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非識所能識 亦非心境界 其性本清淨 開示諸群生  (第一集)  2005/10/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華嚴經12-017-1451b集)  檔名:29-070-0001

  諸位同學,請坐。接著我們看第八首偈:

  【非識所能識。亦非心境界。其性本清淨。開示諸群生。】

  這首偈「答知」,清涼大師在《疏》裡頭註得很好,這首偈註得也很長。「八答知即心體」,心之體,在佛法裡面也稱之為根本智。根本智很難懂得、很難體會,所以清涼大師在此地用的,「知」就是心之體;心就是自性,體是哲學裡頭所講的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從哪裡來的?是從這個地方所生的,在佛法裡面講所現,它不講生,講現,現比生的意思還好。譬如我們電視螢幕,電視螢幕什麼都沒有,乾乾淨淨,這我們大家都很清楚。畫面現出來,螢光幕是能現,畫面是所現,如果說生起也行,螢幕是能生,畫面是所生。我們先把這個意思搞清楚,這個現象搞清楚。

  能生跟所生,能現跟所現,你說是一還是二?沒有螢幕,影像決定不能現前;影像必須依靠螢幕,它才能現前。螢幕跟影像互為因緣,不能離開,體不離開現相,現相不離開螢幕,螢幕跟現相是一體。一體它又不是一回事情,為什麼?螢幕本身不能夠現相,這就是比喻沒有辦法比喻得恰到好處,只能比喻個彷彿,從彷彿裡頭我們要能體會到真相,比喻可以引導我們契入事實真相。

  我們的心就像螢幕一樣,有沒有東西?沒有東西。你看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說得很清楚,「本來無一物」,本來無一物是說什麼?就像說我們的心體,就是螢幕,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塵埃是什麼?染淨,染淨是講的畫面。這個畫面有極樂世界的畫面,有阿鼻地獄的畫面,有餓鬼、畜生的畫面,這個畫面就不好,好像染污了。其實有沒有染污?螢光幕上沒有染污,何處惹塵埃。為什麼?它本來無一物。這些境界有沒有?有,不能說它沒有;雖有,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佛法給你講到真實相,空有是一不是二,有即是空,空即是有。空,螢幕是空,它能現相就有;雖有,它確確實實沒有沾染到螢幕,螢幕還是空的。那個現相,相是幻相,不是真的,它要是真的,一定就被染污。好像我們照相機,照了之後畫面就真的現出來,它就不能改變,那是真的。但事實上,我們心現的相全是幻相,跟螢光幕上的相一樣,所以佛常常用比喻講,「夢幻泡影」。

  我們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你說夢裡頭是有還是無?永嘉大師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有,「覺後空空無大千」,你睡醒過來之後,夢中境界完全沒有了;可是醒過來,夢中境界還記得很清楚,夢幻泡影。佛告訴我們,不但十法界,六道輪迴是夢境,幻有而不是真有。我們的清淨心裡面永遠是清淨的,決定不可能有絲毫染污。真性要被染污,還能叫真性嗎?這是事實真相,諸佛如來的心性一塵不染,我們每個人心性也是一塵不染。佛從這個地方觀察,肯定一切眾生皆是如來,「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現在還是佛。我們現在好像被染污了,那是什麼?那是你迷,自己以為被染污。是不是真的被染污?沒有,真的沒有,但是自以為染污,你就有個染污的幻相。這個幻相是什麼?這個幻相就是六道輪迴的根源。

  六道輪迴從哪裡來?就是從這幻相變現出來的。可是你要知道它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知道是假的,天堂你就不會感覺得樂受,地獄你也不感覺得它有苦。心離開了二頭,這個二頭就是對立!善跟惡對立,苦跟樂對立,這叫二邊;放下二邊,你的感受是真實的,叫正受,正受裡面沒有苦樂。所以諸佛菩薩應化在六道裡頭教化眾生,他有沒有苦樂憂喜捨的受?沒有,他的受是平等的,平等的叫正受。正受也叫做禪定,梵語稱為三昧。

  正受的樣子是什麼?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不起心、不動念,這是真知,這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是起心動念以後的事情。沒有!諸位想想,眼見色,耳聞聲,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什麼境界?這就是諸佛甚深境界。起心動念就是小波浪,分別是中浪,執著是大浪。總而言之,波動也好,小浪也好,中浪也好,大浪也好,都是水,沒有離開水,水就是心體。大家細細從這個比喻裡去思惟、去體會,所謂用功就是用這個方法。

  你思惟、體會能不能得到真相?不能得到。這首偈就告訴我們,『非識所能識』,我們把清涼大師的《鈔》念一遍,他講得好。《鈔》云,「知即心體者,此句標示,上智即對所證之法,明能證之智」。這個「上」是前面所講的,前面一首偈講「佛智皆隨了」,前面這一句,就是上首偈子講的智。你看「佛智皆隨了」,隨是隨順、隨緣,了是明瞭。「智」是明瞭,就是「對所證之法」,說明「能證之智」。「今」,現在,今就是這首偈裡面所講的,「直語靈知真心」,直截了當告訴你,真心靈知,「異乎木石者」,草木、石頭它不靈,它不知,跟那個不一樣。真心雖然不起心,不動念;草木也不起心,石頭也不起心也不動念,但是它不知。真性不起心、不動念,它什麼都知道。像一面鏡子一樣,鏡子沒有起心、沒有動念,它裡頭什麼東西都照得清清楚楚,所以叫照見。照見就是從鏡子這個比喻裡面立的這麼一個名詞,你看《般若心經》第一句話,「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照見,這是上上乘的功夫。

  宗門裡面的功夫分三個階段,初學叫觀照。我們一般人只知道觀,不懂得照,照是智慧。我們觀察用什麼東西?用意識。意識裡頭就有感情,我們用這種心,用意識心對一切萬物,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們用識,裡頭沒有照,照是智慧。沒有照,沒有照生情,所以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生什麼?生七情五欲,七情是喜怒哀樂愛惡欲,實在「欲」就是五欲,我們今天講欲望,生這個東西。根塵相接觸生這個東西,叫煩惱!引起了貪瞋痴慢,不生智慧,只生煩惱。

  學佛的人他不生煩惱,生智慧,觀照,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觀照。照什麼?他知道根塵識無非是性相、理事、因果交織成一個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不生煩惱。順境、善緣不生貪戀,可以享受,不生貪戀,為什麼?知道就像螢幕上的畫面,你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可以享受,不能得到,不能佔有,這就是觀照,他知道事實真相。初步功夫,觀照!觀照功夫深了,確實不受外面境界影響了,叫做照住。照住就是得禪定,決定不受外面環境影響,善境如如不動,逆境也如如不動。像這些瘟疫、禽流感,如如不動,照住。再提升就是照見,照見就是對於這個事實真相徹底明白,智慧現前。所以上乘功夫是照見,這是宗門的。教下,甚至於我們淨土,都不例外,只是說的名相不相同。

  譬如我們淨宗法門,淨宗法門最淺的功夫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實質上就是禪宗裡面的觀照。你沒有觀照,你功夫怎麼能成片?功夫成片,智慧起來,起作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會跟人計較,不會再執著。事一心不亂就是照住,理一心不亂就是照見。所以理一心生實報莊嚴土,事一心生方便有餘土,功夫成片生凡聖同居土。淨宗殊勝就殊勝在這個地方,因為學其他的法門、其他的宗派,功夫做到觀照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但是淨宗就是這樣的功夫,能夠往生極樂世界,超越輪迴,不但超越六道還超越十法界。不但是祖師大德讚歎這個法門殊勝,諸佛如來都讚歎,你們在《彌陀經》上看到,六方佛讚歎,在《無量壽經》上看到,十方佛讚歎,無比的殊勝!我們不能不知道。

  功夫成片是功夫最低級的,在淨宗,成就不可思議,在其他宗派,不行。死了之後,當然不會墮三惡道,這是肯定的,人天福報,人天一享福,把修行就忘掉了。這世間大富大貴之人,都是前生修得很好,積功累德,斷惡修善,這一生得的果報是大富大貴。貴是在社會上有地位,國王、大臣,富是擁有財富,億萬財產,這一享福就不曉得再繼續修行,不知道。福享盡了,過去生中還有不善的業,那個業報現前就把你拉下去了。這個事情很可怕,這樣的機會是太多太多了,我們如果不知道警惕,總免不了要往下墜落。

  你明白這個道理,人生在世,吃苦頭好,常常有警覺心;享福很可怕,一享福,迷在裡頭拔不出來。因此,佛才教我們以苦為師,以戒為師,要嚴守戒律,要不怕苦難。你看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日中一食,三衣一缽,樹下一宿,那就是教我們要學吃苦。吃苦,常常提醒自己,不造罪業,不墮落,你來生後世只有往上超生,不會往下墜落,怕一享福就下去了,很深的道理。這是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現身說法教我們,我們怎麼可以貪圖享受?名聞利養決定沾不得,那不是好事情,這個不能不知道的。佛教給我們以苦為師,以戒為師,我們如果不遵守,不聽話,就不是佛的學生。怕苦怎麼行?怎麼能成就?不持戒,怎麼能入門?持戒就是守規矩,不能不守規矩!希望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重視佛陀的教誨,依教奉行。

  這個地方講的知,是自性本來具足的般若智慧,不是學來的,不是修來的,本來有的。本來有的,現在為什麼沒有了?佛在「出現品」裡面跟我們講,「一切眾生」,這個一切正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剎土裡面的眾生,包括十法界,一個都不漏;「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他不是佛,他是如來,大家自性平等的。我們自性裡頭本來有的智慧,本來有的德能,萬德萬能,本來有的,相好就是福報,極樂世界、華藏世界,本來有的!佛接著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今天本來有的,不能現前,什麼原因?因為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所以本來有的智慧德能完全不見了。迷失,不是真的失掉,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那麼你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恢復。不是新得來的,不是,恢復了,就這麼樁事情!

  諸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裡頭教化眾生,教什麼?就是這個,就這一樁事情。佛教學有沒有功勞?沒有。怎麼沒有?如果你沒有,佛真的幫助你得到,那佛對你有恩德;你所得到的是你自己本來有的,不是佛菩薩給你的。所以佛菩薩不居功,我沒有給你。「圓滿菩提,歸無所得」,統統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沒有一樣是自己沒有而新得來的,沒有,一樣都沒有。佛給我們講,完全真實話。我們現在想恢復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用什麼方法?佛講得很清楚,就是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動念。我們真正用功,就是在生活裡面、在工作裡頭、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面,學什麼?學不執著,學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決定做不到,這真的。我們現在就在這兩樣裡頭下功夫。

  不分別、不執著,不是不清楚,樣樣清楚,樣樣明瞭,不明瞭你就是糊塗!佛菩薩哪有糊塗的?清清楚楚,不執著而已。所以說「用心如鏡」,修行人用心就像鏡子一樣,照到外面清清楚楚。鏡子沒有分別,鏡子沒有執著,所以跟一切萬事萬物和睦相處,平等對待。為什麼能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才平等;有分別、有執著,不平等!

  我們今天講和諧社會,講要求化解衝突,促進世界和平,從哪做起?從本身做起。你看看中國古聖先賢、老祖宗教得好!反求諸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從哪裡?從自己做起,所以「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這是儒家講的。上從天子(皇上),下從販夫走卒(平民),都要從修身做起。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天下平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世界和平,從自己本身做起。所以本身不和,本身不和是什麼?你有分別執著,你本身就不和。你會常常起煩惱,你有憂慮,你有恐怖,你本身不和,你怎麼能叫家和?本身和了,你才能夠幫助一家人和;一家和,你才能幫助一國和;一國和,你才能幫助全世界和。

  現在世界混亂,有史以來沒有見到過現在這個混亂局面。志士仁人不少,我參加五次聯合國的世界和平會議,也認識了很多人,真的有很多善心人士。為什麼衝突不能化解,頻率不斷在上升,衝突愈來愈嚴重,傷害也愈來愈擴大?聯合國做了三十五年,為什麼沒有效果?就是沒有從修身做起,就是自己沒有把分別執著放下,所以這個工作做不出效果來。中國幾千年為什麼做的有那麼一些績效?就是中國人懂得從修身做起。

  修身還是要放下分別執著,你看《大學》是中國學術修學的指導原則,總的綱領,總的方向,總的目標。它提出來的,簡單,「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總的方向目標指出來了。從哪裡下手?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得是什麼?得什麼東西?得明德,這是自己的,得止於至善,得這個東西。它有個次第,次第很重要,「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道就是自然的規則。所以,這個次第是自然的規則,決定不能夠轉變,不能夠顛倒。像蓋樓房一樣,一定是一層一層往上蓋,不可能從上面蓋到下面,一定從底下蓋上去。

  頭一個叫你知止,知止就是放下,放下什麼?放下分別,放下執著;放下分別執著,清淨心就現前。知止而後有定,你心就定;定了之後,清淨心現前,就有靜;靜而後能安,心安,身安,身心安穩;身心安穩之後,智慧現前,慮是智慧,智慧現前,智慧就是這裡講的能證的智。你看看前面從知止都是在做功夫,把障礙去掉。現代的人不知止,不知足;不知止,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像在大海裡頭行船,沒有目標,沒有方向,他到哪裡去?那就非常危險。所以我們一生要有方向,要有目標。我們學佛的人,特別是學淨業的人,方向目標非常準確,我們沒有別的希求,只有希求極樂世界,一心嚮往親近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真有!不是假的。

  蕅益大師取個外號,叫西有道人,你們看很多著作他就是用這個落款的。這就是給我們示現,肯定西方真有,叫西有道人,阿彌陀佛真有,一定要親近他。依照淨宗的一些經論,我們現在這些經論很簡單,很明確。用什麼來修身?淨業三福、六和敬、三學、六度、普賢十願,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是修身,身修而後家齊,這五個科目修身。理論,依靠這是靠經典,我們只靠現在淨土的五經一論。我們把五經一論印成一冊,方便,一本書,我們所修學的依據全在裡面,一本書。一生不改變,認真努力修學,決定得生淨土,一絲毫疑惑都沒有。這個方法簡單、容易,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能修行,不妨礙你的工作,快速、穩當,成功高!

  生到西方凡聖同居土就等於生方便土、實報土、寂光土,一生一切生,這是其他法門裡頭所沒有的,無比的殊勝。所以不可以貪戀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太苦了,我們要到極樂世界去,現在講移民,從前講往生,現在我叫移民。我們就是一個目標,移民到極樂世界。可是這個世界跟我們有緣,有很深的緣,我們到極樂世界之後,到那邊去成就道德、成就學問、成就能力、成就智慧,再回來幫助這個世界苦難眾生。所以,到極樂世界不是享福,不是逃避。我們現在想幫助這個世界,我們的智慧能力不足。到極樂世界去求學,成功之後,要在遍法界虛空界裡面普度有緣人。為什麼要加個有緣人?有緣是能夠接受的,這就有緣。我有能力、有方法,但是他不相信,他不聽我的,你幫不上忙!

  所以佛度有緣人,有緣是能信、能解、能行,諺語所謂肯受教!好學,肯受教,這就很好教。老師一定先教他,決定不會把他放棄,他一生決定有成就,道理就在此地。決不是佛菩薩有偏心,你說佛菩薩有偏心,那你就有罪過,你誤解了,決定沒有偏心。至於教誨哪個優先,哪個其次,完全看他受教,他肯不肯接受。佛教眾生是這麼個態度,世間老師教學生也是這個態度。看到這個人很想教他,不肯接受,這一點辦法都沒有。這就是佛門裡面所謂的佛不度無緣之人,道理在此地。所以這說明能證之智。

  現在講的是真心理體。真心理體靈明寂靜,佛經裡常用這四個字形容真心。真心寂靜,寂靜就是定,靈明就是慧,所以佛家常講定慧。有很多人對定慧的含義不容易理解,所以用靈明寂靜這就好懂,這就清楚一點。它是一不是二,靈明一定有寂靜,寂靜一定靈明。說靈明是體,寂靜是用,講得通;說寂靜是體,靈明是用,也講得通,互為體用。二而不二,所以它雖然沒有起心動念,它跟末識真的不一樣,末識是物、是事、是相。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不離性識。那我們要問,既然不離性識,它還有性識的作用嗎?答案是有,現在江本勝博士的實驗就證明了。證明什麼?水是礦物,證明它會看,它會聽,它懂得人的意思,就證明這個三點。

  我跟江本博士見過幾次面,我告訴他,我說:我最初看到你的實驗,我很欣賞,很歡喜。為什麼?跟佛經上講的一樣,你用科學的方法把它證明出來,他感到很驚訝。我說:你今天做出來只是用水,除了水之外,所有一切礦物統統都有這個現象,你再進一步去實驗。石塊泥土,花草樹木,你去實驗,統統都有。你的實驗才實驗一個色相,除了色相之外,還有三種,佛經裡面講的,色、聲、香、味。色你是看到了,音聲你沒有聽到,香你沒有聞到,味你沒有嘗到,還有色、聲、香、味,妙不可言!

  佛法比科學高超得太多了,很可惜科學家沒有學佛。你看江本博士,在沒有遇到我之前,他所實驗東西裡面決定不談宗教。為什麼?社會大眾認為宗教是迷信,他是純粹搞科學,絕不搞宗教。見到我之後,行,他採取了,他把宗教的經典拿來做實驗。一杯水放在《金剛經》的上面,下面是一本《金剛經》,水放在《金剛經》上面,過一、二個小時,把這個水在顯微鏡裡面看,它呈現的圖案很美。放在《聖經》上、放在《古蘭經》上,他就實驗。實驗出來,凡是宗教的東西都美不可言。我就跟他說,非常可惜,科學不接觸宗教,如果科學接觸宗教,科學會大幅度的上升。

  他比我年輕,他才六十多歲,他非常羨慕我。在東京,他請我吃飯,我也請他吃飯,帶著太太,他還有個助手,非常羨慕。法師,你是怎麼樣保養的?為什麼身體會這麼好?我告訴他,我保養的方法就是你實驗的那個方法。他說:什麼?我第一次認識他是前年,他做這個工作八年,今年十年,就是三年前。我說:你實驗出來,最美的、最好圖樣就是愛。他說:沒錯,愛跟感謝在所有實驗當中呈現圖相是最美的。我說:我用什麼來保養身體?就是用愛,就是用感恩,我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我告訴他,「愛心遍法界,善意滿人間」,我題了這十個字送他。我就用這個來保養我的身體,不需要用別的。我沒用過任何化妝品,也沒用過任何補的東西,沒有,粗茶淡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不起心、不動念我做不到,不分別、不執著我做到了很多的成分,在百分比裡面,我大概可以做到百分之五、六十。所以相隨心轉,體質也隨心轉!回過頭來我就說他,你雖然實驗出來,不會用,所以你的身體不如我,你年齡比我小很多。他服了。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