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祭祖之意義  周泳杉老師主講  (共一集)  2017/9/9  新加坡 Big Box, Level 3 Megabox Event Hall  檔名:55-113-0001

  尊敬的繫念主法和尚上悟下道法師,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安!學人非常榮幸,今天能夠參與我們新馬印祭祖大典,也很榮幸接受大會的邀請來跟大家談一談祭祖的意義。

  祭祖主要的是連根,把我們跟我們的根聯繫起來。我們的根在哪裡?在父母,父母還有父母,父母的父母還有父母。所以我們不是單獨的存在這個世間,我們有源頭。在這個世間所有的東西都有源頭,我們看到一棵樹,它為什麼長得這麼茂盛?因為它有根。我們看到河流,為什麼能源源不絕的有水在那裡流動?因為它有源頭。我們看到一個人為什麼在這個世間這麼的有福報,事業為什麼發展得這樣的壯盛?是因為他有根。一個人不忘本,念念想著祖先,孝順父母,他就有根了,這個根能夠幫助他在這個世間長出好的枝葉花果。我們看了很羨慕!可是光是羨慕這個枝葉花果,這個是無濟於事的,我們要去找到他在這個世間為什麼這麼的有福報,他的花為什麼開得這麼的美,枝葉為什麼這麼的壯盛,結果為什麼這麼的豐碩。因為他有根,根就是孝道。所以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敬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本,我們把孝敬這兩個字能夠抓到,我們人生就有根了。

  剛剛說,木必有根,水必有源,根深則葉茂,源遠則流長,這個就是祭祖的意義。《論語》裡面講,「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慎終是父母的大喪,人在世間難免有一死,而這個死是這個身體不能用了,換一個身體,身體不能用了,靈性還能夠靈明不昧,臨終有一個好的安詳的歸宿,來生就能夠有好的去處。所以對父母的大喪,孝子非常的謹慎。所以我們奉行印祖「臨終三大要」,來為父母送終,這個是孝子最大的一個心願。這就是厚待父母,報答父母對我們一生養育之恩。他不隨便,必得謹慎小心,拿出最真誠的一顆心來做這件事情。你看這個人就有厚道的存心。先對父母厚道,這個人的根就扎下去了。所以《弟子規》一開始就教「入則孝」,教「喪盡禮,祭盡誠」。喪事在我們傳統文化裡面最為重視,就是因為有好的結束才有好的開始,結束不好,下一個開始肯定不好。因此孝子最重視的就是給與父母一個最圓滿的人生句點。

  喪盡禮之後就是祭盡誠,就要追祭我們過去的父母跟過去的祖先。為什麼?把這個根永遠的跟我們連在一起。華人在海外,尤其是新馬印這三個地方,都能夠恪遵老祖先的這些教誨,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的姓氏保持著連根、養根的美德,有很多的會館,很多的宗祠,都還保持著凝聚同宗同族的這個力量。這個是我們華人為什麼在海外還能夠發展得這麼旺盛的原因,因為我們承接著祖先的福報,承接著祖先的德行。所以我們今天在這裡學習祭祖,主要的目的就在這個地方,把根找回來,把根傳給下一代,不要讓下一代變成失根的一個人。一個失根的人是沒有福報的人,在這個世間沒有福報,生活會非常的困難。我們看到全世界現在有各種災難的頻傳,這個就是福報淺薄的徵兆。怎麼樣幫助挽回這樣的一個劣勢?第一步就是祭祖,就是倡導慎終追遠,倡導連根、養根。所以在這裡我們每一年舉辦紀念祖先,意義相當的深遠。祭祀不是為了要跟祖先祈求什麼,完全在一個知恩報恩的心境上,它不是我們一般人所認知的迷信,拜祖先一般人以為是迷信,其實不然。

  自古以來帝王建國,建立一個國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蓋宗廟。宗廟是什麼意思?這個廟就是貌,面貌,也就是說進到這個廟就像看到祖先的面貌一樣。我們現在有照片,過去的這些父母我們可以用照片來紀念他們、來緬懷他們。可是古代沒有照片,他們就用牌位,寫一個牌位。然後在這個廟裡還有家譜,家譜就是家庭的歷史,就是一個家族它有一部歷史,我們要讓子孫去學習,讓他知道他的祖先曾經在這個世界上為這個世界做過哪一些貢獻,讓他能夠感念祖先,讓他對這個家族產生特殊的凝聚力、向心力,還有特殊的情感,他會愛這個家,他會愛他的宗族,他會愛他的文化,他會愛他的祖先。這個就是紀念祖先的意義。所以這個貌,就是進到這個廟就好像看到祖先的面貌。

  祖先的面貌是什麼?就是一個德字,德。所以這個面貌就是德相,有德的面貌。當子孫能夠知道祖先的德在哪裡,從小就知道,他就願意學習。而願意學習這個德他就有福報,因為所有的福報都來自於德,德能夠感福。所以積德是因,這個是因,得福是果。因跟果決定相應,也就是說,我們希望在這個世間你要成為一個有福報的人,你就要從這個德的因來積累,才會有福報。福報包括一個人活在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的必需的受用,譬如財富、地位、健康、壽命,還有善終。這些我們古人叫五福,五福臨門是一個人最圓滿的人生。從哪裡來的?從德,要修德。我們怎麼知道要修德、要積德?因為知道孝順父母,緬懷祖先,從這裡來的,根都在那裡。

  反觀我們今天這個社會,忽略了這個教育,沒有祭祖了,大家也不知道自己在這個世間活著需要一分福報,想要追求福報,又不知道福報的根源在哪裡,不知道從德開始經營。所以浪費了很多生命,浪費了很多時間,而卻沒有得到想要經營的人生目標。所以我們今天在這裡學習祭祀祖先,就是把那個根找出來,讓我們知道,原來我們活在這個世間每一天的福報,都跟祖先留給我們的智慧、德相息息相關。我們不是獨立活在這個世間的,我們上有祖先,我們下還有子孫。中國人有一個字就把這個意象表明出來了,那就是一個孝字,孝道的孝。這個字《說文解字》告訴我們,上面是一個老,下面是一個子,兒子背著父母,它就是一個意象,告訴我們父母上面還有父母,子孫下面還有子孫,就是這個脈絡不能斷掉,你中間不能給它切斷,切斷就不吉祥了,就沒有福報了。告訴我們,從孝道這個字就把福報的道理就講出來了,就是教我們不能斷根,世代都要相承連結得起來。所以這個就是為什麼要紀念祖先。

  因此,在宗廟裡面,這個廟就不是迷信,這個廟就是紀念館,我們現在講的紀念堂,紀念館、紀念堂,就是這個概念,專門紀念祖先的地方。而古代宗廟後面就是學堂,就是私塾,也就是說每一年春秋二祭之後,平常宗廟沒有活動它就辦教育,就在宗廟裡面辦教育。所以古代的宗廟,前面是祖先的牌位,後面那個堂就是孔子的牌位,都供奉大成至聖先師的牌位,小朋友就在這個地方接受教育,聘請私塾的老師在這個地方來教育他們。老和尚時常給我們談到他小時候上私塾,父親帶著他,先向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的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這個是紀念老師,然後再請私塾的先生上座,然後父親帶著他再跟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教孝親尊師。這個就是人一生福報的根基就在這裡打下去了。所以宗廟確實是一個教育的機構,它在教什麼?它在教孝敬,在教真誠心、教恭敬心,它在教這些,這些都是德相,都是感福報的根源。所以我們今天在這裡祭祖,最重要的就是把孝敬、真誠的心找回來。所以整個儀式的過程特別重視誠、敬這兩個字,這是德相。這一些態度一定要靠教育來承傳。

  所以為什麼主辦單位在每一次舉辦祭祀大典的時候都要安排講授祭祀的意義,原因就在這裡。透過教育,這個活動才能夠產生生命力,不會讓人家覺得這是一個迷信的活動。如果它流為迷信,它以後一定會被捨棄掉。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下一代的這些年輕人不願意祭祀祖先?因為他不知道祭祀的意義在哪裡。如果他真的知道的話,他哪有不紀念祖先的道理?所以,今天提倡祭祀,確實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它教我們知恩報恩,教我們飲水思源,教我們受人點滴當湧泉以報,教我們待人要厚道、要真誠,教我們這一些。所以我們不是只有在祭祀的會場表現出我們的真誠恭敬而已,不是,而是要把這一分真誠跟恭敬延續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用拜祖先的態度來與一切有緣的人相處,這個就是祭祀的意義。你雖然沒有求福報,可是你的福報已經在裡面了。

  在佛的時代,有一次佛陀看到一位年輕人在河邊東拜拜、西拜拜,佛就上前去問這個年輕人,你在拜什麼?這個年輕人就告訴佛,他說我的父親生前教我要拜六方神,東、南、西、北、上、下這六方的神明,據說神會賜福給我。佛一聽,佛說我們佛法裡面也有拜六方神。這個年輕人就向佛請教,佛法拜六方神是什麼意思?佛說,拜東方的神,東方的神就是父母。為什麼?因為東方,你看太陽從東方升起,一切的萬事萬物都成長茁壯,所以東方象徵生機。我們從父母來的,我們都是父母生的,所以東方的神就是父母。所以當你孝順父母的時候,你就是在拜東方。什麼是西方的神?西方是夫妻,因為西方所代表的是道義,義,東方代表的是仁,西方代表的是義。因為夫妻講求道義,夫妻的相處有恩義,還有情義。所以夫妻好好的相處,和諧的對待,家庭能夠家和,這個就是拜西方,把西方給照顧好了。

  那南方呢?南方是老師,南方表智慧。因為佛法是在北半球形成的一個文明,赤道在我們的南邊,所以南邊代表光明,代表智慧。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都往南方,善知識都在南方,那是表法,表智慧。所以佛告訴這個年輕人,南方就是老師,當你尊敬老師,對老師的教誨依教奉行,你就是在拜南方。那北方是什麼?北方是朋友,因為北方屬智慧,北方屬水,屬智慧,因為水有智慧的樣貌,它能隨圓就方,它沒有執著,「竹密不妨流水過」,它沒有執著,「山高豈礙白雲飛」。水是液體的水,雲是氣體的水,所以都代表智慧。為什麼朋友代表智慧?因為朋友在一起,「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朋友在一起有勸諫的道義。所以這個都生智慧。一個人沒有朋友,他的智慧會有侷限。所以當你好好的對待你的朋友,接受你朋友的勸諫,這個就是拜北方的神,這就是拜北方。

  什麼是上方的神?上方是宗教師。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和尚是宗教師,他引領我們在繫念法會當中普霑法會的利益,冥陽兩利。所以上方就是宗教師,你能夠恪遵宗教師的指導,你就是拜上方的神。下方是誰?下方是佣人,你們家的僕人就是下方。你善待你的僕人,「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這個就是拜下方的神。結果這個年輕人聽完六方的意義之後,就反問佛,他說佛,你剛剛講的都是人,怎麼他們叫神?佛告訴這個年輕人,只要你把這六方的人都照顧得很好,你的人際關係很融洽,這些人就會為你帶來福報,這個福報就是你善待他們感應得來的,這難道不是拜六方的神嗎?這個福報的到來會非常的快速,會非常的相應。

  所以佛法的教導跟我們老祖先的教誨完全一致,沒有兩樣,都是沒有迷信的色彩。所以我們拜祖先不是為了跟祖先要求什麼,不是,而是在紀念祖先的過程當中,把祖先的德、祖先的智慧承傳下來。所以一定要重視教學,一定要重視上課。上課的內容一定要回歸經典的教誨,心性的方向,不是只有知識、技能,不是,要講求開發智慧,講求開發本性。因為本性裡面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相,德相就是德能、相好,無量。這一些都在哪裡?都在經典裡面。所以老和尚在世界各地都在大力的弘揚傳統文化,目的就是讓我們能夠追溯祖德,把祖先的功德能夠找回來。透過祭祖只是一個開頭而已,在這個開頭,我們拿出真誠心來做,拿出恭敬心來做,然後怎麼讓這樣一個真誠、恭敬的德能夠延續下去?靠教學。所以還要在平常提倡倫理道德的教學,提倡因果的教學,這個就是真正的在拜祖先。就像剛剛學人跟大家舉例的,那六方的神不是只有你在那裡拜拜他,不是,那六方的神你要搞清楚我們跟他的關係是什麼。當你搞清楚了,你能夠敦倫盡分,福報就在裡面長出來了。這哪裡有迷信?這個完全是一個教育。所以你就能把迷信的色彩剝掉,直接的回歸到它教育的本質。

  所以我們今天不講宗廟,因為大家聽不懂。過去老和尚曾經,這是早年,很早年了,他老人家倡導百姓宗祠,這個大概是在一九六O年代,一九六幾年的時候,大概已經是半個世紀以前的事情,老和尚那時候就倡導百姓宗祠。可是後來去看中華姓氏的一個資料,發現不是只有百姓,有萬姓,就是姓氏超過上萬個,所以後來就把百姓改成萬姓。宗祠現在沒有人聽得懂了,已經過了半個世紀,所以把宗祠用一個名詞來代表,叫紀念堂,就是剛剛學人跟大家說的,廟就是貌,就是紀念堂的意思。所以以後就把它改成萬姓先祖紀念堂。其實它的概念就是百姓宗祠,就是這個概念,一模一樣,本質完全沒有變,都是在教孝敬的。這是因為老人家知道,如果沒有孝敬,經典就會變成知識,就會變成徒具形式的書本,它不能夠開發智慧;如果要開發智慧,一定要拿到孝敬的鑰匙才能夠進得去,這叫扎根教育。所以老人家這幾年大力的在提倡這些概念,就是希望我們能夠做一個榜樣,讓下一代還能夠看到孝敬的樣貌,這個是我們留給子孫最大的福祉。我們留財富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得住;你留書本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夠讀得懂,可是我們要留孝敬的德相給他們,他們就能自己去創造未來的福報。他們有福報,災難就能化解,資源就能夠再生,污染就能夠清澈,社會就能夠祥和。所以這都是息息相關的。

  而第一件事情就是祭祀,就是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那個厚就是仁愛。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請問這個厚不厚?這個不厚,這個是應該的,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是應該的。可是你對我不好,我還對你好,這就厚了。我們為什麼能做到?就是因為你孝順父母,你能夠把孝順父母的心拿來禮敬一切的大眾,我們學傳統文化、學佛就有根底,我們在這裡做三時繫念的佛事才能夠有感應,才能夠追薦我們的冤親債主、歷代祖先、家親眷屬,你才能夠追薦他們,因為你有德,你有真實的功夫。而我們這一生在這個報結束之後,你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都是靠著這個功德來做為資糧。所以千萬不能夠小看祭祀的這個典禮,因為它帶給我們的是無量的寶藏,智慧的寶藏,福報的寶藏,這個是老祖先傳給我們非常特殊的恩德。我們知道了,我們認真來這裡學習。所以等一下會場會有祭祀的一個儀式,在這個儀式的過程當中,我們要提起恭敬心、提起真誠心。

  恭敬在哪裡展現?在一個讓字上面展現,把自己擺低,把別人提高,心裡面不要爭,心裡面要學清淨心,不要染著欲望,要把欲望放下,這個時候你的清淨心現前,這個才叫恭敬。所以日常生活要學習禮讓、學習忍讓、學習謙讓,要學習這個,拿這分心來祭祖,你就是有恭敬心。所以平常如果我們跟人家什麼都要爭,什麼都要理論,要看人不順眼,要有對立心,這個就沒有讓。這樣子來祭祖先就不會有感應,因為你有障礙。所以祭祖先得到福報,首先要放下爭論的對立,放下競爭的念頭,放下鬥爭的意念,真正的在人際關係當中把讓,謙讓、忍讓、禮讓,做出來。

  譬如說,父母教導我們,《弟子規》講,「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個就是順,孝在一個順上面,你就知道他能夠讓,他能夠禮敬父母。再到朋友,我們講一個最高的父母跟平等的朋友,朋友看到我們有過失,告訴我們,我們要接受,如果我們不接受,這個就是傲慢。別人說,我們不肯改,這個就是不敬,這個就是不謙虛,哪怕我們的外表很謙虛,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他重視在內心真正的把自己放下,把自己擺低。當你有這樣的一個修行的功夫,你走到祭祀的會場來祭祀,你有功德,你的功德無量無邊。所以祭祀,還不僅僅在那個儀式上面而已。但是你說沒有這個儀式可不可以?沒有這個儀式我們很難生起恭敬。所以儀式跟內涵都要並存。儀式是攝受眾生的一個表象,而內涵是修行的本質,雖然重實質不重形式,可是沒有形式也不能夠表達實質,攝受眾生。

  我們了解這些道理之後,我們知道怎麼學恭敬,就從謙卑開始學起。而謙卑不是外表的鞠躬而已,而是真正內心裡面關懷別人、照顧別人,真正的能夠把一切的福祉施與給眾生,我們只享受清淨,一切的福報無條件的供養給眾生,你恭敬心就學到了。這種心到了極點就是真誠心,叫誠、叫敬。而這個心你做到了極點,真誠透出來,你一定是專。所以平常怎麼學誠?學專。平常怎麼專?念佛,你平常要在念佛上面學習專注,學習攝心,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誠,念茲在茲就是誠。所以,能夠平常念佛,待人能夠謙下,時時心裡面放著別人,能夠學不要給別人添麻煩,念念都為眾生著想,不妨礙人,不給一個眾生添麻煩,不找眾生麻煩,能夠把一切的福報供養給眾生,這個就是學習祭祀的課程我們圓滿了。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個祭祀典禮,它能夠通自性。當你在這個典禮當中能夠高度昇華自己的靈性,能夠學習到禮敬的態度,而且把它運用在生活裡面,不要讓它失去,你這一生不但能夠平安,能夠有福報,甚至你能把這個福報再傳給下一代,這個就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我們的祭祀它的功勞、它的功德就圓滿了。所以我們非常的榮幸,我們能有這個機會,有這樣殊勝的福報聚集在一堂,也為我們新馬印所有的同胞能夠藉這個機會來祈福,為他們,還不知道這些道理的人,為他們祈福,能為一切的眾生來謀福報,代眾生懺悔,代眾生受苦,代眾生積德、積福。所以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祭祀的一個道理。

  我們要感恩成就這次這樣莊嚴的法會的這些功德主,感恩這些因緣讓我們能夠聚集在一起,除了我們用心的把這次的祭祀大典圓滿之外,我們還要延續這個祭祀大典的教學,希望我們能夠發起學習傳統文化的這些運動。華人在海外學習華語不是只有學習一種語言而已。如果學習華語只讓它變成學習一種語言,那麼這個語言以後會消失,因為他可以不學,他有很多選項,他可以學英文,他可以學法文,可以學日文,可以學韓文,他為什麼要學中文?所以我們如果能把中文「文以載道」的那個道把它說清楚,甚至在生活當中演繹出來,我們下一代才能夠體會到學華文是一種享受,是一種開發自性寶藏的媒介,他就會學。

  所以祭祀的典禮另外的意義就在這裡,引發大家能夠探索文字背後的道,文以載道,把那個道彰顯出來;也就是說,你要認識到那個道,你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福報,你都具備了,你就有開發它的能力。這個時候華文就是寶貝,不但華人要學,洋人也要學。而且不是只有學普通的華文,還要學文言文,因為經典都是文言文寫的。文言文會不會很難?文言文比英文簡單,你要學得會英文,你一定學得會文言文。大家不相信的話,可以到漢學院來,我們歡迎大家到漢學院,我們漢學院有教文言文的老師,每一天上文言文,他的學生據說半年就能看得懂文言文。所以我們不但提倡祭祀,我們是藉由祭祀來引發大家對於漢學、對於祖宗智慧的一個了解,進而學習,進而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所以我們拿出真心來做這件事情,拿出生命來灌注在這個有意義的祭祖大典當中。所以等一下我們開始祭祀的時候,我們要思念祖德,要追念我們祖先在這一塊土地上曾經做過的努力,我們要懷念他們,要感恩他們,然後要立一個志向,為往聖繼絕學。這些祖先已經過往了,我們要把他傳給我們的學問傳下去,不要斷在我這一代。如果我的子孫聽不到這些教誨,我有過失,我有罪過。我們要發這個心念,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把這個太平盛世在我們這個時代繼續的把它中興起來,發揚起來,我們今天的祭祀大典就充滿意義了。

  學人非常感恩大會能夠給與學人這個機會,來這裡跟大家一起學習祭祀的意義,也祝禱我們新馬印這個地區所有的同胞,大家能夠道業成長,光壽無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