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六十集)  2007/5/1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03-003-0060

  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上一集我們講到,「偷僧祇物」。這一集我們接下來講:

  經【盜現前僧物。】

  偷盜現前僧眾的財物,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動產,他生活所需要的衣食、道糧、財物,這個罪過也是跟十方僧團去結罪。自古以來侵佔僧團的財物,往往出家人比在家人還多,這犯的出家人比較多,這是真的破戒,鑄成了大錯。在家人起心動念要霸佔僧團,侵損常住,不能說沒有,比較少數,很少見到。自古以來這些都有,譬如我們在虛雲老和尚的年譜裡面,印光祖師的年譜,倓虛老法師的《影塵回憶錄》,我們都有看到這個記載,有一些出家人自己侵佔,有一些是在家人參加侵佔,這個事情到現在還是有這個情形。佔了寺院的財物他不還,上面說的「偷僧祇物」,它的不動產,土地是寺院的,他去那裡蓋房子佔住就不搬走,這就佔到僧祇物,這個罪要跟十方僧去結罪,這罪過很重。

  『現前僧物』,這個是出家眾比較容易犯,在家眾也有,但是這個機會比較少。因為在家眾如果沒有主持寺院道場,他不是管理的,他要是有管理很容易去霸佔,要不是他在管理就沒有這個機會。出家人自己管理,往往自己會犯到這個戒律。所以我們出家人要特別提高警覺,特別是管事的人,管理寺院道場大眾的財物要小心謹慎,公私要分明,不要鑄成大錯,一定要明瞭。僧團常住不是屬於個人的,是屬於團體,而且團體是代代相傳。僧團是民主的,過去住持、當家這些執事一年選舉一次。中國叢林的制度是百丈大師制定的,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他的任期是一年。擔任執事的人很辛苦,要為大眾服務,要是長時間讓他服務不公平,所以每年選一次。臘月三十總辭、選舉,初一移交。農曆除夕這一天,從住持到下面這些執事大家總辭,重新再選另外一批的人出來服務,正月初一就辦移交,初一新的執事上任,這是過去古代叢林制度。現在這些活動都不存在了。

  我們台灣的寺廟跟以前中國叢林的寺廟性質都不相同,因素很複雜。現在如果實行恢復以前僧團制度,會很亂,什麼原因?素養不夠。以前出家是真正發道心,確實戒律清淨莊嚴,為大眾所尊敬,所有僧團確實是達到六和敬,諸佛護念、龍天擁護。現在不一樣,即使出家修行,修什麼?念幾部經,每天念多少聲佛號,拜多少拜佛,做個法會、拜個懺。這是修行的實質嗎?不是,這是修行的樣子、形式,沒有實質,沒有內容,念經裝模作樣,跟修行不相干。為什麼說不相干?經每天念,佛每天拜,但是對於我們自己的思想、言語、行為,很多錯誤的地方,不能依照經典的教導做一個修正,這就不是真正在修行。經典是經典,我們自己的煩惱習氣依舊是我們的煩惱習氣,沒有改變,只是做個樣子,這不是真正的修行。什麼才是真正修行?是把自己的毛病習氣依照佛在經上講的標準修正過來。行是生活行為,修是修正,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語、造作錯誤,把這些錯誤全部修正過來,這是真正修行。

  修行的標準依靠什麼?是經論。經論是我們思想、見解正確或錯誤的標準。依照經論修正我們的想法、看法、做法,我們對人對事對物、對宇宙人生的見解思想,如果跟佛經上講的一樣就對了,如果不一樣我們就要把它修正過來。戒律修正我們身口的行為,就是表現在外面的行為,一舉一動是不是像佛在經上說的。所以經律論是我們修行的標準。在現代社會講經論的法師大德還有,講經法師還有,我們還有機會接觸到,講戒律的法師就沒有了。但是戒律非常重要,外面可以影響裡面,表裡一如,這就要修持戒律。我們心裡想的,表現在外面的行為,表面跟裡面要一致、一如,可見得戒律非常重要。但是講的人少,為什麼講的人少?難為情,講了自己都做不到,講了不是自己在罵自己嗎?算了,不講了,大家都馬虎一點就好,沒人講了。沒人講戒,這就不得了,這問題嚴重!愈不講愈不知道,大家就愈不懂;愈不懂,我們錯誤的行為就不可能修正過來。

  所以印光老法師真是慈悲到了極處,他將《太上感應篇》,這是道教的,《文昌帝君陰騭文》也是道教的,《了凡四訓》、《安士全書》,用這些善書來代替戒律,幫助我們斷惡修善,這確實是大智慧。佛在《戒經》裡面的戒律如果沒有人給我們詳細說明講解,我們自己看也看不懂,看都看不懂要怎麼做?何況佛在《戒經》裡面特別交代,沒有受過戒的人不能看戒律。不是說戒律有什麼祕密怕人看,不是,是佛的慈悲,因為你沒有看戒律,出家人犯什麼罪過你不知道,你對他還很恭敬。你一看戒律,看到這個人也犯罪,那個也犯罪,犯這個罪、犯那個罪,看到最後你對出家人生不起恭敬心;不但生不起恭敬心,天天批評,天天責備,這樣你就造了口業,這出家人造業,你也造業。所以佛大慈大悲教我們不要起心動念,不要造口業,是這個意思。所以你沒有受戒,不准你看戒律,是這個道理。《安士全書》、《感應篇》、《陰騭文》、《了凡四訓》是世間勸人斷惡修善的善書,不是佛在經上講的戒條、這些戒律,但是它的精神符合戒律,人人可以看,拿這些標準來修正我們身口的行為。

  實在講這三樣東西,「陰騭文」也是在《安士全書》裡面的。《安士全書》總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清朝周安士居士將三教的經典來註解「文昌帝君陰騭文」,佛經、道家、儒家這三教經典來註解「陰騭文」。第二部分是「萬善先資」,「萬善先資」這一部分特別提出戒殺,殺生、放生的因果報應,這些理論跟事實。第三部分「欲海回狂」,這是戒邪淫,將邪淫的因果報應根據三教經典也給我們做了很詳細的註解,而且講到如何修持的理論方法。淫跟殺這兩條在五戒裡面,五戒裡面這兩條戒是一般人最容易犯的,這兩條是最容易犯的,所以它這裡面特別把這兩條戒引用三教經典來給我們說明,教我們修持的方法,這分量佔這本書裡面很大。第四部分就是「西歸直指」,最後總結指歸我們念阿彌陀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安士全書》四篇四部分分量相當大,精裝本印起來都一本這麼厚。這本書是印光祖師,我們淨宗十三祖印光祖師提倡的。

  另外就是《感應篇》,道家《太上感應篇》,《感應篇》自古以來的註解很多,祖師他提倡比較詳細的是《感應篇彙編》,這也是以三教的經典來註解道家的《太上感應篇》,這部分是最完整的、最豐富的,可以說讀了《感應篇彙編》等於讀了三教的經典。另外一個是現代的《感應篇直講》,這比較白話,比較簡單,適合我們一般初學的人,一看就明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知道怎麼做。《了凡四訓》這部也非常重要。《了凡四訓》有四篇:「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它也有四部分。這個是理論跟袁了凡先生他現身說法,教訓他的子孫四篇的家訓,這四篇流傳也很廣,這說改造命運。我們一個人在一生當中,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命運比較好一點,愈來愈好,能夠過著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但是你如果自己沒有修這個因,沒有修善因就得不到善果。幸福美滿是果,斷惡修善是因,你沒有修這個因怎麼能得這個果報?這非常重要。

  所以我們看這三樣東西,《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安士全書》,《安士全書》裡面就有「文昌帝君陰騭文」。我們詳細看這三樣東西,實在說這三樣東西跟佛的戒律差不多,戒律的精神就是教我們斷惡修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戒律主要的精神,這三樣至少跟佛經的戒律相應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五。這三樣東西我們如果做得到,可以說這個戒律我們能夠達到百分之九十五。最近這幾年家師淨空上人又提倡儒家的《弟子規》,這個再補充就更加圓滿。《弟子規》不管有信仰宗教、沒有信仰宗教,有學佛、沒有學佛,人人都要修,因為這不是屬於哪一個教的,這是古代家庭教育,教你怎麼做人、怎麼做事、怎麼講話、怎麼待人接物的一個標準。不但中國人要學習,全球的人、全人類都要學習,為什麼?我們如果不學習就不知道做人的標準在哪裡,自己喪失了做人的資格自己也不知道,這就非常可憐。因此家師大慈大悲特別提倡《弟子規》的學習。但是《弟子規》不是只有讀、只有講,是要去做,在生活上去落實,照這裡面講的標準做到。家師他定一年可以把這個做到就很難得,如果你三個月做得到,這個根器就很利,上根的人。所以要從學習《弟子規》開始。

  我們的煩惱業障習氣很重,我們就不說《感應篇》、《佛說十善業道經》,這個我們習氣很重做不到,想要做很困難。《弟子規》我們都做不到,這個情形我們要多多修懺悔法,要懺悔,求佛力加持,消除我們嚴重的煩惱習氣,這個煩惱習氣如果懺除,我們就很容易做得到。如果煩惱習氣沒有藉佛力加持,確實說我們很難轉得過來,知道是知道,但是習氣太重,改不過來,很自然的習氣又起來。那個習慣、那個毛病自自然然就起來,我們要改過,這就要像古大德說的「生處轉熟,熟處轉生」,原來很生疏的我們現在要漸漸愈來愈熟悉,原來很熟悉的這些毛病習氣現在要漸漸疏遠、漸漸遠離,這樣我們修學才會得力。要不然只有說做不到,還是得不到受用。

  印光祖師用這三種東西,這三本書代替戒律,我們想想非常有道理,希望我們同學多多來讀誦,以這個標準來檢點自己的修行,到底我們自己修行修得怎麼樣。過去十多年前加拿大一位張老居士,毛筆寫得好,家師非常的欣賞,他寫了一本《無量壽經》,又寫了一本《感應篇》,這個《感應篇》是我寫信給他,他寫來送我。寫來送我,我將這個《感應篇》又供養老和尚,老和尚把它印出來流通,以前有跟《無量壽經》印在一起,因為這都是他老人家寫的,這位老居士非常非常難得。家師淨空上人將《無量壽經》跟《感應篇》印在一起,前面是《無量壽經》,後面是《感應篇》,前面是經,後面是戒律。所以每天至少把它看一遍,看一遍就是對照,我們今天一天所作所為、起心動念跟這部經對照一下,依照這個標準來修正,這是真正修行。所以你每天不拜佛、不念經,你如果照這個標準來修,你是真正在修行,這要知道。下面說:

  經【不淨說法。】

  『不淨說法』在這裡特別是對講經說法的人提出警告,講經說法不清淨。從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開始說法,佛講經,佛代表出家眾,佛講經,在家維摩居士也講經。所以在佛世的時代,在家出家都有講經,出家眾講經,在家居士也可以講經。講經固然是出家人的專責,等於說專門的責任,我們現在說專業。出家就是為了弘法利生,弘法利生為家務。如果不為弘法利生,只是為個人的修行,那也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一樣能成就,不必出家,出家就是要擔負起弘法利生的責任。中國以前僧團制度建立了,就是叢林制度。唐朝時代建立叢林制度,跟過去佛在印度那個時代的僧團形態完全不相同。過去出家人生活幾乎獨立,差不多是個人獨立生活,最多三、五個志同道合的出家眾生活在一起,成為一個小團體,那是獨立的。中國唐朝時代的叢林制度,變成一個有制度、有規模的大型僧團,有組織,好像我們現在的學校一樣。叢林之前就像私塾教學,一個老師教七、八個學生,十幾個學生。

  叢林等於辦大學,所以一個僧團裡面有幾千人,組織非常嚴密。人這麼多,它就需要辦事的人員,像一個學校,學校教員重要,職員也重要,沒有職員,學校就辦不成功。所以叢林制度興起之後,出家人不能講經的,就是他不能講經說法的,你就要發心擔任執事,講經說法等於教員,擔任執事等於職員。像學校裡面,你不做教員就做職員,這一般說護持、護法,內護,內部的護法,擔任叢林寺院的執事,發心做行政工作。出家人有這兩大類,在僧團裡面做護持的工作,護法;另外一方面是講經說法,領導大眾修行,弘法。這是古代中國叢林制度,也一直沿續到我們今天,出家人有兩種職務,一個是弘法,一個是護法。在家同修也是這兩種事情,在家居士也可以發心弘法。佛陀在世,維摩居士跟佛一樣天天講經說法,不可以說居士身分不能講經,佛在世的時候,這個模樣就擺出來了,居士哪有不能講經的!

  而且佛法是教育,教育裡面老師第一大,這諸位要知道。平常在家人跟出家人見面,為了尊重佛的住持弟子,在家人要向出家人頂禮。至於假如居士升座講經,出家人來聽經,也是要在佛前頂禮,為什麼?他講經上台是代表佛說法,要向他致敬,這是正當的規矩。經上講釋迦牟尼佛時代,維摩居士講經,佛的弟子舍利弗、目犍連去聽維摩居士講經也要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跟對釋迦牟尼佛講經的禮節沒有兩樣,這就說明佛法裡面老師第一大。雖然是居士,居士以老師的身分,我們一定要恭敬。

  出家人可以向居士求法,舍利弗、目犍連去聽維摩長者講經說法就是向他求法。玄奘法師在印度有兩位老師,戒賢論師是出家人,勝軍居士是在家人,他對兩位老師的態度是同樣的,同樣的禮敬,我們一定要知道。不可以誤會,認為一出家剃頭、穿了袈裟,就目空一切,什麼人看到我都要對我頂禮,這樣我們就增長我慢,貢高我慢的心一直增長,這樣就必定墮落,那就是此地所講的「不淨說法」。

  不淨說法,這不管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心不清淨,求名聞、求人恭敬、求利養,講經說法目的是要得到名聞利養。如果這樣講經說法,不管是在家出家,這就不行,這就叫做不淨說法。看你的目的,看你的用心,這個不淨說法結罪輕重不等,每個人心態不一樣,所以這個罪有分輕重。前面說的裨販如來就是最具體的一個說法。所以不淨說法包括在家、出家,因為在家、出家都有人講經說法,當然在家居士專門講經說法的比較少,出家眾還是比較多一點。但是如果求名聞利養,求人恭敬,這就是不淨說法,不管是在家、出家,像前面講的裨販如來就是最具體的一個講法。

  經【無有慚愧。】

  破戒、犯戒,講經說法不清淨,求名聞利養,但是怎麼樣?這個人沒有慚愧心。『慚』是自己良心的責備。他沒有自責心,不會反省自己,不會檢討自己。無愧就是對別人他也不覺得不好意思,他覺得是應該的,別人對我恭敬供養是應該的,不覺得對不起別人,也不顧別人的批評、建議,不肯回頭,不肯改過,這就沒有慚愧心,「無有慚愧」。我們修行如果沒有慚愧就不能改過,所以慚愧是我們改過的基礎。一個人無有慚愧,他怎麼會改過?他總是認為自己都沒有錯,自己所作所為都沒有錯,自己也不會檢討自己,也不會反省自己,不會回頭過來觀照自己的言語行為,所以說無有慚愧,當然這個罪業愈來就愈重。

  經【以諸惡業而自莊嚴。】

  無有慚愧當然一定是這樣,『以諸惡業而自莊嚴』,就是以惡業來莊嚴自己。所以我們說莊嚴、莊嚴,莊嚴有善業也有惡業,我們看到這句經文才知道善業能夠莊嚴自己,惡業也是一樣莊嚴自己。所以說莊嚴,你是以惡業來莊嚴自己?還是以善業來莊嚴自己?還是以淨業來莊嚴自己?「以諸惡業而自莊嚴」,他認為他很聰明,造作惡業的手法很高明,能夠騙得這些信徒團團轉,以這個為莊嚴。這個情形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佛門裡面,其他的宗教我們就不論,因為我們是佛弟子總是先檢討自己,不管在家、出家都有這個情形,造作惡業騙信徒,當然出家人的機會更多,因為信徒大部分都會對出家人較尊敬。以這個為莊嚴,惡業就愈來愈重。

  經【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

  這個後果不想不可怕,愈想愈可怕,後果真正是不堪設想。他造前面這些罪業,這些罪業是大略舉出來,這裡面只要犯一條就是墮地獄,不用說都犯,犯了那麼多條。破戒作惡的眾生只要犯一條戒就構成墮地獄的罪。這樣的重罪、罪業《戒經》裡面常講不通懺悔。不通懺悔,在小乘戒的《戒經》裡面,你犯這個重罪、破了重戒,這是無法懺悔,沒救!那是真的,佛說的確確實實沒錯,沒救了。如果還有救,就是這部經上講的求生淨土,就只有這條路,除這條路之外,決定沒有第二條路。

  經【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

  這是講他臨命終時業報現前,他造的罪業現前了。人在生病的時候就有許多境界,到臨命終這個境界就更加明顯。《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講得很多、很詳盡,一個人病重快要命終,過去生生世世到現在,這些冤家債主全部到齊,都出現了。地獄相現前的時候,我們中國人講牛頭馬面,佛經裡面講牛頭阿傍,地獄鬼卒這些鬼都出現了。一生不相信因果報應造種種罪業,到這個時候後悔來不及了。這家師在前面下品上生章裡面有說到,這和下品上生章講的是同一個道理,就是說這個人造這麼多的罪業,臨終遇到善知識勸他念佛求生西方,他還能往生到西方下品中生,這也絕對不是偶然的,也沒有僥倖的,哪有偶然僥倖遇到這個機會?沒有!因為我們看到的這階段是他這一生所造的,這一生所造的一定是墮地獄,但是他臨命終為什麼有這個因緣機會遇到善知識來開導他,他還能夠念佛往生到西方?實在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積的善根福德,在這個時候,這一剎那當中過去生修積的善根在這個時候現前,善根福德因緣在這時候具足,真是稀有難逢!

  造這樣重的惡業,臨終雖然惡的境界現前了,你看『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地獄火都看到了,「一時」就是全部到齊,所有的冤親債主,這些惡的境界看到了,現前了。但是他看到這些境界現前,這個時候他的頭腦還很清楚,這些惡的境界看得清清楚楚,人不糊塗、不昏迷,人還是很清醒、很明白,這樁事情就非常不容易。他臨終能夠保持頭腦清醒,要曉得這是無始劫修行的善根在這個時候發現,這是真正關鍵的時候,他頭腦清楚,這樣善知識勸他念佛,他才能往生到西方。這也不是偶然的,過去生的善根福德因緣在這個時候成熟了。

  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下面,下一集再繼續向大家報告。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