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了凡四訓》學習分享(二次宣講)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十三集)  2012/12/10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84-0023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們《了凡四訓》的課程,上一次講到大善跟小善。在談論這個大善、小善,最後的總結非常精闢:「故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少而大;苟在一身,雖多亦小。」所以這個大小,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心量,做每一件事我們是存什麼心,心量大,福就大。

  比方我們養兒育女,我們的心境是要把他教育成聖賢、棟梁之才,來為社會國家奉獻,那這樣的心量養孩子也是功德無量。我們看歷史當中很多聖哲人,他們的父母都有這樣的胸懷。我們看孟母三遷,為什麼這麼用心?就是要把他教成聖賢。

  包含我們辦一個企業,做一個事業,就為了自己多賺點錢?還是為了我做的這個事業可以成為民族的品牌,振興民族自信心,可以照顧好員工的家庭,可以落實傳統文化,成為企業界傳統文化的榜樣,讓大眾都對傳統文化有信心?所以每個人辦企業得到的福報不一樣,因為他的存心不同。一般在商業當中,我們常常聽說「在商言商」,這一句話的意思好像就是說,一定要先把什麼擺在第一位?把錢擺在第一位才像商人。其實,五千年來真正好的商人從來沒有這麼說過,就這幾十年商業界才這麼說的。在整個中國商業特別受肯定的有山西的晉商、安徽的徽商,他們都強調的是道義。他們說到,像徽商講的:利緣起義,由義生利,義在利先,財自道生。這個是老祖宗的教誨,老祖宗重視道德,所以各行各業都出聖賢,因為都把道德用在每一個行業。在教育界孔子是代表,至聖先師;在政治界,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是代表;在醫學界孫思邈、華佗這一些人都有聖賢的胸懷,都有慈悲的心腸。各行各業,包含商道都出聖賢。春秋時代的范蠡,財神是范蠡就是陶朱公。好像現在比較少拜陶朱公,可能是這個故事知道的人不多,現在都拜關公,也沒拜錯,關公表什麼?義。所以「義在利先,由義生利」,這個沒拜錯,關公是義薄雲天。確實各行各業都走正道,它才能長久。

  不只是各行各業,當媽媽的也是聖人。扮演好自己每一個角色可以成聖人。大舜扮演好兒子,他是至孝,他成為聖人;周朝的三個女子當好她媽媽的角色,這個留名青史,叫三太,太姜、太任、太姒,三代女子都是聖人,所以周朝出的聖人最多,都是她們教出來的。所以我們稱結了婚有小孩的女子叫太太,大家知道意思嗎?就是人家叫我們「女聖人,妳好」的意思。我們每一次被人家叫:「陳太太」,就是提醒我們要有聖人的德行去教育好孩子。每被叫一次,我們就每一次要砥礪自己、期許自己:「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也不枉我們的祖先留下來這麼好的榜樣,又透過這個榜樣,有這樣的稱謂來提醒我們整個民族的女子,您看這個用意多麼的有智慧,又愛護後代子孫。

  在現代商業界,我也見到很多確實有道的企業家。像江蘇蘇州固鍀集團,它的董事長吳念博董事長。我很幸運這一次到斯里蘭卡,從第一天到離開都是跟吳董事長住在一起,所以我常常就可以給他挖寶。他確實真的是沒有自私自利的心,他聽了師長教誨,要把他的企業辦成一個大家庭,要有恩義、要有道義,他聽了之後很感動就照著做。然後他的企業就叫「幸福企業」,就是讓所有的員工幸福,還要讓所有的客戶,包含當地的居民還有政府都要一起幸福,而且參觀過他的企業,他們做得很好,去學習的已經一千多間,這個一千多間應該是三個月前的數字,我看現在可能不止了。我跟吳董事長聯繫的時候,他們都在忙著接待,因為很多認同傳統文化的都來他這裡參觀學習,連韓國非常知名的,在企業界很有影響的新範式都找他到韓國去演講,整個韓國企業界很多重要的人物都跟他見了面,對他企業經營這一分道義的存心,照顧好員工,讓他們的家庭、人生幸福,都非常感佩。像他們公司的孕婦吃飯的時候都有特別加菜,都特別注重她們的健康、營養,所以我看他們公司的孕婦接受訪問的時候說想多生幾個。這個時代人都不想生孩子了,到時候老人化會比較嚴重,所以他們這一分愛心讓這一些懷孕的同仁胎教做得很好。

  我們想到《大學》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是理論。吳董事長沒有私心,所以他身修;他這個企業是一個大家庭,他家齊;他底下的人有四百多個做義工,一個很大的為社會做服務的團隊,四百多個義工,這是治國;他做很多服務社會的事,再加上全國有一千多個企業跟他學習,這個功在國家,現在韓國、還有國際間的公司都向他學習,這是平天下。讓所有企業界的都重視道義,不要爭權奪利,這個世界才會安定,所以這個是辦企業都能「志在天下國家」。

  當然吳董事長還有他的團隊功德無量,不過還有一個人的功德更大,大家知不知道是誰?吳董事長的媽媽。是不是?她培養這個孩子。所以古人很懂,一個國家的棟梁之才,他的父親去世了,每一年都用大夫(大官)的禮祭祀他的父親。這個告訴天下的人說,這一個人為國家栽培了一個棟梁之才,每一年都祭祀他。所以古人這個文化都是飲水思源、知恩報恩,所以「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這個「追遠」就是恩德再遠都不會忘記,每一個人都念恩,這個社會當然人心就厚道。就像東漢時候,皇帝派使者到印度帶回來很多佛家的經典教誨。當時有一匹白馬,幾萬里跋涉,最後把經書載回來,載回來以後累死了,所以第一座寺院叫白馬寺。我們東漢的祖先連馬的恩德都希望長久地紀念,不要忘了這個本,連對馬都這麼感恩,更何況是對父母,對自己有恩的人?所以這個知恩報恩的人生態度,一定要深植在自己的心田,以身作則,用身教來影響孩子。

  我們看下一個善的分辨。善的分辨有八個角度,這是第八個角度了。我們一開始講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最後「有難,有易」。

  【何謂難易。先儒謂克己須從難克處克將去。】

  儒家很多先哲們都說到,克己的功夫要從什麼處下功夫?從最難的習氣去克服、去下功夫。

  【夫子論為仁。亦曰先難。】

  孔子在《論語》當中,談到『為仁』的時候也說到要『先難』,先從最難的習氣去克服。因為人隨順了習氣,他就是自私自利,他就很難去體恤別人。我們看這個「仁」字,這個是會意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二,就是兩個人,想到自己就能想到他人,其實就是處處能夠設身處地。能設身處地,要把自私先放下才做得到,有一句俗話說的,「養子方知父母恩」,有沒有道理?你們怎麼沒有反應?你們都是當爸爸媽媽的人,這句話還沒體會,那不行,有點麻木了。這句話一般自己當了父母,感覺到了。自己有沒有想起,十四五歲那個時候,自己想怎麼幹就怎麼幹,也沒有考慮到父母的情況。比方說花錢花得很凶,那父母的心在滴血,自己那時候一點感覺都沒有;現在自己成家了,才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全部要錢。

  我也是比較鈍,後知後覺。我自己領了第一份薪水,我記得是台幣一萬八千塊錢,那個不多,很少,我拿著那個薪水想一想,我假如拿這個薪水,我的大學也念不了。而我們三個孩子都在念大學,父母眉頭都沒有皺一下,不願意增加我們心裡的負擔,很多的辛苦,很多的生活上的挑戰都是父母扛下來的。我們有這個體會了,能不能時時提醒自己,不能等到十年、二十年以後才知道父母的辛苦,才知道親人的不容易?應該現在就要練習設身處地換位思考。

  所以儒家講「恕道」,「恕」,如其心,你能感同身受,慢慢你時時能夠體恤別人,慢慢就契入仁道,仁愛的大道。所以孟子講「強恕而行」,這個「強」就是一開始不斷提醒自己要設身處地,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跟自己的感受去思考。「求仁莫近焉」。你比方太太煮飯、炒菜出來,幾個先生知道廚房裡很熱?除非自己去炒一段時間就知道了。不知道的時候,炒出來有時候還要嫌東嫌西的。所以當太太不容易,忍耐的功夫要很強,有的先生不能夠體恤。嫌了一二十年,太太最後終於罷工了,說:「你自己煮」。所以真正體驗過的人,像我自己曾經種過菜,從種完以後,我吃菜從來沒有再浪費過了,一定都把它吃得乾乾淨淨的。

  這個恕道容不容易?當主管的請舉手,你們都這麼客氣。大家看我們在做下屬的時候,看著那個主管,怎麼都沒事幹?這個也不對,那個做得也不好,批評得很厲害。突然自己升官了,升到主管的位子,真不是人幹的事情。所以要常能換位思考,真的不容易。所以這個「恕」,要怎麼?要勉強自己,時時在他的立場來思考事情,批評就不會這麼刻薄,不然人沒有省察到這一點,愈批評人愈傲慢、愈刻薄就不好。

  有兩個老太太在一起談話,其中一個唉聲嘆氣說:「我命真不好,我那個媳婦都把家裡的好東西往她婆家拿,我老了才歹命!」那另外這個朋友,兩個老人說,「妳真可憐,真可憐,看開一點」。接著這個可憐的人就問對方了:「妳最近怎麼樣?」「我最近很好,我女兒嫁出去以後,都把好東西往家裡拿。」你看她當下也沒有覺得不對、不好,人這個自私放不下,佔人家便宜都覺得沒什麼,吃一點虧就跳起來了。

  所以「先難」,要放下自私自利,念念為人著想,確實不容易,但是也唯有能夠念念為人想才能擴寬我們的心量,才能是真正有福的人,處處只想自己的人決定沒有福氣的。你說現在這個人很自私還挺有福的,那是他祖宗留給他的,他遲早要花光的,所以看事情不能看得太短淺。

  剛剛講這個難易,在佛門有講到「貧窮布施難」。他已經很窮了再叫他布施,確實有難度。他生活都很困難了,你還叫他布施,好像要割他的肉,但是這麼難還做得到,上天降給他的福報就非常大,而且非常快。我們接下來經文當中有舉到例子。

  【必如江西舒翁。捨二年僅得之束脩。代償官銀。而全人夫婦。】

  江西這個地方有一個舒老先生,這個『翁』就是比較上了年紀的人。他剛好從事私塾教育,教書本身收入就不是很多,他在湖廣一帶教了兩年的書,這些家族、家庭的家長給他的供養,這兩年僅得的供養,就是束脩,給老師的供養。

  兩年,約著同樣是江西的這些教書先生一起坐船回家,回江西去。結果在路上,因為中國有很多大河,他們坐船回家。剛好,中途休息,登岸散步,聽到一個婦女哭得很淒涼,他就問她到底什麼緣故,她說:「我丈夫欠了官家十三兩銀子,結果拿我去償還。我假如離開了,我的這個孩子沒有我的哺育必死無疑,所以我悲痛難以控制。」當然這個舒翁聽到這裡惻隱之心就生起來了,他不能見死不救,他馬上就安慰這個女子,說:「妳不要擔心,我們船上有很多同道,都是江西人,都是在教書的,我們每個人出一兩,妳的事情可以解決。」

  他就趕緊趕回來給所有的朋友講,大家出一兩,她現在這麼痛苦,甚至都有自殺的傾向,大家發發慈悲心。結果一個人也沒有應他,因為賺得又不多,離家這麼久了,大家也都不肯拿出來。他也沒有辦法狠心說不管,他就把二年的供養全部給她,幫她解決這個問題。結果離他們家還有九十公里,他所有身上的財物全部沒有了,結果旁邊的朋友就罵他:「活該,誰叫你管閒事?」就說這些風涼話,有一些比較有良心的,也可憐他,找他一起來吃飯,因為他沒錢。而且這個舒翁很厚道在哪裡?人家請他吃飯,他不敢吃飽,因為他覺得這些朋友也不是很富裕,就吃一點不要餓扁了就好了。

  終於到家了,一進家門就說:「太太,我已經餓了兩天了,趕緊煮飯去。」他太太說:「米呢?等你拿米回來」他說:「去跟鄰居借。」他太太說:「不知道給人家借多少次了,就等你回來還了,沒辦法借了。」他給他太太講,他把十三兩銀子捐掉的事情。諸位太太,聽故事要契入境界,聽故事的時候妳就是這一位太太,妳先生現在跟妳講,全部捐掉了,你會怎麼樣?昏倒?還是給他趕出門去?結果,你看他太太怎麼接:「原來如此,相公做了一件大好事,沒問題,我有方法也可以讓你吃個飽。」我有家常飯可以讓你吃飽,她就出去山上挖苦菜還有苦菜根煮爛,還是吃飽了。所以這個舒翁不簡單,他太太更不簡單,所以他們夫妻叫「領妻成道,助夫成德」。

  有沒有想起我們之前講的故事,鄞人楊自懲,他在監獄裡面任職,有一個犯人被打得那個血都噴出來了,他跪下來求情:大人,別再打了,上面的人都沒有把底下的老百姓教好,不能這麼嚴厲的處罰老百姓。「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不能再怪老百姓了。很多犯人都餓了好幾天,他家裡都已經快沒米了,回去找他太太商量,他太太還是把米拿出來給快餓死的這些犯人。所以這夫妻都很不簡單。

  吃飽了,晚上就寢了,突然聽到窗外傳來聲音,說「今宵食苦菜」,今天晚上吃苦菜,叫「今宵食苦菜」。「明歲產狀元」,明年可以生一個狀元郎。你吃不吃?他們夫妻同時聽到了,這個是很吉祥的感應,兩個人披上衣服向天拜謝,明年生了兒子芬,果然中狀元。這個江西舒翁。接著我們看下一個:

  【與邯鄲張翁。捨十年所積之錢。代完贖銀。而活人妻子。皆所謂難捨處能捨也。】

  存了十年的錢全部捐掉。這個邯鄲是在河北省。這個張先生家裡很貧窮,而且還沒有兒子,那這個代表什麼?命中沒有福,又沒錢,又沒子嗣,沒有孩子。然後他拿了一個酒罈就每天這樣存錢、存錢、存錢,十年把這個酒罈給存滿了。結果剛好他的鄰居欠了錢,要拿他太太去抵這個錢,而他的三個孩子都很小,假如他的太太真的離開,可能這三個孩子很難養得活。張翁看了之後很不忍心,他有一個動作很可貴,「乃謀諸夫人」,他找他的夫人商量,這是對夫人的尊重。

  有時候我們做好事很激動自己就去做了,都沒跟另一半商量,夫妻是同體,我高興就好了,反正是好事,她假如不願意做,她不就沒善根,這個是不對的,尊重都要在這些細節的地方。像南京居美馨公司的葉總,他當時把他公司很大一塊地還有建築物拿出來蓋傳統文化中心,他要捐。這麼好的念頭,他第一個考慮就是我先找我太太商量,找完太太再找父親商量,都理解了,都支持了,他才去做。最親的人都應該處處能設身處地、能尊重對方。不能做好事就顯得強勢,這樣會讓人家反感、不能接受。所以這些夫人都不容易,看到自己的另一半有道德,都全力支持他。

  他太太也認同他,結果要幫助對方,一罈錢還不夠,最後他太太把首飾拔下來,才湊夠錢,他的夫人真是有仁慈之心。當天晚上就夢到有一個神仙抱了一個孩子送到他們家來,後來就生了弘軒先生,子孫相繼登科。大家注意,相繼登科,就是後代考上進士的,好幾代這樣傳下去。所以妳的首飾要不要拿出來?我的意思就是該幫助的人我們要幫助。所以這個叫「難捨處能捨」,都是所有的積蓄拿出來。接著我們看到:

  【如鎮江靳翁。雖年老無子。不忍以幼女為妾。而還之鄰。此難忍處能忍也。故天降之福亦厚。】

  愈難的事情能做到,上天降的福鐵定是愈厚;容易的事福沒有那麼大,難的事福就厚。

  這個鎮江在江蘇。鎮江有一個靳先生,他五十歲了還沒有兒子。古人很強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都希望能夠有好的子嗣繼承祖先的血脈。他也是教書,在金壇這個地方,他的太太看他五十歲了,她也覺得沒有為靳家生孩子,她覺得也過意不去,她就賣了自己的首飾跟手鐲,然後買了鄰居的女孩來當先生的妾。結果他先生回來了,太太就都幫他打理好了,還倒了酒在房間裡面,然後就告訴他先生,意思就是幫他找好當他的妾。告訴先生講到:「我年紀比較大,可能沒有辦法生育了,這個女子也很善良,我把她買來做你的妾,或許可以延續靳門的血脈。」他先生這個讀書人也很老實,聽了臉都紅了,然後這個太太怕丈夫不好意思,她就出去了,就把先生跟這個年輕的女子留在房裡,他太太還把門鎖起來。

  結果沒一會兒,突然聽到聲音,他先生從窗戶跳出來。她把門鎖了,她先生從窗戶跳出來。然後對著他太太講,這段話我感覺是感人肺腑。他對他太太講:「妳這分心意非常的深厚,不只是我感恩妳,我歷代祖先都感恩妳。但是這個女子小的時候我常常抱她,我是看著她長大的,她小的時候我就常常祝福她,希望她嫁個好人家。我現在這麼老了又有病,不能娶她,對不起我的良心,也對不起她。」所以這個讀書人不願意違背自己的初心,也不願意耽誤了對方的人生,雖然他們是付了很多錢把她買過來了。結果後來太太看也不能勉強他的先生,就把這個女子還回家去了。

  結果奇跡出現了,他太太就懷孕了,明年就生了個孩子叫貴。當然,他爸爸五十一歲才生他,那是貴子,十七歲就考上舉人,又連捷,就是馬上接著又考上進士,十幾歲就考上進士了,而且當了宰相。這個叫什麼?『難忍處能忍』,能忍什麼?忍住自己可能會斷的子嗣,忍住女色當前還是能保持他的初心,這個都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天降之福亦厚』。接著,經文總結到:

  【凡有財有勢者。】

  有錢財、有地位的人。

  【其立德皆易。】

  有地位的人影響的人群多,他有一個善的行為,他有一個善的決策受益的百姓就多。就像袁了凡先生在當縣長,那個縣很大,他一個政策減稅收,受益的百姓就可能是成千上萬,所以『立德皆易』,積德行善比較容易。

  【易而不為。】

  容易而不去做。

  【是為自暴。】

  那就自暴自棄了。為什麼是自暴自棄?他看到人家貧窮苦難坐視不管,他的良心已經被自私、被欲望給障礙了,那當然是自暴自棄。所以俗話常講「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得了以後要再捨。因為錢是「通貨」,「通」要讓它流動,它不流動,所以叫「有水斯有財」,水會流動,跟錢也要流動一樣,假如水不流動,它就會發臭,錢不流動會怎麼樣?「積財喪道」。積了錢財傷了自己的仁道,最後變成什麼?守財奴,那當然就自暴自棄了。而且自己很吝嗇,吝嗇的人一定生奢侈的子孫,這個叫人算不如天算。所以「鄙嗇之人」,就是很吝嗇的人,「必生奢男」,這個都是因果的循環。

  在民國初年,曾國藩先生的外孫叫聶雲台先生,他寫了一本書,大家應該聽書名就很有興趣,叫《保富法》,怎麼保持財富的方法。你們回去上網就抓得到了。大家希不希望保持財富?你們都樂天知命不簡單,果然是學了《了凡四訓》的人,不用強求,「命由我作」。保持財富的方法,他裡面舉到很多,因為他住在上海,那個富可敵國的人他見了不少,其中有一個姓周的大富翁。從清朝到民國,他的財產有多少?三千萬大洋,三千萬大洋假如依現在的馬幣算應該是多少?那不得了,大洋,一個大洋可以買很多東西,他三千萬大洋。他說,我留住財物的方法,就是只要錢進我的口袋誰也拿不走。他覺得他厲害,他這麼積了錢財。其實坦白講,他是痴福,他愚痴!他祖先留了很大的福給他,他不明理,他有十個子孫,三千萬分成十份每個人三百萬,結果不到幾十年他這十個子孫全部錢財完全敗光,甚至有人沒有立錐之地,連生活都困難,這個都是真實的,聶雲台先生看到的結果。所以「積財喪道」是真的不是假的。

  人這一生要了解到,錢財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你們有沒有看過,哪個人死了把錢帶走了?有些子孫還拿個金子塞在……真是!這個不讀書之過。這樣能幹什麼?所以人真正能看到人生什麼是最重要,什麼是比較不重要的,這個輕重緩急你能看得懂,你的人生跟一般的人經營絕對格局不同。

  諸位長輩、朋友,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帶得走的東西。你的人生假如能先看到最後一刻,你再來經營人生感覺就不一樣了。人就是忙忙碌碌、忙忙碌碌,然後忙到什麼時候?突然有人告訴他,你還剩下三個月的命,他才想到死這個問題了。其實我們看人生最後一刻,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有一樣,他當大官或者是乞丐都一樣,最後一刻什麼?喘氣,是不是?對,最後一口氣吸不來了不就走了?兩手兩腳一癱就沒了。什麼帶走了?連身體都沒帶走,身外之物帶得走嗎?所以人幾十年,就忙那個根本帶不走的東西,不是很冤枉嗎?忙到最後患得患失,人到老的時候斤斤計較,一塊一毛都不拔,看人家有錢羨慕得要死,看人家子孫當官了每天在那裡嘮叨:「人家一個月賺一萬馬幣!」那你看多苦,連臨終在醫院裡還抓一把錢,他安心。所以人看到最後一刻,外在的東西都帶不走,只有自己的靈性、智慧帶得走,你的人生格局就不一樣。

  你這一生能讓你的智慧提升到聖賢境界,你就沒有白來,而且你給子孫是大福,孔子、范仲淹他們子孫幾千年都受他們庇蔭。所以有沒有智慧來經營人生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這一生所作的一切善統統跟到你的下輩子去,人真的明白了,這一生絕不造惡業,為自己的生生世世打算。《三字經》講的「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他活到八十幾歲,有一天晚上洗了澡,跟親戚朋友打打招呼,歡歡喜喜跟他們說「我要走了」,講完坐在椅子上,頭一點就走了,生天去了,走得多自在。

  諸位長輩、朋友,現在大部分的人怎麼走?你有沒有見過說:「拜拜」,就「哢」,一個都沒見過,但是有人真的辦到了。真的辦到了,這樣的例子現在比較少,但確實有人,你看他生死自在!他明白什麼?身體不是我,靈性才是我,這個身體是個工具,不要變成負擔,用八十年不能用了,換一個更好的身體,他不會貪著,人為什麼死的?死不了,他覺得這個身體是我,他放不下,再放不下最後還得放下。所以現在這些道理能早點明白,你經營人生決定是不一樣。

  真正明白靈性、智慧帶得走,那應該用自己這一生的福報來提升自己的靈性,來造福社會,來積累功德,這個是你以後完全可以受用的。確實人是「取之社會,用之社會」,這個態度人沒有形成,都覺得「錢是我賺的」。這句話有沒有道理?Hello,「錢是我賺的」。拜託,沒有人給你買東西,你能賺錢?沒有你的員工跟你一起流汗,你能賺錢?沒有國家安定,你現在到非洲去你賺賺看?現在那麼多人餓死了,你還每天可以安居樂業,多少的因緣付出在裡面?所以現在人講那個話都太自私,所以古人說「取之社會,用之社會」。我們一天的需要,請問有多少個行業在幫助我們?你沒有算過,你一起床,鬧鐘是人家賣的,棉被也是人家做的,你還有蚊帳也是人家做的,你站起來那個地也是人家鋪的,有沒有?再來你要照鏡子,鏡子也是人家做的,你那自來水,自來水公司也是……那請問大家,你從今天睜開眼睛到現在有多少個行業服務過你了?是,我們從這個社會當中獲得的福報,也應該要用之社會,怎麼可以都變成自私把在手上?

  這一句「易而不為,是為自暴」,所以功利社會一百個人當中絕大部分的人都在心性墮落,很可惜。這一輩子當了人,天地人是並列三才,結果搞成守財奴,搞成欲望的奴隸,冤枉。變自暴自棄了。

  【貧賤作福皆難。】

  他貧窮沒有地位,要去造福比較不容易,比較困難。

  【難而能為。斯可貴也。】

  很難他卻能盡力去做,所以非常難能可貴。

  我們前不久講到的「二文錢」,她身上就只有二文錢,她全部布施出來,最後「入宮富貴」,當了王妃,這個也是『難而能為』。包含前面講的十個善行很多也都是不容易,都傾其所有去幫助人,所以很可貴,「天降之福亦厚」。

  從這八個角度來分析什麼才是正確的善,其實從根本上看,就是從他的存心去判斷。心量大就大善,心量小就小善;心裡面完全的無私他是真善,他是正、端,他是端的善,不是曲的善。這個念頭裡面夾雜任何自私自利,那他就不是真善,他是假善,他是曲善。所以從根本上看,看他的存心。我們可能會看到,很多人修善積德好像命運也沒有轉。原因是他斷惡斷得不乾淨,那他的善也沒有辦法修得很圓滿。所以《了凡四訓》第二個單元就講「改過」,放在積善的前面是有道理,這些習氣每天還在造作罪業,善都漏掉了。所以還是要重視斷惡,還要積極的修善。接著經文又講了:

  【隨緣濟眾。其類至繁。】

  剛剛,善已經跟大家講過了。我們俗話常說有兩件事情不能等,「一個是行孝,一個是行善」。為什麼行孝不能等?因為父母大我們一輩,我們想回報的時候很可能,「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行善為什麼不能等?假如我們剛好沒有福報了,厄難要現前,這個時候不積極行善,可能「祿盡人亡」,你的福報沒有了,「黃泉路上無老少」,那就很遺憾,不只是他的遺憾,全家人、所有親人都遺憾。

  我們看這個時代功利主義太盛,所以人損人利己的風氣比較強,甚至於破壞整個大自然,造的罪業大。所以「作不善降之百殃」,這個在《尚書》告訴我們,「作善降之百祥」,這句話就已經從我們個人的吉凶禍福講到整個世界、整個地球的吉凶禍福,就一句話就講完了。

  前幾天我跟我姐姐通電話,她說我那個小外甥女現在讀小學,跑回來問她媽媽:「媽媽,有沒有世界末日?」因為現在很多科學界、宗教界,一些預言都有在談。你們的孩子有沒有突然有一天眼睛瞪得很大問:「媽媽,妳覺得有沒有世界末日?」你們時時要stand by這些答案,不然你突然被問,你不知道怎麼回答?這些問題問的時候,都是教育孩子非常好的時機。我就跟我姐講,我說妳可以對著孩子講:「妳覺得呢?」有時候你一個設問讓孩子去思考,那當然你這麼一設問也不能讓他在那裡想了十分鐘想不出來,都快想瘋了,你看他想想,沒想出來,可以隨著孩子的反應去跟他交流、引導。你接著可以跟孩子講:「你知不知道災難是怎麼來的?」那孩子只看到一個結果,在那裡害怕,所以覺悟的人都是從原因去下手、去防止,迷惑的人不明理他就被這些結果嚇得要死。

  再大的災難有些人倖免,那些人為什麼倖免?又不是跟老天爺抽籤抽到「免死、免災」,那他就沒事了。人世間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所以老祖宗這句話就可以講給孩子聽,「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真正積德行善的人,他不會有災禍,所以俗話講,「在道中即不在劫難當中」。

  那藉由這一個機會,你可以引導孩子,人的傲慢感地震,貪心感水災,愚痴感風災,瞋恨心、脾氣大感火災。這個地球上很多人脾氣很大,所以溫室效應很嚴重,溫度愈來愈高,冰山都融化了,卻不知道天下的安危跟我們的修養有關,心念有關。近代量子力學家已經研究出來了,我講這一些雖然老祖宗這麼教,現在科學證明了。現代人都學過自然科學,學過牛頓定律,你給他講一些道理,他不能印證,他說你拿證據來,對什麼事都先懷疑,他不相信。可是這幾千年來我們炎黃子孫都不懷疑,剛好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懷疑了,那沒辦法,幸好科學家研究出來了。

  像日本江本勝博士做水實驗,水是物質,人的意念好,它結晶得很漂亮,意念不好它很醜陋。那量子力學家講的更徹底,量子力學的開山鼻祖,普朗克先生是愛因斯坦的老師,夠分量。你們不認識愛因斯坦嗎?你們要認識,不然會被孩子笑。學科學的人沒有不認識愛因斯坦的,愛因斯坦的老師就是專門研究量子力學的。他們這個量子力學最後講,他把物質,你今天一個東西一直分分分…分到原子、分子,再分分分,小到什麼程度?一根頭髮的一百億分之一,頭髮那麼細,一百億分之一,分分分,分到最後最小叫什麼?小光子,不能再分了,再分發現什麼?根本沒有物質,是意念產生的幻想,所以人的意念產生物質現象。既然意念變現物質現象,意念改變了,哪有物質不改變的道理?量子力學家這個認識很重要。所以這個地球壞了,有沒有救?你們信心很足夠,人意念一改,他的命、國家、世界的命運就改,什麼時候可以改?災難發生前一秒都可以改,這從理論上講是絕對做得到。

  我舉一個例子給大家,他在災難的當天行善,改了。現在科學時代不舉例子人家不信。徽商,今天剛好講徽商,安徽的徽商王志仁先生,四十歲還沒有兒子,遇到一個非常會算命的相士,他一看他印堂發黑說,「你數月內當有大難,可能過不了這一關」。這個人在當地很有名,算命算得很准,所以王志仁也相信。他就趕緊把一些人家積欠他的財物都收一收,然後可以交代給自己的家人。

  剛好在這個過程他住在一個旅店,當時連續下雨,河水暴漲。他剛好在散步的時候,在河邊看到一個很年輕的婦女抱著兒子要跳水,結果真跳下去了,他來不及阻止。他趕緊喊得很大聲:「哪個漁夫願意救?我出二十金。」那漁船就爭先恐後來救人,結果就給了這個賞金。問這個婦人,到底什麼緣故要尋短,連兒子一起抱著跳河?她說到,我的丈夫當人家的傭人過生活,很貧窮。我們養了一頭豬,可以賣出去,才能償還一些債務。可是昨天有個買豬的人來了,剛好我丈夫出去了,我就跟他談好之後賣給他。誰知道他拿給我的全部是假的錢。我一想,我丈夫脾氣這麼大,一回來看到全是假錢,鐵定把我打得半死,我覺得很苦,不想活了,就抱著孩子跳河了。結果王先生就很憐憫她,就問她那只豬賣多少錢,就都給她,那就不要尋短見了。

  這個太太就回去了,剛好她丈夫也回來,就哭著把這個事告訴她丈夫。他丈夫不相信,有這種人嗎?就帶著他的太太一起去找這個王先生,去找的時候已經夜晚了,該睡覺的時候了。到了旅店,這個少婦就敲門,王先生披著衣服起來了,王先生聽到是這個婦人的聲音,就告訴她說,「妳還這麼年輕,我單獨一個男子絕對不能在夜晚見面,被人家看到了或者妳丈夫誤會了,妳一生的名節怎麼辦?」就不開門。結果少婦的先生聽到他這麼講,非常感動,這個是真正的正人君子,就對著房內講:「你放心,我也在,我們夫妻都在。」他才把門打開來,結果這個門一開,突然間聽到房間裡面轟然聲響,就是牆壁因為下雨下得太嚴重,牆壁倒下來把他的床給壓碎了。

  如果少婦沒來敲門,他就走人了,他就死了,這是當天的事情。他行善救了兩條命,而且您看他念念當中都為對方考慮,為她的名節,結果逃過這麼一劫。後來又遇到這個算命的,這個算命的一看:你氣色迥然不同,想必是救過幾條命,你後福很大。他本來沒有兒子,已經四十歲沒有兒子,最後連生十子,活到九十六歲。這個都是有記載的。所以只要我們用至誠的心行善,自己的命運能改,國家甚至整個地球的命運都能改。

  當然孩子問這些問題,也可以就境教導孩子面對人生的生死問題。我記得我念初中的時候,我有一個長者就去世了,我難過好幾天;後來高中的時候,我同學也車禍死掉了。這生死問題,每一個人人生都會面對的。所以要提醒孩子身體是工具,壞掉不能用了,是身體死了,人的靈性是沒有生死的。這不是我講的,孔子講的,我講的你們不相信。孔子在《易經》講的「精氣為物,遊魂為變」,遊魂就是人的靈魂,讓孩子從小健康面對生死,不會畏懼生死,而且要懂得行善不能等。再來,面對重大的變故,災禍現前的時候,人的心一定要定,不可以恐慌,要從容應對,才能幫助自己,才能幫得到很多身邊的人。包含很多一些重大情況出現,學校、家庭都要懂得危機處理,都要有防災演習。大陸二OO八年五月十二號汶川大地震,有一個學校受災非常嚴重,但是傷亡非常非常少,就是因為那個校長非常重視,所以他的學生訓練有素,都倖免於難。所以每一個用心都有差別。

  接著看下面的經文,好像上一次有提醒大家,每一天把自己所做的這些善行功德迴向化解全世界的災難。上一節課有沒有講?你們都沒有反應,我今天會很難睡覺,你們今天沒有日行一善。上次有講,「君之一念,已在天下」,這個福每個人都可以修。

  【隨緣濟眾。】

  隨這個緣分,人生遇到的種種因緣,盡心盡力去做就是圓滿。包含我們現在看全世界,報紙一打開來,災禍這麼多,我們念念祝福這個世界,這個就是『隨緣濟眾』,「濟」是救濟幫助有緣的眾生。

  行善,善有太多太多的種類,把它大約規整起來有十個綱要,十個綱領。

  【約言其綱。大約有十。】

  哪十條?

  【第一與人為善。第二愛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勸人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興建大利。第七捨財作福。第八護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長。第十愛惜物命。】

  我們從這個十條再來對照現在社會、家庭所發生的種種現象,都覺得這十條真的是對症下藥。這個時代缺乏愛心,缺乏對人的尊重,缺乏對生命的愛護。現在的人殺生,殺業很重,現在人不尊重長輩,現在人都把錢擺第一位,沒把智慧、沒把聖賢教誨擺在第一位,所以這一些都是很重要的善行。第一條:

  【何謂與人為善。】

  怎麼樣才是帶動大家一起行善?因為這個社會是群居的社會,不能只有我們好,要大家一起好。

  【昔舜在雷澤。見漁者皆取深潭厚澤。而老弱則漁於急流淺灘之中。惻然哀之。】

  舜在『雷澤』這個地方當官,這個在山東雷澤湖邊。剛好,看到漁夫都搶好的、比較深的潭水的地方,比較捕得到魚,而這些老人跟年輕的孩子只能在急流淺灘的地方。所以這些壯的人都非常強勢,都把好地方佔為己有。代表這個地方的風氣都是你爭我奪,形成風氣,這個地方的人都沒有福。所以『惻然哀之』,所以舜王明理,他哀憫這些人心性都偏頗掉了,並沒有對那些強勢的人生氣,爭奪的人生氣。所以:

  【往而漁焉。】

  他就跟他們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然後見到爭奪的人,他當做沒有看到。

  【匿其過而不談。】

  不去批判他們,這個叫隱惡。

  【見有讓者。則揄揚而取法之。】

  看到有人禮讓,他肯定他,稱讚他,然後效法他。他帶動大家效法這種禮讓的美德,這叫「揚善」。「隱惡揚善」,做了一年。

  【期年。皆以深潭厚澤相讓矣。】

  一年以後,人與人之間都懂得禮讓好的地方給對方,所以他改善了這一個地方的民風。

  【夫以舜之明哲。】

  以舜的才智,他的智慧,這些道理他都很清楚。

  【豈不能出一言教眾人哉。】

  怎麼可以不能用這些話來教導眾人?但他:

  【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轉之。】

  他不用言語來教誨人,他用自己的身體力行來感化人,來轉變人的心態,轉化這個地方的風氣。

  【此良工苦心也。】

  他用心良苦。大家看到這一段,尤其舜王的後代要承傳這麼好的德行。舜王的後代請舉手,你們沒有認祖歸宗,有講過,好,我知道了,沒有講二十一遍,講一兩遍不算。應該講一遍你就知道你是舜王的後代了。來,舜王的後代請舉手,認祖歸宗。有沒有覺得頭頂有點發麻?接上了那個頻道了。這個在《了凡四訓》包含《論語》、《中庸》、《孟子》都談到非常多大舜的行持,他的優點太多了,要承傳下來,也不愧為舜王的後代。

  我們人生也活了幾十年了,看到這句話應該有體會,現在這個時代的成人的世界,你用講的能把人勸通嗎?人們不會看你說什麼,人們會看你做什麼。你真正做到了才能感動他。不然現在有一些說法很不好,造成很多人對人性的懷疑,都會說「天下的烏鴉一般黑」,他不相信。人為人好是無私的,怎麼可能?做到了才能感動人。

  我們馬來西亞有一個企業家,他受英文教育的。他說到:他第一次聽師長講課,後來親身到現場聽師長講課。他都覺得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這種人,他不相信,無私無我,他不相信的。結果那一次到現場聽聽,本來坐在後面,愈聽愈往前面。最後佩服老人家一生為整個國家、民族、為眾生,他佩服了,最後他也盡心盡力在幫助別人,所以叫做出來感動人。像師長在新加坡團結九大宗教,你不做出來誰相信?做出來人家不得不信。確實「人之初,性本善」,但也要透過身體力行的人把他的本善給喚醒。所以接著了凡先生也用心良苦,分析到這個時代。

  【吾輩處末世。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

  我們今天行善,那是我們良心覺得做人應該做的,不要去炫耀,好像要把人比下去,不要這樣,要謙虛。然後期許自己:這個社會,現在學倫理道德的人少了,人家不相信倫理道德,覺得那是過時的東西。所以我應該效法舜王,帶頭來做。八德都需要榜樣,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請問大家這個八德什麼時候可以做?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anytime,anywhere,都可以落實八德,成為天下人行善的榜樣跟信心。好不好?

  好,祝福大家,今天夜夢吉祥。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