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七集)  2006/9/25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03-003-0017

  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上一集我們講到,淨業三福的第三福,第一句「發菩提心」。這一集接下來要說,第二句『深信因果』。善導大師這裡有個註解:

  疏【言深信因果者。即有其二。一明世間苦樂因果。若作苦因。即感苦果。若作樂因。即感樂果。如似以印印泥。印壞文成。不得疑也。】

  這裡明明說『即有其二』,註解說有兩種,但是這個文只說了一種。第二是什麼?家師過去講《四帖疏》,他也查過很多版本,都沒有查到這個第二。善導大師註解確實有二個,可能是以後打字的人底下這一條漏掉了,打漏了。而且這一條關係太重大了,怎麼可以漏掉?第一條的因果好懂,我們一般說世間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世間因果。這第一條我們很明顯能夠看得出來,『明世間苦樂因果』。第二,一定是說明出世因果,一定是這樣,我們現在找了很多版本都找不到,可惜缺了第二條。

  第一條世間因果。不但世間,出世間都離不開因果定律。世間為什麼這麼亂?為什麼這麼苦?如果諸位很冷靜的觀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正的原因。原因就是不相信因果報應,以為自己很聰明,以為自己很能幹,以為自己能主宰一切,胡作妄為。造惡因當然得惡報,整個社會大家都拼命造貪瞋痴慢,共業就不堪設想了。學佛的人名利心比較淡一點,說這些因果的道理還能聽得進去,聽了還會點頭。你對外面一般的人講,他認為你這個人神經有問題,太落伍。罵我們落伍,罵我們頭腦有問題,罵我們不適合時代,被時代淘汰。現在這個社會,信假不信真,信邪不信正,這就太難太難了。我們真正曉得這個事實的真相,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團體,乃至於一個國家都需要福報。一個人修福,你一個人一生幸福快樂;一家人修福,你的家庭一定非常美滿;一國的人修福,這個國家一定富強;天下的人都修福,這個世界一定和平。要知道修福,修福就是做善因,做善因一定得善果。

  佛對於善惡的標準給我們說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瞭,這三福十一句就是善的標準,就是得福的因素。我們能照這樣修,怎麼會不得福報!所以非常重要。善與惡最簡單的解釋,凡是起心動念都為自己的利益著想,給諸位說,這叫惡;起心動念能夠為大眾著想,這叫善。為什麼說為自己想是惡?可分做世間法跟出世間法來說。世間法起心動念想自己,你的福報會享盡,你的福報太有限,享完就沒了,所以這是惡。起心動念為大眾著想,你替社會造福、替人群造福、替眾生造福,你天天在造福、植福、積福,你的福報享不盡。

  從出世間法來講,念念想到我是增長我執,我執是煩惱障的根本。佛法教我們斷二障、破二執,破我執就斷煩惱障,破法執就斷所知障。起心動念都是我,我執堅固,你怎麼能破得掉?換句話說,你煩惱斷不了。煩惱斷不了,三界就不能超越。大小乘經上都講,阿羅漢斷了見思煩惱才出三界。見煩惱裡面第一個是身見,執著這個身是我,所以我執很深的人不能入佛門。佛門第一個是小乘須陀洹果,他沒辦法證到須陀洹果。不證須陀洹果在佛教的門外,還沒入門。除掉我見,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才能證到小乘須陀洹果。所以起心動念都想到我自身的利益、家庭的利益,是學佛的大障礙。縱然學佛,你很精進、很努力,你也不能入門。於世法、於佛法都不善。

  念念為眾生,念念為大眾,把自己忘記,這個好。我執不斷,它沒有了。我執沒有了,煩惱就沒有了,所以工作雖然多,他不辛苦。世間人工作多了會疲勞,疲勞從哪裡來?得失心重,所以他煩惱,一天到晚得失。菩薩為大眾工作,沒有自己,沒有得失,得是大家有福報;失敗了是大家沒福,與我不相干。所以他的心永遠是清淨的。清淨心裡面怎麼會生煩惱?怎麼會疲倦?我們看《普賢行願品》,普賢菩薩幫助眾生,一般人看他是忙碌得不得了,人家是不疲不厭,就是因為他沒有得失心。所以,他永遠是快樂的,永遠頭腦是清淨的、冷靜的,他不迷。對於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來龍去脈、因因果果他都知道,他不迷失。所以雖然忙碌還是清淨快樂。這是善。所以什麼叫善因、什麼叫惡因要搞清楚,然後善果、惡果我們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這是第一。

  第二,家師常常在講經的時候講到這一句,因為這是他幾十年才清楚、才明白。世間因果這個說法,大家都知道。第二是出世間因果,出世間因果最殊勝的是成佛。成佛的因果是什麼?家師過去講《華嚴經》講了十七年,對於「深信因果」這一句才恍然大悟,悟什麼?悟「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因果有許多菩薩都不知道。因為「深信因果」擺在第三條,家師過去講這部經,它帶來很大的疑惑,假如這一句擺在前面兩條,他就不懷疑了。譬如擺在第一條或者擺在第二條,如果擺在第一條,這是大家都沒什麼疑問的,為什麼?第一是講人天福報,講我們世間因果,第二是講二乘福報,一般人都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觀經》淨業三福,把「深信因果」擺在第三福,第三福是大乘菩薩福。難道菩薩還不知道因果報應嗎?第三條是講菩薩的福,我們一般凡夫都知道有因果報應,怎麼會將「深信因果」放在菩薩福?放在第三條主要是告訴菩薩的,我們一般人都知道,菩薩怎麼會不知道?當然這有它的道理在。

  什麼因果菩薩不知道?成佛的因果,許多菩薩不知道。為什麼他不知道?假如知道了,這些菩薩全部成佛了。因為不知道,他沒有辦法修學,所以他還成不了佛。這個就是佛在大經裡面常常跟我們說,修行要三大阿僧祇劫。《華嚴經》上講的時間更長,凡夫一直修,修到證得須陀洹果那一天起,還要修滿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成的是藏教佛、通教佛,地位不高。成圓教佛要多久?《華嚴經》上才說了真話,無量阿僧祇劫,不是三個阿僧祇劫,是無量劫。假如真的知道「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們今天知道,便宜佔大了,我們這一生就成佛了,不要三大阿僧祇劫,一生就圓滿成佛。你要不相信,《無量壽經》是證明。

  確實知道這個因果的人不多,這個知是真知,不是一般講的知。我們會問,許多菩薩有沒有聽過淨土法門?相信聽過。甚至於他也講這個法門,勸人念佛求生淨土,但是他自己不是修念佛的。為什麼自己不修?自己不信。自己不信,為什麼勸別人?總是認為別人程度不夠,自己程度較高,你們程度不夠的人,你們念佛求生淨土,他自己程度夠,他不生淨土,他要搞無量劫,等到那個人成佛了,回過頭來再度他。這是真的,這是事實。由此可知,相信這個法門很難很難。勸別人念佛求生淨土,他自己不相信,這樣的菩薩、這樣的聲聞太多了。所以,「二者」應該就是這一句。善導大師是唐朝時代的人,唐朝那時候的經本大部分還是手寫,可能是記錄的時候抄寫抄漏了,這麼重要的一條抄漏了。

  底下這一句恐怕諸位同修看不懂,『以印印泥,印壞文成』,這兩句要怎麼個講法?這個事情古時候很普遍,大家都懂。現在沒有這個事情,所以諸位也沒聽說過,就不知道這個事情。以前官府重要的公文要密封,要怎麼封法?用封泥來封。古時候沒有紙張,還沒有發明紙的時候,寫的文字都用竹簡,竹片一片一片串起來。竹簡現在諸位在故宮博物院還是可以看到,繩索把竹子一片一片鑽洞穿起來,文字寫在竹片上,一個竹片刻一行字,然後捲起來,捲起來再把它封起來,封口用泥。泥封的時候還要蓋個印(泥土封起來再蓋個印),那個印是蠟做的,蠟燭的蠟做的,用火把它加熱,蠟就融化,蠟融化,泥燒乾了,字就顯出來,這種叫封泥。現在印章裡面還有封泥,就是在說這樁事情。「印壞文成」,那個蠟印壞掉了,就是蠟融化了,但是蠟融化,文字就成就了。蠟印是因,文成是果。以前舉這個例子,在古時候大家都懂。隔了一千多年,這個東西早就不用了,現代的人聽到這個就不懂得,不知道在講什麼。這就是古代用這個來形容因果,印壞文成。這決定不是虛妄,是真正的事實。這個結語應該是說世間因果、出世間因果都是這樣,真實不虛。

  眼光遠大的人知道我們還有來生,沒有遠大眼光的人也會追求這一生的幸福,這一生的幸福總不外乎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幸福從哪裡來?幸福是果報,要知道修因。所以眼光、心量要拓開,要放大,要替一切眾生著想。我們有力量盡量去做好事,我們自己才會得真實的好果報。一個人有福,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都有福報,不會缺乏,會有許多人照顧他,沒有福的人不行。佛在經上說財富五家共有,你自己有再多的財富,可能明天都沒有了,一樣也沒有,那不是真實的,沒有福報保不住。這是說「深信因果」。第三句:

  疏【言讀誦大乘者。此明經教。喻之如鏡。數讀數尋。開發智慧。若智慧眼開。即能厭苦欣樂涅槃等也。】

  佛教給我們三福,實在講也是修行的次第。第一條著重在世間福報。俗話常常說,就是佛經也講「貧窮學道難」。一個人沒有福報,三餐都吃不飽,你要叫他來學道,他哪有那個心情?所以必須衣食足,有多餘的時間才來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在學術、在道業、在藝術上去追求,將自己的生活品質往上提升,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學佛不能沒有福報。學佛要認真的修學,三皈眾戒是幫助我們得定,幫助我們心地清淨、智慧開發,這樣才能進入「發菩提心,讀誦大乘」。

  我們初學這個階段,在大乘經典裡面只選擇本宗的典籍就行了。到什麼時候才深入經藏、廣學法門?接引眾生、教化眾生的時候再去學。確實佛法是先度自己,自己都度不了,怎麼能度別人?如果教別人把路教錯、方法教錯了,自己要背因果的責任,那個麻煩很大,不是兒戲。自己有了定功才能夠廣學法門,廣學法門不是為自己,是為別人的。因為眾生種類很多,程度不一樣,業障習氣各個不相同,興趣愛好也各個差別,所以需要知道無量的法門你才能夠應付許多眾生。對自己來講沒有必要,一門就夠了。我們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大乘經典裡面選擇一種來修學。古來有許多祖師大德給我們做很多榜樣,他們一生就學一部經,一生只講一部經,不講第二部經,給現代人做非常好的榜樣,真正是一門深入,專修專弘。這樣得力最快速、最有效,也最穩當。

  家師常常在講席當中跟諸位報告,一生當中學一部經、弘揚一部經的人是上上根人。在所有宗派裡面,淨土宗經典最少,總共五經一論。五經一論都要學,這是中等的人,不是上上根人。假如五經一論感覺還不夠,淨土宗歷代祖師的著述也不少,現在台灣編的《淨土叢書》很厚,有二十冊,如果你想要學這些,你是下下根人。往生有沒有希望?沒希望。為什麼?心散亂,決定一天到晚還是打妄想,往生就沒有希望,太難太難了。所以你真正想成就,心要清淨。《無量壽經》的經題講得好,「清淨平等覺」。我們修什麼?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覺心,這個非常重要。五經一論要看、要明白,但是自己專修專弘一部就夠了。到自己往生真有把握,你再去涉獵一些其他的經論,可以,為什麼?不礙事了。往生沒有把握不行,不能分心,往生有把握才可以,決定不能誤了自己這一生的大好因緣。

  所以在此地勸勉大眾,『讀誦大乘』選一部經。五經一論這六種都是大乘,是大乘中的大乘,任選一部都好。可能你有懷疑,《無量壽經》內容豐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經文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比《般若心經》還短,是不是足夠?你要是這樣想法就錯了。《念佛圓通章》的內容跟《無量壽經》沒有兩樣,這兩部經的內容不增不減。《無量壽經》講得不多,《圓通章》也講得不少,文字雖然少,內容是相等的。諸位要是參透了,你就明瞭,你就看出這個事實真相。因此,無論受持哪一部經,功德都圓滿。受持一定要懂經典裡面的意義,要懂修行的方法,認真努力把它做到,這樣才有效果。

  「讀誦大乘」是我們修學功課裡面最重要的一種方法,每天都要讀誦。過去家師勸同修們,最好能在三年當中將《無量壽經》念滿三千遍,這是我們修學第一個階段。先要念熟,你不熟就不能依教奉行。佛在經上講的教訓,你忘記了,不知道,那這樣怎麼做法?必須要將佛講的每一句教訓時時記在心裡,做為我們思想、見解、行為的標準,這才談得上是修行。修行是在起心動念之間,大家千萬不能夠疏忽。不是說我每天經念多少遍,念多少遍佛號,拜多少拜的佛,我在修行,不見得,不一定這樣就是修行。為什麼?你這個形式是修行的樣子,有沒有內容?那就很難講。真實的內容是在起心動念,我的想法、看法、做法錯了,把這些錯誤修正過來叫修行。所以修行是修正錯誤的行為。

  中國人喜歡簡單,這是古代的中國人,現在的中國人不行,說得簡單,他意思都聽不懂,意思都錯會了,所以不得不麻煩一點,要講得詳細。所以修行對現代人講,最好是講修正錯誤的思想行為,這樣大家一聽就不致於錯會,就不會誤會。否則的話,講到修行,以為一定是在佛菩薩面前磕頭,敲木魚念經。敲木魚念經還是胡思亂想,心裡還是貪瞋痴慢,那修什麼行?那不是叫修行,自欺欺人。佛菩薩泥塑木雕你都欺騙它,這個心真的太過分,連泥塑木雕的佛菩薩都要欺騙它。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什麼叫修行。

  如果這部經你不是念得很熟,你憑什麼修?標準都沒有。經典是我們修正行為的標準,符合佛所說的就是正確的、就是對的,與佛所說的相違背就是錯誤的。所以經典是我們修學的標準,是我們修行的依靠,你不熟怎麼行?三年念熟,三年之後才起修,就能認真修學。三年以後要不要繼續念?一天念一遍,溫習一下就夠。頭三年念得愈多愈好、愈熟愈好,這個標準你才清楚、才明瞭,起心動念就想到佛怎麼說的,我該不該去做,立刻就修正,這是真修行人。所以真修行人不在形式上。你要是看形式,他從來沒念經,從來也沒拜佛,他是真修行人;天天誦經、拜佛,不一定是真的修行人。這就是說明修行要重實質不重形式。在道場,我們要有形式,形式的目的就像唱戲一樣,表演給初學、沒有入門的人看的,換句話說,是攝受眾生的一種手段。所以種種儀規都是攝受眾生的手段。因為佛法不重宣傳,不可以宣傳,你說我是好老師,你要來跟我學,這話說不出口。

  現在有招生,我們翻開古書,沒有招生這兩個字。老師總是謙虛,我的道德學問都不夠,我怎麼能教你?佛也很謙虛,誰認識他?誰願意跟他學?只有我們這些做學生的,深受佛的恩惠,知道佛的道德學問,我們替他宣傳。但是老師又禁止宣傳,又不准宣揚,怎麼辦?我們就做出恭敬的模樣,讓外面的人看到,他就會來問,你為什麼對他這麼恭敬?這時候你就可以告訴他,這個人他的道德學問值得我們跟他學習,這樣才把外面的人介紹進來。所以這是古代諸佛如來,真正有德學的人招收新生的一種方式,可以說很含蓄,不像現在。所以佛門裡面常常讚美佛的,像「讚佛偈」,唱的時候要字正腔圓,讓人聽到會感動,他也會來學佛了。如果這個調唱得讓人聽半天一個字也聽不懂,你如何能教人入門?我們一定要懂得種種儀規、設施真正的意思,目標何在。所以自己修學跟表演,目標不一樣,各有各的功德,每一樣都有它的功德;各有各的利益,大眾修學是利他的,自己修學是自利的,在形式上不一樣的做法。

  末後一句,『勸進行者』。十一句,前面十句是自利,雖然有利他,利他還是自利,是以自利為主,成就自己的德行為主;末後這一句是利益眾生的,換句話說,是為幫助別人。「勸」是勸勉,「進」是策進,幫助他進步,「行者」是依照這個法門修學的人。當然我們首先要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他,介紹的方法很多,經典上常講善巧方便,你一定要懂得善巧方便。已經學佛的人,他如果沒修學這個法門,要如何把他帶進這個法門?要有技巧。假如是沒有學佛的人,我們用什麼方法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他?方式很多,詳細說要很長的時間來解釋,希望同修們好好的去體會。

  這個方式可以說很多方面都可以做,譬如我們過去、現在印了許多「阿彌陀佛」的貼紙,貼在電線桿或是貼在公告欄,也有人貼在車上,這就是接引眾生的一種方式。許多人不相信佛,根本就不能接受,但是貼在車上、貼在電線桿,或是貼在門上,貼在公布欄,他走過去會看到,他會看到這幾個字「南無阿彌陀佛」。看到「南無阿彌陀佛」這個佛號的印象就落在他的八識田中,這就是種金剛種子,他心裡已經有阿彌陀佛的種子給他種下去了。這個種子什麼時候會發芽,那就很難說,可能是來生,可能是要無量劫以後,但是總有一天它會起作用,各人的時間早晚不同,所以這個功德也是不可思議。這個貼紙我們印得很多,台北信義路華藏淨宗學會也長期性印出來結緣,諸位如果有需要可以到那邊去請。現在印的,有印長的、印圓的,大張、小張,有很多種。這在台灣是最方便,我們可以說很多地方都可以貼,一般像電線桿、公布欄、車子,我們自己家裡的門。外國就沒有這麼方便,外國有許多地方是禁止你亂貼,台灣可以貼。在國外大部分貼在自己的車上,這可以,貼在你家的門上,這可以,外面電線桿、牆壁,他就不准你亂貼。這方面在台灣很方便,台灣比較沒有這些限制,所以很多地方我們可以貼,甚至到山上沿路有電線桿,我們都看到同修去貼「南無阿彌陀佛」的貼紙,這是一個方法。

  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念珠,這也是很好的方法。早年台灣佛法風氣還沒有開,那時候學佛風氣還沒有很多人知道。一般學生,特別是大學生學佛不敢讓同學知道。為什麼?怕同學說他迷信,瞧不起他,所以偷偷學佛。以後遇到家師,家師就告訴他:你們學佛在學校裡面要怎麼度你的同學,你要勸他學佛當然很困難,你勸他,他未必相信,他不一定會相信。要用什麼方式?家師就教這些學生,你手上拿一串念珠,拿一串念珠念阿彌陀佛,他自然聽到,他就念一聲阿彌陀佛,他就得度了。還有大家書本都會寫名字,寫自己的名字,你不要寫名字,寫阿彌陀佛,他一看「阿彌陀佛」。隨時隨地都要讓人家念一聲阿彌陀佛,這是方法。

  你如果是開店,店面一進門很明顯的地方供一張阿彌陀佛的像,或者貼一張「南無阿彌陀佛」的貼紙,你的顧客一上門,抬頭一看,不管念還是沒念,阿彌陀佛已經印到他的心裡去。生意也做了,眾生也度了,你看這多好!都是善巧方便。生意做得大的人刊登廣告,譬如在報紙你登廣告,廣告一般都很大篇,你在角落加一個南無阿彌陀佛,讓所有的人看到這個廣告都念一聲佛號,又不要加錢,乃至於電視廣告都可以這樣做。所以你要是會用心,隨時隨地修無量無邊的功德,這都是接引眾生的方法。

  當然現在我們有經書、有錄音帶送給有緣的人。過年了,家親眷屬來往就多,像《無量壽經》多請一些回去,過年的時候,人家來拜年,你送他一本。為什麼?無量壽。你如果請回去,你就得無量壽。你是不是要壽命長?「經」跟「金」的音很接近,你如果不要,今年就不發財了,明年財也沒了,壽也沒了,這就糟了。所以送別的書,他可以不要,送《無量壽經》一定很歡喜,會得到無量壽!所以送這部經好,趁這個大好機會,多多去播這個種子,這些都是勸進行者的方法。所以隨時隨地你都能夠想到,我要把經本送給別人。能夠聽錄音帶的,我們就送錄音帶給他,能夠看經書送經書,這就非常好。三福我們講的時間比較長,因為這一段非常重要,是我們修學的根基。根基如果不明瞭、不堅固,我們的修學,這一生往往會落空。所以修學一定要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