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沙彌律儀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十二集)  2008/7  中國廬江金剛寺  檔名:WD11-002-0042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今天接著來學習《沙彌律儀要略增註》,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十五頁第二面,倒數第三行,我們從第四個字,「丈夫論」這裡看起,我先將這段文念一遍:

  「丈夫論偈云。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為己施一切。得報如芥子。救一厄難人。勝餘一切施。眾星雖有光。不如一月明。」到這裡是一段。我們上次講到一個小沙彌,他壽命剩下七天。他的師父是一個證阿羅漢果的聖者,證阿羅漢有宿命通,知道小沙彌的壽命剩下七天,所以就叫他回去他的俗家看他的親人。他回家途中路過一條河,看到很多螞蟻快被水淹死了,生了一念慈悲心,脫了衣服把螞蟻救到高的地方,比較乾燥的地方,救了很多螞蟻的生命。經過七日之後他沒死,又回到他師父的身邊,他師父覺得很奇怪,明明他的壽命剩下七天,怎麼沒死又回來?就入定,阿羅漢要入定,入定觀察到底什麼因緣他壽命延長。結果一看,是他回家途中生了一念慈悲心,救了很多螞蟻,後來壽命延到很長,延壽。

  我們今天接著,這是舉出《丈夫論》,這是一部論。我們知道三藏經典就是經藏、律藏、論藏,所謂經律藏三藏。我們看到《丈夫論》裡面有一首偈。在佛經裡面,四句是一首偈,四句經文合起來叫一首偈,偈頌。《丈夫論》就是《大丈夫論》,它一共有兩卷。古時候的書不是像這個方冊的,它是一張紙,寫在紙上卷起來的,所以我們現在看到這個書都有第一卷、第二卷,上卷、下卷,古時候是這樣捲的。更早還沒有發明紙,我們知道春秋時代是用竹片,一片一片,然後打洞,用繩子把它穿起來,文字寫在竹片上,收起來就把它捲起來、綁起來,這個叫卷。方冊的書是明朝憨山大師那個時代才發明的,發明方冊,在這之前都是用卷。我們看到「二卷」就是有兩卷文字。古時候這個卷多長可能也不太一定,因為一卷有的可以接很長,也是一卷,不過它有一定的長度,一個標準。

  這是提婆羅菩薩造的。佛講的是經,菩薩造的叫論,論是菩薩造的。你看《瑜伽師地論》,彌勒菩薩造的,《大乘起信論》是馬鳴菩薩造的,《大智度論》是龍樹菩薩造的,這些都是菩薩造的。所以除了佛講的才叫經,菩薩造的叫論。《大丈夫論》是提婆羅菩薩造的。這些資料我們有時間可以去查相關的中國譯經史,翻譯經典的歷史,翻譯經典的這些高僧他們的傳記。時代是「北涼,沙門道泰譯」,北涼就是我們中國南北朝、五胡十六國那個時代,那時候在中國這個地方也很亂,很多國家。提婆羅菩薩不是中國人,我們看了就知道,應該是印度人。翻譯的法師叫「道泰」,在北涼這個時代。這些我們都不能詳細的來跟大家說明,我們如果要了解,能夠把這些資料找出來是最好。所以我們對於歷史也必須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在哪個時代,以後我們還是要去買一本歷史書。

  一共有三十九品,兩卷經有三十九品。「廣說悲心行施之相狀及功德」,廣就是很廣泛的,來說明發慈悲心行布施它的相狀,相狀就是它的事相、它的跡象,以及以悲心來行布施它的功德利益,有什麼功德利益,都是說這方面的,在《大丈夫論》裡面說的。《丈夫論》裡面有一首偈說,「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為己施一切,得報如芥子」。悲心,悲能拔苦,見到眾生苦難,想要幫助他拔除這些痛苦、災難,這個叫悲。慈能與樂,悲能拔苦,主要在悲心,我們有沒有生起這個悲心?如果真正生起悲心,你布施一個人的功德就如大地一樣,為什麼?因為悲心是我們自性的性德。我們現在好像悲心沒有了,為什麼沒有?老和尚講過,就是被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障礙住了。雖然障礙,這個性德它還是存在,它也不會消失的,它本來就存在,本來就有。在我們凡夫地被這些業障障礙住,佛總是善巧方便,種種的說法誘導,讓我們在重重的煩惱業障當中透出一線曙光。好像天上黑雲密布,有時候也會有個空隙,陽光就透出來。這是比喻我們煩惱業障重重,但是偶爾也會有個空隙透露出來,有這個空隙透露出來,慢慢它就會愈來愈大。所以我們讀到悲心施一人,就是我們要從自己內心去求,求誰?求自己,求自己的心。「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這是說明不是為自己,你為別人,就是為一個人,你是為對方,你是為了要幫助他,要拔除他的苦難,這樣你布施一個人的功德就像大地一樣。這是比喻形容。

  「為己施一切,得報如芥子」。施一切就是你布施很多很多人,這就不只一人,譬如說一個城市的人、一個國家的人,但是是為自己來布施的,得的果報就像芥菜子一樣。就是你布施很多,但是得的果報很少。這段話就是給我們說明它這個不是論事相,如果論事,一個人跟一切人,那一個人就很少,一切人當然多,你布施給一切人當然功德比較多、比較大,布施一個人功德比較少、比較小。這個地方它就不是論事,這個地方它是論心,論你的存心,不是論事。所以布施這些,有的論心,有的論事,這個地方特別是講到論心地,你這個心地。功德從心地所生的,是為別人,不是為自己,如果為自己得到功德利益去布施,得到的果報小;為別人,你縱使只有為一個人,得的果報也非常之大,因為不是為自己。為自己做好事,避免不了自私自利這樣的一個心態,所以果報就小。這是從心地上來論。

  「救一厄難人,勝餘一切施」,就是說救一個遭遇到厄難的人,勝過其餘一切布施。所以古人講救急難,急難就是他眼前迫切需要的,趕快要去救急,你不救濟他就沒命,救急。人當在最緊急的時候,包括一切眾生,在厄難的時候,這個時候能夠去幫助他,這是最大的恩惠。如果在平時,你對他再多的幫助,也不是很迫切需要。特別救急是最優先的,人他最需要的時候你給他一點,對他來講就是最大的幫助。如果他已經很多了,再送很多過來,我們有句俗話講要雪中送碳,不是錦上添花。在沒得喝的時候,你一小杯酒給他喝,暖暖身很好;他都喝醉了,你再一罐一罐給他,他已經喝不下了。就是這個比喻,就是形容他最需要的時候,他在最需要的時候你去幫助他是最好、最殊勝,這個時候功德也是最大。

  以前我小時候鄉下,以前交通也不發達,也沒有現在商店那麼多。我們中國民間還有一個,像《文昌帝君陰騭文》有一個布施茶水。我母親就常常燒一壼茶,釘一個架子放在我們門口,給經過的路人解渴。有的人,以前交通不發達,走路,從高雄南部(現在高速公路也要開四個半小時),他用走路走到台北來,找他的親戚或者做工作、做生意這一類的,都是靠走路。以前沒有那麼多商店,不像現在三步就一家,要找很久。也不是每一家都有奉茶,就是有發心的人他才願意燒茶,每天燒一壼放在外面,放個碗。我小時候常常看到我母親燒茶,放一個碗,然後給人家喝。曾經聽我母親講,有一個從南部到台北來找工作的,他都走了好幾個小時,已經都渴得找不到水喝,他說看到妳這壼茶真是太好了,沙漠的甘泉。所以他在厄難,他最需要的時候,你這個時候去幫助他是最好的,這個時候功德也是最大,也是最殊勝。所以「救一厄難人,勝於一切施」,一個有生命危險,或者很急難的人,你去救助他,勝過一切其他的布施,這是最殊勝的。就像我們念《地藏經.校量布施功德緣品》,這當中就是一個校量。

  下面是比喻,「眾星雖有光,不如一月明」,就是比喻眾星很多,我們看天上星星很多,密密麻麻的,但是所有的星星,那麼多星星的光集合起來,還不如一個月亮的光。這說明你修這個功德為別人、幫助別人,這樣做是最殊勝;為自己,做得再多還是很有限。這也是老和尚常常給我們開示的,不要自私自利,不要都是想自己,一切為眾生想、為別人想。特別《金剛經》講,為別人,你這個我執容易破。大乘破我執比小乘方便,小乘它是對著幹的,針對這個我去破、去修,大乘它是用轉移的,起心動念你不要想自己,你布施,盡量去為別人想,把自我這個念頭,執著我這個念頭淡化掉,把它轉移掉。所以一部《金剛經》講破四相,你看《金剛經》講個布施,度無量無邊眾生,從非非想天到地獄,所有胎生、卵生、溼生、化生,所有眾生統統要度他們入無餘涅槃,為眾生。我們三時繫念,每一時的懺悔都有「眾生無邊誓願度」,其實這個要深入《金剛經》。眾生無邊誓願度,你能夠發這個心,下面的煩惱才能斷,因為轉化我執。

  我們接著再看下面,「當起慈心者。謂見他人殺生。應以財物救贖其命。若自無財。可為乞化。乞化亦無。可為殺者方便說法勸喻。令生歡喜。而釋放之。若其不信。當生慈心。愍彼行殺者。罪墮三途。其被殺者。苦痛無地。怨業既結於今生。酬報則當來不已。願得菩提。度令解脫。」我們先看到這一段。這一段是弘贊律師他註解蓮池大師《要略》,「若見殺者,當起慈心」的一個補充註解。《要略》蓮池大師告訴我們,如果看到有人在殺生,我們應當生起慈心。生起慈心當然有行動,《要略》沒有詳細說明,這裡就比較詳細給我們說明。你當起慈心,當起慈心要做什麼?「謂見他人殺生,應以財物救贖其命」,這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放生,拿錢給他買命。

  我們去年到餘姚去,到國清寺去放生。莊義師他在台灣都負責放生,因為他過去殺生殺得比較多,現在要贖罪。過去在賣雞,他說雞被他看到牠就慘了,以前在賣雞,殺雞的。傳師他也是在賣雞,他們兩個都是賣雞,傳師他是養雞,養給人家去賣。現在他們做放生,我現在組織一個放生聯誼會,我們到大陸來,莊義師他一大早就到市場去,只要他自己口袋有錢就去買,去餘姚那個市場買了很多小鱉,一堆,花了幾百塊人民幣。我看到說我這邊還有,你去多買一些,我的錢統統給他去買,他就再去買,買很多去放。後來我們到國清寺,那邊有一個放生池,然後我們沿路買,買烏龜到國清寺去放。烏龜這麼小的,買好幾隻放下去,放下去牠要走了,排三角形的隊形,中間一隻比較前面,然後旁邊兩隻這樣,頭伸起來一直給我們點頭。我們給牠說我們要走了,再見,你們趕快走,牠還是不走。莊嚴就說,你不走我們要走了,後來牠們再看一下就潛入水裡。烏龜靈性是最高的,所以《太上感應篇》講,不能「無故殺龜打蛇」,不能無緣無故去殺烏龜、去打蛇,不可以。龜、蛇牠的壽命是很長的,如果你不去殺害牠,牠的壽命很長。

  以前我聽說有人蓋房子,木造的房子,那個柱子下面他會放一隻烏龜,讓它有個空隙,烏龜有空氣牠就能活。所以龜跟鶴都代表長壽。我們到奉化雪竇寺去,去參觀老總統的行館。因為老總統他的故鄉在奉化,他母親以前都在雪竇寺,他母親是信佛的。我們去看看,看他母親的墓,他母親的墓現在也有開放給人家觀光,去看他母親的墓。以前我們在台灣念書,蔣總統的故鄉在浙江省奉化縣,就在書本看,現在我們去看看。我們看下來就在下面飯店吃飯,他們就有好幾隻烏龜綁在那個地方,我們就給他買。他獅子大開口,我們到市場買都不用那麼貴,但是他知道我們要買去放生,他就提高價錢。後來我們全部要給他買,他說他要留兩隻,那兩隻講多少錢他都不賣,沒辦法。像遇到這樣,一般他去抓的總是要賺錢,你有錢跟他談比較容易。

  下面講,「若自無財,可為乞化」,沒有錢。乞化是什麼?乞化就是說你那隻烏龜送給我好嗎?這個叫乞化。我去放生,你那個送給我好不好?或者他抓一些魚,你送給我好不好?我看這個比較困難。現在的人,你沒有一點代價給他,我憑什麼送給你?我辛辛苦苦去抓的。乞化,古時候的人可能還有,但是現在的人,我看你沒有一點代價給他,說你那個送給我,我看這個難度比較高。乞化,我們也沒有錢給他買,向他要他也不給,「可為殺者方便說法」,這時候要跟他講經說法,方便說,這個地方講方便說。當然不是說我來給你講一部經,《十善業道經》,他也聽不進去。方便說,「勸喻」,這個方便說法主要是說你不要殺生有什麼功德,你要講那個好處,他聽了才會生歡喜心。你要善巧方便跟他說法,你不能跟他講殺生你會墮地獄,你會怎麼樣,他就好,我就殺給你看。所以要有善巧方便來說法、來勸喻,勸是勸導,喻是比喻,比喻也就是拿最近的,主要是說放生它的功德。「令生歡喜,而釋放之」。令生歡喜,主要是這一句,你方便說法、勸喻,要讓他能生歡喜心,他才會接受,他才會把這個眾生把牠釋放。這些有沒有有善根的人?有。我們去年在餘姚也是買很多,第二次買就在一個橋下去放,泥鰍、烏龜放很多。有個年輕人剛好在釣魚,他就拿個釣桿在釣魚。東北有個居士就跟那個年輕人講,他說我們這個是放生的,你不能釣。那個年輕人說不會,我不會釣你們的。那個年輕人也滿有善根的。

  下面講,「若其不信,當生慈心,愍彼行殺者,罪墮三途」。若其不信,不相信的人當然也有,不相信的我們怎麼辦?我們要生慈心,生一個憐憫心,愍彼行殺者,罪墮三途,憐憫殺生這個人將來他會有果報,他這個罪會墮落到三惡道。三途是講血途、刀途、火途,就是三惡道。血途是講畜生道,因為畜生很少善終的,大部分是被人殺死的。所以墮在畜生道善終的有,不多,大部分是流血而死,你看雞、鴨、魚都是被人殺來吃的。在野生動物裡面弱肉強食,大的吃小的。所以畜生很多都是流血而死,叫血途。刀途就是鬼道,鬼道的眾生他常常有恐懼心,常常畏懼,好像有人要拿刀殺害他。所以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有句俗話叫膽小鬼,刀途。地獄是火途,地獄不管是寒冰地獄、八熱地獄都是火光。這叫三途,是三惡道。殺生會墮三惡道,你看我們讀《地藏經》,婆羅門女、光目女的母親都是殺業,喜歡吃魚鱉、吃魚子,或炒或煮,墮到地獄去,地獄墮完了還要到餓鬼,餓鬼出來再到畜生去還債,然後才能到人間來。

  「其被殺者,苦痛無地」,被殺的眾生他痛苦,無地就是說沒有地方可以逃避。當然「怨業既結於今生」,怨業就是殺生這個事情是結怨,冤冤相報,現在被殺的眾生前世他也殺過別人,這一生輪到他被殺,被殺又心不甘情不願,又有怨恨在心。所以殺生這個業是冤冤相報,互相輪迴遞償。怨業既結於今生,這一生又結下這個怨業,這一生的果報是過去生結的,這一生又造殺業,今生又結這個業。「酬報則當來不已」,酬償,受這個果報,當來就是將來,不已就是沒有停止,就是惡性循環,冤冤相報。下面講,「願得菩提,度令解脫」。這是看到人家殺生,也沒有錢買,向他要他也不給,給他方便說法他也不相信,這個時候應當生慈心,生起憐憫心,沒有辦法救這個眾生。沒有辦法救還是要生慈心,就要發願,願得菩提,度令解脫,願我們早日得到菩提,度脫這個殺生的人、被殺的,都度,因為他們都是迷惑顛倒才會造這個惡業。

  下面舉出經典裡面的話,「故經云。誓吾得道。國無殺者。」經上講,誓就是誓願,吾就是我,發誓願,我得道時,這整個國家都沒有造殺業的人。這就是《地藏經》講的,兩個國王以十善業教化人民,這是善的國王、好的國王。因為人民他不懂因果,所以拼命造惡業,你惡業造了後面就有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不是迷信。但是現代人總認為佛家講因果報應是迷信。實在講,善惡果報我們冷靜去觀察,就在眼前。我們看看《安士全書.萬善先資》,專門講戒殺的,舉出中外歷朝歷代護生、殺生的這些善報跟惡報。所以因果是沒有辦法避免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我們縱然沒有辦法去救這個眾生,但是我們要發願,或者我們一般講給他皈依,看到這些眾生被關進死牢,等待執行。

  下面是舉出《度狗經》的一個公案,我們看這裡,「如度狗經云。昔有沙門。見一屠兒。抱一狗子持歸欲殺。沙門語曰。殺生之罪。甚為不善。願持我缽中食。貿此狗子。令命得活。獲福無量。乃至殷勤曉喻。屠兒不肯隨言。沙門即以飯飼狗子。以手摩捋咒願。泣而告曰。卿何罪所致。得是狗身。不得自在。為他殺食。願汝世世罪滅福生。離狗子身。得生為人。值遇三寶。狗子得食。善心即生。踊躍歡喜。自知歸依。屠兒將歸殺食。狗子命終。生大長者家。時沙門乞食。到長者門。其子見之。歡喜禮足。供以百味。即隨出家。深解經義。便得三昧。致不退轉。開化一切。發菩提心。畜生尚乃得道。況人寧不獲果。」這一段是舉出《度狗經》這部經裡面,就是度一條狗的,講度這條狗的一部經。《度狗經》裡面有一段經文,「昔有沙門」,昔就是過去,過去有一個沙門,一個修行人,出家人。在印度,出家修行的人都叫沙門。「見一屠兒,抱一狗子持歸欲殺」,屠兒大概就是現在講專門殺狗的。我看大陸這邊也有,在台灣如果冬天到了,狗肉特別有生意。台灣狗肉叫香肉,以前我不知道什麼叫香肉,後來我問人家,才知道原來香肉就是狗肉。

  我當兵的時候有一些老兵,大陸去的這些老兵,有一些老兵很喜歡吃狗肉。有一次我被調去練習狙擊手,狙擊手就是特別訓練,練槍法去狙擊人。那時候我已經有聽經,但是我被選到派去受訓,那也沒辦法,我想學佛的人不殺生,練這個狙擊手,還要槍法百發百中。後來班長就講,我們現在廚房缺少一個人,有沒有人願意去?我馬上舉手,我去廚房,我去廚房就不用再去練狙擊手。我就去廚房,廚房一大早人家還沒起來我就要起來,但是不用站衛兵,到廚房不用站衛兵,要去煮三餐,跟老兵,大陸去的老兵很多,各省的人都有,做饅頭。我們有個班長,儒家講的「君子遠庖廚」,一隻狗這麼小,冬天,他也抓來給宰了,宰了之後就煮來大家吃,我們有些排長聽到都拿鋁碗,大家一個人裝一碗來吃,我都不敢吃。所以殺狗的非常多,我看大陸也不少。

  屠狗這是專門在殺狗的,抱了一條狗子,大概這條狗不是很大,就像我在當兵的時候在廚房,那條狗才這麼大,他就給牠宰了。他要殺了,這個沙門就跟他講,「殺生之罪,甚為不善」,殺生的罪業很不好,最好不要殺生,我願意把我去托缽,古時候印度出家人都是去托缽,托缽的食物跟你換這條狗,「令命得活」,就是讓牠繼續活下去。等於是跟他講條件,因為古時候出家人都沒有錢,去托缽就是這缽飯,這缽飯跟你換這條狗,讓這條狗放生,壽命可以繼續延長。他說如果你接受,「獲福無量」,你會獲得很大的福報。「乃至殷勤曉喻」,殷勤就是說苦心婆心的用各種方法,曉就是給他明瞭,舉出很多例子比喻,好話說盡。「屠兒不肯隨言」,這個殺狗的他就是不接受,不接受到最後他也沒辦法。

  「沙門即以飯飼狗子」,這個沙門就把托缽來的飯餵這條狗。「以手摩捋」,這個字念呂,呂布的呂,意思就是順手摸東西。大家有沒有摸過狗?你摸狗就是這樣,一隻手給牠頭這樣摸摸,這叫捋,就是這個字。順手,就是給牠吃的,我們很平常的動作,那條狗順著牠的毛給牠摸下來讓它順。以手摩捋,就是把那條狗的頭、身體這樣摸下來,然後給牠咒願,就是念咒、發願。「泣而告曰」,泣就是哭泣,很傷心,就告訴這條狗說,「卿何罪所致」,他說你是什麼罪,「得是狗身」,墮在狗身,「不得自在」,墮在狗身要被人家殺,「為他殺食」,要被人家殺了吃。他就給牠祝願,願這條狗「世世罪滅福生,離狗子身,得生為人,值遇三寶」,就這樣給牠講。有至誠心、慈悲心,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會有感應。這條狗聽到沙門這樣給他祝願,願他世世罪滅福生,離開狗子身,生到人道來,能夠遇到三寶,遇到三寶就有機會來學佛,遇到三寶才有解脫的機會。「狗子得食,善心即生」,這隻狗得到這個沙門給他咒願的飲食,吃了之後牠善心就生起來,牠就非常歡喜,自己知道已經皈依三寶,「自知歸依」。

  「屠兒將歸殺食」,這個屠兒,因為他不聽,他就把牠帶回去殺,吃了。但是這條狗命終,牠被殺死之後,牠就生到一個大長者家,到人間來了,生在一個大長者的家裡面。「時沙門乞食」,時就是有一個時間,這個沙門又去乞食。乞食走到這個長者家的門口,這個長者的兒子,大概是小孩子。牠去投胎,過了幾年,他已經好幾歲了。他這個兒子看到,看到這個沙門,一看到就很歡喜,給他頂禮,禮足,頭頂在他的腳下。「供以百味」,就是最好的飲食拿出來供養這位沙門。因為這位沙門過去生要救他,雖然沒有救成,但是給他祝願、給他皈依,他已經得生到人間,生在大長者家裡面。供養沙門之後,「即隨出家,深解經義」,就跟隨這個沙門出家,出家之後深解經義,深就是深入,解是理解,對經典裡面的真實義真正深入理解。「便得三昧」,對經典深入理解,對經的真實義深入理解,修行便得三昧,三昧就得到了。三昧是正定正受。「致不退轉」,就證果了。不退轉,我們在講席當中聽老和尚講經也常常提到,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個地方沒有講是哪一個層次的不退,但我們知道最少是位不退,在小乘是須陀洹,在大乘圓教是初信位的菩薩,這是證得位不退最起碼的。

  「開化一切,發菩提心」,自己證果,證得不退轉,當然會再去開化一切眾生,開示教化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發菩提心,這是必定的。「畜生尚乃得道,況人寧不獲果」,畜生都能夠證得道果,何況人寧不獲果,意思就是說畜生牠都能夠證得道果,難道人還不能獲得道果嗎?當然是肯定的,一定可以。最重要就是我們真正要「深解經義」,這句非常重要。深解經義,如理如法,依教奉行,沒有一個不會證果的,都能夠獲得殊勝的果報,證得不退轉。今天我們到這裡是一段,下面還有一段結尾,我們今天提早五分鐘下課,因為這一段五分鐘也講不完,這一段我們留在明天早上再來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