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五集)  2007/4/2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03-003-0035

  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上一集我們講到善導大師的開示,這段開示非常的重要,第三段:

  疏【三明增上緣。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諸邪業繫。無能礙者。故名增上緣也。】

  我們上一集講到這裡,講到『增上緣』。我們可以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念阿彌陀佛,即時可以消除多劫罪,臨命終時,佛與聖眾自然來迎接。『諸邪業繫,無能礙者』,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過去生、生生世世這些冤親債主,他們不會來障礙,所以這就叫「增上緣」,這是得到佛光的注照。下面這段開示非常重要:

  疏【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校也。】

  我們凡夫智慧淺、妄想多,對於這些事實真相完全不明瞭,總認為其他行門功德很大,於是放不下。『自餘眾行』,就是念佛以外,這些種種的行門,雖然也是很好,『雖名是善』,也是都很好,但是如果與念佛比較就無法比了。念佛的殊勝,其他眾行是沒有辦法來比較的,但是我們對於念佛的功德利益總是不了解,所以在佛門當中一般拜懺就很普遍。這個地方有拜《梁皇懺》,趕緊去參加;那個地方有做什麼法會,功德很大。有一次一位同修說他家裡有一點事情,聽說哪裡有打水陸功德很大,可以消災,來問家師可不可以到那個地方去參加幾天,去消災修福?善導大師在此地講得很清楚,八萬四千法門不能說不好,都好,但是比起念佛比不上!為什麼?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我,我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想我;其他佛菩薩,你念他,他未必會想你,真的不能為比。為什麼眾生念佛,佛會念眾生?眾生想佛,佛也會想眾生?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其他諸佛菩薩就不一定有這個願,不一定有這個說法,唯獨阿彌陀佛這個本願非常清楚。下面開示繼續告訴我們:

  疏【是故諸經中處處廣讚念佛功能。如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道理在此地。這一生得生淨土,我們的問題就解決了,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解決不了的問題,這一下都解決了。諸菩薩、諸阿羅漢歷劫修行一直到今天,他還不能夠圓滿菩提,他的問題還沒解決,我們比他先解決了,有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所以一切諸佛勸我們念佛,千經萬論都讚歎念佛的功德。《無量壽經》大家讀得很熟,一提起都明白,唯有專念阿彌陀佛決定得生。念的方法一定要記住前面說的「親緣」,身口意三業專精。

  疏【又如《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彌陀經》一般人都把它列入朝暮課誦,尤其是晚課都有念《阿彌陀經》。《阿彌陀經》講,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七天就成就了,我們能相信嗎?我們念了不止七天,不曉得念多少個七天了,還沒有消息。可是我們自己再認真反省一下,我們一生念佛當中,有沒有一天是三業專精去念?沒有!難怪沒有消息。人家要求三業專精,大勢至菩薩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用這個標準來念,一天到七天決定成功。

  古時候,我們看《往生傳》裡面都有,《淨土聖賢錄》裡面,宋朝的瑩珂法師就是身口意三業專精,他念了三天三夜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跟經講的一樣。親緣有力量了,近緣就現前,近緣就是佛現身,就是見佛。他念了三天三夜,阿彌陀佛現在他面前,佛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好好修行,到十年後你臨命終時,我再來接引你。瑩珂法師聽了佛這個話之後就向阿彌陀佛報告:我十年的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要跟你走。因為他的習氣很重,禁不起外面的誘惑。他一想,我在這個世間再住十年,不知道又要做多少錯事,不知道又要造多少業,算了,十年壽命不要了,現在就要跟佛走。阿彌陀佛看到他的意願這麼堅決,也就點頭同意說:好,三天以後,我來接引你。這個三天就是讓他跟大家告辭。

  瑩珂聽到這樣就很歡喜,本來他寮房的門關起來,也不睡覺,也不吃飯,也不喝水,拼命念一句佛號念了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真的念來了。跟阿彌陀佛講好之後,這時房門一打開,告訴寺廟的大眾說:三天後,我要往生到西方了。寺廟裡面的大眾聽他說的話,以為他這三天關在裡面出了什麼事情,好像有點精神不正常。你這個平常無惡不作的人,再三天你就要往生,誰肯相信?但是聽他說話的語氣又不像在說假話,很正經。反正只有三天,大家看你能往生還是不能往生?大家半信半疑。到第三天早上做早課,他要求寺院大眾,因為寺院早課都是念「楞嚴咒」,要求大眾改念《彌陀經》、念阿彌陀佛來送他。大眾當然也很歡喜,所以那天早課就改念佛,大家看他是怎麼往生。念佛念到一刻鐘,一刻就是十五分鐘(差不多十五分鐘),他就跟大眾說:佛來了,阿彌陀佛來了,我現在要跟阿彌陀佛去西方了,跟大家告假。他看到佛來,其他的人沒有看到,但是他親自說出來,很清楚說出來。他就往生了,他沒有生病,念三天,包括阿彌陀佛還給他三天跟大家告辭,處理一些事情,總共合起來六天。所以《彌陀經》說,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沒錯!人家三天有效,「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都實現了,關鍵沒有別的,就在專精。

  我們今天雖然念佛,這個世間很多拉拉雜雜的事情、牽腸掛肚的事情,沒有清理乾淨。這個世間事很多,放不下,都掛在心上,只要有一絲毫、一條的牽掛就沒有感應。所以念佛要往生西方,一定要把心裡這些憂慮、牽掛,清除得乾乾淨淨,一絲不掛,不能有一絲毫掛礙,感應道交才能夠現前,我們一定要知道。這個例子自古以來很多,記載在書本上的少,漏掉的多,往生的事例我們看到的還是很有限,事實上沒有記載的非常多。

  疏【又十方恆沙諸佛證誠不虛也。】

  《彌陀經》上我們看到六方佛給我們做證明,勸我們求生。《無量壽經》我們看到十方諸佛勸勉、證明。其實《彌陀經》原本也是十方佛,諸位看玄奘法師的譯本就明瞭。一尊佛、二尊佛勸我們,我們有時還不能完全相信,還懷疑,十方一切諸佛異口同音都這樣勸導我們,我們還能不相信嗎?

  疏【此例非一也。】

  不是一個例子,這個例子太多了。

  疏【廣顯念佛三昧竟。】

  上面註解『廣顯念佛三昧』。「三昧」是梵語,中文是正受。正是正確沒有錯誤,是正常;受是受用。念佛的受用是真實的受用,念佛的受用是正常的受用,一點都沒有差錯。我們再看經文,佛在經上勸勉我們:

  經【但當憶想。令心眼見。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觀者。名觀一切佛身。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這一段讓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非常重要。『但當憶想』就是專念,「但」就是專念。一定要叫我們心裡面常有,這是心見,感應道交是眼見;也就是善導大師講的三緣當中,心見是親緣,眼見是近緣。見到這樁事情,見到佛像,見到佛身,你就見到『十方一切諸佛』,這句話非常重要。凡夫之心常常想參禮「十方一切諸佛」。現在在台灣學佛的同修有錢了,就要到大陸去朝山,每一座寺廟都要去拜,一個寺廟道場還沒有拜到就覺得很遺憾;十方諸佛這麼多,要漏掉一尊佛心裡都很難過,總要一切諸佛都拜到。我們念到這個地方恍然大悟,原來見到阿彌陀佛就是見到十方一切諸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當我們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光明、願力、神通加持我們,得佛的威神加持,使我們也有像大菩薩、像諸佛一樣的能力,能夠見一切諸佛。

  如果不念阿彌陀佛,希望我們將來有一天也能見十方一切諸佛,那要修到什麼境界?要修到地上菩薩才有這個能力。《無量壽經》上講的七地以上阿惟越致菩薩,那個修行時間就長了。就像佛在大乘經一般講的都要兩個阿僧祇劫。第一個阿僧祇劫你能修到三賢位,只能達到十迴向;第二個阿僧祇劫修七個位次,從初地到七地;第三個阿僧祇劫修三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可見得修行愈往上愈難,愈往上愈不容易。阿惟越致菩薩是七地以上,要費多大的功夫!但是念佛人全不費功夫,下下品往生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阿惟越致菩薩;換句話說,等於七地、八地的菩薩。這也是難信之法,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說的。為什麼我們這樣快速超越了這些諸菩薩歷劫的修行?完全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所以有能力見到十方一切諸佛。因為你見一切諸佛,這個法門才是名副其實的『念佛三昧』。所以「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修學任何三昧都比不上念佛三昧。在《楞嚴經》上,念佛三昧就是「首楞嚴三昧」,大勢至菩薩所修的首楞嚴三昧。

  『作是觀者,名觀一切佛身』。依照佛在經上講的這些方法去觀想,一切諸佛的報身都是這樣的圓滿,你能夠觀佛的報身,同時你就能夠見到佛的心了。『佛心者,大慈悲是』,大慈悲心就是佛心。因此,我們想要見佛,我們真的想要往生,心要跟佛的心相同,感應就非常快。心同佛心,願同佛願,願在《無量壽經》,把《無量壽經》的四十八願變成自己的本願。阿彌陀佛發這個願,我也發這個願;阿彌陀佛這個願做到了,我要盡我一切的力量做。四十八願顯示出大慈悲心,大慈悲心表現在四十八願上。大慈悲心是體,四十八願是作用。沒有大慈悲心,四十八願一願也修不成功。實在講,四十八願只要有一願修成了,其餘四十七願當然就圓滿。用什麼修?用大慈悲心修。

  所以一定要念念像佛一樣,『以無緣慈,攝諸眾生』。「無緣」就是無條件,「慈」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愛心,無條件的愛心,清淨平等的愛心,愛護一切眾生,盡心盡力幫助一切眾生。怎麼幫助他?幫助他成佛。用什麼方法幫助他成佛?把念佛的方法介紹給他,幫助他理解,幫助他能信,幫助他能修行,這是真正的「無緣慈,攝諸眾生」。其他法門雖然好,效果不彰、不明顯,一生當中未必能成就。唯獨彌陀這個法門,一切眾生,上自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在一生當中都能夠圓滿成就,這個法門不可思議。我們繼續看經本一百八十五頁第二行,從第二行看起:

  經【作此觀者。捨身他世。生諸佛前。得無生忍。】

  這是為我們說明來世的利益。世尊教給我們的方法要如理如法去修學,不但這一生我們得到殊勝的利益,來世的利益實在是不可思議。佛在此地明白告訴我們,來生『生諸佛前』,「諸佛」就是阿彌陀佛。正如同大勢至菩薩所說的「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就是屬於當來見佛。『得無生忍』,與《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無二無別,可見這樁事是真實的。「無生忍」就是《彌陀經》上講的「阿鞞跋致」,翻譯成中文是不退轉。古德明白為我們指出,這個地位在七地以上,確實《仁王經》就是這麼說的,七地菩薩是下品無生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豈不是七地以上嗎?此處我們要特別注意,世尊在一切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凡夫修到七地菩薩需要經歷兩個阿僧祇劫。這兩個阿僧祇劫計算的方法是要從證得初果那一天算起,我們沒有證得初果不算數。

  實在講,我們過去生中學佛,照《無量壽經》上佛告訴我們的,我們過去生中曾經供養過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這個善根非常深厚。過去既然經歷無量劫,學佛已經學了無量劫,照經典說三個阿僧祇劫就成佛,那我們豈不是應當成佛很多次了,為什麼還會落到現在這個地步?這就是明白為我們說明,我們每一生修學,我們從來就沒有一次證得初果。換句話說,證得初果,就像我們上學去學校正式讀書上一年級,正式入學了,他讀幾年就能畢業,就能夠預期。我們業障重,生生世世學校的門都還沒有進去,都在念幼稚園,從來沒有一次考到一年級。你說這個事多可怕,也顯示出我們第一個階段要證初果不容易,要證得不容易。

  為什麼這麼困難?佛在經上說得很清楚,初果須陀洹已經斷了三界裡面八十八品的見惑,在大乘圓教是初信位,小乘是初果,斷八十八品見惑。我們現在見惑斷了幾品?說實在話,一品也沒斷。一品都沒斷,學佛無論學哪個法門,無論學哪個宗派,都不能成就,來生還是要搞生死輪迴,這是一定的道理。要斷是真難!佛在經上跟我們說得很清楚,說老實話,我們聽不明白、聽不清楚,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什麼是見惑?這都搞不清楚,從哪裡斷起?真難。這一個法門就容易了,叫帶業往生。換句話說,八十八品見惑不用斷,一品都不必斷也能往生到西方,就叫帶業往生。這個法門不可思議,真正稀有,諸佛如來都說這叫難信之法,真的是難信。

  為什麼我們不用斷也能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是這麼去的。可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要加持得上才行,他肯加持,加持不上也是枉然,所以我們一定要讓佛力加得上。要什麼條件讓他加得上?必須依照經典上所開的條件,我們都做到。諸位一定要知道,淨土三經裡面所開的條件比斷八十八品見惑容易得太多了。所以歷代往生的人多,證初果的人少,道理就在此地。這個條件大多數人較能做得到,要斷惑這就少數人了。這個無生法忍不能輕視,我們這個念佛法門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真是一步登天。這一生中就超過其他菩薩兩個阿僧祇劫。人家要修兩個阿僧祇劫才能夠修到這個地步,我們在一生中就圓滿。我們一定要曉得這個法門無比殊勝的利益。

  經【是故智者。應當繫心。諦觀無量壽佛。】

  這個經文佛就教給我們,『智者』是有智慧的人,不是糊塗人。糊塗人聽了這樣殊勝的利益,他不相信,他懷疑,不肯認真去修學,當面錯過了,太可惜了,那就沒有智慧。真正有智慧的人聽到佛說這個法門,怎麼會不接受?怎麼會不肯修學?不必要等佛來勸,我們就認真努力。修學的關鍵在『繫心、諦觀』,這四個字。「繫心」就是說把心綁在這個地方,就是一心繫念,不想其他的事情。我心裡一天到晚,我所念的,繫念,就是我們世間人講的心裡牽掛,我們念佛人一天到晚牽掛什麼?你心裡掛念的是什麼東西?掛念阿彌陀佛,念念就是阿彌陀佛,『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我們用持名的方法,也是本經所說的,本經有十六觀,我們現在講的這段是第九觀,最後一觀第十六就教我們持名的方法。那就是說明,如果我們業障習氣很重,心粗境細,觀想觀不成功,最後用什麼方法?用執持名號。所以我們一心執持名號也就是此地講的「繫心、諦觀無量壽佛」。境界相同,只是用的方法不一樣,他這是觀想,我們用持名。持名裡面,我們口稱名,心裡面想佛,可見與此地諦觀的意思是相應,不相違背。這個地方教我們觀想,如何觀想法?

  經【觀無量壽佛者。從一相好入。但觀眉間白毫。極令明了。見眉間白毫相者。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現。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

  阿彌陀佛,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整個的觀實在是不容易。佛有方便法,教我們觀一個相。一個相好觀,叫我們整個觀實在是很困難,此地提供給我們一個參考,『但觀眉間白毫』。佛的眉毛當中有兩根眉毛捲在一起,圓圓的,這個就是白毫,你只要觀這一個相,觀眉間的白毫。『極令明了』,這句話非常重要。「明」是明白,「了」是了了分明,清清楚楚。要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見眉間白毫相者』。底下說明這個境界真正觀成,見到佛的「眉間白毫相」。眉間白毫相觀成就了,『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現』。前面說佛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又有八萬四千好,這是見到真佛。前面是見到佛像,彩繪、雕刻的那是佛像,此處是見到真佛,真佛比佛像殊勝太多了。

  『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這句經文非常重要。有許多人不曉得這個事實,所以心心念念要禮敬、稱念一切諸佛。這個心願確實很好,殊不知這種修法,心依然是散亂的,很不容易成就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不能成就,換句話說,你決定不能超越輪迴,這不是諸佛願意看到的。一切諸佛都告訴我們,你念一尊佛,一就是一切,《華嚴經》上講得最為透徹,「主伴圓融」。到主伴圓融,決定是平等法界,心裡有絲毫不平等,入不了這個法界。一尊佛為主,一切佛都是伴。這一尊佛是任一,不是專一,不是獨一。

  在這一會當然是阿彌陀佛為主,一切諸佛都是伴;在華嚴會上,毘盧遮那佛是主,阿彌陀佛也是伴;在娑婆世界,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主,毘盧遮那、阿彌陀佛都是伴。可見法界裡面做主、做伴是人人都有分,而且絕對平等,主伴平等才顯示出圓融的法界。圓是圓滿,融好比我們現在講的和睦相處,比和睦的意思還要殊勝,彼此之間確實都忘我了。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入這個境界,這個不但是最高也是最真實的法界。

  經【得見無量諸佛故。諸佛現前授記。】

  我們常常念《阿彌陀經》,這幾年來常念《無量壽經》,經上說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們,每天都到十方世界去供養諸佛。每一天都到十方世界跟一切諸佛見面,有哪些好處?你親近佛,佛的光明注照你,你業障消除了,佛給你講經說法,你智慧圓滿。不僅如此,此地說你得到『諸佛現前授記』。諸佛如來天天給你授記,你成佛就快速了,確實是一生成就的佛法。下面是總結:

  經【是為遍觀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觀。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這一觀是真身觀。『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這兩句經文是揀別邪正,為我們分辨什麼是邪、什麼是正,怎麼觀才是正確的。如果不是照經文講的去觀想,那是錯誤的,那是偏差,就叫「邪觀」。註解,希望我們同修能自己看,註解前面重要的一段已經跟諸位報告過了。

  請再看一百九十頁。前面是觀佛。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有兩位大侍者,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我們也不能夠忽略。接下來這一段是教我們觀觀世音菩薩。請看經文:

  經【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無量壽佛了了分明已。次亦應觀觀世音菩薩。】

  佛的相好如此殊勝,雖然讀了《觀經》,知道佛在經上所描繪的,實在不是我們能力能夠想像得出來。不要說無量的相好,只有一個相,恐怕我們一生都想不出來,何況那麼多相?但是諸佛菩薩的真身,我們在這一生中能不能見到?給諸位說,必定能夠見到,只要我們專心如法的修行。豈不聞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如果我們的緣殊勝,或者在定中,或者在夢中,我們見到。諸位一定要曉得,你能夠見到佛,證明你業障輕;見不到佛,證明你業障很重,不是佛不讓我們見。佛沒有心,哪有不讓我們見的道理?為什麼我們見不到?障礙在我們這裡,不在佛那邊。我們沒有障礙就見到了,我們有業障、有障礙就見不到,這一定要知道。

  因此,消業障是我們修行人第一條重要的功課。想要消業障,要先認清楚什麼是業障。假如業障沒有搞清楚,自己怎麼知道有沒有消除?業就是活動、就是造作,身體是造作,言語是造作,起心動念是造作。說實在話,身口所造的還有限,起心動念所造的就沒有限制。每天晚上我們睡覺,口不造了,身也不造了,念頭還在造,它還在作夢;身口不造了,念還在造。由此可知,意在造業從來不間斷,不管你清醒還是在睡覺,不障礙它。所造的業就是障礙,惡業是障,善業還是障,為什麼?善惡業都是染污心,污染了真心。因此,自性彌陀就不能現前,你的自性被污染了。什麼是業障消除?心清淨,污染沒有了,這個很難。污染輕了,不嚴重,自性彌陀就會現前,是這麼一個道理。

  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下一集,再繼續向大家報告。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