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9年第三屆弟子規傳統文化學習營—禮在人際關係中的運用  李越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09/12/11  馬來西亞北方大學慕阿占沙禮堂  檔名:56-035-0001

  尊敬的各位長輩,各位校長、老師、嘉賓朋友們,salamat pagi(早上好)。首先非常感恩主辦單位給我這樣一個機會,能夠和大家共同學習、交流。我來到馬來西亞,在兩年多一點點的時間,來馬來西亞已經有六次了。的確和馬來西亞的這片土地、和這裡的人民,有著非常深刻的情誼和這樣深的因緣。不過每一次來到這裡,站到講台上,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自己學習「禮」的一些心得,但是每一次都很有壓力,為什麼很有壓力?因為我們馬來西亞的華人,包括我們的馬來人,本來就很有禮貌。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每一次來和我們的華人相處、交流的過程當中,我們都感受到我們的華人待人非常的和藹、親切、有禮。最重要的是在我們華人的這個面孔上,包括我們馬來人,我們看不到一種傲氣。這也是蔡老師常常和我們溝通的一個情境,這一點是非常難得。所以每一次來到馬來西亞,都能從我們華人的身上學到很多東西。這個就代表我們的父母,包括可能我們的祖父、祖母,從中國那邊移居馬來西亞的時候,就把我們祖先的文化,良善的家風、家道、家規,帶到了這片土地,並根植於這片土地,而且一直利益著我們馬來西亞的世世代代的華人。所以我們可以感受到我們祖宗的恩德,對這一片土地、這一方人民的庇蔭,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因此才能夠感召今天這樣殊勝的因緣,大家共襄盛舉,在一起學習。

  而我個人從小也有受到父母的影響,父母都是非常厚道、老實的人,他們在小的時候就教導我們,對人要有禮貌,對人要有一分厚道之心。雖然我們從小沒有學習《弟子規》,父母給我們的教育,不像《弟子規》這麼細微、這麼全面,但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對我們兒女都帶來非常大的影響。我們家有七個子女,我是老七,老么。每一次家裡來客人的時候,我的哥哥姐姐都躲起來了,因為他們性格比較內向、比較害羞,不敢見生人,所以都跑了,只有我跟在爸爸媽媽後面,幫著在那裡端茶、倒水。這些叔叔、阿姨,看到這個小女孩這麼有禮貌,所以來到我們家都特別的高興。我的父母更是樂得合不上嘴,他們在想,這個女兒沒白養,這個關鍵的時候能夠替父母招待客人,這給父母的臉上真是貼金。所以在家裡,因為常常能夠這樣對長輩有禮恭敬,深受父母的疼愛。到了學校又跟同學的關係相處得也很和睦,所以也深受老師的喜愛。所以小的時候我在班級裡,老師常常就會讓我做這個班幹部、那個班幹部,甚至學校有什麼好的活動、文藝演出,老師都會讓我去參加。現在想來,特別感恩父母、老師,在我很小的時候,給我紮下了人生一些重要的做人態度,也給了我許多人生的歷鍊。

  後來走向社會,我們沒有機會接受倫理道德教育的學習,也沒有系統的學習禮儀,所以慢慢慢慢我們的心靈、我們的思想,可能都有受到不同程度的染污。可能人與人之間相處,就失去了童年的那分童真、那分純潔,可能人與人相處的時候,我們就有了分別的心、高下的心,甚至好惡的心與他人相處。我記得有一次,那是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我的姐姐給我打電話,她說今天晚上,我大學裡的同學要請您一起吃飯。因為姐姐大學裡的同學我都特別熟,說好久沒見面了,一起吃個飯。我挺高興的,結果就去赴約,我和姐姐加上同學,同學又帶了一個新的朋友,我們沒有見過的,就一起吃飯,我覺得吃得挺開心的、挺快樂的。到了第二天,姐姐給我打來電話,她說我的同學今天給我打電話,說昨天見到你之後,覺得你變了。這個時候我的耳朵一下就豎起來了,我變了,變得怎麼樣?是不是更成熟、更穩重?是不是更有魅力了?結果沒有想到,我姐姐說,她說你變得傲慢了。真是一盆涼水怎麼樣?澆到我頭上。當時我說,怎麼會說我傲慢了?姐姐你趕快講給我聽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她就講了,她說昨天我們四個人一起吃飯,你從頭到尾就是跟我和同學在哪裡聊天、講話,忽略了她身邊帶來的那位新朋友。她的同學講到,她說本來帶這個朋友來之前都有講,妳們兩姐妹挺好的人,也滿優秀的,所以也想帶一個新朋友來認識認識。她說沒有想到,整個一個晚餐的過程,我都比較冷落她帶來的新朋友,沒有和新朋友講幾句話。我們想想看,我們去見一些新的朋友,一起坐在那裡,當別人都沒有把我們當回事的時候,我們內心什麼感受?我們就覺得非常的失落。所以整個一個晚上,都冷落了這位新朋友,她坐在那裡是如坐針氈,覺得非常的不自在,非常的不快樂。

  這件事情講給我聽之後,給我帶來非常大的震撼,也給我帶來非常大的警醒。後來慢慢我就回憶,的確頭一天晚上,對這個陌生的,第一次見面的朋友,是有冷落別人。所以我們在人生成長的過程當中,慢慢慢慢在我們與人交往的過程當中,我們的心開始變得對人不平等了,開始變得對人有分別了,關係好的,我們就比較熱情、比較有禮,關係比較熟的,我們就比較會去親近。但是對於不熟悉的人,甚至陌生的人,我們往往就會不在乎別人,甚至輕慢。尤其是在一個團體,人群相處的過程當中,你看往往關係好的,大家就會湊在一起。因緣、緣分假如不是很好的,我們往往就會在內心對別人產生一種對立的情緒。在團體當中就很容易喜歡的在一起,不喜歡的會不來往,那就會變成一個大團體當中的小團體,這對整個的一個單位來講,一個單位的和諧,單位的一個團結來講,那是起到非常大的危害。所以尤其是我們有了高下的心,見到領導,甚至見到有地位的、有錢的人,可能我們對待的態度又不一樣。對待這些生活當中比較低階層的,比方掃大街的清潔工,比方街上擺小攤小販的,我們可能態度又不一樣。我們的這種好惡心、功利的心,不知不覺在染污我們的心靈,所以我們在見到任何一個人的時候,往往都會在那裡量體裁衣,考量我要用什麼態度來對待他。我們每天的生活就在這種不正常的人際關係當中,消耗了我們大部分的精力。而當我們的心一旦對人有偏失的時候,我們的真誠,我們對人的那分恭敬就失去了。可是我們的祖先教導我們為人的態度,是告訴我們要誠敬謙和。中華文化它的實質、它所倡導的,人與人的相處就是要主敬存誠,對人要真誠、要恭敬、要謙卑、要和藹。無論對待任何一個來到我們生命中的人,我們都應該是用真誠、清淨、平等,沒有分別的心去對待,我們人際關係一定會和諧、美滿。

  有一次我看到《論語》當中的一段話,一句話讓我非常震撼,這是夫子說的,他講到「出門如見大賓」。出門如見大賓,誰是大賓?我們的領導,在這個社會上有地位的,有財富的人是大賓嗎?孔老夫子沒有告訴我們。他說出門如見大賓,我們今天早晨一醒來,我們面對我們的父母,是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我們家裡的一切親人,先生、妻子、兒女,我們是用什麼樣的一個心境和態度去對待?包括我們到了單位,我們又如何去對待我們的同事、我們的學生?所以出門如見大賓告訴我們,我們見到的任何一個人,在我們心目當中都是大賓。有一個國王和他的兒子走在大街上,就被一個乞丐認了出來。乞丐認出之後,立即怎麼樣?給這個國王行了一個大禮,一行完之後,國王用同樣的禮節回敬了這位乞丐。這一下他的兒子非常的不高興,說「父親,您可是一國之王,您怎麼可以用這樣一個高貴的禮節去對待一個乞丐?」國王講了,「正是因為我是一個國王,我的禮節怎麼可以連一個乞丐都不如?」當我們看到一個國王,能夠對一個乞丐如此的恭敬,那這個事情傳出去之後,全國人民會不會去效仿?所以一個國王能夠以身作則的話,他就能夠帶動整個國家良善的禮儀的風尚。

  我們可能都了解到,前不久美國的總統歐巴馬,好像是去日本訪問,給日本的首相,是吧?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這件事情讓全世界都產生了一個影響,褒貶不一。但是在我們看來,我們看到一個總統能夠以他國的一個禮節,去恭敬這個國家的領導人,讓我們的內心是非常的感動。因為我們都知道,頭在我們的身體是最尊貴的部位,是不是?我們一個人肯在別人面前,把自己最尊貴的頭部低下去,這代表一個人內心對他人那分至誠的恭敬。這個也是我們的祖先教導我們的,「自卑而尊人」,這個卑不是我們內心的自卑,這個卑是告訴我們謙卑的意思。人與人相處,我們肯向別人低頭,願意屈尊自己,縮小自己而放大別人。有一首歌,當中的詞就唱到,縮小自己,放大別人,這是一種做人的美德。能夠尊重他人,這和我們今天流行的一種價值觀是完全不一樣的。今天流行的是什麼?自尊而什麼?而卑人,非常強調自我的意識,自我個性的一種張揚。我們想想看,兩種不同的對人的人生態度,哪一種態度會讓我們的人際關係更和睦、更溫暖?一定是我們祖先教導我們的這種態度。

  講到這裡也使我想起,在中國很多次重要的一些大型會議當中,我們都會看到我們的胡錦濤主席,包括溫家寶總理,都會在會議之前、發言之前,向與會的代表行鞠躬禮。大家看到過沒有?看新聞有看到。這個鏡頭一出現的時候,讓我們的內心,真的無限的感動。你看當我們的領導人能夠以身作則,對所有參會的人如此的恭敬,那對於我們這個國度的人民來講,真是起到了非常大的教化作用。使那些不知禮的人就會反省,而好禮的人更加鼓舞了大家的信心。而我們今天來參加這個兩千多人的盛會,來到這裡最美的一道風景線是什麼?大家看到了沒有?大家沒有看到?大家非常無辜的看著我,這個考試題這麼難?就是看到我們的義工頻頻為我們鞠躬,他們有沒有挑人?有沒有分別心?有沒有高下的心?是不是面對我們每一個到來的人,都會行九十度的鞠躬禮?在座的各位朋友,可能很多人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鞠躬禮,可能生活了幾十年,第一次看到有人鞠躬。你們看到別人給我們鞠躬的時候,我們內心有什麼感受?可能不同的感受。有些人嚇一跳,怎麼會是這樣?這是不是日本人的禮節?是不是日本人的禮節?我們在湯池,有一次也是舉辦這樣的一個課程,結果一個中年男士昂首挺胸走進來了。我們的工作人員就給他深深的鞠躬,一鞠躬之後,他一看到這個鞠躬,「少來這一套」,就大搖大擺走進去了。結果我們的課程是四天,這裡是五天,四天結束之後,這位男士見到任何一個人都恭恭敬敬的鞠躬。甚至當我們的老師拿書給他的時候,他兩手怎麼樣?舉得高高的把書接過來。四天改變了一個人對人的人生態度,當時讓我們也非常感動。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的課程剛好是第四天的下午這一堂,最後一堂課。下課之後,當時我是在一個分會場去講這個課,我就下到二樓。當時,也是說課程一結束,請老師先下樓,所以我就覺得我是第一個下樓的。結果一下到樓下的時候,也是一個男士,已經站到了我的面前,我一下去他就恭恭敬敬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他說,李越老師,我聽課四天以來,任何人給我鞠躬,我都沒有給他鞠過躬。他說,今天我是第一次把我這個高傲的頭低了下來,因為我今天聽了這個課。他說,我感到非常慚愧,之前我那顆傲慢的心,都沒有辦法降伏下來。在座的各位朋友,這四天當中,這位男士他的日子好不好過?你們怎麼都知道?你們這幾天的日子好不好過?是!不一樣。他為什麼不好過?因為他要撐著那個面子。人總是認為當他表現出來很高貴、很傲慢的時候,會受到別人的尊敬。那是恰巧相反,這是愚痴的想法,因為他每天都在那裡掙扎要不要給別人鞠躬,你看他的日子是不是很痛苦?因為傲慢是和習氣相應,而恭敬有禮的態度是與我們的本性相應。我們人的一生當中,我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言,凡是與我們性德相應的,都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快樂、充滿了幸福感。而我們的言語行為、所作所為,如果都是與習性相應的話,我們的人生是非常痛苦,因為我們每天都做了習性的奴隸,都被習性所耍弄。你看吸毒的人苦不苦?苦!賭博的人苦不苦?苦,他們常常說想改,可是就是沒有下定那一分決心。

  所以我們來到這裡,第一次面對這樣的鞠躬禮,可能我們都有所不太適應。上一次我們是在古晉那邊上課,有一位先生,也是當地的一位領導,他就說了,第一次面對這個鞠躬,確實有一點不太習慣,就覺得有點彆扭。為什麼?別人給我們鞠躬之後,我們不回禮好像說不過去。因為中國人是崇尚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往而不來,亦非禮也」,都是無禮的行為。可是要給別人鞠躬的話,這個腰、這個脖子都很硬,不容易彎下去,會不會?甚至我們一看到有人要給我們鞠躬,我們馬上把眼睛就看到別處去了。當然,我們在行任何禮節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住那個分寸、尺度。禮不可以過頻,也就是禮不可以過頻繁,如果太瑣碎、太細碎的時候,又失去了禮的意義。替人著想,是天下頭等的學問,這是我們學禮非常重要的一個內涵。

  既然講到這個鞠躬禮,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個鞠躬禮要怎麼鞠,因為待會兒下課,可能我們又要面對人與人之間的這一個禮節。這個鞠躬禮要怎麼鞠?我現在就給大家演示一下。鞠躬的時候,男士要兩手自然下垂,這個腳是八字步,兩手下垂,以腰為軸,鞠下去標準的是九十度的鞠躬禮。我給大家示範一下。好,謝謝。錯誤的鞠躬動作是什麼樣子?我注意觀察了一下,你們看一下,錯誤的是怎麼樣的。首先我看到,我們的小朋友在學鞠躬禮的時候,因為他們東張西望,不知道自己對不對,所以鞠下去的時候會是這樣的一個情境。這樣是錯誤的。這幾天我也發現有人鞠躬的時候動作非常優美,有點像天鵝,我也給大家看一下。我也看到也有一些人鞠躬,還有這樣的一個動作,大家也看一下,就扶在膝蓋上。正確的是兩手放在兩腿的外側。這是剛才我看到的幾個情形。還有一種現象也是錯誤的,怎麼樣錯誤?鞠躬的幅度太大,也不行;速度太快,也不行。大家看一下,您好。這個有點像指揮家,那要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就很危險。所以禮是要把握尺度,九十度就是恰到好處,不可以過快、過慢。我曾經也見過一位朋友,他跟我鞠躬,他說「李老師,您好。」當時我的氣快上不來了,他一個躬鞠完之後,可能別人三個躬都怎麼樣?鞠完了,這樣也會給別人帶來非常大的壓力。行禮就是處處能夠替人著想,這個很重要。

  我們在什麼時候行這個鞠躬禮?到底要行多少度?這個鞠躬禮,其實就是我們《弟子規》裡的「晨則省,昏則定」,就是打招呼的禮節。早晨起來要向父母問安,到爸爸媽媽的房間,爸爸媽媽,早上好,鞠一躬,昨天睡得好嗎?就是行這個鞠躬禮。那之後,出門的時候,「出必告,返必面」,這也是行鞠躬禮。出門的時候,爸爸媽媽,我要上班了,或者說先生,我要上班了,鞠個躬,完了就走了。回到家裡的時候,我回來了,微微鞠個躬。這個九十度是不是面對每一個人都要九十度?不一定,我們要與時俱進。我們面對父母、長輩、領導、老師,一開始一見面的時候,我們就行九十度的鞠躬禮。如果我們面對平輩的,我們就行三、五十度的鞠躬禮就可以了。對於我們不同年齡階段的人要怎麼樣?我們要求我們的學生、小朋友,能夠常常行九十度的鞠躬禮,這是在為他的恭敬心打基礎,不可以打折扣,不可以含糊。但是如果我們今天來聽課的朋友,你已經都是六十歲以上的,七十歲以上的,我們見到晚輩們,我們點點頭就可以了,不需要行鞠躬禮。

  再來,什麼時間行禮?比方說我們在一個單位、在一個學校,我們一上班的時候見到同事、見到領導,我們行鞠躬禮。但是在這一天當中再見面,還要不要行禮?要不要?校長說,怎麼叫你做點事,你這麼長時間才回來?校長,您不是推行鞠躬禮,我一路上見到很多人,都在鞠躬。那我們學習就學怎麼樣?學得,學死了、學呆了。所以我們在這一天當中,我們行套餐禮。什麼叫套餐禮?鞠躬,再來點頭、微笑就可以了,點點頭,打個招呼。我們現在學習的這個鞠躬禮,其實就是打招呼的禮節。你看,人與人之間每天是不是都要打招呼?我們打招呼的方式很多,鞠躬、握手、微笑、點頭、問候。早上好,早,Morning,都會這樣去問候。你看當我們人與人之間,一見面就能夠有這樣一個親切的問候、點頭、微笑,就在傳遞我們的一分善意。這個善意一傳遞過去,人與人彼此心裡的距離就會拉近,都會彼此得到人情的那分溫暖,人際關係自然和諧。假如說我們彼此之間又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我們透過一個打招呼、一個問候、一個鞠躬,就能夠融化我們心中的那分怨恨、那分不愉快。所以這個打招呼重不重要?非常重要,這是一種我們友善的表現。

  我在吉隆坡住的時候,我們那個小區可大了,很多的綠地。有一天我就去散步,正走著走著,遠遠的就看到一個,這邊是不是叫保安?是馬來人的一個保安,他一見到我之後就跟我微笑,就做了這樣一個動作。我一看到他做這個動作,我也做一個這個動作,完了,我當時就很快樂,結果又沒有走幾步,又看到一個保安,也是做著同樣的動作,當時我就特別開心,你看我們彼此之間不認識,是不同的國度的兩個不同的族群。所以我們族群不一樣,我們國度不一樣,我們的言語又不相同,這個時候很容易產生陌生感、距離感。可是當他能夠主動跟我一打招呼之後,一下就拉近了我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消除了彼此的陌生感,一下就建立起一種非常美好的這種人際關係,我們心中的防禦就馬上煙消雲散。所以你看,人與人之間要保持這種親愛、溫暖的關係,就是要靠我們心中對他人有敬、有禮。所以我剛才講到的鞠躬禮,也是我們在人群當中,在行這個禮的過程當中,要注意的一些事項。晚上向父母問安,爸爸媽媽,晚安,鞠躬。下班的時候也是,叫「昏則定」,晚安、再見,鞠躬,就可以了,不可以太頻繁。

  什麼樣的情況下不能鞠躬?這個我也要和大家來做個分享。我們在吃飯的時候,不要給別人鞠躬,大家一定要記住。因為吃飯的時候,人們都很專注,而且我們這是二千五百多人要用餐,大家好不容易把飯菜打上來,看時間也差不多要上課了。正在那吃,別人給你鞠躬,您看您這個時候怎麼辦?站起來也不是,飯吐出來也不是,完了就很尷尬,不知道怎麼辦好。我們剛才講到禮真正的內涵,「處處替別人著想」,不是為了時時要表達我們要怎樣怎樣,這個很重要。有一次我們是到外地講課,吃飯是和所有的學員坐在一起吃飯。結果很多桌的學員,他們吃完飯,都想表達他們對蔡老師的那分恭敬,所以每個人吃完飯都到蔡老師的飯桌這裡來,「蔡老師,請慢吃。」結果蔡老師剛夾了一口菜要吃,一個人鞠躬,他就放下來。我學得很像吧。這個人剛一走,蔡老師又把這筷子菜夾起來,剛要吃,又來一個人鞠躬。你們這下知道不知道蔡老師為什麼這麼瘦嗎?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在別人吃飯的時候給他行個大禮,「你們慢慢吃」,全桌的人都會非常無辜的看著他。再來,什麼時候不能鞠躬?待會兒要排隊上廁所了,你們千萬怎麼樣?不要在廁所排隊的時候鞠躬,這樣會把後面的人撞到,所以這個時候不要鞠躬。還有什麼時候不要鞠躬?上下樓梯。一個長輩正這樣下樓梯,完了我們站在樓梯底下,「長輩好。」長輩一看你鞠躬了,怎麼樣?一下就摔下去了。到時候出了問題我可不負責任,這堂課我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所以我們說,是處處替人著想,在這幾個狀況下我們不要鞠躬。

  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個鞠躬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好處?首先我們一個人每天都有機會彎腰、低頭、抬頭,你看這個動作,你們覺得對身體有沒有好處?一仰一俯打通我們的任督二脈,與天地陰陽二氣相合。大家一聽對身體有好處,都特別開心。最重要的,這個彎腰補腎氣,腎為先天之本,大家是不是特別著急想鞠躬了?我待會兒會給大家機會,這是一個好處。第二個好處可好了,第二個好處可以降伏我們人的傲慢之氣。你看人與人之間,夫妻之間也好,包括同事之間也好,包括種族之間、國與國之間,常常衝突的原因、對立的原因,就是我們人不肯低頭。所以我們常常肯低頭,就能夠讓我們反觀自省,就能夠讓我們降伏這個傲慢習氣,特別重要。因為我們人的一生特別容易傲慢,我們考了一百分,你看蔡老師不是昨天講了嗎?「我都沒怎麼用功,就考了這麼好的分數」,那個傲氣你看就出來了。我們可能又考到一個名牌大學之後,我們一走出校門,眼睛可能都長到了頭頂上。好像蔡老師講課的時候也有講到,父母來看他的時候都不認父母了,說父母是隔壁的鄰居。你看,瞧不起父母,認為這是他的本事,他的能力考上了大學。卻忘記了父母是怎麼樣的為他付出,忘記了老師對他的這分栽培,很容易傲慢。

  如果出了校門,又進到一家好的企業。你看,見人之後都是哎呀、哈呀,頭抬得高高的,很容易傲慢。在不知不覺當中、渾然不知當中,我們的傲慢習氣一直在增長,都不知道。甚至你看有一些人突然一夜之間暴富了,財大氣粗,你們見過沒有?走路的時候一定會走到中間,他一來怎麼樣?風風火火,那個氣勢。你看一有錢之後也很傲慢,「爸、媽」,你看跟爸爸媽媽講話的那個口氣怎麼樣?也是很不客氣。我們都可以想像,在我們生活當中都會遇到。甚至我們女孩子身材好一點,你看走出來的時候,眼睛大一點,也是飄來飄去,是不是?也很傲慢,會不會?真的是。我們一不小心,被別人請到了六星級的酒店吃了一餐,出了這個門之後,怎麼還沒有見到熟人?突然見到了,「朋友請我在這吃了一頓」,我們到一個比較高級的酒店吃一餐出來都有一股傲氣,盛氣凌人。所以人很容易傲慢。所以我們常常能夠彎腰鞠躬,我們傲慢的習氣就會降伏,而我們恭敬的心透過鞠躬,就會不斷的得到長養。所以現在我們的小朋友在每天上課的時候,包括我們在中華文化教育中心,只要有上課,我們都要起立向夫子行三鞠躬禮,藉這樣一個外在的禮節來怎麼樣?來不斷的讓我們心中的這分恭敬得到一個提升。上下課一定向老師行鞠躬禮,久而久之,我們的這分禮節就會形成一個我們的一種良好的習慣。你看當我們能夠常常人與人之間見面能夠行鞠躬禮,第三個好處就是營造、創造溫暖和諧的人際關係。所以我剛才講了這個鞠躬,有這麼三個好處。

  有這麼多的好處,現在有沒有人願意上來鞠躬?夫婦倆,或者母女、父子、父女都可以,藉這樣的一個機會,我們表達我們對…,這邊有一個年輕的女孩舉手,我們掌聲再熱烈一點好不好?

  李越老師:您好,這位同學,您來自哪裡?

  同學:我來自霹靂怡保。

  李越老師:您要邀請誰上來嗎?

  同學:我自己鞠躬。

  李越老師:您貴姓?

  同學:我姓黎,黎明的黎。

  李越老師:還在讀書?

  同學:我目前是一位臨教,臨時教師,代表未來的老師。

  李越老師:太好了,我因為看她年齡很小,看不出來。您要想一個什麼樣的表達?

  黎老師:我想把我的傲慢心給卸掉。

  李越老師:您現在打算要給誰鞠躬?

  黎老師:全部人,全場的人。

  李越老師:妳要表達什麼心情?

  黎老師:恭敬的心。

  李越老師:好,請。非常感謝黎老師,謝謝,謝謝!非常的有勇氣。我們看到我們未來的老師,有這樣的一個勇氣,願意卸掉自己所有的傲慢,真的我們非常的感動,我們再一次掌聲鼓勵她。剛才很抱歉,我有一個失誤,我光教了男士的鞠躬禮,女士沒有教,所以我們的黎老師就是這樣鞠躬的。她提醒了我,太好了,要不是她,我就會忘記了。女士的鞠躬禮要怎麼鞠?右手輕輕的抓著左手,放在我們的身前,大家看一下。我剛好在演示女士的鞠躬禮的時候,有沒有一對夫婦已經想好要上台了?有了,好。不能張嘴,這個時候已經被先生邀請了。

  李越老師:各位好,請問您貴姓?

  練先生:我姓練,練習的練。

  李越老師:練習的練,聽到了沒有?現在不是練習,現在是來真格的。好,沒有名字,您來自哪裡?

  練先生:新加坡。

  李越老師:新加坡,太好了。練先生請站到這裡。

  李越老師:您貴姓?

  練太太:我姓陳,名叫麗珍。

  李越老師:麗珍,您好。你們是什麼關係?

  練太太:他是我先生。

  李越老師:先生,我看到您剛才一直舉手,你要上來要怎麼樣?

  練先生:我想向我太太行鞠躬禮。

  李越老師:好!太太問我要不要回禮,其實這個問題我要問她才對。等一下,練先生,您為什麼這麼積極的要上台來?

  練先生:我聽了這個中國傳統文化的講座也是有一段日子,心裡面也是非常的,就有這種衝動,就是說很想跟太太行鞠躬禮。

  李越老師:那您想跟她行鞠躬禮,今天是第一次嗎?

  練先生:沒有那麼恭敬過。

  李越老師:沒有像今天這麼恭敬過,您是給太太行這個鞠躬禮,要表達什麼樣的心情?

  練先生:就是感激她把這一生託付給我,還有這麼照顧著我。

  李越老師:謝謝,謝謝!讓我們都很感動。麗珍,先生要叫您上來給您行鞠躬禮,妳有什麼感受?

  練太太:感受?一般。平常心,對嗎?全部人都是一樣的。

  李越老師:我也快講不下去。剛才先生這麼真誠恭敬的為妳行了這個鞠躬禮,當他給妳行禮的時候,妳內心有什麼感受?

  練太太:謝謝。

  李越老師:因為您在問我要不要鞠躬,我相信您一定希望用同樣的禮節來回報先生,感恩他,有這個想法嗎?

  練太太:不是習慣嗎?不是要變成一個習慣,所以看了要做,就回他這樣。

  李越老師:這個非常的坦誠,我們麗珍。先生,太太也要主動給您鞠一躬,您站好。請問太太是不是第一次給您鞠躬?

  練先生:是。

  李越老師:太太給您鞠躬的時候,您內心有什麼反應?

  練先生:我會珍惜這第一次。

  李越老師:好,我們再次掌聲感謝我們這一對夫婦,也祝福你們能夠白頭偕老、天長地久,透過學習傳統文化,夫妻關係更加的和睦。好,謝謝。說實在的,我們每一次課程當中都會看到非常感人的場面。夫妻之間經由這樣的一個鞠躬禮,真是把內心所有這麼多年來的恩恩怨怨,你們為什麼要笑?我說錯話了是嗎?說得太準確了,是吧?所以都會化解。

  有一次有一個女士,我們每個星期在一起學習,學習之後每一次離開的時候,她的先生都來開車載她回去。結果每次大家一離開的時候都在那裡鞠躬,她先生就在旁邊嘲笑,說你們這個好像都在行日本的禮節。諸位朋友,這是不是日本的禮節?可不是,這是地地道道的中國禮節,古人傳下來的。古時候有一個樂器叫磬,它就是這麼彎著的,所以說這個它就是代表我們人的一個恭敬,它是從古傳下來的。在我們《弟子規》裡也有「揖深圓,拜恭敬」,也是告訴我們行禮的時候的那分態度。結果這個先生說,我看別人都做得不錯,你什麼時候能夠做?他太太一想,機會終於來了,因為她學了很久的傳統文化,一直這個面子怎麼樣?太厚了,拉不下來,總想給先生鞠一躬,就是低不下去這個頭。結果她先生這麼一激她,第二天早晨,她就到了先生的床前,她要出去上班了,她說「老公,再見。」非常有勇氣的鞠了一個躬,一鞠下去之後,她的先生四腳朝天,就笑得起不來了。他說「太太,你跟我來真格的了」。

  各位朋友,我們要不要來真格的?聲音太小了,要不要?要。如果我們學了不去做,不來真格的,我們就是在拿聖賢的教育做消遣。那我們可能就在褻瀆聖賢教誨,我們回去之後,跟別人在談的時候,我參加了二千五百人的《弟子規》學習營,我是學《弟子規》的。你看,我們到處給人家做廣告,結果怎麼樣?我們還是吐痰、丟垃圾、剩飯,講起話來又沒有分寸。我們的言行舉止是在做正面的宣傳,還是在做反面的宣傳?是。所以當我們不去做的時候,又讓別人知道我們在學《弟子規》,等於是我們不但不能夠把親人、家人、身邊的人,能夠把他們帶入傳統文化的這個殿堂,反而怎麼樣?把別人推了出去,讓更多的人不願意來參加我們的這樣一個學習。這個不是開玩笑的,我們每個人要負責任。所以說聽課我常常都講有一個綜合症,這個必須要提前打預防針,聽的時候感動,給別人打電話的時候激動,回到家裡不動。我們要回到家裡行動,心動不行,還要行動,非常重要。

  講到這個鞠躬禮,而實際上我們要了解,禮真正它的內涵本質是什麼,我們要清楚。比方說,我曾經走過許多的地方,我也去印尼有一個月的時間,又來馬來西亞這麼多趟。有一次我們馬來西亞的小朋友突然伸手,我以為他要跟我握手,結果他是把我的手放在他的額頭上,這個是表示非常的友善,是嗎?我一看原來是這麼回事。因為握手,一定是長者伸手,幼者才能伸手,這是一個慣例,待會兒我會講。後來,我又去過內蒙,到了內蒙古,內蒙古的長者告訴我,在草原上人與人之間見面會行一個禮節,行一個什麼禮節?晚輩見到長輩的時候。掌聲鼓勵一下。我生長在新疆,新疆也是一個維吾爾族,少數民族,信伊斯蘭教。我們伊斯蘭教的朋友,你看要和我們之間說再見的時候,他們也有一個禮節,他們會把手放在這裡,我看我們這邊唱國歌的時候也放在這裡。你看當我們一個動作放在這裡的時候,我們內心是什麼感受?虔誠,他們會說「拉賣提」,就是謝謝的意思。我又到雲南,雲南的傣族朋友,我看到他們在台上表演節目,表演完也會行一個禮節,是這樣做的,這是孔雀的動作。所以我們看到這些禮節美不美?非常美,叫「有禮真美」。

  所以我們看到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區域、不同的民族,都有它自己的一套禮節。古人的禮節和今人的禮節可能又有差別。你看古時候,這些臣子們見到皇帝,一定要行三跪九叩首的禮。今天假如我們教育部的部長一來到這兒,我們突然行三跪九叩禮,行不行?教育部長,你們這是在搞什麼?學什麼?怎麼會學成這樣?所以禮它也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能夠與時俱進,也是隨著人們的需要,在慢慢發生著一個變化,它是不一樣的。但是唯有一個東西它是亙古不變、超越時空,那就是禮的本質。我們今天學就是要學禮的本質,禮的本質是什麼?禮的本質一個字,我們要牢牢記住這一個字,「敬」。在《孝經》當中告訴我們,「禮者,敬而已矣」,禮者,敬而已矣,前面還有個禮者,敬而已矣,就是講一個敬。「在貌為恭,在心為敬」,一切的禮都是為了表達我們內心的敬,而禮就是我們內心仁愛的外在表現,我們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而我們所有的禮節,都是修身的工具,都是為了表達我們內心的這分誠敬。所以在「曲禮」當中,《禮記》的「曲禮」當中,一開頭我們就看到三個字,「毋不敬」。這個「毋不敬」,就是告訴我們無所不敬,對一切人要禮敬,對一切事要禮敬,對一切物要禮敬。

  孔老夫子有一個學生叫高柴,是個大孝子,他每次跟在別人後面走路的時候,只要看到前面人的影子,他都要停下來,不肯去踩到別人的影子。我聽了這個故事,讓我很震撼,一個人連別人的影子都不肯踩在腳下的話,我們想想看,他會對父母不恭敬嗎?他會對老師不恭敬嗎?他會犯上作亂嗎?他會傷害國家人民嗎?不可能。所以這分至誠的恭敬心,真的是值得我們去效仿、去學習。而這分恭敬在哪裡體現出來?在我們《弟子規》一千零八十個字,三百六十句當中,句句體現出來,句句講的都是恭敬。「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你看「入則孝」,都是講我們對父母的禮敬。「兄道友,弟道恭」,是對兄長的禮敬,對弟弟的禮敬。「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是對誰的禮敬?對長輩的禮敬。「問起對,視勿移;長者立,幼勿坐」,你看「出則悌」整個一篇講的,都是對兄弟、對長輩的禮敬。藉由對父母的禮敬,延伸出來對一切長輩、他人的禮敬。「謹」的部分,「朝起早,夜眠遲」,對時間的恭敬。「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對服飾、衣服的禮敬。「緩揭簾,勿有聲;執虛器,如執盈」,你看這是對什麼的禮敬?對一切物品的禮敬。「年方少,勿飲酒」,對我們健康的身體禮敬,一切表達的都是敬。再來,「凡出言,信為先」,是對言語的禮敬,不隨便講話。再來,你看到了「泛愛眾」,是真正的人際關係學,「凡是人,皆須愛」,是對一切人的禮敬。「勿諂富,勿驕貧」,就是要降伏我們好惡分別的習氣,讓我們對待一切人都有一顆平等、真誠的心。「親仁」是對老師的禮敬,對仁者的禮敬。再到「餘力學文」,「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是對學問、對知識的禮敬。「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是對我們所有學習物品、整個生活環境的禮敬。所以我們看到是無所不敬。所以《弟子規》真的是值得我們一生去用心的學習、落實,因為它表達的就是恭敬心。

  而人生有兩把金鑰匙,它能開啟我們人生幸福之門、開啟我們的智慧之門。大家知道不知道哪兩把?大家希不希望得到這兩把金鑰匙?我現在就給大家好嗎?要不要?第一把金鑰匙就是「孝」,第二把金鑰匙是什麼?「敬」,就是這兩把金鑰匙。禮敬、孝順是我們人生的兩把金鑰匙,它真正可以讓我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在後面的課程當中,都會著重講到孝的主題。所以禮要從哪裡開始?禮始於孝。我們今天連對自己的父母都不恭敬的時候,我們會恭敬別人嗎?「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我們不敬自己的父母而去恭敬別人,那個恭敬是真的嗎?那一定是有目的的、有利害的,所以那個恭敬也是假的。

  所以我剛才和大家分享到「晨則省,昏則定」,其實不是一個簡單的給父母鞠個躬就可以了,這裡的省和定有這樣更深層的內涵。這個省,「晨則省」,這個省是省察的意思,也就是早晨起床之後,我們都要去看一下我們的父母,他昨晚睡得好不好,有沒有晚上失眠,或者有沒有著涼,有沒有一些什麼疾病復發,要去觀察。這個典故、這句經文是來自於周朝的周文王,他是個聖人,他一天都要三次問候自己的父親。早晨一起床,他洗漱穿戴整齊,雞一鳴一叫,他就去到父親的門前,問僕人,說「我的父親睡得好不好?」僕人說「你父親昨天晚上起了五、六次夜,沒有睡好。」這個時候文王突然怎麼樣?面色就非常的難看。在史書上記載,只要一聽說父親身體不好的時候,他走路都會怎麼樣?行不正履,都會晃晃悠悠。我們就在想,真的至於會這樣嗎?我們今天不能用我們的心境去怎麼樣?衡量聖人的心境。因為在孝子的心中,永遠都是把父母放在第一位,孝子心中只有父母。所以只要一聽說父親不好,都會很難過,一天都要問候好幾次,趕快要想措施,來協助父親的身體恢復健康。如果聽說父親昨天睡得特別好,他馬上怎麼樣?滿面春風,特別的歡喜。

  我們為什麼要這麼用心,這麼認真的去看我們的父母睡得好不好?因為我們在小的時候,我們一睜眼,甚至我們整個一夜,父母都要觀察我們這一夜睡得好不好。有沒有?有。因為今天是一個工商業的時代,蔡老師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忙盲茫」,過著這樣的生活,久而久之,我們的心可能就變得麻木了,我們對親人的那分關照的敏感度就降低了。而往往我們看到今天許多的父母都是自己在居住,沒有跟兒女居住。那我們這個「晨則省」,就要在一個星期多打幾次電話,一個月要多打幾次電話,有空要趕快去看望父母,這也是「晨則省」的落實。因為如果我們不留意,沒有去關照我們的父母,他可能晚上受風了、感冒了,我們也不知道。這一感冒可能就引發了一些其他的疾病,我們也不清楚。而我們的父母是永遠不會給兒女去添麻煩,甚至你要說,媽媽,您昨天睡得好嗎?不錯,不錯。她可能都會睡得不好,她可能都會說好。你去上班吧,不用擔心我。所以我們做兒女的不可以粗心。

  有人去做了一個孝道調查,在東北的一個農村。有一天隔壁的鄰居,看到這個家裡八十歲的老母親,幾天沒有走出門,因為雪下得很大、很厚,沒有看到有人出來掃雪,雪都積了那麼厚,幾公分厚了。他就覺得很奇怪,結果就找人來把門撬開進去,因為是老人家一個人住,已經躺在地下,屍體凍得僵硬。而她的兒子、女兒就在這個村裡,因為沒有養成「晨則省,昏則定」的習慣,時時把父母的安危放在心上,所以人生才會有這樣的一齣悲劇上演。還有一對夫婦,早晨我們的生活都可能常常會比較忽略,就匆匆忙忙的去上班,也沒有跟父母打招呼。結果中午回來之後,一看母親沒有做中餐,媽媽今天中午怎麼沒有做中餐?結果到母親的房間一看,母親早就斷氣了。所以各位朋友,這句「晨則省,昏則定」,不是讓我們只是做做表面的工作而已,那只是學到了禮的形式,沒有真正學到禮的本質。所以《弟子規》裡的每一句的經文,每一句的教誨,都是聖人在幾千年人生的歷史當中,實踐出來的真實的智慧,是他們真實的體驗。《弟子規》是我們聖人的言行錄,是聖人做出來把它記錄下來的,它不是哪個人杜撰出來的,也不是人們修飾作文章做出來的,它是我們一個人內在本善性德的自然流露。

  這麼講可能我們還是沒有感覺,「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不是我們一個為人子女,應該對父母那分恭敬的,應有對父母那分恭敬的態度?是不是?比方說,我們現在要叫自己的兒子。生活當中我們叫兒子的時候、叫女兒的時候,在馬來西亞他們是怎麼回應的,我們試試看。「小明。」大家都真的像沒吃飯。「喔。」還有怎麼樣的回應?「啊,幹嘛?什麼事?別煩我,媽媽,我在看電視。」我學得像不像?馬來西亞也是這樣?我以為不太一樣。我們一問那些家長,家長都會這麼回應,「幹嘛?什麼事?別煩我了。」我們做父母的,如果看到兒女以這樣的一個態度對待我們的時候,有沒有做父親的高興得不得了,「兒子真棒,你這麼小就知道跟爸爸對著幹,好!」會不會?不會。可是我們學了《弟子規》的小朋友怎麼回應?「小明。」大家講得都很好。「哎,媽媽我來了,請問媽媽有什麼事嗎?」在座的各位朋友,您的兒子、女兒要是每一次應對您的使喚的時候,都是這樣的態度,您心裡高不高興?大家這個時候我看笑容都很燦爛。有沒有哪個做父母的看到兒女這麼有禮貌,「小明,你要氣死我!你怎麼學得這麼有禮貌?」會不會?如果會這樣的話,那真是顛倒到一定的程度了,無可救藥了。請問各位朋友,前後兩種不同的表現,哪一種是一個人、是一個正常人,應該有的態度和行為,哪一種?是不是前者?是,我們都會認同是前者。這個就是我們兒女本來就應該有的態度,可是現在我們的孩子是用的哪一種?是不是後面的比較多?

  我們有一個班級的小朋友學《弟子規》,就學了「入則孝」前面的四句,學完之後我看他們寫的日記,真的讓我很感動。小朋友說,沒有學《弟子規》之前,我不知道做人要孝順父母,學了之後,我才知道做人要孝敬父母。過去媽媽叫我的時候,我都像烏龜一樣慢慢爬過去。如果她讓我去買鹹鹽、買醬油,我都會推三阻四的不去,甚至說爸爸不就待會兒回來了嗎?你就打個電話讓他帶回來不就可以了嗎?媽媽非常無奈的搖著頭就去給爸爸打電話。現在學了《弟子規》,可不同了,現在媽媽一叫我,我就像豹子一樣衝過去。甚至在放學的路上都不跟同學去玩了,趕快跑回家,跑到廚房,問媽媽,「媽媽,今天有沒有醬油或者鹹鹽要買?」現在媽媽再讓我買東西,我就快速的衝出去,以最快的速度衝回來,把媽媽要的東西買回來。所以我們說,「人不學,不知道;人不學,不知義」,不是我們的孩子不懂禮,關鍵是我們有沒有教給他這些為人處事的道理。所以孩子的污染很少,只要你把這些正確的態度告訴他,他馬上就能夠在生活當中做出來。我們要有信心,關鍵是我們成人能不能以身作則,為我們的孩子、學生做好的榜樣。

  我們講到這個恭敬,古人也告訴我們,「雖負販者,必有尊也」。就是告訴我們,即便是在街上挑著擔子賣菜的這些小攤販,包括農民,我們感覺到他們在社會上的工作地位比較低的,他們也值得我們的尊重。因為他們也是在用自己的勞動付出,為這個社會、為這個國家培養自己的兒女,做出他們應有的貢獻。在一架飛機上,有一個農民伯伯坐在飛機上,可能是要到兒子的那個城市去住一階段。旁邊就坐著一個非常摩登的女士,頭抬得很高。結果這位農民伯伯就穿得非常的樸素,黑黝黝的皮膚,甚至身上還散發出泥土的那些氣息。這個女士就不屑一顧的看著這位長輩,年輕的一個女士,完了她就找來乘務員說,請您給我換個座位,我不要坐在他的旁邊。這個乘務小姐就覺得非常為難,說這個好像不太合適,不過我可以幫妳去看一下。因為乘客提出要求,她們只好想辦法去滿足她。結果看了一圈之後確實沒有空位,就過來告訴這個女士,說今天機上的座位全部坐滿了,沒有位子可以給你換。但是她仍然在那裡無理取鬧,我絕不可能幾個小時坐在這裡,你們一定要給我想辦法換座位。旁邊的人看了怎麼樣?都看不過去。這個乘務小姐在為難之下,說我再給妳想想辦法。完了又去了,又去給她找座位,找了一會兒之後就回來了,她說這位小姐,今天我們是破例,因為我們的機長同意調換一個位子,把這個位子調到頭等艙。她說我們這個飛機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沒有把普通艙的人調到頭等艙,因為頭等艙價位和普通艙那個價位差距很大。結果她說,但是我們今天真的破例了,因為我們不能讓一個人,幾個小時坐在一個他不願意坐的位子。她說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來調換。講完這句話,這位女士得意洋洋的準備起身。結果乘務小姐說,這位伯伯,請您起來,跟我來。當時在場的這些其他的乘客,就和在座的朋友們一樣,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這個故事給我們帶來非常大的啟發,「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我們人只有侮辱自己,才會感召別人對我們的侮辱。「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家庭只有自己不和睦的時候,才會招到外來對我們的傷害。「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所以我們今天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別人的恭敬,首先我們要懂得去尊重別人、恭敬別人,我們才能夠得到真正的這分尊重。因為世界上無論是男還是女,無論是有錢的人還是地位低的人,無論是馬來西亞,還是中國,還是美國,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對我們的尊重。有人說,「錢可以捨,利可以捨,名可以捨,但是尊敬的目光不能捨」,也就是我們都希望,我們在這個社會上,人類生存都渴望人與人之間彼此的尊敬、彼此的互愛,而這個人際關係就一定充滿了一分祥和,這個世界一定就充滿了愛。好,這堂課先和大家分享到這,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