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五十三集)  2012/3/3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53

  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下午好。我們接著來看一百句:

  【孔子曰。欲人之信己。則微言而篤行之。篤行之。則用日久。用日久。則事著明。事著明。則有目者莫不見也。有耳者莫不聞也。其可誣乎。】

  孔子說到『欲人之信己』,「欲」是想要,想讓別人能夠「信己」,信任自己。要怎麼做?少說多先去力行,叫『則微言而篤行之』,「微言」就是少說的意思,「篤行」就是自己先實實在在的去做,因為你真正去做了,大家都在看著。我們自己也冷靜的來想想,我們曾經跟孩子、跟學生、跟身邊的親朋好友,所講的道理,我們自己做到多少?這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假如我們所說的自己都沒做到,這樣去教育孩子、學生,或者規勸他人,人家能夠很歡喜接受嗎?能夠很服氣嗎?這些都很值得我們冷靜來思考。其實念到這一句的時候,最該思考的是我,我這個已經在講台上講了八年半,也都沒有很徹底的靜下來想一想,講了這麼多道理,自己到底落實了多少?假如自己是真的希望為中華文化的承傳,盡一點綿薄之力,這考慮事情得要看得很遠。

  比方假如自己沒有真正去把所說的這些道理做到,那慢慢慢慢的,副作用就會出來了。比方我身邊的人就會說到,那個《四十集》裡面講的內容,怎麼你自己都沒有做到?請問大家,我要怎麼回答?你們配合一下。告訴大家,我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是挖一個洞躲,可是也躲不了太久,肚子餓了還得出來;再來,得趕緊落實才行,所以人生該面對的一定要面對。「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而且我們人生有很多煩惱,就是因為沒有了透這句話,「微言而篤行之」。覺得這些東西很好,急著要去告訴別人,但自己都沒有做。而因為是我們介紹的,所以親戚朋友也都會看著我們的狀態。現在人疑心又重:他都比我們先學的,也學成這個樣子,愈學愈執著,還是很自私,遇到事情還都只為他想、為他的人想,也沒有為大眾想。他們還一直說要捨己為人、要大公無私。我們自己沒有先實實在在的去落實,很可能造成別人的懷疑。

  我自己這幾年走過來都很有經驗,比方說聽師父講怎樣好,我們馬上就去告訴身邊的人:怎樣很好。結果自己都還沒做就先推銷給別人,可是這些方法,他做的過程會遇到一些情況,會遇到一些需要突破的部分。結果人家回過頭來問,現在遇到這個情況怎麼辦?自己都沒有真正去篤行、力行過,就答不上來。所以真正要利益人,走聖教自己要是過來人,都要下真功夫才幫得了身邊的人。你所有的好事你得自己去做了體證出來,你立於不敗之地,你身邊的人都受你的影響,那都是早晚的事情,因為你已經立住了。假如我們所說的好事自己還沒做,人家一質疑,自己也嗚嗚啊啊,也講不明白,人家就懷疑了。所以知所先後,一些好的道理首先自己先力行得益了,就很能夠幫助別人得利益。

  而先做再說,這也是夫子在教學生當中,很善巧提醒弟子的。尤其夫子的學生當中,口才最好的是子貢,子貢可以在兩軍就要打起來的時候,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可以化解戰爭,口才是一級棒的。子貢口才好,有一天子貢問孔子,什麼是君子,孔子說「先行其言,而後從之」。你要說的道理,首先自己先做到了之後再說,這樣才能夠言行一致。而且《論語》當中也講,「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覺得羞恥的,是自己講出來的話,超過自己實際的德行、實際做的事情,這是他覺得羞恥的。有時候我們覺得要想講一些話,也不是有任何說要標榜自己,也是都為對方好,有沒有?別怪我囉嗦,我也是為他好。真的,我能理解,但難免還是什麼?浮,太浮躁,太急了,雖然是好心沉不住氣,有時候一些話還是要時節因緣成熟了再講最好。因為有時候你話先講,人家都盯著你看,對,你都講那麼好聽,你自己做了沒有?身邊的人盯著你,你又緊張又有壓力,會不會這樣?所以真正在進退當中能沉得住氣,多做少說。真正自己做的火候夠了,再謙卑的去講,應該都能成就這些因緣。縱有所成,也不能好像志得意滿的去講,謙還是受益的。

  接著我們看,『篤行之,則用日久』,真正切實去落實、去做了,「用日久」,就是效果就會愈來愈顯著、愈來愈長久。而效果日益長久,『用日久,則事著明』,這事情就會愈來愈彰顯得很清晰,人們一看就明瞭:真的是這樣。比方你教育自己的孩子,他的行為轉變非常大,你就不用說服你先生,你也不用說服你公公婆婆,他「事著明」。之前有跟大家舉過個例子,她教她的孩子,最後孩子很乖,動什麼東西都會先問爺爺。爺爺覺得跟以前差太多了,就了解情況,原來是媳婦在教孩子做人,教《弟子規》。之後這個公公就去跟自己的兒子講,你以後要好好的配合媳婦教孩子《弟子規》。這個太太沉不沉得住氣?沉得住氣。也來自於她的內心不急躁、不強求、不要求別人,先從自身做好,做得好她相信每個人都能認同道德的。

  之前有跟大家講過,吉林松花江中學,在東北已經形成教育界講,松花江效應。大家對《弟子規》、對孝道的教育特別重視,都受到松花江中學影響。當初也是王琦老師一個人在做,他要讓人家相信自己、相信《弟子規》,他都是默默的在做,微言而篤行之。做了之後用日久,用在哪裡?他的班級。大家看這些經典,就是在我們每一天發生的生活當中,不是做不到的。他的孩子排隊,人家一看就不一樣;上課那種專注,一看就不一樣。所以呂杰校長關注到了,因為他事著明了,那最後就推廣到全校去。而且繼續做,現在事著明到什麼程度?整個中國大陸去參觀的學校可能都上百,甚至幾百個學校。

  包含去年五月份,我們跟著幾位小學校長,還有我們李金樺校長,一起到松花江中學去參觀學習,海外有緣的教育界的人也到他們那裡去參觀,所以實實在在的做厚積薄發。「桃李不語,下自成蹊」,去參觀的都不是他們去要求的,都是主動來的,所以真的能做出成績來自然能夠給人好的影響。他們學校本來反對的老師,在有一年成績出來,成績太好了,連那個反對的老師自己都說孔子顯靈。那就不用說了,他們自己就轉過來了。諸位學長們,希不希望自己做到都不用說,人家就相信、就佩服?這樣才痛快。不然我們都費盡口舌:拜託,你就信我這一次!然後講完自己心裡還常常在那裡七上八下的,他會不會又不相信了?

  所以這整個事情效果非常明顯、非常清晰之後,『則有目者莫不見也,有耳者莫不聞也,豈可誣乎』。所以有目都共睹了,有耳的統統都聽聞了,那還有誰能夠歪曲這個事實!我們剛剛講到山東電視台「天下父母欄目」,大家相不相信他們剛開始做的時候,整個傳播媒體會怎麼說?鐵定是說,那做了鐵定搞不久、鐵定沒飯吃,那怎麼會有收視率?是不是這樣?一定都是這些話。可是你做出來就沒有人會再說這種風涼話,而且不只沒有人講風涼話,一個榜樣立住的時候影響的就是無遠弗屆的人,影響到整個大陸了。現在大陸各省縣市有心的領導者都去找呂導,叫他培養人,他們要做道德欄目,所以現在人才是最欠缺的。這是可喜的現象,但也需要我們一步一腳印,穩紮穩打來做好每個因緣。為什麼?一被認同,做不好可能又會否定掉,所以「禍福相倚」,聲勢愈好,愈要慎重、謹慎去做。同樣的我們愈贏得別人的信任,我們愈要戰戰兢兢,不能出差錯,這才對得起他人的信任。不能因為他信任,反而我們變得比較馬虎,反正出了情況他也能原諒。這樣就不對了!

  再來,我們再看下一句一百零一句。我們一起來讀一遍,在《論語》的句子: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子夏』提到這一句話,我們能體會到,這『勞其民』是派任務給人民,所以『君子』應該是指上位者、領導者。「君子」他在位的時候,他會「信而後勞其民」,是先取得民眾的信任,然後才安排任務給老百姓去做。而取得信任,最重要的是愛護人民,他知道你愛護他,你所安排的事情,也都是為了人民著想,他不會不願意,不會覺得你是找他麻煩,他會歡喜去做。除了因為愛護他們取得信任,同時這上位者也要教育人民。其實在為大眾服務的時候,也是一種福氣,也是修福,量大福大。為什麼這麼多人歡喜做義工?一來他們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再來,以身教教育孩子,心要為公眾著想,為大眾的事多付出,量大福才會大。所以有引導之後人民就不會斤斤計較,都願意多吃虧、多付出不去計較。

  這信任還是做事情的重要基礎,沒有先建立好這個信任,你很努力去做,到時候還被人家誤會。甚至人家覺得那個領導就是專門找我麻煩,或者專門找我們這個部門麻煩。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領導者要時時能夠體恤人心,人心體恤不到,有時候做一些事被他誤解,還適得其反。你們有沒有經驗你為那個人好,你做很多事,他反而愈誤會的經驗?你們命很好,都沒有被誤解。真的,我曾經這樣幹過,你忽略了信任基礎,你去安排很多事,事實上都是要為他好,結果反而讓他誤解,覺得根本就是在找我麻煩,你就白忙一場。稻盛和夫為什麼他能讓日本航空在四百天左右,從一個倒閉的航空公司,變成那個行業領域盈餘最高的一個公司?才四百天那在企業界叫奇蹟。為什麼?「信而後勞其民」會用的話,孔子這些話、經典這些話會用,不得了。稻盛和夫怎麼取得所有日本航空同仁的信任?無我無私。

  因為日本前首相鳩山先生去找他,他答應的時候說到,但是我不拿一分錢。這一個無私的心,就取得了日本航空這些同仁的信任,有了這個信任,他的同仁覺得:不管他叫我們做什麼,都是為了我們的團體,都是為我好。那整個積極性全部被調動起來,才能創造這個奇蹟。所以真的要取得人家的信任,很重要的一點要能放下自私自利。一有私心,在團體裡面要贏得團隊的信任,幾乎是不可能。一個老闆、一個領導者只要有覺得說,這企業是我的,這財富是我的。他的員工要信任他就很困難。稻盛和夫他提到的,企業所得的盈餘最要先照顧的就是自己的員工,再來是消費者,股東是排在後面。這些做法才能夠贏得員工、贏得消費者的一種信任;利益排第一的,就是老闆,那就很容易讓人家產生懷疑,都是在謀他的私利了。

  而且你看稻盛先生他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他這些錢都拿來栽培人才,他也不是拿來自己花,自己還很節省。所以這樣的人,不只他的企業信任他,他現在走到哪裡天下的人都信任他。中國多少大企業家現在都以他為老師,當他的弟子去參加盛和塾的課程。而且這個老人家不簡單,他常常談的都是整個天下怎麼安定下來,甚至說到即使停止所有的經濟成長,都要面對地球生存的問題,他有這個道德良知,講這樣的話。寫了幾部專門給年輕人的書,年輕人是未來的主人翁,不能不教育,還推薦他們第一本書就是《了凡四訓》。我們華人看到這樣日本的一位長者,我們也很慚愧,他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比我們都積極太多了。而且他的弘揚是先做到這不簡單,所以他事著明,用日久,而且影響性愈來愈大、愈來愈大。

  假如不建立信任,『未信則以為厲己也』,反而讓人民誤會是虐待他了。『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君子假如處在為人臣的位置,那就應該先取得君主的信任,然後再來規勸。一個領導者他上面還有領導,底下有臣民,面對他的領導,他也是要先取得信任然後再規勸。「未信則以為謗己」,如果沒有取得信任,領導或者君主會以為你是在毀謗他,他就很難接受。從這句話就可以體會得到,信任是很重要的一個根基。我們從自身來思考,我們勸人成功的比例高不高?你給你先生囉嗦這麼多次,成功的比例高不高?你給你太太講得這麼久,成功的比例高不高?講得那麼多,你給你孩子教育那麼多了,請問大家,成功比例不高該怎麼辦?「行有不得」。我記得師長說到,說老祖宗把道理給講絕了!接著就是講了這句話,這句話真講透、講到究竟處了,講到人的理智要從這句話建立起來。為什麼?不從這句建立起來,遇到一些事情特別容易指責他人,把責任推出去了,一推出去就不理智了。

  只要沒有反求諸己,你不反省自己一定就是指責別人,一指責人你當下已經有情緒,就不理智了。不理智處理事情只有愈來愈嚴重,絕對不可能愈來愈好,所以才有一句話叫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因為事情,我們一不理智,會愈搞愈糟;一理智了,一定定在這個教誨它不會惡化,才能慢慢把它扭轉、把它改善。所以哪一句話都可以忘記,這一句話不能忘,刻在額頭上。遇到一切人事境緣,馬上提起這一句話OK?那你今年會很不一樣,我跟大家保證德日進,過日少,你真的這麼反省自己,你就問心無愧。其實我們都是有心向道的人,都很歡喜這些教誨,常常在境界當中沒有提起正念,事後也很懊惱,愈來愈警覺貼在額頭上。你自己怕忘記,可以告訴親戚朋友提醒你一下,改天跟你兄弟談話的時候,有一點火氣快上來了,你太太在旁邊:你的額頭怎麼了?你馬上就,你的太太跟你就很有默契,可以提醒你趕緊Hold down,這個火氣不要上來。

  信任之後勸諫,信任要靠我們真正做出來,讓人家不懷疑,能信服。而人家信任了會不會再變?變了你難不難過?這些都是境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是過來人的話!哪有說他們是過來人,我們都不用走過,然後就輕輕鬆鬆,Pose都這麼優美就走過來,哪有那麼容易的事情?再看看夏蓮居老先生講的一句話,就覺得這個話不簡單,「切實功夫須從難處做去」。人道德學問這個真功夫,都要從自己最難的習氣下手才叫修行,不然都是消遣消遣而已。談到這裡我們冷靜下來,我們自己最嚴重的習氣對治了多少?假如它還是依然故我,我們連修行的門都還沒進。真正學問都自苦中得來,那個苦,苦在哪?就好像扒皮一樣,這個皮黏得太久了把它撕下來哪有不痛的道理?大家撕過皮沒有?告訴大家,撕的時候很痛,撕完?很輕鬆。你假如沒這個感覺,那就是還沒撕過!你克制了一直障礙你、一直在糾纏你的習氣,你最後把它放下,你很自在的,長痛不如短痛。

  剛剛跟大家說,「信而後諫」,人家本來信任你,又不信任你了你難不難過?就所有的境界會一直考你。《西遊記》說九九八十一關,我們好像第一關跨過去就太平日子了。你覺得過關,可能那個覺得過關又著了一個相,另外一個境界再來你有時候就難過、就沮喪,怎麼這麼複雜、這麼難?我都已經這樣了,不然要怎樣?到時候變自己都否定經典、否定聖教都有可能。《孟子》已經告訴我們不簡單,「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不要把修行看得太容易。但是只要有決心,只有要毅力,種種關卡一定可以突破得了。而且修道之人求之於自己,凡事君子求諸己,自己能做到,自己能盡本分,其他的一切隨緣就不強求了。

  我們再看下一句一百零二句,我們先一起把它念一遍:

  【君以信訓其臣。則臣以信忠其君。父以信誨其子。則子以信孝其父。夫以信先其婦。則婦以信順其夫。上秉常以化下。下服常而應上。其不化者。百未有一也。】

  這段話前面還有一句,「夫信由上而結者也」,守信、信義是由上位者帶頭,下位者很自然的效法學習。接下來具體舉了幾個倫常來闡述這個道理,『君以信訓其臣,則臣以信忠其君』,君主用信義來訓導他的下屬,則他的臣子下屬就會用信義、忠誠來輔佐君王。我們回想之前,曾經一起學習過的句子,在二十二頁的四十九句。大家看這個句子,不只要看到這個文字,要看到大舜的的德行,能感受到臣子們聽完這一句話的感受,那你對這段話就很深刻。我們看大舜貴為天子,對著他的臣子們說到,「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予違就是他當天子,假如有做任何不妥當的過失,你們一定要輔助、要糾正,弼就是輔助,輔弼、輔弼糾正他。汝無面從,你們不要當面聽從我、順從我,退有後言,退就是不在朝廷上,在背後又在議論我,議論這個事情不妥當。他也是在勸導臣子能夠當面進諫他,為什麼?任何決策錯了損害的是老百姓的利益。所以我面子不要,我們要一起共同為人民謀福祉,我有任何不對你們當面就可以給我指出來。這是一分信義,對天下的信義。這個態度一講出來,這些臣子感覺到了就沒有顧忌的,去為人民謀福祉,什麼話都敢講、都敢直言。這是一個榜樣來說明這句話,確實他「以信訓其臣,則臣以信忠其君」。

  下一句,『父以信誨其子』,父親以誠實守信來教誨他的兒子。當然「誨」,他教誨當中他有身教,他自己先把信義做出來。尤其孩子愈小他心愈清澈,只要是性德的行為出來,他感受會很深刻,終身不會忘。因為他本來純淨純善的心,就沒有受到太多的污染。孩子學到了他也會對人守信,有這一分信義的心內化了,對父能孝,對兄就能悌了。他以後出社會不管在哪個行業他一定會守信義,「信義為立業之本」。

  那天剛好有看到一個小故事很好,韓國有一個父親他是賣橘子的。那一天他父親出去了,兒子幫忙看店,兒子才二十歲左右也沒有什麼做生意的經驗。有客戶來了,買了一箱橘子打包好了放車上,錢也收了,車子正要開走。突然他爸爸回來了,就站在車子前面,客戶也很詫異,我都買好要走了,你怎麼擋我車前面?這個父親先給客戶道歉,可不可以麻煩你把車廂打開,我再看一下這箱橘子?拿出來一檢查,裡面有好幾顆已經爛了,所以這個兒子還沒檢查就給客戶。父親是一輩子都很守信義,都是仔細檢查每顆是好的,才給客戶。所以趕緊把那個不好的拿起來,補進去好的。假如撿掉六顆不好的,要補幾顆進來?最少要補個八顆、十顆吧,是不是?對!也耽誤了人家一會時間,而且這個耽誤是自己造成的。凡事都要反求諸己然後要體恤人心,再多放幾顆下去。這個也是父親「以信誨其子」,自己做出來給孩子看,孩子終身不會忘記這一幕的。這些機會點不抓住也很難教孩子。

  有一個鄉村老師,他的媽媽難得來找他,他也很高興,不過媽媽來了,該教書還得教書。早上跟媽媽打過招呼之後,接著就要趕到學校去上課。在路途當中經過一條河,這是他每天常走的,他很熟悉的要走過去。剛好那一天有一個石頭不穩,他滑掉了,滑了之後整身衣服是濕的,他又趕緊返回家換衣服才能去上課。他慌慌張張進門去換衣服,他媽媽就問,你為什麼回來?他說因為走在路上,要過河的時候那個石頭不穩滑掉了,我趕緊回來換衣服。他媽媽說你滑掉了,有沒有去把那個石頭先擺穩才離開?他傻了,沒有,我馬上就跑回來了。那下一個人再走再滑倒怎麼辦?你趕快回去把它扶正再回來。你還教小學的,都講給學生聽要有愛心,自己遇到了根本就提不起來。她孩子趕緊回去,先把那個石頭給扶正。這個老媽媽不簡單,而且是真慈悲之人,不然怎麼會在這些這麼細微的地方,都能夠提起正念!這個老師他後來人生回想,這幾十年站在小學講台上,每次一回想到,他媽媽問他的那句話,你有沒有把石頭給扶正?對他都是非常大的一種鼓舞。自己當小學老師的德行要擺在第一位,不可以懈怠。

  接著,『夫以信先其婦』,這丈夫以信義來帶領他的妻子,則妻子以信義順承他的丈夫。我們在《德育故事》當中,很熟悉的劉庭式,他們家曾經談及結婚的對象,根本都還沒有下聘,那個女子後來瞎了眼,他還是堅持這分信義、信用。我個人的感覺,這不是信用的問題而已,這個劉庭式先生是真仁慈之人,他能感受到這個女子,假如不嫁給他以後會怎麼樣?古人他真正聖賢書讀懂了,他一生求問心無愧。後來感召他的太太,雖然眼睛看不見,可是也是竭盡全力的照顧這個家,後來他兩個孩子都考上進士。我們看到這《德育故事》裡面,做出現在人做不到的這些有德的行為,現在人看覺得他們傻、他們吃虧,我們看得到後面都是後福無窮,所以人欠你,天會還你的。

  『上秉常以化下』,上位者能堅持常理來教化下位的人,那下位者就能遵守常道,這『服常』,遵守常道來順應上位者。我們之前也讀過《孟子》的話,「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五倫關係的對待、君臣關係對待,它也是一種相互的交感。尤其上位者不能去要求、指責下位者,要靠自己來把家庭、團體的家道風氣帶起來,自己要負責任。『其不化者,百未有一也』,假如這上位者能夠以身作則,做徹底了,還有不能教化的,百例當中不會有一例的,就是不可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這個也是我們古聖先賢他們對真理他不質疑的,信心這是百分之百。

  我們接著來看一百零三句,我們一起把它念一下:

  【色取仁而實違之者。謂之虛。不以誠待其臣。而望其臣以誠事己。謂之愚。虛愚之君。未有能得人之死力者也。故書稱君為元首。臣為股肱。期其一體相須而成也。】

  這第一句講到,『色取仁』,「色」是指外表,就是表面上裝作仁義的行為,『而實違之者』,就他實際上卻是違背的,只是要贏得美名,或者贏得人家的信任,但事實上這別有目的。要不是好虛名、就是有不好的目的,這『謂之虛』,這樣的行為就叫做虛偽了。這個情況,君子是希望言行一致的,君子不好虛名,《孟子》有講到「聲聞過情」,聲聞就是他的名聲、名譽超過了他的實情,這個君子都覺得很丟臉,他就更不可能去要一個虛名。而且這樣的人生態度都是不明白真相,裝是不可能裝得太久的,「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裝到最後被人家識破,就一文不值了,何不實實在在的來做人?所以人的心術時時要光明正大,不要動這些小聰明,縱使人一時被我們騙了,也騙不了老天,「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色取仁」,做表面上,事實上內心違背了,這都是虛偽,都是對人不真誠,這個於良心、於福分都是有折損的。所以讀到這一句,人自我期許,時時都是真誠待人,絕沒有虛應,絕沒有應付。假如一個上位者都是做表面功夫,而事實上內心都是很自私,甚至還是殘暴的,「謂之虛」。

  『不以誠待其臣』,不以真誠,不以誠實、誠懇來對待他的臣子,卻希望臣子都能真誠來事奉他,『謂之愚』,有這種心態這是很愚蠢的。為什麼?叫不明因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自己不真誠,還要求下屬能夠對我們真誠,這個無有是處,不可能的。所以『虛愚之君,未有能得人之死力者也』,剛剛講到做表面的,還都是要求下屬真誠,自己不真誠,這樣的一個領導者他很難感動人心,很難跟人交心。根本就不可能得到自己的臣屬,為他效力、為他犧牲奉獻,這不可能。『故書稱君為元首』,「書」是指《尚書》,《尚書》上有說到,君主就好像人的頭部,「元首」。臣屬,『臣為股肱』,臣子們就好像一個人的,「股」是大腿,「肱」這是胳臂,一般講「股肱之臣」,這個成語就是指國家重要的大臣。這個比喻就很好,頭跟四肢都能配合得很好,這個人就能幹很多事情。

  所以這個比喻,『期其一體相須而成也』,就期望君臣成為一個整體不分彼此。然後「相須而成」,相互配合,而能成就國家的功業,成就國家的大治。所以一個君王、領導者,還是要發自真誠的仁慈心去愛民、去對待臣子,那就上下一心,國家沒有不治的道理。剛剛這句經文之前我們有一起學習過,大家有沒有印象?沒有,很正常,因為還沒二十一次。所以有時候人記憶太好,也不是件好事,可能會自己暗自流淚,我不是說我。

  我們看一百零四句:

  【巧詐不如拙誠。】

  這句話很有人生哲理,能體會到這一句話,人生會過得愈來愈輕鬆跟簡單。因為這社會風氣,好像都逼人要很聰明、很會動腦筋、很會好像耍小動作,才生存得下去,其實沒有那麼複雜。這句話『巧詐不如拙誠』,「奸巧詭詐不如樸拙誠實」,聰明反被聰明誤,人算不如天算。因為我們很正直誠實的去說、去做,身心沒有負擔;還用這些奸巧、用這些詭詐,事實上瞞得了一時,瞞不了長久。到時候還要用更大的心思,又要去把這個謊再掩蓋,那紙是包不住火的,最後還是信用會喪失的。我們自己有沒有撒謊的經驗?有。人學東西就是一次就要開悟,終身不再幹這個傻事了。人一撒謊,首先心神不寧因為怕人家看破,再來睡不著覺,接著買安眠藥,要防這個、防那個累死了,不如勇於認錯,「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我曾經遇到一個朋友他是做生意的,他跟一些客戶就談談談,他就很正直,他說我只能賺多少,他都給那個人講、給客戶講,後來人家都要跟他買東西,他生意都做不完。他一看就是不會騙人的樣子,他也沒有什麼華麗講得多好聽才能夠做生意。大家看我去做生意會不會賺錢?我不大會講話,實在講我只要談到錢,就好像那個氣球消了氣一樣。只要不讓我談錢,談這些倫理道德,好像就比較能充氣起來。所以其實人心念裡面只要有自私,這個真誠心就很難保持,因為為了己之後就要動很多腦筋,很多話講起來是為別人,事實上還是為自己。給客戶講的:都是為你打算。其實腦子裡都在那裡算我可以拿多少錢,久而久之自己講了不知道,敏感的人都可以感覺到,我們的真誠已經退得很厲害。有一些人做生意做了幾年之後,自己有沒有變問誰最清楚?問你好幾年沒有見面的親戚朋友,他光聽你講幾句話,他就知道你變了沒有。我們每天這樣講講講沒感覺了,他幾年沒看到我們,我們一開口那個味道不對,以前那種不帶任何目的,講話的那種直率爽朗不見了。

  其實人別把自己的人生搞得太累,在《孟子》的書裡面,有提到一個故事,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成語叫「享齊人之福」?那個叫自討苦吃。大家曾經有看過一些連續劇,整個家在那裡每天罵來罵去、打來打去,根本原因是什麼?就是那個男主人娶了兩個太太或三個太太,所以他們家動亂的根源就在他好色。最後還搞到是什麼?沒娶進來的還有幾個。然後又是什麼他的孫子又去愛上誰,又是他的什麼?所以男人是一家之棟梁,不要成為禍患之源頭。

  這個故事裡面講,這個齊人娶了兩個太太,他每天晚上回家,嘴巴都有油漬,然後就開始跟他太太講,我今天又到哪一家他們請我吃飯,吃得多好多好,我在社會上多有地位。每一次晚上回來就給他兩個太太炫耀,講了好一段時間,也不見任何人到他們家裡來。所以有一天他太太就跟妾講,今天我跟在他後面出去看一看,到底他都跟哪一些人打交道。就跟出去了,結果跟、跟,怎麼先生愈走愈是荒郊野外,沒人在的地方。後來走到哪?走到墳場看人家祭祀完之後,就去跟人家要一些祭祀完的那些酒肉來吃、來喝。基本上就好像在乞討一樣,然後吃飽、喝足了睡一覺再回家。太太看了之後很傷心,覺得這樣的人怎麼依靠?古人女子稱丈夫,叫什麼?良人,善良值得依靠的人才能嫁。結果太太回去給這個妾講,兩個人就抱頭哭,這樣的人怎麼依靠?過了一段時間,這個先生回來了,又繼續在那裡講,今天又在那裡吹噓。這個先生的言語都不實在,這都是巧詐,打腫臉充胖子,這樣的人生特別沒有意義。假如這個先生能真實的去告訴妻子,自己肯去努力,他真實的去告訴妻子,妻子會跟他共患難,會支持他、鼓勵他,可能可以走出真實的人生。就不用每天都是在那裡耍嘴皮子,人生過得這麼虛幻。

  這一段話也提醒我們最可貴的是樸實真誠,最危險的是人用小聰明,又特別會耍嘴皮。但是我觀察現在人,對孩子很會耍小聰明,還特別高興、還會笑,這就很可能對孩子的心性沒有及時的導正。有一個爸爸,他的兒子跟他說要兩塊錢,他父親給了他兩塊的紙幣,他說爸,不要,你給我兩張一塊的。他父親說這個有什麼不一樣?他兒子說你給我兩張一塊的,我可以分兩次跑去說我撿到一塊錢,然後學校就會給我記功記兩次,你給我一張兩塊的才記一次。他爸爸講這個的時候,說我兒子真聰明。這心性都不對了,「巧詐不如拙誠」。好,今天就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