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乙未年中元祭祖文講解  聶振弢教授主講  (共一集)  2015/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6-188-0001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把我們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乙未中元之祭的祭祖文,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解釋。《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乙未中元之祭》:

  【自盤古開天地,八千歲而至今。仰皇天之臨照,憑后土而生根。】

  這裡的盤古,是我們傳說中,中國傳說,一個創世紀的大神仙,一個祖先。傳說宇宙是一團混沌,他一下子把天地分開了,開天闢地。開天闢地之後,下邊看:

  【有女媧之母祖,摶黃土而為人。此生民之本源,唯依母之妊身。】

  我們都知道,大家都是母親生的,但是最早的那位母親是誰?中華民族傳說中就有位女媧,可以說,是我們中華民族第一位母親。當時就說盤古開了天地,天地還沒人,女媧就把地上的黃土和一和,摻上水和一和,捏了好多人,這樣就有了中華民族最早的那一代人。這樣代代相傳,就形成了我們的民族。女媧,摶土為人的這位女媧,就成了我們母親的祖先。看下邊:

  【尊后母之名字,其吾姓之所因。自三皇至五帝,各有姓之別分。迨三代至春秋,遺廿二之姓云。】

  這先說姓、氏是不一樣的。姓是母系制的遺存,那也就是說,母親的名字或者母親的居處,在什麼地方住,就成這一家的姓。她的子女、子孫,就按照母親的名字或者居處的地名做為姓。到春秋時代,顧炎武考證,還有二十二個姓在存著,那是母系制姓的遺存。哪二十二個姓呢?下邊看:

  【媯姒子姬風己,嬴姞祁羋曹任。董姜偃歸熊曼,並隗漆與允妘。】

  前邊是三六一十八個,最後一句是四個,正好二十二個,這就成為在春秋時代留下的姓。下邊看:

  【此遠古之所姓,為母系之遺存。繼父權之日隆,而有氏之所分。】

  父權,母系制變成父系制了,母權時代變成了父權時代。變成父權時代之後,就以父親有關的一些名字和其他有關的事情成為了氏。姓和氏不一樣。父權形成之後氏出現,怎麼樣叫氏呢?

  【或封國或邦家,或父祖之名文。】

  父親、祖父他們的封國,大夫封的邑,或者是祖父和父親的名字,就成為子孫的氏。按照這個姓和氏,咱們歸宗認祖,各有血脈,各有宗派,這樣就知道,根據血緣判定我們哪一輩哪一輩是親是疏。所以下邊就是,有姓有氏之後:

  【各歸宗而認祖,判血緣之疏親。嚴血脈之統緒,明人間之大倫。】

  這就按照各家的姓氏,知道你的血脈是怎麼來的,這樣人倫就分開了,就明明白白的知道我們人間的大倫,就是不亂宗,都有一個祖先,我們共同一個祖先,各姓一個祖先。下邊說:

  【知同姓之不蕃,結異姓而通婚。普天下之姓氏,皆親戚而連心。】

  咱們這個姓氏到了漢代,姓氏不分了,姓就是氏,氏就是姓。但是在上古姓氏是分的,按照姓氏,各族各家,按照自己的姓氏一脈相承。而且這種發展,人類的發展、繁衍過程中,我們中華民族早就知道同姓不蕃這個遺傳現象。《左傳》裡邊曾經寫過,「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男的女的,同姓結婚的話,後代不繁盛,這個大家都知道的。在《國語》裡邊說,「同姓不婚,惡不殖也」,同姓不通婚,為什麼?我們發現他後代不繁盛。所以我們老祖先早就知道遺傳學的這種現象,因此同姓不能結婚的,嚴格遵守這種,這種是科學的,但是形成了文化。

  但是同姓不通婚,異姓要通婚,這樣天下的各種姓氏實際都成了親戚。這對中華民族姓氏,它起到的作用,可以說非常之大,因為是團結了整個民族。我們中華民族,一家一家、一家一家,這一家和一家不同姓的還可以聯姻、通婚,這樣大家都成親戚了。大家都是親戚,團結一致,如果有什麼困難、有什麼險阻,我們會團結一致來對付;特別有了外侮的時候,我們共禦外侮,這一點非常明顯,大家都是親戚。農村有的說,親戚只盼親戚富,我們都希望親戚富起來,我們的親戚有哪一家窮,我們大家都會去資助他。所以這是一種非常堅韌、非常牢固的關係的紐帶,這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一種文化特徵,就是姓氏文化帶來的,給我們中華民族團結起了很大的作用。下邊看:

  【秉姓氏之綱維,昭孝道於兆民。首孝悌而謹信,泛愛眾而親仁。宅敦厚而責己,貴和敬以睦鄰。此博大之文明,其影響至遠深。俾東亞之仿效,令西歐之望塵。】

  這幾句話就是說,我們根據姓氏分成一個家族一個家族的。因為在農耕時代,我們就形成了一種農業鄉村文化,而農業鄉村文化又讓我們形成一種家庭文化、家族文化。《三字經》裡邊就有,「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我們一下子追溯八、九代。但是平時不可能看到九代,所以中華民族,老年人都希望能看到至少是孫子、重孫,叫「四世同堂」,都希望四世同堂,家庭觀念非常之強烈。而這種文化確實影響深遠,亞洲,像韓國、像越南、像新加坡,它的姓氏,姓和名跟中國人一樣;特別是韓國,完全按照中國的所謂當時說《百家姓》來定自己的姓氏,影響很大。看下邊是:

  【斯姓氏之文化,如萬花之繽紛。以教學為先導,訓世代之子孫。遂英傑之代出,推中華之巨輪。】

  這個姓氏文化,深深影響著中華民族。而中華民族,「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是《禮記》上講的,就是要用文化,使人以文化之而為人。特別各家各戶,都特別注意他的子孫的教育,這樣姓氏文化形成的家庭、形成的社會重視文化教育,子孫後代一代比一代強,這是中華民族那種很高的理想。不要一代不如一代,我們非常擔憂我們的子孫不如我們,希望一代比一代強。這種理念通過風化教育,使我們子孫受用無窮。這樣就所謂「江山代有人才出」,我們世世代代都有民族優秀分子,都有英雄豪傑,這樣的英雄豪傑,世世代代的民族優秀分子,就共同推進著我們中華文化,中華歷史這個巨輪的不斷前進。這樣就形成了我們的文化特徵,譬如說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在先秦出來很多,各個姓氏都有英傑出來,都有聖賢出現,儒家的、道家的、墨家的、法家的,當時說儒道墨名法、陰陽縱橫雜、農家小說家,所謂九流十家都有。而最主要的,源流最寬闊的,給我們中華民族起著主流文化作用的,就是一個儒家、一個道家。下邊我們就不能不先說說我們的千古至聖,萬代師表孔子。

  【何幸天降孔子,萬古長夜始晨。刪述六藝經典,春風浩蕩無垠。倡仁義行忠恕,參天地質鬼神。繪大同之藍圖,樂普天之生民。仰止萬代師表,千古至聖至尊。】

  這個『天降孔子』是朱熹引別人說的,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如果老天爺不生至聖先師孔子的話,中華民族的文化一直處在暗夜裡邊。這個比喻非常恰當,的的確確如此,有了孔子,我們民族的光亮就出來了。所以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這說得真不錯,這後人總結的很感慨的話,很對的。孔子,特別是整理了他二千五百多年前,以至三千年的光輝燦爛的文化,成了六經,大家都知道的,《詩》《書》《樂》《易》《禮》《春秋》,整理出六經,這就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頭。特別是描繪的大同世界,真是讓我們歎為觀止。在那個物質極端匱乏的時代,孔子繪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張很具體、很細緻、很完備,而且是很美的一個大同世界藍圖,真不簡單!看下邊,下邊孔子之後就是孟子。

  【繼之天生孟子,光大孔子斯文。磊磊中華丈夫,不屈不移不淫。君子存乎三樂,浩然正氣凌雲。千古義利之辨,亞聖首唱其音。仁政發乎心性,王道肇乎推恩。大哉孔孟之道,中華文化本根。】

  孟子,我的印象,我心裡邊存的,就是一個中華男兒大丈夫。他的大丈夫精神,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的養氣功夫,「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你看看,真是一位大丈夫。而且提出來君子三樂,有天倫之樂,有教化之樂,有對天對地俯仰無愧的那一種快樂,沒有愧對天地的那種是快樂。而且把義利之辨、心性之說都推出來了,特別提出來仁政王道,要求帝王,最高的領導人,你要成為內聖外王,你要做王的話,王天下的話,你必須首先是聖人,要求非常之高。對普通人要求的四端,仁義禮智,對帝王要內聖外王,要做不到你就不合格,這種思想真是讓我們歎為觀止。所以孔孟之道,就成為我們中國文化的本根文化。下邊說老子和莊子:

  【老子經乎道德,五千玄妙之文。循乎道法自然,倡乎反璞歸真。慈儉不爭三寶,箴言永世足珍。危乎上善若水,天地美奐美輪。】

  老子《道德經》五千言,大家都知道的。我覺得最值得說的,他道法自然、反璞歸真,這比較籠統;具體來說,慈、儉、不爭這三寶,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大家都知道的話。這個慈不僅僅是我們人間,人和人之間的慈,父母對子女的慈,長輩對晚輩的慈,而是人類要對生我們、養我們的天地自然的那種大慈大悲之心,這是慈。儉,我們是靠自然恩賜生存發展的,我們一定不能浪費那些天地賜予的資源。而且不能為天下先,我的理解,你不敢和天地自然爭先。後來說的征服自然,向自然索取是我們的任務,現在我感覺到這種說法何其荒唐!所以在中國的老子、莊子,給我們提出了道法自然,讓它自然而然的前進,這樣反璞歸真,不能太人化了,我們還要回歸自然,有很深很深的道理,也是保存人類能夠生存發展的,真是箴言。下邊看:

  【莊周繼之老子,大啟道家之門。逍遙遊乎天宇,唯求自由至真。忘卻物我之界,德充內在精神。無心任其自化,生死終始無論。安然無為而治,是應帝王光昀。】

  莊子像孟子一樣的,像孟子繼承了孔子,而莊子繼承了老子,形成了道家的體系。《莊子》主要在內七篇,內七篇寫得非常精。大家都知道《逍遙遊》,《逍遙遊》講什麼?是希望能夠隨心所欲,求一種真自由;而《齊物論》是泯滅是非,求真平等的;《養生主》是順乎自然,重在衛生的;《人間世》是隨變所適,不荷其累,是論處世之道的;《德充符》是德充於內,追求的內在精神,應物於外;《大宗師》是天地之大,萬物之富,莫不以無心為宗為師,這個講法;《應帝王》就是忘卻形骸,外生死,無終始,任自化,行不言之教,以無為而治天下。這樣,儒道兩家在本土文化當中,我們本土生長出來的文化,儒家和道家成了兩大支柱。看下邊是:

  【儒道華夏脊呂,引領吾族人文。】

  這就是說儒道兩家,引領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走了幾千年。下邊看是:

  【戰亂五六百年,春秋戰國至秦。大漢應天而立,終滅戰火紛紜。高皇下馬歇兵,休養生息民人。】

  從春秋時代生出來那一大批思想家,到戰國,一直到秦二世,亂了五、六百年,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次大亂。怎麼結束的?就是漢高祖劉邦,這是一大貢獻,『下馬歇兵』,下馬治天下,『休養生息』,結束了五、六百年的戰亂。這是值得記的一筆,歷史上值得記的一筆。英國人湯恩比就曾經說,希望有一個世界國家、世界政府。它的模式,用什麼模式來做?就是劉邦,劉邦成立的大漢王朝適應於世界,世界國家、世界政府這樣的組合、組建,天下才能太平,湯恩比這麼說非常有道理。下邊看:

  【清明文景之治,漢武貫朽粟陳。罷黜百家之說,表彰儒學獨尊。三綱五常為則,定我中華乾坤。】

  漢高祖劉邦下馬治天下,讓老百姓休養生息,短短的七十年,經過文景,到了漢武帝,一下子叫「粟陳貫朽」,當時太倉的糧食吃不完,串錢的繩子陋朽了,也花不完。有吃的有花的,經濟發展了,這時候漢武帝做了兩件事,一件事就是西域鑿空,建立絲綢之路,看世界,東方和西方連接起來,建立了一條互通之路、友誼之路、和平之路,這真是一大貢獻。第二條更重要,我認為漢武帝提出的罷黜百家、表彰儒術,也就是獨尊儒術,真是太不得了了!應該說,給我們中華民族長治久安指出了一條很重要的路,那就是,我言簡意賅的講,就是三綱五常,定出這種綱常,就讓後世能夠不斷的前進。我自己感覺到,翻翻歷史,凡是按綱常行事的都是長命王朝,凡是不按綱常行事的都是短命王朝。所以這漢武帝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化建設,由最高的領導集團定出來的,徵求全民族的願望定出來這種綱常太重要太重要,不能失了綱常。所以漢代,一個劉邦(漢高祖)、一個漢武帝,這兩位很不得了,我覺得這種在文化上的建設,使我們受用無窮。

  劉姓的漢室就奠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基礎、國家基礎、政治經濟文化的基礎,非常不簡單。二百年以後衰微了,出來一個劉秀,就是漢光武的中興,看下邊:

  【英主光武劉秀,中興漢室更新。明帝迎佛西來,光耀大漢之門。儒釋道學融會,鐘毓精英拔群。】

  前漢二百年衰微了,王莽篡漢,咱們劉秀這位光武帝又從南陽起兵,就有大漢的再次復興。前面是前漢,這就是後漢。漢武中興讓大漢帝國,又一次光輝燦爛的文明呈現在中華大地上。在這個時候,應該說的一件事,就是印度的佛學正式的進入了中華。主要說漢明帝夜夢金人,第二天召集大臣,說怎麼回事?做這個夢。大臣就講西方有佛教、有佛學,應該學習。後來漢明帝派了兩個大臣去取經,這就是第一次西天取經。從此儒釋道這三大文化融會一起,孕育著我們中華民族的代代精英。看下邊:

  【中原碩學許慎,五經無雙絕倫。撰著說文解字,盡收篆書古文。定義六書之論,造字法理詳陳。蓋世文字大典,昭然通古鑒今。】

  這就說到我們不能不說的,正是因為漢字的這個載體,使我們千年歷史沒有斷裂,萬里版圖沒有分割。這個功勞,我們不能不想一想許慎這個人,許慎應該是做了一分大貢獻。他的《說文解字》就成為中華民族的第一部字典,而他用篆字做開頭,這就上承甲文、金文,下啟隸書、楷書等等,中華漢字一直保留著。中華漢字起的作用是什麼?下邊你看:

  【千年歷史無斷,萬里疆土無分。神乎睹形見義,漢字卓立巨勳。】

  『神乎睹形見義,漢字卓立巨勳。』我們漢字的神妙就在於,你看看它的樣子,它是什麼意思就猜個差不多,八九不離十。所以漢字對我們上邊說的,『千年歷史無斷,萬里疆土無分』,漢字的的確確起了很大的作用。從平面上講,不管你是南方人,你是北方人,東方人、西方人,東南西北,大家說的話,方言不一樣,甚至聽不懂,但是寫下來都是漢字,大家都知道。從古到今這五千年的文明史,靠什麼記載下來?靠什麼沒斷裂?就是靠漢字。如果用拼音文字的話,那變得我們真是不知道什麼了。西方現在已經感覺到了,所以想學我們的漢字,這是歷史必然的。因此我們應該把我們的漢字、漢語、漢文化,為世界人類服務。下邊兩句話就是:

  【漢文漢典漢學,立極上下古今。】

  大漢,剛才說大漢給我們打下了基礎,其中最重要的載體就是漢字,漢字形成了漢文、漢典、漢學,這成了我們上下古今的一個標杆,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漢字、漢語、漢文化,成為世界人類的寶庫,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它是世界的,它是人類的。這是漢代。

  下邊都知道漢唐盛世,在唐代也有很大的文化貢獻,一個就是《群書治要》的纂輯,一個是佛學的大發展。大家都知道,唐僧的西行、鑒真的東渡都在唐代。好,看看下邊的:

  【繼之李氏大唐,一代明君直臣。編纂群書治要,盛世巍巍崑崙。大海不捐細流,泰山不棄微塵。博大盛唐氣象,昂揚盛唐精神。】

  這是盛唐。『一代明君直臣』,李世民真是個明君,正是有了這樣的明君,才有了像魏徵這樣直言敢諫的直臣、忠臣,這是歷史上少有的。譬如有一天,唐太宗不到退朝的時候就回來了,長孫皇后一看,聖上怎麼早早就回來了?趕快迎上去。一看聖上滿面怒容,而且嘴裡邊還在自言自語,想要殺了這個鄉巴佬、這個田舍翁。於是長孫皇后就問說,聖上你說要殺誰?李世民回答就講是,魏徵當庭辱我,讓我下不來台。長孫皇后二話沒說,就回到寢宮,穿了一身祭天祭地祭祖先的大禮服出來,到太宗面前一跪,大禮一拜,說恭喜聖上、賀喜聖上。李世民正生氣,喜什麼、賀什麼?說我有什麼喜?賀什麼?長孫皇后就說,我們恭賀有一個聖明天子,有個明君,可以保我們盛唐世代相傳,綿延不息。李世民就想,我怎麼是明君?長孫皇后就講,有明君方有直臣,不是你這明君哪有直臣?有直臣必有明君,不然魏徵有幾個腦袋你砍?你多次說要殺他,你一直沒殺他。真是明君直臣,是我們鎔鑄大唐盛世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條件。這樣一說,李世民就破怒了,就是怒氣煥然冰釋,破怒為笑了。我就覺得,所以有個大唐盛世,真是明君直臣,還有個賢皇后。這真是歷史成功的借鑑,這樣就鎔鑄成了盛唐氣象和盛唐精神。就到現在,儘管我們很發展發達了,很進步,但是比起盛唐氣象和盛唐精神還有差距,那種盛唐氣象、盛唐精神真是高高的史鑑,我們要照著學。好,下面看:

  【儒道蓬勃再興,佛學光大彌新。】

  這時候,儒家經過魏晉南北朝衰微了,到了唐代又一個復興,漢代作述,唐人作疏,對我們儒學經典的蒐集、整理、闡釋做出了一代貢獻,更重要的是佛學光大。下邊就是唐僧西行、鑒真東渡的事,那真是光輝燦爛。看看下邊的:

  【西行取經玄奘,東渡弘法鑒真。玄奘十萬里程,無畏艱險苦辛。十年大乘精研,天竺雲雷萬鈞。戒日王等欽慕,爭相謁見上賓。曲女城會論辯,僧眾七千餘人。印度十八國王,頂禮膜拜敬忱。】

  這是寫唐僧玄奘往西行取經,一趟五萬多里,返回來,一去一來就十萬里,真是艱難險阻,我們現在難以想像。到那去之後,十三年精研大乘佛法,驚動了整個印度。當時戒日王等十八國的國王非常景仰這位東土的聖賢高僧、大德高僧,最後就讓大家辯論,其他一些學派要跟唐僧進行辯論。於是在曲女城大會,稱為佛學史上很盛大的一次集會,當時有七千多人參加,印度十八國王都列席,都聽。結果辯論會上唐僧做為壇主,做為一個論壇的壇主,沒人辯得過。最後印度戒日王,他們就讓唐僧騎上大象,誇官遊行,那是中國人在海外所得的最高榮譽。好,咱看看下邊,『曲女城會論辯,僧眾七千餘人。印度十八國王,頂禮膜拜敬忱』,下邊是:

  【賫返經像舍利,安民護國寶珍。太宗延師輔政,無限仰賴景欽。辭以闡揚佛法,終生弘道緇門。譯經六百餘部,大業前無古人。】

  唐僧西行取了經,特別給我們中華民族帶回來什麼?歷史記載是帶回了經書六百五十七部,十年間跟他弟子一共譯出來了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還寫了《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行的親身經歷,他經歷了一百一十個國家,以及傳聞的二十八個國家的山川、地理、物產、習俗等等,真是把印度文化帶回我們中華。而且帶回來還有佛像,還有舍利子,說實在話,都成為了我們的國寶。再看下面,下邊是鑒真東渡。

  【鑒真學融五明,普救疾苦病貧。五番東渡未果,篤志不退初心。雙目失其光明,悲願歷劫彌貞。六渡終至東瀛,畢生傳法日本。太后天皇受戒,封號傳燈師尊。構建唐招提寺,日本佛剎領軍。留下國醫祕方,日稱漢醫聖人。】

  鑒真是六次東渡,前五次沒成功,而且雙目失明,但是他不棄初心,第六次終於成功了。到日本之後傳佛戒律,佛學的戒律,讓日本人非常傾倒。而且建立了招提寺,那是日本國裡邊最大的寺廟。再一個就是鑒真通五明,融通五明之學。五明是什麼?是五門學科,就是概括當時所有的知識體系,聲明、因明、醫方明、工巧明、內明。聲明最重要就是語言學;醫方明就是中醫,我們的國醫;工巧是建築一類的,所以是實用科學、理論科學都在裡邊。鑒真融會五明,就帶給了日本人,日本受益無窮,不僅是在佛學他們上了大台階,成為一代巔峰,而且在醫學,特別是我們的國醫,拯救了日本這些勞苦百姓們,解救了他們的病痛,那種疾苦。當時稱鑒真是中國的醫聖,醫藥大聖,聖人,稱為『漢醫聖人』。下邊是:

  【皇皇儒釋道學,三足中華鼎樽。】

  到唐代,大唐盛世鎔鑄起來了,這時候儒釋道也完全融合,成為我們中華文化大鼎的三條腿三隻腳,缺一不可的。

  看看下邊該趙宋了,姓趙的建立的宋朝。前面姓劉建立了大漢,姓李建立了大唐,再看看姓趙的建立了大宋。

  【趙宋學術大興,巍然屹立巔峰。三蘇歐陽司馬,比肩卓爾文宗。心性義理之學,杲杲巨曜當空。五子導夫先路,朱子集其大成。大學中庸論孟,四書先乎五經。明德親民至善,格致修齊治平。要乎經國治世,必乎身體力行。】

  宋代是中華文化史上、學術史上一個巔峰,不管是文學、史學、哲學,都是一代巔峰。從文學、史學方面說,『三蘇』,蘇東坡和他父親蘇洵、和他弟弟蘇轍,這三蘇,一門三蘇,唐宋八大家佔了三個;還有歐陽修,一代文宗;還有司馬光寫的《資治通鑑》,史學。所以在北宋的時候,學術非常發達,它史學和文學都很不得了。特別是北宋五子,五個哲學家、思想家,這大家都知道的,周敦頤、邵雍、張載、二程。除了周敦頤是南方人,這四個都是中原人(河南人),中原真是出聖賢。這些人,北宋五子,把儒家的義理之學推上了一個巔峰,成就非常之大,影響也至為深遠,所以也就稱為「北宋五子」。

  朱子大家都知道,那是集大成的一代,一代集大成的學術大師,也是思想家。南宋的朱熹把《禮記》中的《大學》《中庸》,根據前人提的就定下來,《大學》《中庸》和《論語》《孟子》合稱四書,做為入門之學,以修齊治平倡導經世致用,一直影響宋元明清各代,影響非常之大。特別在『四書先乎五經』,這種理念主要是,儒家強調的是經世致用,怎麼經世致用?唐代的韓愈和他的弟子就提出來,《禮記》四十九篇,就把《禮記》的《大學》《中庸》提出來學。特別《大學》裡邊,提出來中華民族的奮鬥目標,中華民族的人生觀、價值觀,如何實現奮鬥目標的這種理念,提出來很高的中庸的哲學境界,非常不得了。所以宋代值得一說的,是一個學術的巔峰,特別是義理之學,宋代的理學一直延到明代、延到清代。

  下邊我們看看,到清朝前期,又有一個值得說的大事情,那就是:

  【至清又現康乾,驚天鴻製巨型。輯纂經史子集,四庫全書總成。五千年之典籍,庶乎盡收其中。金玉曷比精美,海嶽曷比沉雄。】

  在康乾時代編撰出來的,中華民族的經典總集《四庫全書》,真是金玉都沒法比的,金玉的精美沒可比的,海嶽的高深也沒可比的,《四庫全書》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總結。當時有三百六十多位高官、學者來編撰,三千八百多人來抄寫,抄出七部《四庫全書》,分別藏在南北各地。一共是多少?是三千五百多種書,從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蒐集了三千五百多種書,編了七萬九千卷、三萬六千冊、八億字,八億字的浩大工程,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古代所有的圖書典籍,所以稱為《全書》。這也就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寶庫,實際是世界人類的寶藏,真是應該貢獻出來。台灣和大陸這些年印了很多,我們的上淨下空老教授,我們敬愛的這位老人家,他分送了世界各國,影響非常之大。大家都說,這不僅僅是你中國的寶庫,是我們世界人類的寶庫。我覺得真是受到世界的景仰。這是清代做出的事情。看看下邊:

  【中華民族萬姓,共創燦爛文明。】

  這就是中華百姓、中華萬姓創造的,中華民族創造的,各家各家、各系各系,大家共同創造出來的文明。但是一百年來,的的確確,我們自己把自己最好的東西有些唾棄了,非常遺憾的事情。下邊看看:

  【惜乎百年失措,幾毀千載傳承。綱常倫理道德,自棄自唾殆空。人心迷乎利欲,澆薄亂乎世風。斯文殆乎掃地,蒙昧不知典經。】

  這『百年失措』,我覺得真是可以痛哭、可以流涕、可以長嘆息,真是。不過一個偉大的民族,必有精英在焉。我們不能不永遠記著,在最低下的時候、最式微的時候,在最衰微的時候,那些為我們力挽狂瀾、扭轉乾坤,轉乾扭坤的這些人物。下邊看:

  【偉哉中華民族,其間必有精英。鄧公揮手振臂,力致本正源清。卅年改革開放,紅日東方再升。集我萬姓智慧,再築文化長城。共圓中國之夢,偉大民族復興。中國傳統文化,日月經緯西東。慷慨分享人類,攜手並進大同。】

  鄧公的大手一揮,改革開放短短三十年走了西方人三百年走的路,國家崛起,經濟騰飛,科技發達,確實令世界刮目相看。要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把先進文化不僅自己繼承弘揚,應該推向全世界,為全世界人類服務,這種宏願我們應該,整個中華民族真應該是努力的實現,實現這個宏願。而且我們優秀的先進的傳統文化,應該為世界人類分享。我們攜手共進,實現大同,實現英特耐雄納爾,實現共產主義。好,最後幾句頌詞:

  【秋日朗朗,情溢香江。萬眾肅立,敬致烝嘗。列宗列祖,佑我家邦。為祈為禱,伏惟尚饗。】

  這是我們乙未中元之祭,在香港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前,我們萬眾肅立,敬致祖先。我們不能忘了我們的祖先,更不能忘記了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我們虔誠的來祭祀我們中華民族的萬姓先祖,用此來激勵我們中華民族,中華民族的每個分子,為實現中國夢,為實現我們的民族復興,為把我們的優秀文化慷慨奉獻給全世界全人類,為世界人類服務,我們中華民族藉此應該奮起奮進,實現我們的宏願。好,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