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順逆境緣 心平氣和—忍嚴光忍辱  (第一集)  2007/6/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華嚴經12-017-1771b集)  檔名:29-087-0001

  這是佛菩薩的大慈大悲,看了之後怎麼樣?怕你去批評出家人。出家人做的跟戒律不相應,你看了這個本子,那個做錯、那個做錯,你批評他。批評他,你造口業,你不夠厚道,你常常見人過,是這個意思,並沒有什麼祕密在裡頭。佛是避免大家批評出家人,不要造這個業,叫你不看,沒有其他的祕密,所以你懂這個意思。菩薩戒呢?菩薩戒你沒有受戒也能看,也可以看。只有比丘、比丘尼真正是出家戒。沙彌跟沙彌尼、菩薩,沒有受戒的人都可以看這個戒本,都可以學習,提升自己。

  戒,總的來說,它的作用是防非止過,防範我們從思想到言行一切過失,戒律真正作用是這個。讓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與性德相應,不要跟性德相違背。修行人,證果的人,從佛、菩薩到聲聞、緣覺,他的思想言行跟戒律完全相應。他要不相應,他就不能證得這個位子。現在我們懂得了,世出世間區別在哪裡?出世間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世間,就是不能超越六道輪迴,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放下,那是世間法。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放下,這個戒律是人天的標準。佛經上講,人天標準講最低的就是講十善,中品十善,得人身;上品十善,欲界天;下品十善,阿修羅。

  為什麼說阿修羅是下品十善?阿修羅的十善可能比人修得還要多、還要好,他的瞋恚、傲慢特別嚴重,好勝。就是他修的也是上品十善,這中上品十善,就是這個煩惱習氣太重,傲慢、瞋恚,所以他在人間是人中的阿修羅,他在天上是天上阿修羅。你就曉得,天上上品十善,上品十善裡面,他沒有放下瞋恚、傲慢;他修中品十善,裡面也帶著傲慢、帶著瞋恚。這些都是有大福報的,不是普通人。在人間是人王,人間這些國王、大富長者,福報雖然大,脾氣很大,瞋恚心、報復心很重,這一類人。天上亦復如此。如果這個瞋恚傲慢沒有了,這個人上品十善再加上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他就會生到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如果修禪定,他就到色界天去了。這些因與果我們都清楚,清楚之後自己想想,自己將來會到哪裡去?不要問人,很清楚、很明白。

  十善的反面是十惡,十惡也附帶說一說。十惡就是殺、盜、淫、妄語、兩舌、綺語、惡口、貪、瞋、痴。上品的十惡,地獄道;中品的十惡,餓鬼道;下品的十惡,畜生道。惡裡面也有修福,修福是前面講修布施,雖然是個惡人,他喜歡布施,他將來在惡道裡面他有福報。下品十惡,這喜歡修布施、喜歡修忍辱,畜生道裡面有福報的。像現在許多人家養的寵物,真有福報,一家人未必能和,可是對他的寵物沒有一個不喜歡,這是什麼?這是他的福報。在餓鬼道,餓鬼道有福的餓鬼叫多財鬼,像城隍、土地、山神,民間所供的鬼神,給他修廟,初一、十五去燒香拜拜,那都是有福的鬼。只有地獄沒有,地獄是純苦,沒有享福的。為什麼?地獄是瞋恚重的墮地獄。貪瞋痴,瞋恚墮地獄。

  所以十善、十惡的果報要清楚,一定要知道斷十惡、修十善,這是我們現前最重要的功課。有這個基礎,念佛求生淨土就決定得生。因為你已經是善男子、善女人,就決定得生。你信願行這三資糧具足,如果沒有十善業,不能生,為什麼?你的心行不善,阿彌陀佛不會來接引你。因為接引你到極樂世界,你會跟那邊諸上善人天天吵架、天天不和,鬧彆扭,把極樂世界和諧的社會破壞了。阿彌陀佛很清楚,不會來接引你,道理就在此地。所以我們應該怎麼學法?我們應該在這個世間學習跟什麼人都能相處,都能和睦相處,那到極樂世界沒有問題了。跟這個看不順眼,跟那個不高興,這不行,極樂世界去不了。所以學佛,先學做人,這非常重要。底下這一句:

  【又令發大菩提心。】

  你看不但要勸導眾生,「勸引眾生受持戒,十善業道悉清淨」,不但要常常勸人,這個勸人一定是自己做到,你才能夠感動人,還要勸導大眾『發大菩提心』。淨業三福裡頭這就是第三條。第三條頭一句,「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個深信因果跟前面講的不一樣,這個因果是特別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就是你相信念佛成佛,這就是淨土法門。「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讀誦大乘,專修淨土的人,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自己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那就是淨土經典你只選一種,或是選《無量壽經》、或是選《阿彌陀經》。要是選《阿彌陀經》,最好是讀蕅益大師的《要解》,或者是蓮池大師的《疏鈔》,那個內容就非常豐富,一生讀不厭。一面是讀,一面是依教修行,一面是為人演說,勸導大家。

  【是故得成此光明。】

  這句是因。你這樣的修學,你自己才成就戒光,就是除熱光。除熱光是戒光,持戒之光。再看下面第十三「忍嚴光」,它也是兩首,把經文念一念:

  【又放光明名忍嚴。此光覺悟瞋恚者。令彼除瞋離我慢。常樂忍辱柔和法。眾生暴惡難可忍。為菩提故心不動。常樂稱揚忍功德。是故得成此光明。】

  這是六度裡面第三,忍辱從持戒來的,它是有先後次第的。能布施才能持戒,為什麼?布施是放下,持戒是放下所有一切的惡業,能持戒這才能忍。後後深於前前。就是這個光能『覺悟瞋恚者』,瞋恚、傲慢心重的人,在六度氛圍當中,他能感覺到他的瞋恚、傲慢暫時伏住,暫時不起作用,有這種功能。所以『令彼除瞋離我慢』。慢是瞋恚裡面的一分,這個煩惱習氣很重,所以在根本煩惱裡面特別把它提出來。根本煩惱是貪瞋痴,痴後面有慢,慢是從瞋裡面來的,你就曉得它嚴重了。

  有我慢的人往往自己不知道,我沒有傲慢,我很謙虛,自己都是這樣認為。其實別人看到你很傲慢,自己很難發現。到自己能發現的時候,你自己有相當功夫了,也就平常人講,你有相當的修養,你能夠覺察到自己的過失。覺察到自己的過失就容易改過了。為什麼人習氣毛病改不掉?他不知道,他習慣了,不知道自己有過失,所以他就不會刻意去改過。特別是在境界裡面看到別人不如自己,他就有優越感,他不曉得每個人都有長處,他的長處我沒有,我的長處他也沒有。你能這樣想,人跟人就平等了,平等心就現前了。

  平等心是真心,平等心是佛心。你由這裡就能體會到,傲慢把平等心破壞掉,也就是使你的佛心不能現前。這個傲慢是六道,不但是六道,從傲慢如果引發瞋恚、引發愚痴,那就變成三惡道,你說這個東西多可怕。六道凡夫統統都有我慢,所以我慢是俱生煩惱,也就是你生下來就有。法相宗裡面講末那識,第七識,第七識是四大煩惱常相隨,就是它有四個煩惱永遠是跟著它的,不會離開它的。這四大煩惱裡面就有我慢,真叫根本煩惱。

  忍辱就是對治瞋恚、對治傲慢,是對它來的。叫人『常樂忍辱柔和法』,樂是愛好。這句話說得好,我記得弘一大師寫《華嚴經》偈子,寫了三百首對聯,這一句話他寫了好多次,「常樂忍辱柔和法」。跟底下這一句也可以配起來,『為菩提故心不動』,這兩個配起來是一副對聯。忍辱,順境、逆境,順境裡面不起貪愛,逆境裡面沒有瞋恚,把心安住在與性德相應當中,這叫安忍。

  我們在前幾年,離開新加坡移民到澳洲,我寫了一副對聯,「處逆境隨惡緣」,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人事環境跟物質環境都不順利,在這時候沒有瞋恚心,「業障全消」。這消業障,沒有瞋恚。「處順境隨善緣」,就是環境跟人事都順心、都好,不起貪痴,你的福慧就現前。所以順境跟逆境你要會學,都好,沒有一樣不好。逆境裡面消業障,順境裡面長福慧,都好。修行在哪裡修?就是在境界裡頭去磨鍊,境界天天來考你,看你能不能通過。

  佛法裡面教我們有三種忍,第一種是人害,這就講緣,惡緣。他毀謗你、侮辱你、陷害你,人害,你要能忍,要不生瞋恚,沒有報復的念頭。我們學佛的人懂得這個道理,不但沒有報復、沒有瞋恚,而且生感恩的心。這感恩從哪裡來的?很多人就不知道。我們聽到人家毀謗,應該認真反省,我有沒有過失?有過失,你看人家毀謗,我才認真反省,真的我有這個過失,他提醒我,我改過自新,我要感激他。我沒有這個過失,沒有這個過失,大概過去生中有這個過失,這一生沒有,過去生中有,還是要感恩他。所以有過則改,無則嘉勉,勉勵自己不要犯他所說的過失,這不都是善知識嗎?所以逆增上緣,我們自己境界向上提升,這考試通過了。

  順境也一樣,也在考試。順境最怕的什麼?你起貪戀,這一有貪戀,立刻你就下降,你就墮落了。所以順境裡頭要修忍辱,不貪、不戀。順逆裡頭都要修忍,沒有忍就不能成就。這個忍不是專門對逆境的,順境裡頭更重要。在一般世出世間修行當中,逆境忍辱好修,順境不好修。逆境裡往往還能夠讓人激發道心,他能夠向上;順境淘汰人是最厲害的,你自己不知不覺墮落,這是特別要加以警惕的。所以人為的災害要能忍。

  第二類是環境,我們修學環境自然的災害,譬如,夏天的炎熱、冬天的寒冷都要能忍受。飲食起居,有時候會豐足、有時候缺乏,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馬麥之報,托缽沒東西吃。飢荒,荒年的時候,一般信徒都吃不飽,哪有東西供養出家人?要忍耐。孔子在陳絕糧,這是聖人,都示現給我們看,物質環境缺乏的時候要忍耐。現在的都市是比較好一些,還是有災難,像我們在澳洲,我聽說澳洲最近乾旱,乾旱缺水,我聽人家講,現在是六級控制用水;換句話說,你每天想洗澡都不許可,三天洗一次,嚴重的時候一個星期洗一次。家裡面花草樹木都不能澆水,都限制了。我們學院還算不錯,我們打了幾口井,水的控制是自來水,我們自己有井;用井水來灌溉我們的菜園、果木樹,這可以,用自來水是決定不可以。遇到這些都要忍受。就是現在所講的自然災害,不是人為的,要能夠忍受,不怨天不尤人。修行人跟一般人又不一樣,修行人遇到自然災害,這是自己沒有德行。因為我們曉得,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沒有德行,感召外面自然環境變異,使我們在生活上遇到困難。如果大家都能夠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自然災害就沒有了。

  第三類的是修行,修法也要苦行。譬如早晨早起,早晨的功課天天不缺乏,無論修學哪個法門,認真努力學習、理解,還要落實。一定要把你所學的變成自己的思想、言行、生活,你才能真正得到受用。而且要時間很長,長年,你沒有耐心不能成就。世法亦如此,譬如在學校念書,小學要念六年你才能畢業,中學也要六年,你要是不能夠忍耐,你就念不下去了。還要通過許多的考試,不用功、不發憤,你怎麼能成就?

  佛法更是如此,佛法我們現在很清楚、很明白,八萬四千法門,五千多部的經典,是世尊給我們的增上緣。我們要會學,所謂善學,宗門裡面講「會麼」,你要會,你要善學,幫助你覺悟。覺悟之後怎麼辦?覺悟之後你要會放下,你才能從世法轉入佛法。如果不放下,你所學的是世法。近代人講五乘佛法,講得很好。世尊當年在世只講三乘,聲聞、緣覺、菩薩,講五乘加上人跟天,這《十善業道經》上說的。

  譬如《華嚴經》,同樣是《華嚴經》,如果我們沒有戒律,我們連十善都做不到,我們學的華嚴,人乘的華嚴;假如我們能夠做到上品十善,天乘的華嚴;我們能夠放下一切人事物的執著,聲聞的華嚴,在《華嚴經》裡面就是十信位的華嚴;再放下一切分別,那是十信位裡面第八信、第九信、第十信的華嚴;如果能夠把妄想也放下,那就是初住以上的華嚴,不一樣!初住以上的那就超越十法界,十信位裡面七信位的菩薩超越六道。所以七信相當於小乘的聲聞,八信相當於緣覺,九信是菩薩,十信是佛,四聖法界。十法界,那個妄想沒斷。妄想斷了就不在十法界,到一真法界。同樣學這部經,境界不一樣。

  所以我們現在是很清楚、很明白,佛法沒有別的,放下而已。所有經教這一開頭幫助我們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明白了,不再貪戀、不再執著了。我們非常堅固的控制的念頭,你看對人的控制、對事的控制、對萬物的控制,這個念頭放下,佔有的念頭放下,不再為我了,那你的智慧就開了。這兩樣東西沒有的話,頭一關就通過了。我們常講的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諸位想想,這十六個字都在控制、佔有這裡面,歸納起來是控制、佔有。於一切法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就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說老實話,才能學《華嚴》。如果還有心要控制,還有心要佔有,那絕對不是華嚴境界。所以說,有自私自利念頭,不是華嚴境界;華嚴境界,那個心量是等虛空法界,跟虛空法界平等。這是講這三種忍,我們修法要忍。

  沒有忍辱的功夫,這個忍實在講就是個忍字,翻經的法師加了個辱。因為中國這個族群把辱看得很重。古人講「士可殺,不可辱」,把辱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殺頭沒有關係,侮辱不可以。所以翻經的法師,好,你們對辱看得那麼重,忍辱,辱都能忍了,還有什麼不能忍的?就沒有不能忍的。所以忍辱這個翻法是專對中國人的。在原文裡頭只有忍,沒有這個辱字。這是翻經法師的一種苦心,特別提醒我們。

  在經教裡頭也有一種說法,這是從印度傳來原本的一個說法,就是忍。這個忍也有三種,身口意,身要忍,口也要忍,念頭也要忍。這三個說法也非常之好。身忍,別人打你、罵你,別人打你的時候,就像什麼?我們在《金剛經》上看到,歌利王割截身體,那是身忍。歌利王割截身體這段故事在《涅槃經》裡面,《涅槃經》裡講得很詳細,《金剛經》只是提一提,舉這麼個例子。這就是說別人無緣無故的傷害你、打你,能忍,殺你也能忍,這是屬於身忍。口忍,就是別人的毀謗、辱罵,你能夠不生瞋恚,沒有報復,這是忍。別人打你,你身體受到傷害,也沒有怨恨、也沒有報復。第三種是意忍,這個意是不但沒有報復,而且沒有絲毫懷恨的念頭,這是意忍,心裡面沒有。所以這是忍原本的意思,身口意都要忍。

  忍是定的前方便,不能修忍辱,你就沒有辦法得定;換句話說,你的清淨心不能現前。清淨心從哪裡來?清淨心從忍辱來,這一定要懂。特別是在現代的社會,無論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在工作上,處事待人接物,諺語常說不如意事常八九,你要不能忍,這個日子怎麼過?所以一般人的確生活在痛苦當中。怎樣你才能得到樂趣、得到生活的快樂?忍辱能帶給你快樂。所以我們學佛要想在這一生成就,那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切法得成於忍」。

  大乘教裡通常講兩種忍,兩種忍有好多種講法,意思都能相通。第一種「眾生忍」,於一切眾生沒有瞋恚心、沒有惱害的心,即使眾生加害於我,我能夠忍耐。蚊蟲來咬你,一般的時候,一巴掌就打死了。這時候就看你是不是菩薩?菩薩以六度心對牠,牠到這裡來也是來托缽,也是來討一碗飯吃。牠來叮你,你就供養牠,供養牠是修布施;牠咬你,你沒有瞋恚心是忍辱;你不殺牠是持戒,你看看六度前面三個都修了!你一巴掌把牠打死,三個都沒有了,你布施也沒有了,持戒也沒有了,忍辱也沒有了,對一切眾生。這個說法很好,應當要學習。對什麼樣的小動物都如此,何況對人!人確實比對這些小動物還難應付,後面我們會說到。

  第二種叫「無生法忍」,這個高!無生是什麼?一切法不生不滅,無生當然就無滅。你能夠對佛所講的一切法不生不滅這個道理,你能不動心嗎?不懷疑,我相信佛說的話,我相信佛沒有妄語,佛講的話一定是真實。所以對無生法,這個忍有同意的意思、有認可的意思。我同意佛的說法,雖然不是我的境界,我能信得過,對佛能信得過。

  另外,這個眾生忍說得更詳細一點,對於別人的恭敬供養能忍而不執著。這個忍就是不執著,有感恩的心,不能沒有感恩,有感恩的心。在這個事情裡面生起貪戀,那就錯了。受別人瞋罵、打害,不生瞋恚。這跟前面說法意思接近,可以作補充,我們看得更清楚、更明白。所以這個說法應該是經典上原本的講法,講到忍辱,這是特別對中國人的講法。尤其是對中國士大夫階級,就是讀書人。

  對於法忍,前面說過,大自然的災害能忍,不怨天也不能尤人。為什麼?因素太多,現在自然災害多,因素至少一半以上是人為的,也就是人不知道愛惜自然環境,任意的破壞地球生態平衡,造成嚴重災難。能夠忍受,不怨天不尤人,保持心地的清淨平等,使自己的煩惱不生,心安住在道業上。我們念佛人,無論遇到什麼災難,順境也好、逆境也好,都要安住在佛號之中,安住在經教裡面,這就對了,這樣就沒有過失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