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李越老師主講  (第一一五集)  2013/5/4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115

  尊敬的諸位長輩,兄弟姐妹們,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因為最近我們中心有個一年的共學班,我們這個班級來了五湖四海的許多朋友在一起共學。剛好我們有一位王川學長,他也是深入古琴多年,所以才有今天這樣的一個機會來為大家演奏一首古琴曲。這首曲子我還不能暴露名字,你們待會聽的時候要來感受它到底是表達什麼內涵的,聽完了,可能我們會有悟處。現在我們就以熱烈的掌聲來歡迎王川學長為我們彈奏古琴曲。

  (古琴彈奏)王川學長:尊敬的老師,尊敬的各位長輩,各位學長,大家下午好。不知道各位家人有沒有能聽出剛才曲子的意思?像老師上節課講的聽出了曲義?剛剛學生彈的這首曲子,名字叫做「流水」。這首曲子有這樣一個典故。古時候,俞伯牙善琴,可惜他一直沒有遇到知音,可以欣賞他的琴聲。一次,他在船上彈琴,岸邊在砍柴的鍾子期,聽到了俞伯牙的琴聲,他感慨說:巍巍乎,志在高山。過了一會,俞伯牙繼續彈下去,鍾子期又說: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就非常的吃驚說:我今天終於遇到了知音。這就留下千古有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這則典故。

  學生剛才彈奏的這首曲子「流水」,是通過著名的七十二滾拂,滾法和拂法這樣來回的交替,來表達流水的那種波濤還有水的湧動。今天我們也是非常有幸,這麼多位長輩、學長來到這裡,我們大家一起學習傳統文化,那豈不是今天的伯牙子期相會、知音相聚嗎?大家說是不是!學生彈奏的這個樂器,老師上節課有介紹,名字叫做古琴。這是近代的一個名稱。古代它的名字就叫做琴,又叫七弦琴、瑤琴,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彈撥樂器。古聖先賢為什麼要制琴?在《白虎通》這部典籍中對琴有這樣一個定義,它說「琴者,禁也。所以禁淫邪,以正人心。」這句話概括了聖人制琴的深義。傳說上古時期,伏羲氏看到鳳凰落在桐木上,於是就採梧桐木做琴的面板,用梓木做為琴的底板,創制了古琴這樣一個樂器。

  最早古琴,因為我們知道鳳凰的叫聲自然有宮、商、角、徵、羽五音,所以聖人效法用這個朱弦,五條弦縛在琴面上。這五條弦分別就是宮、商、角、徵、羽五音,對應我們今天的Do、Re、Mi、So、Ra。到了周朝,文王和武王各加了一條弦,就是所謂的文弦和武弦,代表著文武合德,就定型為我們今天的七弦琴。我們看這個琴的構造,琴面是桐木做的,因為桐木木材非常的輕,它屬陽,象徵著天。古人講天圓地方,我們看面板是弧型的,大家有沒有看到?然後底板是梓木,梓木質比較重,屬陰,它像地。底板是平的,像地。我們看琴的面板上,還有十三個點,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叫徽,琴徽。它一共有一十三個,象徵著我們一年十二個月,加一個閏月。琴的長度,在古尺是三尺六寸六分,象徵我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還有一個閏天。

  琴面板上,大家注意到有一塊木條,高起於琴的面板,這個木條的名字叫做嶽山,象徵我們自然界的山峰。我們知道,過去說五嶽是天下群山之首,所以由此得名嶽山。我們看琴首處,這個特別像,有人說叫眼睛,有人說叫舌頭,所以古稱鳳舌。下面垂著的七條絨扣象徵鳳凰的尾巴。我們看另一端,琴的末端,這個木條它是承接琴弦的,它叫龍齦。我們看有鳳就要有龍,這是龍齦。這兩側叫龍鬚,又稱焦尾。我們知道,龍不能總在外面閒逛,牠要有一個地方,所以古人說龍是潛於幽深之地。我們聽這個琴聲若雷震,聲音就發自於底板的這個孔,這個孔叫龍池,就是龍幽潛之地,故名龍池。後面這個孔叫鳳沼,鳳凰的鳳,沼澤的沼,鳳沼。我們知道,鳳凰也要沐浴,所以古人說鳳沼是鳳凰沐浴來儀之處。我們再看琴前面寬,後面窄一點,象徵著尊卑。以上學生跟大家所談,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琴,它像不像一個天地的縮影?大家看出來沒有?大家太有智慧了,你們真不愧是聖賢的後代,一看就能看出來。

  我們看現在琴是立起來的,大家再看看,我們還能看出什麼別的含義嗎?大家看它有沒有像一個抽象人的形狀?大家看這是琴頭,這個像人的額頭,叫琴額;這個像人的脖子,琴頸;人的肩,琴肩;琴身、琴腰、琴尾,後面叫琴足,像人的兩足。所以這就是古人所謂的天人合一,裡邊有著無盡的深意和高度的智慧。琴的形質是如此的獨特,所以它的聲音才能感天地和人心。我們知道,我們人心常常妄動,念頭不停的生出來,一會下課我要怎樣怎樣,晚上要吃點什麼,車有沒有停好,我家裡的窗戶有沒有關,我們總是會有這樣的雜念生出來,隨之而來煩惱也會跟著起來。所以聖人非常清楚我們人性,他就藉琴這個樂器,來禁止我們這些邪思、妄念,而進一步能夠幫助我們息滅煩惱、導正人心、調和我們的心性,防止心裡生一些邪念出來。《論語.泰伯》第八裡面講「成於樂」,就是成於性的意思,就是用樂來讓我們的性情成就溫柔敦厚。琴就是發揮這樣作用最佳的樂器。所以古人講「士無故不撤琴瑟」。五千年後的今天,瑟已經失傳了,所以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人感慨這個琴,說它是聖賢之樂,能夠動天地而感鬼神。

  我們大家再看看我們今天的音樂,記得學生幾年以前,曾經在一所傳統文化的幼兒園裡,聽到課間孩子們聽的音樂,就是四、五歲的孩子聽的音樂,非常動感,快節奏的那種音樂。學生就請教幼兒園的老師說:為什麼要放這樣的音樂給孩子們聽?老師說:因為孩子們聽了這樣的音樂很開心、很活潑。學生從祖國大陸來,我們知道大陸現在很多兒童的玩具都有音樂,大部分的音樂也都是非常的快節奏、躁動,甚至有的特別的混亂無序。有的時候問一問家長說:您為什麼要買這樣的玩具來給您的孩子?家長就說:孩子喜歡聽。各位長輩、學長,今天幾歲的幼童就聽這樣的音樂,長大了他能溫良恭儉讓嗎?大家是不知道音樂對人性情的影響有多麼的嚴重和深廣!如果我們不加以導正,等心亂了,等心壞了,做出殺盜淫妄種種的惡事,我們還不知道就是這一點一滴的染污,讓他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所以心亂則必造諸惡事,而源頭卻只是最初的一念。今天也是祈求各位在座的大眾,我們都是明理之人,我們去體會聖人的苦心。聖人是藉樂來調和人心,來防止我們這些妄念的亂動。而琴的五音,古人講它能啟發我們心善良的一面。在古代有一部琴譜叫《太音大全》,其中就講到「聞宮音」,我們聽到宮音,「使人溫舒而廣大;聞商音,使人方正而好義;聞角音,使人惻隱而愛人;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所以過去舜王做五弦琴,彈奏「南風」這一首琴曲,可以起到什麼樣的教化作用?古人講可以「解民之慍」,讓百姓心裡那些不良的情緒化解掉;「阜民之財」,讓百姓生活富足。為什麼?因為剛剛講到,「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我們喜歡布施、喜歡幫助別人,我們人生的境遇會愈走愈好,我們的物質生活也隨之會愈來愈豐富。所以音樂教化、琴樂教化,能讓我們情緒平和,樂善好施,自然在一個國家就能國泰民安。所以聖人制樂的深義,非常的令人佩服。今天我們可以藉助科技、網路下載到很多善的、好的音樂,這些音樂我們多聽,能夠陶冶我們的性情。禮樂教化人心,我們成聖成賢,我們家庭和睦,我們的身心安康,都能達到。學生今天的報告就到這裡,如果有不妥之處,請各位長輩、學長,給學生指出,學生感激不盡,謝謝大家。

  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王川學長,為我們帶來一首美妙的古琴樂曲「流水」。沒有報名字以前我們聽出來是「流水」了嗎?聽出來了,好厲害!我們聽到那個叫滾音、拂音,這首曲目是表達自然界流水的那種情境、景象。我們可以感受到水能夠長養萬物,水隨方就圓,水又能夠洗濯污垢,水又很謙卑,自上而下,流向低處。所以藉由一首「流水」的曲目,就可以讓我們向萬物學到這些美德,這些做人的道理。後來我們王川學長又把整個古琴的歷史、古琴的結構,給我們做了介紹,讓我們了解到這個古老的樂器,它是與天地之道相合,天圓地方;又像人的形體,天人合一,它這裡頭都有很深的道理;又有十三個月,加上閏月又有十三個月。他又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學琴?「琴者,禁也」,跟禮的道理是一樣的,都是止惡防非、防微杜漸。藉由彈琴、學樂而不斷的淨化我們的心靈,不讓我們受到外界的染污。所以是禁邪亂的這樣的一種藝術,讓我們的道德得到提升,都是起到教化的作用。難怪乎古人要學樂、要彈琴。其實,這其中還有更深刻的道理。這些宮商角徵羽與我們體內的心肝脾肺腎的音相對應,身心就會和諧。這「樂記」很厚,義理很深刻,要學透、學通不容易。所以透過剛才這樣一個介紹,我們大約了解了古琴,也大約了解了為什麼要學古琴、要學樂。只是我們的確這個時代,這種音樂的教育斷了很久,現在要恢復,現在讓我們去感知這些樂曲對於人心的影響,我們可能比較沒有那麼強的敏感度,這個需要慢慢的來恢復。我們要學古琴,找老師也不太容易。我們首先要學會聽善的音樂,唱健康、積極向上的這些善的歌曲開始,至少我們要從這個層面去開始。

  接下來,我們還有《360》當中這些樂的部分,我們共同再來繼續感受樂帶給我們的力量,教化的力量。我們可以看屏幕,「音聲之道,與政通矣」,我們一起來讀誦一下,預備起:

  【音聲之道。與政通矣。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怠懘之音矣。】

  『五者不亂,則無怠懘之音矣』,這裡念沾、斥兩個字,「怠懘」就是不和諧的意思。五音假如不亂,就沒有不和諧的聲音。『音聲之道』,它是跟政治相通的。宮商角徵羽,『宮』就代表著君,『商』就代表著臣,『角』代表著民,『徵』代表著事,『羽』代表著物。您看就與這個君、臣、民、事、物是相通的。這五個音不亂,君臣的關係、人民、事、物也不會亂。所以我們可以了解到,音樂的確它和我們整個國家的政治都是相通的,這可能是我們以前沒有想到的。在我們《群書治要》白話的解釋當中,我們繼續往下看,我們把它讀完再來解釋。「宮亂則荒」,預備起:

  【宮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其臣壞。角亂則憂。其民怨。徵亂則哀。其事勤。羽亂則危。其財匱。五者皆亂。迭相陵。謂之慢。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

  剛才我們念錯一個字,宮商角徵(音只)羽,不是箏,『徵亂則哀』。『商亂則陂』,「陂」字就是不正的意思。在白話解當中告訴我們,首先看宮音雜亂,音樂就會離散而沒有中心,音樂沒有中心,反應國君驕傲自滿,而賢者離去。宮音亂的時候,就可以反應出這個做為君的人,他是傲慢無禮,賢者就會遠離他。接下來,商音雜亂的時候,音樂就會傾斜不正,反應做臣子的官品敗壞。我們聽到如果是商音亂的時候,代表做臣子的不能夠盡忠職守,這個音有傾斜不正的現象,也會反應做臣子的為人。再接下來,我們看到角音雜亂,音樂就充滿憂愁,反應政令苛刻,百姓怨恨。徵音雜亂,音樂就會哀傷,反應徭役不休,而民事勞苦。這裡『其事勤』,民事勞苦。羽音雜亂,音樂就會危急緊迫,反映民眾貧困而財用匱乏。如果宮商角徵羽五音都雜亂,互相發生抵觸,就叫做慢音,這裡講『謂之慢』,音樂便顯得傲慢自大而無條理。音樂一旦演變至此,國家的滅亡就不遠了。

  所以孔老夫子說,「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到一個地區、一個國度,我們不僅看人們的吃飯穿衣、行住坐臥、待人處事接物,再聽這個地方的音樂,我們就知道這個地區的人民是受到什麼樣的教育和教化。所以是「廣博易良,樂之教也」,一個寬廣的胸懷、善良的心性,都是音樂教化所起到的作用。為什麼叫「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我們看到音樂可以體現一個國家的政治、一個國家的風尚和它的教化,我們都能夠感受到。我們再來看這一段,低層次的音,它就悖逆天道、中庸的原則,對人性的宣洩毫無節制,引導人走向頽廢和暴力,最終毀滅人性,是亡國之音。剛才王川學長也講到,我們聽不善的音樂、不好的音樂,就會引發我們的七情放縱;好的音樂就會讓我們內在的情感歸於正途、歸於正道。我們要有這種辨別的能力、判斷力,很重要。

  在《禮記.樂記》當中也講到,「樂者,非謂黃鐘大呂弦歌幹揚也,樂之末節也」。音樂不是僅僅我們拿著這些樂器就可以把它當為樂,這些其實都是樂的末節。先王制禮樂,不是為了讓我們口腹耳目得到快樂,滿足我們這些欲望,「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音樂的教化就是讓我們能夠真正走向人生的正道,而不要有傾斜。您看,這是音樂起到的教化作用。所以古代有一個典故,叫「身不下堂,鳴琴而治」的這樣一個故事。孔老夫子有一個學生叫宓子賤,他到山東的單縣去做知縣,來治理這個單縣,他治理得非常好。接續他的工作的下一任的知縣是巫馬期,結果也把這個單縣治理得很好,兩個人都治理得很好。而兩個人不同的是在哪裡?巫馬期做官特別的忙碌;可是宓子賤卻很清閒。同樣治理得好,兩個人的所為不太一樣。後來打聽到,是宓子賤在他的二堂裡擺了一架古琴,這個二堂就是我們說政府官員的辦公室,他擺了一架古琴。他做知縣就要處理民事的糾紛,所以當有這些民事糾紛找到他,要他判案、斷案的時候,這些當地的民眾來了之後,他先不跟他們說什麼,先在他的辦公室給他們彈一首古琴曲。彈完之後,讓這些當事人的心就能夠平靜下來,情緒變得和緩,理智不知不覺就提了起來。接下來這些案子、這些糾紛,就會處理得非常得當和圓滿。久而久之,這個二堂就變成了琴治堂,在歷史上就留下一個「身不下堂,鳴琴而治」的故事。他不用下堂,不用調解民事糾紛,用音樂就可以平和人心,就可以教化人心向善。您看用音樂來辦理政事,起到這麼好的一個效果。我相信在我們歷史當中,這樣的音樂治國的典故是非常之多,我們還是了解得不多。

  再接下來,我們看這一段,我們一起來讀誦一下,預備起:

  【亂世之樂。為木革之聲。則若雷。為金石之聲。則若霆。為絲竹歌舞之聲。則若譟。以此駭心氣動耳目搖蕩生。則可矣。以此為樂。則不樂。故樂愈侈。而民愈鬱。國愈亂。主愈卑。則亦失樂之情矣。】

  我們讀這些文言文不容易,很拗口。這裡講在亂世時期的音樂,就是來彈奏木革所製作的樂器(因為古時候的八音,它都是由不同的材料製成的樂器),你要彈這些『木革之聲』,那亂世的音樂就像打雷;你要去彈奏這些『金石』製作的樂器,彈奏出來的聲音就像雷霆;奏這種『絲竹歌舞之聲』的這樣一個樂器,聽上去就像大吵大嚷很噪,聽上去就很噪。以這樣的音樂,這裡就講到來駭人們的精神,震動人們的耳目,搖動、放蕩人們的性情,倒是可以辦到的。但是用來做為音樂演奏,不可能給我們帶來歡樂,你把它做為音樂的演奏,能不能給我們帶來美感、帶來快樂?不可能。

  您看我們現在看到一些年輕人,在唱一些靡靡之音的時候,那個表情是不是非常的痛苦。我要模仿一下會很像,聲嘶力竭的那種狀態,是不是很痛苦?他唱完這些歌,精神世界會更加的沮喪、消沉、懈怠,人生都會迷茫。我們年輕的時候去跳迪斯可,跳、跳,跳完出來就傻了。那個時候真的是精神沒有寄託,在那裡跳、跳,跟著那個節奏,您看真的都是在糟蹋自己的身心世界。其實他是一種情感的宣洩,那種宣洩沒有度,出來就人生沒了方向,很空虛、很迷茫。那種快樂是真的快樂,還是假的快樂?它不能長久,所以它不是真的快樂,是假的快樂。不變的東西才是真的,會變的東西絕不是真的,一定是假的。您看這個舞很好跳,讓我們連著跳七天,我們就厭惡了。所謂假的東西的確它真不了。比方說好吃的東西,讓你連著吃七天你也會厭煩,是不是它會變化?假的東西是變化的,真的東西是永恆的,所以我們要追求真的東西。

  與我們性德相應這些善樂,我們要多聽、多學,它能夠長養我們內在的美德,讓我們的心性、讓我們的心靈世界不斷的得到提升。音樂反應得愈奢侈,而人民就會非常的憂鬱,就會非常的痛苦,這個國家就一定會愈來愈混亂,而這個主人其實也會變得比較卑下。在這個解釋當中也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常常聽這樣的音樂,實際上我們就會失去音樂真正的內涵和它的教化作用、意義。歷史上也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晉平公很喜歡聽音樂,有一天,他就讓一個樂師叫師涓的人給他彈樂,這個樂叫濮上之音。師涓在彈奏的過程當中,還有一個樂師叫師曠,師曠一聽,不好,就立即阻止他彈,說這個音樂是亡國之音,不可以再聽。結果這麼一講之後,晉平公就很不高興說:我喜歡,我要聽,不可以終止。沒辦法,就把這個音樂給聽完了。

  接下來,君王馬上就說:有沒有比這個更痛苦的音樂、更悲哀的音樂?您看,他專門要選擇聽這些悲哀、痛苦的音樂。師曠就說:黃帝時期有「大合鬼神」的一個音樂,但是這個音樂君王您不能聽,因為您的德義薄,不可以聽,聽了必然會有禍患。結果晉平公說:好了,我都這把年紀了,我就喜歡聽這些音樂,你就別勸我了,就給我彈。師曠,他是一個樂師,他是一個臣子,他不得不聽君令,不能違背君令,他只好就彈。結果撫琴而彈,在史書上記載,一彈的時候,突然烏雲就從西北方飄了過來;再繼續彈的時候,就刮起了狂風;再繼續彈的時候,狂風暴雨就開始翻轉。這樣一來,房屋的瓦片就開始飛了下來,房屋裡擺設的東西也都掉了下來。這個時候,群臣都受到了驚嚇,四處逃竄。結果這個時候晉平公也驚慌失措,嚇得不得了,就趴在地上不敢動。這是歷史上真實的典故。好的音樂,韶樂一響,鳳凰來儀,百獸齊舞。你們可以感受到音樂有這麼強大的力量,這是真實的故事。最後晉國大旱,赤地三年,晉平公從此一病不起。這都是歷史上真實的事例。您看聽這些不好的音樂,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那都是國君當他昏庸無道的時候,才會去欣賞、聽這樣悖逆天道的音樂。

  為什麼這些音樂一彈會產生這麼大的力量?因為音是由我們的心聲而生起。我們就知道,我們一個人的心聲,心裡內在的聲音,也就是我們的念頭、我們的情感,可以左右這個世界。今天整個社會如果災難頻頻的發生,都是因為我們人心壞了,出了問題。我們人心不善,自然會感召到這些災難的發生,這個就是念力的祕密。我們精神的世界、我們的念頭,它是有能量的,它可以盡虛空遍法界。這個科學已經驗證出來,它那種力量很強大。所以這種不好的音樂,它反應的是人內在不善的一種情感、念頭,自然它就有這樣的作用。我們就了解音樂的力量是非常之強大。所以「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樂者,樂也,真正的君子是樂得其道,是修道,是求道,是追求精神的至高境界、心靈的提升。小人是樂得其欲,用音樂來滿足自己的欲望、享受。所以君子以道制欲就會樂而不亂,是有真正的樂;小人忘道,以滿足欲望而忘記道,所作所為不與性德相應,那就會困惑而沒有得到真正的快樂。

  音樂又是來自哪裡?我們剛才說禮是來自天地,音樂也是來自天地。「樂者,天地之和也」,音樂是來自天地的祥和之氣。因為有這個祥和之氣,「百物皆化」,百物得到了滋養、得到了潤化。所以在《禮記.樂記》當中告訴我們,樂來自天,禮來自地,「樂由天作,禮以地制」,都是效法天地之德而制禮作樂。所以古代的制禮作樂,不是隨隨便便每一個人都可以作的。「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你雖有這個德行,有聖人之德,但你沒有天子的位子,你是不能夠制禮樂的。「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你雖然在天子君王的位子,但是你如果沒有足夠的德行、聖人的德行,你也沒有辦法制禮樂。因為只有聖人,他是「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他是通達天地萬物的聖人,所以他才能夠制禮作樂,在這個位才能制禮作樂。所以我們就可以感受到禮樂文化的這分精深和博大。所以這裡就講,「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樂是與天地的和氣、和睦、祥和之氣相和,禮來自於天地的節律,我們看到自然的秩序。這裡就講到:

  【樂由中出。禮自外作。大樂必易。大禮必簡。】

  『樂』來自我們內在的情感,我們喜怒哀樂愛惡欲的情感,藉由「樂」來表達。『禮自外作』,「禮」是規範我們外在的行為,所以我們對人的恭敬,皆由外在的禮儀、禮節而表現出來。盛大的音樂一定是平易的,而盛大的禮一定是簡樸的。因為我們現在沒有機會,有機會的話,我們可以參加這些,比方說像九二八祭孔,把古代的這種禮儀延續下來。你就可以感受到那種盛大的禮,盛大的樂,它都是同時進行的。我有一次在網上就去看韶樂的演奏,各種古代的樂器,那都有一定的道理在其中,這個需要我們深入學習。至於自己在學習禮樂的過程,說實在的,對於「樂記」還沒有完全的深入,真的要學習也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要有很多的典籍來參考。的確它都有天地的道理在其中,所以它反應的也是天道、人心,這個真的讓我們感受到中國古代禮樂文化的教化力量。

  所以德音雅樂是奏於廟堂,播於四方。往往這個德音雅樂,無論是什麼禮,都是在廟堂來舉行,奏於廟堂;播於四方,而化育萬民,人民得到了教化、得到了滋養。您看禮樂教化、推廣禮樂是多麼重要的事!難怪乎孔老夫子究其一生要恢復禮樂,周遊列國都在推行禮樂的教化。所以在《禮記.樂記》當中告訴我們,「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古聖先賢治理一個國家,他們用禮、用樂、用政、用刑,用四個方面來治理國家。禮是用來節制人心的欲望,貪瞋痴慢的這些欲望、貪欲;樂是來調和我們內在的心聲世界,是能夠起到陶冶性情的作用;政治要給予禮樂教化的保障,政治就用來推行禮樂教化的,要予它保障;而刑是指我們不遵循禮樂的教化而處事待人接物,自然就會受到懲罰。那這個刑是什麼?是懲罰害群之馬。如果「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禮樂刑政相輔相成來治理國家,自然而然王道備矣,也就是我們得到了古聖先王的治國要道。所以今天我們了解了這個治理國家的四個要件,無論是在我們的團體,還是在我們的單位,我們都可以嘗試用禮樂教化人心,用我們的行政事務來保障禮樂的教化。

  您看人心不一樣,因為禮讓人彼此相敬,樂讓人彼此相愛相親,有禮敬,又有親愛,人與人之間的那分真摯的情感就會形成。如果光有禮,沒有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會很遠,就會不親。如果僅有樂而沒有禮,人的親愛就會過分、就會溺愛、就會失敬、就會產生輕慢。所以必須要禮樂同時。禮者外也,樂者內也,「禮樂,共也」,就能夠治理好一個家庭、一個團體、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所以我們都要試著去實踐禮樂的教化。一個團體往往學了聖賢教育,沒有把樂的教化放進去,大家有時候會學得很苦悶、不快樂,有沒有發現?孩子也是不願意再去學,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有了解人性。人性內在的情感一定要調和、調柔,需要用手段,那樂就是最好的一種形式。我們要了解。

  既然我們講到這裡,我們光說不練不行,我們要練。所以在「毛詩序」當中就講到,「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情感在內在起了作用,我們就要說出來。往往說:你們有什麼感受嗎?大家就要發言舉手,就要說出來,表達我們內在的感受。現在我們在座的長輩、家人們,往往因為長期規範約束自己,說舉手大家都入定了,很少有人舉手。可能在家裡就不一樣,熟人跟前就不一樣。我們就要用言語來表達我們內在的情感,我們的看法、想法。言語表達還不夠,怎麼樣?你看詩歌,「啊!祖國」,「啊!高山流水」。「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就是那種感嘆詞,哎呀!真棒,真好,真美。您看都要表達,那個情感你要讓它有一個疏導的地方。所以所有的禮都是為了疏導我們的情感。您看《孝經》裡講的,「喪不過三年」,在這三年當中,都讓他的情感有一個疏導的地方。但是不要超過三年,不可以過,也不可以不及。它就是不斷的在平和我們內在的這些情感,這個情感要把它疏導正確、疏理正確。「嗟嘆之不足」就要詠歌之,就要唱起來了。我們看那些歌劇,唱完了,表達不足又要唱。我們唱還不夠,還要加上手語。手語還不夠,我們還要加上舞蹈的動作。你看不足的話,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古代的樂裡就包涵有舞。我剛才講到的祭祀、唱詩,人們還要舞。你看祭祀的時候都是如此,無論是祭孔,還是祭祖、祭天地,詩禮樂它是一整套的配套,來表達人們內在這種美好的情感,人溫柔、敦厚的性情就形成了。你不往正確的方向疏導,人們可能就會染污不好的東西,向邪的方面去傾斜,這是必然的。所以這個教化很重要!

  這個教化一重要,音樂就響起來了。我們當下要感受,光說不練,我們沒有深切的感受。這裡就有一首歌叫「愛與關懷」,我選擇了這首歌,是要表達我們當下今天社會的一個情境,讓我們生起這分善念,來化解我們人間的一些不善的行為和災難。因為我們都知道四月二十號,我們中國雅安的地區有那麼多的同胞遇難,我們很難過。我在網上看到的訊息,也死亡不少人數,受災好像也是上百萬,受傷也有萬人以上,這些訊息我不知道是不是確切的。所以無論在這個地球上,每一個地區發生了災難,都會讓我們很痛心,因為我們是一家,我們是一體。所以我們用音樂,用美好的這種祝福,來做一個祈禱。這首歌我們一起來感受、一起來唱,藉我們這樣一次課程,讓我們發出這樣的善念,來平息天下的災難。這種念力是不可思議的。首先我先給大家唱一下,之後我們一起來學習好嗎?

  「誠心祈求天下無災,人皆平安遠離苦難,願持善念膚大地,世界充滿著愛和關懷」,能不能感受到?我們是不是有這樣一個心緒?「誠心祈求天下無災」,會唱的話一起唱,「人皆平安遠離苦難,願持善念膚大地,世界充滿著愛和關懷」。我們的內在,藉由這個音樂,真的就會生起這樣的一分善念、善心。我在唱的當下,真的就會生起這樣的一個悲願。假如我們在唱的時候把我們的手放在胸前,我們藉由這些動作真心的去祈禱,祈求天下無災,祈求受難的同胞有一個好的去處。我們一起來唱,這個弦律很簡單、很容易,跟我一起唱,我們看著歌詞。「誠心祈求天下無災,人皆平安遠離苦難,願持善念膚大地,世界充滿著愛和關懷。誠心祈求天下無災,人皆平安遠離苦難,願持善念膚大地,世界充滿著愛和關懷」。讓我們真誠的發出這一念的善願,真的是祈求天下無災、無難,而這些死去的同胞,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都是我們的親骨肉,我們用我們的這分善念去祝福他們。「誠心祈求天下無災,人皆平安遠離苦難,願持善念膚大地,世界充滿著愛和關懷。誠心祈求天下無災,人皆平安遠離苦難,願持善念膚大地,世界充滿著愛和關懷」。

  這個音樂一唱,說實在的我們內心就會變得更加的善良和柔軟。其實當我們還不能表達的時候,我們還可以用手語。接下來,我請我們的子冰老師,她是待會為我進行音樂伴奏的,她會手語,我還學得不太熟,我跟她一起來表演,用手語來表達我們的這分祈願、這分祝福。這個音樂一響,我們掌聲。實在說,這個音樂一響,我也忍不住。「誠心祈求天下無災,人皆平安遠離苦難,願持善念膚大地,世界充滿著愛和關懷。誠心祈求天下無災,人皆平安遠離苦難,願持善念膚大地,世界充滿著愛和關懷。誠心祈求天下無災,人皆平安遠離苦難,願持善念膚大地,世界充滿著愛和關懷。誠心祈求天下無災,人皆平安遠離苦難,願持善念膚大地,世界充滿著愛和關懷,世界充滿著愛和關懷」。過一會我們還會唱「傳燈」。我們透過一首「愛與關懷」,您看我們內在的這種善良情感是不是都馬上可以感受到。真的看到很多我們的朋友都會流下眼淚,都會表達我們的這分真心,真誠的發出這樣一個善的念頭。自然而然,我相信我們的這個祈禱、這分祝福,我們遇難的同胞都能收到。這個大地藉由我們的這分善心、善念,我們不要小看,這是不可思議的一種力量。所以我們如果喜歡音樂、要唱歌,我們都可以多唱這些善的歌。我曾經講到,我們唱歌首先還要回歸到根本,就是孝道的歌我們要多唱,因為孝是德之本也。

  一講到歌,我就非常喜歡一首歌,「有妳的地方是天堂」。因為當我們唱這樣的一首歌的時候,我們就會不斷的去感受母親生我們、養我們、教育我們的恩德,包含還有父親。前不久,我們中心,上次婚禮短片你們見到的其中一對夫婦,生的寶寶剛好現在大約有四十天了,接近。她就是剖腹產生下來的。她告訴我,她好像打的不是全麻,是為了寶寶不要受痛苦。因為生不出來就剖腹產,那孩子也不小。剖腹產之後,孩子倒是很好。可是在剖腹的那個當下,她承受的那分痛苦,她說沒有辦法用言語表達,她都可以感受那個刀在她的肉上割開的感受。因為她不是全麻,您看那多疼痛!最後疼到什麼樣的程度?暈過去了,昏暈過去了。她說真的不醒人事,等她醒來孩子已經抱出來了,別人也不知道她暈過去了。說實在的,她說真的不知道,做母親無論是自然生產還是剖腹產,都要承受這麼大的痛苦。所以我們常常用歌聲去回憶、去懷念,我們從小到大父母生育、養育、教育的這分恩德,我們不忘本。我們不忘本,自然我們不敢放縱,我們知恩,我們才能夠懂得去感恩,進而才能懂得去報恩,人就不會造次、不會傲慢。因為我們的生命來之不易,的確是父母付出了這麼大的一個心血來培養、養育我們。今天我們無論取得什麼樣的成績,都是來自父母、國家、眾人的呵護、幫助、培養。這種教育就很重要。

  也藉今天這樣一個機會,我們來感受,我們共同來感受父母的恩德。也把這首歌給大家唱,你們如果會的話就跟我一起唱。這首歌也有手語,我們聽的當下就去感受母親的溫暖,母親的這分愛。「母親呦,妳像月亮,散發出溫柔的光,我們像迷途的羊,依偎在妳的身旁;母親呦,妳的手掌拍拍著我們背上,為我們輕輕的唱,讓我們幸福成長;妳的愛像月光,那麼溫柔又慈祥,在妳的懷抱中是最幸福的時光;妳的愛像月光,給我溫暖和希望,有妳的地方是天堂。母親呦,妳的手掌拍拍著我們背上,為我們輕輕的唱,讓我們幸福成長;妳的愛像月光那麼溫柔又慈祥,在妳的懷抱中是最幸福的時光;妳的愛像月光,給我溫暖和希望,有妳的地方是天堂。妳的愛像月光,那麼溫柔又慈祥,在妳的懷抱中是最幸福的時光;妳的愛像月光,給我溫暖和希望,有妳的地方是天堂,有妳的地方是天堂。妳的愛像月光,那麼溫柔又慈祥,在妳的懷抱中是最幸福的時光;妳的愛像月光,給我溫暖和希望,有妳的地方是天堂。」讓我們當下在唱這首歌的過程當中,是不是我們都會想起我們的母親?我們都會想到從小到大,父母給我們的愛、給我們的那分呵護。因為我的母親、父親已經離開人世,都有十幾年了。所以,常常能唱這些歌,讓我們知恩報恩,不忘本。我們唱一首「有妳的地方是天堂」,可以抒發我們內在對母親的這分思念,懷念母親的這些恩德,我們內在的情感會不一樣。

  接下來,我也還比較熟悉一首,我們用馬來語、印尼語可以唱的一首歌,這首歌大家可能也有聽過,也是表達孝道的歌。我也想請我們的子冰老師來為我伴奏。當然這個歌詞不用打出來,它很簡單,我們可能一唱,大家就知道了。我也藉此機會唱給大家。「一一一,我愛我的媽媽;二二二,我愛我的爸爸;三三三,我愛兄弟姐妹;一二三,我愛大家。One one one,I love my mother;two two two,I love my father;three three three I love the sister;one two three I love you all,一二三,我愛大家」。我們唱一些熟悉的歌,我們來感受。剛才這樣的一首歌是不是《弟子規》?「一一一,我愛媽媽」是《弟子規》的什麼?入則孝。「二二二,我愛爸爸」是《弟子規》的什麼?出則悌嗎?入則孝。三三三,我愛兄弟姐妹;一二三,我愛大家。所以孝道超越國界、超越時空。我們一首,感受一下,我們其他民族孝道的歌,我們本民族孝道的歌,其實它都是相通的。

  接下來,這首「傳燈」。我知道在一九八二年馬來西亞就出版了這首歌,當時它最能夠表達我們海外華夏兒女的心聲。這個「傳燈」,我把歌詞先打開,「每一條河是一則神話,從遙遠的青山流向大海」,這條河就是我們中華文化五千年的長河;還有「一盞燈」,這盞燈就是我們古聖先賢的教育點燃我們的心燈。這首歌為什麼會在我們馬來西亞流行?因為它是表達我們海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心聲,也就是我們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要認祖歸宗、不忘本的這種精神。所以它是我們馬來西亞華人,最後發展到乃至於整個的東南亞華人的精神支柱。我相信在這年長的我們的華人們,有聚會都會唱這首歌,可能現在年輕人比較淡了。就是無論走到哪,都要讓我們的文化祖祖相傳,絕不可以葬送在我們的手中。難怪乎我們今天開傳統文化的課程,我們的華人都紛紛把自己的孩子送來參加學習,就是不希望我們文化的根在我們這一代斷掉。所以我們共同來唱這首歌,再次來表達我們心中的這分期盼、這分願望。這首歌好像也滿長的,我們跟著一起唱好嗎?用我們的真心來唱:

  「每一條河是一則神話,從遙遠的青山流向大海;每一盞燈是一脈香火,把漫長的黑夜漸漸點亮;為了大地和草原,太陽和月亮,為了生命和血緣,生命和血緣。每一條河是一則神話,每一盞燈是一脈香火,每一條河都要流下去,每一盞燈都要燃燒自己」。我們看到我們華人的祖先,真的是開創事業歷盡了艱辛,為了把文化留下來,像我們了解的沈慕羽老先生,付出了多少的代價,才擁有了我們今天一百多所的華小,六十多所的獨中,讓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綿延不斷。我們繼續來跟著唱:「把漫長的黑夜漸漸點亮;為了大地和草原,太陽和月亮,為了生命和血緣,生命和血緣;每一條河是一則神話,每一盞燈是一脈香火,每一條河都要流下去,每一盞燈都要燃燒自己。每一條河是一則神話,從遙遠的青山流向大海;每一盞燈是一脈香火,把漫長的黑夜漸漸點亮」。

  我們這首歌先唱到這裡,跟這首歌非常相應的,我們今天最後的一首歌,是我們中心開了一個共學班,這個班起名叫「幸福班級和樂之家」,是要在這裡學習一年,也是為了我們未來馬來西亞的漢學院,而做這個人才的培訓。您看,因為馬來西亞華人有這分責任、使命,漢學院現在建在了我們的馬六甲。我們就有一首班歌,我也想藉這個機會,將這首班歌讓大家了解。它恰巧跟我們的「傳燈」是相輔相成,我給大家唱一遍這個歌,我們就了解這個共學班到底是在做什麼。我也請我們的子冰老師來伴奏,唱給大家聽一下。唱一首新歌,這個也恰巧表達我們在場所有華人的心聲。「滔滔江河,滾滾東流,匯成大海。千里因緣,我們相聚,奉獻真愛。共學共修,相親相愛,是一家人。承傳使命,復興文化,繼往開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滔滔江河,滾滾東流,匯成大海。千里因緣。我們相聚,奉獻真愛。共學共修,相親相愛,是一家人。承傳使命,復興文化,繼往開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非常抱歉,時間超過了五分。這首歌能不能代表我們的心聲世界?能。讓我們共同努力,期許我們未來的漢學院能夠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