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  悟道法師主講  (第九集)  2006/9/2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03-003-0009

  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上一集我們講到專修淨土,我們不可以摻雜,一摻雜就錯了。古大德他們有能力觀機,像永明延壽禪師,我們淨宗第六代祖師,當時參禪的人很多,他提倡禪淨雙修,主要是當時學禪的人很多,學禪的風氣很興盛,要叫他們修淨土,如果沒有提倡禪淨雙修,一般學禪的人他不會接受淨土。因此大師在當時這樣提倡,這是針對當時那些修學的人他們的根機。我們現代是末法,實在說學禪非常不容易,不要說得禪定,大徹大悟就更加困難,就是一般連什麼叫禪的常識都很多人不了解。因此我們在這個時代提倡專修淨土就可以,一點都不用再摻雜,這就決定沒有過失。你要摻其他的,你就要有能力觀機,才不會耽誤別人。如果我們沒有能力觀機,我們還是勸人專修。所以不要摻禪,密也不要摻,教也不要摻,什麼都不要摻,就像大勢至菩薩一樣,「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需要藉任何法門來摻雜,單單純純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就對了。在末法時期我們也可以把如來家業承擔過來,如來家業就是弘法利生,這個地方這一點意思,我們一定要曉得。

  確實除這個法門之外,學其他的法門,縱然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還免不了有過失,不過那個時候過失少,很少,但是少還是有所不免。由此可知,這個事情真難!教化眾生觀機,這個事情難。所以念佛法門叫易行道,不但我們自己修行容易,我們以這個法門弘揚度化,幫助別人也容易,不會發生過失,不是深入體會佛法的人不知道。中國俗話常講:初生之犢不畏虎。這是我們俗語常常說的,就是一般的人他不知道害怕,佛法他也說得頭頭是道,得意洋洋。如果沒有歸到這個法門去引導別人,錯誤的引導,這真是可怕!自己沒有成就是自己的事情,連帶害別人也沒有成就,這個因果責任就背得很重,所以太可怕。所以明瞭事實真相之後才曉得,所有法門裡面只有這個法門沒有過失,其他法門就是徹悟了都還免不了有過失。

  這一段末後,我們在經上看到,聲聞眾少,菩薩眾多,這是屬於大乘佛法。菩薩眾的上首是文殊師利菩薩,只舉了一個人。在五十五頁第四行最後一句,為我們解釋菩薩眾。雖然文很短,善導大師也把它分成七段。我不詳細說。在經文裡面,從倒數第四行起,總共有十行文字,這十行的文字諸位同修一看就知道,是《無量壽經》上讚歎菩薩德行的,我們過去也講過《無量壽經》,這裡就不用再說。可見得祖師註解字字都是有經典依據,絕對不是自己隨便說。

  這一段在《無量壽經》裡面,我們有詳細的解釋,非常重要,應當效法,向這些菩薩們學習。淨宗的經典,最重要的是三經,後來祖師大德,清朝魏源居士為我們加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近代印光祖師為我們加《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成為淨土五經。家師曾經跟諸位同修報告過,他也想要找部經加上去,找不到了,沒得加了。這五種已經圓滿了,確確實實圓滿,找不到一絲毫的缺陷。淨宗經典不多,分量很少,對現代人修學非常方便。

  有很多人對於佛教很羨慕,但是他不敢學,問他為什麼?他看到佛教經典太多了,一部《大藏經》精裝本一百多本,經典太多了,不知道從何讀起,一看就怕。所以跑到基督教去。為什麼去?基督教《聖經》就只有一本。原來他是選擇簡單、選擇少的。我們就告訴他,佛教經典不多,比基督教還少。基督教《聖經》很厚,一般一本都這麼厚,字也很小,分量實在說也不少。佛教淨土五經印出來薄薄的一本,全部都在裡面。這是事實,他不知道,他要知道這個事實,一定選擇這個經本,不至於選擇基督教。由此可知,現代人,無論是中國人、外國人,都喜歡簡單、喜歡容易,愈簡單愈容易的,最適合現代人的根機。

  所以《無量壽經》、《法滅盡經》上說,將來佛法在這個世界滅盡,《無量壽經》最後滅。佛法滅盡之後,《無量壽經》在這個世界還能夠再存在一百年,原因簡單明瞭。現在我們中文《無量壽經》總共有九種版本,我們都把它看一看,然後大家來選擇。現在民主投票,你們想想看,哪一本可以留到最後?實在說,九種的經本裡面最好的就是夏蓮居的會集本。這個經本確實是集五種古譯之大成,古譯本裡面精要的內容都在裡面,而且字字句句都是原文,他沒有加一個字,沒有改動一個字,這是他對於大眾負責任,真正負責。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會集本,我們今天得到了,這是佛法當中無上的珍寶!我們要重視,要認真來學習。

  假如我們的工作非常忙碌,沒有時間讀誦、研究怎麼辦?要抽一點時間出來,把經文裡面最重要的部分,每天至少要念一遍,我們現在也把這部分編入課誦本裡面。我們把《無量壽經》的第六品四十八願當作早課,將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當作晚課,這六品經裡面所開示的都是教我們斷惡修善,勸我們積功累德,改善我們現前的生活環境,創造我們美好幸福的命運。命運自己可以創造,幸福確實可以求得,是為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準備功夫。為什麼說準備功夫?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上善之人,經上講「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不善到那裡去跟人家格格不入,阿彌陀佛歡迎我們,那些大眾不歡迎,我們的日子也不好過。所以依照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修行,修成上善的品格,到那個地方去跟那邊的同修才能夠相處。這六品經文非常重要,我們把它列入晚課,希望淨宗同修都能依照這個課誦本修學,決定得利益!

  此地的菩薩眾多,就是說明這是大乘法門,這個法門是度根熟的眾生。根熟不僅是一般的菩薩,是這一生當中成佛機緣成熟了,這是此經、此法門所接引度化的對象,我們應當珍惜不思議的機緣。這是化前序,我們就介紹到此地。下面一段是本經真正的發起因緣。這個發起因緣要跟現代這個社會來比較,的確很相似。在過去像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少,現在這種事情很多,常常在報紙新聞裡面都能夠發現,社會愈來愈亂。這個法門愈來愈是大眾的需要,而且真的是迫切的需要。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將其他大乘佛法全部捨棄了,就是這個法門是迫切需要的法門。其他法門雖然好,不能救急,這個法門救急。我們看經本第五十六面倒數第三行,請看經文:

  經【爾時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闍世。隨順調達惡友之教。收執父王頻婆娑羅。幽閉置於七重室內。制諸群臣。一不得往。】

  就全經段落來說,這是第三段。善導大師將這一段文判作「禁父緣」。在註解五十七面倒數第三行,諸位能看得出來就是這一段的小標題,裡面總共有七個小段落,我們一段一段來看。第一段就是『爾時王舍大城』。這一樁事情是在王舍城發生的。這個時候世尊正好在王舍城的城外,就是靈鷲山。現在講經說法的這些地方,在印度都變成佛教旅遊的勝地。這裡發生什麼事情?用現代話來說,就是發生一次政變。這個政變非常嚴重,兒子要奪父親的權位,兒子奪父親的王位。這個事情一方面是國家變故,因為太子篡奪王位,又屬於一個家庭的悲劇,等於雙重的苦難,就是比一般事變確實嚴重得多。政變的人就是『阿闍世』。我們從這部經裡面看到阿闍世王所造作的行為,就是佛經上講的五逆十惡,他全部造了。他為什麼會造這樣重的罪,造這樣的惡事?諸位要知道,必有因緣。世間無論是善是惡,從果上我們要追究它的原因,從因行我們能夠想到未來的果報,才能把這樁事情真正搞清楚、搞明白。阿闍世王是王子,『隨順調達惡友之教』。如果從表面上來看是交友不慎,交了壞朋友,壞朋友鼓勵他政變,奪取王位。這一段事情善導大師在註解裡面把前因後果講得很清楚。

  註解分為七個段落。第一段為我們介紹王舍城名稱的來由,為什麼叫做王舍城,大家自己看就曉得。第二段說明政變的前因後果。「阿闍世」是梵語,阿翻作無,闍世翻作冤家,這個人是報怨而來的,不是報恩來的。未生怨,還沒出生跟父母已經有冤仇,叫未生怨,註解裡面有。這是什麼原因?原來頻婆娑羅王年歲已經很大,但是還沒有兒女,心裡常常想到將來王位繼承的問題。這是古代王位都是傳給子孫,沒有後代當然很煩惱、很操心,以後王位要傳給誰?所以為了這個問題到處去求神拜佛,想求一個兒子。有一個算命看相的專家,很有能力,給國王相命,他告訴國王,你命中有一個兒子,是一個仙人。古代印度外道修行的人很多,就好像我們中國道教修仙的很多。這個算命的告訴國王,有個仙人現在在山上修行,將來他壽命到了,死了以後會到你家來投胎,做你的兒子。國王聽到很歡喜,他這個兒子前生是修仙的、修道的人,非常難得。他就到山上去找這個仙人,真的找到了。

  這個仙人修行修得不錯,他有神通,對未來的事情他知道,知道他將來壽命到了,死了之後會到頻婆娑羅王的國家投胎做王子。國王派人來傳達國王的意思,就是三年之後,你死了之後到王宮去投胎。這個仙人點頭,他知道,他預知時至,知道這是三年以後的事情,不是現在,還要等候三年。但是這個國王要一個兒子等得太著急,心太過著急,三年他等不及,要求仙人趕快投胎;換句話說,你趕快死就是。仙人不同意,他說時間還沒有到,還要三年。國王就說,既然你命中要來做我的兒子,我是國王,你是修行人,你也是在我管轄之下,就派人把這仙人殺死,是這樣結了冤仇。殺了仙人之後,這個仙人就投胎到他家做了王子,就是阿闍世王,是這麼一個因緣。本來是一個好因緣,結果搞成冤家對頭。

  所以佛在經上跟我們說人與人的關係就是四種緣。這四種緣非常深的時候就成一家人,如果是疏遠一點就是親戚朋友。如果沒有緣分,你見面的時候決定不會打招呼,不會留意的。你在街上走路,人家跟你點頭笑一笑,前生都有緣分,是善緣。素來不相識的人,不認識的人,瞪你一眼,前生有惡緣,這個緣很淺,沒有太大的傷害,過去就算了。像這種恩怨結得深,麻煩就大了。所以佛跟我們說父子有四種緣,所謂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人與人的關係就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沒別的事情,若不是這四種關係,絕對遇不到。世間人迷失了事實真相,在恩怨裡面必然又要加深。說實在的,恩會變成怨,怨不會變成恩,為什麼?佛法常說三界統苦,樂會變成苦,苦不會變成樂。這是事實真相,一定要覺悟。真正覺悟的人,決定不跟一切眾生結冤仇。我們要不要結善緣?最好也不要結。人在一起,好過頭就變成冤家對頭,所以善緣也不好。佛教我們結法緣,法緣是清淨的,這是出世間的大聖人教給我們的。

  世間聖賢人教我們,人與人相處,君子相交淡如水,這個交往才能夠長久,才不會變質。凡事好過頭會變質,壞過頭也變質,一定要保持平淡。這些恩怨現在已經變成一家人,怎麼辦?這個問題嚴重。不學佛的人非常嚴重,這些恩恩怨怨報來報去,沒完沒了,很可怕,生生世世糾纏不清,苦不堪言。你修行為什麼不能超越六道?就是這些人纏著你,找你的麻煩,障礙你。合起來講叫魔障,這些人來障礙你。學佛的人事實真相完全了解,無論是恩是怨,是討債是還債,我們都放下,勸他學佛。把所有這些有關係的人,從今天起都改成法緣,把世間人情的眷屬變成法眷屬,這樣就好。

  可是在這個地方法眷屬也有問題。什麼問題?『調達』就是提婆達多,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他跟釋迦牟尼佛有兩重關係,在世法裡面講他們是堂兄弟,堂兄弟就是一般講叔伯兄弟;在出世法裡面講他們是師生的關係,是法眷屬。法眷屬裡面還牽著有親屬的關係。在這個地方我們看到阿闍世叛逆父母,提婆達多背師叛道,世間眷屬跟法眷屬都出了問題。現在世間兒女不孝順,徒弟毀謗老師、不認老師,有什麼好奇怪?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就是這樣,所以一點都不奇怪。實實在在講,這些人現身說法來教導我們,對於順境、逆境都不要放在心裡,道業才能夠成就;障緣,就是障礙我們修學的因緣,你才能夠捨離。善導大師註解裡面說得很詳細,諸位自己去看。

  提婆達多,佛在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這些人我們不能把他看輕,他是大權示現。換句話說,世尊出現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就像在舞台上演戲,這齣戲裡面有扮演正面的角色,也有扮演負面的角色,無論扮演什麼角色,都是佛菩薩再來的。我們知道一切法都是緣生,佛法也不例外。如果沒有緣,佛就不會講經說法,眾生就聽不到佛法,根本沒有開悟的機會。佛為我們說法,正面、反面兩面都要說,哪些是善,哪些是惡,哪些是善果,哪些是惡報。什麼因緣引起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法?善的弟子們向世尊請示佛法,佛跟他講善法;惡弟子造作許多罪業,引導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說惡因惡果。這樣我們對事實真相面面都明白、面面都聽到。

  因此,佛教化眾生,這些弟子們所表演的沒有一個不是教眾生的,就是連阿闍世王也不例外。佛當年出家弟子、在家弟子都是諸佛菩薩化現的,演這場大戲來給我們看,讓我們真正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相。使我們學習到許多知識,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處事待人接物,如何斷惡修善,怎樣修因證果,看這些就應當明白。

  中國古人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近紅的就變紅的,沾到黑的就變黑的。這是說跟善人相處,你就會受他影響學善法;跟惡人相處也會受他影響學習惡法。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阿闍世他是仙人投胎,過去也是修行人修得不錯,但是人經過投胎就有隔陰之迷。不要說仙人,七地以下的菩薩投胎都還有隔陰之迷,仙人更加不必說。一投胎,前生的事情都忘記了。所以小孩生下來,長大之後還是很聽話、很孝順,他並沒有記得過去生中的仇恨,過去生中的仇恨忘記了,經過投胎就忘記了,他也沒有想今生一定要來報復。但是過去生的因,因埋藏在哪裡?埋藏在第八識阿賴耶識裡,還沒有發現,這個因必須要有緣來發現,這個緣來把它引起來。緣是屬於這一世的,因是過去生中所種的。從這個地方使我們能警覺到,諸位在家同修都有兒女,兒女的教育、兒女的交友不能不慎重。他若交到好的朋友,他會向上;交到壞的朋友,他就向下走。所以不能不留意。

  提婆達多心胸窄狹,嫉妒、瞋恚心很重,雖然是佛弟子,但是他對於佛心裡面並不是真正的佩服,他認為釋迦牟尼佛能作佛,我也可以作佛。見到釋迦牟尼佛有許多人恭敬供養,他很嫉妒,處心積慮想把釋迦牟尼佛害死,他向大眾宣布:我成佛了,將釋迦牟尼佛的地位取而代之,就是他要代替佛的地位。當然這個人相當聰明。諸位要曉得,佛當年說法不容易,印度在那個時候是這個世界上,文化學術水準最高的地區,什麼樣的人才都有。佛經裡面講九十六種外道,用現代話來說,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都是世界上第一流的,你在這裡講經說法,這些人常常會跟你辯論。世尊證得圓滿的智慧,得四無礙辯才,所以把這些人都能夠降服,見到佛都心服口服。

  提婆達多還沒有這個能力,天天打妄想,尤其處心積慮想學神通。佛當然不會教他,心術不正,他如果學會了,會做壞事。他就向其他的同學請求,請同學教他神通,同學都是阿羅漢以上的聖人,有宿命通、有他心通,提婆達多起心動念他們都知道,知道他在想什麼,知道他心念不正,所以也沒有人要教他。最後去找到阿難,阿難那時候才證得初果須陀洹,還沒有證阿羅漢果,有天眼通、天耳通,沒有他心通,不曉得提婆達多的用心。何況提婆達多又是他的哥哥,他們是親兄弟,找到他是不能不教,於是阿難就傳授給他神通,教他學神通。學會飛行變化,能夠身上出水出火,像魔術一樣,他學會這一套。有一天,阿闍王子出去城外遊玩遇到提婆達多,提婆達多就現神通,在他面前現神通。阿闍王子從來沒見過,看到這樣希奇的事情,佩服得不得了,這樣交上朋友的。提婆達多就唆使他,說他過去生中的因緣;你的父母並不是真正愛你,不是真正愛護你,說了許多壞話來唆使、挑撥,阿闍王子他就真的相信,對於父母才生起報復的念頭,這是提婆達多他唆使的。勸他,你把你父王的王位篡奪來了之後,你做新王;我把釋迦牟尼佛害死,我來做新佛,這樣新王、新佛來統治這個世間,豈不是大快樂的事情!兩個人商量要怎麼做法。

  提婆達多要怎麼去害佛?釋迦牟尼佛住在靈山,每天要到城裡去乞食,在那個時代出家人都拿缽去乞食。靈鷲山距離王舍城五里路,從山上下來到大城乞食,托缽之後再回去,他就知道釋迦牟尼佛每天所走的那條路。有一個地方是懸崖,要經過那條路。他事先就在山頂放一塊大石頭,等釋迦牟尼佛從底下這條路走過,將石頭推下去要將佛壓死。佛的福報大,沒有人能夠害佛的。當他將這個石頭推下去的時候,佛有護法神,護法神用金剛杵擋這個石頭,把這個石頭打碎了。石頭碎了,碎片噴飛過來去傷到佛的腳指頭,流了一點血,這就叫出佛身血。所以出佛身血這五逆罪是這麼來的,是提婆達多要害釋迦牟尼佛,沒有害死,使佛的身上流一點血。這是惡意害佛,害佛出佛身血,這是阿鼻地獄的罪業。

  這兩人合在一起,殺父害母,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五逆罪都造了,五逆十惡是墮地獄罪業。提婆達多墮地獄,生身陷於地獄,但是因為他這種的惡行,引發釋迦牟尼佛說出許多惡因、惡報這些經典,這個功德很大,使我們深受其利。有人問釋迦牟尼佛,提婆達多在地獄情形怎麼樣?釋迦牟尼佛說,他在地獄裡面的享受就跟天宮一樣很快樂。確實是墮在地獄,他墮的地獄跟別人墮的地獄不同。為什麼?等於他啟請許多利益一切眾生的經論,因此他有福。他造作惡業該墮地獄,但是他的福太大,到了地獄還享福,你想這個福報多大,真正不可思議!請法的功德,流通佛法的福德,弘揚佛法的福德非常非常大。如果不是他這個示現,我們也不知道。

  阿闍世王到臨命終的時候才後悔,知道自己做錯了,所以《大藏經》裡頭有一部《阿闍世王經》,就是釋迦牟尼佛講他的因果,我們世間人所謂三世因果,釋迦牟尼佛講他。到最後阿闍世王他念佛生到西方淨土,臨終一念十念往生的,給我們證實,造五逆十惡罪,就是地獄的眾生,這一句阿彌陀佛,上從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全部得度,這個法門不可思議!

  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一段。下面,下一集再繼續向大家報告。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