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二集)  2011/3/7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5-003-0012

  請大家合掌,我們來念開經偈:「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請放掌。《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學大家好,阿彌陀佛。我們上星期講到經文,發願之後,跟隨觀世音菩薩發了十個大願,發願之後「要至心誦念我之名字,亦應專念我本師阿彌陀如來」,然後再誦此陀羅尼神咒,一宿滿五遍,這樣念可以除滅身中無量億劫生死重罪。這個功德利益可以說不可思議,這個神咒的力量能夠滅這麼大的罪業,這是給我們說神咒它的功用,關鍵要先至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字,也應該專念南無阿彌陀佛,然後再誦這個咒。這樣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理解持名念佛,持名念佛菩薩的名號可以說擺在前面,也就是說我們持名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也好,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也好,能夠至心的稱念再來誦這個咒,就會有這麼大的功德利益,能夠除滅身中無量億劫生死重罪,關鍵在至心稱名。

  至心,我們上一次也根據《占察善惡業報經》地藏菩薩講的三種至心,跟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報告,讓我們知道到底什麼樣才叫至心。了解之後,我們就知道,我們自己現前念佛的功夫,有沒有達到這樣的一個標準,有一個標準在,我們學習才不會自滿。有時候我們功夫還不到,自己認為我念佛念得很好了,這個有很多,特別是剛初學的同修,比較沒有聽經聞法,對理論方法境界都不是很清楚,所以往往會產生一些誤會,這點我們也要明白。因此經典是我們修學主要的一個依據、一個依靠,不能夠離開經典。離開經典往往我們修行會有一些偏差、錯誤,這是在所難免的。我們今天接下來看下面這段經文,請看第十八頁第二行:

  【觀世音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諸人天誦持大悲章句者。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隨願皆得往生。】

  這段經文是承接上面經文下來的,『觀世音菩薩復白佛言』,就是他在向佛報告,報告持誦大悲咒的功德利益。前面是除滅身中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前面是講滅罪,我們一般講消業障,滅罪就是消業障,消業障有這麼大的一個功德。這一段經文是講往生淨土,這個跟我們修學淨宗的同修就有很密切的關係,我們修學淨宗法門目的就是要求生淨土,這段經文也給我們講,觀音菩薩向佛報告,也是向我們大家來說明。『若諸人天』,「人天」在六道裡面是屬於三善道,就是人天善道。有人,人道的人也好,天上的天人也好,若有人能夠『誦持大悲章句者』,「大悲章句」就是大悲咒,講章句就是後面這個大悲咒它是一句一句的,有八十四句合起來,一句一句叫做章句。我們一般平常是講大悲咒,講大悲咒大家就常常聽到,整個大悲咒它是這些章句把它結合起來的,所以叫做大悲章句。

  「誦持」,誦是讀誦,看這個文來讀叫讀誦,離開咒文來誦叫背誦,所以有讀誦、有背誦。有的人他會背,他不用看這個文,我們還不會背,要看這個文,看文叫讀誦。持就是保持,誦咒保持不忘,就是每一天固定要誦這個咒,每一天誦五遍都沒有間斷,保持不間斷。但是重點還是前面至心那兩個字,重點還是在那個地方。至心誦持大悲神咒,能夠至心誦持大悲章句者,者就是這樣的人,『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到臨命終的時候,十方諸佛他都來授手。「授手」,我們看阿彌陀佛的接引像,我們就看得很清楚,一個手要接引眾生,那個叫授手。此地講十方諸佛,我們修西方淨土,那是見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來授手,此地講十方諸佛,他就沒有指定哪一尊佛,十方諸佛都來。十方諸佛都來,我們或許會有個疑問,這麼多佛來,不要說十方,兩、三方的諸佛來,我們就不曉得要去哪一方了?現在十方都來,到底要去哪一方?或許我們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這個疑問,我們再對照《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也可以以這部經來做這段經文的一個註解。

  我們看《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韋提希夫人她不是遇到家庭變故嗎?她兒子要殺父親害母親,她傷心到極處,怎麼生到這麼一個忤逆的兒子,真不想在這個世間住下去了,覺得這個世間太濁惡了,自己親生兒子都要把父母殺死,這個還成什麼世界?遇到這樣大的逆境,真的一般人是沒有辦法去承受的,當然韋提希夫人也不例外,她也是人,雖然是做皇后,皇后福報很大,但是遇到這種家庭變故、國家的變故,那種傷心,那種打擊,我們也可想而知,她是很絕望。為什麼?你看《觀無量壽佛經》阿闍世王的父親,他還比較好,他傷心的程度沒有太太韋提希夫人那麼傷心。韋提希夫人為什麼傷心到都不想在這個世界住了?我們用常情可以去理解,你看小孩子是從母親的胞胎生出來的,跟母親是最親的,父親他還隔一層,往往做父親的比較容易放得下兒女,做母親的真的比父親不容易放下。

  所以以前我常常聽我外婆講,她說丈夫可以放下,但是兒女放不下,兒女是從她自己的肚子生出來的,她放不下。自己生的兒女要來殺害他母親,你想想她是什麼樣的心情,這個我們就可以理解,她的傷心當然比她的丈夫要深得多,所以她不想在這個世間住了。所以去哀求請佛來指點,她說這個宇宙當中有沒有清淨的世界?永遠聽不到惡的聲音,永遠看不到惡的人,永遠也見不到惡事,有沒有這樣的世界?她想往生到那樣的世界去,求佛給她指點。佛大慈大悲也滿她的願,當時釋迦牟尼佛就用神力示現十方諸佛世界給她看。釋迦牟尼佛他沒有給她指定說妳往生哪一尊佛的淨土,他沒有指定,我們看經文看得很清楚,他沒有指定,他是把十方諸佛的世界統統示現給她看。給她看,意思就是讓她自己選擇。他說我把所有諸佛清淨的佛土都示現給妳看,看妳喜歡哪一尊佛的淨土,妳自己選。釋迦牟尼佛沒有替她選,妳自己看,自己選。她都全部看到了,跟此地講的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十方諸佛他的淨土都現前了。

  下面講,『欲生何等佛土』。這跟韋提希夫人《觀無量壽佛經》講的是一樣的,釋迦牟尼佛示現淨土給她看,妳希望生到哪一尊佛的淨土,妳自己選擇。後來韋提希夫人她看一看,她選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淨土,然後再請教佛要怎麼修才能往生到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佛就為她講了一部《觀無量壽佛經》,《觀經》講經的緣起是這樣來的,這樣發起的,是韋提希夫人發起的。此地講臨命終的時候,十方諸佛都來授手,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十方諸佛都示現他的淨土,給這個臨命終的人他去選擇,跟韋提希夫人看到釋迦牟尼佛示現十方諸佛淨土給她看,道理是一樣的。此地觀音菩薩他也沒有指定,你一定要生哪一個淨土,十方諸佛都現給你看,你自己選。你要到哪個世界都可以,這個就很民主了,這個一點都不專制。

  下面講,『隨願皆得往生』,隨你的願,隨你的願望,你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世界,就滿你的願,你就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看看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佛的世界也不錯,你想到東方,也滿你的願。你想到南方、北方,都有諸佛的淨土,都可以滿你的願。釋迦牟尼佛他也有淨土。這是講往生。往生淨土,十方諸佛的淨土,上一次跟大家報告過,每一尊佛都有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每一尊佛都有這四土。從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每一尊佛都是一樣的,你要生到方便有餘土,你就要斷見思惑,你見思惑一品沒斷乾淨,你還是在凡聖同居土;你要生到實報莊嚴土,你最少要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你入一真法界,你生實報莊嚴土,不在四聖法界了;無明破盡了,回歸到常寂光淨土,每一尊佛都有這四土。如果你要往生其他諸佛的淨土,往生到其他諸佛的方便有餘土,或者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都一樣都要斷煩惱破無明,你要修到這樣的功夫。不然你沒有斷見思惑,你往生到任何一尊佛的世界,都是生到那一尊佛的凡聖同居土。你生到其他諸佛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有的凡聖同居土當然比我們娑婆世界的凡聖同居土環境好,但是還是在六道裡面,還在六道。有其他很多諸佛的凡聖同居土,比我們現在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我們現在剛好是末法,很濁惡,環境很不好。現在有他方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比我們這裡好很多,環境比我們好,各方面壽命也長,福報也大,但是還是人天,還是在六道裡面,沒出六道。

  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跟十方諸佛的凡聖同居土,那就不一樣了。它的凡聖同居土有人天,沒有三惡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他就超越三界六道了,沒斷煩惱,往生到它的凡聖同居土就超越了,帶業往生。這個凡聖同居土有的是所有十方諸佛的凡聖同居土所沒有的。其他十方諸佛的凡聖同居土有的比較好,有的比較差,時代不一樣,有好有壞,有差別很大的,都有六道,還在生死輪迴,因為你沒有斷見思惑,你生到任何一尊佛的淨土都是凡聖同居土。只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他超越六道了,煩惱一品沒斷他也超越了,這個叫橫超三界,橫超了。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它的特色並不是在上三土。上三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每一尊佛都一樣,到阿彌陀佛那邊,你要生到阿彌陀佛的方便有餘土,你也是要斷見思惑,你要生到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你還是要破無明,這個跟其他諸佛世界就沒有兩樣。西方極樂世界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凡聖同居土,這是十方諸佛都沒有的。因此十方諸佛大家都讚歎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都勸他們那個世界還沒有出六道的眾生發願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你一去到那邊,你就不退轉了,你就超越三界六道,甚至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因為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它同時可以通方便有餘土,通實報莊嚴土,通常寂光淨土,它四土沒有障礙。上面的通下面的,我們沒有疑問,下面也通上面的,這個我們就想不通了。所以有很多學教的法師,看到經上這麼講,他不敢相信,這個好像跟通途法門不一樣的,怎麼會有這種事情?所以有很多法師他就不相信。但是佛的確在經上這樣跟我們講,這樁事情佛在經上也給我們講,「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只有成佛了,你對這樁事情才能徹底的明瞭。佛以下的等覺菩薩雖然明瞭,但是沒有佛那麼徹底圓滿,唯有成佛才能究竟圓滿的明瞭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所以十方諸佛讚歎西方淨土。

  此地這一段經文就是「欲生何等佛土」」,觀音菩薩沒有指定、沒有限定,「隨願皆得往生」。像現在有很多人他修彌勒淨土的,他希望往生到兜率內院,龍華三會跟彌勒菩薩一起下來我們這個世界成佛,觀音菩薩也滿他的願。有人想要往生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東方淨土,觀音菩薩也滿他的願。但是要生到那個淨土,你要超越三界六道一定要達到斷惑的功夫。這一段是講往生,誦大悲咒也能往生,十方諸佛所有諸佛的淨土,任何一個佛土你都能往生,我們念佛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當然沒有問題,當然也能往生,這個是我們可以理解的。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復白佛言。世尊。若諸眾生誦持大悲神咒。墮三惡道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誠。】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大段的經文也是觀世音菩薩他發的願。願就是要去兌現,像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藥師如來他發十二大願,地藏菩薩他也發了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所以每一尊佛菩薩都有發願,這個願它總離不開四弘誓願,可以說四弘誓願是所有諸佛菩薩發願的總願。根據四弘誓願有各別的願,各別的願每一尊佛菩薩發的就有所不同,但是從總願來講都跟四弘誓願是相應的,離不開四弘誓願的總原則,這是總願,根據這個總願發各別的願。

  觀音菩薩『復白佛言』,「復」就是再次的向佛報告,說『世尊,若諸眾生誦持大悲神咒,墮三惡道者,我誓不成正覺』。這一段經文我們看了也可以理解,似乎我們看起來也不難懂,只要誦持大悲神咒就不會墮三惡道。觀音菩薩講,只要誦持大悲神咒,如果你還墮三惡道,觀音菩薩他就發誓,他就不成正覺了。我們誦持大悲神咒就能夠保障我們不墮三惡道,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誦持大悲神咒,關鍵在誦持。真正能誦持大悲神咒,肯定他不造惡業,他至心誦持,他不造惡業,不造十惡業,把墮三惡道的業因斷除了,當然他不會墮三惡道。所以這個在戒律來講,這是屬於定共戒,定共戒就是得定了。在密宗講叫三昧耶戒,三昧是正定正受的意思,三昧是印度話,翻成中文是正定正受的意思,三昧耶戒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定共戒。你心有得禪定,心得定了,當然就不會起貪瞋痴慢去造十惡業。所以我們看到有一些老阿公、老阿婆他真能老實念佛,他心裡不復起貪瞋痴這些煩惱,他一句佛號把這些煩惱惡習壓住了,雖然他沒有去受戒、沒有去學戒,但是他身口意三業的造作,他都不會造惡業,不會造十惡業,這個就屬於定共戒。我們去學習律儀,戒律、威儀是屬於律儀戒。此地這個是屬於定共戒。誦持一定要誦持到伏煩惱,就是沒有斷煩惱,伏煩惱,就像念佛一樣,念到伏煩惱,煩惱我們可以用這句佛號,或者用神咒把它控制住了,不起貪瞋痴了,不造十惡業了,當然你不會墮三惡道。如果煩惱還控制不住,那就沒把握了,那要看臨命終的時候,我們那個時候是不是煩惱能夠伏得住,看運氣,看當時人家來助念能不能幫助我們一把,把這個煩惱伏住。這是第一個誓願,誦持大悲神咒,不墮三惡道。

  下面是,『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這是講往生諸佛國的淨土。我們現在修西方淨土,我們誦持大悲神咒發願求生淨土也能滿我們的願。所以在《淨土聖賢錄》也有人專持大悲咒,專持大悲咒臨終佛來接引的,因為觀音菩薩他也是西方三聖之一。所以這跟我們修淨土也都相應。『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的人,若不能得到無量三昧辯才,觀音菩薩他也發誓願,他不成正覺。這個是講開智慧,「無量三昧辯才」是講開智慧,這在古代《感應錄》裡面也有這樣的公案,就是開智慧。我們觀音佛學會最近印的《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裡面記載這些感應的事蹟也很多,它有分類,有求往生的,求果證的、證果的,求開智慧的,古代、現代都有,幫助我們開智慧。

  我記得我看一個公案也是在《本跡感應頌》裡面的,好像我記得是清朝,我看很久了。這個法師的名字我一時想不起來,這個還要再看看《本跡感應頌》都有記載,是一個出家眾,這個出家眾住在寺院道場,他也不太守規矩,道場的住持有一天就罵他,給他喝斥,罵他之後很生氣,他很想要報復。後來他也是有善根,也很有善根,他想一想報復也不是辦法,想想自己反省反省自己,真的自己有錯人家才罵,自己不爭氣。後來他自己反省之後,自己懺悔了,覺得是自己有很多地方是不好的。所以他就向寺院要求他要閉關,這個人他自己有很大的覺悟。我們看到這些公案,我們一定要深入的去理解,不是說看到人家閉關,我們就跟人家去閉關,人家閉關能成就,我們去閉關能不能像他一樣?這個我們要先了解清楚,人家是什麼樣的心態去閉關的。古人寫的文章記載都很簡要,中國古人要求寫文章是簡要詳明,簡單扼要、詳細明白,這叫簡要。如果我們沒有深入的去理解,往往就囫圇吞棗,含糊籠統這樣看過去。

  所以這個法師他自己,我們看這個文字很簡單,但是我們深入的去理解,從文字裡面可以體會到他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也就是我們平常講的,知道去反省,知道自己錯。所以他閉關等於是修懺悔法,自己平常不努力、不用功,常常犯錯,住持責備,不能怪別人,怪自己不爭氣、不用功,煩惱習氣控制不住。所以他發了一個狠心,請求寺院給他一個房間,他自己寫一個禁語牌,就是我們現在道場常常有個禁語,掛個禁語。真的放下萬緣,他就專心念大悲咒,掛個禁語牌,人家找他講話,他就給他指,他是止語,就是在房間裡面念了三年的大悲咒,至心的念,念得真有感應。念到最後他就出來了,出來大家一看,這個人好像變了一個人,很有辯才,世間那些佛教裡面的經書,他沒有讀過,他都知道,他都通達;不但佛經通達,世間那些書籍、那些文章他也都通達。所以他常常出去外面在酒樓聽到人家在討論古文,哪一段哪一句,講的不明白,他一聽到馬上就跟他解答,把大家的疑惑消除了。世間這些典籍文章種種的學術他沒有讀,他也通了。那些專門在研究的還搞不通,他一聽就通了。這個我們就知道,就像六祖惠能大師一樣,他開悟了,他世出世間法全部貫通。這個法師我們知道他有神通,得無量三昧辯才,持大悲咒得到這樣的功德利益。念任何的經咒、佛菩薩聖號都是有同樣的功德,關鍵就是要在專一。你專,心定,心定他就開智慧。無量三昧辯才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能,你本來就有這個能力,不是學來的。般若智慧人人本具,各各不無,不是學來的,學來的不叫智慧叫知識,知識是從意識心出來的,它這個不是從意識心。這是講開智慧。

  下面講,『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誦持大悲神咒,你對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一切所求就是我們所求願的,我們人生長在這個世間,每一個人都有他所求的,每一個人所求的不盡相同。但是世間人求的無非是名利,升官發財,身體健康,家庭平安,事業順利,學業進步,兒女孝順,所求也不出這些範圍,這世間人一般所求的。這在佛法裡面講,這是世間的小福報,人天福報以佛法來講是人天小果,那還不能算果,就是小福報,人天福報。人天福報當然也有大也有小,這個不等,總是人天福報,屬於人天福報。大部分學佛的人所求都是人天福報,人天福報比較多。所以佛光山出了一份報紙,我也常常去買來看,「人間福報」,它那個報紙叫「人間福報」,他們也提倡人乘佛教,修人天福報的。

  人天福報是我們一般世間人他所要追求的,就是現實生活這些福報,他所最關心的。我們看看到寺院來求的,你去問一下,去調查一下,大部分都求這些。你很難得去碰到一個說他到寺院來求作佛的,像六祖那樣,我們也只在《六祖壇經》看過。到寺院,我到日本去,在台灣、在大陸都差不多,不是問賺錢的,他的事業,不然就問婚姻,她能不能找到一個好先生,問兒女,都是問這些。不要說作佛,要求了生死的都不多。求生西方淨土的,我們修淨宗的同修很多,大家也聽了經,也知道有西方淨土,口頭上也都發願要生西方淨土,在心理上是不是真想求生西方淨土?這個也不一定,嘴巴講是講,心裡是不是真想去,那還不知道。但是根據我們所接觸的同修當中,口頭上發願要求生西方的人很多,但是心裡真正想生西方的,真的還真不多。為什麼說不多?因為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還有牽掛,還有放不下的。所以口頭上雖然發願要求生西方,心跟口不相應,這樣當然也不能往生,因為你不是真心想要生西方。口頭上發這個願,你沒有心要去,還是去不了,一定要身口相應,這樣才是真正的發願。

  所以這個所求,它這裡沒有說求什麼,「一切所求」,一切就是從人天福報一直求到成佛都能夠滿願。「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如果說不滿你的願,這個就不能叫做大悲心陀羅尼了。也就是說,你的願望,你所求的大願、小願統統能滿願,所以它是圓滿的。能夠圓滿一切眾生他現在所需要、所求的,換句話說,能夠解決眾生現前他的困難跟問題。下面這兩句經文就很重要了,這是關鍵的經文,我們不能不留意。

  下面說,『唯除不善,除不至誠』,這兩句是很關鍵。你現在要求這些,如果不善,「唯除不善」,這個經文講得很清楚,不善就是造十惡業,不修善業。造惡業要求善果,一般人求的果報都是希望得到善的果報,造惡業要求善果,因果不相應,菩薩想幫忙也幫不上。如果我們要求善的果報、好的果報,我們要斷惡修善,然後念菩薩的聖號、念咒求菩薩來加持,讓我們很快能夠得到這個果報,而且得到的果報會加倍的殊勝,因為有佛力加持。如果造惡業要求善果,那因果不相應,真的菩薩也幫不上忙,他加持也加不上,因為你的因果不相應,你求的果不相應。所以唯除不善,不善,你自己有惡的業障,要先懺除業障。

  所以過去淨公老和尚講經也常常講,淨公老和尚講經他都根據章嘉大師給他的指導,章嘉大師給他講,你有所求,你要求什麼願望,你向佛菩薩求沒有感應的時候,是你自己本身有業障障礙著,你要把業障懺除乾淨,障礙就沒有了,你所求的馬上能夠滿你的願。求沒有感應就是自己有業障障礙,這個要懺悔,懺除業障,斷惡修善就是懺除業障。所以這裡我們看得很清楚,「唯除不善」,如果不善心持大悲心陀羅尼,那也沒感應。「除不至誠」,這個就是念咒沒有至誠心在念。什麼叫至誠?這裡講一個不善、一個不至誠,這兩方面都沒有感應,一個不至誠,一個不善。不至誠就是誦咒當中有夾雜,夾雜妄念。至則真,誠則實,至誠就是真實的意思。真實當中是沒有夾雜的,我們念佛功夫也是一樣,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這是大勢至菩薩教我們念佛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至誠,念咒也是同樣這個原理。

  我們再看《了凡四訓》更清楚,你看《了凡四訓》在「立命之學」裡面,雲谷禪師教袁了凡先生念準提咒,他是念準提咒。準提咒也是觀音菩薩他示現的,準提咒比較短,大悲咒比較長,他念準提咒。我們看雲谷禪師他怎麼教袁了凡念咒?雲谷禪師給他開示,你念咒的時候要放下萬緣,心地要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念不起,什麼念頭都不能起來。教他念咒,開始先計數,訂一個數字,譬如說你訂三千遍或者五千遍、一萬遍,訂個數字,然後念這個咒。這個咒要念到怎麼樣才靈?念到念頭不動,它就靈了。念頭不動就是說這個咒已經把我們的妄念伏住了、控制住了,得定了,這個時候它就靈了,就有感應了,這時候就是至誠了,達到至誠。所以他給了凡先生講,他用道家畫符的原理再來給他說明,道家符籙家畫符念咒的,道家就有。所以在符籙家有一句話講,不會書符被鬼神笑。道士畫符念咒,你不會畫符不會念咒就會被鬼神看笑話。畫符有什麼祕訣?他說其實也沒有什麼祕訣,只是不動念而已。他筆一點下去,我以前常常看人家畫符,一般道士在畫符都用珠砂筆,用小黃紙。筆一點下去就是一道符,一點下去叫混沌開基,一直到這道符畫完成,在這個過程當中不起一個妄念,這道符它就靈了。如果在畫符這個過程當中起一個妄念,這道符它就不靈了。

  念咒也是同樣的道理,念咒譬如說大悲咒念一遍,這個一遍的當中起一個妄念,這一遍大悲咒就有夾雜了,這一遍就不至誠,不靈。如果你念一遍,這個過程當中不起一個妄念,這個咒它就靈了。所以念咒要念到怎麼樣才有感應?就是念到你念頭不動,你那個妄念不動了,被這個咒控制住妄念,那個時候就靈了。如果我們一面念咒,一面妄想七上八下,還是一直跑出來,那個都不靈,那個都有夾雜。所以這個要訓練。我們念佛也是同樣的道理,過去我聽說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居士,他教人做早晚課,早課念一百零八聲的南無阿彌陀佛,晚課念一百零八聲的南無阿彌陀佛,早晚課各念一百零八句南無阿彌陀佛,功課就算做完了。乍聽起來,一百零八句很快,不要說四個字,六個字也是很快,很快就做完了。後來我們聽一聽,那不是沒有條件的,它是這個念珠一百零八顆,你念一句撥一個珠,戒珠不算,撥完剛好一百零八句,一百零八聲的南無阿彌陀佛。他的要求就是你在念一百零八句的過程當中不允許起一個妄念,如果你念到一百零七突然起一個妄念,那不算,重來。我說那這個一百零八句真的不是很好念。這個時段裡面不允許你夾雜一個妄念進去,你夾雜一個,不算不算,重來。

  一百零八句時間比較長,可能我們還比較有難度,所以我現在都採用印光祖師十句的,十句的十念,念十聲時間比較短,在短時間不讓它起來,比較容易辦得到,我們可以從十句開始練。印光祖師他教我們三三四的念法,他說你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念阿彌陀佛,你念一句心裡默數一,念兩句默數二,念三句默數三,就是心算的,你心裡一面念一面計,從一到十,他要求不能太多,你就是從一算到十,這樣幫助控制妄念。他說,如果你一到十還是記不起來,那麼就是一到三,一算到三,然後四算到六,然後七再算到十,分作三段,三三四這樣計數。如果你可以一到十,那你就一到十這樣念。這個方法我也試過,也有它的效果。

  總之我們念佛也好、念咒也好,我們就要很專心的念,你不專心這個妄念很難去控制。往往我們也不想讓妄念起來,但是它自己就會跑出來,很多同修都跟我講,我說我跟你一樣,我也是這樣的。這個方法我們隨各人的根器來做個實驗,你看哪一種方法比較有效。如果要念經這個難度就比較高了,我們不要說誦一部《無量壽經》,你就誦一部《阿彌陀經》,我們現在念得比較一般快的,這個就十五分鐘了,十五分鐘的《彌陀經》,我們妄念恐怕就不曉得起幾個了。一部《無量壽經》念最少要一個半小時,一個半小時妄念不曉得起多少了。所以古大德也有講了一句話,他說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因為咒比經要短得多了,要攝心比較容易,咒比佛號當然又更長,所以一般念佛當然比念咒攝心要容易、方便。但是念佛如果我們沒有用這種記數的,恐怕我們也很難降伏妄念。這是講到至誠它的標準。我們根據雲谷禪師給了凡先生講的,你能到不動念,那個就叫至誠了。你要求什麼,就會有感應了,如果你沒有念到這樣的一個程度,還是沒有很明顯的感應。

  所以念經、念咒、念佛原理原則都是一樣的。這些都是屬於方法,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方法門徑很多,由我們自己去選擇,我們看看哪一種方法,對我們降伏妄念比較有效,你就採用那一種方法。有的人他修觀想、觀像,有一些人也曾經問我,他說念一句佛號,妄念還是降伏不住,他說如果他一面念佛、一面在想阿彌陀佛的佛像,這樣比較容易控制妄念,問我這樣可以不可以?我說當然這個輔助的是可以,如果你覺得有效果,當然是可以。有的人他說我念佛,我就想佛號那個字出現。我說只要你能降伏妄念也可以。古大德他教我們念佛的方法,注重在聽,耳朵去聽,自己念自己聽。像我們唱念、唱讚,根據夏蓮居老居士的《淨語》他講那個節拍就是控制妄念的,這是我們淨宗修行方法的一個特色。所以古大德這些板眼、拍子,跟我們世間一般的音樂,在欣賞的,那性質上是不一樣的。佛門唱讚、梵唄這些都是幫助我們定心的,用這種方法來定心的,因此這個要特別講求。

  所以以前我們跟明訓老法師學三時繫念,他老人家是明文規定不准敲花鼓,要敲正板鼓,因為它有板眼,你看課本它有板眼,它不是花鼓的板眼,是正板。所以過去我也跟大家說明這樁事情。現在一般都是結緣,結緣大家喜歡熱鬧,花鼓比較熱鬧,一般初學的同修他比較喜歡。如果老修你要修行,我建議你還是要敲正板鼓,幫助你定心的,幫助你心浮氣躁把它沉靜下來。這個當中也是有學問的,有講求的。我們現在一般人他不懂,現在我們一般人學的都是世間一般的音樂,唱得很好聽,還有伴奏,各種樂器伴奏。這個當然也是好事,我們也是讚歎,特別是還沒有學佛的人,沒有深入佛法的人,用譜像現在流行歌的歌曲,讓他好像聽歌一樣,也是聽到佛菩薩的名號,總比他去聽靡靡之音那些歌詞要好太多了,也給他種善根,所以這個我們也讚歎,就是結緣種善根。

  但是這些歌曲它不能幫助你得定的,這要跟大家說明,你要得定它這個功能就達不到,除非你有觀世音菩薩那種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有那種功夫的人,當然另當別論。如果你沒有那種功夫,這些音樂它不能幫助你得定。所以現在我聽說善果林佛號都配音樂在共修,這個是比較不適合。以前我到善果林去帶佛七,原來我們在華藏圖書館,到李國強先生那邊錄六字二音,四字五音的,他也有配上音樂,那個也是接引大眾的。到善果林我也是採取錄音室錄的,但是我把音樂去掉,就是清念的。為什麼?因為我們出家眾《沙彌律儀》,還有在家居士受的八關齋戒,都有一條不故往觀聽歌舞倡伎,所以這些世間音樂,你不故意去聽。

  為什麼佛規定出家眾有這條戒?因為你沒有功夫,你沒有定功才要給你戒,你有定功那不需要給你戒了,你去聽你也不受影響,那不需要去戒。如果你沒有定功,一聽你心裡就亂了,心浮氣躁,那就要給你戒,就要戒。所以這些帶人家共修,這個也是一個常識,也要明白。我們在念佛堂共修是要幫助大家功夫成片,一心不亂的,那跟一般對社會大眾初學的人結緣、欣賞的,那是兩種不同的性質,我們要給它區分,區分開來。我們看到有些人他放在車上,聽一聽好像欣賞音樂,這個是可以。或者接引初學的,或者還沒有學佛的,他把它當作流行歌在聽,那也很好給他種善根,比他去聽流行歌要好。我們要看對象、看情況、看場合,然後來贈送不同念佛的CD或者是錄音帶,這些我們也要明白。如果共修,我們就是希望大家心能得定、得三昧,這個就不能用一般的音樂。

  如果你是大乘菩薩修《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章》,你能夠返聞聞自性,那什麼聲音對你來講,都是幫助你性成無上道的,不但沒有影響,反而成就你的定慧;但是你要有定慧的功夫才行,你還沒有定慧的功夫,那就不行。還沒有定慧,定慧還沒有成就,那我們就要先守這個戒,守到你心定了,開智慧了,能夠起觀照的智慧了,你再去接觸,你就不受影響。不受影響對你的功夫又會幫助你提升,因為你通過考驗,好像考試你通過了,通過你當然就有進步、提升,你功夫不斷的提升了。如果還沒有得到定慧,你不守這個戒去接觸,那你保證退步,退轉、退步,受污染了,心反而不定。所以這個不能外行,有一些人他不懂,我們也不好說,讓他們自己去體會了。我們接著再看下面:

  【若諸女人厭賤女身。欲成男子身。誦持大悲陀羅尼章句。若不轉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覺。】

  這一願是菩薩幫助女轉男身願,就是有女人她不喜歡女人的身體,她希望成為一個男子的身。很多大乘經裡面都有女轉男身願,包括《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裡面也是有這一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女身也轉成男身了。《地藏菩薩本願經》也有,地藏菩薩他也有這個願,幫助不喜歡女身的就轉為男子身。過去有人看到這個經文,就去向淨公老和尚問這個問題,說是不是這個經文有輕視女眾的嫌疑?提出這個問題,就是對這個經文它的含義,也沒有真正認識清楚,所以才有這個疑問。女轉男身是女人她自己本身的一個願望,她的意願,她不喜歡女身是她自己的事情,沒有人去輕視她這個問題,不是因為人家輕視的這個問題,而是她自己不喜歡這樣的身。

  現在社會上有沒有?有!我想大家常常看到新聞報導變性人,有的男人他喜歡去變一個女身,他去動手術,有的女生她喜歡做男生,她也去動手術,但是動得都不像。所以最好還是求佛菩薩,要轉就轉得徹底一點,不要轉得男不男,女不女的,那個也怪怪的。所以《地藏菩薩本願經》它就有多一個解釋,我們也可以以這個經來補充說明這段經文。《地藏菩薩本願經》說,有一些女生她多病,病很多,所以她很厭離這個女身,希望轉成男身。如果你不想轉男身,希望身體多病這些改善,還是想要得女身,地藏菩薩他也滿她的願,生生世世她都生在貴族之家,身體健康,五官端正。這裡經文雖然沒有這麼講,但是我們引用《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經文來補充,也有這個意思涵蓋在裡面,這是經文的一個省略。《地藏經》的經文就講得比較詳細,我們再看看《地藏經》的經文,我們這個疑惑也就不存在了。你喜歡女身還是可以,沒有要求說你一定要女轉男身。有的人他就發願他要做女生,你看觀音菩薩他示現的不是女眾的身比較多嗎?很多都是塑造女眾的身,所以這個我們就不需要有這種疑問了。下面經文講:

  【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

  這個『疑心』就是懷疑,「疑」也是六大煩惱之一。這個疑主要是對聖教的懷疑,對佛在經典上講的這些話,他不相信,他懷疑,懷疑就產生嚴重的障礙了。你看淨土經典《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佛都給我們講,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特別是大乘經典都是難信之法。為什麼大乘經典都叫難信之法?因為大乘經典講的都是不思議境界,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用一般的常識不能去想,不能用言語去議論,你意識心達不到的。現在科學再發展,發展到一個極限,它就不能突破了,再上去它就沒有辦法了。為什麼?因為它用的是意識心,它有一個範圍,到了那個極限,它就不能再突破了。譬如說意識心你能夠發現到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真心起心動念變現出來一個虛妄的相,意識心也是虛妄的,虛妄緣虛妄的可以緣的到,但是要緣到真如,它就緣不到了。真如緣不到要怎麼樣?你要放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悟入了,就是禪宗講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就悟入了,悟入那個境界。這個叫不可思議的境界,大乘經典都是不可思議的。

  不可思議,我們平常這種常識,這種意識心你想不到的,很多人他就起懷疑,佛講這些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不是佛講的太誇張?這個疑惑它就來了,這是對聖教的懷疑,對聖言量的懷疑。聖人他所講的言語,它是現量境界,親證的境界,它不是虛妄的,我們如果產生懷疑,自己就形成一個障礙,我們自己就形成一個障礙。所以《彌陀經》給我們講,佛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佛到後面給我們講,這個是難信之法。為什麼難信?因為有懷疑,有疑夾雜在裡面,我們不知道。往往我們自己有疑,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沒有疑,其實有疑,所以這個叫難信之法。所有的大乘經可以說都是難信之法,包括我們這個經也是難信之法,看到佛這麼講難免會有一些疑惑,這也是很正常的。

  疑要怎麼辦?要聽經聞法,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天天講經說法,一天都不中斷。四十九年為的是什麼?聽經聞法的目的在哪裡?講經說法的目的在哪裡?講經說法,聽經聞法,無非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就這個目的。聽經聞法,講經說法,都是求解,信解行證。這個信解行證,這四個步驟它是一而四,四而一的。你說我相信了,你沒有解,你沒有理解,這個信叫什麼?叫迷信,因為你不知道。你信了之後進一步求解,從迷信去求正確的理解,有個正確的認識,這個時候的信叫正信,你正確的相信沒有錯誤,不是迷信了。你正信就是解,信解。你解再去實行,再去落實,去做、去實驗,你已經付諸實行了,這時候的信就是深信,這個信心從正信再深入,深信,你才會去做。譬如在經上給我們講的,你已經在行,你這個信達到深信的程度。行了之後得到證實經上講的這個效果叫證果。證實經上講,要求什麼都得到,你真的得到了,這個時候的信心叫真信。

  真信是你一點懷疑都沒有,因為你已經證實了。像老和尚,章嘉大師教他布施,他就真的去修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他真的這樣修,現在得到這個果報了,當然他真信,一點懷疑都沒有,講出來都是斬釘截鐵的,一絲毫疑惑都沒有。所以透過信解行證才能做到不疑。如果你沒有信解行證,這個疑一定有,這我們就要先求解,信了之後先求解。求解就要聽經聞法,把這個道理、理論方法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你疑惑就排除了,你才會去修,才能證得經上講的這個果報。所以『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你有一點點的懷疑夾雜在裡面,那這就把感應障礙住了,就不能滿你的願。

  經文到這裡是一個段落,下面的經文,我們明天晚上再繼續來學習,我們今天先學習到這一段。請大家合掌,我們來念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謝謝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