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馬中心第二屆中華傳統文化進修班—四五OO年前中國的遠祖是如何教導他的後裔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集)  2010/5/13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3-0010

  大家早安!我們這幾天一直在談對治我們的習氣,大家可能會想,怎麼對治習氣跟弘揚中華文化有什麼關係,這些這麼重要嗎?經典彰顯了人生的道理、真相,我們肯接受、肯奉行,慢慢就能理解到這些教誨背後的深意,它看得深遠。就像《大學》開篇告訴我們的,「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還有貪瞋痴慢,這個心就沒辦法正,身也沒辦法修,家就更不可能齊,國就不可能治。

  在現在這個企業、商業時代,這個治國,自己的企業就是一個王國了,小則幾十人,多的話上萬人都有。「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把家做好。為什麼劉總麾下的這些姑娘們結婚之後都挺好的?因為她們還沒結婚以前就開始學習了。劉總調教她們,更重要的是劉總他們夫妻給她們的榜樣。齊家才能治國,修身才能齊家,這個一點僥倖不得。我們應該都還記憶猶新,劉總那天晚上一個半小時給我們的分享。諸位學長們,你們現在腦海裡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還是哪一段?哪個學長跟大家講一下,讓你觸動最大的。你們怎麼無辜的看著我?假如現在腦中一片空白,就是那一個多小時都沒用心聽,還是用腦子聽,硬要把它記下來,還是記不住。用心,一輩子都不會忘。大家還記不記得,「人家給你台階就趕緊下了」。剛鬧了點彆扭,先生說,「吃飯去吧」,「好好好,吃飯去」,就沒事了。這個時候還在「哼,不理你了」,那叫沒事找事,叫愚痴。不貪、不瞋、不痴,不愚痴的人事事想著如何把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絕不可能無事生事,把事情弄得更糟,那個就是隨順愚昧、隨順自己的壞脾氣了。所以沒有這些不貪、不瞋、不痴、不慢的功夫,人與人能相處得好嗎?不可能。

  我們回想一下那天晚上整個課程,大家回到兩天前的晚上沒有?首先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高中畢業的女孩,下鄉去教了兩年書,記不記得?教得很用心,當地的人都留她,希望她能在鄉下「幹革命」,能做一個鄉村教師。後來還是回到都市,一幹就是二十年,都沒有換過工作。但是,雖然沒有當上教師,但人這一生該幹什麼,跑都跑不掉,三十多年之後還得幹。所以大家看破了沒有?該吃的苦趕緊吃,該幹的活趕緊幹,你愈晚幹愈累人。我是挺認命的,因為我屬牛,就要順著這個牛性。閩南話說,「做牛得拖,做人得磨」,就是做牛就要耕,做人就要接受磨鍊,我又是人、又屬牛,就更要磨鍊。大家看,劉總在一個公司做了二十年,大家看到沒有?她的忠誠,她沒有想到「我自己能力多好,我應該獲得多少利」,心中都想的是「這個單位對我的愛護、給我的方便」,從沒有為自己想過,大家整個一個多小時的過程當中,大家有沒有聽到哪一句劉總為自己想過?不貪,沒有為自己想。不為自己想好不好?「那我不是吃虧了嗎?」所以一個人的人生要有好日子過,要有幸福的家庭,首先要學吃虧,不要計較。愈不計較,人家愈感她的這分至愛、至敬,「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講到這裡就想到劉總那一天講的,「要有付出的心、不求回報的心,要無怨無悔的去做,也別囉嗦」。這些話都很深刻,都是二十八年結婚的心得,跟家裡人相處深刻的感受。而且劉總還說:「身邊的人,我們就應該好好去疼。」心是柔軟的,心是細膩的。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我們好不容易幾千里請我們劉總來給我們講一堂課,我們可不能看熱鬧,看完了,「來來來,跟劉總拍張照」,回去了還可以,「你看,我跟劉總拍照」。不只沒收穫,還貪名聞利養。所以時時要觀照這個念頭,時時學習要從根本,就是學到人家的存心。「慕賢當慕其心」,效法她的存心,那一切言語行為就能夠跟上了。

  當然我剛剛講的跟劉總拍照,沒有其他的意思。你們這幾天剛好有拍的,我不是說你們。我這個人,你們要trust me(要相信我),我絕對不會指桑罵槐。我假如會指桑罵槐,那我就常常把人家的不是記在心上了,那我就是師父講的「最傻的人」了,把人家的不是、垃圾都裝在純淨純善的心中。師父老人家講完這段話,我就不想再幹傻事了。假如剛好講到一些情境,那是巧合,OK?真的,不然很多人冤枉我。我每次講完課下來,「怎麼都說我?」好像是我意有所指,不是這個樣子。說坦白話,我們不就是貪瞋痴慢作祟嗎?把貪瞋痴慢都放下,就沒事了。我們講的也就是不貪、不瞋、不痴、不慢,我們的問題、病根不就在這裡嗎?所以不管怎麼講都會講到我們自己。所以,假如好像講的就是在講我們自己,第一個,可能是祖宗保佑,讓前面講課的人提醒到我們。再來,就是諸位學長的心態非常好,統統覺得對照自己、要求自己。所以一堂課聽下來,每個人的體悟、收穫不同,不是講課的人決定,而是我們聽的人自己決定的。所以學習的心態,「只有我一個人是學生,都是對我一個人講的」,這個心態非常重要。不然,有時候台上的人在講,我們在底下聽,「老師在講那個人」,還怕他不知道,還瞄他兩下,「講你!」這麼聽一點收穫都沒有,甚至於還會墮落,都見別人過,還控制別人,「趕緊聽,趕緊聽」,給人壓力了。

  所以我們每天日行一善,行善不能等。而且要每天能看到每個人的善,「見人善,即思齊」,人有這樣的態度不得了,每天一定「德日進,過日少」。而且劉總的課聽下來,不只我們向劉總學習,包含她的先生、她的父親、她的母親、她的公公婆婆、她的孩子、她的媳婦。你看,人家媳婦不簡單,婆婆講一次,從此以後都是規規矩矩的把頭髮盤好。跟她搶著做飯,堅持一定要她做,不讓劉總做。那都是很細膩的體恤,知道劉總這一陣子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太累了,看她再幹,很不忍心,她的家裡很自然的都把這些活給承擔起來了。

  大家有沒有想到一個景象,劉總要出嫁了,她的父親給她講了三句話。哪三句?第一,「該幹活了」。有責任心、有承擔,替整個家庭設想,就是把貪心放下,不要再想自己了,一心一意為這個家庭付出。人假如還想自己,「怎麼都我幹,他不幹?」又計較了,這個家就失和了。所以老父親的叮嚀背後都還是心地的功夫,該替別人設想,不要計較,能做多少做多少,能做是福氣。第二,「別給人添麻煩」。處處替人設想,不要讓人難堪,不要讓人難受。人時時想著不要給人添麻煩,心地柔軟、設身處地。假如還有脾氣,哪有不給人添麻煩的?還有愚昧、還有傲慢,鐵定給人添麻煩。所以真的要不貪、不瞋、不痴、不慢才能修身齊家,不然辦不到。很多人都想要家庭美滿,可是為什麼漸行漸遠、背道而馳?沒從根本的格物下手。老父親第三個叮嚀,「別給人笑話了」。人的羞恥心被激發起來,有羞恥心的就不幹愚昧的事情了。

  劉總也提到,二十六歲,她先生二十六歲的時候,孩子出生了。當下大家腦海裡有沒有浮現她先生在抽煙的樣子?在那裡,這個時候我們起一個念頭,「還說全包了,一個禮拜就受不了(音瞭)了」,你看會怎麼樣?鐵定夫妻就鬧彆扭了。所以無我很重要,不要只想到自己,要想到先生,一個大男人,你每天叫他在那裡洗尿布。還是要看這個男人的一種特性。她的先生就是那種衝鋒陷陣,就是要創大事業那種格局的。妳能體諒到他,妳能隨喜,讓他去做發揮,妳愈能理解他、愈能支持他,回應回來的也是他支持妳,妳支持他是因,他支持妳是果。所以劉總支持他先生的事業是因,二十多年後她先生支持她的事業又是果。人生都是因果不斷相續,你種好因,你就結好的果。今天假如我們不支持先生,常常扯他的後腿,改天我們做什麼事,人家也扯我們的後腿。所以為什麼我們學傳統文化,家裡的人都扯後腿?奇怪了,怎麼劉總學,家裡的人全支持,不扯後腿?這個就是重點。任何事情都沒有偶然的。我們可不能說,「劉總運氣好」,這種話不能講,叫愚痴。任何人生的境界、福分都是修來的,自求多福,不要羨慕別人,要學到別人的善心、學到別人的德行,這個才重要。

  我們很羨慕,好像別人回到家裡都很順,都不會反對。有些朋友學了之後很激動,回去就給她先生倒了一杯茶,結婚十幾年了沒有倒過。結果她倒過來,她先生就說:「妳今天吃錯藥嗎?妳今天不正常。」諸位學長,假如我們的家裡人,我們恭恭敬敬的給他一杯茶,他反而覺得我們不正常,當下心裡好不好受?不好受。為什麼不好受?「我都這麼做了,你還這樣」。所以煩惱的根在哪兒?「我」,我貪、我瞋、我慢。擒賊要擒王,我們一定要把它給抓住,然後把尚方寶劍抽出來,直斷其根,這棵毒樹從根上就把它給砍斷,從此你就沒煩惱了。你們怎麼了?好像只有我抽出來了,你們好像表情都不是抽出來的樣子,重來。我們說要隨文入觀,這個道理一下子就進去,你的臉色就不一樣了。大家有沒有跟親戚朋友談話,談著談著,他本來揪著一張臉,突然聽懂了,執著一放下,臉色開始紅潤。有沒有這個經驗?(聽眾答:有。)所以大家聽這些道理,真的把它聽下去,待會兒臉上就放光了,現在就有些人都放光了。所以放下才能真正輕鬆、真正自在。

  今天我們做好,人家還不認同,原因不在對方,在我們自己。因為我們十幾年態度不好,一下子變好,人家不能適應,甚至於還想,「其中不知道有沒有詐?今天是怎麼搞的,對我這麼好,到底要提什麼要求了?」這個都代表我們以前沒有無求的付出,一付出了,讓人家覺得渾身不自在。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諸已」是很有道理的。有一個太太確確實實很恭敬給她先生倒茶,她先生說,「妳今天很不正常」。我們很能理解別人為什麼這麼說,這個太太就跟她先生講:「我今天很正常,我以前不正常,我以後都會很正常!」大家感受感受,她先生聽到她這麼樣篤定的三句話,我看也會很佩服她。當然,說了以後還要真幹,真做了,人家真的佩服,每一句言語都是從我們真實心當中流露出來的。

  劉總看到先生這樣,知道男兒志在四方,趕緊說:「我身體都挺好的,你趕緊去工作。」先生就高高興興的開始去創事業了。從此劉總就把孩子、把家裡這些責任都扛上肩上來了,而且把先生也照顧得很好,可能是想到父母給她講的,「男人在街上走,就看到女人的……」妳們女同胞怎麼都沒什麼反應?(男學員答:一雙手。)我覺得很有意思,都是男人記得,女人不記得,可能是男人都說,「說妳們的、說妳們的,記住!」女人都說,「我偏不聽,我偏不聽!」那麻煩了。所以勇於承擔這些教誨,很好。當然我們聽了之後不能去要求女人,不然我們也墮落了,聽的時候都「我太太這一條沒做到、那一條沒做到,回去好好說說她」,那就麻煩了。這麼樣回去,五十步笑百步,我們自己都沒改,就開始要求別人了。太太邊聽邊說:「你也沒好到哪裡去,還敢講我!」所以「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所有的道理都是來要求自己的。今天男人在路上、街上走,見到女人的那雙手。女人在街上走,她假如笑得很燦爛,也看到了她男人的修養。你讓自己的太太臉揪得跟什麼似的,臉上眉頭深鎖,還能把蒼蠅給夾住,這個男人就真的是太不體諒、太不疼惜自己的太太了。所以舉一要反三。

  我們看,今天劉總對先生的體恤,假如她顧及到自己很多,她就不會做得這麼徹底了。她希望先生晚回來的時候,熱水、熱湯,馬上端給他喝。那個暖的不是胃,是心,「夫妻一條心,黃土變成金」。而且我們感受感受,有一個這麼體恤自己的另一半在家裡等,男人一把事辦完了,趕緊回家,就不會在外面流連忘返了。假如這個男人想著,回家又得看臉色了,那他就能拖多晚就拖多晚。所以家庭是需要經營的,用我們那顆時時為對方設想的心,就把整家人的心都凝聚在一起了。包含劉總也提到了,她先生有抽煙,雖然不是好習慣,但是沒有要求,尊重、包容,慢慢的對方體恤到那一分尊重、包容,自己時節因緣成熟,不好意思了,就戒掉了。所以劉總講到,互相尊重,相信彼此的關係會愈變愈好。反過來,互相指責,關係會愈變愈不好了。所以夫妻相處,大家從整個演講當中可以體會到,要設身處地、要為對方想、要尊重、要包容,還要善巧方便,用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提醒他,不要很急、不要很衝,不要忽略了他的面子。嚴以律己,我們不要面子,但寬以待人,要給別人留面子。

  劉總有講到,她先生急的時候,她就對著他笑,然後自己就很自然變得慢,慢慢的先生就感覺到了,自己也慢慢調慢下來。有時候可能情緒上來了,拉拉他的衣服、踩踩他的腳,當然不要踩太大力,給他一個示意。或者摸摸他的手腕,傳遞一下那一分溫柔,傳遞一下那一分提醒,先生情緒就下來了。所以家人相處,有時候肢體語言可以起很大的作用,當然那是用柔軟的心的一個體恤、提醒。再來也有提到,先生面臨事業上的一些狀況的時候,適當的勸告。劉總的一段話也給我們人生很好的啟示,「別把錢看得太重!錢能解決的事都是小事,這人生別被錢給絆倒了」。諸位學長,我現在講一遍,我就不會忘記了,以後劉總這些非常寶貴的人生經驗,我們也能夠去供養給大眾。所以人每天見賢思齊,都把人家的好記住了,每天都有很好的感悟、提升跟積累。這個是劉總跟先生之間的相處。

  包含跟孩子的相處,教育孩子。事實上,所有能把孩子教育好、家庭經營好的人,他們做的其實都跟經典是相應的。雖然他可能沒有讀過經典,可是我們會好奇,沒有讀過經典怎麼懂?大家想,古代很多女子沒有讀過書,可是為什麼她都知道這些大節大義?這裡就突顯了我們整個民族最重要的力量在家庭、家族,這些家族的長輩都給下一代一個好的榜樣,每個人成長都在潛移默化當中學到了這些做人的態度。我們說「父慈子孝」,父母長輩的慈愛在哪裡表現出來?在念念都要給孩子做好榜樣的這個存心表現出來。我們說「我多愛孩子」,那個是口頭上的。念念能給孩子好榜樣,那是真情真愛,是理智的。我自己在馬來西亞遇到一位孔子的後代,一位女士,應該都是七十幾代。她前幾個月才讀《弟子規》,可是她打開《弟子規》讀的時候,她非常的感動、非常的熟悉,她覺得她每讀一句,小時候家裡的情景就浮現在她的腦海裡。她讀到「父母呼,應勿緩」,她的叔叔伯伯、父親一看到爺爺奶奶叫,趕緊「爸、媽,有什麼事嗎?」「父母命,行勿懶」,父母交待的事,這些長輩都趕緊去做。「冬則溫,夏則凊」,他們這些長輩給爺爺奶奶鋪床,關心體恤生活需要,都浮現出來了。家裡面整整齊齊,「置冠服,有定位」。兄弟之間幾十年從來沒有紅過臉,「兄弟睦,孝在中」,「言語忍,忿自泯」。看到家裡有事,兄弟不分彼此,趕緊拿錢出來解決、支持,「財物輕,怨何生」。

  諸位學長,請問這位女士(孔女士)學過《弟子規》沒有?我們說學習重實質不重形式,實質是身教,是整個環境每天都在教育她。所以這個家道都是在潛移默化當中自然承傳下來了。「教兒嬰孩」,孩子在胎中,三歲以前就是教他的黃金時段。所以劉總那一天講,六歲以前,孩子都一直看著大人,做好榜樣給他看。六歲以後,孩子的能力、行為動作比較靈活了,領著他做。教孩子都要陪伴,都要引導、教導的。十二歲到十八歲,跟他商量。十八歲以後,分享給他聽,讓孩子很自然的從父母長輩的人生當中得到啟發。其實人與人相處非常微妙在哪裡?你愈想要求、愈想控制,他就偏不聽你的;你愈尊重他,愈沒有控制的念頭,只是很真誠的跟他商量,他反而很願意聽我們講。我在自己成長的過程當中,體會最深的就是父母對我們沒有絲毫佔有、絲毫控制的念頭。我們無形當中也受到這樣的影響,所以處事,我們對人也不要求,也不想去控制。人家願意聽,我們就盡力講;人家不願意聽,我們也不要生氣,也不要要求。我們沒壓力,對方也沒有壓力。所以我很喜歡聽我爸爸講話,有什麼要重大決定了,「爸,你幫我看看,哪些可能是要提醒注意的」。

  當然,更好的是我們提升自己的智慧,到孩子非常佩服我們,那你不用找他,他自己來找你。就像劉總的先生龐總,他的孩子說的,「大方向、戰略布置,一定要請教老爸」。這個就是孩子很佩服自己的父母,為什麼?有德有智慧。盧叔叔也做到了,他的孩子有什麼人生重大的問題,都要來請教。而且他兒子來請教他,還得要排時間,他會跟他兒子說:「對不起,這些大哥哥、大姐姐跟我排了時間,你要下禮拜再來。」他兒子可不可憐?不可憐,學到他父親胸懷天下。再來,更珍惜可以跟父親請教的機會。父母能做到讓孩子這麼佩服,那是做得非常好。有一次父親節,很多這些晚輩都來給盧叔叔、盧媽媽祝福,他孩子看了,有點酸溜溜的,「這是我爸」,好像都被分走了。劉總談的這個教育孩子的過程,我們也從中記住這些重要的原則,從小給孩子立規矩,從小孩子懂得做事要計劃、時間觀念。兩歲就開始教了,卻是他一生受用的習慣。所以愛孩子還要看得很深遠,防微杜漸、深謀遠慮。可能當時候在要求,孩子還是有一點難受,但必須突破。你也不能因為孩子難受了,你就不嚴格要求他。你不嚴格,他習慣沒養成,一輩子都被壞習慣拖著走,就麻煩了。

  還有很重要的,一定要讓孩子覺得我們時時都陪伴著他。所以劉總都陪孩子學習,等養成學習習慣了,他就可以獨立學習,你還不用花很多補習費了。還有家庭會議,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家裡的一個氛圍,都是先檢討自己。誰來帶頭?父母帶頭,長輩帶頭。而且還有一點,反省自己之外,家庭會議就是家裡人能常常說說心裡話,有溝通。不溝通,慢慢的就疏遠,甚至會有誤會、隔閡。所以這個家庭會議不可少,互相彼此了解目前的狀況、心裡的想法,充分交流一下。甚至於是遇到好的事情,體會到好的道理,這一分喜悅,跟家裡的人共同分享,這叫「意和同悅」。我們成長了,家裡的人也成長。孩子大了,跟他溝通,有時候要懂得柔軟、幽默一點。我們有時候勸人太直接,人家很難接受。劉總跟她兒子提醒,「逆反期過了沒有?」她孩子說,「還沒有!」但是有沒有作用?很有作用,因為他感覺到媽媽很柔軟、很尊重他,並沒有指責他。但是他一句一句記住了,「逆反期、逆反期,對,不能給媽媽添麻煩,不能亂發脾氣了」。這個都是善巧方便。

  這個遊戲機風波就提醒我們,為人父母、長輩,只要是要求孩子不要做的,自己首先不要做。你要孩子不看電視,自己一定不能看電視,不然孩子心裡不服,「都你大人能做,我們都不能做」。其實讓孩子對父母不服,那是孩子最痛苦的事情。孩子的天性,尊重、愛他的父母。我們能有好的德行,讓他這一分天性終身保持,那孩子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假如我們父母都是言行不一致,孩子的內心一直在受到煎熬,因為他尊重的人怎麼是這個樣子?扭曲了他的人格。所以我們看到孩子不尊重父母,我不只沒有責怪他的心,我還覺得這個孩子一生苦不堪言,他不可能有真正的快樂。能夠讓孩子跟父母之間的那分親愛終身保持,那是給予他人生最大的幸福了。這裡我們也回想到劉總的母親,當她拿錢給母親的時候,母親還提醒她,「有沒有給婆婆?」這樣的丈人、丈母娘太不簡單了,時時提醒自己的女兒,一定要視自己的公公婆婆像自己的父母一樣。

  從劉總這些家庭的相處,確實是不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最後劉總也跟大家交流女子四個字送給大家,哪四個字?禮、敬、柔、順。當然,男子也要禮敬柔順。當身邊的人剛好情緒上來,比較硬了,我們要怎麼樣?得柔,不能硬碰硬,就衝突起來了。有時候對方很堅持,我們再跟著堅持,可能就要傷和氣了,這個時候也懂得先順一下,沒有關係。要懂得疏導,不要硬防堵。有一對夫妻,結婚六十多年了,老先生都九十歲了。六十多年來夫妻相處,從來沒有言語的衝突,沒有紅過臉。這個晚輩很懂事,趕緊挖寶請教,「老爺爺,你們夫妻是怎麼相處的,給我們承傳寶貴經驗」。這個老爺爺就跟他們這些年輕人說了,「我們結婚的時候有約法三章,就是在孩子面前絕對不能夠生氣。只要另一半情緒上來了,另外一半趕緊出去走一走,一個巴掌就拍不響了」。接著這個老先生笑著說:「我告訴你,這六十多年來,都是我先出去的。」我們感受一下他們夫妻相處的情景,比方說,太太有點上火了,先生一感覺到,頭低下來,趕緊出去散步。太太站在那裡,當下有什麼感受?太太心裡想,「怎麼又是我?都是我先動氣的」。所以每經歷這樣的情境,對她的先生更加佩服。「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太太心裡想,「還是我不對,先生修養好」。

  先生出去散步了,也不可以走太久,因為現在聽說吵架跳水的很多,所以十五分鐘趕快回來,不要讓太太操心。處處時時體恤對方的心,設身處地,趕緊回來。這個時候太太不好意思了,女子都是比較含蓄、比較難為情,趕緊倒杯茶,過來的時候,不好意思看,還要這樣(避開目光)放著。她愈不看你,你要愈體恤她那種婉約的美,人要懂得欣賞。當太太這麼難為情把茶放下來了,我們當先生的應該怎麼做?人家已經這麼難堪了,應該怎麼做?這個時候假如先生都不體恤她,還說,「妳看,又是妳先發脾氣了,還是我修養好」。他太太說,「你有什麼了不起?」唰!(把茶潑過來。)這個叫自取其辱。我們會受到侮辱,往往可能是自己的態度招感別人侮辱來的。這個時候就不近人情了,給人難堪,招來這樣的衝突了。這個時候應該是設身處地,人家難堪了,要趕緊給人家台階下。當下趕緊轉移話題,「太太,剛好今天下午有空,好久沒回去看我岳父岳母了,下午買點水果,我們回去看看老人」。不只不計較,馬上又想到她的父母。大家想想,太太感不感動?諸位男士,你們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太太感不感動?(聽眾答:感動。)感動多久?你們也都沒反應,這輩子還沒遇到這樣的禮遇,夫妻是要互相疼的、互相感動的。感動一輩子,「夫妻一條心,黃土變成金」,能夠時時都這樣體恤,那個力量不可思議。

  所以調伏得了情緒,才能讓家庭愈來愈好。最後的這個禮敬柔順,我們好好記在心上,也不辜負劉總跑這麼遠來給我們傳經送寶,這個叫知緣、惜緣、造緣。不然人什麼時候墮落?福氣愈大,愈墮落。不珍惜,「我來這兒,劉總我都見過了,王教授我也見過了,我都跟他們喝茶」,緣分好了、多了,反而變成不珍惜,就浪費掉了。可能還比不上沒見過的,在電視上看劉總講「生為女人」,人家恭恭敬敬聽,那個收穫比我們大多了。所以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最後,貪、瞋、痴、慢,還有一個疑。一個人在修學的路上,這個疑也是很大的障礙。比方懷疑自己,其實人再大的挑戰都不能夠擊敗他,只要他百折不撓,「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怕就怕他不信任自己,自己退縮,否定自己,那就麻煩了,誰也幫不上忙。所以去這個懷疑,首先不能懷疑自己、不能懷疑經典、不能懷疑他人,不然所有人的不好統統瘀積在你的心裡面。你說:「可是他確實做得不對。」不對是「苟不教,性乃遷」,他被習氣拉著走。可是他「人之初,性本善」時時都在,這個時候不只不懷疑他,想方法怎麼做一個好榜樣,把他的善給激發出來才對。就更不是去懷疑他,去指責,甚至去跟他對立,那就錯了,方向錯了。所以我們不懷疑自己,我們了解自己,我們把握好自己,我們這一生要成就自己的智慧、慧命。成就了自己,才能去成就別人。「欲愛人者先自愛,欲助人者先自助,欲救人者先自救」,我們自己都泥菩薩過江,每天都悶悶不樂了,怎麼去讓人快樂?你看人在談感情的時候,「我一定讓你幸福!」自己就一張苦瓜臉,怎麼讓人家幸福?所以我都會問他們一個問題,一加一等於多少?這些年輕的男女有時候跟我們在交流什麼時候適合結婚,我會出這一題給他做。

  一加一等於多少?(聽眾答:大於二。)這個對的。兩個人相處的過程當中,都能激發對方的潛能、信心,這個是相得益彰、互相成就,大於二。一加一假如小於二,甚至於小於零,有沒有可能?有,現在超過一半都是這個。一談戀愛,兩個人智商都下降,互相摧殘、互相傷害,有沒有?出人命的都有。那哪叫愛?那叫欲望、那叫控制、那叫使壞。隨順習氣在做事情,哪是愛對方?一加一要大於二才可以結婚,不然就別添麻煩,給自己添麻煩,還給社會添麻煩。還有沒有?一加一等於多少?可是你一加一要大於二,你得要有智慧去引領他,這叫「領妻成道,助夫成德」,才會大於二。還有沒有?一,這個很好,夫妻是一體,不可分,不分彼此,同甘共苦,一加一就等於一了。還有沒有?無限大。這個是有聽懂了學貴立志,立什麼志?結婚都要立志,「我夫妻可以把恩義、情義、道義演出來,給社會帶個好風氣!」有志氣。

  所以諸位學長,你們結婚都不要白結,現在結婚也要彰顯婚姻的意義。你們以後結婚,一定要把這個婚義展現在所有來參加婚禮的人,不要去瞎鬧一場,這根本就是浪費別人的時間。讓他們可以看到喝交杯酒,拜父母、感激父母,讓所有參與婚禮的人不只肚子吃飽了,還吃到很好的精神食糧。OK?你說:「蔡老師,我都結婚了,講這個沒有用。」你還有孩子,你還有朋友,都可以勸他們做有意義的婚禮。我們再找個時間播一下我們董老師跟肖老師結婚的給你們看一下,這個以後可以好好的推展,才有意義。不然現在的婚禮,去都是亂成一團,還有請那個小姐,穿得很少,在上面跳舞,搞什麼?亂來,社會風氣都搞壞了。一加一等於無限大。還有沒有?培養出聖人來,這個還一加一等於三。因為國內是計劃生育,所以一加一等於三,後面就要守法。我們看德育故事裡面,很多夫妻相處都成為千古美談。漢朝的宋弘,皇帝的姐姐看上他了,他說「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我怎麼可以拋棄我的糟糠、原配?你看這一句話,傳誦了幾千年,依然還在震撼著人的心靈。所以真的,一加一可以是無限大,「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個不疑,我們就要從不懷疑自己做起。我以前很沒有信心的,大家看得出來嗎?我長這個樣子還能有信心嗎?從小又沒有什麼才能,什麼參加比賽,我記憶當中幾乎沒有我的份。姐姐又是常常全校第一名,一遇到頒獎,我的頭就是這樣(低下來),因為我姐姐又上去了。同學知道了,「你姐又上去了」,言下之意就是我差太多了。寫文章,剛好我的國文老師又知道我姐姐是誰,又把我姐姐的文章拿來做範本,發給我們大家,我們老師拿著,「蔡蓉青。同一個家庭教出來的孩子,語文能力為什麼差這麼多?」大家有沒有回到二十多年前,我還是很可愛的小男孩的時候?我的心在滴血。人心裡有障礙,信心都出不來了。不過後來我還真的有參加比賽過,什麼比賽?辯論比賽。跟大家講過沒有?我參加辯論比賽,為什麼是我去參加?因為學長找不到人了(反正我的機會就是找不到人,才會輪到我),結果我就去了。那個辯論,講話都要很凶,我又學不來。講講講,要講十五分鐘,我講七、八分鐘就沒詞了。可是規定不能下台,得站到時間,「鏘」(敲鐘),才可以下來。我就站在上面,就這樣傻笑,就是二十多年前開始練的,就這麼笑過來了。所以什麼事都不是壞事,對自己都是一種歷鍊。很糗的時候,也是練自己面子要放下來,都是好事。後來去念師範學院了,參加八百公尺接力,得了第三名,因為只有三隊參加。我拿著那個獎牌,不知道是要高興還是要難過。

  所以在目前的這個社會狀況,一個人沒什麼才華,長得又不怎麼樣,說要很有信心,我覺得挺難。所以常常還要問人家,「你覺得我這個人怎麼樣?」朋友說:「你要聽真的,還是要聽假的?」聽真的,又期待,又怕受傷害。人家在傳心理測驗,趕緊做心理測驗,看看我的個性是什麼狀況。結果做出來,你得四十分,你的個性很象老虎型的;或者你得五十分,你的個性很像無尾熊型的、很像孔雀型的。拿著那個做出來的試驗給朋友,「我很像孔雀」,「我很像無尾熊」。你說人活到什麼分上去了?很像畜生還高興半天,人的信心跌到什麼程度了!古代幾千年來說「我要效法堯舜」,從沒有哪個時代說「我像孔雀」很高興的。大家從這裡體會到什麼?「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人不讀經,墮落到什麼程度了還沾沾自喜。甚至於我們教科書裡面編的那些理論,我念教育學分的時候,拿狗做實驗、拿貓做實驗、拿老鼠做實驗,實驗出來的結果拿來教人,這個就是目前有一些教育理論是這麼教的。大家想一想,拿狗、拿貓、拿老鼠的實驗來教人,會把人教成什麼?教成狗、貓算不錯了,為什麼?我們的目標是狗跟貓,一不小心他變什麼?貓狗不如。你目標是狗跟貓的行為,那他當然是貓狗不如。

  現在年輕人幹出貓狗不如的事太多了,你能怪他嗎?我們到底拿了什麼教他們?狗跟貓不就是欲望,給它點東西吃,它口水就流下來,你拿那個去教孩子。真的,那實驗就是這麼來的,那你都是往欲望跟畜生的需求去教孩子。孩子長那麼大,二十來歲了,沒讀過《三字經》,「三才者,天地人」,這麼大的格局,你拿那種試驗結果來教他,把他糟蹋了。「人之初,性本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人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有明德、有本善,他不糟蹋他自己,他信任他自己。我沒有信心,後來讀了祖宗的經典,我信心就恢復了,為什麼?因為我堅信一點,哪有我們的祖宗會騙我們的道理?打死我都不相信。哪有可能孔子、孟子、聖賢人會騙人?佔人家一點便宜都不願意了,怎麼可能欺騙人?堅信他們的教誨,慢慢的,隨著我們自己把習氣放下,自己的明德、智慧、德能慢慢在提升,真實不虛的教誨。

  我們以前都看錯自己,也看錯別人了。我們常說,不能戴著有色的眼鏡看別人。有時候跟朋友談話,「那個人我知道,他就是怎樣怎樣」,「他就是脾氣不好,我對他太了解了,他就是傲慢」。請問,我們看他看對了嗎?看到的都是他染上的塵埃、污垢,不是他本來的樣子。他本來的樣子是本善、是明德,我們對這一點要明白,不能懷疑別人。所以首先我們得把我們有色的眼鏡拿下來,信任自己、信任別人。只要人能把貪瞋痴慢這些習性給去掉,他本來那種赤子之心、天真的模樣就展現出來了。當然,首先還是要求自己。我們現在把有色的眼鏡拿掉,不要用執著去看別人,不要用分別去看別人。這個道具做很久了,還是用一下好。你看我們戴著有色的眼鏡看人,看成什麼樣子?看不清楚,看扭曲了。當我們把執著拿掉,這個人就可愛多了。當我們把分別再拿掉,這個人挺好看的,我看大家都挺好看的。再把妄想給拿掉,本來面目就看到了,看到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也看到了別人的本來面目。所以,真正要放下的是懷疑,要放下的是分別跟執著,這個是真正的功夫。所以信任自己。

  再來,信任家人、信任朋友,哪怕他有做不對的地方,我們還是相信他能改,就對了。別人相不相信我,我不罣礙,我們一定相信別人「人之初,性本善」。孔子曾經七天在陳蔡絕糧,沒有飯吃。剛好子貢很厲害,衝出去找到了糧食回來,就請顏回煮粥。大家七天沒飯吃了,顏回趕緊在那兒煮粥。結果煮煮煮,水蒸汽冒上去了,那個土房子濕潤,剛好一個土塊就掉到粥裡面去了。說時遲、那時快,顏回怕這一個土塊把整個粥都給搞砸了,趕緊把它舀起來。一舀起來,心裡想,「扔掉太可惜了」,可是給別的師兄弟吃,他又不忍心,自己就給吃下去了。剛好要吃下去的時候,子貢進來檢查,看到了動作。大家注意,「見未真,勿輕言」,你親眼看到都不一定是真相,為什麼?你沒有看到對方是什麼心境。所以我們有時候要克服一個態度,隨便馬上就下判斷。太武斷了,這個會形成很多不必要的誤會。子貢一看,就出去了,就去跟孔子講:「夫子,仁人廉士遇到很困窮的時候,會不會改變他的節義?」孔子說:「會改變的就不叫仁人廉士了,所以一定是不會改變的。」接著子貢又問第二個問題,「那顏回是不是仁人廉士?」孔子說:「我觀察他很久了,一定是!」子貢說:「老師,我剛剛看到他偷粥吃。」當下孔子說:「雖然你看到了,我想另有原因。」

  孔子這個回答,人情練達。假如孔子馬上說,「一定是你看錯了,不可能是顏回偷吃」,可能子貢就說:「老師,你只相信他,不相信我。」那麻煩了,就傷了這個學生的心。這個就是人情練達,你不能喜歡一個人就得罪另外一個人,那就不理智了,還是保持一個信任的態度。「我想另有原因」,這麼講了,人家子貢也不會說什麼。把顏回找過來,問話也很有技巧。「顏回,你有沒有偷粥吃?」那一頭霧水。夫子很了解顏回處世的態度,非常恭敬祖先。所以顏回一進來,夫子說:「我夢見我的祖先了,可能是祖先要來幫助我們突破重圍。你那個粥煮好了,先拿來祭祀祖先。」顏回馬上說:「老師,土已經掉下來了,不能給祖先吃,不能祭祀了。」一問,真相大白。「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大家都明白了,子貢也覺得不好意思。這個時候能不能走過去說「子貢,你看你看」?那子貢就無地自容了。所以你看這個應對當中,都是一種柔軟,跟給人台階下的修養。這個是朋友、兄弟、師兄弟之間真的要很好的互相信任。

  這一節課先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