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五戒相經箋要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十四集)  2010/4/14  中國山東省海島金山寺  檔名:WD11-003-0054

  《五戒相經箋要》。佛陀教育網路學院的同學,大家好,阿彌陀佛!我們上一集跟大家學習到五戒第四條戒,妄語戒。妄語戒,蕅益祖師再給我們補充說明,再引用《十善業道經》,加上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也就是兩舌、惡口、綺語這三條,也包括在妄語戒這條裡面,妄語戒展開有這四條,這個也是告訴我們,兩舌、惡口、綺語都是犯了妄語。不妄語的果報我們講過了,上一次我們引用《佛說十善業道經》裡面講不兩舌的果報,我們也講過了,今天我們接著學習不惡口。

  根據《十善業道經》講的,永離惡口,離就是遠離。我們把經文念一遍:「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何等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詞美妙;五、言可承領;六、言則信用;七、言無可譏;八、言盡愛樂。是為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這一段是《佛說十善業道經》裡面的經文。在這個經裡面,佛告訴我們,若離惡口就能夠得到、成就八種淨業。淨業就是清淨之業,也就是清淨的口業。

  什麼叫惡口?我們現代人沒有學習傳統倫理道德文化教育,講出來的話,很難避免惡口這種口業。惡口,凡是講話口氣不好,讓人家聽的不舒服,讓人聽了難受,這個都屬於惡口。因此有一些人說他沒有惡口、他講話很直,我講話就是這樣。過去我們在台北華藏圖書館,有一個女眾出家眾,也很年輕來出家的,有好幾個,講話就是很容易得罪人。有一天我聽她講:我講話就是這樣,我一向講話就是這麼直的。她認為她是很坦率的,我講話就是有什麼我就說什麼,我講話就是很直。我說:不是,你講話很衝。我說:你有沒有吃過衝菜?大陸的同學可能不知道什麼叫衝菜,我們台灣有做衝菜,那個衝菜吃下去,你的眼淚、鼻涕都流出來,那個叫衝菜。所以講話直跟講話衝不一樣,講話衝就屬於惡口。為什麼?因為你那個言語一出來,人家聽了心裡難受。

  所以我們要知道,惡口不是說你講很粗魯的話,講罵人的話、罵詈人的話,那才惡口,那個是很嚴重的惡口;凡是講話口氣不好,那就是屬於惡口。犯了惡口會有什麼果報?《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給我們講,地藏菩薩為眾生說法,「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諍報。」地藏菩薩給我們講,遇到造惡口口業的人,他會得到家親眷屬以及外面的這些人互相鬥爭。大家有聽到兩個人在鬥爭,講的話會很好聽嗎?有沒有?如果有的話,請同學告訴我,看兩個人在鬥爭,他講的話都是非常溫和的,這個是不可能的。鬥爭講的話就非常凶惡,用的言詞非常尖銳,大家想是不是這樣?所以那個就叫惡口。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什麼叫惡口。現在我們看到整個社會,造這種惡口業的人愈來愈多了,而且大家以為這個很正常的。他為什麼以為正常?因為他沒有接受我們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文化的教育,所以他覺得這個是正常的。如果接受我們祖宗這些傳統文化教育,他就會發現,原來自己講話都講錯了,都犯了惡口業,自己不知道,還以為自己是對的,把錯的認為是對的,這個社會鬥爭就愈來愈激烈。因此地藏菩薩給我們講:「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諍報。」自己的家親眷屬都在鬥爭,跟別人更是鬥得不得了,一天到晚就是鬥,出口就是鬥爭,這個就是惡口。惡口業也會墮地獄的,這個問題也是很嚴重的,我們看看江老師的《地獄變相圖》,這個也不是在恐嚇人的,真的。佛在經上講的,句句都是事實真相。我們現在造惡口業造得很痛快,將來受果報,那就不痛快了。

  好,我們來看離惡口所得到成就八種淨業。「何等為八?一、言不乖度。」這是第一種淨業,淨業就是清淨的口業。離惡口,第一個清淨口業是言不乖度,乖就是違背的意思,度我們現在的話講叫分寸,這個人講話他很得體,講話有分寸,講話不過分。我們現在的人也不學習言語,所以我們自己也常常講錯話,有時候講話就沒分寸,甚至沒大沒小,言語一出來就乖度,就違背分寸了。就是我們自己的身分、地位,跟我們彼此之間談話的是什麼對象、什麼樣的人,我們要用什麼樣的言語態度,話怎麼講,這個要得體,就是要有分寸。不能講話沒大沒小的、沒親沒疏的,這樣言語就乖度了。言語乖度,不得體、沒有分寸,這個跟造惡口的業有關。惡口業還沒有清淨,言就乖度;如果不造惡口業,言就不會乖度,講話就一定有分寸。

  第二,「言皆利益。」這個也非常殊勝,就是他講出來的話對大眾都是有利益、有幫助的,這個就能夠利益眾生了。講有利益的話,講有意義的話,不會講惡口的話,對大眾來講就有利益了。第一個利益是什麼?就是讓大家能夠學習,就是自己有一個好樣子。我小時候到成長,在社會上遇到有很多人都是造惡口業的,我三歲的時候就聽到大人罵三字經、罵髒話。我三歲小孩,也不懂那個話的意思,我也學會了。有一天我一出口三字經就出來,三歲的時候,被我媽媽聽到了,被痛打一頓,後來我就再也不敢講出來。因為小孩子不懂那個話是什麼意思,聽到大人這麼講就學會了,跟著講,給我母親打了一頓。

  在我這個年紀,小時候跟現在小孩子是完全不一樣的,小孩子吃飯不能上桌的,不能跟大人同時坐在桌上吃飯的,小孩子在下面坐矮凳子。如果聽到大人講話,我們小孩子插嘴就是被罵:小孩只有耳朵沒有嘴巴,不能插嘴,聽就好,不能講。放學回家要掃地,地要掃得很乾淨,要洗碗,要學煮飯。所以,我們八、九歲就開始練習學煮飯。我母親種菜,還要幫忙賣菜;挑水,以前沒有自來水,挑水。學煮飯,也沒有現在瓦斯這麼方便,一點就著,要燒木柴。剛開始學習,燒木柴不懂方法,火點不著,冒出來都是煙,煙薰得整個臉眼淚鼻涕,弄了半天火點不著,後來才學會的。所以現在你只要給我三個石頭,給我一些木柴,我就能夠把火生起來,在野外就可以生火,這個都是小時候練習的。在那個時代,我們這個家庭就是這樣的。現在我看小孩,福報非常之大。這個是講到言皆利益,就是講的話對大家都有幫助,對社會大眾都有利益的。為什麼?因為他講的話都是好的,善的言語。

  第三,「言必契理」,這個契就是契合。我們現在講什麼?這個人講話講得很合理,不會講一些沒道理的話,也不會講一些強詞奪理的話。沒道理要講到有道理,那個叫強詞奪理。不合理,就是不合乎道理的,特別是在爭論,這個跟鬥爭就有關,就是他講話就要講到贏,他沒道理也要講到有道理,強詞奪理。這個言語就不合理,不合乎道理了。

  第四,「言詞美妙。」離惡口的人,他用的言語、詞,包括文字,我們古人講詩詞,你的用詞,你講話用的言語、名詞,用的都非常美妙。所以用詞也是很重要的。有的人他講的言詞就是不美妙,因為他用詞不當,我們常常聽人家講,用詞不當,就是用的言詞不妥當。這個我們在生活當中,我們自己要細心去體會,我們對人家講話,還有用的言詞要妥善。

  昨天台北傳來一個海報給我看,我看了生煩惱。所以現在印出來,我就叫他們不能貼出去。因為那個海報的設計,裡面用的言詞不妥,我給它調整一下。這一次的萬人護國息災三時繫念法會,是桃園縣長提倡的,縣政府提供運動場,小巨蛋,可以容納一萬五千人,小型的運動場。老和尚他也非常贊成。他們傳來的海報,我看言詞用的就不美妙。他海報打:護國息災,冬季萬人;我說:什麼冬季萬人?然後下面就是:三時繫念法會。冬季萬人?我就給它改一個「護國息災,萬人念佛」,這樣比較清楚明白。你說冬季萬人,冬天這個季節有一萬個人,這個人家看起來好像不太順。然後就有三行小字的,四個字一句,第一句是「萬人發聲」。我說:發什麼聲,發怒吼之聲嗎?那一句我也給它改了,我說「萬人懺悔」,下面就至心迴向。萬人發聲,至心迴向,發聲迴向什麼?如果他發出來那個是怒吼之聲怎麼迴向?那不是愈迴向災難就愈嚴重,所以我給它改了。所以我說以後大型法會,海報做出來要先給我看看。這個就是言詞用的不當,言詞用的跟性質不相應,不妥當。所以這個言語、用詞你要用的得體,這樣就美妙了;你用的不得體,講的不對,就不美妙了。這個跟惡口業也有關係,跟惡口有關係;如果離惡口,你對言詞就會謹慎。特別我們跟人家講話,言詞非常重要,避免一些不善的言詞,不善的言詞我們要避免,這樣言詞才會美妙。

  第五,「言可承領。」承領,承就是承受,領是領納,就是離惡口的人,他所講的言語都可以得到大眾的承受、領納,我們一般講就是大家對他講的話都能夠接受。這個跟上面的言不乖度、言皆利益、言必契理、言詞美妙,這四個都是有相關的,有上面那四個,第五個當然就有。你講話不乖度、有分寸,講的話對大家都有利益,你講的話也合情合理,你用的言詞也很美妙,當然這樣的言語誰都能接受,大家聽了都很容易接受,這是言可承領。

  言詞美妙,言可承領,我以前在華藏圖書館的時候,在二十幾年前,大概二十三年前,有一次我們淨老教授叫我打電話給台中蓮社,以前做李炳南老師的侍者,鄭勝陽居士,跟他接洽到美國去的事情。我第一次打電話給他,鄭居士是我第一次聽到講話言詞美妙的。台中蓮社給李老師教的,講電話的口氣、語氣都非常的溫和,讓你聽到就心裡非常舒服,你就很樂意跟他接觸,跟他交談。所以以前台中蓮社李老師的教學,接電話,還有接待,「過猶待,百步餘」,這個都活生生在我眼前,我都如是我聞,親自接觸了。現在我們學《弟子規》的,還沒有達到他那個標準。一個居士來,他就要派學生到巷口去等,然後帶進來;送就要送到巷口,車子一定要到轉角不見了,他們才回來,這個就是「過猶待,百步餘」。我們現在有這樣做嗎?李老師往生的時候,我也去參加了,去送葬的人非常多,秩序一點不亂。所以這些都是表現在生活上給我們看的。離惡口,所講的言語大家都能夠接受,這個也是很自然的。

  縱然有惡口習氣的人,他也不願意別人講話對他有惡口。不相信大家可以試看看,講話惡口、常常罵人的人,你去罵他,看他會不會接受?大家可以做一個科學實驗。我看他會再罵回來。那說明什麼?因為他也不能接受人家給他講的惡口。這樣答案就出來了,就說明惡口不好,專門用惡口罵人的人,他也不喜歡聽到別人對他惡口,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此,佛給我們講的就正確了,我們不能造惡口業,要遠離惡口。所以大家現在講話,我們就要學習溫和的言語,不要有那種粗暴的語氣,這樣的言語沒有人不會接受的,大家都會接受的。我們在社會上,你講的話大家都能接受,你說你還有什麼事情辦不成的?就很容易了。如果我們講了半天,人家聽也聽不進去,都不能接受,我們在事業上,不管從事那個行業都產生障礙。

  第六,「言則信用。」這是離惡口第六種淨業。言則信用,大家相信他,他講的話大家能接受、能夠信任。一個人講的話能夠得到社會大眾的信用、信任,去用他的言語,他就成功了。縱然他現在什麼都沒有,但是他要做什麼都能成就,因為大家信任他,大家也會重用他,會信任他。當然他不管做什麼事情,得到大眾的信任、重用,怎麼會不成功?當然成功。這個是離惡口的第六種淨業。

  第七,「言無可譏。」譏就是譏笑,就是受到別人批評,因為你造惡口業,講口氣不好的話,常常會受到別人的譏笑、笑話、批評,這個也是一定的。因此我們道場接電話的人選,或者你在公司、一個團體,接電話的一定要離惡口,講話要有禮貌,講話要溫和,這個是給人一個好的印象,你的事業才會做得成功。如果那個接電話的,就是第一線的,人家打電話來口氣不好,這個給人印象就不好。乃至我們道場也是一樣,道場接電話的人,你要選擇沒有惡口的人。以前我台北這個道場剛成立,有一個義工來發心,他就發心,不要錢的,我們不要錢的最好了。但是他有惡口業,在電話中常常得罪一堆人,我也不知道。後來是有二、三個哭哭啼啼跑來給我告狀,我才知道他惡口業嚴重。後來趕快換一個講話都沒火氣的,就很溫和的,這樣跟大家的關係才改善。所以有惡口的人,後來我就請他去倉庫搬東西、整理東西,不要接電話,我說電話給你一接,大概全世界的人我都要得罪光了,人家就批評、譏笑了。

  第八,「言盡愛樂。」這是離惡口第八種淨業。盡就是所有的人,離惡口所講的這些言語,大家都會生歡喜心,很愛聽,很愛聽他講話。愛樂就是喜好,愛聽他講話,為什麼?聽沒有惡口的人講話也是一種享受,你聽了心裡感覺很溫暖、很舒服,大家就喜歡聽他講話了。以上這個八種就是離惡口,就能夠得到、成就這八種淨業,這是清淨的口業。「是為八」,就是這八種。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這個是迴向無上菩提,把離惡口的善業迴向到無上菩提。迴向,善業可以迴向,可不能迴向惡業,迴向惡業就墮地獄了。這個善業你迴向到無上菩提,後來成佛的時候就「具足如來梵音聲相」,梵音就是清淨音。如來講經說法,眾生一接觸到、一聽到,身心清淨,煩惱就沒有了,聽到這個音聲,你心裡就清淨了,得到清涼。另外還有個意思,就是「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個也屬於梵音。就是每一個族類的眾生他聽到都能理解,都能得到清淨心,這個音聲叫做梵音聲相,他的音聲是清淨的,沒有煩惱的。因此我們唱念,佛門的梵唄叫梵音,就是音聲讓人聽了心裡能得到清淨,這個才是梵音。我們學習唱念,或者講經說法,要得到這種梵音聲相,要知道修因,修因就是要離惡口,要遠離惡口。我們有惡口的習慣要不斷的遠離,愈來愈少,到最後就完全沒有惡口,這個就叫修行,修離惡口的業。好,離惡口得到八種淨業這個果報,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下面講離綺語。「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何等為三?一、定為智人所愛;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是為三。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這個是講若離綺語,就能夠得到三種決定,這個決定就是沒有疑惑的。什麼叫綺語?綺這個字是綺麗的意思,綺就是絲織品,編織的非常美麗,這個叫綺。用這個來形容我們一個人講話,他講的非常好聽、非常美麗,但是不是真的。我們世間人也常常講,編織美麗的謊言,他言語編的非常美麗,就是非常綺麗,就像絲織品,編織的非常美麗一樣,他講的話非常動聽,但是不是真的。綺語這一類的言語,跟離惡口是不一樣的,這個不能搞錯了。綺語聽起來很美麗,但是它是綺語。綺語最明顯的,就是我們現在社會上看到這些像愛情小說這一類,談情說愛的。綺語最主要就是迷惑人的,讓人聽了之後、看了之後動了感情,喪失掉理智,迷惑顛倒。所以有很多人,沉迷在這種愛情小說,這些故事當中。

  另外就是電影、電視的連續劇,包括歌曲、跳舞這些方面,現在社會上大多數都是綺語,編的很美麗,但是不是真的。這些綺語會喪人心志,讓一個人的心志迷失了,迷惑顛倒了。現在社會上很多人也受了綺語的影響,所以他的思想、言行都有很嚴重的偏差,這個主要是受了綺語的影響。特別現在的電視劇,這些電影、小說、雜誌,這方面就特別多,讓人想入非非。因此,學戲劇的,要造這個業就比較容易了。過去我們淨老教授早期在台灣辦大專佛學講座,講到綺語果報就非常不好,有一些學生專門學戲劇、藝術的,聽了就很害怕。那怎麼辦?我們淨老教授給他們講,你這個可以去誤導社會大眾,你是用在負面的,誤導社會大眾;如果你能夠用在正面的,演忠孝節義的,這就能夠利益社會大眾。所以古時候的戲劇、歌曲,它的內容、它的性質都是屬於忠孝節義,不像現在都是綺語,都是教人不忠不孝。所以這個是你用在正面,還是在負面的。如果用在正面,這些戲劇、歌曲,真的對於教化社會大眾,幫助的效果也是非常非常之大,影響也非常的深遠。常常造綺語,我們淨老教授也常講,在講席當中也常常提到,古今中外一些著名的演藝人員,到死的時候果報都不好,有的自殺的,能夠善終的不多。這說明他得到名、得到利,賺了錢,但是造了綺語的罪業。雖然得到名利,但是果報太可怕了,那個也是要墮地獄的,真的是得不償失。所以佛勸我們要離綺語。

  「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何等為三?一、定為智人所愛。」定就是決定,智人就是有智慧的人,他所喜愛。有智慧的人,他一定是喜愛不綺語的人,沒有智慧的人才會喜歡綺語。所以喜歡綺語,我們就知道這個人沒智慧,有智慧的人,他絕對不會去喜愛綺語。

  「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這個也是決定,決定能夠以智慧如實答問,如實就是如事實真相來回答別人,或者向別人請問。這個是決定能夠以智慧如理如法、如事實真相來回答,或者請問,問也是問的得體,回答也答的如實。這個是離綺語第二種決定。

  「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第三個決定是決定於人天,不但我們人間,乃至在天上、天道,威德是最殊勝,無有虛妄,因為他不綺語。威德,這個威是從德來的,一個人有德行,他表現出來的威叫威德,是他的德行自然流露出來,那個叫威德。如果沒有德行,有威,比如說威嚴,他有威勢,或者耀武揚威,那個缺德,那個沒有德,只有威,沒有德。只有威沒有德就不能服人,表面上他現在勢力很大,他官做的很大,大家表面上怕他,不能不服他,但是心不然,心裡並不以為然。有威德的人就不一樣,有威德的人,大家對他是心服口服,打從心裡就能夠接受他,那個是威德。所以這個威德,他自己不要去裝模作勢,要很凶,讓人家都怕他,這個是威勢,不是威德。所以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辨別清楚。這個威是從德來的,從德行裡面自然流露出來的威,就是讓人見到有敬畏之心,對他尊敬,這個才是威德,這個是從離綺語來的。如果一個人離了綺語,永遠不綺語,不會講一些美麗的謊言去騙人,他就能得到這個果報。無有虛妄,就是絕對是真實的。「是為三」,這個是離綺語成就三種決定。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最後面這一段就是迴向無上菩提。迴向無上菩提,後來成佛的時候就能得到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唐捐就是白費的意思,不唐捐就是不會白費的,不白費就是不是虛妄的,是真實的。授記就是事先給他預記。如來授記,在經上也常提到。比如現在同學大家可能都讀過《大乘無量壽經》,《大乘無量壽經》釋迦牟尼佛講到最後面,都給我們大家授記了。我們現在遇到淨土法門,念阿彌陀佛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將來往生西方之後,到十方世界去作佛度眾生,統統叫妙音如來,這個就是佛給我們大家授記了。佛沒有綺語,所以他給我們授記的這些話,在經上講的這些話都是真實的。所以我們能夠把離綺語這個善業迴向到無上菩提,後來成佛的時候,就能得到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我們也可以跟諸佛如來一樣,給別人授記也都是真實的,絕對不是虛妄的。

  我們引用《佛說十善業道經》,再補充蕅益祖師的《箋》。妄語這條戒,《箋要》裡面給我們註解,「更有兩舌、惡口、綺語,並皆犯罪。但不失戒,故云可悔。非謂無性罪也。」我們就是用《十善業道經》這個經文,來補充註解祖師此地的《箋要》。《箋要》給我們講,犯了兩舌、惡口、綺語,也都有罪,但是沒有失掉戒體,是可以懺悔。雖然可以懺悔,但是並不是沒有性罪。性罪就是你沒有受戒、有受戒,你只要造了這個業統統有罪,這個叫性罪。沒有受戒的人他造了,他只有性罪,因為它本身的性質就是罪過、惡業,你沒受戒一樣有罪。受了戒的人,除了性罪之外又加了一層犯戒罪,加了一層。兩舌、惡口、綺語,犯了這個戒是可以懺悔的,它不是不可悔,它可以懺悔。我們再看下面這段文:

  經【若發心欲妄語。未言者。犯下可悔。】

  箋【遠方便也。】

  經【言而不盡意者。犯中可悔。】

  箋【或誤說。或說不了了。僅名近方便罪也。】

  經【若向人自言得道者。便犯不可悔。】

  這一段是給我們講,『若發心欲妄語,未言者,犯下可悔』。「發心」就是發起這個心想要打妄語,有這個動機了,但是還沒有講,有這個念頭沒有講,這個是犯了下可悔,是下罪,可以懺悔。這是遠方便。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這一段沒講完,我們下一次再繼續來學習。謝謝大家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