家的老莊,他們講的,講的語言不一樣,只要符合性德。我們以十善為標準來講,反正跟十善相應的,《占察善惡業報經》有經文依據,凡是善的都歸在十善,凡是惡的都歸在十惡,反正你是屬於善法那就在十善。我們看《弟子規》、《感應篇》,一個儒家、一個道家的,你看它的內容,那跟佛經,佛在佛經裡面教我們的意思是不是一樣?完全一樣。完全一樣佛就承認它也是佛經,他跟我講的意思是一樣的。雖然是不一樣的人講的,不一樣國家地區的人講的,但是他講的意思是一樣的,語言不一樣,文字不一樣,但是意思是一樣,那我們就可以依靠。所以這是屬於四依法第二個依義不依語,義就是意思對了,意思相同,語言不一樣,就不要依那個語言,你依那個意思就好了,意思沒錯,你就不要去執著語言文字了。

  我們四依法明白了,我們就不會有疑惑。你看《弟子規》、《感應篇》講的內容,就是《觀經》淨業三福第一福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以前我們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那怎麼做不知道,但是知道對父母要孝養,那怎麼孝養?對師長怎麼尊重?具體怎麼做法不知道。現在《弟子規》一條一條很明確的,包括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的,就知道這是該怎麼做,原來它具體的做法。沒有個具體的做法我們沒有下手處,只知道這個原則,但那細節上不知道怎麼做。有《弟子規》,現在人很多學了,特別是企業用《弟子規》來教學帶動,事業都不斷的提升。關鍵人做好了,事一定好;人做不好,你什麼事都做不好。「慈心不殺」落實在道家的《太上感應篇》,這是講因果的。《弟子規》講倫理道德的,倫理是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道德是講是非善惡這些觀念。因果是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講現實的問題。

  像「地獄變相圖」那是屬於因果教育。現在這個時代,印光祖師講,現在倫理道德的教育,現在人也很難接受,聽不進去。現在唯一還能夠幫助這個世界上人類的重病唯有因果教育。為什麼?因果講利害關係,講現實的,而且很多實際例子我們都可以看到。提倡因果教育,因果的道理事實要講透徹、講清楚、講明白,它就起作用,而且這個還要長期的講、長期的提醒。那特別我們引用現前社會發生的事情,像黃柏霖居士,他在台北市警察局當警官,刑事警察局那些案件是很好的一個證據,他也發心整理這些資料出來,這都是現代的。說古代的,看也沒看到,現在的人有名有姓,有資料可以查的,大家就比較容易接受,這些都屬於因果教育。

  所以印光祖師講,這個戒它的鋼骨就是因果。如果你不懂得因果教育,對因果教育的理論方法不知道,這個戒像一個房子,你要蓋房子沒有鋼筋骨架你怎麼蓋?那因果就是借這棟房子的鋼筋骨架,這個鋼筋骨架你搭起來,你才能灌水泥蓋屋頂、貼牆壁,那後續的工作你才能做。所以印祖特別給我們提出這個三本書,它的確是可以代替我們佛家的五戒十善。所以一生《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印得最多。可惜這三本書現在講的人也不多,偶爾講一講這還是不行。還是要像老和尚講經的時候常講,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它才起作用。如果一暴十寒,那個作用還是不大,力量不夠,我們這個病這麼嚴重,力量不夠。但是這些都要時間、要因緣,希望以後我們,特別是第一部《了凡四訓》大家要深入。

  好,我們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這一段也是有必要跟大家多講講。好,我們今天就學習到此,我們來念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好,我們下次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